• 中毒型细菌性痢疾
    中毒型细菌性痢疾

      中毒型细菌性痢疾是急性细菌性痢疾的危重型。起病急骤,突发高热。病情严重,迅速恶化并出现惊厥、昏迷和休克。本型多见于2~7岁儿童,病死率高,必须积极抢救。  【病因】   细菌性痢疾的病原为志贺氏菌属革兰氏阴性杆菌,简称痢疾杆菌,菌体短小,无荚膜和鞭毛、有菌毛。对外界抵抗力较强,耐寒、耐湿,在37℃水中可存活20天,冰块中存活96天,粪便中存活11天;但加热56℃~60℃10分钟即可杀死;新洁尔灭、漂白粉、过氧乙酸、石炭酸等对其均有灭活作用。本菌易出现耐药变异株。根据其抗原构造的不同,痢疾杆菌分为四个血清群:A群,痢疾志贺菌帕(S.dysenteriae 12血清型);B群弗氏志贺菌(S.flexneri,6血清型);C群,鲍氏志贺菌(S.boydii,18血清型);D群,宋氏志贺菌(S.sonnei,1血清型)。我国以弗氏志贺菌多见。  

  • 百日咳
    百日咳

      百日咳是由百日咳杆菌所致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临床特征为阵发性痉咳及阵咳终末出现的鸡鸣样吸气性吼声。病程长达2~3个月,幼婴易发生窒息、死亡。从广泛施行百日咳疫苗接种以来,其发病率已明显降低。 【病因】   百日咳搏代杆菌为革兰阴性短小杆菌,需氧,无鞭毛及芽胞;该菌须在含有血液的培养基上生长,故又称之为百日咳嗜血杆菌,简称百日咳杆菌。百日咳杆菌在外环境中生存能力较弱,在干燥尘埃中仅生存3日,日光照射下1小时;经加热56℃、10分钟即可杀灭。本菌易变异,初次分离为Ⅰ相菌,菌落光滑,有荚膜,毒力强;经多次传代后可逐渐变为Ⅱ、Ⅲ、Ⅳ相变异菌,毒力逐渐减弱至丧失。副百日咳杆菌形态与百日咳杆菌极为相似,亦可引起人类急性呼吸道感染,类似轻型百日咳病,与百日咳杆菌无交叉免疫。 【发病机制】   百日咳杆菌侵人人体呼吸道后,凭籍其分泌的丝状血凝素、FIM

  • 暖冬过后小儿痢疾增多
    暖冬过后小儿痢疾增多

    原本夏秋季好发的痢疾,因为暖冬气候日渐明显,提早出现了不少小病人前来就诊。初春,天气乍暖还寒,各种流行病、传染病,对于体质较弱的宝宝来说,就像小草抵挡不了的寒风。这段时期要警惕流感、流脑、水痘、猩红热、腮腺炎、麻疹等传染病,给宝宝建立一道健康、牢固的免疫屏障。     暖冬提前孳生痢疾     各色冰淇淋、油炸鸡翅、鲜奶蛋糕……一个下午这些食物统统一起下肚,当晚肚子就开始不听话,小明被紧急送往医院治疗。经诊断,医生判断为痢疾。小明妈妈很惊讶:天气还不怎么热,怎么也会有痢疾?原来,小明不仅平时很好吃,而且吃东西时还很不注意卫生。     最近,医院感染科接到不少这样的痢疾小病人。以往,一向认为夏秋季才是痢疾等肠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可是今年在初春也照样有病人前来就诊。据乔蓉主任分析,一方面,由于今年冬天是暖冬,相对而言,气温偏高;最近正逢踏青出游、外出扫

  • 儿童更易感染猪流感!
    儿童更易感染猪流感!

    最近发生在墨西哥和美国的猪流感病正在向整个美洲甚至全世界蔓延,死亡人数也在不断攀升,目前世界上还没有可以有效预防猪流感病毒的预苗。如果您家有了小宝宝,就更需要注意了。最新研究显示,儿童更易感染猪流感病毒。那么,宝宝该如何预防猪流感呢?   什么是猪流感?   猪流感是一种由A型猪流感病毒引起的猪呼吸系统疾病,该病毒可在猪群中造成流感暴发。   通常情况下人类是很少感染猪流感病毒的。但近年也发现一些人类感染猪流感的病例,患者大多为与病猪有过直接接触的人,如饲养者等。   目前已证实有猪流感病毒在人际间传染的病例,其传染途径通常是通过感染者咳嗽和打喷嚏等。   此次疫情特点:感染者大多为年轻人,这需要引起特别关注。   猪流感,青少年是易感人群   记者:什么是猪流感?现在马上进入夏季,不是一个流感高发的季节,而在北美发生了如此严重的流感?

  • 儿童要警惕“感冒后肌炎”
    儿童要警惕“感冒后肌炎”

    流感病毒致病后的一个特殊表现,就是在感染症状减轻时还出现肌肉疼痛、压痛及跛行症状,持续数日后方可缓解,临床上将这一现象称为“感冒后肌炎”。    流感病毒致感冒后肌炎的发生机理,目前认为是与初次受到该病毒感染,引发的肌间质内炎性细胞浸润有关。一旦体内产生免疫防御力,炎症就会被逐渐清除,不再出现类似表现。所以,感冒后肌炎一般只见于初次受到流感病毒感染的病例,同型流感病毒的再次感染不会引发相应症状。故而感冒后肌炎往往是以儿童为主要发病对象,成人较为少见。感冒后肌炎愈后很少复发,即便复发,其复发亦为不同类型的流感病毒感染所致。    感冒后肌炎的发病特点是:肌肉疼痛症状通常出现在流感或感冒24—48小时后,少数发生在流感或感冒的恢复期。肌肉疼痛症状以小腿的腓肠肌为主,呈现对称性,两个小腿肌肉均有疼痛,部分病例可波及大腿肌肉及其它部位。除

  • 抗生素可防儿童死于乙脑
    抗生素可防儿童死于乙脑

    美国国家脑研究中心的两名科研人员通过研究发现,一种名为二甲胺四环素的广谱抗生素能有效防止儿童死于流行性乙型脑炎。有关专家表示,该研究成果或许能改变医学界对待乙脑一直以预防为主,而无良好治疗手段的局面。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即将出版的《神经化学》杂志上。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为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病死率很高。其病原体于1934年在日本发现,故国际上称为日本乙型脑炎。1938年科学家确定其以蚊虫为媒介传染,属人畜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乙脑多发于10岁以下儿童,因预防较差,免于死亡的病患30%—70%留有严重后遗症,终生致残。以往研究显示乙脑的病因牵涉深刻的神经元缺失和因细胞凋亡而引起的继发性炎症,一直以来只能采取支持疗法,并无特效药物治疗。    但医疗界没有放弃研究,直到此次二甲胺四环素的效果被发现。人类主要使用二甲胺四

  • 板蓝根防手足口对症吗
    板蓝根防手足口对症吗

    中医认为手足口病的病位主要在肺、脾、心三脏,预防上可采用健脾化湿类中药,并辅以合理的食疗来提高孩子的抗病能力   文/记者翁淑贤 通讯员方宁、张秋霞   医学指导/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教授许华   随着手足口病通报病例不断增多,各大药店的板蓝根等清热抗病毒中成药又像“非典”时期一样走俏起来,有的药店日销售量比平常增长50%以上,茂名、佛山等市甚至出现断货现象。但日前有媒体报道称板蓝根防治手足口病不对症,这令许多家长十分困惑:医生开出的防治配方中明明就有大青叶(板蓝根的叶子),难道搞错了?   都说西医没有抗手足口病的特效药,中药在早期的防治中有明显的优势,那么,该如何运用中医药进行防治呢?5月12日,广东省卫生厅与中医药局联合发布了《广东省中医药防治手足口病临床技术指南(试行)》,记者专访了《指南》主笔、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防治EV71中西结合效果好
    防治EV71中西结合效果好

    广东人一直对中药情有独钟,记者近日调查发现,不少家长由于担心孩子传染手足口病,都要求孩子多喝凉茶以预防感染。但也有不少家长提出疑问:目前有无手足口疫苗和特效药?中医中药对手足口病的预防是否有作用?如何用中药防治手足口病?对此,记者采访了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防治中心主任李美霞,以及参与制定《中医药防治手足口病方案》的广东省中医院儿科杨丽新主任医师。   目前尚无特效药   李美霞介绍,有市民把手足口病和EV71对等,这是一个误区。其实,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EV71是其中一种比较常见的病原体。   据介绍,手足口病在我国早有流行,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北京、河北、天津、福建、吉林、山东、湖北、西宁、广东等十几个省(市)都曾有发生手足口病的报道。而EV71也早在90年代就分离出来,可以说是一种“古老的传染病”。不过,李美霞

  • 防小儿流感的6条功课
    防小儿流感的6条功课

        1.6个月大以上、抵抗力差的幼儿,可在流感流行高峰期前注射流感疫苗。   2.父母回家后,要记得洗手,以避免把病菌带回家。   3.流感流行期间,学校和家中要注意环境卫生,如有儿童感染流感,最好戴上口罩。   4.减少出入公共场所,尤其是抵抗力差的儿童。   5.睡眠充足、饮食正常、多   6.运动才能增强自身的抵抗力。

  • 冬季警惕合孢病毒感染宝宝
    冬季警惕合孢病毒感染宝宝

          合孢病毒感染专欺儿童   呼吸道合孢病毒是冬季常见的呼吸道病毒,对大人来说“杀伤力”不强,大人被呼吸道合孢病毒感染后大多是轻微感冒,可孩子却病情较重,并且很容易发展成为毛细支气管炎。   受合孢病毒感染的大多是2岁以下的孩子,而且年纪越小的孩子被合孢病毒感染后病情越严重,90%的严重病例年龄还不到1岁。因此越是年幼孩子的家长,在冬天里越要提防合孢病毒感染。   轻微感冒别慌着去医院   婴幼儿本就体弱,一旦出现感冒咳嗽,很多家长就忙不迭地给孩子吃药甚至抱着孩子赶紧去医院。不过专家提醒家长,孩子出现了流鼻涕、打喷嚏、轻度发热等感冒症状,先别忙着带孩子去医院。如今医院里的感冒患儿比较多,有些病情还比较重,带孩子去医院,无疑会增加孩子交叉感染、导致病情加重。   因此在孩子出现上述轻微感冒症状的

  • 败血症
    败血症

    败血症是指细菌进入血循环,并在其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引起的全身性严重感染。临床表现为发热、严重毒血症状、皮疹瘀点、肝脾肿大和白细胞数增高等。革兰阳性球菌败血症易发生迁徙病灶;革兰阴性杆菌败血症易合并感染性休克。当败血症伴有多发性脓肿时称为脓毒败血症。  【病因】   各种致病菌都可引起败血症。常见者有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大肠杆菌、脑膜炎双球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沙门菌属、克雷白菌属等。当机体抵抗力降低时,致病力较弱的细菌或条件致病菌,如表皮葡萄球菌等也可引起败血症。近年来致病菌种已发生变化,由革兰阳性球菌引起的败血症有所下降,而革兰阴性杆菌、厌氧菌和真菌所致者逐年上升,这与血管插管、体内异物置人等医学新技术的开展和抗生素的过度应用有一定关系。   【发病机制】   儿童期败血症多见与小儿机体免疫功能有关,因为:①

  • 认识水痘与水痘作战
    认识水痘与水痘作战

    水痘传染性很强,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与之接触的儿童约90%发病。   案例:在回家的路上,苗苗对妈妈说班里的小朋友佳佳病了,没来上幼儿园。第二天保健医生通知所有家长留意孩子的情况,因为佳佳确诊为水痘,担心水痘传染给孩子们。第三天,苗苗开始发低烧,妈妈没让苗苗上幼儿园。第四天,苗苗后背开始起红点,妈妈担心也是起水痘,到医院一看,果然就是水痘。 呼吸道是水痘的主要传染途径   水痘从发病前一日到全部皮疹干燥结痂均有传染性。罪魁祸首是带状疱疹病毒,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染,宝贝接触被病毒污染的尘土、衣服、用具等也可能被传染。   一旦患了水痘应注意隔离,在完全治好以前不应去幼儿园或上学。即使是与水痘患者接触过的小孩,也应隔离观察2-3周。因为感染病毒后不是立即发病,一般要经14-17天的潜伏期。   

  • 早春谨防婴儿合胞病毒感染
    早春谨防婴儿合胞病毒感染

    早春,江南地区时寒时暖,气温起伏大,是呼吸道疾病多发季节。研究表明,1-3月呼吸道合胞病毒活跃,是引起婴幼儿病毒性肺炎最常见的病原,可导致间质性肺炎及毛细支气管炎。由于母传抗体不能完全预防感染的发生,合胞病毒感染在婴儿出生后任何时候都可能发生。    合胞病毒感染半数以上为1岁以内婴儿。6个月以下的婴儿肺发育不完全成熟,患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后普遍症状较重,尤其在早产儿和患慢性肺病或先天性心脏病的婴幼儿中可能发生更严重感染,出现各种并发症。研究显示,感染了呼吸道合胞病毒的婴儿以后发生哮喘可能性更大。本病潜伏期约4—5日。初期可见咳嗽、鼻塞。呼吸困难、咳嗽、喘鸣是最突出的症状,通常出现在上呼吸道感染后的数日之内。婴幼儿常伴发热,多为低、中度发热,个别可高热。中、重症病例有较明显的呼吸困难、喘憋、口唇青紫、鼻扇等,少数重症患者可并发心力衰竭。&n

  • 开裆裤易致感染性肾病
    开裆裤易致感染性肾病

      为了方便把尿,许多儿童到两三岁时家长还给他们穿“开裆裤”。儿科专家指出,这种做法容易引发儿童感染性肾病。儿童到一岁以后,一般不应再穿“开裆裤”,国外甚至不建议儿童穿“开裆裤”。   医师说,从病人的情况来看,呼吸道感染、皮肤化脓性感染等引起的急性肾炎病例已明显减少。但是,目前,尿路感染所引起的肾脏疾病却很常见。   儿童穿“开裆裤”很不安全,一些不好的卫生习惯或者玩耍时的意外损伤等,都可能导致儿童外阴感染,使细菌直接入侵儿童的泌尿系统,最终因尿路感染而引起肾脏疾病。 

  • 儿童流感 科学防预
    儿童流感 科学防预

      近日香港流感大爆发,短期内共有四名儿童死亡,以至于全港小学及幼儿园等停课两周,以减少流感于校内扩散的机会。与香港一河之隔的深圳,亦有大批儿童出现伤风感冒症状,医院急症室挤满了家长及候诊儿童;广州市也被流感笼罩,仅儿童医院每天就约有五千人前来求诊。一时间,流感致死的造成的恐慌又笼罩在人们心头。   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表现为骤发高热、头痛、全身酸痛、乏力及轻微呼吸道症状。很多人以为流感是小病而不加理会,其实每年死于流感的人不胜其数。流感病毒的可怕之处在于它非常容易发生变异,而且传染性强,传播迅速,易引发大流行。流感致命主要在于病毒侵入器官所引起的并发症,例如肺炎、支气管炎、充血性心力衰竭、肠胃炎、晕厥、出现幻觉等,后果十分严重。   我们一年四季都可能受流感病毒攻击,不过,冬天的流感病案特别多,因为冬天天气寒冷,风势强劲,

  • 夏季小儿慎防3类传染病
    夏季小儿慎防3类传染病

      小儿夏季的传染性疾病多为饮食和蚊虫叮咬引起,所以杜绝传染病要从身边的环境做起,饮食清洁,居家环境清洁,是预防宝宝受到传染病侵袭的最主要方式。   一、细菌性痢疾   病症特点   细菌性痢疾是痢疾杆菌引起的一种常见肠道传染病,以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及粘液脓血便为特征,帮称为赤痢或红白痢。本病全年均可发生,但以夏秋季最为多见,小儿发病率一般较高。菌痢患者和带菌者是本病的传染源,痢疾杆菌从粪便中排出后,可直接或间接(通过苍蝇等)污染食物、饮水、食具、日常生活用具和手等,再经口传染给健康人群。食物和饮水的污染有时可引起菌痢的暴发流行。   治疗调护   1.治疗时一般选用抗生素。抗生素尽量口服给药,不能口服者可肌肉注射。注意观察病情变化,注意患儿的体温、呼吸、心率和面色,观察大便次数、性质和量,同时也应注意小便量,并做好记录,及时留取大便做常规化

  • 防晒防疲劳可防手足口
    防晒防疲劳可防手足口

      专家强调,无论是否得病,注意环境和个人卫生都可以大幅减少感染机会,尤其是孩子。舔手、咬指甲、这个尝尝、那里摸摸、脸对脸亲密地说悄悄话、小孩之间互对着打个喷嚏……   防晒防疲劳可预防手足口   这些动作对小孩子来说都是非常平常的,然而却很容易感染疾病,特别是在公共场所。加强孩子的营养,让孩子注意休息,避免其被日光暴晒,防止其过度疲劳而降低抵抗力。   特别值得加强的是对孩子良好个人卫生习惯的培养,如饭前便后洗手;打喷嚏要转向无人处,谈话时要保持一定的距离,避免飞沫喷到他人脸上;患呼吸道疾病后要戴上口罩去医院看病;若是患上传染性疾病还要按照医生嘱咐在家休息,不要带病到公共场所传染他人;幼儿园及家里要经常开窗通风,保持整洁干净;瓜果一定要洗净、削皮;食品一定要高温消毒,不吃易变质的食品。

  • 春节期间需严防流脑侵袭
    春节期间需严防流脑侵袭

          目前进入流脑等传染病高发季节。尤其是春运期间,人员流动频繁,更易引起流脑等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流行。为此,市疾控部门提醒市民,做好流脑预防工作,注意按时给儿童接种流脑疫苗。   作为一种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流脑遍布全球,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可出现地方性流行。我国经常有散发流脑病例出现,其中90%以上是由A群脑膜炎奈瑟氏菌引起的。自2005年以来,安徽等省陆续发生由C群脑膜炎双球菌传播导致流脑疫情,与过去常见的A群流脑相比,C群流脑具有易传播、起病急、死亡率高等特点,可在发病后24小时内死亡。    专家指出,6个月至15岁的儿童,是流脑的易感人群,必须按免疫接种时间,及时接种流脑疫苗。要建立科学生活方式,按时作息,保证睡眠,经常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抗病能

  • 认识流脑的典型症状
    认识流脑的典型症状

      流脑容易和乙脑、其他脑膜炎等疾病混淆,但流脑传染性强,一定要学会区分。但经常有不少家长反映小朋友注射疫苗后出现不适,对于这些不适,如果是过敏就得引起重视,其余则不用理会,渐渐会自动消失。      年龄不同疫苗型号也不同      两岁以下打A针3岁以上打A+C针      由于流脑一旦发作危害很大,而且孩子是高危人群,所以现在孩子必须接种流脑疫苗,家长们几乎都明白,但是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注射的疫苗型号不同却很多人不知道。      专家介绍,脑膜炎双球菌可分为13个血清群,其中A、B、C群引发的流脑病占90%以上。我国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主要以A群流行为主,但近年来由C群引起的病例时有发生。朱会英说:“目前孩子从6个月到6岁一共要接种四次流脑疫苗,才能维持有效的抗体水平。”第一次是在宝宝出生后6个月~2岁之

  • 春季防小儿传染病须知
    春季防小儿传染病须知

    春季气温逐渐回升,病毒、细菌较易繁殖,同时由于气温不断变化,人体抵抗力容易受到影响,因此,春季是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尤其是一些呼吸道和肠道传染病。一般来说,春季常见的传染病主要有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病毒性胃肠炎、麻疹、流行性腮腺炎、猩红热,以及近年新出现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和人禽流感等。   -强化对传染病认识,增强保健意识。春季气候多变,乍暖还寒,不要过早地脱去冬衣,否则容易患流行性感冒、肺炎等呼吸道疾病;出现身体不适,如发烧、咳嗽、出疹等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及时进行疫苗、菌苗、类毒素等自动免疫制剂的接种、注射,如麻疹、百日咳、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流行性出血热、乙肝、甲肝、脊髓灰质炎、乙脑、霍乱、伤寒等传染病疫苗或菌苗。疫苗接种是预防传染病的主要措施。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随地吐痰,勤用流动水洗手,尤其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