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岁的孩子凡事都想自己来,如果爸爸妈妈此时抓住时机,善加鼓励引导,这将是一个训练孩子自理能力的最佳时机。 吃饭 一般而言,孩子此时可用汤匙将食物送入口中,也可拿稳杯子喝水。父母不妨为他准备专属儿童餐具和桌椅,让他自己进食。刚开始,他可能会边吃边掉,只要替他穿上围兜,并在餐桌椅下铺上报纸,再适时补喂他几囗,孩子就会吃的愉快,父母也可以减少事后清理的麻烦。 穿衣 幼儿在学会穿衣之前,通常都先学会脱衣。父母可以把握几个原则,以减低他穿衣时的挫折感,例如:准备式样简单、宽松、穿脱方便的衣服,然后先把衣服背部朝上放在床上,裤管分开让孩子容易套入,增加他成功的机会。至于像有钮扣、暗扣或拉链的衣裤,父母可以先示范,然后让他练习看看,慢慢的,他就会一次比一次熟练。 重要的是,孩子此时可能还没
宝宝乖巧的时候,做父母的总是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可惜一旦小东西在公共场合发起脾气,连哭带闹、满地打滚的时候,那种尴尬足以让任何爹妈感到颜面扫地和绝望。别着急,那些发疯的小魔头并非不可驯服,只要你能够保持足够的耐心。 我希望可以写一封信向去年12月15日乘坐从纽约到洛杉矶的174航班的所有乘客致歉,因为我就是那个哭闹不停 的2岁男孩儿的母亲。正是那个小皮猴,霸占住走廊通道,挡住饮料车达20分钟之久;正是这个小皮猴,尖利的哭叫有如魔音传耳、连玻璃都能击碎;正是这个小皮猴,被我强行抱回位子以后,就开始对着前面的椅背拳打脚踢,足足表演了10分钟—抱歉啊,前面的那位,那10分钟对你来说一定度日如年吧,哎,我也是一样啊! 儿子大闹天宫之后,心满意足地睡着了,我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许多家长都喜欢给孩子立规矩,却发现规矩对孩子并没有什么效果—关于给孩子立规矩,作为一个3岁男孩子的母亲,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定要简单易懂,让孩子容易遵守。孩子的理解能力没那么深刻,自我控制能力也不强,树立复杂的规矩,非但不能让他遵守,反而会令他感到糊涂。 ●要把道理讲清楚,而不是摆出强权嘴脸——“你听我的!我说了算!”不要以为孩子小,什么都不懂。你讲的道理也许他一时不能够完全领会,但是你平和的语气和尊重他的态度,却会让他信任你的判断,顺从你的要求。 ●实在复杂或者讲不明白的道理,应该和蔼地告诉孩子:“这是这里的规定”或者“这是咱们家的规矩”,“所有的人都要遵守”。 ●立下的规矩,无论时间地点场合,都要遵守,比如在家不许随地吐痰,在
第一、帮助孩子辨识自己的情绪。 一个孩子放学回来告诉你:今天在学校有同学打我! 他父亲很有技巧地回答:还好吗?有同学打你,所以你很委屈? 这个回答不但帮助孩子辨认自己的情绪状态,还带来两个天大的好处。首先,孩子可以从中明了,接下来要处理的,是自己的情绪,而不是那个对方。也就是说,现在真正该做的事情,不是因自己感到委屈而找对方理论,而是应该意识到,真正的困扰其实是自己的情绪反应,那么随后该努力的,就是如何调试情绪,做出合适反应。 其次,孩子可以从中学会换位思考的能力。这次挨打,心理难受,以后就知道了,若去打别人,别人也就会有这样的感受。这个深刻的情绪体会,有助提升孩子换位思考的能力。所以从情商教育的角度而言,这会是个一举两得的做法。 在协助孩子辨识情绪之后,接下来,爸爸妈妈就可以再问:你要不要告诉我发生了什么事?这是个很重
因为自己是一名幼教工作者,所以我一直都很关注女儿礼仪习惯的养成。其实,有心的家长可以在孩子牙牙学语时就开始教他一些简单的礼貌用语,比如“谢谢”、“对不起”、“请”、“再见”、“您好”等等。这不但能增进亲子关系,还能事半功倍地推动孩子各方面的健康发展。 宝宝初生,学语之启蒙 女儿出生后,家中常有亲朋好友前来探望。每当和客人告别时,我都反复在女儿耳朵边轻轻地说:“再见。”并教她用手的动作表示,为她以后开口说话打下基础。 还有一个比较常用且发音容易掌握的词语是“谢谢”,我总是边教女儿边配上两手作揖的动作,这样就更能加深她的印象。 女儿2岁,初步掌握期 女儿2岁时,有一次正兴高采烈地摆弄玩具,我一不留神,把她搭好的高楼大厦碰倒了。没等她反应过来,我连忙说:“宝宝,妈妈不小心碰倒
在孩子出生后的第二个年头里,他各方面的发育都会出现重大的转折,无论是走路,还是说话,他都将经历一个飞速发展过程。而父母要做的,是提供适当的帮助,并且能够及时发现问题。 我儿子闹闹12个月大的时候,他还只是一个喜欢在地上来回爬,呀呀学语的小宝宝,而且走路总是跌跌撞撞的,没走两步就坐地上了。但是,仅仅6个月之后,他就能步履轻快地向我走来,抓住我的手,拉着我往厨房那边走,还告诉我:“渴。水。”突然之间,他好像变成一个大孩子了。 在孩子出生后的第二个年头里,他的脑部发育和学习技能的进展都会大大超过其他成长阶
——抓住婴儿期最后、最佳的教育时机 0到1岁是儿童大脑发育的黄金时期,早期的经历对儿童发展有重要意义,在出生直至一岁,人将失去一半的神经元和神经细胞,也是神经细胞的突触产生和消失的关键时期,这些“幸存”的神经元和突触决定了大脑的功能,而9~12个月婴儿的经历和体验,在这一过程中至关重要。对人来说,早期的环境和培养十分重要,父母、照料者以及经常与孩子相处的其他人员对宝宝的教育的好坏与孩子的成功密切相关。因此,父母应该做好对宝宝进行的此阶段的教育。 有助于9~12个月宝宝智能开发的儿歌和玩具 ??????儿歌?????? 甜嘴巴 我有一张甜嘴巴, 懂礼貌来会说话, 一天到晚忙不停, 大家夸我好娃娃。 手指头 一个指头按按钮, 两个指头捡豆豆, 三个指头解扣扣, 四个指头提网兜, 五个指头握一起
一.提高宝宝逻辑性 1、考推理 你和宝宝准备一起吃早点了,但还没有把早饭盒揭开,父母可让孩子猜一猜:“猜猜看,咱们今天早点吃什么?”“你希望是牛奶还是豆浆?”这种方法可提升孩子的数学逻辑智能。 2、数数楼梯的台阶 上下楼梯会让孩子感到疲倦而无味,但倘若这时父母用一些有趣的方法,不仅能让宝宝智能有所提升,而且宝宝吵闹着要大人抱自己上楼梯的状况也将会大大减少。父母可带领孩子一级台阶一级台阶、一层一层地数数楼梯的阶数,在不知不觉攀爬楼梯的过程中,孩子的数学逻辑智能也会有所提高。 3、认路、数门牌 带孩子出门后,可利用回家的一段时间,因为回家的路上时间很充足,孩子的心情也大多比较放松。这个时候,面对四通八达的各条马路,让孩子分辨并记忆,找出各条路的特点及不同之处,学会利用
一、顺应原则。重视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顺应儿童的天性,把握每个阶段的发展特点和水平,关注儿童经验获得的机会和发展潜能,创设适宜的环境,促进每个儿童在原有基础上全面和谐发展。 二、关爱原则。重视儿童的情感关怀,强调以亲为先,以情为主,赋予亲情和关爱,尊重儿童的意愿,创设宽松、温馨的家庭式氛围,满足儿童成长的需求。 三、生活原则。在教育实践中,从日常生活中选择儿童感兴趣的、富有价值的教育内容,将教育贯穿在一日生活之中,丰富儿童的认识和经验。 四、活动原则。提供安全、可操作、能满足儿童发展需要的活动材料,开展丰富多样的、符合儿童发展阶段特点的游戏活动,让儿童在快乐的游戏中,开启潜能,推进发展。 五、融合原则。儿童的身心健康是发展的基础,应把儿童的健康、安全和养育工作放在
如果你想让孩子做某件事,或停止做某件事,建议你这样说。这么说是为了让孩子了解,他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从而培养孩子的责任感。想教育出优秀的宝宝,妈妈首先要学会对孩子说以下五句话! 1.“自己来做决定吧。” 如果你想让孩子做某件事,或停止做某件事,建议你这样说。这么说是为了让孩子了解,他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从而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2.“妈妈爱你,但妈妈不喜欢你这样做。 ” 身为父母,总免不了会责备孩子。这个时候,最重要的是就事论事,这样,孩子会知道自己做了一件不好的事,但这并不意味着自己是个不好的人。在批评孩子的同时告诉他“妈妈爱你”,这样做也能提醒你自己,批评孩子的目的是帮助他分清对错,而不是处罚他。 3.“你其实是想说什么?&rd
有的家长把孩子当作生活的唯一希望,唯恐孩子不安全、出事故,采取种种办法来限制孩子的活动,这也不行,那也不准,对孩子包办代替,一味娇宠,使孩子没有机会亲自体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风险”,造成孩子缺乏独立意识,一旦离开了家长,便不知如何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 这不禁让我想起了老家种丝瓜的老农,不上绑,但也不放任自流。“道而弗牵、强而弗抑”,老农找到了其中的切入点、平衡点,让丝瓜茁壮成长。既要给丝瓜充分发展的自由,又不至于误入歧途。父母更要发扬老农细心耐心的精神,采取科学的方法关心教育孩子。如同园艺师一样,根据孩子成长的不同阶段找到最切合实际、最合理的方法。 某著名高校的一位大学生,在考取出国留学的奖学金后,却因焦虑过度而精神失常。原来,他是家中的独子,从小备受宠爱,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甚至上了大学
随着宝宝的长大,宝宝间的差距也越来越大,有的活泼机灵,热情好动,善于学习和模仿;有的羞怯胆小,缺乏探索精神,接受和掌握新事物、新技能较慢。产生这些差别的关键在于你是否给宝宝进行了计划周密、方法得当的早期智力开发教育。 我们有幸邀请到有着二十余年幼教的张园长给父母们介绍婴儿智力开发的五个基本要素。 一、妈妈摸一摸,宝宝笑一笑 抚触是每个人都需要的,成年人也需要握手、拥抱,对婴幼儿来说更为必要。不仅能开发孩子的触觉能力,促进他们成长,还传递着父母的爱心,让孩子产生良好的情感体验,培养健康的心态,是亲子交流的绝佳手段。(抚触应在孩子清醒时进行,父母一定要洗净手,除去戒指、手链、腕表之类的饰物,以免划伤孩子。抚触时用力要轻柔,时间不宜过长,
小儿手部精细动作的发展遵循了从混浊到分化,从无意识到有意识的发展规律,基本形成了从本能的抓握-有意识的满把抓握-拇食指以及拇食中指的协调抓握-抓放可逆-双手协调。6个月后,小儿手的动作明显地灵巧了,一般物体均可熟练地抓起。可开始学习捏取一些小的物品,如爆米花、小糖豆等。刚开始学的时侯大人可给予示范。也可用瓶口直径为2.5厘米左右的小瓶,让小儿把小糖丸放入瓶内再倒出来,再放进去,来回玩耍。大人应观察小儿能否用拇食指分工拿起爆米花、小糖豆等小物品和自如地放下,如动作生硬不协调,就要多做这类练习,如让其自己捡拾爆米花费放到嘴里。玩小物品时应注意安全,抓完之后要及时收起来。 在小儿准确抓握的基础上可给小儿一些积木、套碗、套塔等玩具,首先训练他抓住一个再抓一个,或向小儿同一手上送玩具两次,教小儿学会将玩具传递到另一手上再取第二个玩具。当小儿两手均有玩具时,
第一招:为宝宝创设宽松和谐的语言环境 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是在与他人交往、主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完成的。家长要有意识地创设各种宽松的语言环境和表达的机会,鼓励孩子去主动学习、建构语言。例如:妈妈拿着一个红色的汽车、一个蓝色的玩具熊问他:“今天我们玩红汽车,还是蓝毛熊?”从幼儿感兴趣的玩具引出话题,鼓励他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体验到语言交流的意义和快乐。 在这里,家庭的温馨和谐气氛是必不可少的。当宝宝说出的语句不太完整或词不达意,家长不要急于纠正,而要耐心引导,不要给孩子挫折感和心理压力。在玩耍和游戏中抓住时机,启发孩子主动积极地和你交谈。 第二招:丰富宝宝的生活内容与经验 幼儿只有具备了丰富的生活经验,才会有话可说,有乐于表达的内部动机。生活是语言表达的源泉与基础。家长应有意识地丰富幼儿的生活内容,多带他
长辈的育儿观念过时了吗?很多新妈妈倾向于接受新的育儿观念,育儿书籍成了他们的“掌中宝”。那么,宝宝是不是应该按照育儿书上的经验来养呢? Peter妈:27岁,银行职员 Peter:男,18个月 我和我先生老家都不在这里,生完孩子婆婆来照顾了半年就回老家了。宝宝只能托付给保姆。好在我的工作能准时上下班,所以时间上还比较宽松。 我的育儿经验就来自书籍和杂志。奶奶和姥姥都靠不到,而且他们的观念很旧,比如宝宝是7月份出生的,婆婆居然想用被单包个“蜡烛包”,那还不中暑啊。亏她想得出来。 而且男宝宝小时候的问题很多,比如包皮过长、隐睾之类的,到底怎样的情况比较严重,怎样的情况必须去医院,书上和杂志上都有介绍,根本不用发愁。但是让婆婆知道这些事情,那就够呛,够麻烦了。所以我是宁可苦我自己,自己看书,自己指导保姆的好。
在我们印象中,美国的学校有些“放羊”的味道,并不紧追不舍地让孩子读书识字。其实,他们也有严格的教程,只是执行起来和中国学校不一样。 有一天,上小学三年级的女儿对妈妈说,前些天,老师让全班每个同学在学校的院子里播种一颗种子,这星期种子开始发芽了,而她那颗种子,是所有播种的种子长得最高最壮的!妈妈问她为什么这么运气,她说这不是运气:在播种前,她仔细观察了地形,看中一块阳光最充足的地方,全天不受任何树木和建筑阴影的遮挡,而且还是学校花园喷水池“射程”之内,能不时得到浇灌。所以,当幼芽长出来时,证明了她所设想的一切。然而,学校让孩子播种,目的并非是鼓励他们帮妈妈干活,而是需要学习几个有关植物生长的关键词,如肥料、土壤、胚胎、子叶等颇为高深的词汇。由于女儿在播种过程中费尽心机,自然对这些词刻骨铭心了。 这是典型的有机识字法,先让孩子有实际经验,然后
孩子一般到了6~8个月,就开始有扔东西的行为了。当孩子在无意中扔起东西的时候,他会异常兴奋,会认为自己又多了一项大本领,因此会非常高兴地进行多次重复,同时也希望引起爸爸妈妈的注意,能够给予他赞扬。 在重复的同时,宝宝实际上也是在学习。比如:他会观察物体的坠落轨道、方式,并注意不同物体落地时的声音;他会逐渐发觉扔东西和发出声音之间是存在着必然关系的,从而学习了逻辑知识;从扔出东西到等待声音,从而学会心理期待等等。所以,扔东西对宝宝而言,是必经的一个成长阶段,对于宝宝的智力和心理成长都有很大好处。但是,家长在这件事情上的不同态度会导致孩子往不同的方向发展。正确的态度应该是,在宝宝开始掌握这项技能的时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宝宝智力过人,不惜重金进行“智力投资”,这些举措本无可厚非,遗憾的是他们忽视了生活中形形色色的智力“杀手”。你知道这些杀手是什么吗? “杀手”之一:有害元素 有害金属元素是隐藏在生活中的智力“杀手”之一,尤以铅、铝危害为大。 研究证实,宝宝体内只要达到每10毫升血浆含铅5——15毫克的水平,即可造成发育迟缓和智力减退。那么,铅是如何带入宝宝体内的呢?专家列举以下途径:幼儿舔食含铅颜料的玩具;用聚乙烯塑料袋包装儿童食品;常给宝宝吃皮蛋、爆米花、罐装食品或饮料。 宝宝经常在公路边玩耍吸入汽车尾气;父母当着宝宝的面吸烟;室内煤气不佳等。在损伤智力方面,铝与铅实为“一丘之貉&rdquo
1、晨起 准备适应早起是宝宝入园前需要做好的第一步。大多数幼儿园都是早上7:30入园,7:40或7:50开始早餐。许多宝宝在家习惯一觉睡到九、十点,突然间早起,肯定很不适应,也会影响到在幼儿园的精神与心情。所以,在入园之前应让宝宝提前养成早起的习惯,并按时送孩子入园,特别是来园用早餐时。 2、午睡 大多数孩子在家还是有午睡的习惯的,只是午睡的时间各不相同,有的孩子从11:00左右开始睡,有的从14:00左右开始睡。一般幼儿园的午睡时间是:12:00-14:30。由于小小班幼儿或刚入园的孩子的年龄、心理特点,午睡时间一般是从12:00-14:30(或自然醒)。所以,帮助孩子养成午睡习惯、调整午睡时间,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3、饮水 我们在家要慢慢培养孩子用小水杯喝水,
据报导,一位25岁的母亲为了让自己尽快恢复产前体型,孩子未满月时就找小保姆照料,自己什么也不管,连晚上睡觉也是让孩子跟着小保姆。孩子得不到母爱,享受不到人之初的情感交流和依偎在父母怀中的乐趣,因而以哭闹“抗议”。 具体表现为喂饱后仍烦躁、哭闹不止。有关专家告诫父母:如果对孩子熟视无睹,即使很小的孩子也是很容易引发心理疾患的。 婴儿也会患心理疾病 据报导,一位25岁的母亲为了让自己尽快恢复产前体型,孩子未满月时就找小保姆照料,自己什么也不管,连晚上睡觉也是让孩子跟着小保姆。孩子得不到母爱,享受不到人之初的情感交流和依偎在父母怀中的乐趣,因而以哭闹“抗议”。具体表现为喂饱后仍烦躁、哭闹不止。有关专家告诫父母:如果对孩子熟视无睹,即使很小的孩子也是很容易引发心理疾患的。 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