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家长追捧也有专家质疑 最近,广州市面上开始悄然流行“儿童天赋基因检测”,这种叫价几千元的检测项目声称能检测出孩子的抑郁、早恋、酗酒、网络成瘾等40-60种基因。为早早“看清”孩子的未来,不少父母花钱热捧,也有许多市民表示怀疑。为此记者多方采访,一探究竟。 宣传:一次检测知多项基因 “天赋基因——让我们做孩子的‘伯乐’!”“儿童天赋基因检测”的宣传很诱人,从某种程度上也迎合了很多父母的心理期待。记者注意到,今年以来,“天赋基因检测”项目开始在国内几大城市悄然流行——广州、武汉、杭州、福州、郑州等都先后开始向市场推广这项业务。 据了解,目前广州市面上有两家从事该项业务的公司:广州开睿迪教育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广州普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这两家公司都拿到了上海奇芯基因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代理权。开睿迪公司工作人员介绍,公司的操作方式是,将广州地
我们常常会听到这些骄傲的妈妈的对话。当女性成为妈妈以后,她最自豪的事就是看到自己的宝宝健康成长,而且智力还比同龄的小朋友发展得快。不过,也有妈妈会有自己的烦恼,就是自己的宝宝和别家的宝宝同龄,却没有人家聪明。是自己的教育方式不对,还是营养跟不上?其实,解决这个问题并不困难,专家告诉我们,宝宝的智力发展原来和左右脑的均衡发育有着莫大的关系。 原来,人的大脑分为左脑和右脑,左脑又称为“思维脑”、“学术脑”,引导着语言、逻辑、数学、顺序、符号、分析等等的运用,善于把复杂的事情条理化;右脑又称为“艺术脑”、“创造脑”,它引导着韵律、节奏、图画、想象、情感、创造等因素,它是想象力、创造力的原动力。 有的妈妈希望自己的小宝宝聪明一点,会刻意去开发他的左脑功能,例如从小就不断地给宝宝讲故事、听音乐等,这样的
6岁的小女孩翘翘一直是个很聪明、能说会道、人见人爱的小姑娘,可进了学前班后就截然不同了:刚开始学拼音就错漏百出,常把b写成d,把n看成h:抄生字慢得要命,还尽出错:算术题稍微转个弯就什么也不知道了。现在孩子马上就要入小学了,可读书却成了她最恐惧的事情。 这哪里像以前那个聪明伶俐的小丫头呢?是孩子不把聪明劲用在正道上,还是她心理上有什么问题?翘翘被妈妈带到了我的诊室。 我对孩子进行了相关检查包括韦氏少儿智力测试,结果显示:孩子的听觉记忆相当好;言语方面的能力发育与同龄儿比较处于中上水平;但操作能力、视觉空间分析能力却比90%的同龄人低。显然,孩子并非心理不健康,也不是故意跟学习作对,而是她的智力存在问题——智力发育不平衡。 临床表明,由于智力发育不平衡而导致孩子学业不良的情形大量存在,其原因有脑部存在实质性
什么样的孩子才是聪明的?是不是考试成绩门门一百分? 家长总把考试成绩作为衡量聪明孩子和好孩子的首要标准。英国学者发现,家长们的这种想法可能会扼杀孩子潜在的才能。他们建议,家长们应细心观察孩子们除学习成绩外的表现,因为那可能预示这孩子在某一方面是个“天才”。 英国牛津大学天才儿童研究中心前讲师贝纳德特·泰南认为,许多天才儿童可能在学校或者考试中表现并不优异,但他们在其他方面的表现能够说明他们拥有高于同领儿童的才能。 泰南为望子成龙的家长们列出了一份天才儿童特征清单,以发现孩子的潜能。在清单中,她给出小学生6大最容易被家长忽视的才能特征。 特征一:喜欢发号施令的领袖。善于重新排列物品或有条不紊地在学校里负责给全班同学排座位的孩子,他们可能具备强有力的领导和组织才能。 特征二:年轻的大
谁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更聪慧一些,可怎样才能如愿呢?专家们提示,大多数智商高的孩子有以下特点: ① 远血缘婚配生育的孩子。有资料显示,父母均是本地人的孩子平均智商为102.45,父母是省内异地者平均智商为106.17,而隔省婚配所生子女的智商则高达109.35。相对而言,异地通婚可提高下一代的智商水平。 ② 父母在最佳生育期生育的孩子。母亲在23岁以前所生子女平均智商为103,而24~28岁这段时间生育的孩子则高达109,但太晚生育的子女又低于105。故专家推荐24~29岁为育龄女子的最佳生育期。 ③ 吃母乳长大的孩子。英国剑桥大学营养学家对300名儿童做了智商测验,并与婴儿的食谱相对照,发现吃母乳长大的儿童智商普遍较高,比吃代乳品长大的同龄儿平均高出10分之多。 ④ 体重适中的孩子。有关专家将
宝宝为啥喜欢挑战你的忍耐极限? 1岁多的宝宝通常会坚持让父母做他指定的事情,不断地“指挥”父母,智慧泉儿童发展教育中心课程总监苏玲笑言,这是孩子在不断彰显自己的权力,无止境地对父母进行试探。 按德慧泉早教中心创始人陈明兴教授的话来说,当孩子开始有抵抗大人的情绪出现,是他们成长的象征之一,父母应当为此感到高兴,这是孩子有了自我意识、自我主张的表现哦。 苏玲建议家长应把握“温柔并坚持”的原则。大部分家长的误区在于要么过于坚持原则,向宝宝说太多的“不”,破坏了可贵的母子亲情依恋关系,导致宝宝对父母的爱感觉不安全,更加固执己见或变本加厉地试探父母;要么过于纵容,让小家伙为所欲为,养成以自我为中心、唯我独尊的可怕性格。 孩子就是不听你的,你该怎么接招? 过
母乳的“情感”作用 大家都知道,母乳有许多优点,除了能降低婴儿的患病率、死亡率,减少营养不良的危险性之外,还有经济、方便、省时省等的好处。但是,有一点母乳能增进母婴之间的感情,有利于小儿的身心发育不是所有父母都清楚的。正是这一点,在当今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中格外显得重要,需要特别强调的一点。 母乳为什么会有情感作用,会增进母婴之间的感情?这归因于母乳喂养的方式。喂奶时,婴儿躺在母亲的怀抱里,能接触到母亲温暖的肌肤,闻到母亲身上亲切的气味,能够再次听到早在宫内已熟悉的母亲心跳的节律,再加上母亲爱抚的动作和温柔的言语,这一切都能使婴儿感受到母爱,产生愉快的情绪,这对婴儿的身心健康发育是很有好处的。国外曾有人报导过在当时的某育婴院(主要收养的是弃婴),因缺乏保育员,采用自动化喂奶,每到一定时间就往婴儿嘴里灌牛奶,而这些婴儿整天躺着,没有人抱,结果,
春天是孩子身体和智力发育的关键期,因此,父母要抓住这一时机加大孩子的大运动和精细动作的锻炼。这样,宝宝的动作协调了,大脑也会更聪明哦。红黄蓝早教中心的早教专家陈阳表示,其实用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如空的矿泉水瓶、用完的化妆品瓶等,就可以和宝宝玩几个有趣的亲子游戏,还能让宝宝在游戏中了解数数、配对,学会观察、比较、思考和创造呢。 漂亮的花瓶——— 滚 将彩色包装纸撕成碎片,平铺在桌子上。然后在瓶子上贴上双面胶,教宝宝用带有双面胶的瓶子在彩色碎纸上滚一滚。这样,彩色碎纸片就会粘在瓶子上。一个漂亮的花瓶就做好了。 找朋友——— 配对 准备3组大小、颜色相同的瓶子,打乱顺序,然后请宝宝从中找出一模一样的瓶子来,进行配对练习。 小响桶——— 节奏练习 选择一个方便宝宝抓握的瓶子,在瓶子里装入豆子,拧好瓶盖儿
你有留意过吗?2岁大的孩子对悄悄话特别着迷,当他们自己能说悄悄话时,他们会很自豪。那你知道常和孩子说悄悄话,其实有利于他们的智力发展吗? 研究表明:每当宝宝大脑受到刺激进行思考时,要么形成新的神经桥,要么使早已存在的神经元连接得到加强。形成或加强的神经桥越多,孩子智力的发展就越快。而经常和孩子说用悄悄话(适合年龄:24-27个月)交流正是种刺激宝宝大脑的好方法。 01、2岁大的孩子对悄悄话特别着迷,当他们自己能说悄悄话时,他们会很自豪。 02、说悄悄话有助于宝宝学着调节声调,这是声音意识的一个重要方面。说悄悄话还能帮助宝宝集中注意力。 03、和宝宝说些悄悄话,如:“咱们看书吧!” 04、让宝宝用悄悄话和你交流。 05、不断地相互说悄悄话,直到宝宝知道怎样将自己的声音调节得很轻柔。
幼儿正处于语言发展的关键期,让他们会听、会说并会用语言交流思想感情,培养幼儿倾听能力是发展幼儿语言的基础。可见,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幼儿倾听能力具体包括哪些方面呢? 一、幼倾儿听能力的具体内容 幼儿倾听能力的培养着重培养三种倾听技能: 专注性倾听,集中注意地倾听(包括注意力集中,不做小动作,思维能跟着老师走等)。 辨析性倾听,分辨不同内容(如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不同年龄、性别的人的声音等)的倾听。 理解性倾听,掌握主要内容、连接上下文意思的倾听(包括回答问题情况和执行指令情况等) 二、幼儿倾听能力较差的原因 倾听是幼儿最早掌握的言语活动。良好的倾听能力是幼儿获得知识的前提,它对于发展幼儿语言、思维十分有益。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幼儿的倾听能力较弱,究其原因,主要表现
第一个秘诀:就是把自己也变成孩子 父母是否拥有一颗童心,是非常重要的。 童心未泯,才能抛开“大人”、“父母”等身份。当你接纳了孩子,孩子才有可能接纳你。 第二个秘诀:和孩子密切相处。 要了解孩子,要多跟孩子接触,从他们的语言及行为中了解他们的想法,喜好、内在需要。 第三个秘诀:注意孩子的反应与态度。 现代父母由于工作忙碌,在和孩子说话时,常常会急着表示自己的意见和指示,期望孩子乖乖照自己的话做,最好不要有意见。所以,往往没有很仔细地把孩子的话听完,孩子感觉与父母沟通不舒服,代沟必然越来越深。 第四个秘诀:体会孩子的感受。 当孩子在外面受了委屈、与好朋友或心爱的宠物分离时,他细腻的小心灵会难过半天。父母却只是一是一味地告诉他“没关系,坚强一点
早期阅读习惯有多重要,已经有很多早教专家进行过论证,在这一片文章里我们着重来谈一谈点读笔对幼儿早教的支持作用。 很多妈妈都认为,给孩子讲故事是妈妈的责任和义务,孩子最喜欢的也一定是听妈妈讲故事,妈妈的声音对宝宝而言是种很大的安慰。——我并不是想说妈妈们的想法有问题,只是想善意地提醒一下各位妈妈:有没有想过,自己的发音标准否?自己的口才怎么样?宝宝在听妈妈讲故事的时候,是听故事比较多,还是撒娇、或者是享受妈妈爱抚的时候多?在讲故事的同时,遇到孩子走神、不专心听的时候,又是怎样处理的?怎样做到既完整地讲述故事、又与孩子互动并保持孩子注意力? 各位妈妈会不会觉得这些问题很熟悉,经常发生呢?这些问题是不是也让各位妈妈感觉困扰呢? 这个时候就需要易读宝点读笔上场了。 易读宝点读笔最大的好处,就在于可以让书本开口讲
3个多月的宝宝能坐在大人的一只手上;5个多月的宝宝能站得笔直……更“惊险”的是9个月的宝宝“飞”起来,做了个360度空中大回环,像著名的体操动作“金格尔空翻”!完成这些极限动作,宝宝们还都悠然自得的,好像什么也没发生过。你能相信吗?这些宝宝并不是哪儿来的神童,他们不过是接受了MEPA(体智能教学)的普通宝宝。 一堂课累坏妈妈乐坏宝宝 为了一探MEPA课程,近日,记者来到历下区人口计生局和历下社会福利服务中心主办的三优开智婴童之家。 在1—1.5岁的小宝宝班上,7名宝宝在妈妈的协助下跟着老师在做游戏。一会儿,妈妈们协助宝宝翻身、攀爬木架,一会儿则抓住宝宝双手、直接提起来个“拉腕抱”……而2—2.5岁的大宝宝班里更是热闹得很,所有的宝宝都穿着轮滑鞋上课,还不时来个金鸡独立、跨越障碍的高难度动
一本好的图书既能给宝宝们带来欢乐、增长知识,又能激发宝宝丰富的想象、提高宝宝的素质,实在是宝宝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尽可能在宝宝小的时候读图画书给宝宝听,从宝宝出生后3个月左右开始进行,是最适当的时期,一天读五册十册都可以,越多越好。 阅读使宝宝的情绪发展稳定,让他们感到外部环境的安全,同时带来心灵的安全。0-3岁时期也称为“无意识时期”,所以0-3岁的阅读是以图为主、以声音为主,给宝宝大的、鲜艳的色彩去认识,包括语言上的沟通。 第一阶段:宝宝接收式的图书阅读 第二阶段:发现式的图书了解 第三阶段:培养有意识地探索图书 第四阶段:宝宝主动参与式的图书阅读 第一
儿童教育专家在系统研究了年龄与智慧之间的关系后得出的结论表明:爱笑的宝宝长大后多较聪明。这是因为聪明儿童对外界事物发笑的年龄比一般儿童要早,笑的次数也更多。 从幼儿的发育进程看,一般长到3个月左右出现发笑反应,只要醒着,一看到家人熟悉的面孔或新奇的画片与玩具时,就会高兴地笑起来,嘴里呵呵地叫,又抡胳膊又蹬腿,可谓手舞足蹈。另外,当吃饱睡足,精神状态良好时,尽管无外界刺激,也会自动发出微笑。前一种笑被称为“天真快乐效应”,后一种则称为“无人自笑”。 研究表明,天真快乐效应是婴儿与他人交往的第一步,在精神发育方面是一
家长们就担心自家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业内人士指出,家长们催孩子学英语,多半有“跟风”的“嫌疑”,而这类家长中,要数80后好强父母最盛。而在“跟风”的同时,很多真相他们并没看清楚。 家长们忽略的要害: 教育市场上“少儿幼儿”概念混淆 少儿英语培训市场商机巨大,越来越多的培训机构介入其中,并在“蛋糕”争夺战中,鼓吹各式各样的教育理念,让爱子心切的家长们心潮澎湃:“学英语要从娃娃抓起”、“不要输在起跑线上”……不少家长在这些口号中也混淆了教育阶段概念,将本该在少儿阶段学习的东西教给仍处于幼儿阶段的孩子。这种概念的混淆,容易产生揠苗助长的反效果。 福州约克外语培训学校副校长唐晓红告诉记者,其实少儿英语教育针对的是7-12岁阶段的学生,这部分受教育群体基本处于小学阶段。少儿英语教育除了要培养小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外,还会加上一些认读方
当孩子开始哭泣的时候 毫不奇怪,当孩子开始哭时,我们会心烦。在我们看来,孩子的哭声意味着我们做父母的无能。经常有这样的情形,孩子为一点小事(比如饼干盒子空了)哭起来,我们立刻失去了好心情,感到恼火、不安、厌倦和愤怒。我们想止住他的哭声,尽力哄他,试图说服他吃点别的,对他说饭前吃饼干是不对的。如果他还是哭,就责备他说为这点小事哭可真傻。我们以为只要止住孩子的哭声麻烦就过去了。 但是,仔细观察就会注意到,情况并非如此,孩子可能会安静下来,但仍然不高兴,长时间情绪低落。打不起精神,不再信任别人。对一切都不满意,父母也为此感到气恼,整个家庭生活受到影响。
视觉空间智能是指准确地感觉视觉空间并把所感觉到的表现出来的能力。这项智能包括对色彩、线条、形状、空间及它们之间关系的敏感性,也包括将视觉和空间的想法具体地在脑中呈现出来,以及在一个空间的矩阵中很快找出方向的能力。这项能力将有助于孩子学色彩、线条、形状、形式、空间、解读图形讯息等。 在家庭教育中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培养儿童的空间智能: ·和孩子玩滚皮球游戏,当父母和孩子的距离不断调整,孩子可以学着了解自己和父母之间的空间距离感。 ·让孩子在家里找出3件放在下面的东西,3件藏在里面的东西和3件放在上面的东西。 ·在家里设置一个翻越障碍的训练课程,将椅子、桌子和一些纸箱摆放好,然后让孩子进行钻、绕、爬等肢体活动。 ·日常生活中,父母在与孩
孩子的年龄较小,认识、理解事物及心理承受能力是有限的,有时为了不让孩子的幼小心灵受伤害、有时为了给予孩子积极的鼓励、有时为了让孩子“言听计从”,成人可以适当地利用善意的谎言来达到教育目的和教育的效果,这就是“善意欺骗法。” 案例一 :小狗回家了 毛毛和妈妈在路上遇到一只可怜的流浪狗,他们决定把小狗带回家,还给狗取名叫笨笨。毛毛可喜欢笨笨了,经常跟妈妈一起给小狗喂饭、洗澡,吃过晚饭,还经常带着它去散步,没多久,毛毛就跟小狗笨笨成了好朋友。可是,有一天,毛毛从幼儿园回到家,发现小狗不见了,到处找也没找到。原来,小狗笨笨自己跑出去玩,不小心被汽车撞,死了。妈妈犯愁了,这件事以什么样的方式来告诉毛毛呢?对于一个三岁的孩子,让他怎样才能接受朝夕相处的亲密伙伴突然离他而去的事实呢? 方法运用 为了不让毛毛在情感上承受太大打击,家长可以采用“善
刚出生的孩子,我们要选择一些有声音、颜色鲜艳、有动感的玩具,这时候,对感官的刺激训练就开始了。另外父母亲的笑容、陪伴和言语刺激等等是不可缺少的刺激。对于低龄的孩子来说,父母亲的抚触也非常重要。抚触是每个人都需要的,成年人也需要握手、拥抱,对婴幼儿来说更为必要。不仅能开发孩子的触觉能力,促进他们成长,还传递着父母的爱心,让孩子产生良好的情感体验,培养健康的心态,是亲子交流的绝佳手段。父母亲对孩子的抚触应在孩子清醒时进行,父母一定要洗净手,除去戒指、手链、腕表之类的饰物,以免划伤孩子。抚触时用力要轻柔,时间不宜过长,每天五六次,每次三四分钟即可。 等到孩子稍微大一些的时候,父母可以带孩子多接触自然环境,观赏花草、倾听大自然的各种声音、逛公园、旅游等等,在这些接触自然环境的过程中锻炼孩子各种感官的敏锐性,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提高他的感知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