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育儿宝典>《爱迪生救妈妈》引发网友激辩

《爱迪生救妈妈》引发网友激辩

2010年10月26日 15:02阅读次数:387
最近,小学语文教材又陷入一场新的“杜撰”、“造假”争议,并被指有“经典的缺失、儿童视角的缺失、快乐的缺失和事实的缺失”四大缺失,比如《爱迪生救妈妈》的故事就纯属虚构。教材用虚构的故事对孩子进行美德教育,是利是弊?近日网上展开了观点大PK。

言,语文教学的目的,并不是让学生“信服”课文内容,而是让他们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提高语文鉴赏能力,以及通过讨论分析文章主题等,来锻炼思维和表达能力。

  还有网友附和道,爱迪生究竟有没有救过妈妈,并不很重要,重要的是课文的语言好不好,内容是否值得学生思考讨论。叶圣陶先生有句名言“教材不过是个例子”。

  网友“橙子杂谈”告诉大家,他的许多人生理念和认识世界的窗口,都是通过语文教材打开的。《曹冲称象》、《小蝌蚪找妈妈》至今让人难忘。他表示,如果现在告诉他《曹冲称象》的历史时间有误,他也不会介意,因为最重要的是他已从课文中学到了一种思考方式。

  一些网友还发表了这样的观点,小时候也都习惯了听妈妈讲故事,也从来不会追问真假。故事的魅力不仅在于情节,更在于其阐释的道理,传递的价值观。那些或真或假的故事,更多的是一个符号,指引着人生努力的方向。

  对于教材中出现的“事实缺失”,网友“雪峰”直言,这是全世界儿童教育的问题。华盛顿砍樱桃树、牛顿被苹果树的苹果砸到,这些都是经典而美丽的谎言,但并不有损教育儿童的积极意义。对此网友“艾萨拉”也有同感,他认为语文教材的目的是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让学生学习规范的语言文字、不同的表现形式、不一样的表达方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必要去考究故事内容的真实性。

  还有一些网友认为教材编写也难免出错,需要不断地被指出并加以改进,尤其对一些常识性错误应及时修正,对此应抱宽容态度,不该揪住不放。网友“悠悠的猫”提醒大家,语文教材不是历史学,也不是生物学,更不是科普教材,它除了教会孩子学会字词、语法外,本身还有思想性、文学性和教育性,否则,《西游记》、《三国演义》这些历史名著也会被打入另册。“如果过度指责教材用美德‘绑架’孩子,未免矫枉过正。”

网友评论

还可以输入140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