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指数的正常范围 新生儿黄疸的正常值是以血清胆红素为参考指标的。 只要足月儿不超过204μmol/L(12mg/dl),早产儿不超过255μmol/L(15mg/dl)即为正常。 生理性黄疸在出生后2—3天出现,4—6天达到高峰,7—10天消退,早产儿持续时间较长,除有轻微食欲不振外,无其他临床症状。 若生后24小时即出现黄疸,2—3周仍不退,甚至继续加深加重或消退后重复出现或生后一周至数周内才开始出现黄疸,均为病理性黄疸。 早产儿的黄疸持续会较久。黄疸的颜色不能太深(黄疸的深浅可以请教医师,或由验血决定),胆色素的数值平均十一到十二毫克左右。 新生儿的黄疸大约是由脸部先开始,以后再严重时才会影响到身体与四肢手脚。 在正常柔和的日光下看起来比较准,日光灯下也可以做参考,如果发现身体躯干部份在黄
新生儿发病原因 可由于妊娠期营养不良,胎儿缺钙,或会厌软骨过大而柔软,喉腔变窄成活瓣状震颤而发生喉鸣。吸气性杓状软骨脱垂为另一原因。 小儿发病原因 小儿喉喘鸣,是由于先天性喉软骨软化、喉部狭小所引起的,因此医学上称为先天性喉软骨软化病。 多数小儿出生后起初无症状,而在一次感冒等疾病后症状明显,也有一出生就有症状的。主要表现为吸气时胸骨上窝凹陷并有喉喘鸣音,喘鸣可以是间歇性或持续性,重症在入睡或哭闹时症状明显,但哭声如常,声音不嘶哑。多数随着年龄的增长,喉软化改善,喉间隙增大,而症状逐渐好转并消失。本病要精心护理,多晒太阳,及时补充钙及维生素D,预防呼吸道感染及喉部炎症。 由于妊娠期营养不良,胎儿缺钙,致使喉软骨软弱,吸气时负压增大,使会厌软骨两侧边缘向内卷曲接触,或会厌软骨过大而柔软,两侧杓会厌襞互相接近
颅血肿 头颅血肿又称骨膜下血肿,血肿位居顶骨或后顶骨,常位于一侧或两侧顶骨部,两侧同患头颅血肿者偶见之,额骨、枕骨及颞骨三处同时发生血肿者亦间或有之,由于骨膜下出血缓慢血肿,多在生后数小时或2~3天才明显,1周内达最大范围,以后渐吸收缩小,血肿界限清楚不越过骨缝,有波动感,局部患处皮肤颜色无改变,个别患儿的血肿局部皮色发红。初起时中部血肿处紧张,其后血肿处顶部呈现波动,头颅血肿吸收较慢,因大小不同可在2周至3个月左右消退。吸收时周围基底的骨膜下,因有石灰盐存在,坚硬而参差不平,先在血肿边缘形成隆起的骨化的硬边,中央凹陷呈火山口样改变。血肿中有渗出物,其吸收时间的长短,视血肿的大小而异,长者3~4个月,短者约2个月。坚硬不平的边缘亦能渐次消失惟需时更长。有时血液透过头颅的骨折部或裂隙而在颅骨与顶脑膜之间形成颅内血肿。此种血肿范围较小,但偶亦能压迫大脑而出现脑症
尿布疹能用爽身粉吗 宝宝尿布疹是不能用爽身粉的。 尿布疹常发于宝宝的小肚皮下、屁屁、大腿沟,这些位置正是宝宝出汗多的地方,扑上爽身粉,只能保持瞬间干爽。如果出汗,爽身粉会卡粉,腹股沟里容易有一坨坨的粉泥,不但无法保持局部干燥,还会刺激宝宝皮肤,使得尿布疹反复出现。 宝宝为什么会得尿布疹 1、潮湿: 就算是吸收性最强的尿裤也会使一些尿液留在宝宝娇嫩的皮肤上。当宝宝的尿液和粪便中的细菌结合在一起,它们会分解、形成带有刺激性的氨。如果宝宝裹脏尿片的时间太长,会很容易长尿布疹;但对敏感性皮肤的宝宝来说,就算是爸妈经常为他换尿布,他也还是有可能会长尿布疹的。 2、摩擦或对化学物质敏感: 宝宝出尿布疹也可能是因为尿布摩擦他的皮肤引起的,特别是当宝宝对一次性纸尿裤所用的芳香剂或清洗棉质尿布的洗涤
病史及临床表现 在乙肝的高发地区、孕母为HBsAg和(或)HBeAg阳性者的婴儿和(或)出生后有食欲欠佳、发热、黄疸、肝大等表现时应考虑到此症。 {insc m="8" i="1138387"} 实验室检查和辅助诊断 是最重要的依据。除血清酶及胆红素增高外,应进行抗原及抗体的测定。目前以放射免疫法及酶联免疫法最为敏感,其次为反向被动血凝及免疫黏附血凝法。免疫扩散与对流电泳虽不甚敏感、但仍为我国广泛采用,3种抗原、抗体系统中,以检测HBsAg最为有用。 诊疗知识 就诊科室:儿科 肝炎 治疗费用: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500-1000元) 治 愈 率:1%(一般99%治愈成乙肝携带者) 治疗周期:2-3月
新生儿黄疸怎么推拿:方法一 新生儿在生后第1天开始进行经络穴位推拿,每日由经过陪训的护理人员进行操作,2次/天。 1、推拿应在哺乳前30分钟或哺乳后60分钟,室温控制在26~28℃。 2、要求手法轻柔,定位准确,力度合适。 3、经络推拿手法:补脾经、清肝经、清大肠、揉腹各200次。 补脾经:位于拇指末节罗纹面,顺时针方向旋推; 清肝经:位于食指末节罗纹面,食指伸直,由指端向指根方向直推; 清大肠:位于食指桡侧缘,自食指端至虎口呈一直线,由虎口向食指端直推; 揉腹:顺时针绕脐周按揉腹部。 若大便干,则补脾经减少,清肝经增加,清大肠增加。若大便烂,则补脾经增加,清肝经减少,补大肠增加(清大肠反向操作即为补大肠),并逆时针揉腹。
病因 1、病因: 因伤乳,脾胃受损所致。 2、具体分析: (1)多因哺乳不节; (2)食乳过量; (3)或者乳液变质、冷热不调。 症状 1、典型症状: 现以不思纳乳,食而不消,吐出物或泄下物夹未消化奶瓣,且有馊臭气,腹胀腹痛,可伴发热、口渴、口疮、身渐瘦等。 2、具体表现: (1)不思乳食:不思纳乳、食而不消或拒食。 (2)恶心呕吐:吐出物或泻下物夹杂未消化奶瓣、口腔常有乳酸或馊臭气味,或吐出未消化的奶片,泄泻,或大便干结、口中气热,发热、口渴、口疮、烦啼。 (3)腹部胀痛:腹胀腹痛、以及表现出胃气胀、早饱、嗳气或拒按。 (4)睡眠不安:夜晚睡眠不安稳或低热甚至是烦躁哭闹。这些症状持续存在或
新生儿抽搐的主要原因 颅内出血和新生儿窒息引起的脑组织缺氧 新生儿抽搐是常见症状之一,发病率较高,是许多疾病的一个症状,其临床表现不典型,有时不易辨认,常表现为阵发性眼部活动(瞬目、眼球转动或震颤)及口颊部抽动。颅内出血和新生儿窒息引起的脑组织缺氧是新生儿抽搐最常见的原因。多发生于生后12天,幸存者日后有可能出现癫痫、偏瘫、智商低下、脑积水等。 其他原因 1、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多见于颅内出血、脑膜炎、核黄疸及脑发育畸形等。 2、新生儿破伤风常于生后4-6日出现抽搐,同时伴牙关紧闭。 3、代谢紊乱低钙、低镁血症以及低血糖患儿可发生抽搐。 新生儿抽搐如何判断 1、感染性疾病: 如败血症、化脓性脑膜炎、新生儿破伤风、肺炎等也常引起抽搐,多发
新生儿黄疸正常值 新生儿黄疸可以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医学上取生理性黄疸的值作为新生儿黄疸正常值。 足月新生儿黄疸正常值是:12.9mg/dl(毫克/100毫升),就是代表100毫升的血液中的胆红素水平低于12毫克为正常。 早产儿的黄疸正常值为:胆红素低于15mg/dl(毫克/100毫升),也就是100毫升的血液中的胆红素水平低于15毫克。 注意:如果宝宝的黄疸值超过12.9mg/dl或新生儿黄疸指数上升过快(每日上升超过5mh/dl),或黄疸持续时间超过“足月儿在14天内消退,早产儿在4周内消退”这个时间,又或者黄疸退而复现,就表示新生儿黄疸不健康,可能患了病理性黄疸。 新生儿黄疸指数标准 1、生理性黄疸 通常新生儿在出生2天后,就可以用肉眼看出皮肤有
母乳性黄疸停母乳几天有效果 母乳性黄疸一般停母乳3天就会看到效果,在停母乳的第5天,黄疸就会有特别明显的减轻。 小贴士: 母乳性黄疸是无法避免的,却通常是无害的。宝宝除了表现为皮肤黄染以外,并没有其他异常症状出现。然而母乳性黄疸可能是遗传的,所以在母乳喂养的婴儿黄疸家族史会增加宝宝的风险。 什么情况下需停母乳 当血清胆红素>14mg/dl时,可暂停母乳3天,黄疸消退后可以继续母乳喂养。胆红素下降≥50%时若再用母乳喂养,黄疸不一定加重,即便是出现也不会达到原有的程度。 注意: 暂停母乳期间,妈妈可以用吸奶器把母乳吸出储存起来,以保持乳汁充分分泌,黄疸减轻后继续母乳喂养。一般情况不需要特殊治疗,但血清胆红素>18mg/dl才考虑光疗。 母乳性黄
疾病简介 英文名称:neonatal hepatitis syndrome 就诊科室:新生儿科 多发群体:新生儿 常见发病部位:肝 是指新生儿期以肝内阻塞性黄疸、肝脾肿大、肝功能异常为特征的一种症候群。由于病因较多,对每一病例的确切原因难以确定,故常称为新生儿肝炎综合征。 病因 1、感染因素: 由甲、乙肝病毒,单纯疱疹病毒,风疹病毒等引起,还有细菌感染所致的中毒性肝炎。还可能是弓形虫、梅毒螺旋体等引起。 2、胆汁排泄障碍: 由肝脏内外胆管发育不全、胆汁黏稠、肝脏或胆道肿物等引起。 3、家族中遗传代谢性缺陷病: 包括半乳糖血症、果糖不耐受症、糖原累积病等。 临床表现 1、炎型
宝宝出生时有血管瘤怎么回事:遗传 血管瘤是发生于血管组织的良性肿瘤,主要是种胚胎发育过程中血管发育失常,一般认为父母的遗传、父母的内分泌失常、高血压等疾病、怀孕期间的环境污染或微生物感染都会影响胎儿血管发育。 宝宝出生时有血管瘤怎么回事:母亲的激素水平有关 母亲的激素水平与婴儿血管瘤发生有关。孕前服用避孕药的母亲起孩子血管瘤发生率明显增高;母亲雌激素水平与孩子血管瘤发生率呈正比,即母亲雌激素水平高,孩子血管瘤发生几率高。女性婴儿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1:3),可能也与此有关。 宝宝出生时有血管瘤怎么回事:早产儿容易发生 口颌面部的血管瘤可占到血管瘤的60%,这主要是因为头面部毛细血管和淋巴组织比身体其他部位丰富,因此发病几率较高。早产儿和低体重儿、高龄产妇、多胎妊娠、前置胎盘、先兆子痫、家族因素等也
围产期窒息 围产期严重窒息可引起缺氧缺血性脑病,导致新生儿惊厥,主要见于足月儿。 表现:其临床特点是意识障碍、张力减低和惊厥; 新生儿惊厥多在生后12小时左右出现,开始为微小型发作,以后可出现强直性或多灶性阵挛性惊厥; 此时常有颅压增高,窒息更为严重的后果是颅内出血。 产伤性颅内出血 由于接生技术提高近年来已逐渐少见产伤性颅内出血。因难产或产程延长而致头部物理性损伤使小脑幕或大脑镰撕裂,引起大量硬脑膜下腔出血,导致新生儿惊厥,多见于体重较大的足月儿。 表现:通常在生后12~24小时出现神经系统症状,生后第2~3天出现限局性或多灶性阵挛型惊厥。 缺氧缺血性脑病:占新生儿惊厥病因的60%—70%,新生儿惊厥多见于生后24小时内; 缺氧性及产伤性颅内出血:新生儿惊厥
新生儿痤疮多久能好? 新生儿痤疮轻者在数周或者六个月之前能好;重者通过治疗可在六个月以上一年以内能好,如果治愈不当或者特别严重且体质较弱的宝宝可能持续一年以上才能好。 新生儿痤疮是一种常见的儿科皮肤炎症,一般是发生在新生儿时期到2周岁之间,男宝宝居多。一般在三个月开始减轻,六个月左右消退。新生儿痤疮有红色丘疹、白头和黑头粉刺、小结节和脓胞等多种形态,粉刺可在数周内消退,丘疹和脓疱可于6个月内痊愈,愈后可留凹陷性瘢痕,少数可持续1年以上消退,并在青春期容易发病。 一般来说,新生儿痤疮在头几个月中会逐渐好转,很少持续到6个月以上,而且通常无须治疗。若持续不见好转,应去医院全面检查。由于新生儿的皮肤比较嫩,所以妈妈们最好不要自行用药。 注意: 家长在平时也要注重宝宝的卫生护理,帮宝宝剪短指甲,避免宝宝用手抓脸诱发感染,可以用肥皂水
局部用药 鹅口疮比较容易治疗,可用制霉菌素研成末与鱼肝油滴剂调匀,涂搽在创面上,每4小时用药一次,疗效显著。 局部用药鹅口疮比较容易治疗,可用制霉菌素研成末与鱼肝油滴剂调匀,涂搽在创面上,每4小时用药一次,疗效显著。 全身用药 症状严重的孩子也可口服一些抗真菌的药物,如制霉菌素或克霉唑等,进行综合治疗。 用棉花千蘸些制霉菌素溶液(每10毫升冷开水中含20万单位制霉菌素)涂在口腔患处,或用1%龙胆紫涂口腔;或用2—3%碳酸氢钠(小苏打)溶液洗口腔;或涂些冰硼散或硼砂甘油。以上药物每天可涂3—4次。 吃奶后用1%龙胆紫溶液滴于新生儿的舌下,让其舌头活动而转涂到整个口腔。一般每日滴2—3次,同时补充复合维生素B和维生素C,每日二次,每次各一片,压碎成粉,加水溶解后喂。 饮食卫生:保持餐具和食品的清洁,
新生儿受到轻微外伤时,会发生自然的出血。由于新生儿体内的维生素K比较缺乏,因此容易发生出血症。这个疾病会对宝宝的健康造成巨大的影响。 哪些宝宝容易得新生儿出血症? • 如果你的宝宝是早产儿或出生体重低,那么他出生后,你需要注意观察他,看是否出现新生儿出血症的表现,比如皮肤有瘀斑、呕血、黑便、脐带残端渗血等。 • 不管是你怀孕期间有过肝胆疾病,还是你的宝宝正在受到肝胆疾病的困扰,他患新生儿出血症的几率都会升高。 • 某些药物中的成分会干扰维生素K的功能。如果你在怀孕期间使用过治疗血栓、癫痫或结核病等药物,那么你的宝宝患新生儿出血症的风险会因此增加。 • 如果你的宝宝有慢性腹泻、肠道疾病,或者长期使用抗生素,会影响维生素K的吸收,宝宝体内维生素K的含量往往也会比较低。 • 如果你在纯母乳喂养,但你的饮食不够均衡,缺
母乳性黄疸是母乳有问题吗 母乳性黄疸不一定是母乳的问题哦。 对于母乳性黄疸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还未完全明确,现认为这是一种多种因素作用下导致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肠肝循环增加所致,主要下面三方面的原因:1、喂养方式、母乳原因、肠道微生态原因。因此说母乳性黄疸并不一定就是母乳的问题哦。 母乳性黄疸后是否应停止喂养母乳呢 一般来说不必停止母乳喂养。 母乳性黄疸预后良好,通常不会出现较重症状,也不需要特殊的药物治疗。如果经化验确诊为母乳性黄疸,就不必紧张地带着宝宝多次去医院求治,以免交叉感染。 注意: 如果总血清胆红素高于256.5~342μmol/L(15~20mg/dl),可以暂停母乳3天,并配合光疗,改用配方奶喂养。在此期间乳母需要按时挤出母乳,排空乳房,有利于孩子恢复母乳喂养后能够
新生儿胆道闭锁多久能发现 宝宝胆道闭锁一般在生后一周以内就可以发现,主要表现为宝宝黄疸明显加重。 经普通的蓝光照射等治疗效果欠佳,且大便颜色变浅,甚至呈陶土样改变,眼睛巩膜黄染明显,化验肝功能,血直接胆红素明显增高。 胆道闭锁宝宝会放屁吗 胆道闭锁的宝宝也会放屁,放屁是由于正常人在进食或呼吸时,都可以吞入大量的空气。 在饮食后由于消化道细菌的作用,需要将食物分解,因此产生了气体,上述气体都会随着肠蠕动向下运行,由肛门排出,就形成了屁。 胆道闭锁会影响消化功能,但食物仍然是可以在胃肠道中分解。 几个月能排除胆道闭锁 宝宝在出生后的3-5个月就可以排除胆道闭锁。胆道闭锁症需要与病理性黄疸、肝脏综合征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