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有这3种妈妈,是孩子修来的福气,以后会有好运气。妈妈想要好孩子,其实不需要好运气,只要好好培养自己的孩子就行。 快乐的妈妈 记得,有一次听低年级小朋友上课,老师想锻炼孩子的表达能力,让小朋友介绍自己喜欢的人是什么样。一个孩子说,我最喜欢的是我妈妈,我的愿望是让妈妈变得快乐。 老师问孩子,你觉得你妈妈不快乐吗?孩子说,我觉得妈妈整天都不开心,一定不快乐。快乐的妈妈,会让孩子处在轻松愉快的状态。孩子以后的性格也会很阳光、很美好,对生活充满热情。 这样的孩子会吸引更多人爱他,好运气也会时常来光顾。一个快乐的妈妈,会给孩子带来快乐,孩子会很幸福、很温暖。 有耐心的妈妈 有位妈妈说,我觉得自己是追求完美的妈妈,我希望给孩子最好的东西,但是也希望在孩子身上的每一份付
孩子上学容易遇到这几种冷暴力,不敢告诉父母,自己默默忍受。能有足够的力量去抵抗和保护自己,毕竟恃强凌弱是人的本性,小孩子也是如此。 经过调查以及观察周围人的经历,可以看出很多孩子上学的时候,都会遭遇以下这几种冷暴力。而且更让无数家长揪心的是,孩子往往还不敢回家告诉父母,只能自己默默忍受着。 被班里同学孤立,没人愿意和孩子说话玩耍 估计看到这个小标题时,有些人会认为那肯定是孩子太过调皮或者捣蛋,所以才这么不招同学喜欢,人缘差到这种地步也是自找的。其实不然,很多时候出现这种被全班孤立一个孩子的情况,多是人为的。 朋友说,她当初上小学的时候,就曾遭受过这种冷暴力,而原因现在想想依然感觉痛心。听她说,当时班里的女生小小年纪就开始形成几个小团体,整天不是不跟这个人玩,就是不和
几天前懒妈去一个朋友家做客,中午要吃饭的时候,懒妈发现她们家孩子牢牢地坐在电视机前。朋友一边忙着端菜、盛饭,一边让孩子洗手到客厅到餐桌前吃饭,孩子依然一动不动。 我对朋友说:准备吃饭的时候,你就应该让孩子帮你准备餐具、收拾餐桌,你是不是不舍得用孩子?这样对孩子不好。朋友说:孩子还小,等再长大一些。朋友家的孩子都已经上小学了,难道还小? 懒妈觉得很多家长和朋友一样,就是自己觉得小孩儿小,其实只要孩子上学了就可以让他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果孩子不乐意家长也要逼孩子做,有助于发展孩子的性格,以后还会很有出息。 逼着孩子做家务 只要孩子上了学,家长就可以逼着孩子参与到家务中来。因为上了学的孩子破坏力相对大一些,以前孩子小的时候他的力量小,他破坏的东西都是可以控制的。 而真的等到孩子上学了,证明孩子长大了
为什么奶奶养大的孩子,长大后还是跟妈妈亲?这几点原因太现实。被他爸妈接走了,现在还不是对他妈妈比对我这个奶奶亲? 孩子跟奶奶亲的时候不记事儿,长大后和妈妈更好交流 孩子小的时候谁带的多他跟谁亲,因为他会依赖带他的人。当孩子慢慢长大会有一个叛逆期,这时候他有了独立的意识,并且谁也不想依赖。如果这个时候再像他小时候那样对他,希望只要疼他、爱他、关心他、为他好,他就对自己比任何人亲,其实不太现实。 一方面是,他稍稍有了独立自主的能力,不需要其他人无微不至的照顾,你这样对他好,他也有可能认为这是束缚。另一方面他更多需要的是精神上的沟通,希望有人指引他。 所以,他小时候奶奶对他的好,他有可能忘了,就算不忘也很难像以前那样依赖奶奶。而孩子的妈妈可能跟容易跟孩子交流,孩子在精神上也会和妈妈更亲近。
有这几个优点的妈妈,比得过十个老师,孩子长大不愁有出息。老师还有可能是孩子崇拜学习的对象,只有好的老师,才能够让孩子往好的方向上发展。 自律 孩子是最容易模仿自己妈妈的行为。不自律的妈妈养出来的孩子,长大后也是不自律的。 一个邻居前几天问我:孩子现在每天都要上学,不过总也叫不起来怎么办?实在是太贪睡了,我前几天带孩子到医院做检查,因为怀疑孩子生了某种疾病。不过并没有什么问题,现在也不知道怎么办了? 这位妈妈还顺便问问遇见过这样的孩子没有,反问这位妈妈她休息的时候睡不睡懒觉,这位妈妈这时候却认为不上班休息的时候睡懒觉很正常。 也许在大人看来,睡懒觉需要分日子,不过在孩子看来不按时起床就是被允许的。所以有时候妈妈的不自律,会影响孩子看问题的态度,只有自律的妈妈才会培养出来自律的孩子,而自律的孩子更懂得
长大畏缩不自信的孩子,早有这几个细节暗示,妈妈别轻视。很多孩子长大后的表现是畏缩不自信,做事情拖泥带水难成大事。 出门在外不敢单独活动 去年夏天傍晚出门逛街,看到了一幕这样的场景。一个孩子指着不远处的超市说:妈,我想要吃雪糕,他妈妈听见了就拿出钱让他去买。没想到孩子拒绝一个人去买东西,非要拉着他妈妈一起去。 他的妈妈告诉他:你现在已经七岁了,胆子要变得更大一点,你不自己去买就别吃了。最后孩子再三思考,才决定一个人去买。孩子在走向超市的时候,还一步三回头,生怕和妈妈走散了。 这种特别依赖父母的孩子,出门在外也不敢单独活动,哪怕是父母告诉他有自己在为他保驾护航,他还是充满恐惧。这样的孩子小时候父母不多给他一点机会锻炼胆量。长大以后容易变得畏缩、不自信。 在学校从来不喜欢表现
昨天,朋友在微信里吐槽道:你说现在的孩子简直太难教育了。昨天带着我家闺女去超市购物,小家伙闹着非要买玩具。 由于家里玩具箱实在是已经满了,而且总不能孩子要什么就买什么吧。于是我就果断拒绝了,原本以为这小家伙也就死心了,结果过了一会儿,突然开始哭闹起来。嘴里还大声喊着“你不是我妈妈,你是人贩子,我要打110报警”。 当时周围人都投来惊诧的目光,甚至还有一位老太太上前,安慰道“妞妞别哭,告诉奶奶这个女人是谁?”我去,当时真不知道该说小家伙人小鬼大,还是反省自己教育太失败。 好吧,听完以后我不由得想起之前听一位宝妈说,她也有类似的感受。上三年级的儿子不听话,她刚准备上前给一巴掌,结果那小子居然大声说“你这是违法犯罪,我们老师说了这种属于家暴。”然后还翻出自己的书本,特意找到那一页,让她看。 看过太多事情以后,不得不
不管男孩还是女孩,父母从小舍得让吃这几种苦,长大会更优秀。到时候肯定会出现手足交恶的情况吧,我就想知道,现在养孩子真的有那么讲究吗?还必须将男孩女孩区别开进行教育? 学习方面的苦 之前曾看过这样一则新闻:幼儿园开学以后,孙女不愿意上学,爷爷无奈之下只能用蛇皮袋子装着孩子,送到校车上。 虽然看起来很是滑稽,但几乎家里有孩子的家长,都曾面对孩子不愿意上学的情况。更别提平时为了请假,孩子们一个个戏精上身,编造出花样百出的借口。 尤其是等孩子升入高年级以后,由于学习成绩不理想,孩子会逐渐对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最明显的表现就是上课不认真听讲,家庭作业不按时完成,内心充满厌学情绪。 他们变得贪图享乐,自以为学习是世界上最苦的事情,并且开始出入网吧等娱乐场所。甚至小小年纪,就想要辍学踏入社会赚钱。
爸爸的性格影响孩子命运,有这几种爸爸,孩子未来会有大出息。爸爸作为大气、力量的代表,无形中教给了孩子很多为人处世的道理和生活本色。 爱妈妈,尊重妈妈的爸爸 这一点是最根本的,对孩子来说,爸爸爱妈妈,尊重妈妈,爸妈恩爱,家庭和谐,是最好的成长环境和家教。 孩子从小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心中有良善,有温暖,性格纯良,等以后步入社会也是一个情商高的人,因为心中有满满爱的支持,他可以从容妥善处理他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种问题,跨越各种障碍,最终获得成功。 等以后会发现生活中,那些事业有成就的人,一般都有一个良好的原生家庭,从小在健康和谐的家庭环境下长大。 舍得抽时间陪孩子的爸爸 工作在忙也不是男人缺席孩子成长的理由,一个总是缺席孩子成长的爸爸不仅会收获一个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看的是孩子这几个方面,你有没有看错?有人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现在学习东西快,以后上学不用担心成绩差了。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总是被大人提起,不过真的很少有家长知道,这个“看”看的是哪个方面。白白浪费了感情,还耽搁了教育孩子。 “三岁看大”,看的是孩子青年时生理和心理特点、个性倾向 0-3岁是孩子成长发育的关键期,在这个阶段家长可以从孩子的语言能力、生长速度、健康状况、智力情况等,初步判断孩子青年时的生理特点,比如是高是矮、是胖是瘦。有些孩子从一出生家长从孩子的腿长短去判断孩子的身高。 当然这只是初步的判断,并不一定完全准确。也能根据0-3岁孩子的心理特点,比如他感知事物的能力、注意力容不容易集中、记忆力好不好,都可以初步看到青年时期的影子。 另外,还
一个家庭,最不亏的投资就是教育,你这样给孩子“砸钱”了吗?他们为了让孩子学到更多知识,考上更好的大学,给别人说好话、下跪,狠心逼孩子拼命学习、早起晚睡。 有人说,一个家庭,最不亏的投资就是教育。重视教育,能让孩子学到更多东西,也能为他的人生选择多增添几条道路。同时,也有可能改变整个家庭的命运。 所以,在教育上父母都舍得花钱花心思。那么,为了子女的教育,你这样给孩子“砸钱”了吗? 花钱让孩子多学一些“技能” 这些年,我周围的朋友都在忙着拼搏,买车买房,但只有一个朋友对此很不热心。她家女儿现在上小学,他们夫妻工作不错,工资也挺可观,按说买车买房完全不成问题。但你问她手里存了多少钱,她会说没存多少,刚好够花。 跟她不熟悉的人,肯定觉得她这是在自谦,但我相信。因为,她家女儿现在
这几种妈妈带出来的孩子,往往情商不高,日子过得很辛苦。要知道孩子的模仿能力是很强的,而目前看来妈妈则是他们人生中的第一任老师。 经常当着孩子的面嫌弃老公 对于婚姻的不满,总是会将一个女人从温柔的淑女逼迫成蛮不讲理的泼妇。她们除了在和别人谈论起婚姻感情时,心酸无奈,还经常当着孩子的面嫌弃老公。哪怕当两个人已经离婚,她们依然不依不饶,不仅不让老公探望孩子,而且还经常给孩子说老公的坏话。 虽然这样看起来是想要让孩子和自己更加亲近,但对于孩子来说其实是一种隐形的伤害。如果长期生活在这种家庭,孩子的内心也会对爸爸产生疏离感。 更为重要的是,孩子也可能变成这样喜欢背地里说是非的人。殊不知隔墙有耳,这样的孩子情商相当低,在工作中很容易会被当成冤大头。 特别喜欢抱怨,浑身都是负能量
朋友圈里的宝妈,发过哪些“扰民”的内容?网友:宝宝的大便。原本这是朋友之间的分享,也是宝妈心情的表达,属于正常现象。 有网友分享,他曾在朋友圈见过一条离谱的动态,是来自于一位宝妈。内容是:“宝宝,你真棒,终于拉出了健康的黄色便便,心疼死麻麻了,答应麻麻以后不要乱吃东西好吗?”(原朋友圈内容)。这段文字下面还配了几张图片,是一坨屎分了6个角度拍的。 可以想象这位网友的内心是崩溃的。宝妈心疼孩子,为孩子的开心很正常。但是,朋友圈虽然是相对私密的场所,但也是面向朋友们的,发布的东西不自己筛选一下,只会引起别人的不适。 如果宝妈想晒关于孩子的事情,不想打扰别人,也不会留后患,可以在发朋友圈的时候坚持这两个原则。 有冲击力的图片不发 宝妈想晒孩子、记录心情可以理解,但是别人未必乐
这2种父母养大的孩子,性格会很懦弱,长大以后也容易被欺负。就会躺在地上开始哭,甚至当他的妈妈坐在旁边,他也没办法尽情地玩耍。 说实话,看到这样的孩子,我的心里都充满了无奈。虽然看起来孩子貌似是很依赖妈妈,这应该算是好事吧。但如果已经发展到这种地步,那也真的该引起警惕了。否则孩子在学校以及踏入社会以后,真的是让人担忧呀。 尽管孩子的性格一定程度上受遗传影响,但后天环境影响也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以下这几种父母养出来的孩子,性格是很容易懦弱的,以后也很容易会被人欺负。 控制欲较强的父母 有人说,中国父母是全世界最无私的,哪怕自己再累也想给孩子最好的。但可怕的是遇到一些控制欲特别强的父母,他们不仅仅让孩子服从权威,而且总想帮孩子做一切选择。哪怕偶尔有所反抗,也会被他们无情地扼杀掉。
这几种啃老方式在流行,很多家庭中了却不自知,你家是吗?如果作为父母不知道孩子还在啃老,可能让孩子变得独立的那一天来得更晚,自己也会吃更多苦。 长辈帮晚辈带孩子 身边的很多年轻人都会让父母帮着带孩子,不管父母愿意还是不愿意,都会有这种需求。当然,有些人会认为让父母帮忙带孩子,虽是在占用父母安享晚年的时间,让父母继续劳累,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对不起父母只有从金钱或者其他方面多给父母一点补助。 不过,有些人才不管父母的想法,并且认为如果父母不帮自己带孩子,就是对自己狠心,别指望老了以后给他养老。年轻人有独立的能力,但是还需要父母的帮助,就是一种啃老的方式。 希望出现这种情况的家庭,要好好反思自己,如果可以的话,就放父母自由,作为子女最大的孝顺就是让父母从容地度过自己的晚年。
日本孩子从小满街跑,家长不怕走丢吗?只因他们做了这4点。看到这我忍不住了,这电影也太假了,几个小孩子出门在外没家长陪着,怎么可能不被拐骗呢? 警察巡逻,不允许小孩子落单 去过日本旅游的家长都知道,日本的警察整天都在巡逻,骑着个破自行车,满城大街小巷里绕圈圈,尤其比较偏僻的地方。 看见小孩子是一个人的话,无论什么情况。都要骑车追上去问一下,就怕孩子是落单了,或者迷路了。所以,在大街上迷路的孩子,都会主动去找警察,很快就会被护送回家的。 法律规定:拐养同罪 这是因为在日本的法律中,规定“拐养同罪”,意思很简单,拐卖儿童和购买的夫妻都要受到法律严惩。在日本,犯罪者寥寥无几,原因在于没有市场需求。 日本的“拐养同罪”是动了真格的,如果拐卖者被判十年有期徒刑,那购买的
这2种家庭的孩子,容易“窝里横、外面怂”,责任多在爸爸身上。这种“窝里横、外面怂”的行为,可以说跟老公一模一样。 对孩子过分溺爱、缺乏原则的家庭 这种家庭培养出来的孩子,习惯了被周围人众星捧月的生活,性格上就会特别霸道,容易自我为中心。而父母态度上的纵容和鼓励,就会让孩子认为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却不知道这种“正确”是外人所不接受的。 结果就是孩子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屡屡碰壁,产生严重的挫败感,被外人欺负也不敢说话,在性格上就会产生两个极端,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窝里横、外面怂”了。 中国自古以来讲究“严父慈母”,如果妈妈对孩子过度溺爱,那爸爸就必须树立起威严的形象,让孩子对父母有所敬畏,要知道,在孩子性格的教育上,爸爸负主要责任。作为一家之主,若在孩子性格的塑造中却没有起到好的引导作用,那
遇上这3种情况,妈妈再努力也得不到孩子的爱,原因现实又扎心。这位妈妈看起来很伤心,眼圈都红了,却只是说着不怪孩子,都是自己的错。 从小对孩子不闻不问的妈妈 这位妈妈就属于这种情况,她说年轻时觉得养孩子太浪费时间精力,会严重影响到她的事业和升迁,所以就把孩子扔给爸妈带,三岁之前她都很少回家看孩子,直到去年,她再回来见孩子时,孩子却张口喊她“阿姨”,她才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这位妈妈说,她一直认为母子亲情是天生的,孩子肯定是无条件爱妈妈的,谁想到根本不是,孩子对她一点都不热情,甚至不愿意跟她一起睡。 于是她辞了工作回来想好好培养亲情,然而错过了最关键的三年,现在无论她怎么示好,孩子都不肯接纳她。这件事让慢妈唏嘘不已,只能安慰她慢慢来,起码孩子还小,如果上了小学就更难引导了。
孩子闹人说“妈妈,求求你了”时,聪明的妈妈这么做,特别管用。讲道理从来都没用,又下不去狠手揍他,于是天天都在跟他斗智斗勇。 闺蜜笑着说,她儿子以前也这么闹,天天装可怜,刚开始她还上当,后来发现讲道理、做保证都没用,小孩子都比较精明,很擅长利用家长的漏洞和弱点换取好处,小脑瓜特别有主意。 举例来说,家长害怕周围人看来看去的眼光,孩子就会故意撒泼打滚,周围人看过来的越多,家长屈服的时间越快。又或者家长喜欢讲道理,那孩子就故意大哭,这样家长自然讲不下去,最后只能妥协。 于是闺蜜发现了孩子这一系列套路后,觉得唯一的办法就是坚决说不,并对孩子的“花样表演”无视,等到孩子撒泼打滚发现却没人捧场了,自然就消停了。 慢妈听后恨不得拿小本本记录下来,闺蜜接着说,除此以外,千万不要这边哄好了继续停留,要立刻带孩子
孙楠妻子送大女儿学女红,小女儿却出国留学,这后妈手段高。我发现了一件有趣的事,一线男歌手孙楠和其第二任太太潘蔚,决定让自家大女儿放弃高考,去学“国学”。 果然,潘蔚的亲生女儿今年十七岁,目前在北京某重点高中读高三,而潘蔚曾透露,打算送亲生女儿出国留学,好综合学习西方文化,还特地为女儿出了画册,并引荐了日本知名演员给女儿,帮助其在演艺圈拓展人脉。 这么一来就显得好笑了,前妻女儿被送去“女德班”,学习女红,文化围绕着“如何做一名好太太、好妈妈”和“对父母要顺从”洗脑,亲生女儿却被送出国留学,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甚至还利用孙楠的资源为女儿在娱乐圈铺路。这对比简直让人瞠目结舌,不怪很多网友感叹:这后妈手段高! 现实中,后妈与继子女的关系一向为大众所津津乐道,而孙楠家里这位,却与以往的虐待孩子的“典型后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