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学龄前健康学龄前营养学龄前教育学龄前疾病
  • 孩子不逼就不学,怎么激发学习内动力
    孩子不逼就不学,怎么激发学习内动力

    不逼迫孩子学习,孩子不主动学习,这该怎么办?如何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下面小编分享5点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 “激发孩子学习的内在动力”是每一个家长都梦寐以求的终极目标。只是有时候我们做家长的,真的是不知道如何去做,也许有时候还不小心做了相反的事。 今天,我想给大家一些不一样的思维方法,希望大家能灵活运用这些方法,换一个角度去帮助孩子、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 学会减少语言的负面评价,用行动帮助孩子 负面评价会给孩子带来很多的伤害,很欣慰这一点已经越来越多地被家长认同。当家长了解到语言负面评价的危害后,往往是愿意为孩子去改变的,只是很多时候困惑于如何帮助孩子。 我女儿的一个好朋友,一个9岁多的小女孩,各方面都很优秀,只是奶奶和家人和她相处时,看她不紧不慢的样子很着急,容易用负面语言去催促,而这反而造成了孩子做自己想做的

  • 批评孩子时父母应该怎么做
    批评孩子时父母应该怎么做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孩子免不了会犯错误。这时候父母们一般都会给予批评。那么批评孩子时父母应该怎么做?一起来看看吧。 一、 大声呵斥孩子,会给孩子留下阴影 孩子在幼儿阶段,对于来自家长的训斥多半是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他们因为对是非还没有形成自己确切的认识,有时他们很难真正认识到自己真正的错误,如果他们在犯错后,家长在严厉批评时,孩子刚开始肯定是抱着认识错误的根源的态度来聆听家长的教训的,如果家长这时候只是一味的提高嗓门训斥孩子,会改变孩子接受的初教训的初衷,而对来自家长的大声呵斥心生惧怕,时间长了就会给孩子留下无法抹去的阴影。 二、一言不发的孩子,并非是认识到错了 家长在批评孩子时,一定要认真听一下他对自己所犯错误的认识,只有知道孩子犯错误后的态度,家长才可以真正找到孩子犯错误的原因,然后帮孩子认识到错误,让他下次不要再犯

  • 妈妈的哪些性格缺点会对孩子有影响
    妈妈的哪些性格缺点会对孩子有影响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最能影响孩子的人。不管是爸爸还是妈妈,都应该将自身的优点展现给孩子,而不是缺点。那么妈妈的哪些性格缺点会对孩子有影响?一起来看看吧。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大多数的时间都是由妈妈陪伴在身边的,而很多的爸爸因为工作的需要很少陪伴孩子,所以说孩子性格的形成受妈妈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有些妈妈为了不影响孩子的成长,所以会克制住自己的脾气和性格,在孩子面前变成一个完美的母亲。可是不是所有的妈妈都能够控制住自己的情绪,有的时候妈妈们也会本性暴露,这样她们一些缺点也就直接决定了孩子的性格,会影响孩子一辈子。 第一:快节奏的生活,不停的催促 这是一个快节奏的社会,尤其在大城市里打拼人们总是不能够慢下脚步来,所以也会导致一些人不能够压制住自己的情绪。本身有些妈妈的性格就比较急躁,所以不管是什么事情都不能够慢下脚步

  • 0-5岁孩子社交情感发展是怎样的
    0-5岁孩子社交情感发展是怎样的

    孩子生来就需要并渴望与周围人建立联系。当家长、照顾孩子的人和老师们,能从孩子出生开始就与他们建立起积极的关系,并重视他们的想法和语言表达时,孩子们就会获得足够的安全感,并为未来健康的社交和情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社交和情感发展涉及几个相互关联的发展领域,主要包括社会互动、情感意识和自我调节。 社交互动,关注的是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包括与成年人和同龄人的关系。随着孩子在社交方面的发展,他们将逐渐学会「轮流玩」、「一起玩」、帮助朋友以及与人合作。 情感意识,包括识别并理解自己的情感和行为、理解他人的情感和行为,并理解自己的情感和行为如何影响我们自己和他人的能力。 自我调节,是指以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感受和行为的能力。这种能力将帮助我们学会,如何在生气或激动时冷静下来,并坚持完成困难的任务等。 尽管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发展进程

  • 孩子越玩越聪明的游戏有哪些
    孩子越玩越聪明的游戏有哪些

    孩子越玩越聪明的游戏有哪些?宝妈会跟家里的小宝宝玩游戏么?跟孩子玩了一天;又或工作了一天,孩子捉着你还要玩,身心疲累,如何应对? 孩子想跟你玩小游戏,不玩,孩子可能失望、伤心,甚至真的耍脾气给你看,到时比跟他玩更累。玩,又好像很辛苦,因为真的累嘛!其实玩,都可以玩得其法。以下8个游戏,爸妈既不会很累,又可以让孩子在玩游戏中学习到很多东西,岂不是一举两得! 1. 捉迷藏 只要任何令孩子感有趣、开心的数字,可以是20 或1000。然后跟孩子说:「我数完就来捉你。」期间,爸妈可以坐下,边喝热咖啡,边开始倒数。记住要大声且慢地数,并不时加入评语:「估下你躲在哪里?」「我猜你一定躲在一个很隐蔽的地方?」「我看不到你躲在哪里呢?」。不但陪孩子玩了,还可以让孩子学习简单数字数字。 2. 涂鸦 唧出一支支孩子喜爱的颜色,并用大人油墙的油扫,

  • 孩子为什么会脾气暴躁?该怎么办
    孩子为什么会脾气暴躁?该怎么办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一些情绪会慢慢表现出现。有些孩子性情温和,有些孩子却脾气暴躁。那么孩子为什么会脾气暴躁?该怎么办?一起来看看吧。 1、我的孩子很暴躁 好多爸爸妈妈困扰于孩子的暴躁——大叫大嚷、急脾气、坏脾气、遇到不如意的事哭个不停。我们前几天就遇到一个这样的场景。 一对爸爸妈妈带着三岁左右的孩子进快餐店。一家人看起来挺平静,但是点餐时,孩子爆发了。 爸爸问:“你要这个吗?” 孩子大喊:“我不要——” 妈妈问:“那要这个?” 孩子继续大叫:“不要——不要——” 爸爸问:“那你想要啥?” 孩子:“不要——不要——就不要——” 爸爸妈妈又尴尬又无奈地看着大叫大嚷的孩子,不知如何是好。 在我们的育儿讨论群中,一位妈妈向大家求助:“我家孩子特别

  • 孩子总是依赖父母怎么办
    孩子总是依赖父母怎么办

    不管孩子现在多小,但未来终有一日要成为一个独立的、可以在社会立足的人。孩子过度依赖自己容易造成孩子失去自我,甚至有的孩子离开父母,就什么都不会做,像个失去电池的玩偶。 如何解决孩子对父母过度依赖的问题呢? 只要让孩子懂得独立,孩子就不会再过度依赖父母。依赖父母的孩子,都是缺乏独立性的,他们害怕一个人去面对困难和新环境。那么,怎样培养独立性呢? 1、减少孩子对父母的依赖次数 父母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要试着去培养孩子的独立性,那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应该让他独立去完成,通过让孩子自己完成事情来减少孩子对父母的以来次数,从而减轻孩子的依赖程度。 2、适当放手,不要过度干预孩子 很多孩子太过依赖父母大多是因为父母管的太多,为孩子准备好了一切,其实这个做法是非常不可取的。父母不可能永远陪在孩子身边,在适当的时候,必须

  • 入园分离焦虑怎样缓解
    入园分离焦虑怎样缓解

    现在马上要到了开学季,又有一批小朋友要去上幼儿园,那么你知道你家宝宝能不能适应呢?宝宝入园分离焦虑怎样缓解? 孩子太黏人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大概就是只要你不在TA的视线范围内就开始嚎,分分钟化身为琼瑶戏的女主角,声泪俱下。 这不,马上就到开园季了,每天送孩子到幼儿园又都要经历一场场“生离死别”的大戏,你要走娃就跟在后面,一路追,一路哭,撕心裂肺。有的甚至直接挂在你身上,怎么都不下来。 其实,这就是所谓的分离焦虑症。孩子对陌生环境都会有一定程度的焦虑感,这都是正常现象。 可以说分离焦虑是宝宝的一次成长,也是妈妈的一次成长,那么妈妈应该怎么去应对呢? 1.送孩子去幼儿园时,先告诉孩子:“你在幼儿园开心玩,下午放学时妈妈会来接你的。”要让孩子感觉到TA并不是被抛弃了。 2.家长态度要坚决。坚持将孩子天天

  • 孩子说脏话怎么办
    孩子说脏话怎么办

    孩子在成长过程,免不了会出现一些坏毛病。比如说脏话,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所以很容易就会学到说脏话。那么孩子说脏话怎么办?一起来看看吧。 1、创设一个文明的语言环境 如果家长说话粗俗,满口脏字,这就很容易使孩子去模仿。因此,家长应该提高自身的修养,为孩子做出良好的榜样。此外,家长还应该有目的地筛选影视作品,让孩子结交语言文明的小伙伴,尽可能杜绝孩子学脏话的渠道。 2、避免强化孩子说脏话 在孩子刚刚说粗话脏话的时候,往往只是一味地模仿,根本弄不清楚这些话的含义。这时,如果家长觉得有趣或是表现出过度紧张或气愤的样子,孩子可能会误以为脏话是一种很有趣或是很特别的话语,从而重复地练习与模仿。 此刻,家长应该做的,就是尽量保持平静,让孩子觉得粗话脏话跟其他平常的话语没什么差别。一旦孩子觉得这样的话语不能引起别人的注意,他

  • 孩子输不起父母该怎么办
    孩子输不起父母该怎么办

    孩子要强、好胜,许多孩子身上都会有,原本这并不是一件坏事。但是一旦孩子输不起,那么就可能成了一件坏事。那么孩子输不起父母该怎么办?一起来看看吧。 那么当遇到孩子“输不起”的情况时,家长应该如何回应孩子,才能真正帮到孩子呢?你可以从下面4个方面来帮助孩子培养他的抗挫折能力。 掌握好迁就孩子和夸奖孩子的“度”,不是什么事情都可以迁就孩子,也不是每次都必须迁就孩子。比如,与孩子下棋的时候,家长要表现得与孩子的实力旗鼓相当,不要让孩子赢得太轻松。并且在孩子取胜后告诉孩子:“这盘棋你赢了,下得挺不错,不过赢得也不轻松,如果我发挥好一点儿,就可能赢了你。”家长要让孩子知道,赢了并不轻松,输了也不是意外,因为大家的水平差不多。 改变输赢的态度,为孩子树立榜样 孩子是家长的一面镜子,如果家长在工作和生活中对输赢过于计较,孩子就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 想要孩子未来出色,只要管住孩子这3条
    想要孩子未来出色,只要管住孩子这3条

    想要孩子未来出色,爸妈该怎么对孩子进行有效的教育?一些父母通过多年的育儿经历的出来经验,教育孩子不能由着他性子,要什么就给什么,时间久了,他就有了依赖心理,什么都不想去做了。其实只要管住孩子这3条,孩子不想出色都困难! 要让孩子学会吃苦,从小学会有礼貌,要懂得感恩,要懂得父母的辛苦付出。总之一切从小培养,长大之后才能有自给的能力。 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有三个方面一定要管住,只要管住孩子这三个方面,不想让孩子成功都难。 一、欲望 人的欲望是无穷的,欲望是个无底洞,一个人抑制不了自己的欲望,就掌握不了自己的人生。 有些人觉得,人生来就有欲望,有欲望才叫活着,其实这是为自己找借口,为自己的肆意妄为开脱,明明是自制力不足,却推卸在欲望的头上。 让孩子控制自己的欲望,其实就是加强孩子的自制力,当今社会各种诱惑层出不穷,一个出

  • 当孩子问为什么要上班时,家长该怎么回答好
    当孩子问为什么要上班时,家长该怎么回答好

    当孩子问家长为什么要上班,该怎么回答比较妥当?当孩子慢慢开始长大,知道思考问题的时候,应当都会问爸爸妈妈这么一个问题——为什么要上班? 孩子并不知道社会上的生存法则,上班赚钱对于孩子来说是个模糊的概念,是个遥远的未来,那么当孩子对我们问起“为什么要上班”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回答孩子呢? 有个宝爸的儿子已经三岁了,你要是问他,爸爸去干嘛了,他说“爸爸去给我挣钱买好多好吃的还有玩具”,你要是问“妈妈也去上班好不好”,他就说“不好,爸爸去挣钱,妈妈和宝贝在家”。 如果再问“爸爸挣钱辛苦,妈妈帮爸爸一起挣钱,你和爷爷奶奶在家行不行?”孩子会说“不行,爸爸上班辛苦,那宝贝去上班吧!宝贝也去挣好多钱!给妈妈买个新手机,好不好!” 孩子的观念的单纯的,而为了孩子奔波生计的爸爸妈妈,在这一刻估计也会感到满足。 有

  • 孩子不想上学怎么办
    孩子不想上学怎么办

    孩子不想上学怎么办?面对孩子讨厌上学的情况,该如何是好?这两天孩子刚开学,相信宝妈们都有不一样的身心体会。幼儿园里很多的小伙伴,漂亮的建筑,宝宝们应该会特别喜欢,但肯定也会有宝宝对开学的暂时不适应说出:“妈妈,我不想去上学”,遇到这样的问题,宝妈们都是怎么回答的呢? 每天充满阳光的早晨,宝妈们都会精心准备早餐,还要提醒赖在床上不起来的小祖宗抓紧时间,往往这个时候,孩子都会跟妈妈撒娇:“妈妈,我不去上学了吧?” 遇上急脾气的妈妈,先会脱口而出:“不行,快起!” 早晨时间原本就紧,哪里容得孩子在这墨迹,如果这时候孩子还不肯起床,免不了挨一通胖揍,最后哭哭啼啼,还得去上学。 遇上好脾气的妈妈,不免一番“唐僧式”说教: “不上幼儿园怎么行呢,小朋友每天都要上幼儿园的。” “宝贝,幼儿园多好玩啊!” “你看这样

  • 这几件事会严重破坏孩子的专注力,家长打住吧
    这几件事会严重破坏孩子的专注力,家长打住吧

    想要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就不要去破坏孩子原有的专注力,孩子正在专心做一件事的时候,你有没有过突然去打断?当时孩子是什么反应?下面小编要说的是,这几件事,严重破坏孩子专注力,想让孩子更聪明,家长还是收手吧。 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尽量避免这种情况,因为你这么做,其实是在破坏孩子的专注力,对孩子发展优秀的品质会有很大伤害。有几件事会破坏孩子的专注力,家长最好不要做。 孩子正在认真地做一件事时,家长总去打断 家长总是打断正在认真做一件事的孩子,会严重影响孩子的专注力,这一点很好理解。专注力的培养原本是需要一个人安安静静地去做一些事的。如果这时候一旁总有人时不时地来打断,当事人就很难再专注下去,有时候脾气也会变得暴躁。 家长想培养孩子拥有较高的专注力,一定要注意,在孩子安心做一件事时,不要总去打断。尽可能地让孩子认认真真地做完他

  • 孩子的早期教育从培养心性开始
    孩子的早期教育从培养心性开始

    早期教育应该教孩子什么?孩子的早期教育从培养心性开始,大家普遍认为大脑是在人体内部自然形成的,是无法被改变的。不过,在科学家们认可这一新观点之前,对此的研究经历了相当长的探索期。 人生初始时期是最关键的学习时期。在这期间,大脑的构造很容易被改变。人从出生到12岁之间的发育期,特别是出生后的13年是具有决定意义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大脑就像一个无穷无尽的海绵体,贪婪地从环境中学习,思维、语言、观察等各种能力的基础也在逐渐稳固。过了这一时期,学习的这扇窗子就会被关闭,大脑的基础工程也基本结束。 在我们提到的一般性早期教育中,包括正确的早期教育与错误的早期教育。所谓错误的早期教育是指,从婴儿时期就开始拼命向孩子灌输各类知识,不分青红皂白地认为“早期教育不好”。而看到和听到这些信息的观众和读者,自然就会认为不适合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 巧妙地

  • 家长做到自我控制对孩子的成长有利
    家长做到自我控制对孩子的成长有利

    家长做到自我控制对孩子的成长有利,家长该如何自我控制呢?在家庭教育中,家长想要孩子具有怎样的行为,自己先要做好表率作用。现今最常见的场景是:家长自己刷着微信,手机不离手,却对孩子说:“不许玩手机了,快看书去。”这样的教育效果是可想而知的,那么,如何才能让孩子听话呢? 关于如何控制我们自己的行为,下面给了以下简单易行的方法指导: 1、创建属于你自己的积极暂停区。在前面的课程中,我们曾经分享过如何帮助孩子建立积极暂停角,让他们可以快速冷静下来。其实作为家长,我们同样也需要属于自己的积极暂停角。给自己找一个能放松下来的地方,可以是在书房看一本好书,也可以是在卫生间看一会美剧,当和孩子发生冲突的时侯,告诉孩子“我现在很生气,在我们继续说话之前我需要先冷静下来”,然后去自己的积极暂停角,给自己一段时间让自己平静下来。 2、如果你不能离开与孩子冲

  • 如何轻松培养孩子的自觉力
    如何轻松培养孩子的自觉力

    很多父母烦恼,孩子不能自觉完成自己应该做的事,哪怕站在边上看着,孩子也做不好。下面来看看如何轻松培养孩子的自觉力? 父母对此感到很无能为力,是不是就这样听之任之呢?其实想要培养孩子自觉作自己应该做的事,力所能及的事,有一些方法的。 但是,这些方法需要父母自身作出改变,并且和陪着孩子一起实行计划的。 1.和孩子一起做约定 孩子做得好给予一定的奖励,做错事要自己承担责任,即是根据表现的好坏给予相对应的后果。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区分奖励和“贿赂”,本来孩子就应该做的事情,没有必要提供额外物质奖励,但孩子的确花了时间和努力去做,我们给予正面的回应。 2.列出任务清单 由简单到繁杂,和孩子一起列出每日常规要完成的事情,先以日为单位,之后根据时间进行几天或周的安排。 任务必须是孩子可以完成的而且是具体的

  • 如何培养孩子自控能力
    如何培养孩子自控能力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不少父母会要求自己的孩子学会自控。而自控就是让孩子克制自己,不能去做某件事。那么如何培养孩子自控能力?一起来看看吧。 说到自控力,我不得不先把一个概念说清楚。 什么是延迟满足? 关于对「延迟满足」的理解,起源于网上的讨论。我发现很多人对这个概念理解有偏差。延迟满足,英语是 deferred gratification,或者 delayed gratification,这个概念指的是一种能力,或者说一种属性,是人对想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时能够等待。 在心理学上,经常和自我控制(self-control)和欲望控制(impulse control)等同。它的反面概念是 instant gratification,拥有这种属性的人,比较冲动。 好了,概念就说到这里,可能是翻译的关系,

  • 拒绝孩子的不合理要求怎么做
    拒绝孩子的不合理要求怎么做

    拒绝孩子的不合理要求怎么做?每次看到孩子想买个又想买那个,买回家完全是浪费,孩子想买玩具,家长拒绝,就开始倒地打滚?晚上睡觉前,突然要吃棒棒糖,爸妈不同意就开始撒泼耍横?早上一睁眼就要看动画片,磨磨蹭蹭不肯去幼儿园,一听说不行立马嚎啕大哭?面对此景该如何处理? 有些家长明知道孩子的要求不合理,但是看着孩子哭闹实在心疼就会选择妥协。有些家长则坚持拒绝到底。一味地满足会滋长孩子的任性,但如果总是拒绝也会伤害到孩子的自尊心。 遇到孩子的不合理要求,家长到底该怎么做呢? 拒绝孩子or满足孩子? 这不只是一个选择题。面对孩子提出的要求,家长不一定都要迅速答应或拒绝,可以先回应“我知道了”,或者重复孩子的要求,让孩子知道自己的要求得到了重视,再和孩子沟通。 巧妙地拒绝孩子的无理要求 一、帮助孩子“正视”自己的要

  • 孩子总爱哭闹耍赖怎么办
    孩子总爱哭闹耍赖怎么办

    孩子总爱哭闹耍赖怎么办?孩子为什么总爱哭闹耍赖,爸妈知道原因吗?作为家长,该如何应对这种刷赖皮的呢?  前两天闺蜜电话跟我求助: “我家小崽子最近脾气越来越大了,一点不顺着他就满地打滚,你说的那些安抚的方法我都用了,对他都不管用。快教教我还有没有厉害的办法治住他。” 我了解闺蜜的个性,心里估摸着猜到了七八分,问她: “你用了各种方法都不管用,然后呢?你怎么处理的?” 她叹口气说: “能怎么办?最后还不是就顺着他。” 在亲闺蜜面前我也不绕圈子: “这不就是症结所在了,你前面说不可以,孩子一哭你又心软了,这不就是变相告诉他哭是最有用的方法吗?” 闺蜜说的这个问题,其实很多家庭都会遇到。 我们常常出于本能的对孩子脱口而出太多的“不要、不能”,可孩子一旦哭起来又忍不住要妥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