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学龄前健康学龄前营养学龄前教育学龄前疾病
  • 隔代教育存在哪些弊端
    隔代教育存在哪些弊端

    隔代教育存在哪些弊端?老人带孩子,家长该注意什么?如果老人家带孩子如果常做这件事,不是哄孩子而是毁孩子,家长需注意~ 关于隔代教育的问题,家长提出,2岁半的女儿在奶奶家时总不好好吃饭,和嫂子家孩子抢东西、打闹,还学会顶嘴,让她干啥偏不干。而在自己家里时很懂事听话,到奶奶家就不同了,不知道是否是自己的教育出了问题。 孩子现在出现的问题有: 顶嘴、让她干啥偏不干; 在奶奶家和在自己家里表现得很不同。 其实,家长最困惑的问题是为什么孩子在家里和在奶奶家会有如此大的差别,而这一点,就是娇妈今天要说的隔代教育。 我们可以先分析一下孩子可能出现这一情况的原因有哪些。 1、奶奶太过宠爱孩子 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假若孩子在实际生

  • 孩子的精神需求有哪些?
    孩子的精神需求有哪些?

    在这个物质社会中,许多家长都会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而往往,孩子的精神需求却得不到满足。与物质需求相比,精神需求显然更重要。那么孩子的精神需求有哪些? 需求1:爸爸妈妈的爱 没有一个家长不爱自己的孩子。可是孩子们要的爱,往往比我们想的更简单,它是临睡前的一个吻,是遇到困难时轻拍他们肩头的手,是一个温暖的拥抱,一个关心的问候,还有一句“爸爸妈妈爱你”的表达。 建议:中国是一个讲究深沉含蓄的国家,长辈大都不愿意表白自己对孩子的爱,可是,孩子们确实需要家长把爱说出来,做出来。这种直接的方式,可以让他们更好地明白父母的爱。 需求2:尊重个人形象 把孩子打扮成酷哥、靓妹都是大人们很愿意做的一件事,至于孩子们是不是喜欢这样的“包装”就不管了。有些家长总是爱用自己孩子的缺点去比别人家孩子的优点,在别人面前说自己孩子的不好,而

  • 孩子争抢玩具怎么处理
    孩子争抢玩具怎么处理

    两个孩子争抢玩具,这是幼儿园里常发生的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孩子们一打起来就容易出事,让老师和爸妈们都心烦,下面来看看孩子争抢玩具该怎么处理? 那怎么处理呢?方法很多,例如: 直接收走,谁也别玩 固定时间,轮流玩 猜拳定胜负 这是比较主流的看法,每种都有其依据。例如第一种是希望孩子了解“和睦相处才对大家好”(这是想当然的啦);第二种觉得这样最公平且双赢(如果孩子在斗气呢?谁要公平!);第三种就是看运气,输了就没啥好说的(消极的靠天吃饭)。 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对此有更深远的看法,也许你听了会有启发。 他是这样看的,冲突是帮助孩子理解事物关系的好机会。为什么呢?因为玩具只有一个,而想玩它的人有2个,从数学角度看,就是

  • 青春期孩子如何教育
    青春期孩子如何教育

    青春期孩子如何教育?青春期孩子的父母们最常见的担心,就是孩子不听话。尤其是在孩子12-18岁的阶段,家长们常觉得和孩子很难沟通,同时担心他们进入青春期后变成叛逆少年、坏孩子。下面来看看青春期教育存在哪些误区? 其实,孩子不听话,不代表变坏。相反,这是青少年进入成年期前自然的历程。 在儿童期的孩子,凡事依赖父母,也多顺从父母,家长怎么说孩子就怎么做。随着身心的发展,进入青少年时期后,孩子们开始自我探索,会产生比较多自己的想法,也不愿意受到约束。 他们会想要去证明自己有独当一面的能力,但往往因为我们不够了解就被认为这是一种叛逆。 这种独立思考行为的能力正是变成一个成熟大人所必备的。而这些所谓的叛逆行为也大多会在成年期的性格发展成熟后慢慢消失。 但青春期的教育依然是必要的。错误的教育方式往往会导致一系列问题,家长在教育过程中,一定

  • 孩子爱玩更聪明?
    孩子爱玩更聪明?

    现在许多家长都在苦恼一件事,那就是自家孩子这么爱玩怎么办。孩子爱玩这是天性,如果孩子爱玩还会玩,这可能是孩子聪明的表现,家长们不应该制止。 现在太多的家长在面对孩子玩的问题经常“谈玩色变”尤其是对于上了小学以后的孩子而言。家长似乎更关注孩子的“学习”状况和在“学习”上所耗的精力。家长的思路和初中总会与孩子酷爱的“玩耍”相互排斥,无法相融。但是,我们从科学的角度来去分析,但是往往会玩的孩子在学习能力、创造能力、合作能力和规划能力等方面要比不会玩的孩子更加优秀!!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对于爸爸妈妈来说到底让不让孩子好好玩 是一件非常纠结的问题,尤其是上学之后,对于玩这个话题简直就变成了一件让家长头痛的事。我们暂且不说让孩子自由玩耍后,家长要帮孩子一起收拾、洗涮战场等等。绝大多数家长都嫌这样收拾现场是一件很麻烦的事,就会演变为不许孩子自由玩耍,不能

  • 孩子发脾气时,家长怎么处理?
    孩子发脾气时,家长怎么处理?

    父母永远是最能够影响孩子的人。当孩子发脾气时,父母应该只是责骂,要找对办法,才更有利塑造孩子的性格。那么孩子发脾气时,家长怎么处理? 1、与孩子做朋友 父母与孩子最好的关系是亦师亦友,但是这点大多父母都难以做到,他们总是努力的维护着父母的权威,想让孩子一切都听从他的,完全按照他们的意愿来引导和塑造孩子,这在一方面有利于孩子的教育和成长。 但是另一方面也会因缺少交流和沟通,不能倾听孩子内心想法,尊重孩子意愿,让孩子产生抵触心理,爱对父母发脾气。 2、倾听孩子发脾气的原因 大多时候,孩子并不会无缘无故的发脾气。因此,父母要注意倾听孩子内心的想法,了解孩子发脾气的缘由,如果合理,父母尽可能满足孩子。 如果不合理,父母要让孩子明白,对于一些无理的要求,即使是发脾气,父母也不会满足他,这样可以让孩子认识到,

  •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是什么原因?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是什么原因?

    有些宝爸宝妈总是吐槽,自己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那么你知道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是什么原因?其实很有可能是做父母的影响的。具体如何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在孩子专注做事时打扰他 小晨特别喜欢画画,在他每次画画的时候,然后妈妈突然就想到问问他今天在学校的事情,就会问他:“宝贝,你今天在学校最开心的是什么呀?”但是这个时候孩子一下子就被带出了他专注的事情当中。 2.孩子正在玩耍时打断他 其实孩子在做游戏的过程会产生非常大的价值,他们学会了沟通协调,学会了如何协作,也学会了如何制定游戏的规则,所以在游戏当中孩子是非常非常专心和投入的,但是妈妈经常会告诉孩子该喝水啦,该吃水果啦,不停的打断他们,这也是一个非常干扰孩子注意力的行为。 3.觉得孩子做事方式不对,中断他 比如说,小晨正在洗碗,他在用自己的方式尝试,

  • 如何让孩子更自信?
    如何让孩子更自信?

    想必有些宝爸宝妈会发现自己的孩子有些怕生,在与其他孩子玩耍的时候也是显得非常不自信。那么如何让孩子更自信?一起来看看吧。 2岁左右的孩子,正处于自主性发展关键期,对做自己的事情,比如:吃饭、穿衣等,或者,通过活动来练习对自己身体的掌控比较有兴趣。同时,对静止不动的事物兴趣更大,而对于“人”,却没有多少兴趣。 这是为什么呢? 静止不动的物质,没有情绪变化,没有丰富的情感色彩,也没有人所散发出的千变万化,而这些丰富的变化,对一个刚来到这个世界不久,对世界还不太了解的孩子来说,意味着危险,孩子会感到非常不安、甚至恐惧。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孩子,不愿意与人打招呼的主要原因之一。 如果此时,父母刻意要孩子与人招呼,或把孩子带到人多的环境中,或用各种方式强迫孩子与人、甚至是与成年人打交道,希望通过这些方式,让孩子更大方,反而会让孩子更害

  • 孩子的哪些表现将来会吃亏?
    孩子的哪些表现将来会吃亏?

    孩子的性格、行为表现可能会决定他将来的人生。所以从小就需要培养好孩子的性格、行为表现。一些不好的表现,可能会让孩子将来吃亏。那么孩子的哪些表现将来会吃亏? 1、软弱内向 孩子的性格在三岁时就已经成型,家长要正确看待,不要用什么“孩子还小长大了就好了”来安慰自己,须知勇气从不会随着年龄自然增长。而孩子上学后,父母能陪伴ta的时间变少了,就更要保持和孩子的交流,从老师那里获取孩子在学校的动向。性格软弱内向的孩子,在学校往往会经常被人欺负,即使没有也会表现得胆小懦弱。 孩提时性格软弱内向的人,步入社会后往往也会表现的很胆小,这是由于他们缺乏勇气,内心不够坚强和自信。很容易想到,这样的孩子长大了也会因为胆小错失很多机遇。为了不让孩子变成这样,家长朋友一定要用鼓励和表扬培养孩子的自信,帮助孩子培养自信自强的性格。 对于性格内向软弱

  • 能让孩子受益终身的能力有哪些?
    能让孩子受益终身的能力有哪些?

    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家庭重视早教。许多行为习惯,能力都需要从小培养。那么能让孩子受益终身的能力有哪些?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自我控制的能力 从小拥有超强自我控制能力的孩子,他们懂得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不易受环境和他人的影响,而缺乏自制力的孩子,常因为难以抵抗外界诱惑。家长应及时提醒不当行为,让孩子学会承担后果。如果成人总觉得孩子还小,做什么都可以被原谅,那孩子就很难形成自律的习惯。 承受挫折的能力 生活中孩子都会遇到各种困难,一些家长就会用自己的办法来保护孩子。哪知孩子因为从小被过度保护,成人后难以适应社会的激烈竞争,因而容易痛苦、沮丧,甚至抑郁。因此,家长在生活中,不妨这样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抗挫能力,帮助他们收获自信乐观的品质。当孩子遇到挫折时,引导孩子乐观地面对小挫折,鼓励孩子不断自我挑战,不断的让自己内心变得更强大。

  • 宝宝任性不听话怎么办?
    宝宝任性不听话怎么办?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想必每位家长都遇到过不少问题。比如宝宝一言不合就撒泼打滚,喜欢闹腾。那么宝宝任性不听话怎么办?一起来看看吧。 “任性”的孩子让妈妈头疼 宝宝在一岁半之前,一般都是比较乖的,饿了就吃,困了就睡。但是到了一岁半以后,自我意识渐渐发展,开始“我想要” 和“我不要”,于是就和家长之间产生了矛盾。 不理解宝宝的觉得宝宝是任性,脾气大,难搞。其实这是宝宝的敏感期在作怪! 在宝宝2岁左右,进入执拗期,宝宝在这一时期常常难以变通,有时会到难以理喻的地步,他会运用所有的力量和大人的阻止进行抗争, 而家长需要做的是:第一理解,第二分析,第三引导。 站在孩子的视角,理解孩子的需求,而不能一味的站在大人的角度,感觉可以还是不可以。 如果对孩子没有危险和伤害的事情,尽可能的允许孩子去做,比如孩子喜欢爬高,走崎岖的路

  • 哪些话父母不适合对孩子说?
    哪些话父母不适合对孩子说?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在管教的孩子的时候,总会说一些很重的话。其实有一些话对孩子的伤害很大,可能会影响孩子以后的生活。那么哪些话父母不适合对孩子说? 1、你大,你要让着小的 通常情况下,都是大一点的孩子在欺负小一点的孩子,父母从这一点考虑,教育孩子做一个善良、温和、有教养,不惹事生非的人,仿佛没错,但是在我们的生活中,却恰恰存在一些小的欺负大的情况。所以,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不仅要教导孩子不能欺负别人,更要教会孩子在受到别人欺负时,应该怎么做。 2、男孩不能欺负女孩,要让着女孩 相对男孩,在体重、力量、身高等方面,女孩存在着先天的弱势,再加上我们的文化中,一直有着男孩要保护女孩的观念。所以说,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经常会说,你是男孩,不能欺负女孩,欺负女孩会被别人瞧不起的。 虽然在人们的观念里,一直认为是男

  • 父母有必要和孩子保持相互信任吗?
    父母有必要和孩子保持相互信任吗?

    人无信则不立。不管做什么事,能够得到信任就是一件非常愉悦的事。那么父母有必要和孩子保持相互信任吗?答案是肯定的。 任最初的意义,就是相信并给予托付。有的父母认为,对小孩无所谓信任与尊重,关键要约束好,不然孩子会不服管教,因此他们没有耐心倾听孩子的诉说与要求,不分场合地呵斥孩子。这样做不仅容易挫伤孩子的自信心与自尊心,还易使孩子对爸爸妈妈望而生畏。 还有的的家长为了让孩子听自己的话,孩子说什么就是什么,孩子要求什么就做什么,甚至护短,替孩子说谎,过分夸奖孩子,而孩子稍大一点一旦明白了,就会对父母的纵容感到羞愧和愤怒,失去对父母的信任与尊敬,逆反心理愈发严重,父母说什么都不听。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曾提出“人格终生发展论”。3岁孩子的人格发展来说,最重要的是获得信任感,发展希望感。这个时期如果父母引导恰当,孩子就能形成乐观、自信的品

  • 两个孩子发生争执该怎么处理
    两个孩子发生争执该怎么处理

    孩子们之间有争执是正常的情况,当你家两个孩子发生争执,你该批评谁?你该对孩子们进行管教? 小鸿5岁,表弟东东 4 岁,两个小朋友总爱一起玩。下午,你正在屋内收拾,听到孩子外公的喊声从窗外飘进来: 「小鸿,怎么又抢东东玩具了,当哥哥的要让弟弟!」 「不让不让,是我的!」小鸿声音也不小。 这个时候,你会怎么做呢? A. 叫哥哥让着弟弟,给小鸿再拿一个玩具。 B. 问一问孩子们,发生了什么事,了解情况。 C. 两个人都批评一顿。 D. 「小鸿,外公说你又抢东东的玩具了。告诉我是怎么回事呢?」然后帮助两位孩子解决争执。 答案:D 解析:孩子有争执,首先需要了解他们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哭的孩子不一定吃亏,抢东西的孩子也未必一开始就无理。传统中国社会多要求「大的要

  • 读绘本孩子不爱听怎么办
    读绘本孩子不爱听怎么办

    小孩两岁半,目前给他看绘本,可是我讲的时候,不懂如何通过更好的方式传达绘本的内容,就很快讲完了,怎么办? 怎么样才能够读得更生动一点啊? 我希望爸爸妈妈能够放下身段去体会。两岁半的孩子,会有一些「无厘头」的兴趣,比如你反复做一个鬼脸,他都能笑半天;撕纸也是,反复撕一张纸,他也能笑半天。 你读书的时候,可以想象孩子会喜欢什么,用这种无厘头的方式表达出来,比如可以做鬼脸啊,可以加入肢体动作,或者用滑稽的声音什么的。 我以前带着我的孩子小海豚在英国住过一段时间,当时我们就去社区的一个图书馆,听那些叔叔阿姨讲故事。有一个叔叔讲的就非常搞笑,孩子们都特别喜欢他,他自己讲的时候自己并不笑,是那种冷幽默的方式,但他用一种很滑稽的声音来表达。 有一本书叫 whatever ,就是「无所谓、爱怎么着怎么着」的意思,书里面就讲爸爸每次都给孩子提

  • 如何赞美孩子?别夸完孩子真棒就冷场
    如何赞美孩子?别夸完孩子真棒就冷场

    孩子给你讲了昨天你们一起看过的绘本,期待地看着你。你会怎样夸奖他呢? (多选) A. 啊,你讲得真棒! B. 啊,你讲的是昨天我们一起读的书里的场景啊,我太喜欢了! C. 讲得不错。昨天你看绘本时很仔细,今天讲的也很细致,居然还记得远处的山上有一个湖! D. 说得真不错,我就知道你很聪明! 答案:BC 解析:称赞孩子有固定句式,也没有固定句式。 有固定句式是指,称赞孩子并非简单的夸奖,而是用赞赏的语气来描述自己所看到的、听到的和所感受到的(选项 B),是引导孩子去关注完成这件事情的过程,而不只是关注事情的结果 (选项 C)。 这种评价方式,心理学家称之为「成长型思维模式」,促使孩子把好的结果归因为自己的努力、仔细等等可以控制的因素,而不是聪明、天分、运气这些自己无

  • 如何避免溺爱孩子
    如何避免溺爱孩子

    很多家长知道了承认孩子的感受的重要性,可孩子不听话还是不听话,如果每次都由着孩子,会不会变成溺爱呢? 首先你观察到这个现象,这很好,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你的问题是「如果孩子不听话,由着他会不会变成溺爱」,这也是很多人对「接纳孩子情绪」的误解。 因为我们接纳孩子的情绪,不等于由着他的情绪来。比如孩子睡觉之前不愿意去刷牙,我首先知道你的情绪是不喜欢刷牙,刷牙对你来说是个苦差事,我理解你的情绪,但是他该做什么还是要做。  你可能也听说过,有一个教养模式,叫做权威式教养,就是说对孩子的话要高回应,同时也要高要求。  对比溺爱,是说高回应但低要求,即,我注意到你的感受不好,然后因为你的感受不好,所以我就放松对你的要求,好了你就可以不刷牙了,这是溺爱。 但是权威式的教养是什么样的?是高回应的同时,也要高要求——我注意到你情绪不好

  • 孩子素质低怎么造成的
    孩子素质低怎么造成的

    孩子素质低怎么造成的?都说什么样的孩子就有什么样的父母,这是大部分的看法,其实孩子的表现反应家长的素质,别当这3类家长。 老人们常说有什么样的家长就会有什么样的孩子,似乎孩子未来的性格和素质不仅和遗传有关,和父母平日的教育和行为规范也有很大的关系。所以很多父母在当了爸爸妈妈后,会开始约束自己的行为,尽量给孩子展现出最好的一面,以便孩子学习。 然而前些天网络的一组照片却引起了网友们热量的套路,同样一组地铁车厢,却出现了迥然不同的两种家庭。一组照片记录的是父母带了2个孩子坐地铁,父母懒散的坐在地铁座椅上,而2个孩子更是懒洋洋的躺在了座椅上。似乎父母也没有意识到有什么不妥,没意识到自己孩子的行为影响了周围的其他乘客,全程都是无动于衷,更没有和孩子有过任何交谈,任由孩子在座椅上又躺又踩。 而另一组照片则记录了一对年轻的夫妇,推着婴儿车里的宝宝,站在地铁的角

  • 如何预防宝宝感统失调
    如何预防宝宝感统失调

    感统全称感觉统合,感觉统合是大脑的功能,感觉统合失调即为大脑功能失调的一种,也可称为学习能力障碍。那么怎么降低孩子感统失调的程度呢?一起来看看吧。 如何降低感统失调的程度 0-3岁是感统失调的预防期,因为城市环境的影响,我们不能避免孩子不会感统失调,但是可以做一些预防措施,不管是幼儿园孩子家长还是小学孩子家长头疼的问题,其根源都是“感统失调”。如果父母在带孩子过程中了解一些孩子的感觉统合发展需求,就可以降低孩子感统失调的程度! 触觉: 从宝宝两周大开始,开始为他做触觉按摩和肢体伸展;不要过分限制孩子的活动,多让孩子玩水、玩沙,玩触摸辨识物品等触觉游戏,触觉对孩子的情绪有很好的缓解作用,懂事的宝宝是可以培养的。 前庭觉: 在孕期要经常检查,预防胎位不正,产生固有平衡失调;让孩子练习俯趴、抬头,转头;

  • 哪些因素会引发孩子的问题行为
    哪些因素会引发孩子的问题行为

    尽管已经有很多人普及科学育儿观了,但儿童与青少年厌学、出走、自杀的情况却从未离开过我们的视野。是家长太严厉?还是孩子太脆弱? 当孩子出现问题行为,为什么父母越管,孩子越出现严重的问题行为? 孩子做错事时,通常有很多诱因。今天就来聊聊哪些因素会引发孩子的问题行为。 1. 家长觉得孩子是故意惹事 对“难缠”的孩子,家长动不动就是打骂,所以虐童事件时有发生。研究表明:男孩比女孩更容易遭到体罚,特别是调皮的男孩子;被家长认为倔强、叛逆、爱捣蛋的孩子也容易受到体罚。 研究表明,产生体罚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家长觉得孩子是故意惹事的,认为孩子明知应该怎么做,但却故意跟家长对着干。 一个小调查,发现很多家长都有这种想法。当孩子对他们说“我就是不去做!”或“我不喜欢你!”这样的话时,就会进一步加深家长的这种想法。不过,这种想法其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