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痒流泪 有些细心的妈妈或许会观察到孩子不停揉眼睛这个小细节。如果你发现孩子的眼睛像核桃一样肿,不时流出眼泪,平时黑白分明的眼球,这时看起来红红的,像只小兔子一样,这可能表明孩子过敏了,建议各位家长马上带孩子到医院去检查一下。 流清涕 还有一些孩子过敏之后会不停地搓鼻子或者吸鼻子,做一些“挤眉弄眼”的怪样子。还会伴有打喷嚏、流清鼻涕、鼻塞不通气、用嘴呼吸的情况。家长们可能一开始会以为孩子是感冒了,可是护理一段时间,总是不见好,这时就应该考虑一下孩子是不是过敏了。 如果类似的情况持续时间长而未进行治疗干预,部分孩子下眼眶会出现灰蓝色环形暗影和皮肤褶皱,类似“黑眼圈”。发现这种情况家长一定要及时带孩子去医院检查一下,尽早治疗,如果发育期的孩子长期用嘴呼吸,会导致颌面部发育异常,影响孩子外貌。
宝宝冬季上幼儿园流鼻血的原因1:鼻腔异物 1、原因分析: 这种情况的鼻出血常见于小儿,多为单侧鼻出血,因鼻腔异物长期存留于鼻腔内,可致鼻腔黏膜糜烂出血。动物性鼻腔异物,如水蛭等,可引起反复大量鼻出血。 2、建议做法: 最好入院检查取出异物,结合病史、辅助检查不难诊断。如异物存留过久,鼻内有肉芽组织形成,须用探针辅助检查。 宝宝冬季上幼儿园流鼻血的原因2:鼻部畸形 1、原因分析: 鼻中隔偏曲多发生在骨嵴或骨棘(矩状突)附近或鼻中隔偏曲的凸面,该处黏膜较薄,空气气流的流向在此处发生改变,故黏膜变得干燥,以致血管破裂出血。存在鼻中隔穿孔的患者,由于穿孔边缘的黏膜干燥、糜烂及干痴脱落,可引起反复性鼻子出血。 2、建议做法: 可根据鼻部的不同情况
宝宝的呼吸系统生理特点 宝宝的咳嗽反射差,排痰反射不完善,身体里的纤毛运动功能差,清除力比较弱,如果说痰液比较黏稠,就不容易排出。 因鼻炎,鼻窦炎引起 炎症会导致孩子鼻子及鼻窦黏膜分泌大量黏稠的分泌物,经鼻纤毛运送至鼻咽并黏附于鼻咽处,导致咽部异物感,进而想要通过咳嗽咳出。 迁延性细菌性支气管炎 宝宝感冒后出现痰鸣,咳嗽不剧烈,有痰时偶尔咳嗽,时间在1个月以上,多半是由细菌引起的支气管内膜的持续感染,导致呼吸道分泌物明显增多。
鼻咽部感染 1、引起几率: 25%。 2、病因分析: 咽鼓管感染和上呼吸道感染后,鼻咽部分泌物可因擤鼻,吞咽及呕吐等进入鼓室,也是造成中耳炎最多见的途径,小儿发病率高的原因。 外耳道感染 1、引起几率: 20%。 2、病因分析: 外耳道感染比较少见,如战时火器震伤,挖耳损伤,拳击和跳水引起鼓膜破裂后感染,严重的外耳道炎,久之鼓膜糜烂溃破亦可引起鼓室感染。 血行感染 1、引起几率: 15%。 2、病因分析: 血行感染最少见,急性重度传染病和脓毒血症,细菌经动脉直接进入鼓室,亦可由静脉血栓感染而进入鼓室。 (1)易患急性传染病,如麻疹,猩红热,百日咳和肺
小儿白喉中医治疗方法一 风热侵喉证 1、症状: 发热,轻度恶寒,头痛,口微渴,或咳嗽,咽部红肿疼痛并有白色片状假膜,苔薄白,脉浮数。 2、建议: 疏风清热解毒。银翘散加土牛膝、山豆根、板蓝根。 小儿白喉中医治疗方法二 热毒攻喉证 1、症状: 高热微汗,面红目赤,口渴心烦,口中气臭,咽喉红肿而痛,声音嘶哑,犬吠样咳嗽,喉间白膜增大,溲赤便秘,舌红苔黄,脉数。 2、建议: 清热解毒利喉。神仙活命饮加土牛膝、僵蚕、玄明粉等。 小儿白喉中医治疗方法三 阴虚肺燥证 1、症状: 发热或手足心热,唇燥鼻干,咽喉肿痛,喉间白膜如腐,或干咳,呼吸息粗,似喘非喘,舌红苔燥或少苔,脉细数。
感冒 这是最常见的原因。小孩平均每年感冒6- 8次,每次感冒有5 -10 %会合并鼻窦炎,而大人只有0.5 -1 % ;当小朋友感冒没有完全治愈的话,就很有可能会变成鼻窦炎。 过敏性鼻炎 因为小儿的过敏性鼻炎多半是遗传所致,因此从小就患有过敏性鼻炎的人非常多,根据统计,父母都有过敏性鼻炎的,小孩约有80 %以上或有过敏性鼻炎,父亲或母亲一方有过敏性鼻炎的,则小孩有50 %会遗传,而小孩的过敏性鼻炎约有50 %会并发鼻窦炎。 免疫功能,鼻窦功能尚未成熟 年纪越小,鼻窦炎的机率就越大;七岁以上,因为免疫功能以及鼻窦功能渐渐趋于成熟,鼻窦炎发生的次数也就越趋减少;这就是为什么小儿感冒容易并发成为鼻窦炎,而大人较不会的原因。 小儿鼻窦炎的
冬季由于天气的原因,宝宝很容易引发各种高烧发热的常见疾病,那么面对宝宝冬季常见高烧疾病应该怎么护理好呢?一起来看看吧! 在冬天,宝宝很容易受凉、感染各种病毒,从而导致发热。面对发热的宝宝,爸爸妈妈首先要做的,就是保持冷静、弄清楚宝宝发热的根本原因,这样才能对症护理。那么,冬季爸爸妈妈们需要注意哪些容易引起发热的常见病呢?如果宝宝真的染病发烧,又应该怎么配合医生护理呢?01.主要病症及护理方法小儿麻疹 发热特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在麻疹的发疹前期就有发热等症状。小儿麻疹发热的热型不定,轻症仅为中等度发热(38℃~39℃),重症患儿体温可超过40℃。多数患儿体温逐渐升高,但也有骤然高热的情况。 麻疹的发热症状为最初症状,同时还会伴有咳嗽、流涕、眼结膜充血及出现在口腔颊黏膜上的麻疹黏膜斑等。大约在发热3~4天出疹,出疹时
宝宝咳嗽有痰一般几天能好转 孩子咳嗽有痰往往大部分是感冒的症状,一般只需要对症处理,7-10天就会好转痊愈。如果症状比较重或者还是不好,不要怕麻烦,还是要到医院就诊。 宝宝咳嗽有痰的原因 1、病毒或者细菌引起的呼吸道疾病,最常见的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普通感冒,这时候我们只需要对症处理,除非明确有细菌感染,否则严禁使用抗生素。 如果痰液过多,影响到睡眠和玩耍,可以使用沐舒坦、乙酰半胱氨酸溶液来祛痰,但是不推荐使用给4岁以下孩子用愈创木酚甘油醚为主要配方等复方制剂药物 如果有细菌感染,在医生的指导下可以用一些比如像头孢克洛、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等药物。 2、过敏引起,首先要避开过敏原,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口服抗过敏药物,比如地氯雷他定、盐酸西替利嗪治疗。 3、确诊是由支原体感染引起的,宝宝
宝宝反复扁桃体炎是怎么回事?孩子反复扁桃体炎,是免疫力差吗?细菌性扁桃体炎必须规范、足疗程应用抗生素,才能避免反复发作。急性扁桃体炎是儿科医生继续教育中最需要学习的一个儿童常见病。 《儿科学》阐述病因时写到:“各种病毒和细菌均可引起,但90%以上为病毒。病毒感染后可继发细菌感染,最常见为溶血性链球菌,其次为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近年来肺炎支原体亦不少见。” 所以,通常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避免滥用抗生素。 近年来,大家越来越重视医疗安全,国家对抗生素的临床应用也严加监管,药占比和抗生素使用率被作为考核各级医生临床技能的指标之一。笔者作为一名在临床一线工作了30年的儿科医生,深刻体会到抗生素监管对促进普通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规范治疗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同时也见到很多反复扁桃体炎的儿童是因为没有规范应用抗生素所致,其主要原因与临床医生经验不足、
秋季荨麻疹能吃豆腐吗 秋季荨麻疹最好不要吃豆腐,实在忍不住也只能少吃。 1、原因: 因为豆腐属于蛋白质类的食物,蛋白质本身是一种致敏物质,而且如果一次性摄入大量的蛋白质就有可能引起机体过敏。 2、专家建议: 荨麻疹属于过敏引起的,患有荨麻疹的话,尽量少吃蛋白质类的食物。 相关百科推荐>>>>>>>>>>>>>>豆腐 秋季荨麻疹能吃什么食物 1、醋糖生姜汤:醋30毫升,红糖100克,姜50克。将醋、红糖与切成细丝的姜同放入砂锅人煮沸2次,去渣。每服1小杯,加温水服,每日2或3次。 功效:散瘀,解毒。用于因食鱼蟹等过敏引起的周身风疹,瘙痒难忍。 2、米仁绿豆莲心汤:
宝宝发烧会烧坏脑袋吗 谈到“热”,夏天的时候,大家会说“热死人了”。诚然,高温有时候真的会引起机体受损甚至死亡,但是这里说的“发烧”的“热”,却并不能单纯理解为一种致命伤害。 你想想啊,有时候全家去泡温泉或大人去桑拿浴,水温时常高达摄氏50-60度,几个小时以后才出来,只会觉得全身舒畅,但是脑子并不会热坏。这是因为人体对于“热”是有相当的耐性,单独的高温,并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医学上也曾经做过类似实验,将人置于摄氏42度的高温中八个小时,这是一般人认为的极高烧温度,但是只要水份足够,对人脑是没有影响的。如果把实验对象换成三岁以下的幼儿,则有百分之二十的幼儿会出现临时性脑波异常,但是这些异常通常在2-3天以后可以完全恢复。 所以,重点是到底得了是什么病?这个病会不会影响到脑子?而不只是单独的温度问题。如果得的是脑炎,38度也可以伤到脑子
宝宝患上斜视的原因是什么?斜视宝宝要格外关注,最好是早发现早治疗,斜视是宝宝最常见的眼部疾病,接下来看看导致宝宝患上斜视的原因及该如何治疗? 斜视是宝宝最常见的眼部疾病,这最主要就是宝宝的双眼无法完美配合,无法注视到相同的物体上,斜视被分为外斜视和内斜视,外斜视就是大家所说的“斜白眼”,也俗称为“推窗眼”;内斜视是最常见,也是宝宝常常会发生的,它还有一个响当当的大名叫“斗鸡眼”。宝宝的双眼是明亮的窗户,对于宝宝来说,最不想患上的就是斜视,那么究竟是什么样的原因导致宝宝患上斜视呢? 一、宝宝斜视的原因 宝宝的眼部肌肉就好比一台运转的机器,如果其中的一个环节发生了问题,就不能很好发挥应有的作用了,宝宝就会出现斜视的情况。 1、先天异常 先天眼外肌肉的位置发育异常,眼外肌本身发育异常,中胚叶分化不全,眼肌分离不良,肌鞘异常及纤维化
宝宝出现母乳性黄疸,如何护理?除每个宝宝出生后都会出现的生理性黄疸外,还存在母乳性黄疸,出现母乳性黄疸一般来说不必停喂母乳。 母乳性黄疸一般分为早发型与迟发型两种类型。早发型与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的出现时间及达到高峰值的时间相似,即在出生后的2-3天出现,并于4-6天最明显,然后在两周内消退。然而,从临床实践来看,母乳性黄疸的最高值要超过生理性黄疸。 迟发型出现时间较晚,常紧接生理性黄疸之后发生,也可能在生理性黄疸减轻后加重,也就是说母乳性黄疸常在宝宝出生后7-14天出现。母乳性黄疸一旦停喂母乳3-5天后,黄疸就减退;若再开始母乳喂养,黄疸又会重新出现。母乳性黄疸持续时间有的可长达1-2个月,但通过化验可与肝炎区别开。 母乳性黄疸预后良好,通常不会出现较重症状,也不需要特殊的药物治疗。如果经化验确诊为母乳性黄疸,就不必紧张地带着宝宝多次去
隔离护理 手足口病是传染性极高的一种疾病,当宝宝患有手足口病时,家长一定要做到让宝宝居家隔离,不要出去玩,更不要与其他小朋友接触避免造成交叉感染,一般隔离两周时间就可以痊愈。 及时降温 手足口病人大多伴随着发烧的症状,如果温度不超过38.5摄氏度,我们可以选择物理疗法进行降温,常用的降温方式有贴退热贴,温水擦拭身体等,一旦温度超过38.5摄氏度,就要选择药物进行降温,防止高温对宝宝的身体造成伤害。 注意消毒 当宝宝患有手足口病时,我们一定要对宝宝使用过的餐具玩具等进行消毒处理,餐具用热水煮沸,玩具可以选择阳光下暴晒,这样才能有效的杀灭病毒,不至于造成二次感染。 注意饮食 手足口病的儿童大多会因为嘴里长有疱疹而拒绝饮食,这时候我们家长在食物的选择上就要特别注意,
小孩便秘可以艾灸调理吗 艾灸对便秘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艾灸天枢,足三里等胃经的重要穴位,能对机体起到双向良性调节作用,起到疏通经络,调理气血的好处,从而有效缓解便秘。 小孩便秘艾灸哪个部位 中皖: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肚脐中上4寸。 天枢:在腹中部,距肚脐中旁2寸。 神厥:在腹中部,肚脐中央。 关元: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肚脐中下3寸。 足三里: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 脾俞:在背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胃俞:在背部,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大横:在腹中部,距脐中4寸。 腹结:在下腹部,大横下1.3寸,距前正中线4寸。 中极: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4寸。
小儿复方鸡内金散 1、推荐药物: 小儿复方鸡内金散。 2、适应症: 小儿复方鸡内金散,健脾开胃,消食化积,用于小儿因脾胃不和引起的食积胀满,饮食停滞,呕吐泄泻。 3、用法用量: 口服,小儿一次0.5克,每日3次,周岁以内酌减。 4、专家提醒: 忌食生冷及油腻食物;服药二周后症状未见好转,应及时去医院咨询医师。 小儿健脾散 1、推荐药物: 小儿健脾散。 2、适应症: 小儿健脾散有健脾、消食、止泻等功效。用于消化不良,乳食不进,腹胀,大便次数增多。 3、用法用量: 口服,一至三岁一次1-2袋,周岁以内一次半袋,一日2次。 4、专家提醒: 忌食生冷辛辣食物,本品适用于大便次数
协助咳嗽 1、原因: 协助宝宝咳嗽有利于呼吸道分泌物的排出。同时也避免分泌物的咳呛。 2、做法: 宝宝清醒时如咳嗽,可把他抱起来,抚摸背部,轻轻拍打。入睡时咳个不停,可抬高上半身侧躺,用垫子或枕头垫在宝宝的肩背部,让宝宝左右侧睡交替进行。咳嗽的宝宝喂奶后不要立马躺下睡觉,防止因咳嗽而吐奶,引起误吸。如果已经误吸咳呛,应该立即改头低位,拍背、鼓励其咳嗽,将吸入物排出。 热敷后背 1、原因: 宝宝背部靠近肺的位置,这个方法可以加速驱寒,对伤风感冒早期出现的咳嗽症状尤为灵验。 2、做法: 用热水袋敷背可以缓解咳嗽的症状,热水袋中灌满40℃左右的热水,外面用薄毛巾包好,然后敷于宝宝背部。 热饮止咳 1、
女宝宝会得阴道炎的原因是什么?很多宝妈好奇,“这么小的女宝宝也会得阴道炎?”没错,护理不当,女宝宝也可能得阴道炎。有不少妈妈切身体验过阴道炎的痛苦吧,若宝宝得了阴道炎,妈妈定会十分懊恼和不忍。为什么宝宝会得阴道炎?妈妈又该如何给宝宝做日常护理呢? ▍为什么女宝宝那么小也会得阴道炎? 婴幼儿外阴阴道炎是女性婴幼儿常见疾病,该病好发于2-9岁幼女,夏季多见。其发病主要有以下3个原因: 1、外生殖器尚未发育成熟 幼女外阴发育差,不能遮盖尿道口及阴道前庭,细菌容易侵入,雌激素水平低,阴道上皮薄,糖原少,pH值偏高,乳酸杆菌少,易受感染。 2、异物损伤 宝宝不懂得保护自己,在玩耍的时候不注意就将一些小物品塞进阴道里,因此,在宝宝玩小东西的时候,家长一定要多多留神。 3、不注意卫生 有些
疱疹性咽峡炎的症状 1、疱疹性咽峡炎起病急骤,高热、咽痛、烦躁不安、流涎、厌食、呕吐、全身不适和惊厥等。 2、此病如单独发生,常无全身症状。 3、婴幼儿常表现为进食时哭吵、不愿进食。 相关文章推荐>>>>>>>>>>>>>>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症状 疱疹性咽峡炎的体征 1、幼儿体检可发现咽部充血,在咽腭弓、软腭、悬雍垂的黏膜上可见数个至数十个2~4mm大小灰白色的疱疹,周围有红晕,1~2日后破溃形成小溃疡,表面覆有淡黄色或白色假膜。 2、疱疹也可发生于口腔的其他部位。 3、可有颌下淋巴结肿大伴有压痛。病程为1周左右。 疱疹性咽峡炎的病因 1、本病病原体种类很
治疗剂量 目前多数学者推荐每周使用剂量,每晚临睡前皮下注射。最大效应是在开始初6~12个月。 应用方法 采用皮下注射,药物达到峰值时间为2~4小时,血液清除时间为20~40小时。可选择在上臂、大腿前侧和腹壁、脐周等部位注射。 GH治疗并发症 ①局部反应。②抗体产生。③低甲状腺素血症。④血转氨酶升高,一般表现轻度升高,随药物停用而逐渐消失。 随着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的大量供应,rhGH的治疗病种已经超越了生长激素缺乏症,Turner综合征采用生长激素治疗显示出一定的疗效。每周rhGH使用剂量稍大,治疗从小年龄开始效果较好,若患者年龄大于14岁,年生长速率小于2.5cm应停止治疗。 蛋白同化类固醇药物可促进生长,但是该类药物可明显加速骨龄发育,加快骨骺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