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幼儿健康幼儿营养幼儿教育幼儿疾病
  • 不要当着一个孩子打骂另一个孩子,养育两个孩子还有哪些不能做?
    不要当着一个孩子打骂另一个孩子,养育两个孩子还有哪些不能做?

    不要当着一个孩子打骂另一个孩子,养育两个孩子还有哪些不能做?现在很多都是二胎家庭,家里有两个孩子,当另个孩子犯错的时候,该如何好好教育呢?下面看看养育两个孩子还有哪些不能做? 记忆中,我似乎没有和父母一起睡觉的经历,当然刚出生的时候肯定是有,但很遗憾,那时候我还没有记忆。 小时候,我最羡慕弟弟可以在爸爸妈妈怀里撒娇,尤其让我不能忍受的是,每天晚上他们在床上打滚、躲猫猫,欢声笑语洒遍了整个屋子,而我,只能躺在自己的小床上忍受着嫉妒的折磨,默默地流泪。 有一次,我实在太想上父母的床了,我使了个小心眼:故意尿在床上。我本来以为,我把床尿湿了,他们会把我抱到他们床上的。结果却是,我被打了屁股,接着独自在换了床单的床上继续哭泣。 考上研究生那年,妈妈问我有什么心愿,这是她第一次这样问我,我激动得要抓狂,却无比小心翼翼地问:我能不能在你的床上睡一晚

  • 宝宝爱在墙上乱画画,家长别管,有你意想不到的惊喜
    宝宝爱在墙上乱画画,家长别管,有你意想不到的惊喜

    宝宝爱涂鸦,家长应该怎么引导孩子呢?孩子喜欢在墙上画画,家长别生气,因为这些痕迹是带领宝宝认识色彩的钥匙哦。 隔壁邻居家的女宝三周岁生日已经过完了,幼儿园也上了有半年了吧,那天宝妈突然微信问我一个问题,她说她的女儿不认识颜色,平日里看着挺聪明个孩子啊,怎么会这样?会不会有问题,要看医生吗? 然后我特别查了资料,也根据自己的想法给出意见。我认为,孩子只是玩心重了些。三周岁的孩子,对于各种新鲜事物的认知是靠兴趣有一定的选择性的,而且这和家长对宝宝从小培养有一定的关系。 我这个邻居家平日里都打扫的特别干净整洁,完全看不出是有宝宝的家庭。我去过两次都不没好意思再去,害怕她要因为我过去了而重新打扫。家里有个三岁的孩子,她家的墙壁都是雪白的,一点痕迹都没有。她都是怕家里被弄脏,孩子从小到大都不知道彩色笔是什么东西,没拿着笔画过。 这些

  • 一向乖巧的女儿突然满嘴脏话?怎样帮孩子渡过诅咒敏感期?
    一向乖巧的女儿突然满嘴脏话?怎样帮孩子渡过诅咒敏感期?

    一向乖巧的女儿突然满嘴脏话,让家长惊呆了,好奇孩子到底是怎么了?下面这文就是教你怎样帮孩子渡过诅咒敏感期? 女儿最近特别喜欢说一些脏话,特别是屎、屁、尿,说完之后自己还会哈哈大笑。昨天在她爸爸拒绝了她的一个要求之后,她就说:“你个坏爸爸,你个臭爸爸,你就是个屁,我要打死你……” 爸爸一听,这还了得,这么小的孩子就如此,以后可怎么得了。他马上就火气上头,打算好好教训她。 父女俩个脸红脖子粗地对吼,正在做饭的我赶紧跑出去。 看到我走近,女儿大哭:“你也是个坏妈妈,我讨厌你,我要踢死你。” 老公一听,大声吼道:“你给我站好,面壁思过,打死这个,打死那个,你还翻了天了!” 我赶紧制止老公。 为什么本来很乖巧的孩子一下子变成了熊孩子,还喜欢骂人?万一将来满嘴脏话怎么办?这么没礼貌,别人会不会说父母没有家教?

  • 宝宝记忆力的特点是什么?怎么样才能帮助宝提高记忆力?
    宝宝记忆力的特点是什么?怎么样才能帮助宝提高记忆力?

    记忆力被称为智力的仓库,有了记忆,智力才能不断发展,知识才能不断积累。在智力发展最重要的幼儿时期,记忆处于意识中心,心理活动的各个方面,记忆占着优势地位。如果没有记忆能力,那么幼儿需要每一次都要重新认识那些已经碰见过的事物,不可能获得任何生活知识经验。 其实,宝宝在出生两三天就拥有的最初的记忆能力,只是几乎没有表现形式。随着年龄的增加,到出生六个月后就会出现形象记忆,再长大些就会形成自然的记忆能力。 作为爸爸妈妈,都希望孩子拥有较强的记忆能力,有的孩子天生记忆能力强,可能是因为天资聪颖,而有的孩子则记忆能力一般,但通过后天的训练记忆力也可以逐步加强。 如果想通过有效的方法帮助孩子增强记忆力,家长应该先了解孩子的记忆特点,知道影响孩子记忆力的因素,这样才能找到更有效的方法,不可对孩子提出过高的要求,更不能强迫孩子去记,要在孩子能力范围

  • 孩子性格没大没小怎么办
    孩子性格没大没小怎么办

    孩子没教养的五大表现,别人可能不好意思说,但家长自己应该有数。别人可能不好意思说,家长自己应该有数,若你家孩子有,可千万别大意。 命令的口吻对家人、朋友说话 有的孩子就是因为在家里被父母溺爱惯了,总是一副唯我独尊的样子,对家人和朋友同学说话一点都“不客气”,总是一副自己很厉害的样子,直接就去命令别人做什么做什么。用命令的口吻说话,这个只适合上级对下级,就算是领导,一般时候对下属说话也不会用轻视的态度语气。而对自己的父母和同学同事这样说话,其实是很没有教养的一种表现。 到别人家里乱翻东西 到别人家里做客的时候,也是很能看出孩子是不是有教养的时候。有的孩子很乖巧,到了亲戚家里乖乖喊人,然后大人说话他在一边听着或者是玩玩具。但是有的小孩子就不一样了,到别人家里完全就像是在“探险”,一定要扫荡一圈才罢休,这样的没有教养的行为,很显

  • 怎么提高自闭症孩子的语言能力
    怎么提高自闭症孩子的语言能力

    有些孩子在成长的过程由于某种原因影响了孩子的语言能力,那么面对语言能力有障碍的孩子,有什么方法可以提高孩子的语言能力呢?一起来看看吧! 语言能力的开发始终是自闭症孩子康复训练的主旋律之一,如何让孩子交流也成为了众多家长最关切的问题,今天我们就来分享一下怎样最有效的训练三到四岁自闭症孩子的语言能力。 一、用“我”、“我的”代替自己的名字 方法: 1、对孩子提出下列问题:“谁的玩具(小床、衣服)?”、“谁想要甜饼干?” 2、说自己的衣服,用“我的衣服”来表达。用手指着说:“这双鞋是我的”、“这顶帽子是我的”。 3、一边说:“把那件东西给我”,一边互相传递物品。 4、孩子说话时,要仔细听他说的内容。当他使用了“我”、“我的”时,要表扬他。 5、给孩子做示范时,为了引起孩子的注意,请强调说“我

  • 不强求孩子做到“人见人爱”,但这21个礼仪好习惯一定要教
    不强求孩子做到“人见人爱”,但这21个礼仪好习惯一定要教

    熊孩子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熊父母,父母是孩子一生中的教育导师,下面我们看看这21个礼仪好习惯一定要教给孩子。 在乘车时,在聚会时,相信很多人都碰到过这样的孩子,为此深感烦躁。 所谓“子不教,父之过”,从一个孩子的表现中也可以窥见其父母的教育方式。 孩子行为不当,父母若是及时纠正,批评教导,“熊孩子”知错能改,就会变成“小天使”; 若是父母极力袒护,过分宠溺,熊孩子只会越来越嚣张,终究成为没教养的大人。 教养是家庭教育的综合体现,良好的礼仪行为受用一生。 下面和大家分享21个礼仪好习惯,以便各位家长从简单普通的生活细节中,逐渐引导孩子们成为讲礼貌的人。 我们不强求孩子做到“人见人爱”,但希望他们可以成为举止得体的人,具备高尚的人格与良好的教养。 吃饭时,怎样才算有礼貌? 1、让

  • 反复阅读好不好
    反复阅读好不好

    孩子反复阅读好吗?孩子老是要讲同一本书,是因为孩子喜欢,还是其他什么原因?给孩子讲同一本书,为什么孩子不烦呢? 婷婷妈说:“每次我们的亲子共读时间,最怕她又拿着同一本故事过来,让我讲,不知道她是怎么想的,反正我都讲的不耐烦了,她还是要听这个,难道其他的故事不好听吗?” 妞妞妈说:“我们家的孩子也有这个问题,她喜欢的那个故事自己都能讲出来,但还是每次都要听这个故事,实在是不能理解她的想法。” 很多家长都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孩子总是要求将讲同一本书,究竟孩子的内心是怎么想的,他们喜欢听同一本故事,说明了什么,家长要不要听从孩子的意愿,给他们讲同一个故事,来听听心理学教授刘丹老师是怎么解读孩子反复阅读的行为。 孩子重复阅读中的奥秘 重复简单的事情是孩子掌控世界的重要途径 对于0-1岁的孩子来说,他们来到这个

  • 如果真的对孩子发脾气了,你会怎么办?
    如果真的对孩子发脾气了,你会怎么办?

    “最近,我跟老公在孩子教育上产生了分歧,我一般采用讲道理的方式跟孩子交流,而老公则建议用武力镇压的方式。我觉得老公的教育方式太不人性化,而老公则觉得我太溺爱孩子。” 因为孩子教育问题,我跟老公经常吵得不可开交。 就比如前几天,我和老公带着孩子去爷爷奶奶家玩,吃饭的时候孩子非得拿着吃的挨个房间溜达玩,老公觉得必须把孩子拉过来,否则会让孩子养成不好的习惯,其实我赞成老公的做法,可是他的方法我实在接受不了,他说了几次,孩子不听话,反而哭闹起来,没想到老公直接就把孩子拉过去打一巴掌,看见孩子挨打,我整个心都气爆了,冲过去护住了儿子,我们俩吵了起来,孩子吓的大哭,一顿聚餐不欢而散! 说实话,因为孩子的教育问题,很影响我们夫妻两个人的感情。 老师,我该怎么办?孩子惹家长生气的时候,就该教训吗? 对孩子发脾气的父母都是胆小鬼!

  • 小宝宝为什么总是哭闹
    小宝宝为什么总是哭闹

    小宝宝为什么总是哭闹?宝宝哭闹需要爸妈抱抱吗?为什么说宝宝总是哭闹除生理疾病之外有90%以上原因是给大人逼的呢? 我家宝宝十个多月了,白天动不动又哭又闹,夜里也没安稳过,睡得特别轻,一醒就又哭又闹,啥办法都想了,不管用。最后爷爷奶奶连“夜哭郎”的迷信单子都贴了不少,也没用。几个大人陪着熬夜都撑不住了,我的产假也再没法延长了,必须要上班了,可这事儿没解决好,这班可咋上啊?您有什么好建议吗? 小宝宝总是哭闹,如果确实排除了生理疾病的话,剩下的可能性里,有90%以上是给大人逼的。凡事脱不过“常理”二字,白天活动、晚上睡眠是除蝙蝠等个别另类之外的绝大多数族群所共同遵从的生物本能。宝宝干嘛跟自己过不去放着好好的觉不睡非得强撑了精神又哭又闹啊?大人都撑不住,何况他那么小,也会很难受的。 为什么说宝宝总是哭闹除生理疾病之外有90%以上原因是给大人逼的呢?

  • 父母重视孩子的社交能力好吗
    父母重视孩子的社交能力好吗

    真正有远见的父母,都在用这6招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发展社交技能并与周围的世界互动将是他们成功和幸福的关键部分,这甚至比他们的学术成果更重要。 扎实的社交技巧可以帮助建立个人关系和职业生涯。 学会交朋友,不仅仅是为他们提供了有趣的玩伴,更帮助孩子提升了情感和道德上的发展。 社交是一门掌握成长的艺术,教孩子学习社交技巧和沟通是父母的一项重大任务。 所以毛妈团队就总结出了这6件,各位爸爸妈妈在引导孩子的过程中,可能会忽略的事情。 帮孩子建立“个人空间”的概念 社交技巧的基础之一涉及个人空间,幼儿可能无法理解每个人都应该有一个受到尊重的个人空间,这个空间是隐私的。 在向他们解释的过程中,父母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个人空间因人而异,因文化而异。他们亲近的人,比如兄弟姐妹,

  • 暑假益智游戏有哪些 5个益智戏水游戏在家玩起来
    暑假益智游戏有哪些 5个益智戏水游戏在家玩起来

    适合暑假玩的游戏有哪些,为了不让孩子暑假无聊,那么暑假益智游戏有哪些?最近气温直线上升,眼看户外活动就要越来越少了,孩子如果不上幼儿园,适合夏天的小游戏在家玩起来最好了,下面小编分享5个益智戏水游戏。 乒乓球配对学字母 在乒乓球上对应写下英文字母的大小写,放入一个箱子里,箱子里盛上水后滴点蓝色色素,有海洋的清凉之感。 妈妈在一旁念出需要打捞起来的字母,小朋友用小网兜捞出字母后,放入标有相同字母的盒子里。 在这个游戏过程中,孩子习得字母,加深印象,对字母熟悉的还可以按照顺序捞出来放到盒子中,捞起的过程还可以锻炼孩子身体协调性。 冰层寻宝 盒子里加入3/4的水和一些乐高块放入冰箱隔夜冷冻后,再加入水和乐高块继续冷冻,这样可以保证冰层上下都有固形物分布。 盒子四周

  • 孩子一辈子都难忘的五件事,你已经做了几件?
    孩子一辈子都难忘的五件事,你已经做了几件?

    看过很多名人的传记和访谈,大多数名人都会提到童年时,父母某件事对自己人生轨迹的影响。这种影响或好或坏,但在一定程度上,都悄然改变着他的人生。 由此可见,童年时父母与孩子的相处中,总有几件事,深深的烙印在孩子的脑海中,即便成人甚至暮年也难以忘怀。其中,这五件事,尤其令孩子难忘,你现在已经做了几件呢? 1.被父母教训最狠的一次 孩子在成长阶段难免会犯错,家长或摆道理谆谆教诲,或言辞激烈大声斥责,或噼里啪啦一通狂揍。而孩子总是能够牢记自己犯错时,父母采取的态度。很多人都清晰记得,父母暴揍自己的场景,那种痛感始终留在他的心中。希望家长,最好是用理智和缓的方式去引导孩子。 2.生病时父母的悉心照顾 生病时,孩子不仅身体虚弱,心理上也需要更多的呵护。这时,父母悉心照顾自己的模样:耐心哄着吃药,一遍遍量体温,深夜床边的守候,

  • “孩子,爸爸不该对你冷暴力!“——一位父亲的忏悔
    “孩子,爸爸不该对你冷暴力!“——一位父亲的忏悔

    我写这篇文章,是想把我对孩子的忏悔写出来,是想告诫大家,要好好地爱孩子,尊重孩子,不要对孩子使用暴力,尤其是冷暴力。我虽没打孩子,但有过体罚,也有过暴力行为。孩子是上天送来的天使,我们应该好好爱孩子,让他们有个美好的童年,不要留下遗憾。 我有一个痛苦的童年 先从我小时候说起,我有一个痛苦的童年,不是父母不爱我,是他们爱的方式错了。 小时候,父母希望我成才。从我记事起,应该是5 岁吧,父亲就教我三位数的加减乘除法,即便这样,父亲还是觉得不够。 那时候,父亲教我的数学知识差不多相当于小学六年级的水平。我做对了,父亲也不会奖励;我做错了,父亲就打我的手。父亲用很粗的棍子打我,我不知道父亲打断了多少根棍子。后来由于害怕,我总是越做越错, 父亲就解下皮带打我,他根本不知道一个5 岁小孩的心里要承受多大的痛苦。 父亲年轻时特别爱面子。厂里的大人都

  • 口腔功能训练 | 0-3岁宝宝总是不爱发声怎么办?
    口腔功能训练 | 0-3岁宝宝总是不爱发声怎么办?

    孩子的生长发育都有着一定规律,从翻身到坐爬,从咿呀学语到简单沟通,这是一个漫长而又短暂,美好而又艰辛的生活过程。 在这段时间里,大部分的孩子在恰当的敏感期得到了恰当的帮助和激发,使发育过程变得轻而易举,而有的孩子会遇上困难重重,那我们今天就来帮助一下,那些在语言发声、口腔功能上遇到一些障碍的孩子。 什么是口腔功能训练? 我们的口部结构包括了下颌、舌头、唇以及周围的肌肉。 口腔参与了进食以及发声的复杂运动,通过下颌、舌头、唇和周围肌肉的搭配运动,帮助我们发出声音,变化音调,组成音节,形成语言。 简单的口腔功能训练涉及对口部构音器官的运动锻炼,刺激口腔内结构的感知觉,增进孩子发声的兴趣。 谁需要进行口腔功能训练? 随着我们社会家庭条件的改善,很多家长在抚养孩子的过程中过分地担心孩子没有牙齿不会咀嚼、过多

  • 为什么宝宝不愿分享自己的物品,对事物完美无缺特别敏感?
    为什么宝宝不愿分享自己的物品,对事物完美无缺特别敏感?

    为什么宝宝不愿分享自己的物品,对事物完美无缺特别敏感? 其实,这种情况涉及了一个儿童的秩序化和行为习惯的问题。 从婴儿期开始,儿童就会要求周围的事物有固定的秩序,到了1岁之后,幼儿对于秩序化有着更强烈的要求,一旦这种秩序被打破,比如妈妈换了新发型,孩子就会感到不安,甚至哭闹不止。 儿童的秩序化表现在不愿意将自己的食物和玩具分给其他小朋友,家里其他人的物品也不能交换使用,比如不准爸爸用妈妈的东西; 他们要求拿到手里的食物或者其他物品必须是完整的,比如给孩子吃香蕉,如果妈妈没有征得孩子同意就咬了一口,他就会哭闹得很凶,一定要妈妈把吃进去的吐出来,或者干脆把咬过的香蕉扔掉; 他们坚持做事情必须按照一定的程序,或者自己的设计来完成,如果父母偏离了秩序,他们会固执地要求“重新来一遍”。 孩子出生后一直持续到两岁多是对秩序最

    标签:敏感期
  • 喜欢对孩子无脑赞扬的父母,他们的孩子都是怎样的?
    喜欢对孩子无脑赞扬的父母,他们的孩子都是怎样的?

    喜欢对孩子无脑赞扬的家长,他们的孩子都是怎样的?在我工作的过程中我慢慢觉得,一个人的成长性才是核心竞争力,哪怕这个人起点很低,但他一天一个样,每天给你惊喜,突然有一天成长到令自己都感到惊讶。而一个成长快速的人,必定是一个对自己有着极度清晰认知的人,知道自己的优点,同时也非常清晰知道自己的缺点,然后努力去改进。可惜的是,大多数人并不能真正认识自己,虽然老听他们说自己身上有一些缺点,但他们始终不会去改进,核心原因是他们认为自己的优点辣么耀眼,那点缺点根本不影响他的光辉。 前天去幼儿园,看到一个年轻的妈妈对孩子无脑的赞扬,深感震惊。这是一家蒙氏幼儿园,玩的像下图的一个教具,数字和点相对应起来。 而这个妈妈在孩子只是进行了简单的拼接就大喊“宝宝真棒”,每一次胡乱拼接就喊一次宝宝真棒,听的我尴尬癌都要犯了。这个孩子根本不是对应着拼,只是胡乱的进行了拼接而

  • 把读书当成一种享受,分享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的5个技巧
    把读书当成一种享受,分享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的5个技巧

    只要家长有意识地从小培养孩子的读书习惯,孩子就会热爱读书,把读书当成一种享受。小学的重点在于阅读,孩子阅读兴趣该如何培养?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的5个技巧超实用,下面小编来分享一下。 一、爸妈以身作则,放下手机,拿起书本 先看看下面几个情况你都中招了吗? 每天在家大多时候手里拿着手机刷朋友圈、看电视,玩游戏。 陪孩子出去玩,在车上或走路的时候也会时不时拿着手机点来点去。 经常在工作、家务或很累的时候,把手机或平板给孩子当玩具玩。 孩子是你的一面镜子,他一直在模仿家长的行为习惯。 所以,如果孩子不爱看书,家长首先要检讨自己。自己从来不读书,孩子怎么可能会喜欢呢?试想,家长每天晚上吃完饭看着电视,玩着手机,从来不看书,却要求孩子看书,这可能吗? 建议爸妈们除了别总在孩子面前使用、玩电

  • 当孩子遇到问题时,智慧家长这样帮孩子解决问题
    当孩子遇到问题时,智慧家长这样帮孩子解决问题

    前阵子看到一位妈妈问:“我家刚两岁的孩子每次玩积木都没耐心,搭几下、玩几次就不干了,要妈妈帮忙叠,如果妈妈不帮忙的话,他就不玩了。这个情况可如何处理?孩子让父母帮忙搭的时候,到底该不该帮忙呢?” 这真让人两难,帮孩子,怕孩子依赖成瘾,不帮孩子,又怕孩子受挫厉害。这个情况可怎么破呢? 我的答案是:你当然可以帮忙,而且不仅可以帮忙,你还可以给孩子创造更多的学习启发,让孩子掌握更深层次的潜能培育。 挫折,是孩子成长阶段必然会经历的阶段,孩子也只有在不停地迎接各种挑战和难关中,才能成就自身的发展,掌握和突破新的能力。2岁的孩子发脾气、会受挫、请求父母帮忙,看似是一个小的生活场景,但实际上却是孩子成长教育必不可缺少的经历。 当孩子渴望去完成挑战,但还没有办法独立去完成的时候,我们可以给孩子提供适宜的帮助,只要你想帮孩子,你都可以找到

  • 7岁孩子模仿爸爸和“小三”聊天,在场的人全部泪奔!
    7岁孩子模仿爸爸和“小三”聊天,在场的人全部泪奔!

    看到一篇文章,里面有个小男孩,哭诉着父亲在家根本就不陪他,总是看手机,说到这样,他的哭声越来越大。 我们经常会说,家庭最大的矛盾是爸爸出轨了,找小三了,但是现在每家每户都有这么一个小三,它就是我们的手机!因为它,我们有多久没有好好地陪伴孩子了,我们都成为了孩子眼中”不爱他"的爸妈,孩子从小就没有了安全感,我们真的要继续这样伤孩子的心吗? 文章原文 请各位家长好好反省深思!! 我们千万不要忽视了 每一个陪伴孩子的机会 否则有一天 你会悔不当初 因为孩子是你生命的延续 一旦错过就是错过了 不会再有重来的机会 偶尔放下您繁忙的工作 钱是永远赚不完的 而感情是破裂了就难以修复了 请记得 陪陪家人孩子出去走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