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来刷牙啊,怎么还不来刷牙?”“到底洗完脸没有,你要洗到什么时候!”“快点穿行不行?你还出不出门了!”看到这些话,当妈咪的是不是立马有种即视感和代入感?真的是,谁家都有个磨蹭小孩,谁家都有个想治磨蹭小孩的妈……磨蹭小孩到底该怎么“治”?我们马上支招。 下面的场景,是不是屡次让你火气“蹭”地就起来的场景? ●早上起床像树懒,都起来半天了,还呆坐在床上不换衣服不穿袜子。 ●在外面玩耍该回家了,叫了100遍就是当作耳边风,磨磨蹭蹭就是不离开。 ●饭桌上,一勺饭含在嘴里半天不下咽,一个小时了饭还有大半碗。 ●让他收拾玩具,20分钟后玩具还是原样,40分钟后玩具还是原样…… ●该睡觉了,睡前洗漱工作从8点半开始,9点半还没结束。 这样的场景熟悉吗?其实不只是你家的宝贝这样,每个宝贝都或多或少有磨蹭的小毛病
宝宝出生后两三天就有一定的记忆能力,出生后6个月左右就出现了形象记忆。如何提高宝宝的记忆力呢? 宝宝的记忆小游戏 游戏1:从哪儿开始 讲有连续性的童话故事,每天讲到哪儿,都让他记住。第二天开始讲时,可以先问问他:“昨天讲到哪儿了 ”长期这样训练,可以有效提升宝宝的记忆力。 游戏2:动物运动会 给每个小动物玩具编号,请宝宝记住。然后妈妈再将号码拿起来,并把号码弄乱,再让宝宝给每个小动物把它们原来的号码贴上,训练宝宝把号码和小动物一一对号入座。 游戏3:看图记忆 让宝宝看一张画有好几种动物的图片,限定在一定时间内看完。一开始时间可以长些,逐渐缩短看的时间,将图片拿走后,让宝宝说出图片上都有哪些动物。如果他记住的不多,可以将动物分类记,如兽类有几种,鸟有几种,鱼类各有几种,这样就能记得快些。 游戏4:打电话 和宝宝
美国儿童心理学家研究发现,父母与孩子多交往、多对话,尤其是多给孩子讲故事,可以很好地训练孩子的思维能力,从小会讲故事的孩子,长大后学习成绩也更好。那么,父母怎样讲故事才能起到良好效果呢? 多复述 一个故事多讲几遍,复述后可简要给孩子分析故事情节和人物,教孩子学故事中的对话,在父母不断启发帮助下,最后发展到让孩子自己能复述整个故事内容。 轮流讲 如父母先讲一个,孩子后讲一个,比比看谁讲得生动。记住:只要孩子讲得不错,应多给鼓励,这样可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接着叙 先由父母讲一段故事,让孩子根据故事的发展接着讲下去,父母可以假设几种结局,以引导孩子打开思路,发展想象的空间。 作评议 当你给孩子讲完一个故事后,让孩子根据故事内容,对其中人物的行动、品质的好坏等作出评议,这样
“为什么”是孩子最早会问的问题之一。虽然数不清的为什么常常会让最有耐心的父母都头疼不已,但这却表示,孩子正在以主动的方式学习。 这些“怪问题”孩子有没有问过你呢?看看这里的答案能不能给你一点启发。 1、为什么下雨后蚂蚁会从地底下爬上来 因为蚂蚁住在它的地下宫殿中。尽管科学家们不能确定,但他们还是认为,雨下得很大的时候,蚂蚁的地下宫殿里会积很多水,蚂蚁怕被淹死,所以就会爬到地面上来。 2、为什么长颈鹿有那么长的脖子? 因为长颈鹿爱吃长在大树顶上的新鲜叶子,但这些树非常高,为了吃到这些叶子,长颈鹿就一定要有很长的脖子才行。有些长颈鹿的脖子有2米多长呢! 长颈鹿的脖子虽然很长,但是它们脖子里的骨头却和我们人类的一样多,只是它们的每块骨头都很长而已。 3、我们为什么要住在房子里? 我
一个人的性格决定了他以后的命运,而性格是从小就养成的,家长们千万不要忽视这一点。一旦发现孩子有这两种性格,一定要及时纠正。 爱贪小便宜的孩子 有一句话叫:贪小便宜吃大亏。有很多人会把节俭和贪小便宜混淆,其实这是两个概念,教导孩子节俭是正确的,但是孩子如果贪小便宜,家长就要极力制止。 贪小便宜主要表现为:占别人便宜、什么都想占为己有、自私,再严重点,长大就会坐车逃票、顺手牵羊、多拿公共用品等。 贪小便宜的孩子往往格局小、眼界短,在人群中也不受欢迎,而且贪小便宜的孩子往往会损失更多,容易吃大亏。 其实爱占便宜是人的天性,人性本自私,孩子小时候或多或少都会有这种习惯,所以家长在孩子小时候就要正确引导,要教会孩子多站在别人的角度上考虑问题。 在家里,要引导孩子把好东西留给长辈;在外面,要引导孩子把玩具分享给小朋友,只有孩
当孩子用天真的语气问“这是什么”“为什么”的时候你是否用心地回答,还是不耐烦或应付了事,别看小小的一个问题,它可能扼杀了孩子的好奇心! 孩子的生活里到处充满着好奇,孩子在这些千奇百怪的想象里成长着。父母应该注意保护孩子的好奇心,不可扼杀孩子的好奇心。 每个孩子都对他们刚刚接触的这个世界充满好奇,作为父母,最重要的是能够发现、发掘这份宝贵的好奇心。学会观察孩子是父母必备的一种能力。你的宝贝究竟有什么特点、将来可能会在哪方面有特长、他会有怎样的潜能……都是父母通过一点一滴的生活细节观察出来的。 好奇心是孩子创造力的表现,许多天才的发明往往都来源于好奇心。孩子常会指着那些新奇的东西,问这是什么,那又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等,而这些让他们产生极大的兴趣的新奇事物,很有可能就是大人们习以为常的东西。但是
陪孩子耽误了你的时间?你却耽误了孩子的一生!孩子的成长毕竟只有一次,千万不要因为你的一点娱乐时间而耽误了孩子的一生! 家长是什么?一种称呼?一种天生的权力?是的,但家长更是一种职业! 你以为在陪孩子,孩子却发现手机抢了他们的爸爸妈妈! 别以为你一边看手机,一边坐在孩子边上就是陪孩子了。 也不要以为你开着电脑玩着,嘴上督促一下孩子,就是管孩子。 陪孩子耽误了你的时间,你却耽误了孩子一生。 美国心理学家发现:一个人能够取得成就,20%取决于后天努力,80%取决于父亲教导。 作为孩子生命中“重要的人”,同样一句肯定的话,如果由爸爸说出来,对孩子的影响力会是妈妈的50倍。 妈妈对孩子的影响是孩子能不能成为一个独立的人;而爸爸则是塑造孩子对人生的看法;关系到人格的形成。 家
开学恐惧症是什么?我家孩子读初三,我觉得他最近很是焦虑,情绪很低落,有的时候还会莫名其妙的大哭,极端的时候甚至还会出现自残的倾向等,爸妈该怎么办帮助孩子? 他的性格很是内向,在学校的时候经常会被同学找麻烦,还被同学孤立。 上次老师还跟我说他在学校拿了别人的东西,我也不知道他是不是真的有拿别人的东西,他也不和我说。 这马上就要中考了,他现在都不愿意去学校了,老师我该怎么帮助他调整好心态呢? 孩子现在的这个情况已经不是一般的对于学校的恐惧了,而是孩子在人际关系和学业上的焦虑和抑郁。 我暂不知道你和孩子的亲子关系怎样,但是我猜你们一天也说不上几句话,你不知道怎么去和孩子沟通,孩子没有地方去发泄自己的情绪,导致了你既不了解孩子,孩子也越来越自卑,越来越内向。 其实,学习中和同学产生一点摩擦是正常的,但是孩子的社交问题导致
很多孩子都喜欢问家长一个问题,“读书有什么用?”是啊读书到底有什么用?有时候作为家长我们还真有些不知道该怎么来回答孩子的这个问题,尤其是遇到一些厌学不爱学习的孩子,如果他们来问家长这个问题,就会让爸爸妈妈感到非常的生气,认为孩子想要为不学习来找理由。 如果您还不明白读书到底有什么用,那么就请读完下面的这九条,也许您就明白了!
孩子的自尊心是最脆弱的,家长无论再怎么开玩笑或发脾气,都不能触及孩子的底线。有时你说完就忘的话,也许会让孩子牢记一生! 一、在别人面前批评孩子 孩子也好面子,当着外人的面批评孩子,只会让他感到羞愧和不被尊重。以后再见到那些围观的人都很小心翼翼,生怕他们取笑或在背后议论自己。当你对孩子做一件事时,不妨将自己放在孩子的立场去思考,推己及人,别把自己承受不了的事强加给孩子。 二、偷窥孩子的隐私 谁还没有一个“小天地”呢,也许是记录小秘密的日记,也许是供自己肆意幻想的地方。无论是何种,只要孩子不说,家长都不能去偷窥。一旦被孩子发现,他觉得隐私受到了侵犯,会更拒绝和父母沟通,严重破坏亲子关系。 三、总提“别人家孩子” 没有人是十全十美的,孩子总有一些地方不如他人。若想让孩子变得优秀,最好的办法是
高情商的宝宝怎么培养?高情商的孩子未来成功率会更高,那么高情商的宝宝要怎么培养出来?注意高情商从小培养,“反面教材”不能讲。 孩子天真可爱,在表达自己思想和情绪的时候非常直接。有些脱口而出的话会让人觉得天真可爱,但有些话却会让听的人觉得不太舒服。 说话也是情商的一种表现,可别觉得孩子小没关系,一旦习惯了表达的方式,当习惯成自然以后,对孩子将来的社交可是有很大的影响。 1.抱怨的话总是挂在嘴边 老人都喜欢“护短”,小朋友如果有个磕磕碰碰,即便是撞到桌角,老人们为了哄孩子也常会说,“桌子不好,撞到宝宝了,宝宝不哭啊”。久而久之就会让宝宝习惯将问题都推到别人身上,一有什么不满意的就从对方身上找原因。 长此以往,就会养出孩子自私的个性,不会体谅也不会反省。但要知道,家里宠不代表走出门别人也会宠,只会让同龄的小伙伴觉得无法沟通。
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不是“神童、超人”的现实吗? 当孩子现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你理解并同情吗? 你会为了帮助孩子走出困境,而心甘情愿地将自己的时间,其实也是自己的生命,割裂成无数个毫无光彩的碎片吗? 当孩子的确不是读书的料时,你是失望地放弃,还是包容地接受? 如果说孩子在这半年开始有一个接一个突破性的进步了,是因为前两年这四个问题几乎天天在纠结着我,折磨着我。最终,我做出了我的回答。 1、第一题 第一题——作为母亲,我潜意识里一直认为自己孩子是很聪明的,很了不起的。不仅逃不出“没有哪个父母不觉得自己孩子是最乖的!”这误区,而且因为他小学跳了一级,还能在顽皮捣蛋常写检讨的同时,混个中上水平。一年多前,我终于痛苦地接受了:儿子不仅是个普通的孩子,而且因为比同学们小一岁,的确要笨得多。 我举个例
豚豚长到现在,发育啊体能啊性格啊为人处世风格啊这些,小细节不提,整体上小南是满意的,养娃这件事情,其实比所有的活都更讲究“男女搭配”,何况当医生本来就忙,昕爸必须参与到育儿中来。 “你是医生当然忙,但我们工作很清闲哎,主要精力就是管娃,娃他爸负责赚钱,空了带带娃就行。” 好吧,这种观点小南听到过不止一两次了,确实有很多小家庭育儿基本靠麻麻,粑粑忙事业很少参与或参与不多,宝宝对他们来说更像是玩具,高兴了哄哄,不高兴了“忙着呢”;甚至有些麻麻是主动揽下育儿的一竿子事“男人哪会养娃啊”。 对,在情感丰富细腻、做事周全、会关心人照顾人这些方面,男性确实比不上女性,也不如麻麻那样容易和宝宝关系亲近感情深厚,但麻麻有自身的一些弱点,比如敏感、心理承受能力差、挑剔等等,这对宝宝的性格、气质都会不利影响。
你有不顾孩子的哭闹,把孩子的玩具让给其他小朋友的经历吗?事后是否还要哄着哭闹的孩子说:你真棒,你真是妈妈的好孩子,爸爸妈妈为你骄傲。 慢慢的,孩子觉得把东西让给其他小朋友就是一件对的事情,无论他有多么喜欢这个玩具。 1、姐姐的大宝已经上幼儿园中班,在我们眼中是个乖巧伶俐的孩子,但是零花钱已经从1元涨到每天10元,我很纳闷一个才中班的孩子为什么需要这么多钱。 直到有天,我替姐姐去幼儿园门口接她,只见一放学就有一堆孩子围着她,前呼后拥的冲进小店,买各种花哨的零食,而我可怜的外甥女,付了钱却只能眼巴巴的问她们好吃吗? 回家的路上,我终于忍不住疑问,问她为什么买了零食只给她们吃自己却不吃。 “你不喜欢吃那个零食吗?” “喜欢。” “那为什么不自己吃呢? “因为我把好吃的给她们吃,她们就会很高兴
信念究竟有多重要,这个可以上升到很多高度去理解,在亲子关系方面,父母不同的信念,却会对孩子产生很多隐秘的影响。 信念为我们的情绪和欲望指引方向,因为我们的信念决定了我们会产生什么样的情绪和欲望。 孩子摔倒了,还没等孩子做出反应,大人就紧张不已,“脚疼不疼、头疼不疼,你还太小,不能走太快”; 天还没凉一点,就把孩子捂得严严实实,“我们孩子就是体质太弱,一吹风就感冒”; 带着孩子参加户外运动,遇到有难度的障碍有点胆怯,“你不行,这对你来说太难了”; 孩子兴致勃勃的爬山,走了很远的路,大人不停的在旁边,“不行,这样太累了,还是抱着吧”; 果不其然, 摔倒的孩子哇哇哭,头疼脚疼哪都疼, 被里三层外三层裹着的孩子开始病恹恹的, 看到障碍就绕开的孩子哪怕遇到到再小的台阶也畏手畏脚的不敢向前
许多家长跟我反映:“小婴儿才这么小,不就是把屎把尿的粗工,孩子长大了也不记得我的辛劳。还不如等他们大一点再来花时间陪伴,是不是比较值得呢?” 关于这个问题,我从国际知名的医学期刊《儿童疾病档案》(Archives of Disease in Childhood)四月号,找到了答案。 大约有二〇%的婴儿,在一岁前会有一些难养育的问题:过度的哭泣、睡眠失调、喂食问题等等。这些婴儿常常表现出焦躁、不安,对于改变无法适应:比方说半夜醒来之后就很难再入睡,或无法接受新的食物。我相信许多家长都曾经历过这些麻烦事。 难养的婴儿vs.行为偏差的儿童 虽然这些难养育的问题可能只是暂时的,然而有些孩子长大,这些行为并没有随着年龄消失。令人惊讶的是,研究者发现如果婴儿表现出多种难养育的行为,将直接导致儿童期的行为偏差。 瑞士巴塞尔大学(Unive
你对孩子用过哪种说话方式呢?父母跟孩子说话要讲究方式,然而这些说话方式,可能会帮助你走进孩子内心,父母不妨试一试。 父母对孩子的说话方式,可能会影响到孩子的说话方式,也可能会影响孩子未来的人生走向。人们常说祸从口出、妙口生花,可见,说话跟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所以,父母要注意对孩子的说话方式,稍不注意可能就会遭孩子嫌弃,甚至可能会离间亲子关系。 比如,有些父母习惯对孩子用这样的说话方式:“你要是再这样,小心我……”“你必须要……不然我不要你了!”“你真笨,连这个都做不好!”这些说话方式无疑都带了恐吓、命令、否定的负面思想。 所以,父母还是尽量少用这些说话方式吧,因为这些说话方式用多了,也没多大意义,孩子可能还会因此变得麻木或者自暴自弃。 以下这些说话方式,可能会帮助你走进孩子内心,父母不妨试一试。
从怀孕的那一刻起,妈妈就把自己和宝宝视为一体。宝宝出生后,妈妈会照顾宝宝,帮宝宝阻挡外界的伤害。 宝宝长大一点,开始有「自己的想法」,会跟妈妈对着干了。 假如这时不能及时调整心态,妈妈们就会不自觉地通过反复念叨、比较和激将,来控制宝宝的想法和行为。这时候,妈妈说的话就像染上了细菌,会给宝宝带来「永久性的伤害」。 别人家的孩子, 真的棒? 老是念叨别人家的孩子这里、那里做得好,妈妈其实是把自己的需求强行地跟宝宝捆绑在了一起。这时候,「别人家的孩子菌」就会趁虚而入,伤害宝宝。 1. 看看别人家的孩子 有没有觉得,别人家的宝宝真的很厉害,多么希望宝宝也像他们一样。 当妈妈一直念叨「看看别人家宝宝」时,有时候其实只是希望宝宝在别人面前表现得好一些,来满足自己的攀比欲。 但长此以往,宝宝
父母表扬自己的孩子需要注意什么吗?小心过分夸奖会让孩子输不起,心理学家说,孩子天生有挑战困难的热情。可是为什么一面对学习,孩子就毫无动力? ——心理学家德韦克用10年时间对400个纽约儿童做了一系列实验,告诉我们:孩子也会有『偶像包袱』。不切实际的表扬,只会滋长孩子虚假的自尊。 儿童心理学家海姆·G·吉诺特说,应当表扬孩子的行为,而不是品质。总是急着表扬孩子的你,是真的发自内心肯定孩子,还是又被焦虑绑架? 亲爱的妈妈,你真的知道应该怎么守护孩子的自信心吗? ▼ 我前段时间给女儿买了个玩具,是个带发条的喜羊羊玩具公仔,只要把发条上紧,喜羊羊就会打架子鼓。女儿很喜欢玩。 最开始,她总是用手指指玩具,『嗯嗯嗯』,让我给她上发条,她看着。 过了一段时间,她居然学会了自己给公仔上发条。只是她力气小,拧不动,只能
▼网瘾这个事情已经在社会上讨论了很久,关于网络和孩子的纠缠,从来没有停止过。 不管是最初网瘾概念的出现,网瘾话题的出现,还是中间有一段看似平静的时期。 现实是,在我们生活里面很多人受它的影响,并关注这个现象。 · · · 我们今天会给大家带来一个网瘾少年的真实故事。 小明是一个初三学生,他勉强上学,但是成绩不好,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几乎是混日子。 可是一旦坐在电脑前面打起游戏,他就全神贯注,神采奕奕,精力旺盛,通宵都没问题。 父母觉得无法理解,只能阻止他上网。与大家都知道的一些故事相似,最后小明只好自己偷偷掏钱去网吧,甚至不回家,不上学。 虽然爸爸很忙,但是也会在非常愤怒的时候去网吧把他拖回来,打他,甚至踢他,父子俩在街上大打出手。当然因为小明个子还不够高,身体还不够壮,很多次会被拖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