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幼儿健康幼儿营养幼儿教育幼儿疾病
  • 孩子什么时候上幼儿园最好
    孩子什么时候上幼儿园最好

    孩子几岁上幼儿园比较合适 2到4岁是宝宝入园的参考年龄。无论是在2岁以前还是在4岁以后送宝宝去幼儿园,对宝宝的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都有一定的正面与负面效应。 很多家长在这个时期心理都是很矛盾的,究竟宝宝多大入园最好呢?其实,每个孩子的发育都是不同的,建议家长根据实际情况细心观察,选择适合宝宝入园的最佳时机。 孩子什么时候上幼儿园最好 1、较强的心理准备 三周岁左右的宝宝,心智尚未完全成熟,同时处于心理叛逆期和分离焦虑期。如果宝宝没有提前做好入园的心理准备,突如其来的生活变化,会让宝宝一时接受不了,最终入园失败。即使顺利入园,也容易产生很强的不适应,导致宝宝出现过分内向,孤僻的性格,不利于完整人格的塑造。 2、会用勺子吃饭 入园生活里,宝宝必须自己吃饭。如果宝宝不会自己用勺子吃饭,这不

  • 99%的孩子在忍受的7个痛苦,你家娃也有吗?
    99%的孩子在忍受的7个痛苦,你家娃也有吗?

    妞爸说孩子是每个父母的心头肉,孩子的健康成长和教育学习,也一直是家长们关注的重点。那么家长在教育的路上,是否遇到过来自孩子自身的抗拒呢?为什么孩子会产生抗拒心理呢?今天妞爸和大家分享一篇文章,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我们做了哪些让孩子难以接受的事情呢? 孩子再小,也是一个人,他们的兴趣和感受需要尊重,只有给他们自己做主的机会,他们才能发展自己的个性,才不至于毫无主见。而现在很多父母无心的做法却令孩子烦恼不已。那么,做父母的最忌讳做什么事情呢?孩子最大的烦恼又是什么呢? 1 有口难言 遇到事情,孩子最怕的情形是:没有申诉的机会,若执意申辩,就被视为顶嘴犯上,必遭严惩。试想,如果孩子已经习惯了适应不公,如果孩子除了寻求许可就再也没有什么自己的主意,我们挚爱的孩子将如何面对他们的生活呢?所以,培养一个理性并敢于发表自己意见的孩子远比

  • 和孩子谈论死亡,其实是让孩子更热爱生命
    和孩子谈论死亡,其实是让孩子更热爱生命

    孩子遇到的情况,有家里的亲人故去的,有同学发生意外的,也有家里的宠物离去的,或者,看书和电影的情节中出现死亡的……就算没有这些,相信绝大多数的家长,都会遇到这样的难题:爸爸妈妈,你们会死吗? 我的女儿,在三岁大小的时候,也问过我这个问题。我和所有的家长一样,也觉得无从说起。 但是,我也不想回避。 就大致用孩子能听懂的话说,每个人都会死去的,生物也都一样,要不,从古至今,地球上的恐龙、猛犸象、剑齿虎,还有我们人类,早就挤不下了。而且,你早上起来,要问爸爸妈妈好,爷爷奶奶好,太爷爷太奶奶好,太太爷爷和太太奶奶好,太太太爷爷和太太太奶奶好…… 那么,死去的人呢,都到天堂上去了吧。爸爸妈妈也会死去,就先到天堂上等着你。而且呀,你一个人在地球上也不孤单,爸爸妈妈都会在上面看到你呢。 说到这儿,我就觉得可以停止了,因为我并无任何依据,仅凭着对西方

  • 孩子应考父母为何愁?父母的12个烦恼
    孩子应考父母为何愁?父母的12个烦恼

    从孩子上小学那一天,无论你是宣称“考试不重要”的豁达父母,或是“认真看待每一次大小考”的认真爸妈,你都跟“考试”结下了不解之缘。 想想亲子对话中提及考试的频率有多高?数数孩子每天花在念书、考试、检讨考卷、因考试难过或高兴的时间有多少?你就可以知道家庭生活与亲子关系受考试影响有多深。高雄市学生辅导咨商中心心辅员、常为老师父母办亲职讲座的高雄市庄敬小学教师陈玟如分析,过度重视考试分数,几乎是亲子冲突的最大肇因。 但你也不可能为了避免冲突,就完全不理会考试。陈玟如认为,父母还是要在乎考试,态度应该是,考试很重要,但是不可怕。 考试的积极目的是,孩子可以透过考试知道我真的会了吗?我在同侪间的位置在哪里?可以如何调整学习?更现实的是,目前重视考试分数的学习氛围中,考试的表现会形塑孩子的自我形象。 你的在乎会影响孩子,让他在乎学习,在乎生命中许多检核和关卡,

  • 父亲,纵使穷困一生,父爱,却不曾潦倒。
    父亲,纵使穷困一生,父爱,却不曾潦倒。

    首先向大家声明: 这位父亲是一名来自边陲小镇的农民,因为地缘、家庭环境,他总抱怨自己“没钱”、“对不起儿子”、“不配当爹”…… 纵是闻者伤心听者流泪,幸福的家庭都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贫穷、自卑,社会地位、两代人在新旧时代交替之下的妥协与矛盾……这些都充斥在这样一个不幸的家庭里。 但毋庸置疑的是,大多数父亲,哪怕穷困一生,对儿子的爱,也从不曾潦倒。 …… 01、我是一名农民父亲,出生贫穷,没有思想,没有文化,没有固定工作,更没有事业,年近半百依旧打着短工,农田、工地、冶炼厂、伐木场……都是我的衣食父母,靠着他们,我养活了高堂老母、丑陋发妻,还有寄予了我一生希望的儿子。 儿子是我,不,是我这整个家的希望,我们一家人,都等着儿子就有了出息能翻身。隔壁老张总是说我们这家子把儿子当菩萨一样供着,有啥给啥,真有意思

  • 父母学的“哑巴英语”,该怎样给孩子英语启蒙?
    父母学的“哑巴英语”,该怎样给孩子英语启蒙?

    中文和英文应该是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两种语言了,很多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够熟练地掌握这两门语言,但是经常有妈妈留言说,夫妻两人英语都不好,怎么办? 我们的英语再不好,应该也比你家小朋友好吧,英语启蒙真的不是什么高门槛的事,有高中程度就够了。我想,很多人说的英文不好,主要的难题都是“开不了口”,因为在应试教育的主导下,我们中很多人都学的是哑巴英语吧。很多人担心自己的发音不标准,把孩子带“歪”了,以后纠正起来更加麻烦。大家的这种担心真的挺多余的。其实,孩子在3岁前学两种语言,叫同步学习,如果有浸润式的语言环境,更有可能学到纯正的发音;3岁后,学第二语言,是先后学习,大都会带有母语发音的影响。可能孩子越大,口腔肌肉发展完全成熟了,用另外一种方式发音会更难(有种舌头捋不直,结巴的感觉)——就算不被你的中式发音带歪,等孩子长大再学,他们的发音也很难“地道”,谁让英语是第二语

  • 跟孩子说“不”这件事,才是世上最深的套路!
    跟孩子说“不”这件事,才是世上最深的套路!

    孩子慢慢长大,为了他的安全和教育,我们往往不得不去“教导”他。但如果说的不好,往往效果很差,而且反而带来娃强烈反抗。所以,对于要和孩子说“不”这件事,还是先来学习下总结的这些套路吧↓↓↓↓↓ 宝宝一岁之后,妈妈们使用“不”这个字眼的频率蹭蹭往上蹿啊。 不许扔! 不许抢! 不许打人! 不许没礼貌! 不许动! 艾玛,吓死宝宝了,还能愉快的谈话吗,还是亲妈吗? 其实拒绝安全不必那么生硬,在跟宝宝说“不”这件事上,套路,可以有! 套路一 如果可预见的后果是:“说了等于白说”,不如不说! 处于口欲期的宝宝,不许他吃玩具!

  • 春节拜年更烦人的是逗孩子,宝妈如何巧妙化解?
    春节拜年更烦人的是逗孩子,宝妈如何巧妙化解?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举国欢庆的日子,但是春节要注意的也很多,春节拜年比“生不生二胎”、“挣多少钱”更烦人的是逗孩子。 春节期间,有孩子的爸爸妈妈总免不了要带着孩子,拜年走亲戚。许久不见的亲戚长辈们,看到聪明可爱的孩子,自然也心生喜欢。 但有些人喜欢孩子的表达方式,却不太注意。 比如,他们喜欢说: 考试得了多少分? 在班里多少名? 班上有没有喜欢的小男生或小女生? 你喜欢爸爸还是妈妈? 你如果不听话,就让你爸爸妈妈再生个小弟弟(妹妹) …… 随口打听孩子的成绩,以及故意找话题拉近和孩子的距离,虽然不合适,但相信大部分亲戚朋友的主观上并没有恶意,所以当家长听到别人这样问孩子时,不必反感,反应过激,只要保护好孩子的心理就可以。 打个比方,成绩其实是

  • 为什么层次低的父母都喜欢玩手机?看完你就明白了
    为什么层次低的父母都喜欢玩手机?看完你就明白了

    我平常走在路上,经常会看到很多家长一手牵着孩子,一手握着手机。但却不再小心翼翼地关注孩子,而是低着头,专心地盯着自己的手机屏幕。 之前有个孩子控诉自己的爸爸玩手机,在作文里说“爸爸已经不是我的爸爸,他是手机的爸爸”,我倒觉得是手机的奴隶更合适。 而且通过和这些家长的接触,我发现——层次越低的父母越喜欢玩手机! 为什么这么说呢? 很多爸爸下班回到家,孩子在做作业,他就自顾自往沙发上一瘫,拿出手机就开始刷。大拇指飞快地在屏幕上滑动,孩子叫他检查作业也浑然不知…… 不难想象,对于自己的生活毫无追求,整天把时间消磨在手机、电视上的家长,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层次也高不到哪里去,因为他们永远都忽视了这最重要的几点! 1、层次低的父母缺乏学习意识 离开学校,对于很多人来说就意味着无事可干。平时下班回家、周末休息,不看电视不玩

  • 家庭中学会低声教育好吗
    家庭中学会低声教育好吗

    面对不听话的孩子,家长是什么感受?为什么家长越吼,孩子越不听话?如何对不听话孩子进行管教?接下来看看如果家庭中学会低声教育,效果会让人惊讶! 可能有很多人抱怨孩子不听话,或者是随着年纪越来越大越来越重视自己的意见,不再和父母去交流。其实这个时候,父母也要去寻找自己的原因,很大一定程度上是因为父母的态度,才造成孩子越来越不听话,父母一定要去理解孩子,态度不能过于强硬,要适当的你温柔的态度去对待孩子。 首先最重要的就是理解孩子了,放下身段去理解孩子可以拉近孩子与自己的距离,让你们之间的距离缩小。有非常多的家长都把面子看得非常的重要,只是一味的去让孩子遵从自己,但是自己却没有应有的给到自己的孩子一定的尊重。这样怎么可能让孩子去服从自己呢?当然这也并不是要让家长完全的去服从孩子的意愿,而是要把自己放在孩子的位置去思考一下,到底什么样才是对他们真正的理解。

  • 请不要再威胁自己的孩子了:一位台湾妈妈的呼吁
    请不要再威胁自己的孩子了:一位台湾妈妈的呼吁

    “如果再不吃,我就要吃掉咯!” “你如果再不来,我们就走了!” 很多家长都有类似的口头禅, 但类似这样的威胁频繁地出现在孩子生活中, 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 比威胁更重要的是告诉孩子最重要的原因 “你如果再不吃,我就要吃掉咯!”“你如果再不来,我们就走了!”……我常常听见别人这样跟小孩说,然后那个小孩就会表现出很急,甚至是哭闹的状况,甚至去抢夺家长希望他吃下的食物……我在旁边看着,总是奇怪,为什么会有人喜欢自己的小孩在外面表现得如此不得体和不大方?为什么不让自己的小孩有理性自主的思考权力? 如果这个东西很好吃,我想不用你多说,他自然会一口接一口,如果他肚子饿,他一定会乖乖坐在位子上吃完吃后再到处跑,小孩也是有自己的想法的,他脑中自有优先级,我们实在不应该干涉太多。我的小孩从小食欲就不好,就算零食也吸引不

  • 提升幼儿记忆力有妙招
    提升幼儿记忆力有妙招

      宝宝的记忆力的好坏不完全是天生的,是可以通过训练来提高的。玩游戏、演故事、看图片……在娱乐中就可以轻松培养宝宝的记忆能力。下面介绍一些方法教大家如何培养孩子的记忆力。   配音乐   当宝宝还不会说话时就可以放一些儿童歌谣,让宝宝多听,通过一段时间量的积累,宝宝的语言和记忆能力就会有质的飞跃。一遍又一遍反复地听或诵读, 有意识地进行一些强化练习,是一种简便易行、行之有效的记忆方法。   训练范例   今天教洋洋背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大小寒。”开始感觉好像洋洋很不喜欢这些词汇,于是我又配合音乐唱给他听。如此反复几次,没想到他很快就记住了,而且没事就哼哼呀呀地唱给别的小朋友听。   专家点评   音乐不但可以能增强识记内容的趣味性,还可以减轻宝宝大脑的负担,让宝宝记得更牢,使

  • 你真的了解自己孩子吗?先回答上这9个问题再说
    你真的了解自己孩子吗?先回答上这9个问题再说

    每一位父母都自认为非常了解自己的孩子,孩子的一举一动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如果说哪位父母对自己的孩子不了解,恐怕做父母的都不会承认这一点。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也正是父母自以为是的认为懂孩子,了解孩子,才引发了诸多的亲子冲突,以至于亲子关系紧张。如果父母对孩子能够做到看其行、知其意,知其意、懂其心,了解的不仅仅停留在表面,而是懂的孩子的内心需求,这对孩子的成长能够起到很大的帮助的,对亲子关系也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了解孩子先自测一下自己,问问下面这9个问题你答得上来吗? 1、你的孩子有朋友吗? 很多家长都不知道自己的孩子有没有朋友,也不知道孩子朋友的名字叫什么,就不要说朋友的父母是做什么的了。了解孩子的朋友以及父母的情况,对于你了解自己的孩子会有很大帮助。 2、你的孩子有哪些习惯? 说起孩子的习惯,可能

  • 我的娃搞坏了你赔得起吗?! 致那些作死的育儿经
    我的娃搞坏了你赔得起吗?! 致那些作死的育儿经

    养儿路上总是会有各种奇葩的人和事!比如要不要穿尿不湿,比如要不要喂奶粉,比如要不要把屎把尿身边的各种过来人会来教育你,说你是新手妈妈,你~不~懂! Excuse me? 我自己的娃搞坏了你赔得起的吗?! 那些作死的育儿经,到底听谁的? 做一个合格的宝妈, 要花样施展十八般武艺, 科学全面地照顾孩子健康成长, 理性判断最适合自家宝宝的育儿建议。 师夷长技以制夷 身在国内,或许我们接触了很多的国内育儿知识, 那么有没有想过国外是怎么育儿的呢? 国外的育儿经验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呢? 美国 父亲育儿成为时尚 近二十年来,心理学家与儿童发展专家逐渐发现,父亲分担育儿职责,对儿童的健康成长发育起着重要作用,某些作用

  • 三岁看老七岁看大什么意思
    三岁看老七岁看大什么意思

    三岁看老七岁看大什么意思 中国有一句话叫“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每当人们说这话的时候,经常是要批评一个人的时候。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行为不端或者是没出息、不争气,才会用到这个俗语去形容。 这句老话其实完全可以用《易经》来解释,由于《易经》的“三才”宇宙观,“三”是成数,可以象征事物的成熟与完成,所以说,“三岁看大”。 《易经》里有“七日来复,天行也”的说法,七是天道运行的周期数,又“正月七日为人日”,正月初七是人的生日节庆,“七”可以象征人一生的时间,所以说,“七岁看老”。 这是古话,也就是所谓的经验之谈,经验是有局限性的。如果想鉴别这句话的准确性,就需要一些数据和科学观点来论证。但是小孩子0-3岁确实会影响孩子一生的性格在,这是有科学论证的结果。 研究显示:3岁是大脑发育的重要时期 新生儿出生时脑重量只有370

  • 选择性缄默症能自愈吗
    选择性缄默症能自愈吗

    孩子内向害羞,在陌生人面前不敢说话;当心选择性缄默症。这种无声的焦虑绝非自己的选择,究竟是什么原因在作怪?身边人能给予什么帮助或治疗? 什么是“选择性缄默症”? “选择性缄默症”(Selective Mutism)又称为“选择性不语症”,是一种受情境影响的沟通焦虑障碍,这种病症会在特别场合无法说话,他们无法开口,纵然很想讲话,但是一个字都挤不出来! 这群孩子的大脑中,错误的将“说话”这件事,连结到了大脑中掌管恐惧的区域,而不自主产生了“说话=危险”的印象,绝大多数的孩子发生都是在学校,大约在4~5岁的时候这样的状况才开始被察觉。 老师通常最早发现孩子“不一样” 选择性缄默症的孩子在家多半表现正常,只有在家里以外的地方,例如学校,沉默不发一语,因此通常是幼稚园的老师最早发现异状。在同龄的孩子眼中,会觉得选择性缄默

  • 在育儿教养路上,没有「性别」这件事
    在育儿教养路上,没有「性别」这件事

    有天我的青春可爱配音员朋友po了一个连结,问我有遇过这种事情吗?点开来看,原来是一个蛮有名的小插画家(小男孩),因为在公交车上打了毛线,却被三姑六婆指指点点,只因为他是男生,所以不能做这种女生才能做的事情,喔天啊..现在是几零年代啊?为什么这种旧有的观念还会根深蒂固着,我实在是有点不懂?不过我也回答我的朋友,这真的是很常见的事情,因为!!!性别歧视从妈妈怀孕的时候就开始! 「生男生才是好,以后才有人(捧斗)」,这是洁西卡听到最会抓狂的一句话,只要被我听到这句我就会立马回嘴我绝对不会给你面子,这是多奇怪的一句话啊?那都生女儿的怎么办?男生女生不都可以做这件事,怎么如此无聊!(抱歉正义魂太激动) 再来出生之后,婴儿时期都一样差不多外,只要到了再长大一点,男生玩具就一定要买车车?女生就一定要买洋娃娃?Why?谁规定的?红豆从小到现在我从没干涉过她喜欢什

  • 无法同理孩子的感受怎么办
    无法同理孩子的感受怎么办

    父母无法同理孩子的感受是有什么原因吗?家长无法同理孩子的感受是不是因为过去我们也不曾被理解,接下来看看该怎么办? 每个与孩子对话的现场,能保持觉察是不容易的,唯有一再的、温柔的提醒自己:孩子有自己独特的生命故事,我抱持着好奇、充满兴趣、开放的心去倾听,就是对孩子的尊重。今天想分享下许多家庭会有的状况,当然也包含我们家的日常,提出具体可行的正向练习技巧,也祝福每位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从中疗愈、破茧而出,把自己爱回来。 当父母真的不简单,然而为人父母的过程也教导我们重新了解自己、把自己爱回来。许多父母都有过这样的经验:在某些时刻,尤其是身心俱疲的时候,当遇到孩子崩溃大哭、吵闹任性的状况时,内心翻搅着愤怒和焦虑,身体感觉紧绷。许多时候,父母会忍不住冲动的指责“你又怎么了!?”,来阻挡这些不舒服的情绪及身体感受,但事后又会对吼了孩子觉得愧疚。这篇文章与你分享,在

  • 三代同堂如何管教孩子
    三代同堂如何管教孩子

      镜头一:   彬彬离开饭桌,端着冲锋枪满屋跑。   妈妈暗蕴怒气地叫道:彬彬,还有10分钟我们就撤饭桌了,如果你不赶快洗手回到饭桌上,你就会挨饿……妈妈的话还没说完,奶奶已端着饭菜做和事佬来了:“乖,先吃一口,咱们一边吃饭一边打坏蛋。”于是,彬彬在前面跑,奶奶在后面追,彬彬半天才咽下一口饭。   镜头二:   彬彬最喜欢帮外婆做事。这天,他一边帮外婆洗菜,一边问着他的10万个为什么:茶树菇是长在茶叶树上的蘑菇吗?鹌鹑蛋壳上有花纹,鸽子蛋为什么 没有?妈妈已多次对外婆表示不满:小孩子做家务,纯粹是捣乱,您还鼓励他。有这个功夫,多弹一会琴多好。外婆颇不以为然:现在的孩子,都被惯得四体不勤、 五谷不分,要我说,孩子爱劳动、有礼貌,才是正经。你们姐弟几个都没弹过琴,如今不都出息得很?外婆调过头来鼓励彬彬:别听你妈的,天天关在屋子里弹琴

  • 这8种家长累坏自己还可能坑娃,你在其中吗?
    这8种家长累坏自己还可能坑娃,你在其中吗?

    母爱是人类的共性,几乎所有的妈妈都是爱孩子的。没有人会否认作为妈妈的用心,以及在培养孩子方面所做的努力。 然而为什么这么多妈妈带孩子累死累活、叫苦连天?你以为你每天累死累活,可以换来孩子的快乐、家庭的和睦? NO,你想错了,有时候累是一种灾难! 第一种累:太勤快,活得太累 妈妈经常会把“把你拉扯这么大我容易吗”挂在嘴边。“拉扯”二字极形象地表达了养孩子的操劳辛苦。 为孩子起早摸黑,天一亮就买菜做饭,送孩子上学,下课后给孩子辅导作业,深更半夜洗衣服。 结果:这样只会增加孩子的匮乏感和愧疚感,造成孩子同金钱的关系沉重艰难,对孩子的成长弊远大于利。 第二种累:太无私,最具牺牲精神 很多女人都有这样的感慨:当妈后没了自我,变成了一颗只围绕孩子转的卫星。 与丈夫相处的时间少了,与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