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父母的需要跟自己的孩子商量吗?父母懂得和孩子“商量”吗?宝宝3岁多了,不是很有礼貌,去我朋友家里总是喜欢乱碰人家的东西,而且还喜欢摔东西,我们和他说了不可以,他也总是改不掉。该怎么办? 父母和家人是孩子最初的“社会性联结”,其他成人则是孩子最早的“社会化接触”,这两者影响着孩子未来的人际关系,即与同伴的交往。 所以,父母需要在“与成人的社交”中给予孩子积极的社交引导。 1、从在家里开始,告诉孩子“别人的东西,没有经过允许,不能拿。”“拿别人的东西,要先商量,经过同意才可以。” 孩子拿家人的东西,请孩子商量;大人拿孩子的东西,也要有意识地发出请求,和孩子商量。 不必时时刻刻商量,但需要从家庭成员做起,形成这个社交观念。 2、在其他成人家里,告诉孩子可以怎么做,而不仅仅是禁止。 “你想要看看那个东西是吗
老人帮忙带孩子其实是奉献一份爱心,小两口带孩子也是非常辛苦的,偶尔老人家帮帮忙简直出大力了,小编今日要分享的是老人带孩子有哪些最暖心的付出? 现如今只要凡是在外“溜娃”的几乎都是老年人,尤其是大城市更是如此。年轻的父母为了生计在外拼搏,孩子只能交由家里的长辈“帮”着看管,大部分年轻人都不愿意把孩子送回老家,更多的是把老人接来城市帮忙带孩子。可即便如此,很多老人在年轻人眼中也“不落好”,认为老人的思想太过陈腐,跟不上科学的步伐。 同事玲玲就是这样的年轻人,婆婆被他们夫妻从偏远的老家“请”来看孩子,结果总能听到玲玲在工作闲暇时间抱怨婆婆的话,“总给孩子穿的很厚;总是不按照自己的方法带孩子;总是给孩子看电视……”就这样玲玲像个“怨妇”似的整日唠叨,终于把老太太唠叨了会去,把孩子的姥姥“请”来了,可好景不长,没几天日子,玲玲抱怨的话又开始了。即便是对自己的母亲,老人带
什么时候教孩子识字最合适?我家宝宝才多大就要认字?认什么字?闺蜜一脸不赞同的说:“你得赶紧教孩子认字了,我妹妹家孩子16个月就认识好多简单的汉字了…而且简单诗句都能接了。”不知道有多少父母会是闺蜜的这种想法——宝宝认字越早越好。 事实上,宝宝的生长发育是有规律的,父母应该在这种规律之下来教育或者指导孩子。 什么时候教孩子认识字最好? 孩子在3周岁以前,并没有足够的理解能力,去理解每个字的意思,他们只能将汉字当成图形一样机械性的记在脑子里。这也是为什么有些时候,同一个字在这个卡片上宝宝可以记住,换一个地方出现就不认识的原因。 而且,过早的教宝宝识字,一旦出现经常记错的情况,也容易挫伤宝宝“学习”积极性,反而容易出现逆反心理,不利于以后的学习。 4-5岁,是孩子识字敏感期 有很多人说“4
研究表明,受过音乐教育的儿童其智力水平,明显高于未受过音乐教育的儿童。 音乐,它有旋律好坏、编曲优劣、歌词雅俗、意蕴深浅之分。 欣赏音乐,感受音乐的美是孩子与生俱来的本能,但前提是,你要为孩子甄选。 丹妈是个音乐发烧友,加上怀叮当时,对儿童音乐做了大量的功课。 如果你已经意识到“并不是所有音乐都是好的”,又苦恼“不知道该给孩子听什么”,那丹妈平时积累的一些音乐知识,也许会对你有点帮助。 儿童该听什么样的音乐? 目前,国内本土制作的儿歌,许多歌曲过于口水化,本身就不优美,没法打动人心。外加制作粗糙,动画呆板,实在是没法要求孩子能从中滋润心灵,陶冶情操。 当然也不是说中国历来就缺乏优秀的儿歌,这也不尽然。我所知道的由丰子恺先生主编、李叔同作词编曲的《中文名歌五十首》,1927年出版,在今天看来依然超凡脱俗不过时。
宝宝在成长过程中,会经历好几个阶段。其中就有一个认生的阶段,这个想必大家不会陌生。那么宝宝开始认生了怎么办?一起来看看吧。 认生就是指宝宝遇到生人时会表现出的大哭大闹、不让生人抱等现象,经常到户外玩耍的宝宝,接触的人会较多,就不容易认生,而长期由妈妈或者奶奶、外婆等一个人带的宝宝,因为每天几乎只跟一个人打交道,接触的人较少,就更容易在遇到生人时感到紧张和恐惧 认生其实是宝宝的感情发展要经历的里程碑之一 1.认生是指宝宝见到不熟悉的人时表现出的害怕或者回避的反应。有些宝宝看到不认识或者不熟悉的人就会停止玩耍,神色显得十分紧张,会警惕的注视着对方,甚至会试图躲藏、回避,有些宝宝甚至会大哭大叫,不停地挣扎着想要离开 2.若是自家宝宝出现这种情况,家长完全不需要惊奇,这说明宝宝的社会认知能力开始发展了,这是这个时期宝宝的正常表现
小区的陆先生最近挺烦心的,5岁大的女儿突然不和自己亲了。早上敲女儿房门,就听见里面咋咋呼呼地说话:“等等!不许进来!”就把陆先生拒之门外了。这还不算,现在女儿都不让陆先生帮忙穿衣服,还说自己长大了,不能让男孩看。 本来妻子工作忙,陆先生也就自觉照顾女儿多些,想给孩子最好的关心与呵护,于是对闺女也是亲力亲为的。这下可好,女儿态度的突然转变,倒是把陆先生弄得摸不着头脑。妻子安慰陆先生说:看来咱闺女真长大了,你这个当爸的有些事要退出“历史舞台”了。 女儿是父亲的贴身小棉袄没错,但是孩子毕竟会长大,会有独立和“性别意识”的觉醒,尤其是在5岁的年龄,这两件事爸爸就要自觉远离了,既有助于女儿的身心健康,也能避免(当女孩有“性别意识”时)女儿的反感和父亲的尴尬。 第一件:换衣服 一般来说,5岁大的女孩,都会意识到女生和男生
宝宝们在成长路上,除了需要宝八宝们的关爱,也需要被尊重。那么问题来了,想要尊重孩子该怎么办?一起来看看吧。 小叮当是房云升同事的儿子,如今一岁半多了,前段时间因为牙龈疼痛,吃饭变得很困难。这天房云升带着周榕和笑笑来串门时,就“见识”到这小叮当吃了一顿“战斗饭”。 “唉,现在小叮当的牙龈虽然不疼了,可我觉得给他喂饭却更难了!”小叮当的妈妈小芸对周榕埋怨道。 周榕不解地问:“为什么呢?” 小芸告诉她:“原来那几天,为了能让他吃下几口饭,我们可是费了老大的劲了,拿他最爱吃的糖奖励他,让他吃几口饭就吃一点糖,或者吃一口饭就吃一口饼干。我们也知道糖和饼干吃多了不好,但不吃饭更不行啊,只求他能把饭吃完了,可没想到却把他的嘴给养刁了!现在他是没吃几口就不肯再吃了,根本无法见缝插针塞上一口,除非我找到什么特别喜欢的东西吸引住他才能继续!
还记得咱们小时候吗?经常喜欢拿着好吃的坐在自家院子门口吃。有人走过,看见孩子可爱,就会过来逗一句:“吃什么呢?给我吃一口呗!”要是给了,就夸一句“真大方,好乖”;要是紧抓着不给,就半开玩笑地说:“小孩子护食可不行,太小气了!” 这个习惯被许多家长沿用至今。一两岁的孩子,拿着好吃的津津有味的在吃,冷不丁被要求:“给妈妈(还可能是爸爸、奶奶等其他亲属朋友)吃一口。” 孩子本来认认真真、兴致勃勃地吃东西,往往被突如其来的请求吓了一跳,抬头看看“要东西”的人期待的眼神,怯怯地做出一个“给”的动作,当即就会被夸“真乖,真大方”,但其实很少有人会真的吃孩子的东西。 但也有很多时候,孩子出乎意料地摇摇头,表示不给,或者“哇”一声出来。这个时候,家长一定会加以诱导:“好东西要大家一起分享,吃完了再给宝宝买新的,要是不愿意分享,那以后再也不给买了。”反复多次,非要孩子心不甘情
惠子终于熬到孩子上幼儿园了,姐妹们聚在一起,庆祝她终于可以轻松了。可她却宣布,自己准备回归职场。 一个辞职四年的孩子妈,回归职场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许多事情需要学习,而且,还有一个关键,孩子上的是幼儿园,不是出国留学,还需要接送的,谁管? 我公婆。惠子说得轻描淡写的。 可她之前带娃一地鸡毛,难道她都忘了吗?孩子小的时候,她一个人又要家务,又要带娃,最苦的时候,是孩子生病,她整夜不睡觉,体重一度下降到历史最轻。可她的公婆从来没有说来帮一下。就因为这事,她公婆成了我们很长时间来的谈资。 现在孩子大了,他们同意了。 好吧,惠子在我们眼里,就是那一个最命苦的。相比之下,朋友圈里另外一个姐妹娟子,过的日子要舒服很多。 孩子上幼儿园之前,都是跟着她爸妈。上了幼儿园之后,才接到身边来,会说话,简单的事情都会做,这
教宝宝识字,如果不注意宝宝的年龄特征,会挫伤宝宝学习的积极性,甚至会带来许多后遗症,使宝宝不再愿意学习。如果我们采取科学的方法,培养宝宝识字的兴趣,就能够使他们很快学会许多汉字。 教宝宝识字 四个窍门培养宝宝识字兴趣 窍门一、开心阅读学汉字 识字的最终目的是阅读。马上用自己学到的字阅读诗歌、童话故事和有关儿童的书籍,宝宝就会产生成功的喜悦,就会促进宝宝识字。 爸妈们常苦恼教给宝宝许多生字,但他们发现,很多字被宝宝遗忘了。其原因是他们没有注意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篇不离章”这个道理。当一个孤立的汉字不和其他汉字相联系时,很容易被遗忘掉。 因此,让宝宝尽可能地阅读各种适宜于他们读的书籍十分重要,这可以复习和巩固所学的汉字。 父母在开始教宝宝识字时,要心中有数,专门挑选比较简易的儿歌、童话故事,把其中的字
表扬孩子用什么方式好?父母会表扬自己的孩子吗?我是一个10岁男孩的妈妈,这半年以来,我发现我儿子在学习上不求上进,马虎了事,好像学习上的事情都不重要似的,已经被老师投诉好多次了,这样的孩子,怎么去纠正他呢? A:没有不求上进的孩子,但是每一个孩子都被“你怎么不求上进”伤害最深。批评“不求上进”是磨灭孩子的内心渴望。当一个孩子马虎了事的时候,也许正是他没有学习方法的时候,遇到实际困难的时候。我们接受老师的投诉,但更需要在找到方法之前拥抱孩子,说一句“我知道你也很难,我们来谈谈。” Q:我儿子7岁上一年级,是个成熟懂事慢热的孩子。他小时候特别喜欢数字和算术,因为数学得到的表扬很多。但现在每次测试都错很多简单的题,数学也没考高过。他自己也对数学越来越没兴趣,我鼓励过,也用题卡专项辅导过,和老师也沟通过,但还是无济于事。请您给我讲讲如果改正他做题不专心的毛病,提高学习
儿子两岁半了,特别地好动,做任何事情都手脚不停地动,我们也试过很多方法都感觉不凑效。现在上幼儿园了,老师反映孩子不听话,太好动了。现在,我感到很头痛,请问这种孩子用什么方式教育才好呢?有没有一个办法,能让这个孩子坐下来5分钟、10分钟、半个小时? 对于好动的孩子,我们似乎一直都是负面的态度,一直想着怎么把他们纠正过来,在我们的概念里“好动=注意力差”,可是这两个概念真的可以等同吗? 心理学上讲,注意力有四个特征,分别为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广度、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 家长通常比较关注的孩子注意力持续时间的长短,这就是注意的稳定性,比如有些孩子玩一个玩具能玩得比较久,这就是注意的稳定性好,而有的孩子则是玩玩这个,几十秒之后就去玩别的了,这就是注意的稳定性较差;而好动则是说孩子的运动量比较大,每天都不闲着。我们可以看出注意力
处于学龄前阶段的孩子已经有自己的想法,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会影响到孩子日后的性格和做事的态度。因此,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要注意禁忌,应正确引导孩子积极向上喔。 打骂、溺爱不是教育孩子的方法 过分严格会对孩子幼小的心灵造成伤害,特别是打骂教育,更不是管教孩子的好方法,因为这样只会出现两种后果:要么孩子会更叛逆,要么会产生恐惧心理。而过分溺爱会使孩子从小养成一些坏习惯,丧失独立能力。这些都不是教育孩子的正确理念。 妈妈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注意爱孩子的方式,要把握一个度。在适度的范围内,该严则严,该放则放,进退自如。极端的严格或溺爱的方式,都对孩子的成长不利。 平等看待孩子 孩子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也有自己的思想和自尊,妈妈在孩子面前,要像朋友一样说话、相处,不要给孩子造成距离感,这样孩子才愿意说出自己的想法,母子通过相互沟通,才能相互理解,孩子也才会“听
家长如何学会和“青春期”这匹小狼共处?青春期这个概念,跟青少年的概念会混淆,这两个概念的区别,我们不多说,下面我们来看看家长应该怎么跟“青春期”这匹小狼共处? 对现代社会的儿童来说,转变成大人是一件十分辛苦的事,辛苦的过渡期,叫做青少年的时期,这一句话就提出两个问题: 现代社会的发展使青少年期更困难 一个是现代社会 在过去,一个社会还没那么发达,比较原始的社会,其实并没有青少年这个观念,只有小孩跟大人,如果说一个小孩有性能力了,他理所当然要生小孩。 所以当14岁的朱丽叶以及16岁的罗米欧想要私奔的时候,其实没有人对他们性生活感到反对的,罗米欧与朱丽叶被反对的是他们两个家族是世仇,其实不是反对他们的恋情,因为在那个时候的罗马时代,事实上并没有人反对,那时并没有青少年这个阶段。 所以回过来讲,青春期是一
生完孩子后,对于新手宝爸宝妈们来说,怎么养育宝宝是最大的难题。那么新手宝爸宝妈必须知道的育儿心得有哪些?一起来看看吧。 1.有孩子的夫妻更快乐 不少初为人父母者,面对宝宝的哭闹、顽皮、挑食等往往手足无措,甚至称孩子为“小恶魔”。然而,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的尼尔森教授研究发现,孩子给父母带来的快乐远多于痛苦。特别是父亲会从孩子那里获得相当多的正能量和幸福感。因此,建议爸妈们多从照顾孩子的经历中体会快乐,而不是一味抱怨。把育儿当作成就,心态也更容易摆正。 2.把孩子放第一位更幸福 荷兰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的阿什顿·詹姆斯教授发现,把孩子放在第一位的父母更幸福,并能感悟更多的生活真谛。但需要提醒的是,这不代表可以溺爱孩子。孩子犯错误,可以适当惩罚;孩子想要的东西,不该买的坚决不要妥协。 3.不要整天围着孩子转
让孩子亲近大自然的好处多多,时代的不断发展进步,很多小朋友都没见识过祖国山河的美,宝宝出生后,你买来床铃给宝宝听和看,买来绘本跟宝宝读,还放音乐给宝宝听。但是,你有没有让宝宝用手感受水流?有没有让宝宝用脚感受泥巴?宝宝的各种感官需要平衡发展呀。具体怎么做? 我犯的错:只重视视觉和听觉 大宝快 2 岁的时候,我们去参观幼儿园,发现大部分的幼儿园都有一个特别的角落,叫感觉区。那里放了各种质地的材料:纹理不同的布、米、豆、棉花、纸、橡皮泥。就连瓶子里都装了不同颜色、不同质地的液体:水、油、肥皂水,目的就是让孩子观察,感受。 当时我深受启发,瞬间意识到在育儿方面自己进入了一个误区:对孩子的触觉和运动感觉,我重视不够。 孩子从一出生,就通过各种感知觉来认识这个世界。新手爸妈往往会重视孩子的视觉和听觉。回想当年的我,也是如此,把宝宝房间贴满可爱的壁
自从9月开学季后,小编经常听到很多家长抱怨:自从孩子上了幼儿园,就开始生病了,是不是老师没有照顾好? 老实说,这跟幼儿老师真没多大的关系哦,这是一个普遍现象~! 这种现象就叫做:“入园焦虑症”! 孩子进入幼儿园,就好比我们成人走入社会,连大人都可能不适应,更何况孩子?! 离开了熟悉的环境和家人,在陌生的环境下,孩子也会有恐惧、害怕,焦虑的情绪。 孩子第一次不能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要按规律喝水、吃饭、玩等。分离焦虑、新环境新人群的适应焦虑、生活规律的改变通通需要孩子面对,孩子受不了了,就生病了。 再加上,开学季时刚好是九月份,正处于夏秋之交。早晚气温变化大,孩子自身免疫系统不够完善,很容易感染各种疾病。 家长们要如何应对孩子入园生病的“魔咒”? 1 合理饮食结构 注意休息 合理
孩子们的模仿能力是非常的强的,尤其是在孩子们上了幼儿园后,更是学会了各种各样的事情。骂脏话就是其中至于,那么孩子骂脏话怎么教育?一起来看看吧。 丫丫已经是上幼儿园小班的三岁小朋友了。这天丫丫的小姨还有外公外婆来家里做客,十分热闹。 正在大家都说说笑笑准备着开饭的时候,丫丫毫无征兆地大声说:“傻X!!”空气一下子凝结,大家都顿住了。 丫丫妈妈最先反应了过来,很生气地吼道:“你说什么?” 丫丫清晰地重复:"妈妈傻X"。 旁边的小阿姨一听忍不住捂住嘴笑出了声,听到笑声,丫丫也跟着咧开嘴,又重复说了一次。 不知道爸爸妈妈们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孩子会说话后,突然日常对话中冷不丁就冒出了一句脏话,家长们措手不及:小孩怎么会说脏话骂人了?要怎么办?是马上批评教育进行制止,还是打哈哈任由他去?如果说脏话都不管
家有女孩,该怎么养呢?有些家长喜欢把孩子培养成“窈窕淑女”,而有些家长想按着孩子天性自然生长......其实,养女孩,如果从小培养她们这“3容”,长大就必成大器。 5岁修笑容 还记得当年入职时,大家略带拘谨彼此还有些陌生。一个女孩笑着站起来,向团队介绍自己。其实她皮肤有点黑,五官也不算多美,唯有笑容,温暖又阳光,让职场的第一天气氛变得愉快轻松了。后来,我们成了很好的朋友。 一个女孩的笑容,是一张魅力名片。读过那么多诗,女子有感染力的笑容,总在诗人笔下刻下难忘的一痕——“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恰似那一低头的温柔”。 美国加州大学欧文分校心理学博士莎拉·普莱斯曼表示:“面带笑容的受试者,心率下降得更快,压力也减轻得更快。”试着面带微笑,就能将开心的能力掌握到自己手中。 美国韦恩州立大学研究发现,爱笑的人平均年龄是79
“阿洛爸,你有没有发现阿洛最近回来后,变得沉默不爱说话。不晓得在学校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实在让我很担心耶!” “那孩子平时不是很爱发表意见吗?怎么这回变了个样?是身上电瓶耗尽没电吗?那就充个电试试吧。”阿洛爸原本想幽默一下,但显然阿洛妈并不领情。 “我在跟你说正经的,你还在嬉皮笑脸跟我开玩笑?这孩子不该是这副模样,一定是在学校遇到了什么挫折,不然以他平时那么开朗、爱分享的个性,现在应该和我们坐在这儿吃饭、聊天,不是吗?” “啊,你没问问他,到底是怎么了?” “拜托,这还要轮到你提醒!他一回来我就问了,重点是他根本不说。回到房里,门立即上锁,也不知道他在里面干吗。我是一直看他不出来,有些担心,就偷偷地隔着房间的门,看能不能听出一些端倪。只是隐约听到他忿忿不平地抱怨,说些什么‘你们的意见都对!我说的都是放屁!’”阿洛妈露出疑惑的表情望着阿洛爸,“那孩子到底在说什么啊?” “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