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过了节气中的“雨水”(2月19日),温差极大的回南天如期而至。回南天给生活带来了许多不便,也给细菌和病毒提供了便利的滋生条件,引起呼吸道感染疾病的高发。尤其是婴幼儿,不仅是呼吸道感染疾病的易感人群,小儿肺炎发生率也很高。专家提醒,三岁以下的孩童由于免疫功能尚未成熟,要特别提防感染小儿肺炎。 幼儿是小儿肺炎易感人群 “在有紫外线的条件下,许多细菌和病毒在三四分钟至一个小时内就死掉了,但是目前阳光较少、湿气很重,微生物存活时间长,环境上为病菌的繁殖提供了条件。”陈福雄主任指出。 同样是呼吸道感染,为什么儿童就特别容易引发肺炎呢?对此,陈福雄主任解释道,成年人的呼吸系统成熟,容易把感染局限在一个部位,比如经常局限于上呼吸道、咽喉部位这些局部,经过治疗就趋于康复。 但是,儿童的免疫功能还不成熟,不容易把感染限制在某一部位
一般处理 发热患儿需卧床休息,室内保持安静、温度适中、通风良好,衣被不可过厚。 小婴儿不要包裹太紧以利散热。要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汗腺阻塞,要勤洗澡,更换内衣和被单。同时应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饮食宜选择清淡,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 物理退烧 酒精擦浴; 头部冷敷:头部冷湿敷或枕头冰袋具有降温和减少脑细胞耗氧量,起到保护脑细胞的作用; 温湿敷:气温条件允许时可采用温湿敷,即用温湿大毛巾包裹躯干部、腋下和腹股沟,降温效果良好; 温水浴:在温暖和炎热季节,可让孩子洗温水浴,水温约比病儿温低落2—3℃,每次10~20分钟,每日2~3次;低室温法:夏天,有条件的可采用空调降低室温,让患儿置于空调房间,室温21~22℃使体温缓慢下降。 药物退烧
婴儿发烧的病因 (一)病原体:病毒,细菌,支原体,霉菌等。 (二)诱发因素:营养不良,佝偻病、贫血、先天性心脏病、脑发育不全等机体抵抗力、免疫力低下的情况下容易发病。环境因素:如气候骤变,居室通风不良、空气污浊等。 为什么会发烧 婴幼儿容易发烧? 大多数人都以为婴幼儿抵抗力弱容易发烧,实际上应该是说,婴幼儿容易感染病毒。人体一旦受到病毒感染,身体会自动产生抗体与白血球,拉高定温点,以抵抗细菌病毒,因此体温会攀升。至于为什么成人较不容易发烧?原因就在于,许多病毒在小时候都感染过了,当碰到同样的病毒侵袭时,成人较不敏感,但婴幼儿多为第一次碰到病毒感染,所以容易因受到感染而发烧。 宝宝发烧了吗? 宝宝到底有没有发烧,粗略来说,使用耳温枪测量后的体温,高于摄氏37.5度时,就表示宝宝身体不适了,此时家长们必须注意宝
认识婴幼儿发烧 人体下视丘有体温调节中枢,其作用如同冷暖气机中央控制系统的温度。根据这个设定温度,恒温动物会动作产热及散热作用来维持体温的恒定。就像冷暖气机的恒温微调,透过电脑的感应和操控,保持温度在某个范围内。 婴幼儿体温有几个特点与成人不同: 1、婴幼儿设定温度比成人高 所以父母亲以手触感温的方式来探知孩子是否发烧并不可靠。婴幼儿中心体温大约摄氏37.5度,上下变动一度左右;较大儿童和成人体温36.8度,上下变动0.5度。 2、婴幼儿的体表面积相对于体重比成人大 所以婴幼儿容易散热,当外界温度降低,如果没有保暖,他会比成人更怕冷。 3、婴幼儿肌肉组织少 婴幼儿产热能力较差,很难像成人觉得寒冷就发抖,借着肌肉颤动收缩产生能量来维持体温。 4、婴幼儿血液循环受环境温
也许您看到这篇文章的题目会很诧异,发烧怎么可能不是病呢?如果没有生病的话,好好地怎么会发烧?别着急,我们所说的“发烧不是病”,是指发烧本身并不是病,而是许多疾病的前兆和症状表现,所以说,即便发烧不是病,也一样轻视不得! 发烧只是“症状”不是病 幼儿发烧时,即便是体温很高,但如果宝宝体力和精神都很不错的话,那就无须太过担心,比如说只是出现了一般的感冒症状(咳嗽、流鼻涕),那么通常情况下去一般的儿科门诊就医即可,若是幼儿出现高烧不退,同时还合并有意识不清、严重呕吐、活动力很差等症状时,那就可能是比较严重的病症,请马上就医,必要时应挂急诊。 既然发烧不可忽视,那么首先就得确定宝宝是否发烧了,在此,李清瑜医师告诉我们,幼儿的正常体温在36~37℃之间,当幼儿的耳温或者肛温超过38℃时,就应视为有发烧现象,不过,有时一些外在因素也
如何自行帮宝宝退烧? 当宝宝体温达上述的发烧温度时,使用以下温和(物理性)的退烧方法可让宝宝舒服一些: 1.冷敷法:这个方法简便易行,用冷毛巾敷在前额,毛巾变热后再用冷水浸后重新敷用。用冷水袋或冰袋敷效果较用冷毛巾敷前额要好。 2.全身温水拭浴或泡澡:将宝宝衣物解开,用温水(37℃左右)毛巾搓揉全身或泡澡,如此可使宝宝皮肤的血管扩张,将体气散出;另外水气由体表蒸发时,也会吸收体热。每次泡澡约10~15分钟,约4~6小时一次。 3.温酒精拭浴:酒精擦浴将70%酒精兑自来水1/1,或75%酒精兑水1/2,亦可用二锅头酒兑水1/4,放在一个小碗中。擦浴时将门窗关好,用纱布或柔软小毛巾蘸碗中的酒精,擦患儿手心、脚心、腋窝和上臂内侧、前胸和大腿根部。稀释后的水温约为37~40℃,再擦拭四肢及背部;若直接用酒精擦拭,会让小朋友觉得很冷,很不舒服,甚至抽搐。 擦拭后可用
误区一:洗澡会让孩子着凉 冬冬白天有点发烧,医生说是感冒,开了一些药。服药后冬冬的烧基本退了。可是到了晚上,冬冬又发烧了,38.5℃,服药又不见效。冬冬妈赶紧给医生打电话。医生详细询问了冬冬的情况,基本确定没有其他疾病,建议冬冬妈给孩子用温水洗一次澡。可冬冬妈死活不干,说那样会让孩子着凉,病上加病。 医生的话: 给孩子用温水洗澡,实际上也是一种降温措施,医学上称为物理降温。类似的做法还有用湿毛巾敷头、枕冰袋、用酒精擦身等,目的是利用水的导热作用,或冰溶化及酒精蒸发时的吸热作用来降低体温。此外,洗澡还可以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汗腺阻塞。具体做法是,用低于体温2℃的温水浸泡20分钟,每天2~3次。只要不是在室温很低的房间内,洗澡后及时擦干,避免风吹,是不会着凉的。 误区二:用肉汤补充营养 豆豆感冒、发烧几天了,一直在打点滴。豆
早春三月,春寒料峭,乍暖还寒,正是呼吸道疾病的多发季节,对于0-3岁宝宝来说,小儿肺炎更是多发,这可怎么办?跟着小编学习“春季小儿肺炎防治三大法宝”,为宝宝的健康保驾护航! 法宝一:知己知彼,辨别肺炎 小儿肺炎指发生于小儿的肺部感染性疾病,是临床常见病,四季均易发生,以冬春季为多,主要发生在0-3岁的宝宝中。如治疗不彻底,易反复发作,影响孩子发育。小儿肺炎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呼吸困难,也有不发热而咳喘重者。其病因主要是小儿喜吃过甜、过咸、油炸等食物,致宿食积滞而生内热,痰热壅盛,偶遇风寒使肺气不宣,二者互为因果而发生肺炎。 家居五大可疑症状: 1. 发热情况 儿童患肺炎时大多有发热症状,体温多在38℃以上,持续两三天时间。儿童感冒虽然也会发热,但体温多数在38℃以下,持续时间较短,退热药的效果也较明显。但同时也应该警
在智力发展最重要的幼儿时期,记忆具有更重大的意义。那么应该如何有效地培养和发展了幼儿的记忆力呢? 一、运用教具 形象记忆具体形象、生动鲜明的物体,能引起幼儿的兴趣。激发幼儿情感的事物,容易被幼儿识记。幼儿在学习知识中,教师能恰当的运用实物、标本、模型、图画等直观教具进行教学,幼儿就能产生形象记忆,提高记忆能力。如:学习数的组成、加减法,知识比较抽象,教师利用教具演示、讲解,幼儿就能理解知识,加之幼儿动手操作,很快掌握了知识。又如:音乐课学习歌曲,运用图片或实物等教具向幼儿解释歌词,就会帮助幼儿记住歌曲内容,并达到教学目的。其它各科知识也是如此,恰当地运用不同的教具,就会使幼儿轻松的记忆知识。 二、开展游戏 兴趣记忆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一种活动。高尔基说过:游戏是幼儿认识世界的途径。的确,游戏可以巩固和丰富幼儿的知识,可以发展幼儿的
孩子什么时候开始模仿 父母和孩子可以一开始就通过模仿互相交流。你可能会感到,当孩子模仿你时,你的面前似乎有一面镜子,你做什么,孩子也做什么。当然,这种模仿也会起到不好的效果:如果孩子看到大人抽烟,观察手是如何在嘴前往复的,他或许会用一块积木代替香烟来模仿你。 如果一个6个月的婴儿得到一面小摇鼓的话,他会立刻意识到,他不仅可以将他攥紧,也可以松手扔掉。因为这么大的孩子开始有意识地抓住东西,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因而孩子突然意识到,他可以“有所作为”影响什么了。于是他开始非常热情地练习,将事物与目的结合起来。此时,模仿可以起很大作用。例如当你把礼品纸揉成一团发出声音,孩子会好奇地学着尝试,是否他也可以用手和纸制造出同样的音响效果。 孩子的模仿是双方面的,也是一种学习和适应 当你喂小宝宝吃饭时,把小勺递到他面前,宝宝自然地张开了嘴,等着品尝美味。那
孩子天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爸妈要顺应发展正确引导,给孩子讲故事、唱儿歌都能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家长可能都会听到自己的孩子经常说出一些搞笑的话语,也会觉得孩子的话有点荒谬,可是这个也恰好是我们孩子的联想所在,创意所在,丰富的想象力对孩子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我们应该怎样来帮助孩子发展想象力呢? 1、丰富孩子的生活经验,发展孩子的表象 想象是在孩子大量的生活经验基础上积累起来的。别人说“苹果”,你的头脑中会浮现出一个“苹果”的具体形象,这个形象就是表象,正是依靠表象的积累,孩子的想象才逐渐发展起来。我们要帮助孩子积累的生活经验正是帮助孩子在头脑中建立表象的过程,孩子表象的积累越多,就越容易将相关的表象联系起来,这也就是想象力发展的过程。在学前阶段,我们鼓励家长经常要带孩子走向大自然,与社会接触,目的就是让孩子有机会丰富生活经验,在头脑中留下更多的表象,为想象
很多父母希望宝宝从小就具备出色的记忆力,好的记忆,才能带来好学习、好生活。研究发现,宝宝在3岁前就能将从外界捕捉来的各种信息加以处理,形成记忆。与成年人的记忆不同,婴幼儿的记忆以无意记忆、机械记忆和形象记忆为主。宝宝最容易记住的往往是那些与他本人关系非常密切的东西和他感兴趣的事物。宝宝对妈妈的记忆是一种无目的的无意记忆;对唐诗宋词、英语单词的记忆属于简单重复的机械记忆;对容貌以及一些形象具体的事物如汽车、小猫、洋娃娃的记忆,则反映了宝宝形象记忆的特点。 你们知道吗?记忆力的好坏不完全是天生的,是可以训练和提高的。父母可通过一些特殊的训练方法,使宝宝的记忆力得到迅速增强,以此激发宝宝的学习兴趣。玩游戏、演故事、看图片……在娱乐中就可以轻松培养宝宝的记忆能力。 1、配音乐 当宝宝还不会说话时就可以放一些儿童歌谣,让宝宝多听,通过一段时间量的积累
宝宝降临这个世界后,一切都显得新鲜有趣。最好能够让宝宝启动各种感官,好好认识和体验各种事物,促进感知觉的发展。 四种做法,抑制感知能力发展 1、限制孩子涂鸦 如果你给孩子立的规矩特别多,要求孩子只能在事先规定的范围内活动,这会限制孩子自由的思考。或者因为害怕孩子把家具、衣服等弄脏,而大声地斥责孩子的涂鸦行为,就会制约孩子创造性的发展。 2、过多地干涉孩子 当孩子正在专注地画画、做手工的时候,你总去打扰他;或者因为到了睡觉时间、吃饭时间,你就强行中断孩子正在做的事情,这些都会限制孩子们的思考。 3、让孩子按你的印象画画 孩子画画的时候,你总是要求孩子画头发必须是黑色的,画天空必须是蓝色的。这样做只会使孩子的想象力逐渐枯萎。 4、只给孩子现成的玩具 与那些可以自由分解、组合的玩具比较起来,现成的、单一的玩具对孩子的创造性帮助不大。
在让宝宝看新东西的同时,最好能够让他动用各种感觉器官去体验,比如用手摸、用嘴品尝等。这不仅可以培养孩子的好奇心,还能提高他的感知能力,而感知能力正是从事美术活动等艺术方面才能所不可缺少的。 六方面全力支持宝宝感知能力发展: 1、用手抓食物吃 让宝宝用小手去抓水果块、饼干、面条等来吃。这样做可能会把宝宝的小手弄脏,但在抓食物吃的过程中,除了味觉刺激,还可以锻炼宝宝手的触觉。不过要注意,让宝宝抓的东西不能太烫。适合年龄:6个月以上。 2、玩发声玩具 有些玩具不仅可以发出声响,还能随着声音的节奏产生一些动作。这些动作可以刺激宝宝的小手,使宝宝手的动作变得更加灵敏。适合年龄:3个月以上。 3、里里外外都看到 给宝宝看一个物体的时候,最好能把物体的里面和外面都给他看一看。比如,你给宝宝看一个汽车玩具,先给他看玩具的整体形象,然后再给他展示一下里面的结构。
根据统计,儿童绘画教育中的智力开发取决于接受教育的年龄。 许多年轻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绘画方面的才能,甚至长大后能成名成家。这种愿望是好的。然而一个孩子有无绘画才能,能否沿着正确轨道发展,因素是很多的,除了遗传因素外,很重要还取决于后天的环境和教育因素的影响,以及个人的兴趣和主观努力。 根据统计,儿童绘画教育中的智力开发取决于接受教育的年龄:从2-3岁开始训练的孩子,91%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4-6岁为84%;7-9 岁为40%;14岁后才开始训练的只占7.2%。2-3岁是儿童视觉感受能力发展的关键期,此时对儿童进行绘画教育,可以促使孩子绘画才能的发展。 两岁宝宝的小手,不再是抓到东西就送到嘴里,开始尝试把手里的东西敲、扔、拍、舞动等等。如果这时候就开始提供画具,让他们尝试通过手部的动作,在纸上变出各种线条、色块。对他们来说,他们手下出现的不同的痕迹,是一
孩子们学会了数学、社交、科学等等知识之后,需要把这些东西放进他们的智慧小仓库里。这时,五六岁的孩子太需要记忆力的帮助了,而记忆力是可以锻炼的。 8个方法锻炼孩子的记忆力 1、讨论细节 “已有研究显示,提高孩子的记忆力需要父母长时间的努力,这个过程中需要你不断向孩子提出问题,或者讨论过去发生的事情的一些细节。”来自芝加哥的心理学教授、研究员凯瑟琳博士如是说。比如,当你和孩子一起讨论最近一次看马戏表演的情景时,你可以问孩子:“你最喜欢那个节目?”或者问“你觉得那个小丑第二次出来时,表演得有趣吗?”如果孩子不能回答你的问题,可能是他记不住了,你不妨给他答案。下次,他就会学会记住一些细节。 2、玩记忆游戏 可以用卡片和孩子一起做游戏。比如,给孩子看很多张图片上的物品,然后问“如果我
电视不仅是一种娱乐工具,更是一个极好的学习工具。我向孩子们讲:“家里买电视是专门为你们学画的,是要通过电视来提高你们的绘画能 力。”我们称这种训练手段为“电视速写”,即通过电视中古今中外丰富多彩的景物,各种各样的人物形象,搜集素材,锻炼造型能力,培养形象的观察、记忆能力。 电视节目中常有京剧和地方戏的优秀曲目,我让他们每天画戏剧人物速写。京剧和地方戏艺术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形成了严格的艺术自律性和表演的程式性, 动作与道具有鲜明的虚拟特点:骑马只拿一根马鞭子;坐轿坐车,只用两面旗帜代替;开门入户,摇船坐轿,哭笑等等,都与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不同,具有极高的 艺术性;人物动作,一举手,一投足,水袖、亮相都非常优美…… 每次看京剧时,我都根据剧目进行具体介绍。孩子们渐渐地爱上了戏剧,画了大量的速写,有人物的
有人曾做过这样一个测验,给我们的幼儿、小学生、中学生分别看“O”这个图形,问:“这是什么?”结果大多数中学生说是“零”或英文字母“O”;小学生中也有相当一部分人这么回答,另一部分小学生则回答是个“面包圈”、“眼睛片”;而幼儿园的小朋友却说了许多成人、中学生、小学生根本没有想到的东西——“眼泪”、“肚脐眼”、“围棋”、“表”等等,让我们不得不惊叹于他们的想象力。 仔细思考后,这个测验会不由地让人发问:难道想象力会随着年龄递减吗?为什么年龄越大的孩子,想象力越贫乏呢?这是成长的必然结果,还是教育的失误呢? 年龄、学识并
22日下午,华南师范大学的美术馆一楼咖啡厅内举行了一场公益2.0亲子沙龙。众多专家一起讨论了0岁到6岁婴幼儿的教育经验,吸引不少妈妈到场取经。 经验一 抓“敏感期”成就精英女 华南师范大学的教科院教授、学前教育专业博士生导师袁爱玲,带着“早教专家”和“母亲”的双重身份,以自己女儿的成长经历为例,介绍儿童早期教育的重要性。 她说,女儿快出生时,她正在翻译一本外国的育儿书籍,她试着用其中的理论对女儿进行早期开发。结果很成功,她女儿一岁4个月时已经认识350个字,能背30首诗。后来以全区前三名的成绩考进华附奥林匹克班,高考时以全省英语单科状元的佳绩考取了美国常青藤名校之一的康内尔大学。在华尔街工作几年后,现考进哈佛商学院继续进修。 谈到成功经验,她说:“我抓住了孩子成长时的敏感期
什么时候开始给宝宝讲故事呢?怎么给宝宝讲故事呢?是不是需要正式地在一天的某个时间讲呢?看看这位妈妈的经验吧,你就会找到答案了! 来自一位妈妈的经验 宝宝一个半月大时,有一天到了喝牛奶时间,我顺手拿起手边的故事书,将封面对着他。其实当时只是好玩,结果却惊讶地发现,他应该尚未发育完全的眼睛,竟然很有规则地上、下、左、右转动着看完了一页,我不相信地再翻了一页,他的眼睛又重复地移动了起来,而且一页接一页看下去。 我无法得知他究竟看到了什么,但这个发现却提醒了我,小孩子可能会对书本感兴趣。于是,误打误撞地为他开启了阅读人生。 喂奶、翻书、讲故事,同时进行 可能有人会发出疑问,妈妈一手喂奶、一手拿书,哪来第三只手翻书呢?所以,我会准备特别做给小小孩看的厚板书,比较容易用一只手翻页,然后一边喂奶、一边翻书、一边说故事。或者,你也可以先准备十几本童书在手边,只让婴儿看每本
0-1岁
1-3岁
3-6岁
孕前
孕期
分娩
新生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