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幼儿健康幼儿营养幼儿教育幼儿疾病
  • 小小孩就没有自尊吗?别让你的这些行为影响了孩子的自我评价
    小小孩就没有自尊吗?别让你的这些行为影响了孩子的自我评价

    也许很多父母都觉得3-6岁的小孩子太小,谈不上什么自尊心,孩子如果有错,一定要及时批评,即使当着别人的面。殊不知,小小孩子其实也是有自尊心的,一旦处理不当,很有可能便会让孩子感到难堪,差耻。 孩子犯错不能不指正,同时又得顾及他们的自尊心,那家长应该如何做呢?看看儿童心理专家有什么建议吧! 注:本文讨论的是3-6岁孩子的自尊,再大一点孩子的自尊会是另外的表现形式和对待方式,要按年龄段分析。 我曾经遇见过一对父母,是因为孩子的问题来找我咨询,他们的孩子当时是五岁多,幼儿园大班快要上小学了。 父母两个人的分歧及矛盾的焦点在于父亲认为孩子一旦有了错误,一定要及时地批评纠正,当着别人的面也没有关系,不是有一句老话叫“当面教子,背后管妻”,所以要及时地,迅速地给他指出错误,批评改正。 但是妈妈认为爸爸这样做是不顾孩子的自尊心,妈妈说我都

  • 父母的成熟,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父母的成熟,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午饭时,儿子的问题又开始对我们进行轮番轰炸:刘邦的对手是谁?韩信的对手是谁?姜子牙的对手是谁?等等若干问题。 十岁的孩子最近对历史突然十分感兴趣,每天问东问西,并且风马牛不相干的人他都能扯在一起发问,常常问得我这个历史不好的人一脸蒙圈,懊恼不已。 今天他的发问照例让我想抓狂,我随口回他一句:妈妈的对手是谁? 谁知他不假思索回我:是另一个想把爸爸抢走的女人。 空气仿佛凝固了,本来有说有笑的一大家人集体静默,我只觉大脑一片空白,莫非今天要搞事情?或者我顺藤摸瓜找到老公一些猫腻。 妈妈和妹妹的眼光不停地在我和老公身上游移,老公拿着碗筷,悻悻地站在旁边,脸上尴尬尽现。 我条件反射问他:“是不是你爸爸和你说什么了?” “上次你和我爸吵架不是说要离婚,让他和别的女人过吗,那样的话你的敌人不是就把爸爸抢走了?”儿子

  • 孩子从小会说话,到底多重要
    孩子从小会说话,到底多重要

    好友说了件令人哭笑不得的事情,她带孩子去一个邻居家串门,结果正好赶上邻居家二宝拉粑粑,熊孩子张嘴就说:你家怎么这么脏这么臭,好恶心!还捂住鼻子,一脸嫌弃。 好友万分尴尬,简直不知道要怎么帮孩子圆回来,她说孩子这不是第一次说话这么让她难堪了,虽然她私下有教育孩子这样是不礼貌的,但孩子好像还是“不会说话”。 虽说童言无忌,但小家伙们有时候说话真是分分钟让人恨不能找个地缝钻进去。 我发现今年最会说话的人是董卿,第一次看《朗读者》时,我就被那段《遇见》的开场白深深地打动了: “古往今来有太多太多的文字,在描写着各种各样的遇见。‘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是撩动心弦的遇见。‘这位妹妹我曾经见过’,这是宝玉和黛玉初见面时欢喜的遇见。‘幸会,今晚你好吗?’这是《罗马假日》里安妮公主糊里糊涂的遇见。‘遇到你之前,我没有想过结婚,遇到你

  • 不想孩子未来做啃老族,3岁给零花钱真的不会太早!
    不想孩子未来做啃老族,3岁给零花钱真的不会太早!

    给零花钱是一种教育手段,大家放宽心态,今天孩子亏不了多少。让孩子自由决定怎样使用零花钱,很多家长问什么时候给孩子零花钱比较合适。就这个问题我就说说最近发生在我儿子乐乐身上的小故事。 乐乐最近特别爱吃学校饭堂里的手抓饼和鸡扒。 我们就跟奶奶和外婆说,既然这是他喜欢吃的零食,大人就不要给他钱直接满足他的需求,而是告诉他,他可以带零花钱到学校买,甚至可以请别人吃,一切由他自己决定。 在我们看来,零花钱是一个让他完全自由做决定的财务空间。 3岁开始领零花钱不会太早 什么时候开始给零花钱? 我的答案是:当孩子对自己的产权有一定的意识和需求后,家长就该给TA零花钱。也就是说,如果孩子还很小,根本意识不到这个东西是不是自己的、能不能支配,就没有必要给零花钱。 从目前孩子平均的成熟程度来看,我认为3岁左

  • 女孩三岁之后,“女儿奴”爸爸们可不能再这么黏着宝宝了!
    女孩三岁之后,“女儿奴”爸爸们可不能再这么黏着宝宝了!

    都说女儿是爸爸的“小情人”,就算再沉默寡言的男人,在女儿面前也会秒变“女儿奴”,完全没有了平时的高冷,屁颠屁颠的跑前跑后乐此不疲。 而且,在女孩的成长过程中,爸爸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爸爸的言行举止会直接影响女儿对异性的认识和评价,甚至还会影响女儿将来的择偶标准。虽然爸爸平时陪伴女儿的时间比较少,但给女儿的安全感却比妈妈要多得多。 可是当女儿三岁之后,有些爸爸就会发现女儿对自己的态度有了转变,不再像以前那样亲密了,进女儿的房间也要敲门,有时还会遭到拒绝:“妈妈可以进来,爸爸不许进来!”,这让许多爸爸直呼“很难过”、“感觉像失恋了”。 女孩三岁之后,爸爸就要学会“回避”了 一般来说,宝宝在三岁左右的时候会开始产生性别意识,随着年龄越来越大,宝宝会越来越意识到“男女有别”,所以对爸爸的态度才会有所改变。所以,在女儿三岁之后,

  • 小学阶段,需要爸爸陪伴完成这40件事(你家爸爸完成多少了?)
    小学阶段,需要爸爸陪伴完成这40件事(你家爸爸完成多少了?)

    在中国普遍家庭里,都是妈妈一个人在承担教育孩子的重要责任 父爱是非常缺失的 “爸爸你再不陪我,我就长大了。”这是一则近年来在朋友圈中被无数次转发的微信,它引发了许多网友尤其是为人父母的无限感慨,甚至心痛。 看着这篇被疯转的文章,一位爸爸就说:“仅看到这句话,胸口就好像被什么东西撞了一下,真的,我突然间发现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光真的太少了!“ 作为父亲,宝贝的第一声啼哭,第一次微笑、一次走路,长出的第一颗牙齿,你是否见证了? 在宝贝成长的过程中,你是否分享了他们的喜怒哀乐? 当孩子需要你的时候,你是否会及时出现? 曾经看过一个调查: “你有多久没陪孩子了” 记者随机对30位爸爸进行了调查,调查内容为“你每天都会陪孩子吗?“通过调查发现,每周陪孩子的时间少于5小时的爸爸达50%,每

  • 农民三句话培养好孩子,城里人三句话害了孩子!
    农民三句话培养好孩子,城里人三句话害了孩子!

    农民三句话培养好孩子 1、孩子,爸妈没本事,你要靠自己; 2、孩子,做事先做人,一定不能做伤害人的事; 3、孩子,撒开手闯吧,实在不行,回家还有饭吃。 城里人三句话害了孩子 1、宝贝,好好学习就行,其他事爸妈来办; 2、宝贝,记住不能吃亏; 3、我告诉你,再不好好学习,长大没饭吃。 仅仅是家庭教育的观点,绝没有对农村人城里人的偏见或者歧视。欢迎大家交流讨论,拒绝恶意人身攻击。做人要厚道!嘻嘻 我觉得这三句话的对比,有两方面的含义: 第一,强调育儿理念; 第二,讽刺社会现实。 1.父母是否能够放手让孩子充分“独立”? 农村人说“爸妈没本事,你要靠自己”,表面上,是一种无奈,出于生活窘迫的无奈,爸爸妈妈就这么呆在穷山窝里辛苦一辈子,没什么钱,不能给你什么好的条件,不能帮你什

  • 请多让孩子走走路!
    请多让孩子走走路!

    一个人在被他人需要时,才能感受到自己的价值。一个孩子被大人需要时,才能感受到自己幼小的生命是多么伟大,进而感悟到一种深深的爱意,并且产生强烈的责任感。 有的父母把孩子当“宠物”养,什么都替孩子干,从不让孩子为自己做点什么。其实,家长对孩子的肯定,最能激发孩子的潜力。为了给爸妈一个惊喜,孩子可以创造奇迹,这种动力能使一个弱小的孩子变得坚强和勇敢。 那么,父母该如何令孩子感到需要呢?很简单,就是享受孩子,经常对儿子(女儿)说:“有儿子(女儿)就是不一样。” 先来看看知心姐姐卢勤说的2个小故事。 儿子3岁时,有一次我抱他挤公共汽车,不料腿下一软,我没挤上车,差点摔在路边。儿子马上关切地问我:“妈妈,您怎么啦?”我认真地对儿子说:“妈妈下乡插队时,把膝盖摔坏了,抱着你上不去车。”儿子一听,马上跳到地上,用小手为我捶腿。我抚摸着他的

  • 两岁前不要总是抱孩子,否则孩子可能就毁了
    两岁前不要总是抱孩子,否则孩子可能就毁了

    父母都往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所以非常在乎孩子的。但是现实生活中,不少父母并不懂得怎么教育孩子,往往打着“这都是为他们”好的旗号,剥夺孩子的天性和权利,其实这样做都是在毁掉孩子,是非常失败的教育方式。 孩子情况都不同,教育方法不可复制 现在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往往呆着强烈的主观意识。比如宝宝走路,就不停提醒:这里不能走,那里不能跳。孩子兴奋的向前跑的时候,大声呵斥:别跑,小心摔倒。这直接可能导致孩子失去自我保护、自我分辨、自主创新等能力。 此外家长往往会学习别人的教育方式,比如听到某位专家给的1、2、3点提示,就谨遵这些提示教育孩子。但事实上每个孩子情况是不一样的,你无法完全沿用别人的教育方法。 在每个孩子的教育面前,家长们都是新手,需要自行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式。下面这些,家长也可以作为参考,整合出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策略。

  • 心理学家爸爸的“才艺学习线路图”!专治啥也学不成孩子
    心理学家爸爸的“才艺学习线路图”!专治啥也学不成孩子

    如果你家孩子将要或正在学习才艺,或者孩子已经在才艺学习上受挫,这份“线路图”会让孩子受益一生。 1942年,有一位老头自信满满地拍着胸脯跟众人说:“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在我设定的环境里生活,我能把他们任何一个人养育成任何专家……”,众人都“扔鸡蛋”:“我噗!谁愿意将亲生儿女给你去做实验啊?”这位老头叫华生,是20世纪杰出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家。 1965年,有一位冒失的匈牙利年轻人跟他的乌克兰女笔友第一次约会,就风风火火地跟对方说要生6个小孩,并且要把孩子们都养育成像“莫扎特那样”的孩子,这位可爱的女笔友叫克拉拉,是一位老师;冒失的年轻人就是拉斯洛.波尔加,一位犹太裔匈牙利心理学家。克拉拉欣然接受了这种“不按常规出牌”的求婚。著名的“波尔加实验”(美国心理学家艾利克森研究论文中有真实记载该实验)从此拉开序幕,虽然这对夫妻的做法一开始得来无数冷嘲热讽。

  • 如果有人当面严厉地批评你的孩子,你会怎么做?
    如果有人当面严厉地批评你的孩子,你会怎么做?

    有认识的一个姓莫的朋友,下面统一称她为小莫。小莫的儿子是个属于成绩好但是很皮的那种,隔三差五被老师批评,于是有时跟同学的小矛盾(特别是跟女孩之间的)错误都会被算在他身上。 有一次他气鼓鼓的回来跟小莫说,小莫就告诉他: “第一,妈妈管你一个有时候都被气的半死,老师要管你们四十几个,哪里会事事都搞的清清楚楚,要允许老师犯错误; 第二,谁让你老是状况不断,出了事情老师当然会想到你了?你好好表现一段时间,老师自然不会这样了; 第三,不要在老师心情不好的时候硬顶,看到老师高兴时可以去跟她掰掰道理,告诉她上次不是你的错。” 小莫儿子后来做的怎样不知道,小莫没问,她也相信儿子。老师后来是满喜欢他儿子的,儿子上了初中还会回去看老师呢。 其实,不管孩子犯错被误解,老师和家长的态度都是至关重要的,人与人之

  • 身为老大,为什么每次闯祸,被骂的人总是我?太不公平了!
    身为老大,为什么每次闯祸,被骂的人总是我?太不公平了!

    不知道你们小时候有没有过这样被爸妈或者爷爷奶奶不公平对待过的经历,反正我是有的。 @逐月之月:我到现在还记得小时候,因为一件玩具,明明就是我先玩的,妹妹非要和我抢,然后抢着抢着就打起来了! 奶奶听到声响赶过来,劈头盖脸不分青红还是枣红就开始说我,你怎么就不会让着点妹妹!......巴拉巴拉,我当时简直,如果那时候有GIF表情包,我可能会甩给奶奶一个这个: 最后,我记得自己可霸气了,把玩具一甩,就啪在妹妹的脸上,爱谁玩谁玩!转身就走,不带走一片尘埃。 然后我当晚我就又被我爸爸拖去书房了……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世界和平:同事阿敏生了两胎,虽然老大老二都是女儿,但是因为生老大的时候早产,所以老大的身体一直很虚,经常有些小病小痛的,又因为是家里的长女。 他们家二老就对这个老大可以说是百般宠爱

  • 宝宝一岁内有这5个“坏”习惯是智力在发育,家长别忙着阻止!
    宝宝一岁内有这5个“坏”习惯是智力在发育,家长别忙着阻止!

    新生命的降临,给全家带来无比的欢乐与喜悦!但随着宝宝一天天的成长,我们又不得不为宝宝不断出现的“坏”习惯而困扰。可是慢慢你会发现,这些行为并非真的都是“坏”习惯,而是宝宝发育过程中的正常现象。 作为爸爸妈妈,不应该随意遏制这种自然的行为,而应该透过“现象”看“本质”,引导宝宝开启无限的潜能。 1、吃手指 宝宝四五个月的时候喜欢吮吸手指,大人看到宝宝吸吮手指,总觉得很不卫生,通常会把手指给他拽出来,甚至还会喝斥“不许吃,脏”!其实宝宝没错,错的是大人。 解析: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把婴儿出生后第一年称为“口腔期”,是人格发展的第一个基础阶段,宝宝主要通过嘴巴来探索自己的身体部位和世界。吃手是宝宝成长过程中一种心理需求和行为,也是他在感知自身的表现。 正确做法:为宝宝洗干净小手,另外妈妈可以用拥抱亲吻来安抚宝宝,把TA的注意力转移到图画、玩具等

  • 能对付孩子的这8种毛病,你一定是个高手妈妈!
    能对付孩子的这8种毛病,你一定是个高手妈妈!

    每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有自己的小毛病,也势必会和我们发生冲突,今天列了八种你一定会遇到的状况,结合澳洲育儿专家的一些建议,和大家分享最有操作性的方法。不靠高压和所谓的父母权威,你的孩子照样能接受你的建议。 1、孩子总是拖拉,不肯上床睡觉 没用的说法: 快点快点,都很晚了,别玩了,赶紧睡下。(唠叨命令式的最无效) 我们可以这样说: 再过10分钟,我们要上床睡觉咯。(给出事实,预留一定的时间让孩子有个心理准备,让他感受被尊重) 也可以: 还有10分钟就到睡觉时间咯,我们是先洗洗还是先讲个故事?(督促的方式是提供选择的) 宝宝当时这样想: 我一点也不困,不想睡觉。我想再玩会儿,做点有趣的事。我也还不懂时间的概念呢。但是妈妈告诉了我睡觉时间,让我遵守它,同时也给予了我尊重,我还能

  • 孩子最怕什么? 你知道吗 !
    孩子最怕什么? 你知道吗 !

    1、父母吵架 ★★★★★★★★ 曾经有一家儿童心理研究机构对3000余名学龄儿童进行了一次心理状况调查,其中有一条是“你最怕爸爸妈妈的是什么”,回答得最多是:“我最怕爸爸,妈妈生气,怕他们吵架”。有一个答卷写得很生动:“我最怕爸爸生气,他生气的样子可凶啦!把妈妈都气哭了,我吓得像一只小老鼠,心里直扑腾,饭也吃不下去……” 父母以为孩子还小,夫妻间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对小孩子是无所谓的。其实根据科学在育儿知识得知,孩子们那一双双亮晶晶的大眼睛,早已把父母在他们面前的一切言行都记录下来了。 有些家庭,夫妻间争吵不休,满嘴粗话,甚至动手动脚,家庭气氛经常 处于紧张状态,这在孩子的心理上形成巨大的压力;有些父母,长期感情不合,在家里寡言少语,在这种气氛中生活的孩子很压抑,时间久了势必损害他们的心理健康,会使孩子变得冷漠、孤独、执拗、粗野,成为心理方面的畸形儿。

  • 培养优秀孩子的方法,就在这6点
    培养优秀孩子的方法,就在这6点

    1 睡前故事 讲睡前故事有助于提高孩子的理解力、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对大脑的发育很有帮助。而且,可以大大增强父母与孩子之间的联系与交流。 睡前故事是幼儿文学作品的一部分,大都是作家根据幼儿心理特点,专门为幼儿创作的。有浓郁的情意,能够打动孩子们的心;有高尚的童趣,能够引孩子们发笑,给他们以欢悦和快乐。 当然睡前故事是有讲究的,不能时间太长,最好控制在半小时之内。故事的选择也要有一定的讲究,是那种平和,安静,优美型的,不能选择那种故事情节激烈,或带恐怖性质的故事,要不然会影响孩子的睡眠质量,也许孩子会做噩梦。 2 教孩子做家务 学习书本知识只是孩子生活的一部分。回到家里,孩子应该做他力所能及的事情,特别是做一些使用手指的细活。例如让孩子剥圆白菜、洋葱皮,去掉豌豆荚的筋,这种细微的手指运动

  • 一名妈妈的忏悔:我要戒除语言暴力!
    一名妈妈的忏悔:我要戒除语言暴力!

    雨下了一夜,停了的时候天亮了,随着手机闹钟的响铃我睁开了眼睛。大儿子也醒了,这个点他自然醒来实在少有。我说咱们背一背《春夜喜雨》吧,他用被子蒙着脑袋,说出了前两句,后面的又不成句子了。我便给他领着背了几遍,刚撒嘴让他自己说,还是只能说出前两句,后边的仿佛丢进了无底洞,没有半点记忆的迹象。“呼——”我深嘘一口气,使劲压了压涌动的情绪,背诗只好作罢,起身给他做饭。 孩子5岁半了,读幼儿园大班。几天前,在放学的校门口,他的老师之一闫老师找我谈了话。感谢老师如此认真的对待每一个孩子,把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及时透明呈现,让家长能够及时改正自己在教育孩子方面的过失。老师说,孩子在课堂上注意力很不集中,提问他甚至都不知道讲到哪儿了,下课之后倒是数他炸的最欢。老师还叮嘱我不要总说一些负面的评价否则孩子大脑会关闭根本听不下去,不要强迫孩子多鼓励孩子要培养孩子兴趣和自信心,我就说“

  • 做到这几点,宝宝智力翻个翻!
    做到这几点,宝宝智力翻个翻!

    每个爸爸妈妈都希望自己宝宝是个聪明健康的宝宝。但是我们也知道,由于收到遗传的影响,一般而言,孩子的智商40%都来自遗传,所以很多家长就觉得自己聪明那宝宝就聪明,自己笨点,那孩子遗传自己笨点也是没有办法的。 其实小编想告诉各位爸爸妈妈,不要如此的自暴自弃,虽然宝宝的智商遗传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但是同样,后天的培养对于宝宝的智商是有很大的帮助的。 而后天的培养,有家长好好引导和启发更重要。 具体来说,以下这8个细节,能真正提高孩子智商,千万不要错过! 音乐熏陶 很多家长都知道,音乐对孩子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最易引起儿童情感共鸣,但爸妈们知道吗?音乐熏陶同时还能提高孩子的智力水平哦! 汉斯·昆特·巴斯蒂安博士提出——“音乐使人聪敏”。中外一些相关理论研究与实验证明音乐能促进人的智力发展,比如全球最负盛名的科学

  • 你的孩子,不幸成了被你捏的“软柿子”了吗?
    你的孩子,不幸成了被你捏的“软柿子”了吗?

    在父母眼中,孩子的问题简直太多了,我们来简单浏览一下:  2岁的孩子爱发脾气,动不动就生气,躺在地上哭闹;  3岁的孩子喜欢动手打人,小朋友碰一下他的东西,或是他不高兴了,他就抬手打人;  4岁的孩子不好好吃饭,饭桌上坐不住,必须要大人追着喂,或者看着动画片才肯吃饭;  5岁的孩子,感觉做什么事情都不专心,在幼儿园会用错误的行为去吸引小朋友或者老师,有时候甚至是让人抓狂的行为,喜欢跟小朋友玩,但是又不懂得表达自己,让别人不喜欢;  6岁的孩子不论做什么事情,比如穿衣服、刷牙、洗脸、吃饭都是漫不经心,左看右看,一点儿不着急,写作业题也是抠抠这摸摸那!  7岁的孩子学钢琴,每次让她练琴都要生气,经常以失败告终,结果是既没有练琴又被我骂,搞得我也每次一肚子火;

  • 父母必学的亲子沟通技巧
    父母必学的亲子沟通技巧

    亲子沟通技巧:父母如能不以强者的权威压制孩子,往往会得到孩子相对的友善。同时,“沉默”也是一种有效的沟通方式,可以避免冲突时的言语伤害,这对维持亲子良好关系有一定帮助。 很多父母都有这样的感受:孩子愈大愈难与他们沟通。其实,父母如能不以强者的权威压制孩子,往往会得到孩子相对的友善。同时,“沉默”也是一种有效的沟通 方式,可以避免冲突时的言语伤害,可以使你冷静下来,重新去思考,这对维持亲子间的良好关系有一定的帮助。因此,父母在与孩子沟通时应掌握以下技巧。 多用赞美之词和身体语言。必须让孩子知道,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你们都是爱他、支持他的。不管他说了什么或做了什么,或许你并不接纳他的行为,但依然关爱 他。有时只要简单的一句话“很好”“真是我的好孩子”“我也这样想”等,就能让孩子觉得受到了你们的认同。有时不说话,而利用身体语言,如微笑、拥抱和点 头等,就可以让孩子知道你是多么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