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学龄前健康学龄前营养学龄前教育学龄前疾病
  • 孩子最珍贵的专注力,是这样被破坏的!
    孩子最珍贵的专注力,是这样被破坏的!

    很多家长都知道“专注力”这个词,专注力对孩子们来说真的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存在,可是有些事情是会很容易破坏孩子专注力的。 “专注力”对孩子来说非常重要,不仅把有限的时间与精力集中起来做一件事,会大大提高成功的效率;而且做事认真的人走到哪都会被尊重、受欢迎。 你的孩子专注力够吗?今天,我们先来做个小小的测试: 孩子上课的时候,是不是经常会走神? 孩子每次作业,是不是总要写到很晚,要用很长的时间? 孩子做某件事的时候,是不是容易被别的东西影响? 孩子会不会常常写错字、抄错数、看错题? 孩子是不是缺乏耐心,做事情总是虎头蛇尾、半途而废? 如果以上五道题目,你的答案有超过3个“是”,那么就要注意孩子的“专注力”问题了! 了解孩子的专注力,我们首先要知道,其实很多时候,是我们破坏了孩子的专注

  • 你的不在意,会毁了孩子一辈子!
    你的不在意,会毁了孩子一辈子!

    教育孩子,家长们要操心的事情可多着了,生了男孩怕变坏,生了女孩怕受侵害,有时候家长们真的不能太不在意了。 前几天,被一则“北京名师家教性侵女生”的消息给气坏了。 王先生为了帮助上高二的女儿小娜(化名)提升学习成绩,不惜重金聘请了北京一所著名中学的“名师”邹某担任小娜的家教老师。 王先生觉得邹某是“名师”,而且还曾是小娜就读学校的任课老师,比从社会上的培训机构找的家教靠谱。 谁料他的这一决定却是引狼入室,成了小娜噩梦的开始。 从2015年10月到2016年12月,长达一年多的时间里,邹某多次在补课期间对小娜猥亵、性侵,且不断地出言威胁恐吓。 在这期间,小娜多次表示不想再继续补课了。父母都以为她只是课业繁重闹情绪,并没有太在意。 当小娜提出继续补课的条件是不让邹某担任自己的家教时,父母又以常换老师不利于学

  • 孩子性格的培养,有多重要?
    孩子性格的培养,有多重要?

    孩子有一个好性格,是每个爸爸妈妈们都期盼的事情,因为孩子的好性格会给孩子带来很多意想不到的惊喜。那么,家长该怎样培养孩子的好性格呢? 昨天在微博上看到一则信息,被震惊了。 辽宁省盘山县胡家镇中学的朱丽霞老师,被学生捅死在讲桌旁边。凶手正是本班的学生,据学生们介绍,该同学家庭非常困难,母亲还长期有病。 就在一个月前,湖南省沅江市的鲍方老师在办公室被自己班的学生罗军残忍杀害。 罗军平时成绩不错,多次在班上考第一名,家里在村镇开诊所,条件相对不错。也有同学对他的评价是“有些孤僻,沉默寡言,没有什么朋友”。 教师被学生暴力行凶致伤致死的事情频频发生,在我们感叹教师成为了高危职业的同时,是否该给所有家长和老师敲响警钟? 现在的青少年是怎么了?是不是我们的教育选错了方向? 电视剧《急诊科医生》里面有一个十几岁女孩

  • 简单的玩具游戏,让孩子记忆力变更强!
    简单的玩具游戏,让孩子记忆力变更强!

    好的记忆力对宝宝今后的成长和学习都有很大的好处,但是,好的记忆力需要爸爸妈妈老师后天的积极培养和训练。那么,该如何强化宝宝的记忆力呢? 下面小编向大家推荐几款可增强宝宝记忆力的亲子游戏,一起来看看吧! 1、认亲人 拿一些爸爸的照片给宝宝看,看30秒钟之后把照片拿开。1分钟后,拿1张妈妈的照片和1张爸爸的照片一起给宝宝看。如果宝宝的记忆中仍然保存着爸爸的形象,那么他就会更愿意看妈妈的照片。 在宝宝3~6个月大时,大脑皮层发育得更加成熟,他能够有意识地存储并回忆一些信息。这时,他只需看一眼,就知道某个东西是他所熟悉的。宝宝对物体或人物有了初步的记忆。在婴儿阶段,由于宝宝总是不断地寻找新鲜事物,因此,一旦他对某件东西熟悉了,实际上也就是他们记住了某件东西。 2、藏玩具 当着宝宝的面,妈妈把他喜欢的某个玩具藏在右手里,然

  • 好的教育,父母都是好好说话的!
    好的教育,父母都是好好说话的!

    我们都知道,好的家庭,父母一定是和睦相处的,那么好的教育呢?父母一定是好好说话的!那么,为什么这样说呢? 数学测验试卷发下来了,倩倩这次考得很差。 晚上,妈妈问她:“老师在群里说已经发回数学测验卷了,你的呢?”倩倩忐忑不安地拿出试卷给妈妈看。妈妈看着上面鲜红的53分,脸色立马变了:“你读什么书了?怎么才考了53分?你有听老师讲课吗?连及格分都拿不到,你丢人不丢人呀?你脑子进水了吗?”妈妈对她一阵劈头盖脸的臭骂。 倩倩站在原地像个木头人般一动不动。“看你这幅死样,我怎么养了你这个蠢货!”倩倩的眼泪开始大滴大滴往下掉,妈妈更气了,“你还哭?骂错你了吗?委屈你了吗?” 妈妈激动地把倩倩的试卷往地上甩去,她默默捡起试卷进了房间。她泪流满脸,想不明白妈妈为什么动不动就大发脾气。 她很想做个努力学习的好孩子,可是在妈妈一次次的责骂中,她

  • 这4个坏习惯会害苦孩子的,中一个孩子就彻底毁了
    这4个坏习惯会害苦孩子的,中一个孩子就彻底毁了

    如果孩子有这几个坏习惯,家长一定要督促他改掉,不然会害苦孩子的,哪怕只是一个坏习惯,也可能彻底把孩子毁了。 记得前不久看过的一个视频,在医院走廊处,看起来7、8岁的男孩,由于妈妈不让玩手机,抬起脚就对自己妈妈狠狠地飞踹,旁边的奶奶护着劝阻着,可男孩仍旧变本加厉的试图从各种角度对妈妈进行飞踹,一脚一脚的让人不免痛心。很多网友在底下评论:妈妈在孩子面前唯唯诺诺的样子,看着就来气,这样的熊孩子就该把腿打断。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今每个家庭对孩子都倾注了所有的爱和呵护,生怕自己的孩子受一丁点的委屈。总有人说这代孩子是在“蜜罐”中长大的。可是父母毫无原则的娇惯,实际是害苦了孩子,长大不仅难成才,还会成为危害社会的人。 如果孩子有下面这4个坏习惯,家长一定要自我反思,并且赶紧纠正引导孩子,不然孩子就会被彻底毁了。 1. 对父母呼来喝

  • 给培养孩子阅读习惯,这六个技巧超实用!
    给培养孩子阅读习惯,这六个技巧超实用!

    我们都知道,给孩子培养阅读习惯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可是,好的的阅读习惯并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培养好的。下面为大家推荐一篇实用指南,家长们快来看看吧! 1爸妈做榜样,放下手机,拿起书本先看看下面几个情况你都中招了吗?每天在家大多时候手里拿着手机刷朋友圈、看电视,玩游戏。陪孩子出去玩,在车上或走路的时候也会时不时拿着手机点来点去。经常在工作、家务或很累的时候,把手机或平板给孩子当玩具玩。孩子是你的一面镜子,他一直在经过模仿、复刻你的行为和习惯,你怎样去做事,他就会怎样。所以,如果孩子不爱看书,家长首先要检讨自己。自己从来不读书,孩子怎么可能会喜欢呢?试想,家长每天晚上吃完饭看着电视,玩着手机,从来不看书,却要求孩子看书,这可能吗?建议爸妈们除了别总在孩子面前使用电子产品之外,还应该拿起书本去阅读、给孩子一个良好的榜样。另外,这样的亲子时光是不是更加温馨,会成为孩子

  • 孩子成长的“黄金期”,家长不要“浪费”了!
    孩子成长的“黄金期”,家长不要“浪费”了!

    孩子3岁前,家长们最好能亲自带娃,从而能多关注孩子的成长。而孩子10岁前,两个“黄金期”家长千万别错过了! 有很多父母,在养娃之路上变得特别焦虑,越学习越迷茫,现在的孩子到底该怎么养?网络上的信息很发达,但是也太杂,根本不知道听谁的好。家里的老人也仿佛都是育儿专家,每个人都要对你批评指点一番。 更让人伤心的是,你含辛茹苦养育孩子,为孩子付出所有,可孩子却不领情、不懂事、不听话,样样都要你亲手操办,一言不合就撒泼耍赖。 其实,在孩子10岁之前,养娃有2个“黄金期”和1个“偷懒期”,如果你觉得孩子特别难带,很可能是你颠倒了这两个时期! 具体该怎么做呢?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个专业又接地气儿的公众号——亲宝宝育儿(ID:qbaobao6),只认最新最权威的理论,让真正的育儿专家为你详细解答。 0-3岁,是第一个黄金期 孩子

  • 二胎家庭,父母该如何平衡对孩子们的爱?
    二胎家庭,父母该如何平衡对孩子们的爱?

    对于二胎家庭,父母应该如何在孩子之间平衡自己的爱,这是一个经常谈论的话题,你知道怎么做吗?下面就一起来看看他们是怎么做的吧! 1、莲子从小到大都让人比较省心,亲子关系也很稳定。自打弟弟出生,某些行为(争宠、排斥、针对弟弟),实在是让人头疼。 尤其是弟弟生病期间,软硬不吃,和我斗智斗勇,实在是煞费苦心,有时真有那种狗急跳墙的感觉。 尽管在小鹿出生前,和莲子一起想象、构建、描述了各种和弟弟在一起的和谐画面。 比如:莲子又多了一个爱她的弟弟或妹妹,他或她会像跟屁虫一样,天天在后面屁颠屁颠地叫姐姐; 和莲子一起看绘本,每次看到兄弟姐妹间的故事,莲子就会开怀大笑,眼神里全是期待感; 会一脸幸福地问我:妈妈,未来我和妈妈肚子里的宝宝是不是也这样呢? 可是,小鹿出生后,从医院到家的第一天起,莲子发现,怎么和想象

  • 告诉孩子,这个世界不是以你为中心的!
    告诉孩子,这个世界不是以你为中心的!

    现在很多的家庭里,父母老人们都对孩子十分宠爱,溺爱的程度也不甘示弱,然而这样对孩子的成长并没有什么好处。那么家长该如何告诉孩子,这个世界不是以你为中心的呢? 宁宁这个月满2岁了 ,回顾她来到这个世界的两年,越来觉得她和姐姐小拍有如此的不同。 这个小家伙好像天生就会察言观色,会帮我扔小lisa的尿片,看见我忙的时候,会一个人自己找乐子,也会等姐姐不在,妹妹不喂奶的时候,尽可能霸占我的怀抱…… 拿捏尺度总是恰到好处。 可是姐姐小拍却全然不是这样的性格。 她在7岁之前,是我们唯一的女儿,虽然现在做了姐姐,但依然很习惯以自我为中心,想要全世界围着她转。 她很少帮我的忙,还总是向我提要求。 想到一个女邻居前阵子跟我说,她的独生女儿已经14岁了,她在反思自己是不是给的爱太多了,让她太以自我为中心,完全不体谅父母。

  • 为什么你家的娃带起来特折磨人?
    为什么你家的娃带起来特折磨人?

    每个孩子都是个”小妖精“,磨人的程度绝对不会让爸爸妈妈小看,但是为什么你家的娃相比起来会更折磨人呢?其实原因在于这个! 前几天朋友来家里玩,看到小花贝童鞋上演了各种大戏,忍不住说: “我说几句话你别不高兴(我不高兴,你能不说么?)。 你们就是太宠孩子了,我家俩娃,从小到大吃了睡睡了吃,不吵不闹,从来不生病,特别好带,我老婆一个人带的妥妥的。”(还自带一脸炫娃炫妻的优越感。) 所以呢?你家生了俩天使宝宝,跟我这炫耀啥呢? 小花贝童鞋打从出娘胎啼哭的第一声起,就昭示了她的与众不同。这一路,如果不是有《西尔斯亲密育儿》中“高需求宝宝”一词给花妈慰藉,真的怀疑自己上辈子造了什么孽(捂脸~) 别人家的孩子都是奶声奶气的“哇~哇~”的哭声,小花贝童鞋的哭,只听见撕心裂肺的哭声,就是那种把自己哭到喘不过气,小脸都

  • 孩子3秒钟热度、专注力差,原因居然是....
    孩子3秒钟热度、专注力差,原因居然是....

    相信每个家长都遇到个这样的情况,家里的小孩总是3秒钟热度、专注力差,那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我妈给我带娃的时候,有一个行为让我终于忍不住说了几句,我妈开始有点小生气,听完我的分析后,她立马转变了想法(此刻好想为我的妈妈打call,对于不同的思想非常接纳)。 是什么行为呢?我一一列举下: 小花贝童鞋专心致志的玩积木时,我妈:“宝贝,渴不渴,来,喝口水。” 小花贝抽空喝了一口继续玩,我妈:“再吃点水果吧。” 边说边喂给小家伙。 小花贝自顾自的翻开小绘本时,我妈:哎哟,宝贝,今天换这件衣服好不好,新买的。多可爱! 小花贝没理,继续看,我妈:快点换上,外婆带你出去玩去…… 边说边一把拉起了她。 …… 我看着小花贝那专注劲儿,以及我妈那誓不打断不罢休的样子,终于忍不住对我妈

  • 孩子不宜过早学的8件事,家长必看!
    孩子不宜过早学的8件事,家长必看!

    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是很多家长都信奉的真理,然而现实生活中,这几件事还是不能让孩子过早学的!下面就跟着小编一起来了解下吧! 一、不宜过早学写字 许多家长很早就教孩子写字,并以教不教孩子识字、写字作为选择幼儿园的一个重要标准。 而一些个体幼儿园、街道幼儿园为迎合家长的这种需求,便教幼儿写字,甚至以写字、识字简单地代替早期教育。这些做法显然都是不妥当的。 其实,写字是一种极为精细的技能。它需要对文字进行有意观察、分析,将文字分解为多种笔划,再综合、概括其笔顺、结构,由大脑将信息和指令传送到手,在手、脑、眼的协同作用下,将各种笔划组合成文字。对于不到6周岁的幼儿来说,要其正确完成这一复杂的过程是有困难的。 再说幼儿的手、眼、脑的协调能力也差,他们写字时,眼睛总要盯住笔尖转。为了能看到笔尖运动,便歪着身子,侧着脑袋,并尽量使右

  • 为什么母亲的性格决定孩子是否出色?
    为什么母亲的性格决定孩子是否出色?

    孩子是一张白纸,你给他描绘的是什么,往往在他心里就绘画出什么样子。而母亲的性格在孩子那里往往是一个”绘画笔“,因为母亲的性格决定孩子是否出色。 苏霍姆林斯基层说过这样一句话:“每瞬间,你看到孩子,也就看到了自己,你教育孩子,也是在教育自己,并检验自己的人格。” 不知大家是否留心过很多名人传记中是怎样描写母亲的: 母亲温柔、贤淑、善解人意,她始终默默地为孩子奉献而毫无怨言; 母亲坚强、善良、有主见,好像没有什么事情可以难倒母亲; 这些文字是不是很熟悉? 也正是这样的母亲,才能培养出了那么出色的孩子。 因为孩子在幼小时对母亲有着本能的依赖,所以,母亲的性格、语言和行为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那么,如何才能使孩子的性格习惯不往母亲性格的反方向发展,并多承袭母亲的优点呢? 最好的办法就是母

  • 对孩子这样说话,远比吼叫更有效!
    对孩子这样说话,远比吼叫更有效!

    好友向我倾诉道,刚刚吼完孩子,我好后悔,我不该对他发脾气的,明明那么小的事情,我好心疼...... 听完后,我在想多少孩子在默默地承受家长们的大吼大叫。 讲真,孩子真的需要你这样去骂吗? 吼完孩子后,你真的觉得很厉害吗? 其实很多时候父母的坏情绪,往往比孩子的问题本身更可怕。 先来看,你家也曾有过这样的场景吗? 在商场里,儿子站在玩具柜台前面,央求妈妈:“我就买一个镰刀龙”。 妈妈看了看价格,低声说道:“不准买,你想想你都有多少玩具了!” 儿子站在柜台前面一动不动,眼巴巴地望着柜台里的玩具,导购笑眯眯地站在旁边,妈妈觉得脸上火辣辣的,扯着儿子的手要离开。 儿子噘着嘴,一边挣脱一边往柜台上扑,“我再买一个,就买一个行不行?” “你这孩子,不告诉你不买吗!

  • 孩子3岁前,教这件事比独立更重要!
    孩子3岁前,教这件事比独立更重要!

    小编家的孩子最近总是爱发脾气,比如打不开盒子,就生气的摔盒子,打不开想吃的东西,也要大声嚷嚷一顿……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呀? 后来经过了解,小编发现是因为平日里家长帮孩子想得太周到了,以致于孩子根本没有学会一种很重要的能力:求助。 求助是种重要能力 在照顾孩子的时候,很多父母都会犯这样的错误: 孩子想夹菜但夹不到,见状立马就帮孩子给夹到碗里了; 孩子玩积木的时候打不开盒子,见状立马帮忙打开; 孩子想拿玩具但拿不到,见状立马拿给孩子; …… 这些看起来很正常的事,父母到底哪里做错了呢?父母错就错在太主动啦。 孩子还小,很多事情靠自己根本做不到,帮助孩子是我们为人父母的责任。但我们不应该主动帮忙,而该等孩子自己来寻求帮助。 听起来都差不多,但其实

  • 不要逼着孩子做这5件事,情商能比同龄人高一大截!
    不要逼着孩子做这5件事,情商能比同龄人高一大截!

    在生活中,我们总能看到这样的情景:逢年过节或者家里有客人的时候,很多家长都喜欢让自家孩子表演一下“拿手”的节目,就像当做给客人的见面礼。 当然,孩子能大胆地表现,是最好不过的事情。但是有的孩子乐意表现自己的能力,也有的孩子却不愿意,我们不能逼孩子。 今天小编想和大家讨论,有哪些事情不能逼孩子做? 场景一 逼孩子当众表演,只为满足虚荣? “宝宝,幼儿园是不是教了舞蹈?” “是的。” “那你给叔叔阿姨们来一段。” “……” 你家宝贝环视一周,发现很多陌生的面孔,因此,站在那里无动于衷。 见状,你灵机一动,轻声细语的说: “宝贝,你不想跳舞那我们不跳吧。” 孩子一听,开心的点点头。 “不跳舞的话,我们就拿话筒唱首歌。”

  • 聪明的父母,从不在孩子面前做这5件事!
    聪明的父母,从不在孩子面前做这5件事!

    父母们对孩子的”言传身教“在孩子的一生中,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的。正如托尔斯泰说:“全部教育,或者说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归结到榜样上。” 儿童教育家孙敬修也说过:孩子的眼睛是录像机,孩子的耳朵是录音机。父母个人的言行,对于未成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替代的最有用的阳光。 那么下面这5件事,父母们别再当着孩子们面前做了。 1.不当着孩子的面挖苦另一半 我们经常有意无意地在孩子面前说起另一半的不好,比如: “你爸爸就是一个甩手掌柜,油瓶子倒了,都不带扶一下的,真是懒死了!” “这辈子跟你爸没享一天福,要不是你,我早就跟他离婚了。” “你妈妈又蠢又笨,人的头,猪的脑子!” “你妈妈整天跟个机关枪一样,唠唠叨叨的。” 孩子的一半来自父亲,一半来自母亲,否认孩子父母亲的其中一方

  • 自卑的孩子,往往生活的很无奈!
    自卑的孩子,往往生活的很无奈!

    孩子有自信的,也有自亢和自卑的,这都取决于家长的教育方式。而自卑的孩子,往往有着一个无奈的人生。 每一个优秀的人,除了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更有一个健全的人格,而这两者都是从小培养的。 很多父母只注重孩子的身体健康和物质需求,却忽视了孩子的心灵健康。有些孩子从小很内向,很多家长都以为这是孩子的天性,自己孩子就是不爱说话的。但内向很容易发展成自卑,而自卑会对孩子的身心发展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当生活中孩子有些表现时,说明孩子自卑了,家长要及时干预。 1、拒绝说话和表达 孩子的语言发育由于个体的差异,会有很大的不同,有的说话早一点,有的说话晚一点,这种情况家长无需担心。但是如果孩子已经会说话了,还总是不喜欢说话,有什么想法也不表达。特别是在学校,有什么游戏和活动,别的小朋友都会踊跃参与,但自卑的孩子可能只会活在自己世界里,拒绝表达自

  • 孩子是否被虐待,细心的父母发现了吗?
    孩子是否被虐待,细心的父母发现了吗?

    孩子是否被虐待,作为家长该如何发现?作为父母有义务关心照顾自己的孩子,虐待是不容易被发现的,因为被虐的孩子经常因为害怕被责备或者不被相信,从而不去告诉别人,有时他们会出于对施虐人的爱、恐惧,或者两者兼而有之,从而保持沉默,下面看看发现孩子是否被虐待? 作为父母,我们应该时刻警惕孩子身体或行为的任何无法解释的变化。根据美国儿科学会的说明,虽然伤害通常是针对身体虐待的事件,但行为变化往往反映了任何类型的紧张情况下的焦虑,例如: 任何不能解释的伤害(擦伤、烧伤、骨折、腹部或头部受伤) 生殖器疼痛或出血,以及性传播疾病 恐惧行为(噩梦,抑郁,不寻常的恐惧) 腹痛,尿床(尤其是如果孩子已经上过厕所) 试图逃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