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学龄前健康学龄前营养学龄前教育学龄前疾病
  • 父母给孩子帮忙,怎样才能不帮倒忙?
    父母给孩子帮忙,怎样才能不帮倒忙?

    父母们喜欢给孩子帮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有的时候父母给孩子帮忙,往往都是在帮倒忙,你是这样的父母吗? 同事娜娜又迟到了。 这是她这月第四次迟到,原因是给儿子送作业本在路上耽搁了。 娜娜的儿子在上小学,性格有些马大哈,常常上学拉东西,有时忘记带课本,有时忘记带作业本,这次又忘带了练习册。 娜娜气喘吁吁的边启动电脑边和我们抱怨:“哎呀,下次再也不在上班高峰期打车了,太堵,还是地铁快。” 坐在对面的同事打趣的说:“你这儿子不省心啊。” 娜娜呵呵笑说:“有啥办法呢,谁让我是她妈妈呢。” 另一位同事连忙赞称:“好妈妈啊,向你学习。” 说实话,娜娜的想法我不敢苟同。孩子要上学,妈妈也有工作啊,为什么孩子丢三落四的毛病总让妈妈买单? 而且娜娜儿子的学校距离家有近40分钟的车程,送儿子到学校,再

  • 你的哄骗,会吞噬孩子对你的信任!
    你的哄骗,会吞噬孩子对你的信任!

    欺骗在任何时候都是不被人认可的,而哄骗却往往发生在家长和孩子之间,可是家长们也得知道别再用哄骗消费孩子的信任了。 有位妈妈发了一段博文,虽是养育孩子的鸡零狗碎,但琐碎中潜藏着养育者的睿智和慈祥。 女儿会爬了。 爷爷一进门,我就想让她表演给大家看看,为了吸引她的注意力,我拿着爷爷的车钥匙在她面前晃。果然,女儿一晃一晃的朝着钥匙的方向爬了过来。 在她即将到我面前的时候,我把钥匙放到了一旁的桌子上,爷爷马上说:“把钥匙给她,她费了那么大的力气爬过来的。”我说:“可是她会一拿到钥匙就放进嘴里去。” 爷爷解释着:“你不能让孩子失望,否则以后她就不信任你了。你把钥匙给她,只要看好她,阻止她把钥匙放到嘴里去就好了。” 于是,我便把钥匙放回地上,女儿爬过来,捡起钥匙玩了好一阵子才有放进去嘴里的意思,我用手挡住了。没多久,她的兴趣

  • 这些“爱”孩子的话,别轻易说出口,伤害太大!
    这些“爱”孩子的话,别轻易说出口,伤害太大!

    父母们总是会给孩子很多很多的爱,生怕孩子会缺爱。爱孩子虽然是父母的本能,但是爱与会爱却是两码事。 很多时候,明明父母是想向孩子表达关爱,但词不达意或者行不相符,就会让孩子误以为是责罚。 糟糕的是,父母对孩子的误解浑然不知,于是,慢慢的就变为了一个不容解开的死扣: 父母深深的给予爱(责罚),孩子默默的领受爱(责罚)。 俗话说,解铃还须系铃人。要解开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死扣,怕是只能从我们自己身上找原因了。 死扣一:我早就说过 “我早就说过冬天不能吃冰激凌,看,拉肚子了吧。” “我早就说过别跑别跑,看,摔倒了吧。” “我早就说过别用力拉,看,撕坏了吧。” 父母就像一位先知,总能预测到最坏的结果,孩子也“不负所望”,总能顺着我们的预测慢慢看到恶果。 当孩子的执拗

  • 孩子再小,你也要给Ta面子!
    孩子再小,你也要给Ta面子!

    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往往以孩子还小,做着一些不给孩子面子的事情。然而小小的孩子,也是很有自尊的。 孩子在父母眼里,总归是小的。 小的不懂什么是玩笑,什么是道理,就连自尊也不会懂得。 我们常常当着孩子面,在一群人面前肆无忌惮的说落孩子,说他长的一副孙悟空的翻腾样子,调皮又爱哭。一阵哄笑后,谁也不会注意到孩子脸颊上的羞愧。 久而久之,孩子喜欢不在众人面前露面,有人的地方,他们便怯生生的躲在父母身后,与影子为伴。 后来,我们发现孩子变了,变得有些内向,不爱说话,不爱见客人了。这才焕然大悟,原来这么豆丁大点的孩子也有自尊。 想起女儿有次在图书馆借书认错爸爸的糗事。 和往常一样,那天挑选完书本后,我便带着番茄在一旁的小凳子上休息,等着爸爸借阅回来。 这时候正好有一位男士,身材跟番茄爸爸长的相似,恰

  • 鼓励孩子你真的会吗?宝妈别忘了这9句话
    鼓励孩子你真的会吗?宝妈别忘了这9句话

    都说孩子就是一张白纸,我们怎么教,孩子就怎么学。有时候我们不经意的一句话,给孩子造成心理伤害需要很长时间去恢复。 孩子正在成长阶段,不可能不犯错,但是我们引导和鼓励孩子才是正确育儿方式。多对孩子说一些积极鼓励的话,能够让孩子在成长的路上少走弯路。 其实鼓励孩子的话多是赞赏、鼓励、同情的话,该赞赏时就要激情澎湃,该同情时就要母爱泛滥;该鼓励时就要发自肺腑。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这9句话的重要性。 1、宝贝、你真棒 一个孩子不可能每天都做出让妈妈惊讶的事情,每天选一件事来鼓励孩子。鼓励多了,孩子就会知道做那些事会得到妈妈的鼓励。孩子自然就会做更多值得你鼓励的事情了。 2、谢谢你,宝贝 从小我们就要培养孩子有一颗感恩的心,培养孩子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我们的言行给孩子树立榜样。孩子帮妈妈做了力所能及的事情,我们要感

  • 家长怎么听,孩子才会主动说?
    家长怎么听,孩子才会主动说?

    倾听孩子,是每个家长都要学会的事情,它是构建良好亲子关系的基础。那么,家长怎么听,孩子才会说呢? 孩子由于受到年龄的限制,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很难把自己的想法完整顺利的表达出来,尤其是以成人的方式表达出来,因此很多父母在听到孩子断断续续的描述一件事情时,往往没有耐心去认真倾听,孩子也就慢慢变得不愿意倾诉。所以说,学会听很重要。 认真倾听 军军从幼儿园放学回家后,很气愤的对坐在沙发上看电视的爸爸说:“爸爸,我以后再也不和可乐做朋友了”。 爸爸一边看电视一边说:“怎么啦?你说,我听着呢。” 军军说:“今天可乐打了我一下,我很生气。”爸爸依旧在看电视。 “爸爸,我说我不想和可乐做朋友了,他今天打了我一下,你到底有没有听我说啊?哼,我生气了。” 军军爸爸依旧坐在沙发上看电视,而军军也依旧在生气。

  • 孩子被欺负了,家长该怎么做?
    孩子被欺负了,家长该怎么做?

    相信没有那个父母会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外面受到欺负,那么如果孩子被欺负了,家长该怎么做呢? 我的孩子1岁多,最近在外面玩的时候,他总是被比他大的孩子欺负。我观察可能是孩子小,不懂得保护自己,每次都是傻愣愣的被欺负,我只好去把他抱走。 但总感觉这种方法还不是很好,想请问暖暖妈,这种情况下,我该怎么处理呢? 作为父母,看到自己的孩子被欺负总是滋味不好受的,更重要的是,教育孩子在被欺负时的一些应对之策,可能还会直接影响孩子的心智成长和性格的培养,这确实是一门学问。 那么具体该怎么做呢?我的建议是: 首先,要确认我们所以为的“被欺负”是不是真的“被欺负”。可以问孩子:“他打你,你疼不疼?生气吗?”如果孩子不疼、不生气,说明孩子认为这是在玩儿,这个时候我们就不用去干预他们的社交活动。 我们有时候很容易就站在自己的

  • 孩子有这种情况, 家长千万别送去幼儿园!否则会遭到围攻
    孩子有这种情况, 家长千万别送去幼儿园!否则会遭到围攻

    送孩子去幼儿园,也是需要仔细思量的,如果孩子发生这种情况, 家长一定不要送孩子去幼儿园, 否则会遭到围攻的。 前段时间,我家孩子所在的班级有很多的孩子咳嗽,家长群里,时不时的就会看到老师通知某某家长过来接孩子,孩子肚子疼,孩子头疼,总之是各种毛病,每天都有家长被通知去接孩子。 这让我想起了孩子上有幼儿园时班里发生的一件事。 有位小朋友有些咳嗽,虽然生病了,但精神还不错,孩子的妈妈就让孩子带病上学。晚上这位妈妈收到了同班家长的微信,说是自家孩子今天回去后就发烧带咳嗽,孩子说挨着她家小朋友坐来着,她家孩子又咳嗽又打喷嚏。这位妈妈很生气的指责她,为什么生病了还要来学校,我们抵抗力差,一感冒就会引发哮喘! 微信群瞬间就炸了。另一个家长说,我家孩子回来也有些不舒服,咳嗽,没精神,不想吃东西。她有些愧疚的是说:不好意思,我们去医院看来

  • 提高孩子智力发育最好的方法就是会玩游戏!
    提高孩子智力发育最好的方法就是会玩游戏!

    提高孩子智力发育最好的方法就是玩游戏,你会陪自己的孩子玩各种益智游戏吗?玩游戏是孩子们的天性,孩子智商不够,益智游戏来救,这是真的吗? 随着科技与经济的快速发展,现在的小孩子越来越沉溺于电脑、平板、手机等科技工具。大部分小孩子遇到手机、平板、电脑,不是拿到手后玩游戏,就是看动漫。家长们也因为怕孩子过多的沉溺手机电脑游戏,让孩子们远离手机电脑,开始渐渐用一些致力于开发孩子智力的游戏吸引孩子,比如买一些乐高,益智玩具,还有一些色彩缤纷电子益智游戏等等。但是往往这些益智游戏对孩子的吸引力没有那么高,孩子们往往玩了一段时间之后,就又不喜欢了,又开始吵闹着要玩新的游戏,父母又开始头疼了。   那么益智游戏真的对孩子们的智力发育有益处吗?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当然是有一定益处的。经专家评定,适当的游戏对小孩子的智力发育是有益处的。我们作为父母的最重要的是让孩子在玩游

  • 育儿有冲突,隔代教育到底怎么平衡?
    育儿有冲突,隔代教育到底怎么平衡?

    隔代教养并不是没有好处的,现在网上不是流行这样一个说法“爹妈生,爷奶养,外婆外公来帮忙!”这句话很贴切的形容出了现在很多家庭的现状,隔代教养真的对孩子的未来成长没有好处吗?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观念不同爱相同,隔代教育到底怎么平衡? 当然,这几年也尝尝有人将孩子教养不好,教育问题失败怪在隔代教养上面。 正如同早在5年前就兴起的一种说法,“隔代教育,是误人子弟的一种教育方式!”   那么不禁要问,真的是这样吗? 固然隔代教育有各种各样的的弊端,如爷爷奶奶的观念思想陈旧,溺爱孩子,或者是冲淡孩子和父母之间的感情。 但是隔代教养的确是现代家庭在现实的逼迫下,最合理也最省力省心的一种教养方法。 教育不好孩子的这口黑锅,并不能甩给隔代教养。   存在既合理!

  • 孩子做错事,家长打一顿还是轻言相劝?
    孩子做错事,家长打一顿还是轻言相劝?

    孩子做错事是该惩罚孩子,还是用轻言相劝的方式教育孩子?做错事就该采取惩罚吗?所谓不打不成才,给孩子打一顿让他长记性吗? 所谓“不打不成才”,历来都是中国传统教育文化的一种方式。大多数家庭还是遵从孩子不听话,应该打的教育方式,但是,这种方式真的有用吗?大家对此都各执一词。接下来就来谈谈小编的看法。  现在大多数家庭因为只有一个孩子的缘故,大多都把孩子宠上天,不舍得打骂。孩子说什么就是什么,想要什么就给什么,大多数孩子因此养成了一些坏习惯,家长又因为工作繁忙,疏于管教。所以小编觉得,适当的体罚对孩子的教育来说是有用的。这里的体罚不是只是一味地打骂孩子,而是在孩子犯错时,给孩子讲道理,并辅以适当的体罚,比如罚站、做一些简单的家务劳动,并且以身作则,让孩子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虽然有些家庭觉得孩子还小不懂事,一些小事不应该跟孩

  • 如何让孩子融入自己的小社会?家长必看
    如何让孩子融入自己的小社会?家长必看

    孩子虽然小,但是还是有自己的小社会的,那么该怎么让孩子学会融入自己的小社会呢?家长该怎么做呢? 咪朵和莫妮是幼儿园的一对好朋友,有次两家人带着孩子一起外出游玩,在宾馆吃方便面的时候,莫妮只会用叉子,不会用筷子,在一边的咪咪(只有五岁),忧心忡忡地说了句:“你连筷子都不会用,以后到社会上该怎么办啊?”此话一出,笑得双方家长前俯后仰,乐不可支。 孩子尚未走向社会时,暂时还可以有父母为他遮风挡雨,但孩子毕竟生活在社会中,终将成为社会真正的一员,有些父母总把孩子关在家里,或者因为自己性格内向的原因,也不让孩子与别人交往,这样的保护看起来很温暖,但总有一天,孩子会长大、离开父母的家,独自闯荡社会。 孩子离开家庭,就无法适应比家庭、学校更复杂的社会,患上“社会不适应症”怎么办? 没有速成的好办法,唯有让孩子从小接触社会生活,逐步培养适应未来社会生活

  • 孩子犯错时,父母的态度将影响孩子一生!
    孩子犯错时,父母的态度将影响孩子一生!

    哪个小孩子不调皮捣蛋,孩子爱捣乱,面对孩子犯错,父母的态度非常重要,可以说影响孩子的一生,看下文来了解一下吧。 上周末带婆婆逛街买鞋,遇见了一件让我很吃惊的小事。 在店里,老公陪婆婆在试鞋,我带着女儿玩,忽然两个小男孩跑到我们身后,把货柜上的球鞋一只只扔到地上,边跑边笑,后面跟着的孩子妈,边追边责骂:“谁教你们这么没礼貌的?” 同样在选购鞋子的顾客纷纷侧目,看着他们母子三人。 这个妈妈嘟嘟囔囔几句后,转身又开始选购衣物。 后来,当我和女儿转到篮球货柜前,才发现球柜也被俩个小男孩捣了蛋,篮球七零八落散落一地。 就在我错愕还不及开口的时候,女儿竟自个弯腰把球一个个抱回货柜。 我站在原地看着她,并不吱声。 三层货柜六个球,女儿放好了下面两层,唯独顶层太高,小家伙使劲踮起脚尖也够不到,我赶紧

  • 什么样的小孩,长大会好命?家长必看
    什么样的小孩,长大会好命?家长必看

    有人问,什么样的女孩,长大会幸福?有人说是富养的。可是富养的女孩,长大后真的幸福吗? 并不全是,闺蜜就是富养长大的,每天朋友圈里吃喝玩乐晒大长腿,也没见幸福了。 还有人说穷养的。 算了吧,我就是被爹妈穷养长大的,穷得都快赶上野生的了,也没见幸福呀。 那么什么样的女孩长大会幸福? 爸爸妈妈们早早看懂这个图表,女儿长大就会幸福。 就像图表里一样,美国科学家最新研究表明,人的幸福感是可以度量的,并且给出了运算方法: 一个人的幸福感满分是100分的话: 50%来自童年,如果有快乐明媚的童年,那么就已经拿到了50分,因为童年的经历和感受灰常重要,会给人的一生埋下基调,影响对很多事情的看法; 40%来自于自我实现; 还有剩下的10%,来自于成功甜蜜的爱情。

  • 这6种妈妈可能会毁了孩子的一生!
    这6种妈妈可能会毁了孩子的一生!

    作为妈妈,我们都希望孩子爱自己,而不是讨厌自己。你知道哪些妈妈会让孩子不喜欢吗?希望你不要成为那样的妈妈。 总是向孩子说另一半坏话的妈妈 父母吵架,是孩子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有些妈妈和另一半吵架之后,喜欢把孩子牵扯进来,经常向孩子抱怨另一半,说另一半的坏话,强迫孩子和自己站在同一战线。 对于孩子来说,爸爸妈妈他都非常爱,要偏袒其中一方,诋毁另一方,会让他感到非常为难和痛苦。因此,夫妻吵架,最好不要当着孩子的面,更不要把孩子牵扯进来。 经常哭穷的妈妈 “妈妈,我们班这周组织郊游活动,每个人要交100元!” “怎么又要交钱啊,上次不是刚组织过活动吗?没钱,不去!” 有些家长经常向孩子诉说家里有多穷,自己赚钱有多么不容易,养育孩子有多辛苦;甚至在孩子要去参加集体活动或同学聚会时,妈妈也总以“没钱”拒绝,不让

  • 看准了孩子学习的“最佳年龄”没?学会抓住关键期
    看准了孩子学习的“最佳年龄”没?学会抓住关键期

    孩子学习的最佳时期是什么时候?生活当中,经常有家长会问,“我们家孩子为什么现在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我们也下了很多很多功夫,为什么不见效?” 这可能跟你没有抓住关键期有关系。 有一次我在做咨询时,妈妈带着孩子来的。孩子四岁了,才刚开始学叫“爸爸”“妈妈”,检测之后发现孩子没有什么听力问题、发育障碍。于是判断应该是在学语言最关键期的时候出了问题。 妈妈说,她是把孩子交给邻居老太太看护的,老太太爱打麻将,孩子送过去老太太就哄孩子睡觉,然后自己打麻将。等妈妈去接的时候,再把孩子弄醒,吃点东西。看到孩子倍儿精神,大家都夸老太太会带孩子。但是,孩子白天睡够了,晚上就不睡,在床上不知道摔过来多少回。 这个孩子从十一个月到十三个月的时候开始蹦字,但是学会的第一个字是“碰”,第二个词是“和了”,其他的都不大会,后来听老太太邻

  • 家长千万别太把孩子当回事!
    家长千万别太把孩子当回事!

    不得不说,现在的家长都太把孩子子当回事了,也许是太爱孩子了,但是太把孩子当回事是不可行的! 罗马不是一天造就的,一个人的性格、处事方式也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家庭教育占60%,学校教育占30%,社会教育占10%。 如果一个家庭以孩子为中心,那么孩子也会习惯以自我为中心,从而养成性格上的自私自利、骄横跋扈,不懂宽容,不懂感恩,更受不了委屈。他们甚至不懂得礼貌,目无长辈,压根不会把父母放在眼里的。 那么是什么造成教育满盘皆输的原因,还在于父母自己,通常有如下原因: 没有原则地满足孩子所有要求 父母为孩子创造富足的生活环境,是无可非议的。但如果无限制的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是在害自己的孩子。孩子需要的不仅是物质层面的满足,还需要精神层面的富足。 如果孩子从小就养成要什么有什么,不给就无理取闹的习惯。才会有网络上的热帖

  • 对孩子密不透风的爱,其实是一种伤害!
    对孩子密不透风的爱,其实是一种伤害!

    这是一个焦虑泛滥的时代,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着焦虑,家长们对孩子往往太过宠爱,也会让孩子们感到焦虑。 一转眼,我家小小伙儿已近四岁,智力语言体能都有很大发展,到了考虑兴趣启蒙的时候了。于是,上周末,我带他先去上了一堂体验课。 这是家挺有历史和规模的围棋学校(不是简单的培训班),之前在小区附近搞活动时接触过。 当天咨询的家长还挺多。于是,体验课上,一下子来了好几个家庭,大大小小好几个孩子。不大的校区顿时热闹起来。 我观察了一下,这几个孩子应该都比我家的大一点,大约五到六岁左右,正是活泼好动、吸收力强的阶段。 我家的三岁半,应该是最小的。不过他语言发育早、记忆力强、学东西快,所以抱着试试看的心情,也来接触一下。 未必非得上,万一老师说太小不合适,我也有心理准备。因此,我的心态比较轻松。 在课前候场时间,和前

  • 非得打骂孩子?“左侧教育”才是正道!
    非得打骂孩子?“左侧教育”才是正道!

    作为家长,我们必须明确: 这五种情况下绝对不能打孩子!而有些家长却往往不以为意,其实我们可以“左侧教育”的,那样孩子会更听话。 家长打骂孩子实属无奈 没有人内心是愿意打自己的孩子的!打的目的就是加深孩子的印象,让其记住自己错在哪儿,保证以后不再犯错! 道理谁都懂,但往往又有几个家长在“执行家法”时脑子里想的是这条了?! “越来越不听话了!都敢造反了!”“没教养,把我这张老脸丢光了!”“你这样下去会拖累我们的!”“你看看别人家的孩子,都比你强!”。。。。。。 如果家长们在打孩子之前,能心平气和地想想自己为什么要打,那这个惩罚的效果将会非常有针对性,非常有效。 但正当你心平气和时,也许你仅凭“动嘴”说理,就能让孩子明白错误,并且教育效果比动手打骂要好得多! 事实上,要是我们家长工作不那么累,

  • 孩子又发脾气了,随Ta吗?
    孩子又发脾气了,随Ta吗?

    关于带孩子,每个家长都有自己不同的教育方式,就像面对孩子发脾气,有些家长会斥责而有些家长却只会佛系地说一句“随他去吧!” 曾经不止一次听到家长们分享自己对孩子“又爱又恨”的心情:可爱的时候让人母爱泛滥,可恶的时候只能在心底默念100遍“亲生的”才能压制住体内的怒火。网上曾发起过一个针对父母的投票:孩子的哪一面让你觉得最不可爱?胡乱发脾气、睡觉时瞎闹和瞎捣蛋夺得了前三名,甚至有网友表示,切换到发脾气模式的孩子最可怕。 孩子发起脾气来有多可怕?想必家长们都有见识过,情绪失控、不听劝、执拗,让家长头疼,逼得部分家长唯有用更大的怒火才能压制住孩子的脾气,可是这种“硬碰硬”的方式只是暂时在控制了局面,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那么如何对待发脾气的孩子?前几日在朋友间做客,被他独特的处理方式触动到。 那日,朋友邀请了三五好友在家闲聚,这样的场合自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