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好的习惯对人的一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会让你受益一生,那么怎么给孩子培养好习惯呢? 上周六晚朋友聚会,晚餐结束后,张总邀请大家再去茶馆喝茶。我随后打申请不参加后面活动。 张总:“老朱,你这么早回去干什么?一会大家喝茶聊天,互相探讨下18年的生意。” “张总,实在不好意思,我得回家陪娃了。”我向张总说明情况。 “养娃的事让老婆去啊,男人就得多应酬,把生意做大,让老婆孩子住大房子,给孩子上好学校。” “今天真不行,张总。要不下次我做东再请大家。因为最近我答应孩子,每天都回家陪他玩。” 益南我认为: 给孩子金山银山,不如帮助孩子从小养成好习惯! 培养习惯也是我游戏化育儿模型中的一个重要模块。 一、为什么要培养孩子习惯 中国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
养儿方知父母恩,都说当妈的就是一条“不归路”,不仅身体累,心也累。但是一个好的妈妈,也要学会偷懒。 如果选择做一个“会做减法”的妈妈,学会适当地“偷懒”,不但可以将孩子培养得更独立,也能让自己成长得更精彩。 为什么中国式妈妈总是这么累 我有几个老外朋友,平时在一起聚会的时候聊到孩子的教育问题,他们总是很奇怪,为什么中国的妈妈总是这么累?后来交流多了我才明白,中国的妈妈们是把孩子看得太重了。 在国外很多妈妈一个人带好几个孩子,该健身健身该社交社交,自己的生活一点也没落下。她们吃饭往往买现成的或者半成品,不需要花费太多时间,家务也会让孩子力所能及地帮忙做。 而在中国,很多女人做了妈妈后孩子几乎就成了生活的全部重心,在家里几乎把什么事情都包揽下来。 孩子吃的要按照营养食谱荤素搭配,家务什么的更不让孩子插手,担心磕了碰了
孩子有自卑的心理,家长该如何帮助孩子提高自信心,有自信才能变得越来越优秀,但有这5件事,最容易毁孩子的自信,家长知道吗? 父母是孩子的人生导师,父母的言行举止是孩子学习的榜样,但是同时父母的情绪最容易影响孩子。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优秀,充满自信,快乐的生活,可是父母们却总是做一些毁孩子自信的事情,让孩子自卑傍身,尤其是日常生活中的这5件事情,最容易毁孩子的自信,父母们快点儿改吧。 一、吓唬孩子,破坏孩子的安全感 孩子小时候总是喜欢哭闹,很多家长孩子一哭闹就非常的烦,总是会用吓唬的语气对孩子说:“再哭就把你扔了”或者“我不要你了”。孩子太小分不清父母是在开玩笑还是说真话,所以父母这样的话会吓到孩子,孩子会缺乏安全感,这会让孩子感觉父母不喜欢自己,会变得很自卑,干什么事情都很胆小,没有自信。 二、怒吼孩子,破坏孩子的自信
你有给孩子报辅导班,补习班吗?孩子从生下来开始就面临着竞争压力,现在的教育趋向于一种快节奏的病态,但是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家长们真是费尽了心思,父母费尽心思给孩子报各种特长班,这样只会让孩子失去学习的动力,家长不能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不敢孩子的感受。 心疼小小年纪每天就要游走于各种补习班,辅导班,看着小小的人儿每天背着那么重的书包,真是心疼这些祖国的花朵十秒钟。 半年前见小侄子的时候,还是一个活泼机灵的小魔兽,可是最近再次见到的时候,简直差距太大了,只上了还不到一学期的学,已经把小侄子折磨的一点儿灵气都没有了,一个小学生周末的作业都比高三学生的多,除了学校老师留的作业,小侄子还要上各种才艺辅导班,真是周末、假期都比平时上学还要忙,太辛苦了。 其实,父母们应该放轻松,不要太给孩子压力,否则可能会适得其反,反而让孩子产生弃学厌学的情绪。不
父母的垃圾情绪对孩子的伤害有多大,很多人无法想象,前段时间不是有一则新闻关于一个男童弄丢手机,被妈妈失手打死的悲剧,简直太匪夷所思了,千万不要让你的情绪垃圾成为伤害孩子的帮凶! 据媒体报道,在江苏泰兴黄桥镇,一个9岁的男孩,因为丢了手机,以及妈妈觉得他没有好好写作业,被毒打了5个小时,然后在当天夜里失去了生命。 很多人都觉得不可思议?因为一个手机,亲手打死了自己的孩子……当妈的到底爱不爱孩子? 据媒体调查,孩子母亲一个人带着男孩学习和生活,爸爸常年在外,基本上不带孩子,夫妻感情不睦。 爱孩子是每个妈妈的天性,但是,当生活压力向自己涌来时,外加碰上生活的不如意和烦心事,是不是也会也有控制不住情绪的时候呢? 也许就在一瞬间,自己一个失手,孩子没了。当这位妈妈冷静下来时,一定会后悔万分。做妈妈的亲手打死儿子的切肤之痛
手足反目的现象太多了,连续电视剧里面天天在演,还有姐妹相爱想杀的场面也挺多的,今日小编要分享的是手足反目背后的真相,二胎家庭可得关注了。 事例: 哥哥是工商局的,弟弟是做小生意的。弟弟的小生意多多少少有些不规范,工商局一次普查就查到弟弟的问题。满以为做哥哥的会高抬贵手,谁知哥哥竟然公事公办了,弟弟被罚了一万块,乖乖交了罚款,然后从此断绝了跟哥哥的来往。 兄弟俩不是第一次闹矛盾了。小的时候,俩兄弟其实都很“出名”,哥哥以学习好出名,弟弟以爱上蹿下跳调皮出名。 原本是两个特点非常鲜明、各自有自己天赋的孩子,却频繁被拿来作比较。家里老人最疼哥哥,认为他乖,哪怕兄弟俩发生冲突了,也都会指责弟弟的不是; 妈妈却最偏袒弟弟,认为他最小,又最可爱。所以,每次兄弟俩有争执,妈妈嘴里批评着弟弟,手却都会揽过弟弟,抱到怀里去。哥哥默默站边上,满
孩子的敏感期到了,家长该怎样面对?育儿之路漫漫长,走路、说话、吃饭、写字……,一切从零开始,宝宝们是如何完成这艰巨的任务,去适应这个复杂的世界? 蒙台梭利指出,助长幼儿发展的主要动力有两个:一是敏感力,一是吸收性心智。敏感力是指一个“人”或其它有知觉的生物个体,在生命的发展过程中,会对外在环境的某些刺激,产生敏锐的感受,以至影响其心智的运作或生理的反应,从而出现特殊的好恶或感受,这种力量的强弱,我们称之为“敏感力 ”。 儿童的敏感期,是指儿童对某一项技能和认知能力的掌握,有一个发展最为迅速、也最易受到影响的时期。这个时期,如果给孩子适时、适地的教育,提供有利于孩子某一项技能和能力发展的环境和条件,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处于敏感期的孩子,内心洋溢着喜悦。他们的内心,会有一股无法遏止的动力,驱使他们对感兴趣的事物,产生尝试或学习的狂热。
什么是感统失调?孩子感统失调有哪些表现?很多宝妈不懂什么是感统失调,要知道它会一直在整你的娃,接下来看看这篇文章吧。 很多孩子到了上幼儿园的年纪,每天哭闹不想去上学; 孩子腼腆内向,想上厕所不敢说,尿裤子了; 不会自己吃饭,不会自己上厕所,自理能力没培养好怎么上学; 冲动暴脾气,爱打人,小朋友疏远,人际交往差怎么办; 3岁多了,语言还很少,不爱说话,是贵人语迟还是发育迟缓; 课堂上坐不住,乱跑爱动,老师又要叫家长。 “没事,上一段时间就好了。”那颗敏感的小心灵可不是这么认为的。 “我们孩子随他爸,不爱说话,不会表达。”内向胆小和不爱说话是两码事吧。 “孩子都是老人惯得了,长大就会了。”然后回家继续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他还是小孩,什么也不懂,再大点就好了。”
孩子观察力强就很聪明吗?培养宝宝观察力该怎么做?孩子的观察力和注意力一样,也需要培养,那么,父母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呢? 小学老师在教生字时,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字的偏旁、部首,观察字的结构、特点,拆解字的笔画,总有孩子“不开窍”。区分形近字或者看图说话时,孩子的观察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包括一些数学应用题如何快速筛选出主要数字和问题,都跟孩子的观察能力有关,不要等到考验观察力的时候,孩子手足无措,自信全无。 观察能力跟感统有关吗?在感觉统合过程中通过眼、耳、鼻、舌、身等感觉器官,准确、全面、深入地感知客观事物特征,综合视觉能力、听觉能力、触觉和嗅觉能力、方位和距离知觉能力、图形辨别能力、认识时间能力等多种能力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进行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能力。观察力可以说是“思维的知觉”,是感知觉发展的最高形式。
孩子粗心的原因出主观上是心不在焉,客观上与孩子的习惯、知觉、条理性等等有关,这里我们仅仅从生理发展水平的角度来解释孩子的粗心行为。 一、大脑还在不断发育,从而达到成熟状态 根据生理学资料,各年龄段的脑质量依次为:3岁1011克,7岁1280克,9岁1350克,12岁1400克。可见,小学生脑重量的增加还很显著,脑质量的增加和脑神经细胞的增大、脑神经纤维的增长是相联系的。而且,大脑额叶也在此期间显著增大,这对孩子们的高级神经活动有重大的意义。 正因为大脑与中枢神经系统尚处于不断发展阶段,功能上的不稳定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是可预期与被允许的。这就提示我们,千万不要动不动就给孩子“贴标签”说他(她)有问题或障碍,这样做存在的隐患就是给孩子消极暗示,使得他们这方面表现反而越来越差,最终真正成为家长或老师口中的“问题儿童”。 因为神经
许多家庭也许在家庭生活的其他方面气氛是宽松的,但一涉及到孩子的学习,似乎突然降了寒流,一切趋于凝固,变得沉重起来。 “我们家啊,什么时候都好,就是不能讲到学习,爸爸。妈妈一讲到我的学习,就一脸严肃相,沉重得不得了……” “你问我在家最怕什么?最怕爸爸、妈妈问我的学习,有时像审犯人似的,凶巴巴的;有时又像遭了大难似的,急得那个样子,我实在受不了!” 不同的家庭有其不同的生活风格,不能强求一致,但是,有一点则是要共同注意的:父母需要从小让孩子知道和体验到学习不是苦事,而是乐事,特别重视孩子在学习中的情绪体验,特别重视保护孩子与身俱来的探究欲望。我们需要尽量做到,在轻松的气氛中和孩子讨论学习问题,感兴趣地、投入地、站在孩子的立场地和孩子讨论他的学习问题。 良性的家庭学习氛围的创设,恰恰是要保护孩子对学习的好奇感和新鲜感,保护孩子想炫耀自己“长
有一首儿歌:“爸爸妈妈,如果你爱我,那就陪陪我!”现在的父母都是工作中的战斗机,但父母的陪伴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尤其是在结束一天工作特别疲惫的时候,去坚持和孩子互动、陪伴孩子、给孩子讲故事,这对任何父母来讲都会是一种挑战。 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有效的陪伴孩子,也就是陪孩子也要有效率,汪老师给你们支几招: 尽量不要为了完成任务而与孩子互动,孩子对父母的情绪最敏感,孩子会感觉到你的敷衍。 一、亲密关系的建立 孩子在三岁以前需要和父母建立亲密关系,特别是母亲。亲密关系的建立,对于孩子安全感的建立,以及减少入园时的分离焦虑,甚至家庭教育都有重要的作用。所以,父母需要在每天固定时间双方一起参与到孩子的生活中来,无论是聊天,还是讲故事。要进行一定时数的有效陪伴,我们这里说的有效陪伴是能够真正参与到孩子的生活中。不是指爸爸妈妈坐在一边,让孩
寒假还有一周就到了,家长会纠结,是让孩子去冬令营、补习班,还是锁在家里给孩子布置一些课程?寒假该如何规划孩子的假期生活? 情境1: 家长:都玩一天游戏了,你眼睛还要不要了!天天就知道玩游戏,寒假作业也不写,给你制定的假期学习计划你哪天完成了? 孩子:哎呀,再玩五分钟。 ......... N个五分钟过去了,任凭家长怎么说,孩子还是不离开电脑。 情境2: 家长:这都几点了还不起床!天天不是看电视就是跟同学出去玩,晚上不睡,白天不起。 孩子:zZzZ 遇到这些问题,家长应该怎么处理? 1. 期末考试之后,必须要做总结,但是孩子成绩出来之后,无论考多少分,都要做到:接纳成绩是孩子现有的水平。 2. 提炼出孩子的闪光点,突出他们优秀。学
不知道宝妈们有没有发现,很多宝宝到了一定月龄时,就只是喜欢扔东西,有些时候家长们呵斥都不行,打都打不住。 在小区小新妈经常听到宝妈抱怨说,宝宝大了脾气看涨了,一言不合就喜欢扔东西... 给什么扔什么,扔了又要捡,捡了又要扔。 不知道是不是存心捣乱,每次只能把东西收起来不让宝宝碰。 那么,宝宝究竟为什么喜欢扔东西,我们要不要阻止? 今天小新妈和大家一起来探讨探讨。 宝宝喜欢扔东西,是开发智力的过程 扔出去的东西都会往下掉,而且,每个东西掉到地上的情况都不一样: 玻璃杯掉了会应声碎掉,乒乓球掉了会弹几下越跑越远,水球或者西红柿扔了则会汁液四溅。 家里的好奇宝宝,用这种方式探索事物间的因果联系,慢慢地认识世界。 这个过程中宝宝的认知能力在进步,智力也在开发,这难道不是一件
孩子最近出口成脏,爸妈该如何管教?学好不容易,但学坏只在一瞬间,当你的孩子骂人的时候,爸妈该怎么做? 俗话说的好,孩子学好并非一日可成,学坏只在一瞬间。这句话正是无数爸妈心里最真实的写照,对孩子的言语时刻得提防着,生怕孩子一下子就变坏,出口成“脏”,言语肮脏,不堪入耳,真是防不胜防。 孩子一旦开始说脏话时,如果爸妈不以为然,不及时纠正孩子的错误,就会给孩子带来非常大的影响,对孩子的价值观和日后的人际交往都是极为不利的,由此可见,孩子说脏话,便是一个坏的开始,爸妈可马虎不得,必须寻求正确的方式来洗净孩子这一身“脏”。小编今天就来分享一些很多父母使用的教育方式,爸妈们可以依据自家孩子不同情况来使用不同的方法。 当孩子说脏话,辱骂他人时,你可以这样做: 第一,忽视孩子,故意不去理会他 利用你冷淡的表现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
隔代教育可不可行?很多人对隔代教育存在各种看法,基本是弊大于利,那么隔代教育有没有好处呢?下面看看隔代教养中这样做让小孩避免被长辈溺爱! 当今的中国处在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人们的生活也是十分繁忙,大多数的父母亲因为工作应酬疏于对孩子的管待,平时都把孩子交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照看。今年的一部电视剧《周末父母》更是强调了这一事实。 那么把孩子交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照看到底对孩子好不好?因为这一问题涉及到的原因有诸多方面,比如:爷爷奶奶的文化素质水平、各个家庭的经济情况、各个家庭的生活环境等等,都会有可能导致这个问题的变化。不过本篇主要从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对小孩子的溺爱来讲述。 因为计划生育国策,大多数人家都是一个孩子,虽然现在二胎政策放开,但又因为经济发展的问题,买房、生活、教育消费等多座经济大山压在现在年轻的父母身上,大多数父母还是选择生
孩子优秀就是父母的骄傲,很多父母对孩子给予太多的期望,但孩子何时变成了大人的完梦工具?希望家长看完这篇文章有所感受。 相信很多人小时候经常听到这些话“我小时候想学弹琴,当个钢琴家,但是当时条件不允许,只好放弃了,现在给你报个钢琴兴趣班,你一定要努力当个钢琴家!”“孩子啊,我小时候想上大学都没有机会,你将来以后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考一个好大学”“孩子啊,我从小就有一个梦想,就是想当个歌手,但是那时候音乐学院收费太昂贵了,现在咱们家有条件,我送你去当歌手吧!”等等之类的,我们大人未完成的梦想,如今就落在了孩子们的头上…… 可我们似乎都忘了问一问“宝宝,你喜欢钢琴吗?还是喜欢画画?你想学点什么呢?”也是,家长们都把自己的意愿强制性的安插在孩子们的思想中,以至于,现在的孩子,除了放学回来要写老师布置的作业,空余时间,还要去各种绘画班、钢琴班、声乐班、轮滑班等等……
童心是一颗很可贵的心,它真诚、善良、勇敢......它是孩子“人之初,性本善”的特征,但再好的“心”,家长也得好好去呵护。 人们常说:童年万岁。其实童年只有几岁,真正该万岁的是童心。我看到过很多优秀的中年人和老年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旺盛的童心,他们都经历过风风雨雨,却像未曾被“污染”过,眼睛里依旧灼灼生辉。是什么原因造就了这份永不泯灭的童心? 我常常思考:经过小学、中学、大学、研究生教育之后,我们要交给社会的是什么样的人?对于小学来说,当孩子在这里度过童年最重要的一段时光时,学校能做到让他们不被“污染”吗?能让他们固本培元而且漂亮生长吗?能让他们到中年、到老年的时候,眼睛里依然闪烁着童年的好奇和清澈吗?我觉得,这也是整个社会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陪伴成长,用亲情滋润孩子的童年 我们做了父母之后,我们只知道,我现在就是妈妈了,成为爸爸了
身边的孩子有活泼开朗的,也有害羞内敛的,有些孩子话少,而有些孩子话多,一天到晚小嘴嘚吧嘚吧说个不停的。据说孩子孩子话多,是智商高的表现,那么真的是这样吗? 多多今年6岁,周末早上出门前,妈妈跟他约定,坐公交的时候少说话,别打扰到别人休息。 可是我们刚上车不到5分钟,他的话匣子不自觉就打开了,“妈妈,我们到哪里去?”“去阿姨家。”“哪个阿姨家?”“漂亮的雪梅阿姨”。 刚开始妈妈生怕孩子有不明白的地方,很耐心的将给他听。然而这样的对话在长达30分钟的路上不管重复,妈妈实在想安静一会儿,强行打断他,说“你的话怎么这么多?” 多多委屈地问妈妈:“哪儿,什么时候到?”“到了你就知道了!”妈妈不耐烦地讲。 朋友常常被这种对话纠缠到崩溃,儿子的执著成了家人的折磨。于是,她问我何时才是个头呢?孩子是个小话唠,长大以后会不会有问题呢?
孩子总喜欢拖沓,家长该如何帮忙帮助孩子改掉这个不好的习惯,孩子上初二了,每次周末写作业的时候都很拖沓,导致周日晚上经常是熬夜,孩子上的是寄宿学校,每周五的下午四点多放学回家,周一早上七点半到学校,周一到周五都是住宿在学校。初二孩子写作业拖沓效率低怎么办? 每个周末老师都会留相应的作业,但是孩子写作业的时候总是很拖沓懒散。 每周五一放学很希望可以看会电视休息娱乐一会,就是不愿意写作业。周六的时间也不会抓紧,导致每周日下午和晚上不停的写,经常是熬夜才能勉强写完。 其实我可以理解孩子学习了一周,周末希望在家放松一下,但是留的作业还是需要完成的,我真的是希望孩子能够学会合理的安排自己的作业和时间,不要总是依赖家长的催促。希望老师能够给我一些建议。 首先我想对家长你说的是,孩子最大的原因在于做家长的你太过于焦急。 其实很多父母都会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