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幼儿健康幼儿营养幼儿教育幼儿疾病
  • 孩子被欺负了,为什么不愿意跟爸妈说?应该如何处理?
    孩子被欺负了,为什么不愿意跟爸妈说?应该如何处理?

    新学期开始,很多孩子第一次进入幼儿园或小学,离开爸爸妈妈的臂弯,独自闯荡江湖。 但近年来校园霸凌事件频见报端,很多宝爸妈心怀忧虑,担心孩子在学校被人欺负而自己不知道。 如果孩子在学校被其他小朋友欺负,宝爸妈应该怎么办呢? 孩子被欺负了,为什么不愿意跟爸妈说? 爸爸妈妈应该是孩子最亲近的人,孩子遇到了社交问题但不愿意跟爸爸妈妈说,这是为什么呢? 不信任爸爸妈妈 孩子不愿意说的首要原因可能是不信任爸爸妈妈。孩子担心爸爸妈妈知道后责备自己。 确实,很多宝爸妈不管遇到什么情况,总会第一时间认为是自己孩子的问题。 “为什么不欺负别人就欺负你?还不是因为你胆小、好欺负!” “别人欺负你,你怎么不知道打回去?” 年幼的孩子对爸爸妈妈的话

  • 想和宝宝好好说话?一定要有这五种语气!
    想和宝宝好好说话?一定要有这五种语气!

    想要教育好孩子,家长们就要和他们交朋友,多交流。然而有不少家长发现,不管自己如何主动,孩子都不愿和自己交流,难得说两句话也只是嗯嗯啊啊应付两声。 为什么孩子不愿和自己交流?在考虑这个问题的时候,你有没有想过,自己说话的语气是否有问题?每次都是高高在上、盛气凌人,孩子理你才是见了鬼了。 和孩子说话时,一定要有这5种语气! 1.信任 每个孩子都希望能得到爸爸妈妈的认可和信任,所以在说话的时候,一定要表现出足够的信任,给予孩子认同感,这样他们才愿意和你沟通。 比如孩子想要学游泳,家长不能嘲讽:“就你还要学游泳,以前洗个澡都怕得不行!”而是给予足够的信任:“宝贝,只要你认真学,就一定会变成游泳健将!”简单的一句话就能让他们明白,只要自己努力就一定能成功,让孩子有自信学下去。而如果是总是挖苦嘲讽,那么不仅让孩子失去

  • 养育男孩的家长,需要多做的三件事
    养育男孩的家长,需要多做的三件事

    都说女儿是父母的小棉袄,那么养儿子是什么呢?养育男孩和女孩区别完全不一样,下面小编要说的是,养育男孩的你需要多做的三件事。 在未成为父母之前,大多数人想象的育儿画风是这样的:亲亲抱抱、亲密的依偎在一起,在一片岁月静好中玩娃娃、讲故事或各干各的事,睡觉前互相亲吻互道晚安……总之,母慈子孝无疑了。 然而,为人父母后,部分父母、确切的是养育男孩的那一半父母被现实打脸了——要求亲亲抱抱?或许会迎来儿子的啪啪打脸;岁月静好一起游戏?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秒会有什么物品被扔到地上或直接碎成渣;睡觉前互相亲吻道晚安?可能你快把自己哄睡着了,儿子还能从床上爬起来再去玩一会……现实就是,先天精力旺盛、好动、攻击性强、神经大条等男孩属性让养育他们的父母完全经历的是另一种生活。 难怪吐槽自家儿子的文章总是能够引起众多妈妈的共鸣。比如,当别人家妈妈夸赞自己女儿是贴心小棉袄时,养

  • “虎妈”教育不利于孩子教育
    “虎妈”教育不利于孩子教育

      悍母教子经引发大争议   “从一月份开始,‘虎妈’成了许多论坛的热门词,有举手赞成的,有拍砖的,我昨日在卓越网拍了这本新书,就是想看一看这位妈妈到底有多彪悍。”在“长沙晚报教育工作室”新浪微博里,孩子读三年级的刘女士留言。   “中国式妈妈”的教育引起全球热议,长沙家长对此也有自己的热烈讨论。   孩子读初二的李妙认为,孩子的价值观尚未成形,需要这样的母亲引导孩子走向卓越,严格教育和竞争意识更有可能让孩子成为做事效率高的成功人士。 从教十余年的章杰认为,现在教育界提倡学习西方的赏识教育、鼓励教育,孩子变得只听得进表扬,听不进批评,心理稍稍脆弱的甚至会寻死觅活,所以需要“虎 妈”这样的妈妈进行管束。   当然,持相反观点的也不少。网友“独树一帜&rd

  • 当孩子打人抢玩具或因社交出问题了, 该如何交朋友?
    当孩子打人抢玩具或因社交出问题了, 该如何交朋友?

    孩子被投诉在幼儿园跟小朋友抢玩具、推人甚至打人,一些家长难以置信,我们家孩子在家里从来不这样的。为什么有些在家里“很乖”的孩子在幼儿园会对其他小朋友“不友好”?  有专家认为,一些学龄前孩子出现这些行为并非因为淘气或无礼,而是社交方面出现了问题,孩子不知道如何正确的跟其他小朋友沟通,甚至有时候明明是想跟对方一起玩,但用了不恰当的行为适得其反,导致被孤立没朋友。宝宝社交已成为养孩子绕不过去的话题。 孩子被投诉打人引家庭大战 四岁小男孩凯文的妈妈最近一接到幼儿园老师的电话就紧张,凯文被老师和其他家长投诉打人、尖叫等不是一次两次了。跟孩子讲道理、威逼利诱都收效甚微。凯文的爸爸一怒之下甚至打了孩子,爷爷奶奶则认为这么小的男孩子打人没什么大不了,拼命护着。 孩子的任何一点问题都容易引起家长的“不淡定”,再加上夫妻之间的教育方式不同以及跟

  • 宝宝听得懂大人说话吗
    宝宝听得懂大人说话吗

    宝宝到了这个年龄,这些话家长可别当娃面说了,小心他能听懂。吃了一惊,女儿还不到两岁,词汇量不超过一千,怎么会突然骂人呢? 妹妹说什么了?重复了一遍。因为这句经常从嘴里冒出来,几乎成了口头禅。感到惊讶,说没想到女儿这么小居然听得懂。 说你家宝宝已经过了一岁半,语言模仿能力和理解能力大大上升,这些话家长就别再当面说了,小心娃都能听懂。万一宝宝学会了在外面说,丢脸的还是家长。 含有不良词汇的口头禅 现在的年轻家长大多经过文明的熏陶,日常生活中能忍则忍,很少会讲脏话。但是这并不排除有一些家长把正在流行的不良词汇拿来当做口头禅,尤其部分网络词汇,更是在现实生活中张口就来。 其实这种表达行为不能说是错的,毕竟生活中家长也有要发泄的时候。但要注意的是,偶尔在没人时说两句就行了,千

  • 具有优秀品行的父母将收获一个优秀品行的孩子
    具有优秀品行的父母将收获一个优秀品行的孩子

    良好的品行是人性的最高表现,好的品行就是最好的榜样。而具备优秀品行的父母,本身对于孩子就是最好的教育。 那天逛街,被一对夫妻的奇葩行为给雷到了。 夫妻给孩子买冰淇淋,因为人多忙乱,服务员把冰淇淋递过来时,女人没有接好,结果冰淇淋掉到了地上,同时也蹭到女人的红裙子上。 女人尖叫起来,怎么搞的,我还没接好你就松手,冰淇淋不值钱,我的裙子可值钱。 服务员道歉并找出毛巾来擦,女人一把推开服务员叫喊着,擦擦就可以吗,你得赔。 男人也强势冲过来,吵着让服务员赔裙子。 这对夫妻得理不饶人,他们的女儿大约七八岁的样子,一脸懵懂而又惊恐地望着这场面。 后来,经理走出来和颜悦色地说,有事情我们坐下来慢慢解决,别吓到孩子。 事情是如何解决的,我并不知道,然而那对父母的品质和行为,真是让我无语了。

  • 父母怎样做到高质量陪伴孩子
    父母怎样做到高质量陪伴孩子

    高质量陪伴才会让孩子变优秀?宝妈们表示:怎么舒服怎么来。能陪伴孩子成长的时间非常有限,这也是许多人选择做全职妈妈的原因。 陪伴孩子,看似很简单的问题,其实却大有学问。而关于高质量陪伴,宝妈们也都有自己的看法—— 1. 我最讨厌别人对我带娃的生活指手画脚,是我陪伴,不是你陪伴。 2. 烦透了高质量陪伴这个词,每天下班后能陪陪孩子,已经是我的极限了。 3. 我已全身心地付出,孩子吃的好,养的胖,玩的也好,这难道不是高质量吗?为什么要听隔壁的孩子背唐诗呢? 你看,有的妈妈未必认同高质量陪伴的重要性,而有的妈妈则对“高质量”如何来评判有着不一样的想法。也许,妈妈们或者爸爸们正陷入某种误区,对陪伴或者望而生畏,或者急功近利,不一而足。 高质量陪伴意味着高产出? 对不起,陪伴孩子不是备考!

  • 家长们可以通过这五点来锻炼宝宝自理自立的能力
    家长们可以通过这五点来锻炼宝宝自理自立的能力

    从小培养孩子自理自立的能力非常重要,其实只要做好下面五点就可以了。 孩子不能自理自立的根子在家长,而教育培育孩子自理自立的关键也在家长。为此,请求家长必需从孩子小时抓起,一点一滴地教育培育其自理自立肉体。 1、营造自理自立的家庭环境气氛 古今中外的许多名人志士都十分注重营造自理自立的家庭环境气氛。 如,西汉的开国良将萧何和太子少傅、太子大傅疏广,清代著名宰相曾国藩和著名将军左宗棠等,他们身居高位,有权有势有钱,但却不为孩子置产业,不为子女积钱财,促使孩子自理自立。只要让子女自理自立,才干把他们真正培育成贤良之才。还有,世界上著名企业家,如美国大财团董事长洛克菲勒,可称之为亿万富翁。但他教育子女却十分严厉,请求他们从小参与家务劳动,花钱要记账,平常花钱要经过本人劳动所得,以培育孩子的自理自立肉体。近年来,报刊上也不时刊登欧

  • 你知道一个常常不高兴的妈妈,对孩子有啥影响吗?
    你知道一个常常不高兴的妈妈,对孩子有啥影响吗?

    带娃,是一项高强度、高度注意力集中、高焦虑的工作。长期下去,别说发脾气了,精神都有可能崩溃。那么一个常常不高兴的妈妈,会养出什么样的孩子? 想想每天都在重复的这些场景: 你刚收拾好的房子,转眼间就能被折腾的一团糟; 熊孩子哭闹起来,好好哄不听,讲道理更不管用; 一会儿“妈妈我要喝水”,一会儿“妈妈我要拉臭臭”,“妈妈我想吃香蕉”,“妈妈陪我玩”, “妈妈,妈妈,妈妈……”; 打从他说话开始,你就整天被指示的团团转,一会儿一个幺蛾子,只要他醒着,干啥事不是见缝插针地跟打仗一样,在高强度运转下完成的? 每天都这样,不能换种活法,换种心境,不发火那就抑郁啦! 可是你知道一个常常不高兴的妈妈,对孩子有啥影响吗? 心理学研究表明:妈妈的负面情绪表情,对孩子们来说相当于“冷

  • 怎么让宝宝学会说话呢?9招促进孩子语言发育
    怎么让宝宝学会说话呢?9招促进孩子语言发育

    9招促进孩子语言发育 爱因斯坦说过:“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和他形成概念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语言。”研究证明,智力发展首先是语言能力的发展,语言是进行思维、反映思想、表达情感、记录思维成果的工具。 宝宝通过语言表达内心的想法,感受身边的世界。他们通过语言将直觉形象思维发展到抽象概括思维,通过语言来认识他们不能直接感知的事物。语言是帮助宝宝顺利建立自我意识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儿童早期语言发展受到阻碍,则将对儿童其他方面的能力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和阻碍。语言的重要性绝不容忽视。 “语言饥饿”导致孩子不能开口讲话 孩子说话比较晚,父母往往都从孩子身体上找原因,以为孩子得了什么病,可是却没有想过,其实是自己的教育方法出了问题。比如孩子想要什么只要手一指,根本不用说话,父母就会把东西拿到她面前,在这样的家庭中,孩子不需要学习和使用语言

  • 生完娃爸睡哪?从床上位置,看出你的家庭关系(内附崔神指导)
    生完娃爸睡哪?从床上位置,看出你的家庭关系(内附崔神指导)

    有调查显示,孩子出生后第一年,夫妻的离婚率是最高的!除了孩子出生后家庭琐事的烦扰和社会角色转变后的不适应,造成离婚最直接的因素,就是床上那点儿事。(别想污了,我是说在床上怎么睡觉的事) 你家睡对了吗? 宝宝睡中间,三口人睡一床 传统型妈妈 “我们小时候就是这样跟爸爸妈妈睡觉的,有了宝宝自然也还是这么睡。”妈妈会认为这样睡宝宝和爸爸妈妈都有接触,增进感情。宝宝睡在中间也更安全。这样的妈妈在育儿中,中规中矩,观念难免有些老旧。妈妈应该多看一些科学育儿的书籍,刷新自己的育儿知识。 优点:爸爸可以偶尔帮妈妈照顾宝宝,让妈妈睡得更好,一家三口家庭稳固。 缺点:不仅仅是空间上的,更是在心理和夫妻关系上的被阻碍,不利于增进夫妻感情;不利于宝宝的睡眠,空气不流通、容易被压到,宝宝也会受到身边人翻身的影响使得睡眠质量降低。 妈妈睡中间,三

  • 孩子特别爱动,到底是聪明还是多动症?
    孩子特别爱动,到底是聪明还是多动症?

    小可可为什么就像个不停转的小陀螺?小可可2岁了,随着他一天天长大,妈咪却越来越发愁。因为,宝贝实在太不听话了,整天不能安静片刻,一会儿去卫生间玩马桶里的水,一会儿去厨房跟妈咪捣乱,一会儿又把玩具扔了一地。不论妈咪怎么劝、怎么哄,对小可可完全不起作用,谁见了都说宝贝淘气得过了头,每天妈咪被小可可弄得疲惫不堪。 妈咪很苦恼,宝贝是不是多动症啊?总是这个样子今后可怎么上幼儿园、上学呀? 专家解说多动症 多动症即注意缺陷多动性障碍,以注意力不集中、活动过度、情绪冲动和学习困难为特征,属于破坏性行为障碍。男孩发病率明显高于女孩,比例约在9∶1-4∶1。因为男孩更具有冲动和攻击行为,并且容易伴随品行方面的问题。 多动症的5大特征 ※ 1.很小的时候就有表现 患儿通常比较难带,喂养困难,甚至在吃奶的时候也不安静

  • 孩子成绩差父母可以责怪老师吗
    孩子成绩差父母可以责怪老师吗

    有这些表现的妈妈,老师最反感,孩子也会被连累。有些家长为了让老师照顾好自己家孩子的学习,不得不与老师保持良好的关系,要花不少的心思。 说实话,家长真的没必要去做这些。有这三种表现的妈妈,老师最反感,孩子也会跟着被连累。 孩子成绩下滑就怪老师 孩子的学习成绩是家长时刻关注的一个话题,毕竟付出了这么多的努力就是为了能让孩子取得一个好的成绩,但是有不少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成绩下滑之后,就开始怪老师,说老师教的不好,教学方法不适合他家的孩子等等,甚至还会给老师提意见,让老师换一种教学方法。 其实,老师很反感家长的这一种行为和表现。老师的教学方法肯定是针对大部分同学而制定的,不能因为一个同学就改变方法吧?并且,孩子的成绩下滑并不一定就是老师教的不好。 让老师给自己的孩子特殊照顾 不得不说,许多家长都会私底下和老

  • 尊重孩子,父母需要怎么做?
    尊重孩子,父母需要怎么做?

    作为家长,如何尊重自己的孩子?尊重都是互相的,孩子和父母之间彼此需要尊重,尊重孩子,父母需要怎么做? 尊重孩子,是把孩子看作一个独立的人,给予孩子足够的自主权,满足孩子对独立的需求。当孩子做事情出差错或者不够完美的时候,应该接纳他、体谅他、相信他。但是,总有被误解的时候。 商量是寻问意见,不是娇惯 生活中,这样的场景并不罕见: 孩子正在玩玩具,到饭点了妈妈跟孩子说:“宝宝,把玩具收了吃饭。”但是,大多孩子都不会对妈妈这个指令做出相应的回应,要么坚定 地拒绝,要么充耳不闻。 他们非要听到:“等你把这张拼图拼好,咱们就去吃饭,好吗?”然而才会跟大人商量,继而接受建议。 原本以为事情结束就可以安心吃饭了,谁知却遭到家人的痛斥:“你就惯孩子吧!什么都依她,到吃饭时间就去吃饭,有什么好商量的!什么事都讨价还价,那还了得?”

  • 孩子不听话越打越叛逆,聪明妈妈这样做,效果很好!
    孩子不听话越打越叛逆,聪明妈妈这样做,效果很好!

    自从孩子上了小学之后,王女士发现孩子是越来越不听话了,而且怎么都整治不了。于是王女士最近的脾气一天天渐涨,只要有不顺心的事情,王女士就会对孩子大吼大叫。 可是即便如此,孩子仍旧是该怎么滴还怎么滴,打骂之后毫无任何作用。其实有的时候王女士也感觉打骂孩子不对,可是一次次的警告孩子仅仅当做耳边风,而打骂也起不到任何的作用,王女士真心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观点分析: 其实对于很多父母来说,有了孩子之后,需要操心的事情瞬间就变得很多,因此往往会变得心烦意乱,动不动就会对孩子发脾气。可是孩子的成长是需要父母用心呵护的,一味的打骂起不到任何的正面作用。对于孩子不听话的行为,聪明的妈妈往往都这样做: 1、让孩子自己选择 对于小孩子来说,自身带有很大的叛逆性,往往不听父母的话,还要反着来。对此其实可以给孩子自己一个选

  •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怎么办?家长可以这样做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怎么办?家长可以这样做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是很多家长焦虑的重点之一。经常听到家长说,自己的孩子上课时,很容易走神。这其中,有上幼儿园的孩子,还有已经快上初中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会影响到孩子学习,但是家长不用过于担心,因为注意力是可以通过后天训练逐渐提高的~ 注意力分布图 心理咨询师表示,注意力是智力的基本要素之一,是记忆力、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的准备状态。它不是先天遗传的,在后天的培养和训练后可以逐步提高。所以家长一定要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的注意力进行训练。 进行训练前,家长可以根据上图,判断孩子是否专心:一般情况下,3岁孩子的有意注意力只能持续3~5分钟,4岁孩子约为10分钟,五六岁孩子则为15分钟左右。家长可以根据这个去判断孩子注意力集中是否符合相应的年龄。孩子年龄越大,就越懂得将注意力放在重要的事情上,从而注意力持续的时间也会逐渐延长。

  • 孩子总是不能集中注意力?原来是这些在作怪
    孩子总是不能集中注意力?原来是这些在作怪

    小编经常会听到有些家长问:“我的孩子总是不能集中注意力,该怎么帮助他改正?”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担心,觉得自己的孩子做事情都是三分钟热度,注意力很难集中。其实,家长的这种担心,往往不是孩子的问题。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在保持注意方面是有很大区别的。 为什么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 注意力的持续时间及专注水平,与孩子的气质、当时的身心状态以及外界的环境等很多因素相关。在一般情况下,孩子的年龄越大,能够坚持在一件事情上的时间就会越长,反之,年龄越小越难以保持注意力集中。 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对于3岁以内的小宝宝而言,是很难长时间做同一件事的;在一件事情上,小宝宝们往往做不了多久就会跑开,或者时不时东张西望。这些在成人看来,可能就觉得宝宝的注意力不集中;但是,如果是年龄较大的宝宝,他们能够坚持做一件事的时间会更长一些。

  • 小宝宝学会了说脏话怎么办
    小宝宝学会了说脏话怎么办

    怎么避免宝宝说脏话?前段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小表弟居然学会了说脏话。很多家长好奇,宝宝这么小居然学会了说脏话? 要知道,他目前说话都不利索,表达基本仅限于两个字之内。 平时跟我们的交流都是:不走、不吃、完了、吃冰、玩玩。 但是某天,他在路上看到了最喜欢的挖土机,情绪激动不能自已的说了句:我cao! 听到这个词来自2岁孩子的口中,身边的人瞬间石化了。 三秒钟之后,有哄堂大笑的(比如长辈们,觉得话都说不利索的娃,一脸软萌的说脏话,真的好好笑),有如临大敌的(比如CC小姨,觉得正经话学起来那么难,脏话没人教怎么学的这么快?)。 令大家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倒底是跟谁学的?家里没有人说脏话,甚至对这类词汇都描述不出口。 后来奶奶说,应该是带去公园玩的时候,跟几个大点的男孩子学的。 这下可愁死了CC小姨

  • 5句话,让孩子疯狂地爱上学习
    5句话,让孩子疯狂地爱上学习

    闺蜜前几天和我感叹,说在孩子学习这事上,自己的角色越来越像个“监工”了,每天盯着孩子学习,孩子烦,她也累。我们都渴望一个能自主学习的孩子,也知道自主学习必须依靠孩子自身对学习的兴趣,可兴趣是可以逼出来盯出来的吗? 人的天性都是追求自由,任何我们热爱的事情,当它变成一件被监督完成的枯燥任务,束缚、否定、内疚就随之而来。 就像你做事的时候总被一个人盯着,哪里还会有兴趣主动做下去? 关于培养孩子学习兴趣的方法,丹妈从书中、生活中总结了些小方法与小故事分享给你们: 第一句 ? 不要“权威”,要“示弱” 我大侄子的英语启蒙一直是我哥嫂头疼的问题,后来有一天,我嫂子无意中看到一则新闻。 说哈佛第一个在毕业典礼上做演讲的华人学生,来自于一个农村家庭。 他的妈妈大字不识一个,所以他经常要教妈妈认字,看农药上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