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大人,我们常常抱怨孩子不听话,故意跟大人作对,却很少问自己:孩子为什么会这样?要回答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就是蹲下来,用孩子的视角看世界。 蹲下来,以孩子的高度和角度来看待问题,你就会明白孩子的感受与想法,你就会明白孩子为什么会抗拒你的命令和要求。蹲下来,孩子所谓的“不听话”、“叛逆”也就可以得到很好的解释了。 蹲下来,才能更好地了解孩子的需求。大人们假如总是高高在上,一味地发号施令,那么就永远不会明白孩子究竟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对于违背孩子内心的命令,孩子自然不愿意遵从,因此就会出现我们所谓的“不听话”、“叛逆”。 只有蹲下来,才能真正与孩子做朋友,而不仅仅是口头上的与孩子交朋友。没有孩子喜欢与高高在上的交流。与孩子在同一高度对视,才能更有效地与孩子沟通。只有通过心与心的交流与沟通,孩子才会愿意听父母的话,才会愿意遵从父母的命令
周末带着娃在外面吃饭,因为桌子正对着空调,太凉,于是我们换了地方,新桌子还在收拾,加上旁边那桌正在吃臭桂鱼,味道略大,小妞捏着鼻子皱着眉便开启了臭脸模式,跟她说什么都回我一个字“不!”——叛逆期的娃不好惹啊,好在炸毛之前,孩子爸挑起了哄娃的重担…… 叛逆期的娃怎么治?也许今天的文章能帮到你哦。 每个人从小到大都会经历三次叛逆期,这期间孩子渐渐有了自主意识,想要属于自己的权利和自由,而父母又想让孩子听话、树立家长权威,因此双方很容易发生激烈冲突。 如何应对叛逆期的娃?讲真,面对叛逆娃,大人可以说是分分钟爆炸的节奏,情绪控制差的,当场爆炸;情绪控制好的,秒怂后再爆炸…… 到底如何应对不同时期的叛逆娃呢,接着往下看: 第一叛逆期: 2-3岁左右,自我意识萌芽 首先,这个时期可能是你这辈子听
黄磊三胎出生:嫁给一个成熟的男人到底有多重要? 谭宗明为什么不会娶安迪 曲筱绡:让孩子从小见世面有多重要 丸子自从幼升小后,特别让人头疼。每天吃饭慢吞吞,写作业能拖就拖,到了该睡觉的时候,屋里的玩具还没收拾。 每次我都大吼,丸子赶紧吃饭,丸子快点写,丸子怎么还不睡觉!刚开始还蛮有效果,但是我已身心俱疲。 后来,在我的怒吼中,丸子越来越淡定,该怎么玩怎么玩,该怎么拖怎么托。慢慢还开始顶嘴。 终于,在101次怒吼无效后,丸子被我一顿胖揍。本以为丸子会乖乖听话,没想到丸子眼睛虽噙着泪水,却满眼怒意。大喊一声,坏妈妈!说完跑到屋里,许久不肯出来。 我听后,既心酸又心疼。我走到屋子里,看她眼睛红红的,问她,干嘛还不写?丸子没好气,我不想写,我就不写! 本想让孩子养成好习惯,变得更自律,看来效果适得其反。单纯的
早教是什么?学会说话交流、最好再学习一些外语,学会识字,学会画画写字,要是早早的学会算数就更好了。这是很多妈妈给出的答案,却忽略了早期最重要能力的培养——运动。 有研究认为,孩子在儿童期甚至成年期的叛逆、自控能力差、注意力无法集中等问题,与早期运动发展不足有很大的关系。 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些各阶段运动早期教育的培养方法,以及各阶段合适的玩具。 趴-抬头 许多新妈妈常问我:宝宝消化不良怎么办?宝宝睡眠不好怎么办?宝宝有点偏头怎么办?……我常常建议让宝宝多趴着。 国外强调宝宝的Tummy Time。千万不要小看趴这个动作,趴可以帮助宝宝锻炼头部、颈部、肩部的肌肉,防止扁头偏头,还可以促进运动技能的发育、促进胃肠蠕动,运动消耗大了,睡眠质量也会相应提高。短期来看,在清醒时刻能够保持一定时间趴着的宝宝,能够更快地学会抬头、爬行等其他动作。长
.bizsvr_0 {font-family: Optima-Regular, PingFangTC-light;margin: 5px 8px;line-height: 1.75em;padding-left: 1em;padding-right: 1em;letter-spacing: 1px;} .bizsvr_1 {color: rgb(86, 86, 86);font-size: 15px;} .bizsvr_3 {font-size: 14px;} .bizsvr_4 {color: rgb(86, 86, 86);} .bizsvr_5 {margin:10px auto;} .bizsvr_6 {margin: 3px;padding: 15px;color: rgb(62, 62, 62);line-height: 24px;box-shadow: rgb(170, 17
我发现,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我们是倒霉的一代。我们小时候,育儿理论是,什么都是孩子的错。这个小孩不听话;那个小孩不用功;这个小孩调皮捣蛋;那个小孩撒谎骗人。 7080后,很少听到没有挨过打的孩子。拎起来打屁股是正常的。用皮带绑起来抽,拿着擀面杖轮,甚至直接扇耳光,也都有听说过。 我也挨过打。打得最重的那次,是五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50分。我妈按着我,我爸打,拿块小木板,噼里啪啦,伴随着我拼命的嚎叫声,记忆深刻。我皮厚,屁股没有被肿,后来小升初,我数学96分。 终于轮到我们做父母,结果育儿理论变成了,什么都是父母的错。 父母没有尽到责任,没有精心专心,没有有效陪伴,没有教养内涵,没有经济能力去买几百万的学区房,没有挣得赢家人生,你看人家王思聪。 头头是道,句句在理,还真是这么回事儿。可是怎么听,怎么心酸,请允
如何提高孩子智力?提高孩子智力有什么最好的方法,家长们先来搞清智力究竟是咋回事?智力究竟是什么?聪明可以塑造吗?宝宝又是怎样学习的呢?为什么说智力不等于智商? 智力是个更广的概念,智商是个比较狭隘的概念。 我们要做的不光是要提高智商,也需要自己的宝宝有全面的「智力」。 (1)智商测验是在以偏概全 智商测试一般会要求孩子找到图形、数字、文字的规律,选出匹配的答案。其实简单考查工作记忆、运算速度、逻辑推理等能力,并不能够完全体现宝宝的智力水平。 智力包含更广阔的能力。比如:理解别人的情绪,理解自己的情绪,能控制自己、能够合理地表达自己等。这些能力有先天因素,但后天培养更重要。因此,你要把智力看作一个成长的、毕生可以培养的过程。 (2)如何培养出比家长更聪明的宝宝? 宝宝小时候做的智商测量不靠谱
该从小培养孩子独立?说不定你错了。最近有一位崩溃的妈妈说了自己儿子的表现:当她陪伴时,儿子会认真尝试自己拼积木,并做出了几个超棒的模型。当这位妈妈想让儿子独立拼积木,由于没有妈妈陪伴,没多久孩子不想拼了。 后来,这位妈妈发现孩子在其他方面都有类似的表现:没有妈妈陪伴,画画不超过1分钟便扔掉了笔;没有妈妈陪伴,叠衣服只叠了一条小内裤就弃之不管;没有妈妈陪伴,看绘本翻了3页就说不好看…… 为什么孩子会这样? 孩子们的这种表现在其他家庭并不陌生,普遍现象下藏着一种共同的心理规律——社会助长现象。 1897年,心理学家Norman Triplett第一次通过实验证实这种心理现象的存在。实验分三轮,第1轮中孩子踩单车,没有任何人陪伴;第2轮中,孩子踩单车时,让人在旁边跑步;在第3轮中,孩子踩单车时,让人也在旁边踩单车。结果表明,当旁边有人跟孩子一
如何激发孩子的创造了?很多妈妈留言诉苦:“宝宝只会乱涂乱画,满纸的‘鬼画符’,我也是手残党,能画个太阳公公就了不得啦,幼儿园作业都应付不来。”家长该如何抓住这4个画画“黄金期”? 其实呢,宝宝随手涂鸦就是在创作,陪宝宝一起画画,也是非常好的亲子互动。今天就和大家聊一聊,该如何陪宝宝画画,才能更好地开发宝宝的创造力和艺术能力呢? 首先,我们要先弄清楚一点:宝宝在不同年龄段,绘画能力发展特点都是不同的。 0~2 岁 随意涂鸦:整只手握笔,挥动整只手臂画画,会乱点乱戳,画出凌乱的点和线。眼睛不一定会看着纸,随意画。 2~3 岁 有控制地涂鸦:已经能控制手肘,以重复的动作涂鸦,比如上上下下、左左右右地重复画线。慢慢地能控制手腕,画出闭合或不闭合的圆圈。 3~4 岁
小欣最近总是愁眉苦脸,一经询问才知她的苦恼来源于她的宝贝女儿琪琪:琪琪刚出生的时候就很瘦小,比同龄的女孩子矮了一些,而随着年纪的增长,这情况并没有改善,身高的差距反而越来越大了。 特别是当琪琪和其他小朋友玩耍时,小朋友初初都会喊她妹妹,后面询问年纪后才发现,琪琪是姐姐。 这种时候,小欣的心里总是堵堵的,不好受。旁人总劝她,孩子长个子的时间有早有晚,还有先天遗传和后天发育等因素影响,别太介怀。但是小欣依然很焦虑,甚至开始有些自卑。 这种焦虑在某一天瞬间把她整个人吓懵了。某一天她带着琪琪在小区玩耍时,琪琪走到一个小女孩面前,邀请小女孩“我们一起玩滑板车吧。”,但是小女孩直接拒绝“你太矮了,我不想和你玩。” 一直以来小欣的焦虑,自卑甚至可以说是恐惧,在另一个孩子的童言无忌下成了真。她有点不知所措,不知如何去安慰琪琪以及劝小朋友们一起玩。
勿以善小而不为、好人有好报。从出生后家长、老师经常这样教导我们,可是随着阅历的增长,越来越发现,有时你的善良未必会得到善果,有时甚至会惹祸上身,因为人心复杂,有些人就是利用你的善良来做坏事,尤其是单纯的孩子更容易因此而受伤。 善事我们是一直提倡、歌颂,但这也是要看对象的,有些人根本就不配你的孩子对他好。就如下面这两种情况,就请你一定要教孩子收起自己的善良。 遇到比自己强大的人,让孩子收起善良 还记得之前看过一个帖子,一男孩放学后,在回家的路上遇到一个大叔在修理电箱,然后大叔喊这个孩子让他帮自己拿一个工具。 孩子想着举手之劳,就很听话的给他送了上去,但这一送却把孩子的性命送进去了,这位大叔直接把孩子拉进去,并把电箱的门焊上,孩子活生生被饿死了。 虽然陌生人不等于坏人,但是遇到比自己强大的人,你就不应该教柔弱的
暑假即将结束,新的学期转眼开启,这时候最忐忑的,莫过于宝宝满了三周岁准备入园的家长了。从没和爸妈分离过的娃突然要去上学,虽然担心,但总得让他们离开。而我们能做的,是帮助他们做好充足的入园准备。 一、心理准备 对孩子来说,上幼儿园的意义是里程碑式的:从9月1号那天开始,他每天有大约8个小时不和家人在一起,他要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生活和学习。 这样跨越式的进步,自然会带来“阵痛式”的不适应。提早做好心理准备,对于减少孩子的不适,非常有帮助。 1、宝宝的心理准备 提前告诉孩子他要上幼儿园,让孩子明白,这说明他长大了,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同时也是一件必须做的、没得选的事。 此外,多和孩子聊聊幼儿园的生活,常讲有关老师和同学的话题故事。 如果学校允许,可以带孩子去熟悉幼儿园,看看未来他要睡觉的小
当家长的都希望给孩子最好的,当我们成为父母的时候,总是拼了命的研究全球各种教育理念,希望可给自己宝宝最好的教育。可是,再牛逼的教育理念,说白了抵不过这四个字。给孩子最好的教育近在咫尺,家长们都知道吗? 言传身教,你懂吗? 言传:就是用言语讲解、传授;我们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都是言传的部分。言传比较容易,不受场地和时间的限制。 身教:用行为示范、实践;身教是指以自己的行为或者实践来让他人领悟,或用自己的德行和情操去影响他人。身教具有感染性和潜移默化性特征。 传是传授,教是教导,传是教,教也是传,都是教育的方法,相辅相成,各有轻重。 陶行知曾说过:“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唯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讲的是言传身教的意义。
生活中,一些家长不知道如何科学育儿,只会一味地对孩子宠爱、甚至溺爱。然而,溺爱会阻碍孩子成长。要想让孩子独立、自信,我们应学会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盘点溺爱雷区 中国家庭教育中,溺爱可以说是一个非常严重和突出的现象。家长们很多时候对孩子的宠爱都已经过了头。看看下面这些溺爱雷区你中招了没? 1.过分注意 现在的孩子在家可谓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都是家里的小公举、小王子。逢年过节,亲朋好友都爱围在一起逗孩子开心,一会儿让表演个节目,一会让唱首歌。孩子经常这样被围绕着,慢慢会觉得自己就是中心,像“小太阳”一样。如此这般,“人来疯”特别严重,而且注意力也容易分散。一旦受到忽视就受不了,甚至来了客人也闹得大人没法谈话。 2.轻易满足 尤其是很多老人,孙子孙女在自己这就是心头宝。只
如何让孩子爱上读书呢?父母引导孩子阅读习惯的养成,该怎么做呢?虽然“读书无用论”一度甚嚣尘上,但主流价值依然坚信,阅读是对人极其有益的一种习惯。很多父母从小就开始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希望孩子成为一个热爱读书的好孩子。 有一部分“顽皮”的孩子,让父母是操碎了心,就是不爱读书。那么,有哪些好方法,可以让孩子爱上读书呢? 1、兴趣引导 开始的时候,父母应多让孩子接触一些简单的、插画多一点的书,让书中那些五彩斑斓的图画引起孩子的兴趣和好奇心,这样孩子才能够有更多的兴趣去来了解书中的故事。 同时,父母还要以唱歌、讲故事的形式给孩子讲述一些书中的知识,让孩子对书抱有好感,让他对书中的那个世界怀有一种美好幻想。 2、环境影响 家庭环境对一个人一生的影响相当大。如果一个家庭的成员都有着良好的阅读习惯,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到孩子,让小
很多家长们都有陪孩子写作业的经历,看到孩子在埋头苦做,却写不出答案的时候,家长们的心情是不是很奔溃,陪孩子写作业,你能够淡定吗? 你的孩子是否也有这些问题? 不爱做作业,喜欢拖到十一二点 上课学不进去,成绩变差了很多 甚至学会动手打人了 离“坏孩子”就只有几步之隔 你知道,孩子变成这样和你有很大的关系吗? 今年是我31岁的生日,怎么也想不到,儿子一早就在我床头,放了给我做的爱心早餐。 因为就在去年,儿子还哭着喊着讨厌我,不想去上学,作业每天拖到12点,上课打瞌睡,成绩几乎上不了及格线! 监督孩子,让人疲惫不堪 自从儿子上了四年级,由于我们平时也要上班,所以孩子大部分都是爷爷奶奶带,偶尔去检查他学习状况的时候,就发现他变得特别的磨蹭。 就在去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在美国奥勒冈州的波特兰有一位牧师和他的太太。他们有个儿子,这儿子带给他们许多烦恼。不只如此,这儿子离家出走、断绝音讯已有三、四年了。牧师于是找了一位心灵咨询师,把他心中的苦楚告诉对方。 简单沟通之后,这名咨询师看著他说:“你已经诅咒儿子多久了?”牧师十分讶异地说:“你说我在诅咒我儿子,这是什么意思?” 咨询师回答:“所谓诅咒的意思就是,口说与心想另一个人的不是。刚才你所说的,都在告诉我有关你儿子的不是。你这样诅咒你儿子多久了?” 这位牧师低着头说:“是的,他一出生我就开始诅咒他到现在,对他,我从来都不曾说一句好话。”咨询师说:“结果是无效的,对吧?”牧师回答:“是的!” 于是,咨询师说:“我现在请你和你妻子给你们一个挑战。在接下来的两个月里,当你们想到这个儿子时,就祝福他,而不是想到他的不好之处。我
孩子小的时候老缠着我们,我们感觉到烦。但是等到孩子长大了,逐渐有了自己的生活,有时候说话的机会都很少;然后孩子去远方求学,一年见面的机会都很少,思念的时候也只能打打电话;毕业后在远方工作,也许接电话的机会都很少了。所以在拥有孩子时应当有一颗感恩的心,当小家伙来烦我们的时候,不要动不动就发火,多听听他们的哭闹,有时候这也是一种幸福! 3岁他去上幼儿园了,看着他小小的坚强的背影,心中又喜悦又有点小小的心酸。 离别了一整天,孩子看到你高兴地奔过来,扑在你的怀里,跟你说:“妈妈,我想你了。”那一刻,抱着孩子就像抱着整个世界。 6岁他上小学了,孩子终于走进校门,这是多么值得纪念的事情,孩子的人生从此翻开了新的篇章,却没想到,这也是孩子离开我们的第一步。 孩子已经对与你分开一天习以为常了,而且他喜欢每天去学校,这是他更喜
很多妈妈留言说:孩子越来越不听话,快被气疯了! 恨不得再塞进肚子里去! 不好意思,塞不进去了。 所以,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家长是不能回避的,烦恼也没有用,所以除了了解幼儿心理和发展的特点之外,更要有正确的育儿观。 我们往往都喜欢“听话”的孩子,乖巧省心,但是很多这样的乖孩子长大以后未必有大出息,甚至平庸一生。也许有的家长又该埋怨:你怎么不能出去闯一闯,你为什么没有冒险精神? 因为孩子从小大到都在听话啊,听父母的话,听老师的话,听朋友的话,唯独没有听从自己的心。 首先让我来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吧! 在一个动物园里有只的大笨象,它的生活就是日复一日在围栏里吃香蕉和草,玩玩鼻子,而困住它的仅仅是一根细细的链条。好奇的人就问饲养员:“大象那么大个,怎么只栓这么小的链条呢?它一直这样的吗不反抗吗?”饲养员解释说:“在大象还
当自己的孩子被骂熊孩子,你会怎样?熊孩子容易遭人厌,那么到底什么是熊孩子呢?什么是熊孩子本色?自己的孩子被说是熊孩子时,该怎么办? “妈妈,你觉得我是熊孩子吗?” 某个早上,我正在大口啃着面包,怀里抱着小的喂奶,小拍冷不丁抛出了这么个诡异的问题。 我火急火燎地吞下那口面包,想脱口而出“宝贝你在想什么啊”“最近是不是惹上什么麻烦了”之类的担忧,但欲速则不达,我被,噎住了。 咳咳咳咳,这给我留下了宝贵的思考时间。 等我平静下来,智商才重新上线。 斟酌了几秒,我决定吐这几个字:“那,你,觉,得,呢?” 当我们还没想好如何回答孩子天马行空的问题时,最好的办法是,先把问题抛回给她。 小拍眼神里闪过一丝犹豫,嘟着嘴说:“我知道我当然不是啦,但是上一次我和同学在超市买东西,可能笑得太大声了,有个阿姨说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