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面对孩子连续说了脏话,而奶奶不依不饶一定要给孩子立规矩的事情上,要如何应对的呢?一天晚上,我们一家三口在床上玩扑克牌,孩子在输了几盘之后忽然说了一句脏话,这句话以前他从来没说过,我想应该就是他在外婆家住的那两天听到的,无意中表述了出来。 我当时并未在意,对于这类小细节,我从来都是采取无为而治的方法,就好比孩子年幼时期的吃手、结巴、喜欢躺地上之类的问题一样,只要不过分关注,过一段时间自然会消失,何况外婆那里平时也很少去,有机会让孩子妈提醒一下外婆就行,不是什么大事。所以我也向孩子妈使了一个眼色,意思让她装傻就行,我们只管继续打牌。 不曾想,孩子的奶奶却在门外听见了孩子的话,立刻跑进来语重心长地劝告孩子这些话不能说,是不文明没有素质的表现等等,又和我说了一堆对孩子的不良习惯要防微杜渐之类的指导。奶奶的话虽然不差,但由于孩子和奶奶平时的关系一直比较紧张,孩子总觉得
有个小男孩,在妈妈过生日前夕,用了几个晚上的时间,偷偷为妈妈画了一张生日卡,并写上了很多甜蜜的话。生日当天,他兴致勃勃地拿出了卡片,本以为妈妈会喜出望外。没料到,妈妈随手接了过来,扫了一眼就放到了一边。他很失望,但还是提醒妈妈:“里面还有很多字呢。”妈妈敷衍他:“等一会我有时间再看。”他愤怒地抓起卡片,“我不给你了,再也不给你了。”气冲冲地跑开。 这件事被他妈妈当笑话出来讲:“你没看到他生气的样子,真好玩。”听的人中也有人笑,“小孩就这样,任性。”我却笑不出来,眼前只闪动着那双失望的眼睛。他得到爱,也想要回报给他所爱的人,却落了个一场空!而这样的相处方式,可能只是他和妈妈之间长久以来的一种固定模式。他一颗热烈的心,被冷着,淡着,直到熄灭。 有个男同学曾经和我们讲过自己耿耿于怀的一件事。情人节他给自己的老婆买鲜花,想要浪漫一下,谁知老婆毫不领情,拿起鲜花就扔到了垃圾桶里,
最近有一种网红气球非常受小朋友们的喜欢,但是这种网红气球有危险吗?网上都说给孩子买这种玩具,就等于买了定时炸弹,这是真的吗? 最近,一款气球成了新网红。如果你时不时去广场、商圈和公园,一定见过这种气球。 这种气球吧,也没多高科技,但可能是因为多了个彩灯看着 bling bling 的,一只能卖到 20 元 甚至 50 元。 不少妈妈在票圈 po 过孩子牵着这种气球的萌照,但前两天,南京鼓楼医院烧伤科来了 4 个被这种气球炸伤人…… 网红气球,说爆就爆 受伤的张先生说,他和 3 个朋友买了五六个网红气球,并带它们坐上出租车。 其中一个朋友点燃了一支烟,无意间碰到了气球,马上五六个气球就接连着炸开了。 四个朋友都受伤了,张先生伤得最重,脸上和手上都是二度以上的烧伤,并且以后可能会留疤。 连大人
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可是有些父母不经意的一些举动,却有可能无形之中毁了孩子。来看看下面这几件事,你都做过几件。 让孩子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没人欣赏他 学习不行,长相不行,交际不行,干家务不行,马虎,粗心,让家人为他受累……总之,让他觉得自己没有行的地方。 经常拿他比他"行"的人比较 将这种话时常挂在嘴边:"看邻居家的孩子,从不让父母操心!"这类话最具打击力和摧毁力,是毁孩子的王牌语录之一。 把自己塑造成为家庭牺牲者的形象,使孩子产生罪恶感 经常告诉孩子,自从有了他,你连电影也没看过,你为他操碎了心,都累出病来了;最好再具体说说你身上的哪种病是由于他造成的。 或者说,如果不是为了照顾他,自己早就在事业上有大发展了。这样的话孩子听多了会产生负罪感,甚至无法积极面对以后的人生。
惩罚宝宝十个科学方法家庭教育,惩罚宝宝,是每个父母培养孩子、纠正孩子错误的方式之一。俗话说得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孩子犯错误,自然需要父母的教育和惩罚。但惩罚宝宝也要讲求科学方式,一旦惩罚不当,不但对宝宝的行为起不到规范作用,更有可能使宝宝的行为逆向发展。 如何在家庭教育中有效惩罚宝宝,下面十个方法科学又智慧。 1、规劝 案例:与同伴吵架、抢夺玩具…… 方式:先放下手边的工作,并走到孩子身旁,让孩子知道你正在注意和关注;然后询问孩子争执、吵架的原因,并耐心听完孩子的想法;灌输孩子打人、抢夺是不正确的行为和观念,并要求孩子学习说“请、谢谢、对不起”。 建议:勿以很大声音去压住或威胁孩子;勿直接将孩子拉开,然后大声训斥孩子不是;言语间避免伤孩子的自尊心。
适度的安全感是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基础,是幼儿人格完善的基础。家长应该充分注意到安全感对幼儿成长的重要性,从自己平时与孩子相处的点滴行为做起,为孩子营造一个轻松的、支持的、安全的心理氛围。 家长如何建立宝宝的安全感? 奥地利精神分析学家埃里克森(E.H.Erikson)在1950年曾提出,在个体发展的早期,人格发展最主要的课题是建立对世界最初的信任感。婴儿如果能受到父母或其他看护人的良好照顾,尤其是母亲,如能够对婴儿采取慈爱的态度,并且这种慈爱是经常的、一贯的和可靠的,婴儿就会觉得舒适与满足,进而会产生最初的安全感,会对周围的世界产生信任和期待。那么,家长们应该如何帮助幼儿建立安全感呢? 1、不对孩子撒谎 诚如文章开头所举的例子一样,大多数家长对孩子撒谎的出发点都是善意的。而且由于家长自身也承受了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所以有时尽
养育孩子可谓花尽父母心血,到底怎么成为一个成功的父母?最近看到盖茨老爸披露教育秘方是别让孩子长着一张被欺负的脸,你懂这个道理吗? 很多家长都默默信奉“人前教子”的古训,最常做的事情就是当众教训孩子,甚至各种贬低踩,生怕孩子长不了记性,有一丝丝骄傲放纵。没有肯定和赞扬,多少家长仍然用“打骂是爱”的贬低激将法教育孩子,深信这样才是对孩子好,“你怎么这么笨!”、“你蠢透了,我怎么生了你!当初就该把你扔了!”。 这些极端的话语会深深刺痛孩子的心,让孩子丧失自信心和自尊心的同时,父母的取笑挖苦和打击,还会给孩子留下不可磨灭的阴影。 美国《财富》杂志曾经采访过微软公司创始人,世界首富比尔.盖茨的父亲威廉.盖茨,了解盖茨父子之间合作默契,老盖茨如何教育儿子,以及家庭关系亲密的秘诀。老盖茨说了这样一句话:“永远不要贬低孩子!” 秘诀就是陪伴、鼓励孩子做
有一些爸妈因为工作的原因,把孩子放在幼儿园,那如何挑选一个好的幼儿园,宝爸宝妈们都知道吗?让小编带你一起来看看吧! 自从生下大宝,辛辛苦苦,好不容易把孩子拉扯大了,但是现在我们却遇到了难题。 孩子年龄很小,这么小就把他送进幼儿园,我和孩他爸总是有很多的担心。 我们两都有工作,不能经常去看娃。要是娃不适应幼儿园的环境,被小朋友欺负了我和孩他爸都不会知道。幼儿园的老师也不知道平时对小朋友是不是比较有耐心。 但是不送娃去幼儿园也不好,比较同年的娃儿都在上幼儿园,让娃儿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也不会孤单,同时也能得到一个比较完善的启蒙。我俩忙起来,肯定是顾不上他的。 怎么挑选的一个好的幼儿园,也成了孩子上幼儿园这件事情的重中之重。不过,幸好有朋友给了我这么几点建议,让我知道了如何给孩子选择幼儿园。其实也简单,主要是下面这么几
孩子爱学习喜欢阅读,家长们自然是很欣喜的,但是你知道吗?孩子不能单单只喜欢阅读,还需要跟同龄的孩子交流,得学会和同龄人“玩到一起”! 寒假在即,相信很多妈妈都已经开始为为孩子规划寒假的生活,其中有一项内容几乎是所有的孩子的标配——阅读。“寒假看什么”成了这段时间妈妈们最关心的话题。 的确,越来越多的父母都开始重视孩子阅读习惯的培养和家庭阅读氛围的营造,例如在家庭的角角落落都布满书籍,或是给孩子设计非常温馨舒适的阅读角,希望孩子可以爱上阅读并从中受益。一些父母甚至表示希望书籍能成为孩子最好的老师,这样父母就可以休息,不必承担辛苦的教养责任。 而当孩子出现明显的情绪问题、人际问题、学习障碍、注意力不集中、打人骂人、翘课逃学等问题,有些父母甚至指望给孩子看上几本书就能让这些现象化为乌有。但我想说,书不是药,不可能代替父母包治孩子的“百病”,而孩子的行为问
孩子的需求你真的了解吗?当下,很多家长非常注重孩子的早期教育,一些家长也会根据孩子各个阶段的特点买各种各样的玩具给孩子,自己则在一旁做自己的事。 其实0—6岁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期,在家庭教育中,此时父母对孩子的陪伴尤其重要。下面小编将和大家一起来探讨分享关于“陪伴”的话题。 陪伴要从何做起?从小编的亲历可以总结出两种陪伴:一种是共同参与;另一种是做一个观众给予及时的回应。共同参与是把自己当做一个和他同龄的孩子进行互动,比如可以和孩子互换警察和坏人的角色做游戏,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激发孩子的积极性,进一步引导孩子的认知和主观能动性。 在游戏时,孩子总是乐此不疲的,而家长总会感觉枯燥乏味。其实这个时候,家长可以只用三分钟的耐心陪孩子玩便能把孩子带入到玩的境界,一旦孩子进入玩的境界后,家长便可以静坐一旁观察并给予回应,这样还可以培养孩子的专注力,进一
【孩子变笨的三大原因】 1、永远也赢不了的游戏 如果我们让孩子玩一个游戏,这个游戏的难度超出孩子现有的理解能力,但我们又不向他做任何讲解,结果孩子总是不知道该怎么玩,每次尝试都失败,那么孩子的感觉会越来越糟糕,不用别人说,他也会觉得自己很笨。 若是在孩子的生活里,他很少得到“赢”的感觉,最终,他可能就会变成一个看起来笨头笨脑又畏手畏脚的孩子。 2、过早的知识传授 一些热衷于所谓“智力开发”的父母,积极地对幼小的孩子进行读写算训练。那些学业知识不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孩子虽然也能靠鹦鹉学舌的方式死记硬背下来,但并不理解,所以往往并未能促进他们的智力发展,反而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学习压力,降低了对学习的兴趣,挫伤了自信。 3、大量的负面暗示 有一个充满寓意的童话故事:有一位美丽的公主,从小就被一位巫婆关在一座高
孩子性格发展的5个时期 从出生到性格基本成形,以下5个时期影响了孩子不同的性格特征: 1、婴儿期:信赖—不信赖 此阶段,婴儿的生理需要完全依赖成人及时给予满足。如果婴儿与亲人之间没有建立依赖关系,就会产生不安全的心理状态,出现情绪问题。 2、幼儿期:自主感—羞愧 及怀疑自我意识萌芽,但饮食和大小便等还要依赖成人,所以,在此时宝宝身上,“违拗性”与“依赖性”会交替出现。 3、学龄前期:主动—内疚 孩子生活自理能力进一步提高,主动性加强,但当主动行动遭到失败时可产生失望与内疚的心情。 4、学龄期:勤奋—自卑 当孩子发现自己有某些方面突出、成熟的能力,会得到社会的认可;如果孩子不能发现自己勤奋的潜力,则将产生自卑。 5、青春期:身份感—身份混淆 青春
前段时间有个妈妈找我咨询。她儿子从小就是学霸,一路重点学校,一直年级前三,最后保送进了名牌大学。可是大学毕业一年,他失业三次。前两次是没过试用期,第三次是自己估计通不过,主动打包走人了。 然后他就拒绝再找工作,现在已经在家闷了快半年,整天打游戏到深夜,无节制地吃垃圾食品。 这位妈妈急得起火,偷偷打电话给儿子的前领导。对方也坦诚,说:你儿子对工作不上心,好几次安排他工作,他根本就不干,还没有任何理由,批评他一次,第二天人家就不上班了。而且他不太懂事,开会老呛领导,走廊里见了老总从来不打招呼,跟同事相处也不好…… 这些话让她很吃惊。她承认儿子确实有点自我,但没料到问题如此严重。 她说,“我一个那么优秀的儿子,以前一直是我的骄傲,我也觉得自己是挺成功的母亲,但怎么一下子就变成这样了呢?” ▼ 我倒觉得,事
看到可爱的孩子,没有几个大人能够把持的住的,总是想要好好的逗一逗这个孩子,毕竟可爱的孩子是没有人不喜欢的。但是家长不知道的是逗孩子,如果方法是错误的,那对孩子的伤害也是不小的。 我表姐家的孩子就是这样的,当时孩子才2岁,过年的时候一个大人就逗孩子说,让孩子喝一杯白酒,当时孩子真的是快要被吓哭了,要不是表姐当时拦着,估计那个人真的会让孩子喝一口的,现在想想表姐还是很生气的。但是这也是在告诉我们,逗孩子可以,但是一定不要用一些错误的方式逗孩子,下面咱们就一起看一下还有哪些错误的方式吧: 弹孩子的小JJ 有些大人真的是不能说了,不讲究文明,看到一个可爱的小男孩,就会弹孩子的小JJ。但是这样的做是不对的,首先不说大人的手上是有多少的细菌,会有多大的可能让孩子受感染,其次大人这样的做法,会让孩子过早的关注自己的生殖器官,这样对孩子的性启蒙相对来讲是会比较早的
孩子做事马虎可不是件小事情,不管平时多努力,关键时候一马虎就很容易让事情功亏一篑。所以家长一定要格外重视,及时纠正和引导孩子改掉马虎的毛病。 今天我们的专家就针对孩子马虎的问题给家长支几招,快来跟着小优学习吧! 诗诗都上小学了,可还是丢三落四的,出门不是忘记戴红领巾就是忘带小黄帽,不是忘记带作业就是忘记带课本,老师批评,家长唠叨,但是孩子依然我行我素。而且做作业会忘记某一项,考试会漏题,真是太马虎了。 孩子粗心,马虎的原因一般有几下几种: 1> 注意力不集中 注意力的指标有三个:指向性、分配性和转移性。 例如:注意力指向性差的孩子,在上课后老师已经讲课了,脑袋里还在想着下课时间与同学玩的游戏;注意力分配性差的孩子对外界的刺激非常敏感,窗外的鸟叫声、走廊上的脚步声,乃至操场上的踢球声都能转移他的注意力。
几年前,英国就有专家向国会递交报告,建议禁止家长让年龄低于3岁的儿童看电视。 奇幻小说《查理和巧克力工厂》有句台词: 千万、千万、千万别让孩子,靠近你的电视,最好是别购买、安装,这最最愚蠢的东西。 英国教育专家马丁·洛森说: 如果你能让孩子在12岁之前不看电视,他们终生都将获益。 因为——0-3岁是生命成长最关键的时期,孩子需要在真实的世界中发展和构建自我,把孩子交给屏幕上的虚拟世界,除了能让家长轻松一些之外,是百害而无一利的。 很多孩子从幼儿期开始就喜欢看电视,无论是丰富多彩的动画片还是颜色艳丽的广告都很容易受到孩子们的青睐。 但是,家长们一定要注意控制孩子看电视的时间,因为孩子长时间看电视不仅会对儿童的生理、心理造成不良影响,而且也不利于他们的潜能的开发。 1
近日,一个国际组织对全球21个国家进行的调查显示,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排名世界第一,想象力却排名倒数第一,创造力也仅排名倒数第五。教育专家不禁对家长发问—— 想象力关乎未来的工作业绩 想象力丰富能考高分吗?能考上好中学好大学吗?在当下的教育体制下,很多家长认为孩子是否有想象力并不重要,他们并不清楚,想象力对一个孩子的前途有什么用。 “想象力很重要,对所有的工作都有影响。”许慧说,比如卖东西,如果你的吆喝很独特,那你就能卖得比别人好。如果孩子缺乏想象力,就会影响他成年后的工作发展,他在工作中就会表现得墨守成规、没有主见,工作不会出错,但也不出成绩,而且这些已经固定在他的人格中,再想突破和跨越很难。 对游戏没兴趣表示缺乏想象力 想象力的高低并不能通过学校的试卷分数来判断,那么,哪些行为会暗示孩子的想象力已经成为性格
突然有一天,从小乖巧懂事的那个“天使宝宝”开始各种抗拒你的管束,凡事都是“不”。不要吃饭,不要睡觉,不要叫人。可传说中,叛逆不是要等到孩子青春期才会拉开序幕吗? 第一个叛逆期:可怕的两岁 孩子在两岁左右自我意识开始变得强烈,所以就会从之前的“小乖乖”变成一个令人感到无奈的“小恶魔”。 凡事总喜欢以“不”字打头,他最喜欢的事情就是在你说的指令前面加个“不”字来回应。 比如:“睡觉!”“不觉!”“吃饭!”“不饭!”“叫阿姨!”“不阿姨!”等等。 有的妈妈说她的孩子在一岁多的时候就开始这样叛逆了,可能是因为妈妈在交流时,总喜欢命令式的不要、不许怎样,孩子过早地学会了说“不”。 孩子就是家长的一面镜子,你是怎么样的,在他那里就会得到反射。所以改变孩子的关键,还是先改变自己。 而且孩
前段时间热播的综艺节目里马舒雅的女儿米娅三岁多了,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可米娅还不会自己吃饭、穿衣服、上厕所,在幼儿园遇到许多问题。 老师告诉马雅舒夫妇,米娅同龄的小朋友都是会自己上厕所的,马雅舒夫妇这才意识到要教米娅学会自己穿脱裤子。可米娅就是不配合,这次的练习又以马舒雅的妥协帮女儿穿好衣服宣告失败。 再过一两个月,又有一批宝宝们像米娅一样要离开爸妈的照顾,进入到幼儿园的新环境了。有宝妈宝爸们看完节目后非常焦虑,怕宝宝去幼儿园也出现这样的问题,来问丁妈: 我家宝宝去幼儿园吃得好饭吗? 中午能睡好吗? 老师能明白我家宝宝要什么吗? 宝宝要是哭闹不停怎么办啊? 想要日后宝宝去上幼儿园的时候不再难,丁妈要提醒各位宝爸宝妈,3 岁前这 4 个能力一定要提前锻炼好。 基
你每天都和孩子在一起,你的言行举止无一不被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但是你知道孩子最讨厌父母对他(她)采取哪些消极的、不好的教育方式吗?往下看,或许你正在做着。 1、唠叨 没有人能忍受像唐僧一样成天唠唠叨叨的行为,孩子也不例外。孩子不喜欢父母有事没事对着他絮絮叨叨,或者不管大事小事都在他面前的说。对于孩子一些小失误或者小脾气,更加不要三番五次的重复提起。父母一唠叨,孩子就嫌烦,青春期的孩子更是如此。所以,千万记住别对孩子唠叨。 2、指责 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没有人不会犯错。年龄尚小的孩子正处于快速学习的阶段,难免会有做的不好的时候。这时候父母不要一味的去指责孩子的失误、缺点,你的指责可能会扑灭孩子积极学习的心。 3、专制 对孩子说一不二,从不询问孩子的意见,或者即使嘴上有问过,行动的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