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学龄前健康学龄前营养学龄前教育学龄前疾病
  • 面对孩子刨根问底的“为什么”,父母该怎么做?
    面对孩子刨根问底的“为什么”,父母该怎么做?

    贝贝感冒了,有点咳嗽,妈妈让她喝点咳嗽糖浆来缓解一下咳嗽,可没想到,这一举动,却让贝贝开启了“十万个为什么”的宝宝模式! 妈妈,为什么要喝咳嗽糖浆呢? 因为贝贝感冒了! 为什么贝贝会感冒呢? 因为贝贝晚上睡觉的时候把被子踢走了,肚子着凉了 为什么贝贝睡觉的时候要踢被子呢? 大概是因为你太有活力了,晚上睡觉的时候也不老实呢? 为什么贝贝这么有活力呢? 因为你是一个喜欢运动的好孩子,而且你的运动细胞比较发达 什么是运动细胞? 不知道大家在带孩子的时候,有没有经历过这样的事情,孩子往往因为一个问题,而延伸到无数个问题上,有时候这种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真的是要让妈妈烦死了! 那么为什么孩子会出现这样一个时期呢?作为父母,我们在孩子频

  • 当孩子说不想学时,我们怎么办?
    当孩子说不想学时,我们怎么办?

    要学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们。 01 前几天,儿子在玩逻辑狗,有一页的题有点难。他就在那叫着爸爸来,爸爸来。我当时在忙着做饭,就说等会,你先看看。“不行,我不会。”“那你先放那,爸爸等会看看。” 等我洗干净手过去找他的时候,小家伙撅着嘴说:“爸爸,我不想学了!” 几乎所有的父母都会遇到这个问题。孩子不想学,我们怎么办? “让老爸先看看,别急。” 我耐着性子拿过来一看,原来是题目绕了几个弯。 儿子识字不多,让他自己去学,真的有点难度。 我心里想,学习可不能说放弃就放弃掉的,但是我没有明说。 安慰他说:“是有点难,爸爸下次给你讲清楚题目,这样吧,今天到此为止,玩点别的。” 他就开心地玩去了。 02 很多时候,孩子说不

  • 中国式教育带来的危害
    中国式教育带来的危害

      请不要再说:为什么付出这么多,你却不明白   “爱攀比”、“焦虑”竟然成了“只要孩子学有所成,大人吃点苦无所谓”的中国妈妈的标签,爱孩子难道有错吗?   首先问自己,你对孩子的爱是不求回报的吗?你接纳了孩子真实的自我吗?吴文君说,做父母的大多都不愿承认自己心里的那点小虚荣,而一旦孩子没有如己所愿,做父母的就从山上跌落到谷底,得不到回报的爱会变得偏执焦躁:为什么我付出那么多,孩子却一点都不明白?为什么给了孩子最好的,而他却对我们这样?以后如果孩子对我们没有我对他那么好,该怎么办?   吴文君告诉记者,尤其当下的不少年轻全职妈妈,她们把妈妈当成一种职业,要求回报的爱其实是对孩子的控制。在专家眼中,当妈妈是要学习的。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要留一些时间来爱自己、关注自己,让自己更有力量去面对挑战,这样才能放下许多焦虑

  • 家长为什么要允许孩子哭?
    家长为什么要允许孩子哭?

    前两天带米粒去超市,我们正在挑苹果,旁边一对娘俩呛呛起来。起因很简单,小姑娘(大概3岁多)想吃葡萄,妈妈说前天刚吃过,不买了。女儿开始闹情绪,妈妈哄了几句不耐烦,直接开嚷:你这孩子咋回事?说几遍了过两天买,咋就不听话,家长为什么要允许孩子哭? 妈妈音量一高,女儿哇就哭了起来!这一哭,不少人往这儿瞄,妈妈更加气急败坏:哭什么呀,有什么好哭的?不许哭!再哭打屁股了啊! 然鹅~打屁股的威胁并没什么用,小姑娘哭得更加撕心裂肺…… 我在旁边看的直叹气,为什么有这么多中国家长,不让孩子哭呢? 打针、吃药不许哭… 不小心摔了一跤,也不许哭… 上幼儿园妈妈走了,不许哭… 被老师或家长批评了,更不许哭… 哭,明明是人类正常的情绪表达方式,为什么家长视孩子的哭泣犹如洪水猛兽? 不让孩子哭,是怕自己

  • 2019小学生参加夏令营好吗
    2019小学生参加夏令营好吗

    2019小学生参加夏令营好吗 暑假是一个尽情放纵的假期,也是一个自身能力提升的时刻。在孩子的意愿下家长可以帮孩子报名夏令营,锻炼自己独立自主的能力。 参加夏令营活动有优点也有缺点: 培训班、兴趣班的优点:提高孩子学习成绩以及特长,解决偏科问题; 培训班、兴趣班的缺点:知识面涉及单一,环境枯燥,长期下去会产生排斥心理。 小学生参加夏令营的好处 1、增长见识,开阔眼界 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都有一颗好奇心,都想去外面看看。在夏令营活动中,不管是出国,还是在国内,还是周边野外,都能给孩子一个新奇的感官体验。 2、名校研学,提高学习兴趣 一般夏令营活动都会有名校参观或者寄宿插班学习的环节,对于出国的夏令营,会安排国外知名院校短期寄宿就读;国内的夏令营,主要是参观名校,名校老

  • 家长,别把孩子当宠物养
    家长,别把孩子当宠物养

      这次外出旅游,看到了几个孩子,不同的养育方式,使孩子的发育有了差别,我想随着孩子逐渐长大,这种差别会越来越大,直至影响孩子的一生。   我看到一个小女孩,2岁零3个月,是个33周的早产儿。这个孩子会伶俐的说话,完整的表达自己的意思;会拿着勺子自己吃饭,拿杯子自己喝水;见到你时会主动的和你打招呼;当我们给她照相时,她会立即笑眯眯的做出一副好看的姿势朝着你;高兴时会主动的给大家表演节目;早上7点起床到景点,她毫不落后,直到一天回来;大家活动时她从来是由妈妈爸爸领着自己满处跑。看来由于抚养得当,她已经赶上了同龄的孩子,摆脱早产儿的阴影。   还有一个男孩,2岁零3个月,是跟着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一起出游的,他们带着童车,孩子大多数是被抱着和坐在童车里,很少看见他穿鞋。吃饭有妈妈或爸爸喂着吃,喝水用带吸管的杯子吸着喝;穿着尿不湿,经常看见他在吃大拇指;他很少说话,我们问他的父亲,他会说话吗?他

    标签:家庭教育
  • 举棋不定,小孩子满两岁就要入园吗?
    举棋不定,小孩子满两岁就要入园吗?

    带着这些问题,写下这篇博文,妈妈自己整理思路与心路的同时,也想请大家提出宝贵的参考意见。(注:哥哥的幼儿园,虽说大班和小班是分开的,但下午4点半之后的户外活动,是两个班合并的,毕竟是家长接的时间,而且小朋友们也不是很多了,因此妈妈有机会观察到不同年龄小朋友在幼儿园的情况) 【年龄尚小】妈妈本以为,既然幼儿园接收两岁的小朋友,应该就没有问题,但通过半年多来接送哥哥的经历,发现两岁和三岁的小朋友,区别还是很大的。就比如说这简简单单的户外自由活动,大班的小朋友们(3.5岁以上),不是跑跑跳跳,就是三五成群地做游戏,而小班的小朋友们(2-3.5岁),一般来说就是没目的地走来走去,偶尔还会被大班的小朋友不小心碰撞一下。 【语言欠缺】2岁和3岁,虽说年龄只有一年之差,但在语言方面的差异,还是非常之大的,也可谓是一个很大的分水岭吧!妈妈也是担心两岁的弟弟入园,凡事还都不会表

    标签:幼儿入园
  • 二、三岁孩子从小天使变小恶魔!父母该怎么做?
    二、三岁孩子从小天使变小恶魔!父母该怎么做?

    刚生出来的小宝宝就像个小天使,但是两岁过后??怎么就成了小恶魔呢?孩子开始变得完全不受控,动作快的让你不敢放松!这倒底是发生了什么事? 其实,两至三岁,是宝贝们人生的第一个叛逆期,这个时候的他们,要学会走路、学会说话、学会分辨好恶并尝试许多人生的“第一次”体验,这个时期是他们从婴儿转为儿童的过渡期,他们的身心也正在面临着父母不了解的重要发展。 有研究发现,一岁半到两岁的宝宝会开始尝试去控制及处理他们的情绪——无论是对人或物,但因为这是他们第一次经验到这些情绪——无论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这对他们来说,无非是人生的一大课题;而2岁开始,宝宝在智能上的发展还会比体能来得快,所以这个时候他们常会有的状况,便是他们可能知道事情该怎么解决,但是却无法付诸行动去实践,当有很多想法,但因为语言能力不够熟悉、无法顺利表达自己的想法时,他们就有可能因为挫折而闹脾气。

  • 孩子喜欢翘着脚坐好吗?
    孩子喜欢翘着脚坐好吗?

    孩子翘脚可能会引起骨盆错位、脊椎侧弯和腰痛。让我们简单地想象一下:请将右手握拳,然后用左手握住右手拳头。这里右手拳头代表腿骨(位于股关节的部分),而握住右拳的左手则是臀部的骨头。我们身体的腿骨就像这样被包覆在臀骨里面,没有办法抽出来。腿骨在臀骨里面自由活动,臀骨则被腿骨牵着移动,这样的构造也被称为球窝关节。 臀骨和腿骨应该要维持一直线,但现在请想象翘起右脚的情况。原本应该维持一直线的臀骨和腿骨就这样被打乱,而随着右脚抬起,因为腿骨不能抽出自己活动,和右腿骨相连的右臀骨也跟着歪斜。接着,跟臀骨相比还有一点活动空间的末梢脊椎,也就是荐椎和第五节腰椎也跟着被拉扯。换言之,翘脚的瞬间就会造成骨盆错位、脊椎侧弯。尤其是在学校硬梆梆的课桌椅,一翘脚就会立刻造成脊椎的负担。老师如果看到学生翘脚,就要立即给予指正。 我们的腰部坐着要比站着承受多1.5倍的重量。翘

  • 辅导孩子写作业你行吗?这几种妈妈需要注意!
    辅导孩子写作业你行吗?这几种妈妈需要注意!

    辅导孩子写作业你行吗?家长一定要辅导孩子做作业吗?如果是这几种妈妈,一定要注意不要辅导孩子写作业,这对你和孩子都是伤害。 某地教育主管部门出台了叫停家长在孩子作业上签字的政策:很多家长拍手称快,有专家说这是教育分工的回归,老师做老师的事情、家长做家长该做的事情! 不管大家对这样的规定如何判断,发现身边的很多父母,特别是孩子还处于小学低年级的父母,对孩子基础教育和学习习惯养成很关注的父母,每天都会抽时间来“管理”孩子的作业,包括: 1.监督和检查老师布置作业的完成情况(并不是所有老师都要求签字、都要求家长完成检查); 2.陪伴孩子有更多的课外知识的补充,比如老师推荐的课外阅读、英语阅读、孩子兴趣方向的陪伴; 3.抽时间和孩子有一起聊天、游戏的过程; 家长主动与不主动参与孩子的成长,会让孩子之间有天大的“差距”,这在

  • 0-6岁宝宝早期教育,应该教会什么?
    0-6岁宝宝早期教育,应该教会什么?

    人们对于孩子的早教越来与注重了,大街小巷到处都是各种早教的培训机构,一般的小孩子2岁多就被送到幼儿园或其它什么培训机构了,这样真的好吗?下面小编和大家分享下0-6岁早期教育,到底应该教孩子学会什么?一起来看看吧! 很多家长会选择把孩子送到早教机构或者幼儿园,接受早期教育。我们必须要明白,为什么要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以及早期教育要达到哪些目的? 我们经常见到一些不正确的早教现象:提前教孩子阅读大量的绘本;提前教孩子拼音、认字、英语、算术,把学习知识当做早教,这其实是打着早教的幌子,摧残孩子。 如今,幼儿园教学小学化的倾向越演越烈,正是由于家长们和社会上的很多人没有真正的了解早教的目的,以为早期教育就是开发孩子的智力,就是要教孩子去提前做小学,甚至中学乃至大学做的事情,这种观念是错误的。 开发智力对孩子的发展来说固然重要,但是

  • 你家的孩子会交朋友吗?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如何培养?
    你家的孩子会交朋友吗?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如何培养?

    .bizsvr_0 {line-height: 25.6px;white-space: normal;font-family: Optima-Regular, PingFangTC-light;} .bizsvr_1 {margin: 0em 1em;max-width: 100%;min-height: 1em;color: rgb(51, 51, 51);} .bizsvr_2 {padding-right: 8px;padding-left: 8px;max-width: 100%;border-left-width: 3px;border-left-style: solid;border-color: rgb(198, 198, 199);font-size: 22px;font-weight: inherit;text-align: inherit;text-decoration

  • 为什么孩子讨厌在幼儿园拉粑粑?家长们知道是怎么回事吗
    为什么孩子讨厌在幼儿园拉粑粑?家长们知道是怎么回事吗

    为什么孩子讨厌在幼儿园拉粑粑?孩子上学已有一段时间,发现自己的孩子平时在幼儿园不爱上厕所,这是怎么回事?为什么大部分小朋友不爱在幼儿园上厕所呢? A宝妈:什么?我还以为只有我家孩子从不在幼儿园拉粑粑呢! B宝妈:可不是,我家孩子说他不敢在幼儿园拉粑粑,因为怕被老师说是不听话的孩子。 C宝妈:我家女儿也是,说在幼儿园拉粑粑会被笑是傻瓜,老师、同学们都不喜欢傻瓜。所以她不敢在幼儿园拉粑粑。 下班回家在楼下听到几位宝宝刚上幼儿园的宝妈们在讨论自家宝宝最近上了幼儿园的情况,听到这样的对话着实让我一惊,怎么现在越来越多的宝宝不喜欢在幼儿园拉粑粑了呢? 虽然宝宝说的话,几分真几分假?有时候连宝爸宝妈们也不知道,但是小编经过调查统计后认为很多孩子从不愿在幼儿园粑粑的问题的确存在。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孩子这么讨厌在

  • 放暑假了,带孩子去旅行请三思而后行!让万千父母反思的好文!
    放暑假了,带孩子去旅行请三思而后行!让万千父母反思的好文!

    这个暑假,相信很多家长会带着孩子一起出去旅行。他们期许,旅途中让孩子遇见各种各样的生活,体验生命的美好与艰辛,从而改变孩子的人生。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我们平时所看见的,更多是走马观花式的亲子游。这样的旅行,除了身体的疲惫和人云亦云的感受,真的能让孩子产生对生活、对生命的观察和思考吗? 以“长见识”的名义绑架了家庭 经济水平的提高,让孩子全面发展的渴望,让儿童旅行变成热门,各种“去哪儿”火爆,各种驴啊、牛啊的层出不穷,从每个周末的公园游,到五一、十一的国内游,再到寒暑假的境外游学、夏令营,旅行费用,已经继择校费用、兴趣班费用之后,位列第三大教育花钱杀手。 在“长见识”的背后暗流涌动的是消费层次的较量: 你带不带孩子出去玩? 你带到哪里去玩? 你们住什么酒店? 孩子的玩伴都去过哪里

  • 比打骂孩子更可怕的教育方式——冷暴力
    比打骂孩子更可怕的教育方式——冷暴力

    每个家长与孩子相处的方式各有不同。不合理的相处方式会让孩子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棍棒教育”,其实还有一种方式对孩子更加残忍。那就是冷暴力。 冷暴力与棍棒教育不同的一点是,棍棒教育伤害的更多的是孩子的身体,而冷暴力会直接穿透身体,伤害孩子的灵魂。今天我们就盘点一下一些常见的冷暴力,希望所有家长能对此多一些重视,对孩子少一些伤害。 一、不理睬孩子呼唤 当孩子想和家长分享一件事或者一个东西的时候,如果恰巧家长正在忙,有可能会不耐烦的说“别烦我”、“没看我在忙嘛”,或者孩子本来就很调皮,然后家长懒得不想搭理孩子,这就会导致孩子觉得自己没有被重视,从而导致孩子缺乏安全感。 这就像是我们成年人一样,几个人聊得很嗨,可是你一直插不上嘴,你说的话没有一个人回应你,然后你就会觉得沮丧、生气等,孩子也是如此,所以在孩子叫你的

  • 穷养孩子的好处有哪些
    穷养孩子的好处有哪些

    穷养孩子的好处有哪些 1.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 从孩子出生,父母就不给孩子搞特殊待遇,把他置于和同龄小朋友一样的普通的生活环境,在这种环境中成长的孩子,能更早学会独立生活,从而更早适应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 2.让孩子学会克服困难 每个孩子在成长中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如果父母不借用自己的物质条件与人际关系去帮助他,而仅仅让孩子依靠自己的能力去克服困难,会更加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因为经过失败的洗礼,他们能够真切的体验各种挫败感,从而拥有坚强的意志,未来也将走得更远。 3.培养孩子的交际能力 在艰苦环境下成长的孩子,比在富裕环境下成长的孩子更能体会人间疾苦,他们善于体察别人的情绪,更加富有爱心、同情心和友善心,能更快融入别人的圈子,拥有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4.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被富养的孩子大多

  • 孩子最不可爱的时候,恰恰最需要爱
    孩子最不可爱的时候,恰恰最需要爱

    她们发愁,孩子发脾气、暴躁、和妈妈不亲、和二胎不能好好相处、无理取闹,问我怎么办。有的急性子妈妈,干脆说:”一巴掌打过去,是不是更长记性。”无知。打出来的孩子口服,疼出来的孩子心服。孩子越不可爱的时候,越要好好爱他。 因为,你觉得孩子暴戾的外表,都潜藏着对爱的呼号渴求。 不是你教育的不够,也不是你不懂育儿术,而是你爱的不够。 下面的案例均为真实咨询案例。 孩子爱打人,可能是需要爱 有一位妈妈这样问: “都说分离焦虑是黏妈妈的,可是我孩子怎么一点都不黏我,我回家以后,他反而把头扭向另一边,宁可和他奶奶玩。” 我问:孩子还有其他行为不对劲吗? 她说:稍微有点不顺心的地方,就会和自己周围的小伙伴发生冲突,甚至是拳脚相加。我制止过多次,不管用啊! 仔细询问,原来是这位妈妈工作非常忙

  • 孩子,你为什么要上学?
    孩子,你为什么要上学?

    日本文豪大江健三郎提到自己的儿子时,如此表示: ……音乐对于Hikari来说,已经成为发现自己丰富的内心活动、与别人交流和使自己与社会沟通的最重要的语言。这棵幼芽是在家里种下的,但是只有在学校里它才得以萌发出来。不只是日语,自然科学和数学,还有体育和音乐,也是深刻了解自己与别人交流的必不可少的语言。这同样也适用于外语。 我以为,为了学习这些知识,孩子们就必须上学。 台湾作家、学者龙应台则写信给她的儿子安德烈: ……我也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就,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 在这个问题上,爱心树的读者们也有话要说: 韩韩:如果我们都是一个呆在原地小星球的话,上学就是和一些别的小星球坐上飞船在宇宙中旅行;如果我们都是麻瓜的话,上学就是去魔法学校找到自己身体里超麻瓜的力量;如果我们是一朵小花的话,上学就是回到一

  • 我们真的有听到孩子在说什么吗?
    我们真的有听到孩子在说什么吗?

    还记得去年有一个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很感人的视频吗?5岁的小男孩给911打电话,因为思念天堂里的妈妈。 小男孩杰瑞在电话的一端告诉警官:我想要找我妈妈。 警官:你妈妈去哪里了? 杰瑞:天堂。爸爸告诉我的。前几天妈妈去医院,她让我和哥哥在家等她。(杰瑞很想妈妈) 警官:妈妈长得什么样呢?(帮助孩子一起想妈妈) 杰瑞:她有很多美丽的头巾,她总是带着它出门。真的很漂亮,我很想她。(孩子有点兴奋但很快又回到现实中) 警官:你叫什么名字?几岁了?爸爸在哪呢?(注意到孩子的情绪,帮助孩子关注现实中拥有的美好。) 杰瑞:杰瑞,5岁。我的腿很疼。(孩子病痛时,需要倾诉和拥抱) 警官:你的腿怎么了?(关注孩子的感受) 杰瑞:我的腿疼的时候,妈妈总是给我唱“小杰瑞,你的疼飞走了,小杰瑞,你的疼飞

  • 培养孩子父母应关注哪些方面?
    培养孩子父母应关注哪些方面?

      父母的“五过”,带来孩子的“五无”   第一个过失是家长过高的期望,带来孩子的无望。   做父母的有时候对孩子期望值过高,给他们造成的心理压力大。去年高考结束,“知心姐姐”讲师团接到一个妈妈的电话,说女儿几分之差没考上北大,差点自杀。这位妈妈说,女儿是我的全部,北大是我女儿的全部。“知心姐姐”听了这妈妈的话告诉她,您错了,为什么要把全部希望放在孩子身上?你的女儿为什么非把北大作为全部呢?没有考上北大,完全可以到其他大学读书,那么多孩子没读大学照样可以好好的生活。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一个孩子能不能成功,不是取决于智商,不是看他聪明不聪明,而是取决于情商,看他有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能不能有一个好的性格。意大利著名哲学家但丁说过,性格决定命运。家长对自己的孩子要关注的是孩子身体是不是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