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学龄前健康学龄前营养学龄前教育学龄前疾病
  • 这些父母不一定懂,但孩子一定需要
    这些父母不一定懂,但孩子一定需要

    博物是什么?大家可能觉得有点陌生,很多父母不一定都懂,但是你可以让你的孩子懂这些,下面看看为什么孩子需要这些? 科学家达尔文、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画家达·芬奇的成就,都跟博物经历密切相关。我们的孩子早早地缺失了在自然中的浸染,这会是父母们难以预料的遗憾。假期将过半,大家不妨带孩子认一认路边的小花,看一看脚边的小石头。 走在路旁,孩子问“这是什么树”,我们说不知道。 走进公园,孩子问“这是什么花”,我们说不知道。 久而久之,孩子不问了,慢慢地,他也和我们一样,所有的树都叫树,所有的花都叫花。 粗糙的命名和分类带来的是粗糙的认知和情感,最终造成与大自然的疏离和陌生。 这样说貌似严重,其实不然。相信你曾有过这种感觉,见到路边的陌生小花,你很快忘记它的模样,它没法由你的眼进入你的心,滋养你。而当你见到一朵叫得出名的小花,每

  • 让孩子学会自我保护的五个技巧
    让孩子学会自我保护的五个技巧

      学龄前阶段的孩子已经具备自我控制力和自主能力,很多时候可以独立外出。但是在外遇到危险的时候,孩子应该如何做呢?父母应该教会孩子自我保护的方法,看看小编推荐的五个技巧吧。   一、陌生人送上的东西   场景:傍晚,5岁的蒙蒙正在路边挖沙子玩,这时一个陌生的男人热情地凑过来要和蒙蒙一起“建城堡”,还送给他一支漂亮的小水枪。几分钟后蒙蒙就和“叔叔”混熟了,此时,“叔叔”要带蒙蒙去吃肯德基……   应对方法:类似这样的事情在生活中时有发生。所以,父母要让孩子学会对陌生人给的任何东西都别动心,尤其是对“我是你爸爸妈妈的好朋友”等都别相信;并且明确告诉陌生人,父母就在附近,或用“爸爸马上就要来接我”的话,把陌生人吓走。假如陌生人还缠着你,就声东击

    标签:安全教育
  • 家长要知道,承担责任、自律都是孩子最宝贵的财富!
    家长要知道,承担责任、自律都是孩子最宝贵的财富!

    家长怎么教才能让孩子学会承担责任,懂得自律,承担责任、自律都是孩子最宝贵的财富!小编记得“不哭,不哭,妈妈打板凳,是板凳不好,把你弄倒了!”这些话是不是很耳熟是的,就在我们帮助孩子逃脱痛苦的时候,同时也逃避了责任。而实际上,痛苦是孩子成熟道路上最宝贵的财富之一。 这就关乎到孩子的自律,下面给大家说说儿童自律的四大原则: 一、关键词:承担责任 羊羊得到了一辆小汽车,下午带到院子里和小朋友玩。热闹了一会儿,羊羊玩腻了,把小汽车放到了一边,自己和小朋友到小区的池塘玩水了。玩过之后,回过神来,想起自己的小汽车,呀!不见了,羊羊大哭起来,回到家,伤心地对奶奶说:“车车不见了,车车不见了。”亲爱的读者,当我们听到孩子这样哭诉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做呢 这样一个常见的时刻,我们可能会生气地说:“太不爱惜东西了,叫你不要拿出去给别人玩的。”

  • 文化程度不高的父母,只要掌握了这3点,辅导孩子不再是难事!
    文化程度不高的父母,只要掌握了这3点,辅导孩子不再是难事!

    为人父母,总是希望能给孩子最好的。穿得体的衣服,住舒适的房间,吃最有益的东西,接受最好的教育,而孩子的教育正是父母最为关心也最无可奈何的一点。 正因为太明白教育的重要性,一些文化程度不高的父母,常常为自己不能给孩子提供良好的教育而自责不已。 在孩子做不来作业、发愁的时候,我只能在一旁干着急; 在孩子严重偏科的时候,我不能替孩子请到优秀的老师; 为此,开心老师用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来告诉大家,即使你文化程度不高,同样能教出优秀的孩子。 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有的家长常说,孩子在家和在学校完全是判若两人,在家一点也不好学! 究其原因,就是家庭没有给孩子一个安静学习的环境,很多家长没有意识到家庭氛围的重要性,毫无意识地制造了大大小小的诱惑来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在学校里,大家埋头苦学,学习氛围浓重,

  • 担心方言影响孩子语言能力怎么办
    担心方言影响孩子语言能力怎么办

    我们家孩子2周了,因为平常都是奶奶带,奶奶说家乡方言,结果孩子说话也是家乡话,出去跟人交流,别人都听不懂。我只要在家都是跟他说普通话的,害怕会不会影响孩子以后的交际?有没有好办法可以把他的口音改过来呢? ● 双语言锻炼孩子语言中枢 方言和普通话同时输入是可以的,因为孩子是“吸收性心智”,但要尽力去学习、提升自我发音水平。 作为父母可以给孩子播放简短有韵律的宝宝童谣、趣味儿歌或是简短的儿童故事,切记一定要采用简短的儿歌音频,音频发音要规范,让孩子形成正确的语音刺激印象,为将来孩子说出规范的语言打好基础。 父母或家人,如果不能用规范的普通话语音跟孩子交流,除提升发音水平外,可以尽量正确地发出一些简短的词汇。 在平时的语言交流中采取一种语言为主、一种语言为辅的交流方式。就是普通话为主,方言为辅,早期双语音刺激会让孩子对语言的细微差

  • 给孩子设个密码,再也不怕被坏人带走了!
    给孩子设个密码,再也不怕被坏人带走了!

    拐卖儿童事件屡见报端,让家长们非常担心。如何保障孩子的安全?学学这个妈妈,给孩子设个密码吧。 我去接女儿放学的路上,接到隔壁小静打来的电话,她说今天有点事走不开,让我把她儿子林林也一起带回家,我心想,林林和我很熟,顺便接他回家不过是举手之劳的事,便爽快地答应了。 走到学校,见林林正在校门口等妈妈,我对他说:“你妈妈今天有事,来不了,她让我把你带回家,你跟我走吧。”林林向四周望了望,没发现他妈,有些迟疑地问:“我妈妈真有事?她说她不来接我?”我说是真的。 林林歪着脑袋,又问:“那你告诉我密码!”“密码?”我一头雾水,不知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林林解释给我听,“我和妈妈约定了一个安全密码。如果碰到她忙,不能来接我,她拜托的人,就要说出我们约定的密码。要不,我不会跟别人走的。” 小静还真没告诉我密码。我打电话过去,她一连声

  • 孩子爱顶嘴如何教育
    孩子爱顶嘴如何教育

    孩子长到三四岁时,其独立欲望明显增强。他们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存在,不愿处处被人压制,不满足于模仿成人,要求独立思考,独立行动。 而这时父母对孩子照顾过多,干涉过多,就会使他们特别反感。其突出表现是不听指挥,自行其事,经常跟父母顶嘴,令父母头疼。孩子爱顶嘴,怎么办? 一、 尊重孩子要求独立的愿望。 1、 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干,去摸,去想,父母尽可能为孩子提供活动机会,创造活动环境。 2、 不一味地要求孩子按照成人的模式行动,当孩子有了一个与众不同的设想,做了一件从来未做过的事,父母应积极支持,及时赞许。 3、 发扬家庭民主,给孩子更多的发言权。 二、 批评教育孩子切忌唠叨。 父母对孩子的不当言行,有责任作必要的提醒、忠告,乃至严肃的批评,但必须言简意赅,切忌一味重复,喋喋不休。还要重视不言之教,运用行动

    标签:家庭教育
  • 暑假,资深班主任给家长的忠告,尤其是第一个!
    暑假,资深班主任给家长的忠告,尤其是第一个!

    一、如果你家孩子写字不端正,暑假的第一要务是练字。 不要怀疑我的建议,写字不好,你孩子将来的成绩将会吃大亏。如果连孩子的写字训练都管不住,请你放弃对孩子的管理,认命吧。 练字没什么很好的方法,找个不错的字帖,临帖就是了。注意,是临帖,不是垫一张薄纸描着写。 二、管住电脑,管住电视。 要有这么一种决心,如果孩子玩电脑着迷了,宁可砸掉电脑,也要制止住孩子电脑上瘾。 建议在电脑上设置开机密码,完不成作业,或者练字不到一定的数量,誓死也不能开机。记住,如果孩子这时候你还管不住,等他叛逆心理上来,就去泡网吧了。 三、先做作业,在固定时间内必须完成。 绝对不能拖到快开学了,孩子被迫赶写作业。争取在暑假过一半之前完成。如果你对孩子的作业管理不够,到了快开学时,你才催促孩子写作业,那显然是家长的失职。 爹

  • 孩子的“玻璃心”竟是被夸出来的,是时候该反思了!
    孩子的“玻璃心”竟是被夸出来的,是时候该反思了!

    壹 前几天接CC放学,幼儿园门口有个小姑娘,哭的惊天动地的,奶奶安抚了10分钟,愣是没半点效果。 原因你都想不到:有个小朋友说她坐错了位置,坐了别人的小板凳。 面对其他小朋友的,姑且称之为指责吧,小姑娘完全接受不了,然后就彻底爆发了。 妈呀,这也叫个事儿。 可是老师却表示,现在很多的孩子都太玻璃心了。 有的时候不是孩子不强大,只是被家长保护的太过,接受的正面夸奖太多,承担的负面压力太少了。 家庭教育中过度的夸奖,很容易出现以下几个问题: 以自我为中心,过分好强。在人群里只能自己是焦点,如果被别人超越,容易嫉妒。 出现表扬依赖,独立性变差。做事之前或之后都需要征求别人的意见,需要在别人的肯定中肯定自己。 如果夸得

  • 表扬孩子要讲究方法吗
    表扬孩子要讲究方法吗

    表扬孩子要讲究方法吗?夸孩子是一门艺术,很多80、90后的小时候,被父辈们传统的打击式教育打掉了自信。所以有了孩子之后,不少人暗暗决定:绝不走父辈的老路,一定要多多夸孩子,帮助孩子建立自我认同感。 过度的表扬,对孩子真的是一件好事吗? 心理学博士海姆·G·吉诺特在《孩子,把你的手给我》中写道:“称赞,就像青霉素一样,绝不能随意用。使用强效药有一定的标准,需要谨慎小心,标准包括时间和剂量,因为可能会引起过敏反应。” 最近收到一条妈妈留言:“孩子画画比赛没得奖,哭得撕心裂肺,回家赌气不吃饭,甚至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出来。” 仔细一问才知道,原来这个孩子很喜欢画画,身边的大人每次看见孩子的画就会一阵猛夸: “天才啊,一学就会!" “这孩子有天赋,说不定长大能成大画家!” 从表面上看,听了这些话,孩子变得更加自

  • 孩子喜欢说狠话,家长该怎么做?
    孩子喜欢说狠话,家长该怎么做?

    不知道什么原因 ,发现宝宝最近特别爱说狠话了,比如“你真讨厌”,“你真烦,我就不喜欢你”,那么面对孩子这样的行为,家长该怎么做呢? 孩子说的“你真讨厌”或者“你真烦”是一种语言性攻击,这在成人听起来很刺耳,不过从孩子的角度来说也有积极的意义,因为它表明孩子具有了独立的判断和态度,自我意识得到了发展。 3岁左右,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基本发展起来了,他们会用越来越多使用语言来表达内心的感受和需要。 当他们受到约束或需要不能得到满足时,就会产生愤怒、沮丧等消极情绪,这时候就会出现诸如“你真讨厌”的语言攻击来宣泄愤怒,面对这种情况,父母不妨采用以下的方法: 尽量满足正面需求 如果孩子的要求不是太过分的话,要尽量满足他的正当要求,事先跟孩子讲清楚道理,能够避免他产生不必要的愤怒情绪。 父母做好榜样 父母尽量避

  • 10大育儿误区,家长你避开了吗?
    10大育儿误区,家长你避开了吗?

    生活中,许多家长由于经验不足,常常不慎走入了育儿误区,看似疼爱孩子的行为,其实对孩子生长发育是非常不利的。那么下面这十大误区,家长你“中招”了吗? 1、多穿衣服不感冒? 错! 每到天气变化,尤其秋冬季节,有的家长,尤其是老人家总给孩子们穿得很厚,他们认为这是疼爱孩子,所谓“多穿衣服不感冒”。有句笑话专门描述这现象:“有一种冷,叫奶奶觉得你冷”。 不料,小孩子们生性活泼爱动,一圈跑下来满头满脸都是汗,接着就感冒咳嗽了——家长们很纳闷:“穿那么厚,怎么还感冒?” 更正:俗话说“春捂秋冻”,就是说冬天不要穿太厚,要适当冻一冻才有抵抗力。如果穿的太厚,宝宝身体处于较高温度环境下,热量散不出来,就容易出现发热、脱水等表现。 临床有个病就叫做“捂热综合征”,指的是因过度保暖、捂闷过久而引起婴儿缺氧、高热、大汗、脱水、抽筋甚至

  • 孩子几岁开始有小秘密?你了解的越早越好?
    孩子几岁开始有小秘密?你了解的越早越好?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秘密,孩子也不例外,甚至有著名的教育专家说:“没有秘密的孩子长不大。”孩子的秘密并不危险,危险的是我们对孩子秘密的过度想象和过激态度。但是对于孩子的那些小秘密,宝爸宝妈们了解多少呢?我们可以怎么做呢?下面小育和大家来聊一聊孩子的“秘密”。 秘密从哪里来 0~3岁:没有秘密。 3岁之前,孩子一直活在与父母等抚养者依赖、共生的世界里,总是把自己与别人的想法、体验混在一起。他们尚未建立“自我”,因而也没有秘密可言。 3~4岁:秘密萌芽。 在3岁左右,孩子开始明确意识到自我和客观世界的分离,逐渐学会用“我”来称呼自己。他能意识到有些事情自己很清楚,而其他人却并不知情,“这是只属于我的东西”,于是秘密出现了,这是一个全新的天地,是他的内心世界。当然,这时的孩子对于要保守秘密还是公开秘密毫无意识。 4~5岁:

  • 离家出走的孩子类型有哪些
    离家出走的孩子类型有哪些

    离家出走的孩子类型有哪些 1.向往型 他们大都是家中的宠儿,备受娇惯,但缺乏应有的引导和教育。他们中的有些人甚至与社会上的不务正业的人交往,为此而不惜离家出走,以追求向往的理想。 2.逃避型 这类孩子大都生活在对他们身心发展不利的家庭里,常遭打骂。他们心中的大多数人学习成绩较差,为了免受打骂便一走了之。大部分离家出走的孩子都属于这一类型。 3.报复型 这类孩子因受到家长的不公平对待,因此用离家出走进行报复。他们一般不会走得太远。当暗中窥视父母东寻西找的模样时,还会幸灾乐祸、洋洋得意。 4.盲从型 出于好奇心或轻信别人的话,轻率出走。这类孩子比较单纯,辨别是非的能力较低,行为带有一定的盲目性,一旦出走便后悔莫及。 孩子离家出走的危害性 孩子一个人流浪在外

  • 宝宝犯错后家长该怎么办
    宝宝犯错后家长该怎么办

    每个人都会犯错,小宝宝也不例外。在宝宝的成长过程中,总是会犯无数个错误,那么问题来了,宝宝犯错后家长该怎么办?一起来看看吧。 小文家的男宝今年刚刚上幼儿园,有一次正在和小文逛街的时候,幼儿园的老师打来电话,说男宝在幼儿园欺负其他小朋友了,需要小文赶去幼儿园当面和老师教育一下男宝,顺便安慰一下被欺负小朋友的情绪。小文撂了电话着急要前往男宝所在的幼儿园,为了避免小文着急上火,我乘车和小文一起来到幼儿园。 男宝见到小文立马认识到错误乖乖的低着头来到小文身边,小文当着老师的面一边帮着老师安慰受欺负小朋友的情绪,一边严厉地指责着男宝,每次男宝想抬起头解释什么,小文总会用咄咄逼人地气势压制着男宝。我在一旁看着小文教育男宝的方式,心中暗暗为男宝未来的成长感到担忧,因为在宝宝犯错后,宝爸宝妈采取这三种处理方式,不仅容易让宝宝心理缺失,而且还容易让宝宝变得懦弱胆

  • 孩子有这4个特征,未来一定很优秀!别怪没提醒你!
    孩子有这4个特征,未来一定很优秀!别怪没提醒你!

    卢梭在《爱弥尔》里说,学生的学科只有一门:如何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那什么是优秀的人呢?既不是成绩越好,也不是地位越高,而是拥有以下这4种特征的孩子。 将电子产品当辅助工具 现在的家长谈手机色变,认为玩手机不仅损害孩子的视力,还让孩子懒于思考和探究。 其实,这只是单方面针对孩子玩手机游戏而言,苹果妈看到很多优秀的孩子都会玩手机,但是他们更多的只是把手机当做一种辅助工具,并不会盲目依赖手机。 优秀的孩子会善于利用手机学习,在手机上下载英语字典,不懂的时候可以快速的查阅,就连在公交车上也可以快速的背上几个单词;文言文不懂得,手机上快速的搜一下,立马作者年代背景翻译全部一目了然,不仅提高了学习效率,还加深了记忆力。 可这么方便的电子学习方式并没有遭到推崇,很多家长都和我抱怨过,孩子坐在电视机面前可以连看4小时,特别是现在

  • 父母是爱孩子的,对孩子多严格都是不过分的?
    父母是爱孩子的,对孩子多严格都是不过分的?

    只要父母爱孩子,怎么要求都不过分?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就是这样想的,为了孩子好,孩子以后会明白的,真的是这样的吗? 一位读者在我的一篇文章后,留下了这样一句话。这句话瞬间扎疼了我,甚至让我这样一个一向不怎么为文章的评论生气的人恼火起来。 我想回他一句:是不是爸妈生了孩子,就可以对他为所欲为呢? 并不是每对父母,对孩子都有同样多的爱 在我们的文化传统中,“父母都是爱孩子的”,被当成一个无比正确、不可撼动的表述。 但如果我们肯稍稍活动一下自己的大脑,有一点自己的判断,就不难发现,并不是每对父母,对孩子都有同样多的爱。 比如,同样是孩子失手打碎了一个杯子,一位妈妈马上关心孩子有没有因此受伤,并且心平气和地收拾起碎玻璃,而另一位妈妈马上对孩子大吼大叫,并且抓过孩子的手,狠狠打了十下,以让孩子记住这个教训,不敢再犯。我

  • 德国教育中的自由与规则,请别再误解“快乐教育”了!
    德国教育中的自由与规则,请别再误解“快乐教育”了!

    一提到西方教育,很多人脑海里浮现的关键词就是“快乐教育”、“给孩子自由”、“尊重和鼓励”,这些都非常对,但是当我们谈论快乐教育时,还忘了最重要的一条——规则和界限。 自由与规则并存,才是西方快乐教育的真正核心。自由和规则并不是对立关系,这世界上没有绝对的自由,规则是为了更好地保护我们每一个人,没有规则的自由,反而可能会使自己受到伤害。 德国是一个非常注重规则的国家,遵守规则已经成了人与人之间的相处默契,而这份默契给予人安全感。悠悠妈这周二刚刚在德国通过路考拿到驾照,我就先给大家讲一讲在德国学驾照的小故事,让大家感受一下德国人深入骨髓的规则意识。 在没有红绿灯和先行权标志的路口,德国遵循“右先左后”的规则。然而一开始,我每次开到这种路口的时候都会左右望一望,确保两边都没车了才开过。这时候德国教练就批评我了,说:“你看左边干什么?你对左边方向来的车

  • 孩子打人怎么办?
    孩子打人怎么办?

    一个好的家庭教育,能够让孩子的未来受益无穷。不管是哪方面,父母都应该教育好。那么孩子打人怎么办?下面就一球来看看吧。 在面对孩子打人这件事上,我建议爸妈用这三步来应对。 第一步:马上制止孩子 不管孩子是为什么打人,你都要立刻坚决制止,握住孩子的手,告诉他「不可以」。 注意只说「不可以」就行了,千万不要再责骂孩子,不然反而会给孩子强化打人这件事。 第二步:分析孩子打人的原因, 帮他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 如果孩子打人是因为没办法用其他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和需求,你要帮孩子说出他的想法,再告诉他正确的做法。 如果孩子情绪真的非常激动,你可以先抱住他,把他带到人少的地方去,帮助孩子和自己都能冷静下来。 等孩子平静下来,你再用缓和的语气和他沟通,了解到孩子的诉求并帮他解决

  • 儿童为什么不要去旅行?家长怎么看待?
    儿童为什么不要去旅行?家长怎么看待?

    儿童为什么不要去旅行?你会带自己的孩子去旅行吗?你认为是否应该带孩子去旅行?儿童要旅行已经被妖魔化,本文只是期望父母们不要“人云亦云”的带孩子去,给孩子留些体验,做她这个年龄该做的、想做的事情。 如果带孩子去旅行,不要以“长见识”的名义绑架了家庭 经济水平的提高,让孩子全面发展的渴望,让儿童旅行变成热门,各种“去哪儿”火爆,各种驴啊、牛啊的层出不穷,从每个周末的公园游,到五一、十一的国内游,再到寒暑假的境外游学、夏令营,旅行费用,已经继择校费用、兴趣班费用之后,位列第三大教育花钱杀手。 在“长见识”的背后暗流涌动的是消费层次的较量:你带不带孩子出去玩?你带到哪里去玩?你们住什么酒店?孩子的玩伴都去过哪里?你们买什么礼物回来给老师同学?这一个假期的出行,在孩子的作文里怎么被描述? 放假前后,在妈妈们接孩子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