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教育热点开心娱乐节日大全
  • 成长的路上,一定要让孩子保持内在的节奏!
    成长的路上,一定要让孩子保持内在的节奏!

    把孩子当做一个独立的个体,需要家长在行为上力争让孩子亲力亲为,提升孩子的自我管理和自我组织能力;更要求家长在思想上做到尊重孩子,把孩子当做和自己一样平等的个人。 《爸爸去哪儿》第五季,刚开始看的时候,不明白为什么小小春家庭的呼声最高。 和同是男孩子的嗯哼相比,小小春的父亲陈小春更为严厉,也不如杜江贴心和包容;和neinei相比,小小春没有她的大方、独立、有力量。 然而,随着剧情的发展,小小春从内心迸发出来的力量,无论是他的开心、沉默、还是他的拒绝、眼泪,都丝丝缕缕的渗透着自己小小肩膀上能扛起的力量。 最近“妈妈团探访”中滚南瓜的游戏环节,小小春又展示了不同的一面。当neinei和Max努力合作争第一的时候,当小泡芙的妈妈挥舞着手臂给女儿加油鼓励他争第一的时候,小小春手扶着南瓜呆萌张望的表情,像是出离于这场比赛之外。 当爸爸告

  • “甩掉”坏情绪,这6种方法超有效!
    “甩掉”坏情绪,这6种方法超有效!

    生活中,相信很多的妈妈们都有过这样的感受:“大道理都懂,就是当脾气一上来,简直一点就控制不住自己体内的洪荒之力!” 非要把犯错的孩子扯过来,打屁股两巴掌才好受。事后想想,又觉得自己太冲动。 其实,育儿之路本来就充满了艰辛坎坷,难免会有心烦意乱、气急败坏的时候,关键就在看如何疏导和控制。 如何疏导和控制坏情绪?  1别把所有问题都自己扛 当你需要帮助、关心和支持的时候,要学会跟老公和家人及时地沟通,向他们说出你的真实感受,让他们明白带娃没那么容易。 宝妈可以和老公制定一个养娃责任表,妻子负责喂奶、换尿不湿、哄睡、读绘本、做饭等,丈夫则负责收拾玩具、陪玩游戏、洗衣服、刷锅洗碗等,夫妻二人各司其职,互相体谅,才能共同经营好家庭。 2适量运动 研究表明,人在愤怒、不安或恐惧

  • 抱怨孩子之前,不如先反省自己!
    抱怨孩子之前,不如先反省自己!

    总是会听到很多家长无奈地说道:“哪个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才,自己的孩子优秀,我有错吗?我到底错在哪儿?” 是的,看着现在那么多焦虑的家长,一年365天除了工作就围着自己的孩子转,陪伴子女穿梭于各种补习班。他们都期待自己的子女成龙成凤,为了这个目的,天下所有的父母都愿意倾其一生。这并没有错。 但是孩子是否真的能成为人中龙凤,社会才是检验家庭教育的最终标准。 前段时间,我们接到一个25岁孩子妈妈的电话,电话那头她非常的焦虑。原来她的女儿去年毕业了,但是工作至今不稳定。 一个名牌大学毕业的女孩,长得也不错,怎么会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呢? 在与这位焦虑妈妈的沟通中,我得知他女儿去年7月底毕业到现在,一年多一点的时间,换了6份工作。 四次没过试用期,两次是自己主动离职的。 说起原因,这

  • 教育的第一使命,是培养心理健康的孩子
    教育的第一使命,是培养心理健康的孩子

    六妈说: 为人父母,总是希望孩子成绩优异、特长突出,诚然,这些美好的希冀都可以成为我们培养教育的方向,但始终不该忽视,心理健康,才是教育的第一使命。 01 我非常钦佩的一位国际教育界老师,是蒋佩蓉女士。 她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中国首席面试官,也出版了几本教育著作。 在一篇文章中,她分享过一个真实的故事。 一位亚裔女生,SAT考满分,校游泳队主力,弹一手好琴,学生干部,被哈佛大学提早录取,后来在波士顿顾问集团获得驻香港职位,年薪6位数,同一位博士谈婚论嫁…… 履历闪闪发亮,让很多父母两眼放光。 按照某种逻辑,这位女生已经活成无悬念的人生赢家。 故事还有后文。 婚后一个月,她自杀了,年仅30岁。 在旧金山的新家,她给汽车排气口接上塑料管,塞进了

  • 父母学会放手,孩子才会越来越健康聪明!
    父母学会放手,孩子才会越来越健康聪明!

    每一个妈妈在养育孩子的时候都小心翼翼,寻找最好的教育方法。孩子就好像一朵花,如果养在温室,百般呵护,他最终会变得难以适应环境,而如果你顺应他的自然天性,他才会变得越来越坚韧和顽强。怎么顺应孩子的天性?做父母首先要学会的,就是放开胆,放开手,可以先从以下几点做起: 1让孩子自由玩耍,不要怕脏 表姐的宝宝淘淘还不到两岁,平时出去玩耍,遇到什么新奇有趣的东西,总喜欢这里碰碰,那里摸摸。对于孩子的这种行为,表姐都用严厉制止,有时候甚至动手教训一顿,大声呵斥他是个脏孩子。孩子不明原因,经常吓得大哭不止,久而久之,活泼好动的淘淘变成了一个不太爱说话,郁郁寡欢的孩子。 有的父母总是过度紧张孩子接触的东西,生怕TA碰到什么,把衣服弄脏,或者不小心受伤。其实这种认知是错误的。 父母不要担心孩子弄脏手、衣服,应该给予孩子自由探索世界的权利,顺应孩子自然

  • 老人有这六个特点,宝妈们就别让帮忙带孩子了!
    老人有这六个特点,宝妈们就别让帮忙带孩子了!

    老人能帮忙带孩子,身为儿女要懂得感恩,不过,不是所有的老人都适合带孩子,若是这六类,真的不适合,宝妈在把孩子交给老人带之前,要慎重考虑。 1、迷信思想重 老人年龄大了,她们生活的那个年代封建迷信思想还比较严重。有的老人一辈子都没从封建迷信的旧观念里走出来,在带娃的过程中,喜欢给孩子弄些偏方,凡事喜欢用迷信的方式解决,不但影响孩子健康思想的形成,有时候甚至威胁到孩子的健康。老人帮忙带孩子,本来应是件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的事,若迷信思想严重,不但出力不讨好,还严重影响到孩子的健康成长。 2、身体不好 老人的身体若是欠佳,最好别把孩子交给他们带。带孩子也是个很费体力的活,孩子运动量大,老人没有体力追着跑。若把孩子总是限制在室内让老人带着,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而且老人年龄大了一般都怕吵,在孩子的世界里,大吵大闹太正常了,若因吵闹引发老

  • 父母快看!孩子内向并不是缺点,还有这三大好处
    父母快看!孩子内向并不是缺点,还有这三大好处

    很多父母都会抱怨自己的孩子内向,有的时候还会强行改变孩子的性格,让孩子试图去与别人交流,其实这也往往会适得其反,孩子内向并不是缺点,还是有三大好处的。 1、保持清醒和警觉。 大多数外向的孩子都比较调皮,有的时候会很“人来疯”,但是这对于内向的孩子来说很不舒服,他们会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这并不代表孩子孤僻和自闭。 2、快乐来得很简单 很多内向的孩子,往往快乐都来的很简单,他们非常讨厌吵闹的环境,反而更加喜欢安安静静的看一背书,或者看看风景。 内向型的人通常想象力更丰富,情感也更细腻,他们更善于用心感受周围的世界。 3、深思熟虑 外向的孩子,通常伴随着性格冲动、三分钟热度等特点,而内向的孩子,虽然看起来沉默寡言,但内心活动非常剧烈,也更善于思考和倾听。最关键的是,每次遇到事情的时候,不会那么

  • 挡不住别人说你的嘴,但可以在心里织一张有力量的网!
    挡不住别人说你的嘴,但可以在心里织一张有力量的网!

    最近我被邀请作为嘉宾去女儿幼儿园大班分享中国饮食文化,作为吃货的我肯定义不容辞啊。了解了受邀由头后,我觉得这个故事挺有意思的,想分享给大家。 事情是这样的,小D的幼儿园是需要家长自己给孩子带饭的。大班孩子都是4、5岁的了,班级里有个中国男孩,有一天带了一份勾芡的蘑菇鱼片,坐在他旁边的几个同学看到后都大声地说,This looks like a shit, so yucky!(这个看上去像屎一样,太恶心了)。这个5岁的男孩听完后,当时眼泪就啪嗒啪嗒地往下掉了。 这几个同学的行为在美国这边幼儿园已经构成了语言霸凌,老师第一时间干预了,也有了整改的方案。邀请我去做中国美食分享,也是这件事的后续跟进活动之一,希望每个孩子都能有更加多元的文化理解,能够尊重不同。 当天老师们也邀请了班级孩子的家长们出席,那个中国男孩的妈妈也在场。我分享完后,她主动邀请我和她一

  • “你还能有什么用?”这个被骂的孩子,会自卑!
    “你还能有什么用?”这个被骂的孩子,会自卑!

    “你还能有什么用?”生活中,很多家长会对孩子说这样一句话,可是家长们你们要知道,这句话的危害就是会让孩子变的自卑。 中午和在洛杉矶的读者一家吃饭,她家两个孩子,所以对美国教育也有比较多的了解和感触。聊到他们移民的原因,毫无意外的答案:为了孩子。他们说,美国的小朋友,不论学习好坏,都有着迷之自信,因为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都非常容易找到孩子比较有优势的一面,然后通过孩子的长处,去强化他们的自信心。 听他们聊着,我突然就想起前两天在来美国的飞机上遇到的一个场景。 我登机比较早,找到自己的座位坐下后,闭目养神等待起飞。忽然不远处传来一个男人很洪亮的咆哮,闻声看去,一个看似爸爸模样的人一边在找东西一边厉声骂着自己身边七八岁的小男孩:“你还能有什么用?!连自己的包都能丢!” 那会儿要起飞了,丢包的心情也能理解,身边人和空姐都在帮他们找。好在很快他们

  • 2011年中国大学教育学各专业最强学校
    2011年中国大学教育学各专业最强学校

      武书连主持的《2011中国大学评价》课题今年元月结稿。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年2月出版发行了武书连主编的《挑大学 选专业---2011高考志愿填报指南》。全书110万字,内容包括我国706所普通本科高校2011年的综合实力排名和11个学科门、258个本科专业的等级和排名。   《中国大学评价》的本科专业分为A++、A+、A、B+、B、C+、C、D+、D、E+、E共11个等级。A++级学术水平最高,实力最强,E级最低。   A++级的定义是:1、将所有大学的同一个专业按得分顺序降序排列,得分最高的2%是A++级;2、每个专业的第1名是A++级。   下表是历史学各本科专业A++级学校名单,供考生择校参考(不含5个及以下学校设置的专业)。   武书连2011年中国大学教育学各专业最强学校 本科专业 排名 校名

  • 孩子吃饭时的这4个坏习惯,不能视而不见!
    孩子吃饭时的这4个坏习惯,不能视而不见!

    孩子在吃饭的时候,家长往往喜欢追着去喂,或者在这个时间段训斥孩子,强迫孩子吃饭,一边吃一边玩。其实这些都是坏习惯,不要等到孩子长大了才发现问题的严重性! 很多宝妈都反应,有孩子后每次家里吃饭都是一场鸡飞狗跳,要和孩子斗智斗勇,为了让宝宝多吃一口饭,得追着孩子绕客厅跑好几圈,吃完一顿饭大人累的心力交瘁。哎每次吃饭都是让家长最头疼的事.可是为了让孩子多吃两口,身体棒棒,家长能怎么办呢? 虽说现在家长都有条件给孩子做各种营养美味的食物了,但是孩子吃饭时的这些坏习惯真的很伤孩子健康,就算妈妈做的饭再有营养也无济于事,家长不要视而不见。 1、追着喂饭 有多少家庭吃饭的时候没有上演过追逐大战,孩子在前面跑,奶奶,妈妈在后面端着碗追,追上了趁着孩子不注意,往孩子嘴里塞一口饭。只能说为了让孩子多吃一口饭,老人也得好好锻炼,不然追不上孩子啊。

  • 异地高考条件苛刻,仍是拼爹时代的缩影!
    异地高考条件苛刻,仍是拼爹时代的缩影!

      “随迁子女‘当地’高考须满足三项条件。”昨日,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做出上述表示。   教育部:要求尽快明确异地高考时间表   “异地高考”有准入条件   袁贵仁介绍,目前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79.4%在公办学校就读,初步解决了随迁子女在城市接受义务教育的问题。“2003年出台文件,允许随迁子女在当地进行义务教育。现在,当年接受义务教育的孩子开始要考高中、考大学,这是一个客观的、不能回避的现实问题。”袁贵仁说。   为了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当地的升学问题,教育部会同发改委、公安部、人社部经过深入调研,起草了一个文件。2012年8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该意见通知。   袁贵仁说,文件主要精神有三点:一要积极解决。文件规定各地在年底前要出台解决办法。

  • 宝妈做到这三点,带娃无压力!
    宝妈做到这三点,带娃无压力!

    生了孩子以后,生活的重心在转变,一切都好像在围着孩子转,其实宝宝出生后,若能做好这3点,你会轻松很多! 宝宝出生后,宝妈们要面对的问题有很多,接踵而来的事情会让宝妈们措手不及,尤其是新手妈妈们。如果宝妈们能够做好下面这3点,带娃的路上会轻松不少。 1、不爱听的话不入心 产后,在一些事情上新妈妈们要学会“左耳听,右耳冒”,“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尤其是在别人的一些说法和婆媳间的琐事上。比如,有人闲言碎语“宝宝胖了不好,瘦了不行,宝妈奶水不好,宝宝不应那样带”等之类的话,宝妈们要学会对不爱听的话不入心。不要被一些零散小事影响到心情,那样受罪的还是自己和宝宝。 新妈妈们要多掌握些科学育儿知识,这样在带娃的路上才不会茫然无主见,照顾起宝宝来也更轻松。 2、给自己减压 刚晋升为新妈妈后,宝妈的压力不自觉就会增

  • 一定要教给孩子:不占便宜是教养
    一定要教给孩子:不占便宜是教养

    有一次坐高铁,身上带了点小饼干,正吃着,发现过道上一个小妹妹盯着我手里的饼干,一脸渴望。被她的样子逗乐了,随手拿了一包说:“小妹妹,拿去吃吧。” 本来她已经向我伸手,最后反而又缩了回去,做了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然后说:“妈妈说不能随便拿人家的东西,哥哥我不要了。” 这么小的姑娘都知道占人便宜不对,我想这便是教养吧。 还有一个故事大家可能知道:关于父亲用三碗鸡蛋面教会孩子不占便宜的意义。 第一次: 一天早上,父亲做了两碗荷包蛋面条。一碗蛋卧上边,一碗上边无蛋。端上桌。 父亲问儿子吃哪碗? “有蛋的那碗。” 儿子指着碗说。 父亲说:“让我吧!孔融七岁能让梨,你都十岁了。” 儿子说:“他是他,我是我,不让!” 父亲试探的问:“真不让?” “真不让

  • 2019年世界气象日主题是什么
    2019年世界气象日主题是什么

    2019年世界气象日主题是什么 2019年世界气象日主题是什么:“太阳、地球和天气”(“The Sun, the Earth and the Weather”) 2019年3月23日是世界气象日,今年的主题确定为:“太阳、地球和天气”(“The Sun, the Earth and the Weather”)。世界气象组织执行委员会都要选定一个主题进行宣传,以提高世界各地的公众对自己密切相关的气象问题的重要性的认识。每一个主题都集中反映了人类关注的与气象有关的问题。 历年世界气象日主题 1961年 气象 1962年 气象对农业和粮食生产的贡献 1963年交通和气象(特别是气象应用于航空) 1964年 气象—经济发展的一个因素 1965年 国际气象合作 1966

  • 高质量陪伴的3个秘密,所有父母都能学会
    高质量陪伴的3个秘密,所有父母都能学会

    所有的早期教育都在强调,0-6岁是孩子建立安全感的重要时期。为何呢?因为6岁前的孩子,判断力和耐受力差,心理比较脆弱。且他们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方式,会让他们把身边发生的所有事,都归结到自己身上,比如: 父母陪伴自己少,那也许是自己不可爱,不值得他们陪吧! 父母争吵不断,应该是我太不听话,拖累到他们了吧! 妈妈怎么好像不太高兴、板着一张脸呢,我是不是哪里又做错了? 所以,不是我们跟孩子在一起就叫陪伴了。高质量陪还需要有技巧,能够读懂孩子的心理需求,并给以恰当的回应,如此才能够帮助孩子真正建立安全感,并为孩子未来走向外部世界储备足够的心理资源。 下面所要讲到的,就是高质量陪伴孩子的几个要点。很简单,却又最常被父母们疏忽。若能做到下面这些,即使没有整日跟孩子腻歪在一起,也是很棒的陪伴了。 高质量的陪伴,是按照孩子原本的样

  • 虽然凌玲是众人唾弃的“老三儿”,但在教育孩子上她却稳赢罗子君
    虽然凌玲是众人唾弃的“老三儿”,但在教育孩子上她却稳赢罗子君

    《我的前半生》这部剧有多火爆呢,回家时车站牌下拿手机看剧的,90%都正在看它;同事们茶余饭后谈论的清一色都是剧情进展;就连在超市结账排队时前面的大叔都拿着手机在追剧...... 虽然凌玲在剧中是令众人唾弃的“老三儿”,(因为她是一个毫无姿色,还带着孩子的中年妇女),但是在教育孩子上,她却赢了罗子君。 罗子君:自由式教育 记得这部剧有一幕是平儿在学习功课时,问陈俊生什么是“角膜”,而罗子君“脸上敷的叫面膜,脚上敷的叫脚膜”的无知回答,也让不少观众认为像子君这样的阔太太,只知道买买买,做美容做美甲,连孩子功课都是陈俊生下班后辅导,被老公背叛也是咎由自取。 不少人崇尚国外对孩子的“自由式教育”,可是纯粹的照搬,带来的是一定程度上对孩子的毁灭。爱玩是每个孩子的天性,但是学习的过程中必然不是一路畅通,轻松无比的。如果没有从小让孩子养

  • 2022高考理综乙卷难不难
    2022高考理综乙卷难不难

    2022高考理综乙卷难不难? 根据考生们的普遍反映,今年的理综乙卷还是挺有难度的,尤其是物理,比往年要难。 以下是几个考生考完以后的感受: 全国乙卷考生:王秋英(河南考生) 我是河南洛阳市的考生,河南一直都是高考竞争非常激烈的省份,我觉得今年经历了昨天的数学考试,和今天的理综考试,我觉得我已经被竞争下去了,本科已经没希望了。我理综平时的话,成绩在210分左右,好点的话220-230分;今年的高考,做完这张理综试卷,我觉得再次被打击,20来个选择题,几乎有一半我是不确定的。关于物理科目的填空,和大题,我也是觉得很多做的不太好;化学大题,有好道计算题,我好像只写出了2个,有很多空不知道怎么填;唯一好点的就是生物的大题部分,觉得回答的还可以。 我的目标是考个本科大学,今年的数学考试,和理综考试,让我的希望快破灭了。不得不说,今年全

  • 还好,他还处于我做什么,他都爱我的年纪!
    还好,他还处于我做什么,他都爱我的年纪!

    1 一日放学,Tony很兴奋的告诉我,有一个“中国传统文化小大使”的活动,他非常想去试试。 这是非常少见的积极。 大概是看着小朋友们都有各种才艺,美术、舞蹈、钢琴、绘画。嘴上不说,内心是羡慕的。 完成了初试,等来了参加海淀区复赛的机会。 有时候,我们真的没有自己以为的那么了解孩子。 在我印象里,Tony是一个对所有竞技类活动都持有“玩玩”想法的小孩。 我常跟阿铁说,他这么随意,真的好么? 所以这次我也认为,他只是心血来潮想去玩玩而已,尽管我每天上学路上都听他反复念叨“草船借箭”的故事太长了,可能大家没有耐心听完。 老实说,我心里还暗暗嘲笑了他一下。 2 比赛是5月20日,我自己再三确认的时间。 可是我却把周六记成了周日。

  • 童说童画让宝贝爱上讲故事
    童说童画让宝贝爱上讲故事

      我家宝贝今年六岁在上幼儿园,在她两岁半的时候,就喜欢上画画,几分钟就可以画出一张简笔画图,开始上幼儿园后,嘴巴也闲不下来,总喜欢给我讲她自己编的故事,这点大概也是遗传到我的基因,暑假我刚好辞掉工作在家,宝贝一直缠着我要玩手机游戏,为了让她暑假能专注绘画,我在给她找画画相关的应用的时候,找到了童说童画。   童说童画是一款非常简单的儿童绘画应用,能够让宝贝给自己绘画的内容配音,配好音相当一个有声绘画故事发布到童说童画,其他的小朋友可以跟随模仿,宝贝非常喜欢,现在都是她自己发布然后录音,我提前把宝贝绘画过的作品放在手机里面,宝贝自己可以完成发布的步骤。   通过差不多2个月的努力,小宝贝已经在童说童画里面小有名气,她也很喜欢给小朋友们讲故事,还会去看其他小朋友的作品,然后模仿小朋友声音进行点评。童说童画新版本有活动专题功能,主题是“宝宝讲故事”,刚好是宝贝擅长的

相关问答

更多>

教育资讯热词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