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朋友小M为她2岁的女儿办了一个温馨的生日派对。“粗线条”的朋友小K收到邀请后,没心没肺地说了一句:“你家小妞才2岁,过什么生日?就算你给她过了,她也不知道你在干什么,你这不是瞎折腾吗?” 小M不甘示弱,直接就怼了回去:“就你省事!你家小鱼4岁了,你也不给他过生日,你都不知道孩子多渴望你给他过一次生日呢!” 的确,小鱼很希望有一次专属于自己的生日派对!朵朵今年生日邀请了小鱼来做客,朵朵吹完蜡烛后,小鱼要我们再次把蜡烛点亮,自己来吹一次。 但很让人不解的是,粗心的小鱼妈竟然还没get到孩子的心思,坚持认为孩子还小,记不住这些仪式,没有必要搞这么多有的没的。 其实,我们的生活是需要仪式感的! 1、每个孩子都会本能地渴望仪式感 记得小时候每年过春节,我妈都会给我们买新衣服。 有一年除夕,
在孩子的生活中,父亲扮演的角色是妈妈们无法替代的。每个孩子都渴望能到父爱,也会以父亲为榜样。下面的这7种最伤孩子的爸爸,你中招了吗? 第七名 吸烟的爸爸 当爸爸们在享受吞云吐雾的快乐时,有没有想过香烟燃烧之后会产生3000多种化合物,其中大多数都是对身体健康有害的? 有没有想过这种快乐是建立在家人的痛苦之上的,是以牺牲孩子的健康为代价的?有没有想过在烟雾缭绕的家庭环境中,不知不觉,孩子变成了“二手烟民”? 吸烟不仅仅对吸烟者有害,对身边的孩子也有很大危害: 爸爸经常吸烟,孩子会容易患上支气管炎和肺炎,发生率与爸爸的吸烟程度成正比。 香烟燃烧时释放出来的化学物质,会加强孩子呼吸道粘膜的敏感性,增大哮喘的发生。 如果爸爸在孩子进餐时吸烟,很容易影响孩子的食欲,诱发孩子厌食。 除此之
孩子见没见过世面,往往看这一点就够了——就是父母的见识。 曾看到一句话说:“穷人为什么总是穷,很大原因是因为他觉得自己就是一个穷人的命。”就好像这个妈妈说的那样,我儿子就是一个卖苦力的命,那些其他的活不适合。 只是你不去拼一下,为何就能肯定不行? 不过,很多东西都是早已就已经埋下了根的。那时候如果她让孩子去读高中,努力拼一拼,何尝没有机会进入大学深造一番。而当这个孩子的学识和经验都增加之后,他还会是如今的模样吗? 只是很多的父母只能看到眼前,无法看到更远的地方。 记得我们村有一户人家,几个孩子都不曾读书,小学毕业就休学了。有人问起,就说是家里条件太差,没钱上学。 这真的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当时60年代的农村,还常常饿死人。所以当爹的天天忙着地里的活,能养活一家人就属万幸了。听到家里有人说要念书,当
从怀上宝宝的第一天开始,甚至从备孕的第一天开始,准爸妈们都在期盼着一个聪明健康的萌宝降生。 整个孕期,为了宝宝们聪明健康,孕妈妈们多吃益脑时候,做各种胎教,做各种运动,凡是对孩子好的,孕妈妈们总是愿意一试。 怀胎十月,一朝分娩。孩子出生以后,想知道你孕期付出的努力究竟有效吗?会不会白搭了?对宝宝的成长有没有一定的帮助呢?快来看看你家孩子有没有这3个特征,如果有说明你家孩子妥妥的高智商,宝妈就偷着乐吧。 一、睡醒不哭闹 宝宝睡醒之后不哭闹,自己扭扭头看看天花板,转转他的小眼睛,晃着他的小手自己玩的不亦乐乎。而且在发现房间里并没有其他人时,还是淡定的观察着周围,好奇的看着这世界。这样的宝宝从小就会表现出超强的独立性,能够自己思索事情,保持着对事物的好奇心。 二、笑的很响 刚出生的宝宝哭的声音很大,似乎与
不得不说带孩子还真的是麻烦,小的时候哭闹要喝奶,长大一点又开始各种闹丢东西!大部多宝妈都给感觉自己是不是生了一个混世魔王出来!其实,各位宝妈你还真的别着急,因为很多时候,熊孩子的行为很可能是在变聪明,这个时候你静静的看就好了!没必要去阻止! 第一:丢东西 孩子兴奋的时候都很喜欢丢东西,什么都喜欢丢!很多家长都会去组织!其实身为宝妈还真的没必要!因为这是每一个宝宝都会经历的阶段!可以锻炼孩子的眼、脑、手的配合!虽然不阻止,但却代表不要告诉孩子丢东西的危害!等到孩子 听的懂的时候,你还是应该告诉孩子,丢东西是不对的! 第二:各种撕 撕报纸、撕纸巾、撕海报!简直就是熊孩子肯定会做的是一个事情!如果家里还有一条狗的话,那简直就更完美了!一人一狗一起撕!等你回到家之后,就感觉发生了世界大战那般惨烈!其实孩子之所以会这样,其实也挺
我们一直秉承的教育是学会分享,学会成全别人,但是你问过孩子成全了别人后,自己感到快乐吗?成全别人换来的却是另一种伤害,父母不要这样教孩子! 优优一直是个乖巧懂事的孩子,父母从小就教她要学会分享,因此在外面玩耍她从来不吝啬自己的玩具,总是和小朋友们一起玩。有一次优爸的朋友带着孩子来家里做客,优优更是开心的把心爱的玩具全部拿出来分享。 随着年龄的增长,优优发现自己对别人的分享并未换回相应的对待,相反得到的是别人不断地拒绝和冷漠。许多家长在孩子小时候都要求他们去分享,殊不知过度的强求分享忍让只会让孩子长大后变得懦弱、没有主见,一味的成全别人有可能带来的只有伤害。 其实并不是孩子不懂拒绝,而是在他两岁左右物权意识就很强,总是会强调:“这是我的”“不给”“不可以”,家庭成员每个人的东西归属权都分的很清楚,那为什么慢慢的又不懂得拒绝说“不”了呢?
很多家长都担心自己的孩子太胆小了,孩子胆小会不自信,有一些危害,那么你知道宝宝胆小是哪些原因造成的吗? 朋友的孩子哲哲是一个很懂事很乖的男孩子,可是有点胆小。以前她没怎么放在心上,可最近她发现孩子越来越胆小,他们出去和朋友吃饭,哲哲从不说多话,甚至连叫人都显得很害羞。为什么会这样呢?由于丈夫工作太忙,他们怕忽于对孩子的照顾,自从有了哲哲以后,朋友就一直安心地做着家庭主妇,对哲哲也是事事关心,朋友实在不知道自己哪里做错了。 过于胆小的危害 1、过于胆小的孩子,更容易自卑甚至自闭。 2、过于胆小的孩子,由于不敢主动去和他人交流,往往缺少朋友。 3、过于胆小的孩子,不敢主动争取自己想要的东西,这对以后的职场也有很大的影响。 4、过于胆小的孩子,比较容易追随大流而没有主见。 过于胆小的原因
回想20几年前,当我们还是个小屁孩时,一定不会对爸妈说过的这些话感到陌生: “我数三个数,你再给我捣乱小心警察叔叔把你抓走了!” “你不是妈妈亲生的,你是从臭水沟里捞上来的!” “你再不听话小心妈妈就不要你了哈!” “当初就不应该把你生下来!” “要不是因为你,我和你爸早就离婚了!” “你看看别人家的孩子,再看看你!” 毫不夸张的说,这些当年老爸老妈们脱口而出的话,曾给我们幼小的心灵带来了不小的伤害,长大后念及此还会耿耿于怀:“等我有了孩子,可不会这么对他!” 但等我们真正当了父母,就真的比父母当年高明很多吗? 并不见得。 随着观念的更新,棍棒教育被鼓励教育替代。据小测观察,80、90后的新时代父母走的都是关爱呵护路线。对孩子说话和颜悦色是基本功,脱口
接到当天晚上家长打来的电话,刘老师才得知这件事。刘老师说,小雅脱落的是两颗乳牙,新牙已经长了出来。自己是一名老师,也是母亲,不可能采取很暴力的行为。 原标题:“我是老师,也是母亲,行为过激了,我道歉” 湘潭一老师被指体罚学生;涉事老师被停课反省 本报记者张树波 实习生郑燕 湘潭报道 4月8日上午,在韶山镇泰小学门口,8岁的小雅(化名)躲在妈妈身后,神情仍显得有些紧张。小雅说,课堂上,老师打了她。当天回家后,家长发现,小雅两颗门牙松动并脱落,家长认为与体罚有关。班主任刘老师坦言,当时确实有些情绪,打了小雅,已向家属道歉,并请中间人协调,希望能征得原谅。 家长女儿遭老师体罚,回家掉了两颗门牙 小雅是韶山镇泰小学二年级学生,4月3日下午放学回到家,家人发现了异常。 4月8日,小雅爸爸肖先生接受记者采访时回忆,当时女儿面部红肿。
什么是基因编辑婴儿?近日小编一直看到关于“基因编辑婴儿的诞生”的热搜,那么对基因编辑婴儿的诞生,是忧还是喜? 近日,世界首例基因编辑婴儿露露和娜娜的这对双胞胎的诞生让不少网友为之振奋,这对双胎出生便具有抵抗艾滋病病毒的能力。但在短暂的兴奋之后,不少网友表示,背后的疑点让人细思极恐。 首先,基因编辑婴儿指通过基因编辑技术修改人体胚胎、精子或卵细胞细胞核中的DNA(脱氧核糖核酸)后生下的婴儿,能够天然抵抗艾滋病。但不少专家学者联合声明:强烈谴责“基因编辑婴儿”。 正如20年前克隆羊多莉问世,克隆人的想法引发一场轩然大波,有人对人类扮演造物主的可能感到惊恐,不育症或患基因疾病的人则热烈支持这种减轻痛苦的权利。面对基因编辑婴儿的诞生,网友说法不一。 其次,虽然基因编辑婴儿通过对编码CCR5蛋白的基因修改成了它的变体CCR5Δ32,
01 上周末带小新去一个十几年没见面的初中同学家做客,正碰上同学的孩子双脚沾满泥浆,从外面玩回来。同学在为孩子换鞋袜时,只给孩子穿上一只鞋、一只袜子后就走开了。 见我很诧异,同学解释说,这是她创造的家庭劳动教育法 “就是不管做什么事情,只为孩子做一半,另一半则由孩子独立完成。譬如,孩子的鞋脏了,就手把手教孩子擦亮一只鞋,另一只鞋交给他自己动手擦干净;孩子洗手时,只给他洗一只手,另一只手他自己去洗,因为这样可以迫使孩子为了两只鞋一样亮,两只手一样干净,而自己动手将另一只鞋也擦亮,另一只手也洗干净。” 一瞬间,同学在我心中的形象立马高大起来,这种教孩子的方式小新妈还是第一次见,哪能错过向同学讨教的机会。 “我们常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虽然说起来简单,但真正做起来很难。我们做父母的不能陪孩子一辈子,更不能事事躬亲,与其想着如
一说到隔代教养,相信有不少爸妈脑子里立刻浮现出这样的画面: 孩子想在外面多玩一会儿,爷爷说:“赶紧回家,外面不安全!” 天气刚转凉,奶奶说:“快多穿点衣服,否则要冻出感冒来了!” 孩子写字用左手,外公说:“被老师看到要打手的哦,赶快改过来!” 吃晚饭时,孩子边玩边看电视,外婆端着碗一口一口喂…… 确实,在很多人的想象中,被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带大的孩子,很容易出现娇惯、缺乏独立性等各种问题。 然而,来自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的一项调查研究表明:“父母为主三代同堂”,对孩子成长最为有利! 研究发现: 中国三代同堂成主流 这项“中国城市家庭教养中的祖辈参与问题研究”,调查了北京、苏州、广州、哈尔滨、成都、郑州6大城市3601个家庭,结果显示: ①老人带
妈妈是一个伟大的角色,常言道女子本弱,为母则刚,当一个女性成为妈妈以后要承担的角色有很多,那么你知道一个母亲对家庭的影响有多大吗? 母亲是人类的发源地! 春天播下什么样的种子,那么秋天将收获什么样的果实。还有人把母亲和子女比喻为土地和花朵,我认为这个比喻实在是在恰当不过了,母亲用爱浇灌子女,用心培养子女。 那么今天我们可以来探讨下母亲这样一位女性角色在一个大家庭中到底扮演了一个怎么样的角色。 一、基石 一个家庭最核心的关系便是夫妻关系,作为女性重要性可而知,而且在中国式家庭里,母亲往往需要承担的更多一些,因为父亲基本上承担的就是一个在外面工作挣钱负责家里开销的角色,而母亲这个角色一边要工作,一边还要照顾家里。 做饭、打扫、接送小孩这些看似不起眼的活,相信做过的人都知道有多劳累,况且对于母亲这个角色
除了学习成绩好以外,现在很多家长还希望自己孩子多才多艺。于是,很孩子被迫上了各种兴趣班,但能真正坚持下来的并不多。究其原因,当然是家长的错,因为你并没有搞清楚为什么要让孩子非要让孩子学一门特长。 孩子特长需要后天培养 其实,我们再留心能看到的也只是自己孩子在哪方面有天赋,根本没办法知道他到底有什么特长。所谓的天赋其实就是孩子喜欢且感兴趣,并愿意学习的一门学科。 在达妈看来,孩子的特长不是生来就有,而是后天培养出来的。比如毕加索,他并不是生下来就会画画,小时甚至都不是个传统意义上的好学生,他在绘画上取得的巨大成功离不开爸爸的引导、培养。 一直以来,很多家长都在吐槽自家孩子老是“三分钟热度”,很快就没兴趣了。这个问题很好解答,谁会对一件既辛苦又枯燥的事情永远保持兴趣呢?作为成年人的我们估计大部分都做不到,怎么能强求一个充满好奇
现实中,很多妈妈会遇到类似问题,虽然通常不会像视频中那样极端,但对家长也是一种考验。 我们都听说过这个说法:“温和地坚持”,但—— 究竟怎样才是温和地坚持? 应该怎样做? 为什么我们常常做不到、也做得不成功? 让孩子有自主空间 有自主空间的孩子更容易配合家长的要求生活中的事情,一部分要尊重孩子意见;一部分可以灵活、变通,和孩子一起协商;还有一部分是孩子的做法完全在你视线之外的,比如他自己玩或者和小朋友一起玩时。那么,真正需要家长坚持要求的事情,大概只有剩下的一小部分。比如,刷牙、坐安全座椅,或者时间到了必须回家、必须外出等等。如果处处控制孩子,当父母真正需要对孩子有要求时,当然就难度就很大了。
家长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在各方面都出色,希望尽早的培养孩子的各种能力,那么你知道如何从幼儿言语习得期开始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 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我觉得兴趣是最重要的一点。从我自身来说,我就是一个非常喜欢阅读的人,这份对于阅读的兴趣能够保持到中年,我觉得和父亲从幼年时候的兴趣带入又很大关系。父亲经常讲故事给我听,帮我购买喜欢的读物,在我认字以后引导我自主的阅读,摘抄经典词句。我的写作能力,也因此不断的增长。 在入小学以前,孩子会认识多少个字这并不重要,而激发孩子对文字的好奇心和兴趣,产生认字、写字和阅读的强烈愿望和动机是第一重要的事。那些提早学习阅读的孩子的父母亲常念书给孩子听,并在家庭中为孩子准备了各种能启发孩子阅读兴趣的东西,如可供孩子翻阅的小人书,可给孩子涂、画和写的纸和笔等。精心地为孩子选购一些适合孩子阅读的书籍不仅能够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
杨澜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真正成功的教育不是培养一个乖孩子,而是让孩子成为真正的自己。” 可是,现实中,很多家长会有意无意地用“乖”来衡量一个孩子的好坏,而孩子会为了得到大人的喜爱和表扬,努力做出“乖”的模样,让自己讨人喜欢。 但是,权威专家得出这样的结论:小时候越“乖”的孩子,长大后越没有出息! 1 在我的印象中,小丽从小就是一个乖巧懂事的孩子。 小时候我每天跟她玩在一起,那时我就是老师口中的坏孩子,而她就是老师甚至街坊邻居都称赞的好孩子。 每次放学后,她的妈妈来接她,我们大部分的人都在教室里玩耍、嬉笑,只有她,在自己的座位上规规矩矩地坐着看书,不吵不闹。 有一次,我妈和她妈带着我们一起上街,路过卖棉花糖的,我哭着闹着要妈妈买给我吃,而这时候,小丽妈妈指着棉花糖说:“想要吗?” 她摇摇头说:“不想
家里的孩子特别喜欢看电视,简直就是一个电视迷。家长应该怎么做,才能让孩子在正确的时间段看电视呢? 1、逐渐减少孩子看电视的时间。千万不要强行关掉电视,因为看电视已经成为孩子重要的精神生活,关掉电视,是对孩子权利的一种粗暴剥夺,容易使孩子产生抵触心理。 2、适当安排好孩子看电视的时间,合理排出他们学习、休息、看电视的作息表。比如规定每天完成作业后,可以看半小时电视。周末、双休日和寒暑假可以适当延长看电视的时间。对年龄较小的孩子可以用看电视作为对他们的奖励,以此培养他们的好行为。 3、父母和孩子一起选择电视节目,一起看电视。 这样做不仅能营造和睦的家庭气氛,而且还能避免一些电视节目对孩子产生不良影响。在与孩子一起看电视的时候,大家应该经常讨论,比如看广告时,孩子极易受到诱惑,吵着买这买那。这时父母应该告诉孩子,家里需要什么买什么,你自己
很多家长在鼓励孩子时,都会空空而谈,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孩子,你真聪明”。殊不知,这样可能会毁了孩子的一生。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鼓励式教育中最危险的误区:“孩子,你真聪明” 斯坦福大学有过这样的试验研究,针对纽约市5年级学生进行,试验包括三次测试,第一次测试的题目很简单,所有人都能做100分。第二次测试的题目很难,所有人都不及格。第三次测试中,被表扬为“真努力”的孩子,成绩有30%的上升,而被表扬为“真聪明”的孩子成绩则有20%的下降。 长期使用“你真聪明”来鼓励表扬孩子,会造成三个严重的问题: 第一,“你真聪明”,会让孩子害怕失败,抵触失败。孩子心中是这么认为的:聪明的我是不应该失败的,做什么事情都要做好,如果做不成,就会被家长视为不聪明的孩子。我是直到女儿现在上大班了,才注意到这个问题。我常常夸她聪明,即便她并不是真的那么聪明。我
最近,一张加拿大联邦政府教你怎样打孩子的图片在各色家长群里疯传,一时“群”情躁动,动过手的腰杆挺得更直了“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尚未开启动手挡的,仿佛接到了某种召唤,不安分的,“分开的五指”开始蠢蠢欲动;与此相伴随的,朋友圈里也时不时会跳出一篇文章告诉大家打孩子“有据可循”,拿出加拿大、新加坡或者美国的法律依然同意学校使用“打”来说事儿。 小马君,关于打孩子,你怎么看? 01 美国、加拿大、新加坡不值得学习 一上来,我就要很严肃、认真以及诚恳地说一句:在“打”孩子这件事情上,美国、加拿大、新加坡都是反面教材,不值得学习。这方面做得最好的是瑞典,早在1979年,瑞典法律就全面禁止了“打”作为惩戒孩子的手段。到2017年为止,联合国发布了全球有52个国家和地区在法律中,明确规定不能使用“打”作为惩戒孩子的手段,但很可惜,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