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教育热点开心娱乐节日大全
  • 孩子爱撒谎!谁让你不教给他这3件事?!
    孩子爱撒谎!谁让你不教给他这3件事?!

    最近在后台总收到这样的留言: “我儿子才3岁,说起谎为什么那么镇定自若呢?” “幼儿园老师布置了作业,我家孩子却脸不红心不跳的告 诉我没有,不止一次了,我该怎么办?” “我家孩子总说谎话,打了也不改!” 经常听人说,现在孩子太聪明了。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家长觉得,现在的孩子相对自己小时候而言,会的东西太多了。甚至在很小的时候就学会了撒谎。每当听到妈妈们谈到关于孩子说谎的问题,字里行间总是透着忧虑,生怕孩子一不小心在“撒谎”的路上一去不回头。 3岁是个分水龄。一般来说,孩子在3岁以前,撒谎并不是一个有功利性的行为。因为心智功能发展尚属萌芽期,难以区分现实与虚幻的界线。很多所谓的“谎言”,很可能是掺杂了宝宝想象的表达,是童真的体现,父母不必较真。 当孩子具备一定判断力后,若仍常常出现撒谎的行为,那么父

  • 孩子一生中的黄金八年,很多父母后悔才看到!
    孩子一生中的黄金八年,很多父母后悔才看到!

    孩子一生中的黄金八年,在这8年中家长可以如何来培养自己的孩子呢?下面就跟随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耶鲁大学格赛尔儿童发展研究所,跟踪了数千位孩子的真实成长,发现人类行为的发展完全是有章可循的。孩子在成长的不同阶段中,在动作、语言、社会行为和情绪发展各个方面的表现和特点,是完全可以准确预测的。 1、1岁:培养安全感不可错过的一年 孩子一岁时,父母该做的,其实是多陪孩子玩就好。这胜过任何生硬的知识,因为他在这里已经学到了更宝贵的东西,他知道自己有人疼爱,知道自己是父母最珍贵的宝贝,知道有人会帮助他,还知道这个世界的一切都那么美好。 婴幼儿时期的孩子,每天都经历着挫折和困难,小小年纪,要千方百计地做自己力量所不能达到的事情。 他们特别喜欢有人在他们身边,注意他们的举动,逗他们开心,和他们说话,以及

  • 单独生二胎政策有望全国放开 不采取试点做法
    单独生二胎政策有望全国放开 不采取试点做法

      生育政策的调整一直以来备受关注,而近日有消息称单独生二胎政策有望全国放开,并不采取试点做法。对于单独生二胎,你是怎么看呢?   《第一财经日报》获悉,单独(夫妻有一方是独生子女)生二胎政策有望全国放开实施,不采取先在某个或某些省市试点的做法。下月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日益临近,市场对此越发期待。   生育政策调整提速   上周某相关部门内部会议上,一位知情人士表示,中国将加快步伐调整生育政策,逐步、全面放开二胎生育限制。他同时表示,二胎政策不会一下子放开,而是要根据社会配置的承受能力逐步放开,但目标是全面放开二胎。   近年来,放开二胎的呼声日渐强烈。在网络上,关于生育政策调整的话题总能引来热议。不光是普通民众,许多知名学者、人大代表及政协委员通过各种渠道,呼吁尽快调整生育政策,放开二胎生育限制。   如人大代表、中国人民大学原校长纪宝成以及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标签:二胎政策
  • 独立学院是什么意思
    独立学院是什么意思

      独立学院是什么意思?   独立学院是由普通本科高校(申请者)与社会力量(合作者,包括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或个人和其他有合作能力的机构)合作举办的进行本科层次教育的高等教育机构,是按照新的机制和模式举办的本科层次的二级学院。近年来,教育部有关领导指出,独立学院是保证我国高等教育今后持续健康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独立学院将会成为今后一个时期高等教育发展的一大亮点。   我国独立学院产生于上个世纪90年代末期,当时,为扩大高等教育资源,国家鼓励公办本科院校结合社会资金,举办独立的学院。此后,独立学院飞速发展,到2003年,全国25个省市举办独立学院就达300多所,有本科在校生40多万人。独立学院的快速发展对提高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独立学院和母校关系较密切。   独立学院的录取批次:   独立学院一般在各省市本科第二批次或者本科

  • 认同孩子的感受,但你仍需要对他说“不”!
    认同孩子的感受,但你仍需要对他说“不”!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们聊了关于接纳孩子情绪的重要性。这两天,正巧和一位妈妈在网上交流,她提出了一个疑惑。 她说,当孩子受到伤害而伤心大哭时,她完全能够理解和共情孩子的感受,可如果孩子明显地行为不当时,她就会非常纠结。 比如,有一次,孩子霸道地占着小区的滑梯不让其他小朋友玩,怎么劝都不管用,只好强行把他拉开,结果,他急得一边跺脚一边哭嚎。 还有一次,因为她拒绝了孩子临睡前吃糖的请求,结果小家伙大发脾气,还对她拳打脚踢…… 她实在不能接受孩子的这些行为,更不能理解,孩子的情绪来得这么毫无道理,难道也要接纳? 当然,她还有一层担心,就是如果自己真的做到完全接纳孩子的所有感受,会不会纵容出一个人见人烦的熊孩子? 这位妈妈的担心不是完全没有道理,因为的确有不少人混淆了这一点。 接纳孩子的所有情绪和感受,并不等于要

  • 面对熊孩子,哪位妈妈不是“不吼,受不了”?
    面对熊孩子,哪位妈妈不是“不吼,受不了”?

    最近孩子爸经常出差,完全是我一个人带两个的时间忽然多了好多。然后,好多时间,特别是早上起床吃早餐去上学的时间,跳跳的磨蹭散漫态度总是能把我的忍耐力逼到为零。 每次让他起床快点换好衣服刷牙洗脸吃早餐,只要不提醒,20分钟后他还在脱上衣,脱到一半躺下来发呆…… 吃早餐,吃一口可以吃十分钟,一直神游海外。眼看快要迟到了,你都急死了,他还散漫地来一句:“妈妈你急什么呀!”每每这样,能不火冒十丈吗! 很多妈妈在后台留言都说:“道理都懂,面对孩子这样那样时,真的控制不了发飙啊!” 每次对孩子发火,脑海里有两个小人对话,一个说“气死了,我要爆发了!不爆发当老娘是病猫!”,一个说“冷静冷静,吼叫不能解决问题啊!”。 结果,总是那个愤怒的小人捷足先登快人一步抢走控制权。冷静的小人总是一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 很多妈妈每天都在“开吼-

  • 成绩单下来了,家长这些做法会让孩子失去学习热情和动力!
    成绩单下来了,家长这些做法会让孩子失去学习热情和动力!

    成绩单下来了,有人欢喜有人忧,你是开心的还是忧愁的呢?当孩子的成绩出现了问题时,你会用什么样的方式和孩子沟通呢? 前天参加了姑娘的家长会,这是初一开学以来第三次开家长会了。会议分两场,第一场在羽毛球场,分四个环节:一、分析考试情况;二、学生和家长上台领奖:成绩优胜奖(年级前五十名)、进步奖(每个班进步最大的两名学生)、文明标兵、优秀班干;三、学生代表发言;四、家长代表发言;五、教师代表发言;六、校长动员。 拿到孩子的成绩单,看到各科的分数和班级、年级排名,进步还是退后的提示,初中的压力赤裸裸地扑面而来。 家长们对待成绩的心态各不相同,回家对待孩子的方式自然也不同。以下的一些做法,不但不会帮助孩子分析问题,树立信心,还可能会毁掉孩子的学习热情,失去学习的动力。 1)不停地批评和指责 同学A这次没有考好,比开学的时候退步了一百多

  • 想要孩子学会尊重别人不被孤立?你需要做到这几点!
    想要孩子学会尊重别人不被孤立?你需要做到这几点!

    在长大的过程中我们都会有自己喜欢的和不喜欢的人,那么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该怎么做呢?怎么教育自己的孩子呢?想要孩子学会尊重别人不被孤立?你需要做到这几点! 记得有一次在幼儿园门口接女儿回家时,旁边有一位清洁阿姨正在扫垃圾,这时一位穿着时髦的妈妈从我身旁走过,引起了我的注意:这位妈妈一只手牵着自己的女儿,一只手捂着自己的嘴巴,然后眼角一撇,抱怨道:“哎呀呀,脏死了!” 她女儿走到旁边也使劲的跺着脚,捂着自己的嘴,做出厌恶的表情。这母女俩的动作深深地触动了我,很庆幸当时这位清洁工一直埋头在扫地,没有看到这对母女的行为。 不懂得尊重别人的孩子是让讨人厌的,孩子从小对人尊重,需要家长从小细节做起。培养一个懂得尊重别人的孩子,才能被这个时代所接纳,被自己的身边人所接纳。 也许你现在走在大街上,还会看到有随地吐痰的;也许你的身边还有随口说脏话的;也许你

  • 明确目标管理,给孩子一个适当的空间!
    明确目标管理,给孩子一个适当的空间!

    孩子上幼儿园开始,就没有属于自己的时间,每天有上不完的学习班,当别的孩子在努力的奔跑,不远看见自己家的孩子还在原地走,深知孩子累,自己也很累。 大多数家庭刚刚组建时,一对小夫妻可能并不会刻意为家庭设立一些共同的目标。而当一个新生命来到了这个家庭中,很多父母又都有意无意的为孩子设立一些目标。 经常听到有孩子的朋友抱怨:我们家孩子周一到周日档期排满,学这个学那个……最后结论终归一句:现在孩子苦,爹妈一起跟着苦。 每当聊到这些话题,瓜爸总忍不住要问一句:你让孩子学这学那,目的究竟是什么呢?既然觉得大人孩子一起苦,不学可不可以啊? “人家都学,就你孩子不学,你觉得行吗? 人家孩子都会,你家孩子都不会,你觉得行吗? 等你有了孩子你就知道了!” 当然,最后一句话现在变成: “等你家孩子上幼儿园你就知道

  • 孩子是自信还是自卑?在于父母的这四种行为!
    孩子是自信还是自卑?在于父母的这四种行为!

    自信的人更容易成功,自卑的人常常生活的都不快乐,总是太在意别人的想法,自卑的人遇到自己喜欢的东西没有勇气去争取,一个人自卑的初始往往是由于父母从小的教育开始的,尤其是父母无形中的这四种行为。 一、总喜欢比较,而不去信任欣赏 有一种孩子总是别人家的,孩子小的时候,父母总是喜欢与别人比较,而不是站在一个中立的位置,去发现孩子独特的闪光点。 父母总是喜欢盯着别的孩子的优点,总是用别人的优点来打击自己的孩子,而且还总是放大孩子的缺点,久而久之就会让孩子失去自信,陷入自卑的境地,孩子也会在无形当中总是拿别人的优点来衡量自己,让孩子形成一种自我否定,在生活中缺乏自信,难以健康的成长。 二、尊重孩子的选择,而不是插手替孩子选择 有一种人总是在做选择的时候犹豫不决,我们就说他有选择恐惧症,其实现在这种人还真是不少

  •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不是让妈妈真的去扮演孩子老师的角色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不是让妈妈真的去扮演孩子老师的角色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不是让妈妈真的去扮演孩子老师的角色。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是说妈妈对孩子的影响,比老师更大,而不少妈妈却误解了这句话,直接把自己从慈母,变成了严师。一位妈妈在悟空问答提问:当孩子要求“一起”时,做游戏真的不如读书有助成长吗? 同为妈妈,真心妈妈看到这个问题,有点小诧异:孩子和妈妈在一起,只有游戏和读书两个选项吗?一家人一起吃饭;一起聊天;一起玩玩具;一起外出散步;一起出门旅行;甚至可能只是一起待在家里……这不都是一家人能在一起做的事吗? 这让我又想起最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妈妈在孩子的生活中,到底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是妈妈,还是老师? 可能很多妈妈,都像我一样,应该是说妈妈对孩子的影响,比老师更大,而就我观察,不少妈妈可能是误解了这句话,直接把自己从慈母,变成了严师。 对孩子来说,妈妈的角色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温柔、慈

  • 当妈后,你的心脏该有多强大才行?!
    当妈后,你的心脏该有多强大才行?!

    密友说,有了娃之后,当妈的真的需要有一个大大的心脏,才能承受宝宝的“所作所为”。我想说,有了二个娃之后,这个心脏的承受能力还得双倍递增。 出月子后,爸爸去上班,我一个人哄两个娃睡觉,只能把大宝小宝放一起睡。拍了照片给爸爸,以为他会说这是多么温馨的场面啊,两个人第一次和谐同框呢!谁知道爸爸的第一反应就是:怎么可以把他们两个放一起睡!万一大宝压到小的怎么办?大宝睡觉大动作特别多,一脚踢过去的话,你都反应不过来! 爸爸担心的,可能真的会发生。所以,这个时候确实需要一个大大的心脏,放他们在一起一刻都不能放轻松,眼睛都不能眨一下,都得紧紧盯着大宝手脚稍微要甩过来,立马撑住轻轻推开。这么辛苦,为什么还要继续这样做呢?不让他们睡一起,不让他们接触不就好了吗? 朋友生了第三胎,一个人带三个娃都难不倒她。她跟我说:她生老二的时候,老大要抱就直接让她抱

  • 想要孩子变优秀,这3个角色父母必须扮演好!
    想要孩子变优秀,这3个角色父母必须扮演好!

    父母在孩子成长的一生中,需要扮演很多角色,但并不是每一个角色都能被孩子接受。 要想孩子长成自己心目中的模样,父母还是要拒绝这3种角色。 1不当“法官”,学做“律师” 有些父母看到孩子出了问题,便迫不及待地当起了“法官”,这是很危险的,不仅会让孩子叛逆,还会让孩子出现自闭、自卑、懦弱等心理。 孩子的内心世界丰富多彩,父母要积极地影响与教育孩子,不了解其内心世界便无从谈起。即父母对待孩子,要像“律师”对待自己的当事人一样,了解其内心需求,并始终维护孩子的合法权益。 父母要多和孩子沟通,可以在晚饭时,也可以在他的“秘密花园”里说出他的“难言之隐”,比如公园,或小区游乐场的秋千上。轻松的环境氛围,更容易诱导孩子说出心里话。 作为回报,父母不仅应当为其保密,而且可以提供自己儿时的类似事件、类似经验让孩子放松。并在倾听的过程

  • 常给孩子吃这3样东西,长大肯定有出息!别不信
    常给孩子吃这3样东西,长大肯定有出息!别不信

    吃饭 微不足道的生活细节,总是微妙地传达出一个孩子的习惯、秉性和教养。一家的孩子教育地好不好,带出来吃顿饭就知道了;一个朋友跟你是不是一路人,吃几顿饭就明白了;两口子过得怎么样,看看厨房、饭桌,也猜个八九不离十。所以说,好好吃饭是小事,也是大教养。 孩子被人骂作没教养,多半是在饭桌上。 我有两个本家的婶儿,在亲戚朋友中的名声特别差,逢年过节聚餐的时候,大家都不想邀请她俩,但有时候碍于亲戚面子,又不得不客气一下。 每当开始上菜的时候,她两家的孩子就“霸占”了转桌:凉拌小青菜不喜欢吃,就赶紧转过去;这碟五香牛肉片挺好,就转到自己跟前按住,一筷子接一筷子地吃光;喜欢吃蒜薹炒牛肚儿里的牛肚儿,就趴在桌子边上,欠着身、伸着胳膊,用筷子巴拉着找牛肚儿,把菜都扒拉出来了…… 一桌人举着筷子,插不上机会,尴尬地不行。这俩婶

  •  你信任你的孩子吗?
    你信任你的孩子吗?

    当我们的孩子在蹒跚学步时,孩子看到我们担心,紧张的表情时,他犹豫不前。 当孩子与我们一起逛超市买东西,我们拎着大包小包,孩子稚嫩地要求“妈妈,我帮你!”,可我们都会心疼地说,“宝贝,你还太小,东西会洒出来的,长大点再帮妈妈。” 当孩子进入学校,我们更是什么都不让孩子做,吃饭穿衣洗衣等等都不需要,只需要孩子做一件事-——学习。你是否发现,我们孩子眼中好奇的光芒渐渐黯然失色…… 当老师的电话打给我们,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孩子做了什么坏事?”,当老师说孩子和另一个同学在学校摔倒腿上有皮外伤时,孩子回到家一再解释,我们还是要不停地询问“是不是你的同学欺负你了?不要害怕,告诉妈妈!” 曾几何时,我们已经习惯性用我们的担忧、紧张和保护的姿态来表达我们对孩子的爱。但我们是否想过当我们这样表达的时候,孩子接受到的一定就是父母的爱吗?孩子在父母的担忧、

  • 睡前10分钟简单的问答,成就孩子的未来!
    睡前10分钟简单的问答,成就孩子的未来!

    孩子刚出生的时候就是一张白纸,将来会走向什么样的道路,大部分都跟家庭教育有关。睡前和孩子聊聊,了解孩子在学校生活中遇到的大小事情,成为孩子们的朋友。 孩子刚出生的时候就是一张白纸,将来会走向什么样的道路,大部分都跟家庭教育有关。 所以,在日常的生活中,父母一定要多多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及时帮孩子排忧解难,这才能对他的心理健康成长、性格的养成起一个积极的作用。 常常听到父母说孩子太难教育,怎么说都不听,殊不知最好的教育就是陪伴,我看过很多年轻人犯案的例子,他们的共同点就是家庭教育环境不好,因为父母工作太忙忽略了对他成长的关注。 作为父母,没有人不想时时刻刻跟孩子待在一起,但迫于生计,每天不得不花大量时间去挣钱,来支撑起这个家,根本没有条件去多陪孩子。 对于孩子来说,每天自己的生活经历有人能够分享,开心了有爸妈同乐,不开心了有爸

  • “隐形”爸爸该不该在孩子成长中出精力?
    “隐形”爸爸该不该在孩子成长中出精力?

    很多爸爸在孩子的成长中,完全是把孩子丢给了妈妈们,他们只是给了孩子生命,却鲜少陪伴孩子的成长,宝爸们该如何在孩子的成长中扮演好爸爸这一角色呢? 闺蜜小欧找我吐槽,她女儿一岁了,前几天第一次清晰地发出了“爸爸”两个字,她老公激动得当场哭了,边抽泣边说:“老婆,我太高兴了,我终于找到当爸爸的感觉了。” 小欧一听,差点气个半死,你以为过去的一年里养的都是个假闺女? 想起美剧《老友记》中,即将升级为奶爸的罗斯一度非常焦虑,因为他完全找不到做爸爸的感觉,于是他求助于自己的老爸。 “你从什么时候起感觉自己像个父亲了?” “我想,应该是你出生后第一天,我们在病房,医生抱着你出来,把你交到我手上时。” 这恐怕是大多数男性成为父亲时的心路历程,当初他们只花了几分钟,出了一颗精子,九个多月后就得到了一个孩子。 大多数男人

  • 比熊孩子更可怕的生物,是熊亲戚
    比熊孩子更可怕的生物,是熊亲戚

    对于很多人来说,熊孩子没有那么可怕,熊亲戚才是恐怖的存在。一旦被他们缠上,那真的欲哭无泪。但大家,想想熊亲戚怎么来的?不就是熊孩子升级过来的嘛。 01 熊亲戚出没的高峰期那就是逢年过节了。通常,他们以走亲戚为由带着一些小礼物敲开你家的门,一番日常客套之后就开始大肆掠夺。当然,如果有需要,他们随时可能登门,防不胜防。而这时,是没有礼物的。 他们极具表演天赋,最喜欢诉说“我家穷我家苦”,闻者无不闻之侧目。循序渐进这一技能也运用得炉火纯青,开始常迫于家里要揭不开锅等各种无奈借借借,借到手之后分分钟患上选择性失忆。 慢慢地,所谓的借消失了,他们直接向你要。若是你给的不够干脆利落,哪怕有一点犹豫或不舍,那坏了随之而来的是一顿阴阳怪气的嘲讽“又不是什么好东西”,以及日后停不了的语言攻击“抠门”。这一切让你恍恍惚惚,竟有一种他才是这

  • 贵州2022春季开学时间最新消息
    贵州2022春季开学时间最新消息

    贵州2022春季开学时间最新消息 贵阳: 中小学原定于2022年1月15日开始寒假,2022年2月21日开学。调整之后春季开学时间变更为2022年2月28日。 遵义: 中小学原定于2022年1月13日开始寒假,2022年2月21日开学。调整之后春季开学时间变更为2022年2月26日。 安顺: 中小学原定于2022年1月15日开始寒假,2022年2月22日开学。调整之后春季开学时间变更为2022年2月28日。 毕节: 中小学原定于2022年1月14日开始寒假,2022年2月21日开学。调整之后春季开学时间变更为2022年2月26日。 贵州省高校对寒假开学时间调整 贵州大学寒假开学时间调整至2022年2月26日,2月27日正式上课。 贵州师范大

  • 孩子上初中前拥有这些习惯,想不优秀都难!
    孩子上初中前拥有这些习惯,想不优秀都难!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优秀,而培养一个优秀的孩子,往往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 上初中前家长总是认为孩子还小,即使发现孩子身上有一些不好的毛病,总是想着等孩子长大了就会好,可是玩玩事与愿违,很多孩子在上初中后无论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上会暴露出很多的问题,这是家长又会认为孩子都这么大了怎么还是不懂事,但是一些恶习已经在孩子的身上表现的根深蒂固很难改变。 孩子从小我们做家长的就要成良好的习惯。 1.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孩子有了充足的睡眠,才能保证第二天的精力旺盛,尤其是孩子上学以后对孩子的学习尤为重要。 2.给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每天每顿饭等要固定吃,吃饭的时候不好好吃,那么不到吃饭时间饿了也不能吃,等到下顿饭开饭再吃。这个针对两岁以上的孩子,年幼的孩子根据情况而定。 3.饭前半小时内不允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