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着疼爱孩子的名义,过度地干涉孩子的生活,把孩子作为弱者对待,容易扼杀孩子的思维发展和行动能力。 孩子的一言一行之所以模仿父母,就是希望借由这种方式强调自己的存在,并试图得到父母手中拥有的权力。孩子为了得到父母的关爱所使出的手段,深深影响了其性格的养成。 有的孩子听父母的话,用乖巧的行为获得父母的关爱;有的孩子刻意暴露自己的无能,设法引起父母的注意。这些孩子的目的是相同的——强调自己的存在,得到父母的关爱。只是表现的方法不同罢了。正如阿德勒所说:孩子所有不当的行为只是为了引起注意,不成为所有人的关注焦点就不肯罢休。 也有很多孩子会在无意识中模仿父母的言行,借此证明自己是家庭的一分子;模仿父母的言行还有一个潜在的目的,即渴望拥有父母手中的权力。因为在孩子看来,威严的父亲和强势的母亲都是家庭权力的象征,模仿他们的言行意味着自己也可能会有那
01 边玩手机边带娃,算陪伴吗? 在最近热播的亲子节目《妈妈是超人》第二季里面,包贝尔的老婆包文婧被很多人吐槽为“巨婴妈妈”。 女儿饺子在一旁看动画片,包文婧一直在旁边看手机,头也不抬一下,没有任何互动。饺子已经长到两岁了,她自曝:孩子跟姥姥和保姆更亲。 孩子的内心非常简单,谁对她更用心,她就会更亲近谁。 很多父母自以为花了很多时间陪孩子,却发现孩子在他们面前常常闹脾气、不听话。却不知道,孩子是通过这种方式表达渴望,他们渴望被爱、被关注——爸爸妈妈,你们可以放下手机,陪我玩吗?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就是,我就在你身边,你却在看手机。 02 你再不陪我,我就长大了 最近看到一首诗叫做《等》-- 三岁时,你说让我等五分钟。 二十三岁时,你却还没回
最近我发现,打骂的管教方式不管用了,反而孩子愈发屡教不改。不得不说,孩子放学期间,那是我一天中怒火最盛的时候。 孩子不写作业,要么偷偷跑到同学家玩电脑,要么躲在房间里玩手机。给他讲道理,结果还是不听,我就会心情异常暴躁,总是忍不住打他骂他。” 这是一位妈妈给笋干老师的留言。说以前孩子经常做错事,家长缺乏耐心,脾气大随时发,以至于让孩子久经沙场而“常骂不惊,常打不怕”。 “不打不成器”早已在多数家长的观念里根深蒂固,“孩子是我的,我想怎么管就怎么管”;“孩子不听话,我打他关你屁事!”“打是亲,骂是爱”这是我听过最荒诞的谬论。 之前笋干老师在新闻里看到,一位6岁女孩平时上学脸上满布青紫,耳蜗里都是风干的血痂,头发也少了一半,老师询问原因后得知,原来是婆媳关系不好,妈妈拿孩子来撒气导致的。 说孩子对世界的认知几乎来自于父母,如果父
孩子要画画,蜡笔放在柜子上,他够不到,你见状就帮他拿下来了; 孩子要玩积木,积木放在收纳盒里,他打不开,你见状就帮他打开了; 这样的情况还有很多,你以为你在帮助孩子,但是你用错了方法。 这时候你会说,「孩子才 3 岁不到,我不帮他,他根本做不到。」 对,家长的确需要帮忙。但是不是家长主动帮忙,而是孩子找家长帮忙。 这听起来好像差不多,其实差远了。 家长帮忙,是家长的事。孩子找家长帮忙,这是孩子的一种很重要的能力,叫做:求助。 不要小看这个能力,它至少包含了几个元素: 第一,孩子可以判断,什么问题是我解决不了的。 第二,孩子会去想,我解决不了怎么办,谁可以帮我? 第三,怎么帮我?帮到什么程度? 第四,我怎么去跟这个人表达我的需求? 培养这种能力
-01- 让孩子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没有人欣赏他 例如学习不行,长相不行,交际不行,干家务不行,马虎,粗心,让家人为他受累.....总之,让他觉得自己没有行的地方。 -02- 经常拿他比他“行”的人比较 例如,将这种话时常挂在嘴边:“看人家××,从不让父母操心!”这类话最具打击力和摧毁力,是毁孩子的王牌语录之一。 -03- 把自己塑造成为家庭牺牲者的形象,使孩子产生罪恶感 例如,经常告诉孩子,自从有了他,你连电影也没看过,你为他操碎了心,都累出病来了;最好再具体说说你身上的哪种病是由于他造成的。 或者说,如果不是为了照顾他,自己早就在事业上有大发展了。这样的话孩子听多了会产生负罪感,甚至无法积极面对以后的人生。 和孩子说话时使用命令式的口吻,而非商量的口吻,音量经常
近日,“吃甘蔗中毒”成为微博热点。有微博称一对夫妇食用霉变甘蔗中毒成为植物人。7月9日,网络新闻联播记者就此采访了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主任何计国副教授。何计国副教授表示:甘蔗霉变的确会产生有毒物质,“严重时会致死亡,发红甘蔗不能食用,但植物人症状没有听说过,应该是罕见案例”。 近期,一条以“吃甘蔗也会中毒?!”为标题的微博被广泛转发:“一家两人因吃甘蔗中毒都变成植物人了。久放后甘蔗易霉变,霉变甘蔗毒性大。切开后,断面上有红色丝状物,食用后会中毒。吃了2—8小时后,出现呕吐、头晕、等症状,严重的会导致昏迷和死亡。甘蔗中毒目前无特效治疗方法!赶快转给你身边的人吧!!”微博还给出了2月28日相关媒体报道的截图。 记者了解到,天涯论坛
带上宝宝坐飞机去旅行,勇敢出发。不过,有些没有经验的宝妈会担心宝宝坐飞机的问题,其实提前做足准备就好,宝宝的适应能力比我们想象的远远要强大的多。兜妈家的宝宝不足2岁就坐飞机,短的四五个小时,长的七八个小时,都非常顺利。 很多人飞机在起飞、降落之时,耳朵嗡嗡响,身体有不适,还有个别的人有晕机的情况。据说,有个别宝宝在乘坐飞机的时候,身体出现不适应的情况哭闹。但是我至今还没有听说过宝宝会晕机的,反正我坐的来回两趟飞机,上面都有很多的宝宝,都没有出现哭闹难以安抚的情况。 做足准备很重要! 提前做好心理暗示 兜兜第一次坐飞机的时候,在出发前的一个星期我,就时不时地给都兜兜说:兜兜我们下个星期要去坐飞机喽!坐飞机真好玩啊!…… 说得这个小家伙觉得坐飞机真的是一件很牛拜的事情(虽然她连飞机是什么都不知道)。兜兜外公还听她跟周围的小朋友一起玩的时候
2013年清明节假期快到了,而对于广大驾车的朋友来说,最关心的莫过于是2013年清明节高速免费的问题。那么2013年清明节告诉怎么走才不会堵呢? 2013年4月4日0时~4月6日24时,深圳地区高速公路继续对7座及以下小型客车免费放行。根据历年清明节前后的车流变化及清明节期间天气变化、路网变化情况以及免费放行方案,深圳高速公路公司预计下辖梅观、机荷、盐坝、盐排及南光高速的去程车流主要集中在4月3日、4日的9点至11点及14点至16 点;节后返程车流预计集中在4月6日的15点至17点。在车流出行高峰时段,部分路段、收费站车流密度大,容易发生短暂拥堵或交通管制。广大车友最好提前安排出行路线,注意错峰出行。 2013年清明节高速免费吗?路况怎样? 高速公路免费大餐又将开始了。2013年清明节放假3天,4月4日至6日,即4月4日零点到4月6日24:00间,小车(7座及7座以下
为什么看了那么多育儿书籍,学了那么多育儿课程,可面对自己的孩子,却依然会不知所措?做父母的真的需要那么焦虑吗?做父母真的是吃力不讨好的事吗? 大多数父母都希望能培养一个健康、幸福,能够自食其力的孩子,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却将80%的精力和时间放在孩子的学习及孩子日常生活的“问题”上。 对如何教育孩子这件事,很少有家长会有方向感,于是众多的家长随大流,害怕自己和孩子被落下,挤在一条“好幼儿园—→好小学—→好中学—→好大学—→好工作—→健康幸福”的独木桥上,也不管其中的箭头其实并非等号,更不管自己的孩子是否适合这条狭窄之路。 其实教育孩子是有方向感的,只要我们帮助孩子拥有了这些特质,那么他就拥有了未来的核心竞争力:自信、好奇心、积极乐观的心态、懂得感恩、人际关系的和谐、坚毅力、身心健康。 为了帮助孩子拥有以上技能,请随我们HFC
假期总是匆匆而过,就如罗大佑歌中唱的,要开学了才发现作业还没写完啊。面对新学期,不少孩子都会面临一个全新的环境,新学校、新老师、新同学;遇到新的压力,课业负担或者升学压力等等。如何更好的适应,更好的接受,更好的改变也成了孩子们人生中重要的功课。 每年开学前后,杨颖医生都会集中接受一些学生和家长的咨询。不久前,一个初中男生表达了他的恐惧,“我一听我妈说作业我就紧张,害怕的不行…”随着开学时间的临近,这种情绪发生的程度和频率都在增加,甚至有些来访者因为焦虑出现了身体的不适,低烧、腹痛等,但在检测中又查不出器质性的问题。 那么,如何帮助孩子们较顺利地迎接开学前的这些困扰呢?下面小编给出了如下建议: 提前调整作息时间,恢复生活规律 有一些孩子在暑期每天睡到自然醒,过得自由自在,开学后一段时间可能都无法适应。这种情况是比较普遍的,像
想象力是孩子与生俱来的品质,是靠保护出来的,不是靠培养出来的。 在各种育儿书籍和专家讲座上,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一句话:培养孩子的想象力。 甚至有人开玩笑说,想要孩子聪明,根本不需要开发什么智力,只要培养想象力就够了。 虽说是句玩笑话,但却反映了一个现状: 现在的家长把孩子的想象力培养看的越来越重要。 但我们都忽略了,想象力其实是孩子与生俱来的品质,是靠保护出来的,根本不是靠培养出来的。 小新妈见过很多家长口口声声说着要培养孩子的想象力,但行动上却在扼杀孩子的想象力,当然小新妈自己也犯过这个错误。 有段时间小新特别脑洞大开,一个人玩车的时候,经常嘴里就会念叨说,“着火啦,快来救火呀~” 要不就是说,“小轿车尿尿啦~嘘~嘘~” 有些时候还会拿个纸团,一会儿举高,一会儿放下,说 “
你对孩子的教育是怎样的呢?有没有特别坚持的事情呢?别让这条神逻辑,逼得孩子进退不得! 2018年4月4日,美团宣布全资收购摩拜,套现15亿、年仅35岁的摩拜总裁胡玮炜即时刷屏。 仅用两次跳槽,胡玮炜从一名职业者完美蜕变成身价破十亿的创业者,于是创业的鸡汤再显神威,横扫全线。 2018年1月25日,曾登《中国企业家》杂志封面、被封“互联网京城四少”之一、年仅34岁的第一代80后创业家茅侃侃,在家自杀离世。 一时间,多位创业家“好好活着有多难”的一段又一段心酸历程,直面掀开了创业的残酷。 事实上,人生的成功与失败与要不要创业关系不大,创业大军里熬不下去的大有人在,千万不能盯着别人账面的15亿就自我热血澎湃。这样的鸡汤容易让人虚不受补。 要懂得:有所听,有所不听 在当今这个信息传播迅速的时代,
有些孩子,反抗行为特别强,父母说东他偏说西,你让他干的事情他偏不干,你不让他干的事情,他偏要干,尤其是许多3~8岁的男孩子,更加普遍。孩子为什么有反抗行为呢? 一、孩子反抗行为的分析 怎样看待孩子的反抗行为呢?家长看到孩子这种表现,特别生气,觉得自己怎么摊上这么一个孩子,真是倒楣。其实,孩子有反抗行为并不稀奇。 心理学家认为,3岁幼儿不反抗,就不是正常儿童,3岁孩子几乎是与“反抗”连结在一起的。这期间的幼儿正意味着人生第一次“危机来临”。此期间孩子不管什么事都要反对,无论叫他做什么,他都说“不”;即使自己喜欢的事物,只要别人先说或先做了,他就不高兴。当家长的对这类“反抗”要有正确认识;孩子并非故意反抗,他们是有理由而反抗的。 1~2岁时,体力逐渐增强,到3岁时许多事情都可自己做了,他希望能把能力充分发挥出来,但却被压制着,因而反抗;2~
2013孕婴童产业年会虽然已经圆满落幕,但它的热度还在持续,我们坚信本着对妈妈、婴幼儿负责任的初衷孕婴童产业一定会越来越好,明年的年会将会做的更大!让我们一起展望美好的2014孕婴童行业盛会吧! 近日,为期两天的2013年中国孕婴童产业年会于北京大红门国际会议中心完美落幕,此次大会主要就《中国式早期教育》、《中国孕婴童主要行业发展瓶颈与对策》、《精准价值营销概要》、《早教孕婴想、行业营销策略》等等问题进行展开,得到来自全国各地数百家孕婴童行业相关工作者的拥护和支持,他们共同学习行业知识互通有无,期待明年再度相聚,并共同展望行业未来。 2013年中国孕婴童产业年会落幕 作为2013年总结及着眼于2014年开年的中国孕婴童产业盛宴,极具思想性、创造性,对孕婴童产业的发展将具有重要预测作用和参考价值。 2013年中国孕婴童产业年会 中国早教先行者冯德全先生专题
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成长型思维极其重要,这能让他们更加积极的面对失败,而不是一触即溃。 安吉拉·李是美国一所公立学校的数学老师,她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 智商高的学生成绩不一定好,相反,很多智商没那么高的学生反而取得了好成绩。 也就是说,智商并不是决定成功与失败的唯一标准。 后来安吉拉·李重回大学攻读心理学硕士,开始系统地研究“是什么最终决定了一个人是否成功?”。 他们调查了西点军校的军官、高级教师、销售精英……发现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特征。 这个特征不是漂亮的外表,不是社交能力,不是强健的体魄,也不是高智商。 是毅力。 只要你有毅力,很大程度上预示着你会成功。 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培养毅力? 目前最有效的培养毅力的方法是斯坦福大学Carol Dweck提出的“成长型思
01 几个朋友在饭店吃饭,旁边一桌坐着两个家庭聚餐,都是六七岁的孩子,一会拿筷子敲碗制造噪音,一会满店乱跑追逐打闹。周围的人因为影响了进餐而纷纷侧目,他们的父母都忙着聊着家长里短,并不在意。 服务员上菜时,其中一个孩子将菜汤泼到服务员身上,事后坦白就是为了好玩,服务员对此非常生气。孩子的家长不仅没有歉意反而埋怨道:“哎呦,你下班洗洗不就行了么,这么大人了怎么还跟孩子一般见识”转头对孩子说“你不好好学习,将来就像她一样当个服务员。” 无独有偶。 朋友公司招进几位实习生,有一个人很特别。自己不买洗发露,每次洗澡都是用同寝室的,连声招呼都不打。你给他看手机里某张照片,他接过去竟然能前后翻看十多张。借同事的笔记本电脑,还回来的时候键盘之间夹杂着饼干残渣,屏幕被手指摸的都是指纹…… 后来他被孤立,没人愿意跟他一起共事。犯了众怒还不明所
幼儿园事件接连曝光,搞得人心惶惶。很多人在悲痛、愤怒的同时,对幼师以及幼儿园很不信任,急切想知道如何判断幼儿园好坏,如何了解孩子在幼儿园是否遭虐待。今天小编就这些问题给出一点个人建议。 如何判断幼儿园好不好? 其实,方法很简单,只要看孩子表现就知道了。如果他喜欢那就好的,不喜欢那就一定存在一些问题。若是孩子一直排斥去幼儿园,那么这家幼儿园肯定不怎么样,至少老师不会太好。 的确,孩子刚入园需要时间适应,但如果半个月后孩子还不想上幼儿园,那么你要注意了。当然了,可能只是小问题,没有那么严重。 嗯,还有一种情况,孩子可能会偶尔有1、2天不想去幼儿园。如果他一向很乐意去幼儿园,那么很正常,大家不要着急。如果长时间不想去,那么才是幼儿园的问题。 要知道,孩子是否喜欢你所选择的幼儿园,只有他自己最清楚。我们通
如何培养出一个优秀的孩子呢?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让孩子好好学习,考入重点中学,重点大学,接受最优质高等的教育。 这种想法是正确的,可是很多家长都忽略了一点,那就是一个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这种联系有可能影响他一生。所以,父母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教育方式和处世方式,都会对孩子的性格、心理和行为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并且会产生长期、深远的影响。 那么,究竟什么样的家庭,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孩子呢? 1 懂得情绪管理的家庭 据调查显示,90%的家长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会产生焦虑的情绪:怎么样才可以和孩子更好地沟通?太忙没时间陪孩子怎么办?孩子考试成绩下滑了怎么办…… 产生焦虑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很多家长无法很好地控制管理自己的情绪。长期处于焦虑中的家长,往往敏感易怒,经常对孩子发脾气。 孩子长期处于家长的负
学生提供的被剪烂的校服。 因学生穿的校服码数小,深圳某中学园岭初中部初二(7)班班主任田某剪烂班上多名学生的校服。被剪校服的学生在接受采访时说,班主任上学期就有剪学生校服的习惯,父母也知道,但都敢怒不敢言。昨日记者采访田某,田某承认自己有剪烂班上7~8名学生的校服,她称是因为学生穿不符合身高的校服,此前曾经警告过学生,剪烂学生校服是为了“保护学生”。校方认为老师剪烂学生校服是“过激行为”,将会展开调查。 学生投诉: 班主任剪学生校服 园岭初中部初二(7)班小广(应受访者要求此名为化名)日前向记者爆料称,其班主任田某有剪烂学生校服的习惯,自己已多次遭班主任“毒手”。小广说,班主任剪学生校服已不是“新鲜事”,他第一次被班主任剪烂校服是上学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