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艘载有不同国籍游客的游船在海面上航行,突然发生触礁,船很快就要沉没了,船长必须要所有的游客穿上救生衣跳海逃生。 但是船长意识到,如果在甲板上马上宣布这个消息,一定会引起极大的恐慌,船会沉得更快。 船长灵机一动,将不同国籍的游客分别召集至不同的船舱部位,然后依次发布不同的命令。 船长对德国游客说:“我以船长的名义命令你们,立即跳海求生,否则以军法论处!”德国游客跳了海。 来到中国人面前,船长说:“你们家有父母和妻儿在等着你们照顾,快点逃生吧!”中国游客跳了海。 在英国人面前,船长说:“你们看,那么多妇女儿童都落水了,可爱的绅士们,快点去救救他们吧!”英国人也跳了海....
庖丁解牛的故事 这一天,庖丁被请到文惠君的府上,为其宰杀一头肉牛。只见他用手按着牛,用肩靠着牛,用脚踩着牛,用膝盖抵着牛,动作极其熟练自如。他在将屠刀刺入牛身时,那种皮肉与筋骨剥离的声音,与庖丁运刀时的动作互相配合,显得是那样的和谐一致,美妙动人。他那宰牛时的动作就像踏着商汤时代的乐曲《桑林》起舞一般,而解牛时所发出的声响也与尧乐《经首》十分合拍。 站在一旁的文惠君不觉看呆了,他禁不住高声赞叹道:“啊呀,真了不起!你宰牛的技术怎么会有这么高超呢?” 庖丁见问,赶紧放下屠刀,对文惠君说:“我做事比较喜欢探究事物的规律,因为这比一般的技术技巧要更高一筹。我在刚开始学宰牛时,因为不了解牛的身体构造,眼前所见无非就是一头头庞大的牛。等到我有了3年的宰牛经历以后,我对牛的构造就完全了解了。 我再看牛时,出现在眼前的就不再是一头整牛,
滥竽充数的寓言故事 古时候,齐国的国君齐宣王爱好音乐,尤其喜欢听吹竽,手下有300个善于吹竽的乐师。齐宣王喜欢热闹,爱摆排场,总想在人前显示做国君的威严,所以每次听吹竽的时候,总是叫这300个人在一起合奏给他听。 有个南郭先生听说了齐宣王的这个癖好,觉得有机可乘,是个赚钱的好机会,就跑到齐宣王那里去,吹嘘自己说:“大王啊,我是个有名的乐师,听过我吹竽的人没有不被感动的,就是鸟兽听了也会翩翩起舞,花草听了也会合着节拍颤动,我愿把我的绝技献给大王。”齐宣王听得高兴,不加考察,很痛快地收下了他,把他也编进那支300人的吹竽队中。 这以后,南郭先生就随那300人一块儿合奏给齐宣王听,和大家一样拿优厚的薪水和丰厚的赏赐,心里得意极了。 其实南郭先生撒了个弥天大谎,他压根儿就不会吹竽。每逢演奏的时候,南郭先生就捧着竽混在队伍中,人家摇
强者不吹牛的寓言故事 小老鼠、小白兔、大公鸡对于谁最厉害,在一起吹牛。老鼠说:"我最厉害,有一次和大象决斗,我钻进它鼻孔里,咬得它直叫铙命!对于我,连大象都不在话下,岂有他哉!" 小白兔对小老鼠说:"你这个小地豆子,按体重比我小二十倍,也敢在此呈能!我是三次马拉松赛跑冠军的获得者,一次还创造了世界纪录,连赛跑能手猎豹都惧我三分!" 大公鸡说:"你们都给我住嘴!俗语云’雄鸡一唱天下白’,太阳都按我的叫声出来,连人类也听我的指挥,按我的命令起床下地,因此老子天下第一!" 他们正在吹牛,旁边的草丛中躺着一只老虎。它似睡非睡,似醒非醒,听了它们的话,闭目微笑。过了一阵,老虎忽然打了一个阿欠,不自主地说:"好困呀!" 老鼠,白兔,公鸡一看,无不抱头鼠窜…… 真正的强者是不去吹牛的。 强者不吹牛的寓言故事点评:
豹子捉老鼠的寓言故事 有个叫猗(yi)于皋的人听说尾勺氏养了一只豹子,非常擅长捕猎,不禁十分羡慕。他想,要是我也能有一只豹子来帮自己捕捉动物,那该有多好!于是,他不惜用一对上好的白璧的代价将尾勺氏的豹子换到了手。 猗于皋得了豹子非常高兴,他大摆筵席,邀请朋友来喝酒庆贺。酒过三巡,他把豹子牵到院子里让朋友们观看。这头豹子果然长得勇武极了。金黄色的皮毛闪闪发亮,又小又尖的耳朵直竖在头顶,两只眼睛光芒四射,四肢直而长,走起路来轻盈而矫健。猗于皋得意地向大家夸耀说:“你们看看我这头豹子,多强壮、多勇猛!它的本领可高强了,没有它抓不到的动物,我就指望它帮我了!” 从此以后,猗于皋特别宠爱这头豹子,待它非常好。豹子的脖子上套着镀金的绳子,还系着饰有美丽纹彩的丝绸,天天都有新鲜的家畜肉吃,过的简直是达官贵人的生活。猗于皋常常一边抚摸着豹子的脑袋喂东
百聪明和千聪明的故事 在某一个水池子里,住着两条鱼,名字叫做百聪明和千聪明。有一只叫做一聪明的虾蟆同它们俩结成了友谊。它们三个长时间地在水边上用美妙的词句共同享受畅谈的乐趣,然后再回到水里去。有一回,当它们正在谈着话的时候,太阳快落下去了,走来了一些渔夫,手里拿着渔网,他们看到了这个水池子,互相说道:“哎呀!这个池子看起来有不少的鱼,而且水也不多了。明天早晨我们就到这里来。”说完了以后,就回家去了。它们呢,听了这像霹雳一般的话,就彼此商量起来,虾蟆说道:“喂,伙计们呀!百聪明和千聪明呀!要怎么办呢?逃跑呢,还是呆着不动?”听了这话以后,千聪明笑了笑,说道:“喂,朋友呀!只是随便说了一句话,不要怕嘛!他们绝对不会回来的。就算他们回来的话,我也能运用我的聪明,把你同我自己都救出来。在水里各种各样的游法,我反正都会。”听了这话,百聪明说道:“喂!千聪明说得很对。因为:
贪心不足,折腾不够。 读初三那年暑假的一天中午,母亲叫我去喂鹅。 我端着一盆稻谷来到鹅笼边,将鹅群放出来,又将稻谷倒在一棵大树下,然后坐到另一棵树下,等着它们吃完后再关进笼。 天很热,鹅们虽然很饿,但更渴,因此只狼吞虎咽了几口就开始三三两两地向百米外的池塘跑去。很快,刚刚还喧闹的大树下,只剩下一只身体比其他鹅都要瘦小的灰尾巴鹅在急慌慌地吃着。我这才想起,刚才别的鹅都在埋头吃食时,就这只“灰尾巴”不太认真:左挤挤这个,右摆摆那个,头还不断地推着别的鹅——似乎在它看来这稻谷是它一个的,别的鹅都不应该吃。现在,别的鹅都走了,它才安静地开始吃起来。 天实在太热,“灰尾巴”还没吃上几口就受不住了,赶紧啄上一口稻谷,一边往池塘走,一边眼睛往后瞥着稻谷和我——那样子,仿佛我会抢食它的稻谷。 我自
在山西省境内,而今耸立着太行和王屋两座大山,占地700余里,高逾万丈,据说是从冀州与河阳之间迁徙而来。 那还是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位名叫愚公的老人,已经快90岁了,他的家门正好面对着这两座大山。由于交通阻塞,与外界交往要绕很远很远的路,极为不便。为此,他将全家人召集到一起,共同商议解决的办法。愚公提议:“我们全家人齐心合力,共同来搬掉屋门前的这两座大山,开辟一条直通豫州南部的大道,一直到达汉水南岸。你们说可以吗?”大家七嘴八舌地表示赞同这一主张。 这时,只有愚公的老伴有些担心,她瞧着丈夫说:“靠您的这把老骨头,恐怕连魁父那样的小山丘都削不平,又怎么对付得了太行和王屋这两座大山呢?再说啦,您每天挖出来的泥土石块,又往哪儿搁呢?”儿孙们听后,争先恐后地抢着回答:“将那些泥土、石块都扔到渤海湾和隐土的北边去不就行了?” 决心既下,愚公即刻率领
有一只神龟被一个打鱼人捉住了,于是神龟托梦给宋国国王宋元君。 这天夜间,宋元君睡梦中只见一个人披头散发、探头探脑地在侧门窥视,并对宋元君说:“我住在一个名叫宰路的深潭里。我替清江水神出使到河伯那里去,路上,被一名叫余且的渔人捉住了。” 宋元君早上醒来,想起夜间的梦,觉得奇怪,于是叫人占卜这个梦。 占卜的人说:“这是一只神龟给大王托的梦。” 宋元君问左右的人说:“有没有一个叫余且的渔人?” 左右回答说:“有一个渔人就叫余且。” 于是,宋元君命令手下人传余且来朝见。 第二天,余且来见宋元君。元君问他说:“你打鱼捉到了什么东西?” 余且回答说:“我用鱼网捕到了一只大白龟,龟的背围足有五尺长哩。” 宋元君命令余且将白龟献上。余且赶忙回家将捉到的白龟献给了宋元君。
广纳贤才的故事 管仲是我国古代有名的治国贤才,齐桓公不避前嫌重用管仲,把齐国治理得强盛起来,管仲还辅佐齐桓公成就了一代霸业。这一切,使得齐桓公十分关注有才干的人,他深知人才对于一个国家、一个国君来说是多么重要。 他想,光有一个管仲还不行,还需要有更多的像管仲这样的人才行。于是齐桓公决心广纳贤才,他命人在宫廷外面燃起火炬,照得宫廷内外一片红红火火,一方面造成声势,一方面也便于日夜接待前来晋见的八方英才。然而,火炬燃了整整一年,人们经过这里时,除了发些议论或看看热闹外,并无人进宫求见。大臣们只是面面相觑,也不知是什么原因。 有一天,竟然来了一个乡下人在宫门口请求进去见齐桓公。 门官问乡下人:“你有何才干求见大王?” 乡下人回答说:“我能熟练地背诵算术口诀,我希望大王接见我。” 门官报告了齐桓公。齐桓公觉
很久以前,有一个叫做江泌的人,江泌小的时候家里很穷,爸爸瘫痪、妈妈又常常生病,江泌白天要去外面工作赚钱养家,晚上还要帮妈妈做事,根本没有钱也没有时间去上学读书。 有一天晚上,家里的人全部睡着以后,江泌一个人坐在屋子里,突然,他看到窗外的月光好亮,江泌心想:“这么亮的月光,我可以用它来看些书,就不愁没钱点灯看书了。” 可是,月亮会慢慢移动,江泌就拿著书随着月光一边移动一边看书,直到月光不见为止。有时候,江泌白天工作太累,到了晚上还是努力提起精神看书,就这样,一天一天过去了,江泌的学问越来越好,终于变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大学问家! 后来,大家就用“随月读书”来形容一个人用功读书,不怕辛苦的精神。
曹商舐痔的故事 宋国有个叫曹商的人,被宋王派往秦国作使臣。他启程的时候,宋王送了几辆车给他作交通工具。曹商来到秦国后,对秦王百般献媚,千般讨好,终于博得了秦王的欢心,于是又赏给了他一百辆车。 曹商带着秦王赏的一百辆车返回宋国后,见到了庄子。他掩饰不住自己的得意之情,在庄子面前炫耀:“像你这样长年居住在偏僻狭窄的小巷深处,穷愁潦倒,整天就是靠辛勤的编织草鞋来维持生计,使人饿得面黄肌瘦。这种困窘的日子,我曹商一天也过不下去!你再看看我吧,我这次奉命出使秦国,仅凭这张三寸不烂之舌,很快就赢得了拥有万辆军车之富的秦王的赏识,一下子就赐给了我新车一百辆。这才是我曹商的本事呀!” 庄子对曹商这种小人得志的狂态极为反感,他不屑一顾地回敬道:“我听说秦王在生病的时候召来了许多医生,对他们当面许诺:凡是能挑破粉刺排脓生肌的,赏车一辆;而愿意为其舐(sh
牛栏里的鹿故事 一只鹿被猎狗追赶得很急,跑进一个农家院子里,恐惧不安地混在牛群里躲藏起来。 一头牛好意地告诫他说:“喂!不幸的家伙!你为什么要这样做,你将自己交到敌人手中,这不是自投罗网吗?” 鹿回答说:“朋友,只要你允许我躲在这里,我便会寻找机会逃走的。” 到了傍晚,牧人来喂牲口,他们并未发现鹿。管家和几个长工经过牛栏时,也没注意牛栏里有鹿。鹿庆幸自己安全,便向那头好意劝告过他的牛表示衷心的感谢。 另一头牛说:“我们固然想保护你,但现在还不能完全放心。另外还有一个人要经过牛栏,他对于一切都十分留心。只要他经过后,你的性命就有了保证。” 这时,主人进来了,一边埋怨牛饲料分配得不好,一边走到草架旁大声说:“怎么搞的,只有这么一点点草料?牛栏垫的草也不够一半。这些懒虫连蜘蛛网也没打扫干净。” 当他在牛栏里
有一天,一只小猴子下山来。 它走到一块玉米地里,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非常高兴,就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 小猴子扛着玉米,走到一棵桃树下。它看见满树的桃子又大又红,非常高兴,就扔了玉米去摘桃子。 小猴子捧着几个桃子,走到一片瓜地里。它看见满地的西瓜又大又圆,非常高兴,就扔了桃子去摘西瓜。 小猴子抱着一个大西瓜往回走。走着走着,看见一只小兔蹦蹦跳跳的,真可爱。它非常高兴,就扔了西瓜去追小兔。 小兔跑进树林子,不见了。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 故事寓意: 小朋友们,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懂得做任何事,都要坚持,不要三心二意,半途而废,否则结果只能是空手而归的道理
狐狸修鸡舍故事 森林之王狮子特别喜欢鸡。它养了很多鸡,给鸡盖有专门的鸡舍,派专门管理人员。 最近狮子大王发现鸡越来越少,查来查去,原来是鸡舍出了问题。狮子很生气,要立刻加固他的鸡舍。 狐狸听到这个消息,立刻自告奋勇地说:“狮子大王,我是森林一流的建筑师,鸡舍由我来修,保证没问题。” 狮子听了就答应了。 于是狐狸带了小狐狸建筑队不到一个月,一座新鸡舍就盖了起来。 狮王查看了新盖好的鸡舍后感到很满意,鸡舍不但设计的很科学而且相当合理。 狮王很高兴,不但为了庆功宴,还赐给他黄金百两,一时间狐狸成了森林中的风云人物。可是好日子没过多久,又发现鸡的数量一天天的减少。 狮子大王勃然大怒,下令森林警察把这件事情作为头等大事来抓。 狗侦探出马了,它灵敏的鼻子四处嗅嗅,忽然发现了一
从前,有一只猫,名子叫做火焰。这只猫年轻时,吃掉过许许多多的老鼠。后来,它老了,没有以前那么灵活了,能捉到者鼠的次数便大大减少。老猫心想:“以前我年轻,身强力壮,凭着身体好,有力气,总能抓到老鼠吃。现在,我年迈体弱,力不从心,老鼠经常从手边跑掉,得想个什么办法才好。” 从此,老猫便四处观察。一天,它发现有一只鼠王,带着五百个儿孙住在一起。老猫心生一计,来到鼠洞边,装出了坐禅的样子。老鼠们出洞来玩耍,看到老猫安祥地在坐禅,便去报告了鼠王。 鼠王出洞来问老猫道:“阿舅,你这是在干什么?” 老猫回答说:“我以前年轻气盛。干了无数伤害性命的事。现在,我想修行积善,洗去过去的罪过。” 老鼠们听它这么说,心想:“这老猫也要积德行善了。”于是,心中对老猫放松了戒备。 鼠王每次领儿孙们出去,回来时总要领着它们从右边绕老猫三圈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互相征战,老百姓不得太平,如果再加上天灾,老百姓就没法活了。这一年,齐国大旱,一连3个月没下雨,田地干裂,庄稼全死了,穷人吃完了树叶吃树皮,吃完了草苗吃草根,眼看着一个个都要被饿死了。可是富人家里的粮仓堆得满满的,他们照旧吃香的喝辣的。 有一个富人名叫黔傲,看着穷人一个个饿得东倒西歪,他反而幸灾乐祸。他想拿出点粮食给灾民们吃,但又摆出一副救世主的架子,他把做好的窝窝头摆在路边,施舍给过往的饥民们。每当过来一个饥民,黔傲便丢过去一个窝窝头,并且傲慢地叫着:“叫化子,给你吃吧!”有时候,过来一群人,黔傲便丢出去好几个窝头让饥民们互相争抢,黔傲在一旁嘲笑地看着他们,十分开心,觉得自己真是大恩大德的活菩萨。 这时,有一个瘦骨嶙峋的饥民走过来,只见他满头乱蓬蓬的头发,衣衫褴褛,将一双破烂不堪的鞋子用草绳绑在脚上,他一边用破旧的衣袖遮住面
负荆请罪的故事 战国时期,赵国的蔺相如几次出使秦国,又随同赵王会见秦王,每次都凭着自己的大智大勇,挫败骄横的秦王,因此赵王很是器重蔺相如,一下子将他提拔为上卿,位在老将军廉颇之上。 战功卓著的将军廉颇见蔺相如官位比自己还高,很不服气,他到处扬言说:“我为赵国出生入死,有攻城夺地的大功。而这个蔺相如,出身低微,只是凭着鼓动三寸不烂之舌,就能位在我之上,这实在是让我难堪!以后我再见到蔺相如,一定要当着众人的面羞辱他。” 蔺相如听说后,就总是处处躲开廉颇。有一次,蔺相如坐车在大街上走,忽然看见廉颇的马车正迎面驰来,便赶紧命人将自己的车拐进一条小巷,待廉颇的车马走过,才从小巷出来继续前行。 蔺相如的随从们见主人对廉颇一让再让,好像十分惧怕廉颇似的,他们都觉得很丢面子,便议论纷纷,还商量着要离开蔺相如而去。 蔺相如知道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