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出地球的故事 千百年来,人类一直向往能插上翅膀,飞出地球,探索宇宙的奥秘。在古代,嫦娥奔月的神话表达了人们飞向月球的愿望。 李白曾在诗中写道:"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日月"。 但是,当时科学技术落后,脱离地球的引力束缚去太空旅行只是一个难圆的梦。 斗转星移,岁月如梭。人类经过不断开拓进取和不懈努力,科技发展日新月异。1923年 H. 奥伯特论述火箭飞行原理的经典著作《飞往星际空间的火箭》出版,齐奥尔科夫斯基在1924年论述多级火箭的专著出版。火箭靠自身的燃料燃烧喷出气体的反作用力飞行。人类要进行星际探索,就必须借助于火箭。如果物体达到7.9千米/秒的速度,就可以围绕地球运行而不落下来,这时,它的离心力等于地球的引力。这个速度就是第一宇宙速度。如果速度达到11.2千米/秒,我们就称它为第二宇宙速度,可以摆脱地球引力束缚在太阳系内飞行,但不能摆脱太阳
神秘的百慕大三角的故事 神秘 大西洋有一片海域是以恐怖著称的——那就是让进入者消失的百慕大三角区。首先,任何地图上也找不到它,它只是人们想像中由百慕大、佛罗里达、波多黎各(接近北美洲)三条海岸线合围的区域。这个恐怖的大西洋海区有100多万平方公里。 百慕大三角的传说是这样的:1000多人以及几百条船、上百架飞机在这片海域消失了……没留下一点踪迹。 很多神秘的事件已经被记录下来。一些经过百慕大三角的船员和飞行员抱怨,电力系统曾停止工作,尽管天气晴朗,但是在略呈绿色的云层里发出夺目的闪光。 克瑞司特佛·哥伦布是记录一切不寻常的偶发事件的第一人。哥伦布第一次航海,正在风平浪静的时候,突然看见一个火柱呼啸着从天而降!船上的指南针突然转到相反的方向! 1929年,一艘叫做卡罗A-迪瑞号的船平稳地驶进位于北美的北卡罗来纳港。
闪电为什么会发光 雷电起因一般被认为是云层内的各种微粒因为碰撞摩擦而积累电荷,当电荷的量达到一定的水平,等效于云层间或者云层与大地之间的电压达到或超过某个特定的值时,会因为局部电场强度达到或超过当时条件下空气的电击穿强度从而引起放电。 闪电为什么颜色不一样 闪电的颜色以白色最为常见,也有红色和绿色,蓝色等,形状以树枝状居多,也有珍珠状和火箭状的。 闪电是电弧放电,发出是白光,并包含大量紫外线,因而给人以紫色的感觉,其中光的颜色只是一部分,其他的颜色主要来自空气中的某些气体在强光的作用下发生了化学变化。 闪电为什么有声音 云层中微粒摩擦就会产生声音,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打雷。
藏獒为何成不了警犬的故事 我们都知道藏獒性格刚毅,力大凶猛,使人望而生畏。它护领地、护食物、善攻击,但对主人极为亲热。既然它凶猛又忠诚,那么,发展它做警犬,更好地为人类服务不是最好的选择吗? 能够入选警犬序列的犬种有5项要求:①神经类型好;②有胆量;③衔取能力好;④服从性好;⑤体能好。根据这5项要求,我们来看看藏獒是否合适做警犬。 藏獒的体能应该是最没有问题的,我们都知道藏獒力大、善奔跑。那么,藏獒为什么有力量、善于奔跑呢?这取决于它不同于一般犬类的肺。藏獒的肺比一般的犬类大一倍,因为它们长期生活在青藏高原——一个极其缺氧的环境中。藏獒的肺胸膜比较厚,里面有丰富的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这样的肺胸膜部有利于在强烈呼吸时的肺部收缩和扩张。此外,藏獒的肺泡也很特别,有着非常丰富的毛细血管,里面储存了大量的红细胞,携带着很多氧气。在一般情况下,这些肺泡处在半
科学家称鲸鱼一口能吞下公共汽车的故事 一条鲸鱼的胃口究竟有多大呢?目前,科学家找到了准确答案。依据最新计算,当长须鲸张开大嘴向磷虾和鱼群冲去时,它们一口能够吞入2900立方英尺的海水,这相当于长须鲸一口能够吞下一辆大型公共汽车。当长须鲸吞下2900立方英尺的海水后,通过嘴部上端特殊的过滤组织,能够在海水中滤出25磅重的磷虾食物。 数十年来,研究人员一直猜测究竟像长须鲸这样的大型鲸鱼一口能够吞下多少海水和食物,目前研究人员最新的计算数据不仅计算出鲸鱼的胃口,而且还分析了它们的体力和运动状况。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大学古生物学家尼古拉斯?佩恩逊指出,对鲸鱼进行分析研究并不是一件简单容易的事情,我们不可能将鲸鱼放置在实验室里进行研究,也很难长时间地在它的身体上安装摄影仪进行观测。佩恩逊和其他两位同事对《探索频道:蓝色地球》电视节目关于鲸鱼生活的胶片进行了计算机化处理,这段
84面镜子组成星光收集器可提供月光浴的故事 据国外媒体报道,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建造着一座非常巨大的镜状建筑物,这就是世界上第一个月光收集器。它被称为“星际光线收集器”(Interstellar Light Collector),其收集月光的过程就像是太阳光反射到月球表面上一样,英国路透社撰文指出,月光收集器所提供的“月光浴”可以应用到医药、工业和农业领域,尤其可以治疗抑郁症患者。 据悉,这座奇特的建筑物是由商人理查德?蔡平夫妇投资200万美元建造的,理查德说,“许多项目都聚焦于太阳光,我们都逐渐忘记了地球数十亿年以来一直享受着太阳所带来的恩惠,太阳影响着人类的进化,影响着植物和动物的生长,我想人类是否能够进一步扩大太阳光的利用?” 目前尚没有将月光治疗应用于临床实验,亚利桑那州大学光学科学和医学研究教授凯瑟琳?克里斯指出,现在未进行足够的实际
鞋子改变人类的故事 古人类学家很早就发现,在距今4万到3万年间,人类文明经历了一场飞跃。众多因素被认为可能促成了这种跨越式的进步,最近,研究者向其中增加了一个新成员——鞋。最新发表于《考古学杂志》上的一篇论文指出,穿鞋会对人类走路的方式和身体的重量分布产生显著影响,如果经常穿鞋,这些影响就会反映在骨骼和韧带上。尽管迄今为止人类发现的最古老的鞋子存在于1万年前,但对古人类化石标本的调查分析显示,生活在4 万年前的人类脚趾骨突然开始变小,而腿骨却还与以前一样。这预示着必然有某种新出现的事物分担了脚趾承受的压力,而最可能的答案,便是一双鞋。 2010年6月9日,美国在线科技论文资料库“第一公共科学图书馆”发表研究报告称,一只约有5500年历史的皮鞋在亚美尼亚的一个山洞出土,堪称世界上最古老的皮鞋。 皮鞋里塞满了草 据报道,这只皮鞋在亚美尼
婴儿天生会看不同语言的故事 加拿大的研究人员最近公布的研究成果表明,婴儿约在4个月的时候就已经具备了借助自己的视觉区别不同语言的能力。但这种能力得不到强化和锻炼会迅速地退化。 研究人员让一些婴儿观看一段录像,内容是一个成年女性先用英语读童话故事中的几个句子,之后再用法语读。但录像都经过处理,去掉了朗读者的声音,孩子们只能看到朗读者的画面,却听不到声音。 研究人员发现,4个月和6个月的婴儿在朗读者突然改用另外一种语言读故事的时候都会有特别的反应。神经学家和心理学家认为,这说明婴儿可以通过朗读者的面部信息判断出她正在使用另外一种语言。 但8个月大的婴儿的情况有所不同。只有那些在双语环境中生活的孩子对语言的转换表现出注意,而在单一语言环境中生活的婴儿则没有区别出两种不同的语言。 根据试验结果,研究人员得出了以下结论:当婴儿在4到6
英国发明视觉手套的故事 可以让盲人伸手感知世界的视觉手套,是英国“接触视觉”小组新发明的一个手套式装置,该小组由4位剑桥大学学生组成。“视觉手套”的工作原理与倒车雷达相似,它由两部分组成。 带在手上的看似金属手套的东西,是一个超声波传感器,当感应到周围有障碍物时,就会通过一个无线接收器把信息传送到盲人所佩戴的震动器上,从而起到指引作用。在近日摩纳哥举行的“下一代企业家论坛”竞赛中,“视觉手套”战胜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其他5个团队,摘得桂冠,并获得1万欧元的商业启动资金。 “接触视觉”小组成员之一的皮特·戴维斯表示,他和同学们设计这一产品的初衷,不仅是为了给盲人提供更便宜、更轻便的导盲工具;同时他们还觉得,无论是经过改进的新型盲杖还是忠实可靠的导盲犬,都会让人一眼看出来使用者是有视力障碍的人,如果带上“导盲手套”的话,也许就不用再为这个问题担心了。
最大的陆龟--象龟的故事 几百岁的乌龟不算太稀罕。乌龟之所以寿长,它的罕见的生存能力可能是原因之一。因为即使在重伤之后,它也能自愈。乌龟忍饥的能力更无与伦比,有一种沼泽龟甚至可以5年不进食。动物都呼吸,乌龟也不例外,但乌龟忍受缺氧的能力则是动物之最。哺乳动物,在无氧的条件下一般都活不过5分钟。那么乌龟能坚持多久呢?有位生物学家曾对麝龟做过试验,它竟能在无氧的氮气中存活12小时!简直不可思议。 还有,你听说过有坦克般巨大的陆龟吗?据专家考证,早在人类出现以前,地球上曾有过这样巨大无比的龟种。它们成吨重的躯体,背负着5米长的巨壳,隆隆地爬行在澳大利亚和南美的大陆上,真正是名副其实的“动物坦克”!今古生物学家们震惊的是,在南太平洋的洛德豪岛上也挖出了8万年前的巨龟化石。这些笨拙的家伙居然能从澳大利亚涉洋过海地跨越近千千米来到那个小岛!这至今还是古生物学上的一个谜。
奥运火炬用什么做燃料的故事 1936年的奥运会用金属镁做燃料 1960年开始用天然树脂燃料 1976年变为橄榄油做燃料 近几届奥运会都用丙烷等混合气体做燃料 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使用燃料为丙烷 丙烷作为火炬燃料的优点: 丙烷,是一种价格低廉的常用燃料,丙烷燃烧后主要产生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符合绿色奥运的环保理念。更重要的是,丙烷可以适应比较宽的温度范围,在零下40 摄氏度时仍能产生1个以上饱和蒸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形成燃烧;而且,丙烷产生的火焰呈亮黄色,火炬手跑动时,动态飘动的火焰在不同背景下都比较醒目。 这样的颜色便于识别和电视转播、新闻摄影的需要。 为了确保祥云燃烧系统的稳定,每一个细节都得到了充分考虑,燃气罐采用螺纹连接,避免安装疏忽造成无法点燃。同时也实现了火炬意外跌落
蔡伦之死与造纸术外传的故事 说蔡伦最伟大,自然不会有任何异义,因为造纸术位列中国人的“四大发明”之首,另外三项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均产生于他身后一千年的宋代。在一部美国人写的《影响世界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中,蔡伦名列第七。 蔡伦大约生于公元63年,湖南郴州人,曾任尚书坊,主持朝廷用的各种器物的制造。公元105年,他用树皮、破布、麻头、鱼网造出纸张,呈送给汉和帝,受到奖励,官封龙亭侯(今陕西羊洋县),后人戏称他“蔡侯纸”。他的发明也因此推广开来。 在蔡伦之前,中国人把字写在竹简上,文人(例如孔子)出行要用车载书,因此才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之说。而西方人则把字写在羊皮纸上,后者稀少而昂贵。蔡伦发明造纸以后,中国才有了写字用的桌子,随后中国(特别是唐朝)的繁荣昌盛恐怕也与此有关。 但蔡伦却是宦官出身,成名以后,卷入宫廷斗争,和帝死后
失踪的国家的故事 相传,在深深的大西洋的洋底,有一个沉没的国家,据说那就是大西国。 最早记载大西国的事情的人是希腊大哲学家柏拉图。在他的著作《克里齐》里,柏拉图说,大西国原来是全世界的文明中心。这个国家比利比亚和小亚细亚加在一起还要大,它的势力一直延伸到埃及和第勒尼安海。 后来,大西国对埃及、希腊和地中海沿岸所有其他民族都发动过战争。一次大西国对雅典发动了战争,雅典人进行了殊死的抵抗,将大西国的军队击退。不久,一场大地震使大西国沉没于波涛之中。 大西国的创始人是波塞冬。波塞冬娶了当时一位美丽的姑娘克莱托为妻。她为波塞冬生了10个儿子。波塞冬把大西国分成10个部分交给他的10个儿子分别掌管。他们就是大西国最初的10名摄政王。波塞冬的长子阿特拉斯是大西国王位的继承者。最初的10名摄政王曾相约,彼此决不互动干戈,一方有难,各方支援。
说话的石碑的故事 古埃及人是最早步入文明社会的民族,所以世界文明社会的历史多从古埃及开始谈起。一提埃及,难免令人想起它那两个几乎无人不晓的不朽象征:巍峨的金字塔和静静流淌的尼罗河。但金字塔和尼罗河不会讲述历史,恢复古埃及的概貌主要靠人类活动的记录――文字史料。 可惜的是,由于历经劫难,古埃及文字的读法早已失传,尽管古埃及人的文字史料遗留下不少,但后人却无法读懂。因此,18世纪以前埃及的历史,就如同人类起源史一样,如同被宠罩在一片浓雾之中,人们只能凭晚期希腊、罗马作家的个别记载,拼凑成残缺不全的轮廓,期待着有朝一日揭开象形文字的秘密,再补上它的五官全貌。 这一天总算到来了。 1799年,拿破仑率军远征埃及时,他手下的一名军官布夏尔带领士兵在罗塞塔城附近修筑防御工事时,发现了一块黑色玄武岩断碑。碑上用两种文字三种字体刻着同一篇碑文。最上面用
麻疯树也有春天的故事 在我们生存的这个地球上,有一种植物,它不但形状长得奇丑无比,而且它的茎、叶和皮都含有巨毒的汁液,一旦人的皮肤沾上这种毒汁,会被严重刺激而过敏,最可怕的是,吃下它的三枚果实,就足以致命。因为它丑陋,因为它有毒,所以人们讨厌它、畏惧它,并为它取了一个难听的名字:麻疯树。 麻疯树原生长在中美洲,16世纪,葡萄牙的探险家把它作为植物标本,带入了欧洲,然后,它被慢慢地传播到全世界。在这几百年里,丑陋和有毒的麻疯树一直被人类排斥着、摧残着。人们只要发现了麻疯树的踪迹,就会将其铲除殆尽。在澳大利亚,政府甚至以麻疯树对人类和动物有害为由,禁止其进入澳洲。由于人类几百年来的歧视,世界上现存的麻疯树只能远离人类,在最贫瘠、最荒凉、最干旱的地方立足。尽管处境艰难,麻疯树却顽强地繁衍着、生存着。 岁月流变,随着地球上的煤炭、石油越来越少,人类开始面临
水下工程师--海狸的故事 水下工程师——海狸 有一个重大工程正在河边的林地进行着。许多树木被砍下,重重地倒在地上。人们听到树枝劈啪作响,蚝油树叶刷刷甩动和流水溅泼的声音。这项工程常常要持续好几个钟头,然后林地里才能再归于平静。你知道是谁在那里如此辛勤地工作吗? 原来是两只海狸想在这里住下来,它们正在建造自己的新居呢。海狸计划在水库的正中央为自己和家人建造一座真正的水下宫殿。柳树和杨树的木材是它们喜欢的建筑材料。仅仅凭着啮齿,海狸就可以把树拦腰咬断。别看它们呆呆的样子,工作效率可高得很,只用几分钟,海狸就能把一棵直径10厘米的小杨树咬倒,再加上它们又勤劳又聪明,所以根本用不了多长时间,海狸就能完成这项工作。 在建造家园的过程中,海狸咬倒了许多的树,它们要用树干和树枝做大坝。因为筑巢前必须先建个水坝,使水位保持在一定的高度,好让巢穴的出入通
庄稼为什么斗不过杂草的故事 杂草是指庄稼以外的植物,它包括草本植物、灌木、藤本及蕨类植物等。这些长错了地方的野生植物都是杂草。杂草危害农作物和经济作物,它们与庄稼争肥、争水、争光照,使农作物减产。据调查,世界范围内的农业生产每年受杂草危害,损失达10%左右。长期以来,杂草就是农业生产上的一大灾害。年年除杂草,岁岁杂草生。为什么杂草有这样强的生命力呢? 首先,杂草有惊人的繁殖力。一株稗草能结籽23000粒,狗尾草能结籽20000粒,刺菜25000粒,马齿苋190000粒。我国东北地区生长在水边的孔雀草,茎秆只有10厘米高,却能结籽185000粒,种子重量竟占全株总重的70%。 其次,杂草不仅产籽多,而且种子的寿命长,埋在土壤中多年也不会失去发芽能力。稗草的种子在水中可活5~10年,狗尾草的种子可在土中休眠20 年,马齿苋种子的寿命是100年。在阿
关于禽流感的故事 关于禽流感 鸟生病了 在这个冬天,我们都知道一件事——鸟生病了,得了流行性感冒,人们称之为“禽流感”。在铺天盖地的有关禽流感的报道中,我们最常听到的一个词语就是H5N1病毒,鸟由于感染了H5N1病毒,就得了禽流感,死于非命。这个H5N1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禽流感H5N1病毒是甲型流感病毒的一个亚型,其中的H和N分别代表病毒表面的两种蛋白质,H是血凝素,犹如病毒的钥匙,它能打开和侵入人类或动物的细胞;N是神经氨酸酶,能破坏细胞,使病毒在感染者体内自由传播。N蛋白共有9个类型,分为N1—N9,H蛋白有15个类型,即H1—H15,不同的N蛋白和H蛋白结合,组成不同的病毒类型,毒性和传播速度也不同。H5N1病毒就包括了H5蛋白和N1蛋白。H5N1病毒1961年首次在南非被发现,病毒的毒性很强,病禽的死亡率可达100%。
野骆驼和狼尿的故事 唐朝有个诗人叫贾岛。有一天,他骑着毛驴外出,在路上一面走,一面作诗,其中有两句是:“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 贾岛反复地吟诵这两句诗,还用手做着推敲的姿势,是“推门”好呢,还是“敲门”好呢?他一时定不下来。 这时候,文学家韩愈经过这里。按当时规定,官员来了,行人都要让路。可是贾岛仍然在低着头吟诗,不觉一头撞到了韩愈的仪仗队里。 公差马上把贾岛从驴背上拽下来,推到韩愈眼前。贾岛只好把作诗的事讲了。韩愈听后不仅没有责备贾岛,反而笑着对贾岛说:“还是‘敲’字好啊!” 这个故事后来形成了一个词语,叫“推敲”。意思是在文字上再三琢磨修改。“反复推敲”就是反复琢磨,一再修改。 和“推敲”相近的还有“斟酌”这个词,和“字斟句酌”的成语。 野骆驼和狼尿的故事点评 骆驼的
为什么萤火虫会发光 荧火虫的光有的黄绿,有的橙红,亮度也各不相同。它们发光的部分是在腹部最后两节。这两节在白天是灰白色,在黑夜才能发出光亮。萤火虫在发光器上会有一些气孔,由气孔引入空气后,发光质就会透过酵素的催化与氧进行氧化作用。然后透过这样的机制来发出光。 发光细胞还含有两种特别的成分:一种叫做荧光素,一种叫做荧光酶。荧光素和含能量的物质结合,在有氧气时,受荧光酶的催化作用,使化学能转化为光能,于是产生光亮。 萤火虫常常一闪一闪地发光,是因为它能控制对发光细胞的氧气供应的缘故。 萤火虫发光的频率 萤火虫于夜晚的发光行为,以黑翅萤(Luciola cerata)为例,就目前的研究发现,多是在日落后,雄虫开始在栖地上边飞边亮;在雄虫开始活动不久后,雌虫便开始出现于栖地周围的高处(雌虫也会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