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东妈妈昨晚与东爸吵架了,最后也不知道是因为委屈还是生气大哭了一场。 早上看见她的时候,眼圈还是红红的。我还以为是发生了多大的事了呢。没想到导火索原来还是东东,原因是东东妈妈给东东辅导作业。 昨晚东妈教东东背完唐诗,又读拼音接着辅导英语单词短句,从八点半一直到九点半。小东东开始总是把《新嫁娘》的作者说成是王维,屡教不改。 后来又总是发不出zh、ch、sh与zcs读音的区别,给妈妈的舌头几乎累的发麻,最后一个英语单词教了不下二十遍,孩子愣是没记住。 东东妈妈已经从八点半“咆哮”到了九点半,与其说是辅导孩子不如说是训话式大吵大骂一通,把自己累的气喘吁吁,孩子也紧张得不得了,不停地用小眼睛瞟妈妈发脾气时的脸,小脸涨得红扑扑的。 这时正在书房加班的爸爸沉不住气了,跑了出来,生气地朝着妈妈说:有你
“女人变成母亲,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这种差事,是任何女人都做得了的事,但是要当好母亲可就不容易了。” 妈妈作为孩子出生后的第一个情感传递者,在孩子的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妈妈的行为、语言、认知等都将对孩子造成不可逆转的深远影响。 我们知道,大部分孩子所受到的早期教育皆源自于妈妈,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也是自身重新成长的过程。虽然每个妈妈都会有自己独特的教养方式,但是依旧要反思自己,是否成为了下面几种孩子最怕遇到的妈妈。 1、抱怨型妈妈 抱怨型的妈妈通常会认为造成自己痛苦或者不开心的原因是来自于他人,因此当家人出现违背自己意愿的情况时,她们会说:“我过成现在这样都是因为你,把你养这么大我容易么?”又或者“你爸一天什么都不管,家里都是我在弄。” 大部分抱怨情绪产生的前提都是:我是对的,别人都是错的。而且部分抱怨型的妈
宝宝摔倒了,扶还是不扶?关于这个问题相信妈妈们可以争论很久,有的妈妈认为不扶是为了让宝宝更坚强,有的妈妈认为不扶会让宝宝很受伤。到底哪一方的意见是正确的,就连专家也争论了很久。今天我们就来科学的讨论一下宝宝摔倒了,该不该扶? 家长不良的三种态度 在宝宝学步期,学龄前,走路不稳摔跤是经常的事。这个时期往往是宝宝刚刚开始认知世界,形成性格的时期。在这样一个敏感期,家长对于宝宝性格的形成起着深远的影响。宝宝摔跤时家长不同的反应决定了宝宝不同的性格。作为家长,面对孩子摔跤总是会担心。但摔跤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需经历的历程,只有通过摔跤宝宝才能锻炼到自己的平衡性,协调性,学会评估环境风险,对于疼痛产生相应的恐惧。 家长影响孩子不良性格的三种态度 每个家庭都有自己家庭相应的育儿理念,对于孩子摔跤这件事情,不同的家长也会做出不同的反应。第
娜娜是一个小学老师,像所有老师一样,她希望自己的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出色。可是,刚刚转来不久的一个学生的家长却让娜娜不要让这个学生参加期中考试。理由是孩子的受挫能力弱,怕考完之后承受不了打击。这让娜娜简直无法相信,就这么点挫折都受不了,还怎么面对未来。 或许这位家长是为了孩子好,但是不经历磨练是不可能成长的。而且,如果长久下去也不是办法,现在小学的考试尚且无法参加,那到了初中呢?走上社会又该怎么面对工作中的困难呢?难道就这样一直躲在父母的怀抱中吗? 今天,小编针对孩子受挫能力弱、知难而退的问题,来和大家一起探讨一番。作为宝妈,当孩子出现这些问题时,应该怎么办呢? 第一步:接纳孩子受挫情绪 面对困难,谁都可能会产生畏难情绪,即使是那些成功人士同样也不例外。因此,当孩子面临困难而忧愁的时候,宝妈要接纳孩子受挫情绪,而且告诉孩子
有人说——生儿子是建设银行,生女儿是招商银行。 意思就是儿子需要持续花父母很多钱去“建设”,而女儿则省去很多麻烦,可以“招来”一个女婿。 听上去,仿佛养女儿比养儿子省心。 相对于男孩的淘气,女孩天性中温柔、感性的成分更多,小时候女孩似乎也比男孩好管教。 但女孩的成长是否真的会比男孩更顺利? 心理学上有一个非常独特的纵向研究,它研究了自尊以及和自尊相关的人格特质在青少年期到成年期的变化。 研究者第一次测试参与者自尊水平和人格,参与者当时年龄是为14岁。 10年后,研究者再一次测量了当年参与者的自尊和人格。 当分别评估男性与女性自尊变化情况的时候,研究者发现了一个令人吃惊的变化—— 随着时间增加,男性的自尊倾向于增加,而女性,则倾向于降低。 并且这种增加和降低非常明显。
校园是学生们读书的地方,可是有些孩子却过早的接触了成人的东西,这对他们的成长非常不利,这不,有一则消息说16岁女高中生性早熟,操场产子? 校园,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一个充满了书香气的地方,空中弥漫着花香,时不时传来郎朗的读书声,有同学们欢乐的打闹声。 但是就在11月1号,渭南市蒲城县的一所学校的操场却有个16岁的高二女孩产下了一个小孩。 这个消息很快在网络上传播了出来,很快震惊了全国网友!本人首先是猎奇心理,带着半疑半信的心情,忐忑的打开这样的新闻,没有想到竟然是真的!作为一个二十几岁的未婚少女看见这样的新闻,不免有些伤感。 明明她还是个孩子,为什么就要承受这样的压力! 更令人咂舌的是,校方表示事情并不知道这个女孩怀孕了。据校方说,这个女孩又低又胖,而且她平时的成绩也很好,他说他不是妇产
每天哄娃睡觉就是一个巨大的工程,很多时候,你都困了,娃还睁着一双大眼睛、贼精神。你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好不好不容易把他哄睡着了,你一动弹,他又醒了,此刻内心是无比崩溃的。更别说,让你跟他在床上玩、讲故事,一会儿要喝水,一会要上厕所,不断折腾人的小人精儿了。 装睡,是妈妈哄娃睡觉的必杀技,陪娃玩儿一会儿,然后就装睡……孩子一见没人搭理自己,玩一会儿就自己睡着了。很多妈妈反应这招屡试不爽哦! @小蕾娜:我装睡后,儿子会偷亲我一下,然后抱着我的头一起睡,太喜欢这种感觉了。 @小雅妈咪:我每次都是装睡,儿子很快就能睡着了,他一睡着,我就赶紧起来活动,没人打扰的感觉好惬意! @米宝:越哄她越不睡,不理她一会就睡着了。装睡靠的是坚持…… …… 看来妈妈们都找出装睡的诀窍了,但是也有很多宝妈宝爸被娃虐的很惨啊!如下
有妈妈给我说:有孩子以后,我再也做不到心平气和,想想自己之前,真的是一个很温柔的人,现在特别像泼妇。 说起自己的日常,真的一把辛酸,一把泪。尤其是有孩子以后,没有一天是省心的。时时无理取闹,天天惹是生非。 她自己也非常郁闷:孩子,怎么越长大越差劲! 暑假,爷爷奶奶说想孩子,自己也图省心,把孩子送到乡下。一年级的暑假回来,孩子迷上了电视;二年级的暑假回来,孩子迷上了网游。 目前孩子三年级,学习成绩一落千丈。 回家就把自己关在房间玩王者荣耀,气不过的她,拔掉了网线,这一举措并没有把孩子从网络里救出来;而是刺激着孩子,用更隐蔽的方式玩手机。 有一次,半夜去儿子房间,发现孩子根本没睡,游戏玩得不亦乐乎。想着每天早上怎么都叫不起床,心里窝火,直接摔了手机。 气急败坏的她,拉起孩子就一顿狂揍,以为孩子会长点记性。
现在的孩子,物质条件好,一点都不惯也不可能,但是一定要把握度。 案例一: 42岁生了个儿子。那就整个一小皇帝,要什么给什么,加之家里条件还行,11岁了还要大人洗澡穿衣服。 家里的饭菜要是做的不合胃口,那就是各种挑毛病,各种理由不吃饭。只要不满足他的要求就发飙,我想这孩子算是废了 案例二: 大嫂的儿子五岁,前一段到我家里,张口就是“我要看奥特曼,开给我看,快点!”。 我装做没听见不理他。他看我没反应,态度好了不少,说“婶婶,你开奥特曼给我看嘛”,以后的几天和我说话都没有命令式的了。 不过和他父母说话还是命令式的,也不知道他父母怎么受得了? 现在的孩子,物质条件好,一点都不惯也不可能,但是一定要把握度。 零食可以吃,玩具可以买,但是品行绝不惯着,不然宠着惯着,到时候一
和云朵相比,生活牢固多了。经久不变,近乎永恒。 为什么孩子总爱重复做同一件事情 日常生活中,让儿童为之着迷的“重复”的事情有很多,比如听同一本书、做同一个游戏、看同一个动画片;比如把瓶盖拧下来、再盖上;把玩具反复地拆开、重装;打开房门、再关上等。 然而,妈妈们都会对娃儿这种执着精神抓狂不已,也会疑惑总是一遍一遍的去做同一件事情,他们不会觉得枯燥无味吗? 蒙特梭利说:“重复是孩子的智力体操。”以讲故事为例,当他们喜欢哪个故事的时候,就特别喜欢让家长重复讲,一直讲,讲得大人都烦了,他们却乐此不疲好像永远都不会烦似的。这是为什么? 儿童从故事里吸收的首先是逻辑,然后是情景,再然后是准确的概念。儿童的感觉、思维、智力、思想的最初发展需要的时间比较多,而且需要多次的重复。孩子如此反复进行练习,就会完善儿童的心理感觉过程
看着宝宝每天对着你笑,向你撒娇,心里是不是美美哒!但是,笑不过三秒,小天使恶魔的本性就暴露出来。 01宝宝发脾气的表现 宝宝:还想再看会电视。 家长:不行,太晚了,必须睡觉。 宝宝:哇!我就要看就要看; 宝宝:想吃棒棒糖。 家长:不行,牙齿都烂掉了,不能吃。 宝宝:啊!我就要吃,呜呜呜,我要吃糖糖; 宝宝:想要电视里那个小熊。 家长:不行,那是大明的孩子,不是玩具。 宝宝:哭闹,打滚,我就要王小熊。 以上的场景是不是很熟悉,当家长的规矩和宝宝的意愿发生冲突时,势必会引发宝宝的不满和反抗。 随着宝宝年龄的增长,他们的反抗也逐渐的从1岁时候的摇头和说“不”,发展成2岁时的尖叫、发脾气、躺在地上打滚、咬紧牙关、连喊带叫、捶打地板等,严重时甚至会屏住
我儿子两岁了,能自己处理一些事情了,我就开始考虑要不要去上班,毕竟孩子这么大了,不是非得我每时每刻都照顾,但是我又担心去上班以后,孩子长时间见不到我会闹脾气,我到底怎么样做才最好呢? 很多妈妈都有这样的困扰,和孩子太亲近害怕没有办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孩子太疏远,又怕亲子关系冷淡。其实一天中只要把握这三个方面,不仅能提高孩子的智力,又不用害怕亲子关系出现问题。 一.早晨 早上的心情如何,一天的心情就会如何。妈妈只要在早上孩子醒来的时候陪着他起床、吃早饭,如果孩子正在上学,就把孩子送去学校,在早上的时间陪伴孩子做一些必做的事,并给予一些正面的心理暗示,孩子就会一天都拥有好心情。但是妈妈叫醒孩子的时候可不要太粗暴,不急不催,慢慢将孩子叫醒,早上出门前要告诉孩子新的一天要加油等鼓励性的话,孩子收到妈妈的鼓励,就会自信满满面对这一天。
很多孩子都是由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带大的,可是由长辈们带大的孩子有没有什么问题呢?长辈们是不是很宠爱他们?没有给他们树立正确的规矩? 一项在全国范围内调查“隔代教育”的结果显示:中国近一半孩子是跟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长大的。 随之而来的,便是隔代教育所引发的家庭矛盾不断爆发。 这都是惯出来的!不管教一点礼貌都没有 孩子还小能懂什么?你小时候还不是一样 热闹嘈杂的餐厅里,邻桌一个两岁多的小男孩不断地用汤勺敲击着盘碗,妈妈和他说:“宝宝不要敲了,会吵到别人。”爸爸不耐烦地说:“你能消停会儿吗!”说着就夺过了儿子手里的汤勺。 小男孩一愣,随后马上变脸,一声拔尖的哭嚎穿透了闹哄哄的空气,引来了绝大多数人的侧目。有人抬头看看,又低下头继续吃饭,有人脸上露出不耐烦的神色。 妈妈赶紧哄他:“好了好了不
“我每天早晚都会背各门课的知识点,一直都在刷题,经常加班加点,但是期中考试一检测,却发现自己该进补的科目没什么长进,强势科目反而退步了许多。” 生活中大部分孩子都有这样的困惑,明明非常努力学习,但没有什么效果。其实,学习成绩好坏在于学习习惯不同,若一个孩子抓不住学习的重点忙不到点子上,做再多也是徒劳。 01喜欢用鲜艳的荧光笔批注 很多孩子喜欢用在自己的笔记本上、课本上,用“六色荧光笔”将重点、难点、疑点、考点标记出来,方便以后复习和预习。 在看书、写字时,孩子们通常认为多彩部分能集中注意力,刺激大脑理解和记忆。然而批注太多,容易使大脑记忆碎片化,并不利于再完整阅读。被荧光笔画过的字体长久后会变得模糊不清,相当于毁了一本书。, 另外,由于荧光笔中含大量荧光光剂,长期使用严重影响孩子的视力。所以,如果孩子想要划重点,最好别用荧光
“一个孩子即使学习成绩平平,但只要养成阅读的兴趣和习惯,一定比考高分的孩子走得更远。”关于阅读的重要意义,家长们已基本达成共识,学龄前盛行的亲子阅读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个问题。但是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学校课业负担的加重,课内作业与课外阅读争抢时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怎么办? 1“精神饥饿感”更易在中小学阶段形成“阅读就像美食一样。吃了好吃的东西,就不断想吃,读了好的书,也会让你不断地去找好书读。”说起阅读,朱永新很形象地用美食打了个比方,他说,阅读会带给人喜悦感、新鲜感,这些最后都会汇聚成精神上的饥饿感。也正是有这种饥饿感作为动力,他每天清晨都比一般人早起两个小时,专心读书。但正如孩子学习语言、音乐、绘画都有不同的最佳时间窗口,朱永新认为,这种“精神饥饿感”在中小学阶段更容易形成,因为科学上一般认为人阅读的关键期在14岁之前。新疆奎屯八中的一个名叫塞甫丁·哈斯木拜
带小宝在小区内遛弯,跟一个同样带二胎宝宝的妈妈聊天。 谈到很多人被催生二胎的问题,她却有不一样的经历。 她和丈夫都是独生子女,他们的女儿已经八岁,他们本来可以早几年生二胎,但因为双方父母对此事都热情不高,一直搁浅。 她亲妈说:“生什么二胎,我就生了你这一个,不是很好吗?再说,那么多的人不是都只能生一个吗?” 她婆婆委婉的说:“生不生全看你们,孙女那时候我们也没帮上什么忙,辛苦你父母了。” 她和老公都很喜欢孩子,等全面二胎一放开,他们就商量着再生一个,跟老大做个伴,这样她妈也没有理由反对。 她妈没再反对,但明确表示,生可以,但她不会帮着再带小的。 她一赌气,对她妈说:“大不了我自己带。” 月子里,她婆婆从一千多公里的地方赶来,照顾她和孩子,她妈来看过她几次,平时帮她接送老大上学。
前两天,接女儿放学回家的路上,女儿心情十分低落的和我说:妈妈,我在幼儿园总是饿着肚子,肚子饿的好痛,以后能不能不去幼儿园了。 于是,我赶忙蹲下来看,感觉女儿原本肉嘟嘟的小脸,好像真的瘪了下去,看着女儿满腹委屈,又想起最近女儿每天回家吃饭时,狼吞虎咽的样子,我心里又心疼又气愤,打算第二天一早就去找老师讨说法。 第二天早上,气冲冲的找到老师把事情经过讲清楚后,却被老师不温不火的怼了回来:琪琪妈妈,这两天我正想找你呢,最近琪琪一到吃饭时间,就呆坐着不吃,问她为什么不吃饭,她也不回答,只是低着头不说话。我想了解一下,你们家的饭菜是不是特别符合琪琪口味,特别好吃?这样落差太大,孩子口味自然会变得挑剔起来。 听完老师的一番话,我不禁有些羞愧,为了避免琪琪在幼儿园吃的不好,我都是按照营养食谱,每天变着花样给琪琪做晚饭,没想到却会让琪琪变得挑食。
很多妈妈看到大宝已经大了,加上国家政策的开放,纷纷冒出想要生二胎的想法,可是有的大宝却不同意宝妈们生二胎,怕弟弟妹妹抢走自己的爱! 堂妹今年15岁,平时很省事也懂事,很少和小叔小婶有什么争吵,去年却因为二胎问题闹绝食,甚至撂下话:你们要二胎就别认我这个女儿。谁和她说都不管用。不过最后她还是妥协了,因为我小婶怀孕了。今年上半年她弟弟降生,她也很开心,整天抱着不撒手,有时还抢着给换尿布,我就爱刺激她,有时专门怼她:怎么现在开心了,不是当初闹绝食刘胡兰似的宁死不屈的时候了? 关于要二胎问题,作为大宝的堂妹从不同意到同意经历了什么呢? 首先,前车之鉴 堂妹这样告诉我:十几年家里就我一个孩子,我爸妈的爱就给我一个人了,猛然说想要二胎,再生一个,为啥?难道是因为我是个女孩,爸妈想要个儿子,我们班里有个女同学,她爸妈就重男轻女的要了儿子
当过妈妈都遇到过这种情况,你的宝宝总是喜欢盯着你看,就算亲爹在旁边逗他玩,他还会很快把眼睛转向你。在吃奶的时候,你的宝宝会吃几口突然停下来,看看你,再继续吃,过一会,又会停下来,看看你再吃。仿佛你的身上有一股来自宇宙的神秘力量。 我表姐也表示,每次只要自己一出现在女儿面前,女儿黝黑的小眼珠必定看着她,有时一动不动,他老公还吃醋说:闺女,你咋不看你亲爸一眼呢,说好的小情人呢?果然童话里都是骗人的。其实,孩子这个时候认娘不认爹是很有道理的。 盯着口粮,怕让它跑了 宝宝盯着你看,最直接的原因就是这个。宝宝要吃妈妈的乳汁才能成长,所以,自己处处留心时时在意,万一妈妈跑了,自己可要饿肚子了。而且宝宝睡觉醒来会哇哇大哭,也是要用哭声把妈妈吸引过来,确定自己的口粮在不在。这是我们祖先传给我们的生存本能。 吃人家嘴软,表达爱意 宝宝吃母亲的
很多妈妈都准备生二胎,但是两个孩子,能够把爱平分给两个孩子吗?大宝和二宝会不会因为爱的不均匀而产生隔阂呢? 闺蜜最近怀着二胎,用亲身感受告诉我:妈妈都是在肚子里就开始偏心宝宝了,不可能一碗水端平的。我说:怎么的呢?她说:一胎照书养,二胎照猪养啊,这是真话。你看第一胎的时候,我吃啥都百度一遍,看能不能吃,能吃多少,二胎的时候想吃啥吃啥,吃得下的就狂吃。 一胎生下来的时候一直看着他,一直亲,各种拍照。好了,二胎生完,除了饿了喂喂奶,拉了换换尿布,基本不理,连拍照都不想拍。 原来,生一胎和生二胎的区别这么大: 生一胎时:心想着男孩女孩都行,只要宝宝健健康康就心满意足了。 生二胎时:我们已经有一个男孩子了,麻烦这次生个闺女好吗?不然老娘会生气的,要是还生男孩,就不买新衣服新用品, 全用他哥哥剩下的。 生一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