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教育热点开心娱乐节日大全
  • 孩子,世界上除了我,不是所有人都会这样对你......
    孩子,世界上除了我,不是所有人都会这样对你......

    儿子刚上小班的时候,班里有同学欺负他,他只会哭,什么也不会做。 我跟孩子说,如果你不喜欢别人对你做什么事,你可以很大声地跟他说: 我不喜欢你这样!请你停止! 他照做了,那个打人的同学其实是欺善怕恶,看到儿子这么大声有力地对他吼,他不敢再打他了。 儿子觉得这个方法很棒。 遇到什么事,都开始会表达自己的想法。 周末我提议一起画画,他说:妈妈,我现在不想画画,我有我自己的权利画或者不画。 我说好。我尊重你。 于是我就自己画画去了。他去玩自己的玩具。 带儿子出去玩,我本来想让他开那种电动小车的,他说:妈妈,我不想开车,我现在想钓鱼。你不可以强迫我,我想去玩钓鱼,而不是开车。 我说好。因为

  • 家有儿子,你真的要对他说这6句话?会毁了他的......
    家有儿子,你真的要对他说这6句话?会毁了他的......

    俗话说,女孩要精养,男孩要粗养。似乎在人们的普遍意识里,女孩往往比男孩更为心思细密,因而在说话时家长们多半都会考虑到女孩的心理和情绪而仔细斟酌。而男孩子呢,多半粗心大意,家长说什么一般都不会放在心上。 但其实,男孩也不过是个孩子,也有自己的小天地,小思想。面对父母的言语,他们多半也会默默放在心里。因而,为了儿子好,这些话最好不要再说了! 1你是男孩,要坚强不能哭! 一直以来,家长们都是在教育儿子“男儿有泪不轻弹”,不管面对什么,都必须坚强,不能哭。 于是,我们常常能看到这样的情形:有的男孩在遇到一些事情忍不住哭了起来时,马上便会被周围的人嘲笑说“你一个男孩子,哭什么哭?”。这样下次他们无论遇到多难过的事情时,也不会再哭,而是学会了面不改色 看似是男孩在进步,努力学会了压抑住自己的情绪,事

  • “中国式礼貌”:其实最伤娃,但却有很多父母没当回事儿……
    “中国式礼貌”:其实最伤娃,但却有很多父母没当回事儿……

    “叫叔叔,快叫叔叔!这孩子没礼貌!” 宝爸妈都希望自家娃能落落大方,见到亲朋好友主动打招呼。 但很多孩子见到不熟悉的人就哭闹或躲在爸爸妈妈身后,宝爸妈可能认为孩子害羞或没礼貌。 其实,成年人面对陌生人和陌生情境时都会保持一定距离,更何况弱小的孩子。 为什么不能强迫孩子打招呼? 面对不喜欢打招呼的孩子,宝爸妈为了挽救尴尬局面可能说:“孩子就是害羞!”或“这孩子真没礼貌!” 孩子恐惧陌生人是自然反应 婴儿见到陌生人就哭闹,大点儿的宝宝见了陌生人就躲起来,这是孩子的自然反应。 宝宝从不能区分所有人到逐渐分清熟悉的人和陌生人,而且开始对陌生人躲避和抗拒,这代表宝宝的成长发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强迫孩子没用,可能有反效果 宝爸妈给孩子贴上了“害羞”或“没礼貌”的标签,孩子会本

  • 董卿3分钟里的3次“跪下”,暴露了家庭教育的真相!
    董卿3分钟里的3次“跪下”,暴露了家庭教育的真相!

    9月1日晚,大型公益节目《开学第一课》在央视播出了第一集。 在这集以“中华骄傲”为主题的节目中,主持人董卿采访了著名翻译家许渊冲老先生。 因为老先生年岁已高,采访过程中,董卿为了表示尊重,3分钟跪地3次,被网友们称赞为“跪出了最美的中华骄傲”。 第一次,是董卿在向孩子们介绍老人小时候的英语水平时,她跪在老人身边,带着崇拜又尊敬的眼神向老人提问。 第二次,是董卿和老人谈论到翻译工作,老人刚要仰起头回答,董卿就立刻单膝跪下,与老人保持平视。 第三次,是谈到老人每天晚上都要读一篇莎士比亚,当时董卿带着关切又有点心疼的语气问老人晚上几点睡觉。 跪下去的是身子,站起来的是灵魂。 这3次不经意的下跪,让观

  • 这一点,往往会切断孩子通往幸福的路!家长要注意了
    这一点,往往会切断孩子通往幸福的路!家长要注意了

    上个周末,孩子爸带着孩子们,可以说是难得轻松一下。 抽出时间去弄头发。在理发店排队等候时,一家四口,祖孙三代,走进来。 男孩大概三岁左右,活蹦乱跳。 孩子的妈妈进去洗头,孩子的爸爸玩着手机,孩子的奶奶跟在孩子后面,一直强调孩子不要调皮。 孩子“无视”着奶奶嘴里的恐吓、威胁,由着兴致想摸的摸一下,想拿的拿一下。其实,在我看来,并没有什么。孩子有好奇心、探索欲,是好事。最让我吃惊的是,孩子失手,打翻了其中一个,理发师放在置物架上的吹风机。 她说: 我的小祖宗啊,你天天这么调皮,不是打翻这个,就是搞砸那个,你爸妈那点工资,那够你折腾?! 什么都还是爷爷撑着,你应该本分点,安静点。 你妈妈也真是,自己没本事,还给你上那么贵的幼儿园,穿这么好的衣服,真把自己当有钱人。 声音不大,但全能听

  • 经过了这一年,我终于领悟到了二胎的真正意义!
    经过了这一年,我终于领悟到了二胎的真正意义!

    今天憨妹刚刚满1岁,想想一年前,我在产房里陪老婆生产的时候(在美国,老公是可以进产房全程陪同生产的),当时还在忐忑,二胎了,我们能忙得过来吗?一年过后,虽然偶有手忙脚乱,但还算一切安好! 舍不得宝宝长大 有了老大之后,对老二的感情会格外不一样。因为在老大身上流逝的记忆、有些事情没能做的遗憾,会想在老二身上弥补回来。 1. 小宝宝的特点是很嗲 每次抱女儿的时候,她的小手会把我的脖子一勾,小脸蛋就贴在肩窝处,特别温顺。然后老婆就有些“吃醋”,她也把手放在我的肩膀上,女儿看到后,一边笑笑,一边轻轻地把老婆的手推开。老婆再放,女儿再推开 … 周而复始,老婆放弃了,“哎,女儿真是爸爸的前世小情人!” 2. 小宝宝对父母也极为依赖 每次憨妹闹觉而哭闹的时候,老婆只要叫“奶来了”,然后女儿立刻转哭为笑,一边嘿嘿地笑,一边小

  • 对孩子来说,“不输在起跑线上”真的那么重要吗?
    对孩子来说,“不输在起跑线上”真的那么重要吗?

    如果人类的寿命只有六岁,到了六岁的时候,所有人一起来比较知识水平的高低,那么或许早早开始教孩子识字、背书、记单词、学习加减乘除有必要。可是人平均寿命接近八十岁,如果一定要把人生比成一场竞赛,那么它是场马拉松,不是百米跑,起跑线上的早一步迟一步对马拉松的结果毫无影响,反倒如果不做好准备活动,在还没做好热身的时候就猛地投入比赛,会导致抽筋、摔跤、心力衰竭等等情况的发生,使人不得不中途退出比赛。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生长周期,讲话有的早有的晚,有的走路早,有的走路晚,理解能力、学习能力每个孩子也都不尽相同。家长们比较别人家的孩子都会了什么是没有意义的。一些基本技能自家孩子即使发育的晚,到了一定的年龄开窍了就追上了。打个比方,有的孩子两三岁就可以掌握加减法的概念,而有的孩子三岁的时候怎么启发他都不懂,可是到六岁的时候他一下就明白了,这个时候,在这个

  • 这才是给孩子零花钱的意义,家长必看!
    这才是给孩子零花钱的意义,家长必看!

    其实,晶妈很少看电视,可是在最近关注的一部《我的仨妈俩爸》中却出现了一个让晶妈思考了很久的情节: 一个叫白杨的孩子在放学的路上拦住低年级的同学强行借钱。结果小同学的家长找到了学校。白杨因为这次告发,险被学校处分。最后,总算是在家长李建华的百般哀求中,对方家长选择了原谅孩子这一次,撤销了对白杨的控诉。 然后家长李建华自然是回家审问孩子,究竟拿钱干什么。孩子的理由是鞋漏水了要修,在这个雨季,已经趟着水湿着脚好几天了……愧疚的家长发现孩子的鞋果然脱了底,孩子并没有撒谎。于是,这位好父亲先道歉,再给孩子买了新鞋,然后又给了孩子一笔零花钱,并要求孩子花完了再来要!前提是必须说明钱的去向才行。听到这里,您一定也会认为这是一位负责任的好家长的做法吧,可白杨拿到了钱,却第一时间去了游戏厅……零花钱,到底该不该给?于是,这样一个问题就摆在了家长面前,零花钱到底该给

  • 为什么我们对孩子,比对自己还要苛刻?!
    为什么我们对孩子,比对自己还要苛刻?!

    一次竞赛的失败,一次老师的训斥,一次同学的取笑,那些成年人看起来的小挫折,每年都在夺去大量年轻的生命。有人说,这是因为新一代人缺乏挫折教育,抗压能力不够。但看看孩子们下坠的书包,每月一次的年级排名,说他们挫折偏少压力还小,实在有些说不过去。今天的一篇旧文,谈的就是挫折教育。 在教育界,“挫折教育”是经常被提到的话题。 有专家认为,父母应该人为地设置一些所谓挫折,以帮助孩子提高将来在现实生活中承受挫折的能力。 但是,这样的提倡本身就是有问题的,生活中从来都不缺少挫折。 人为地制造挫折,特别是由父母来制造,可能会导致孩子的心灵软弱甚至破碎,最终不仅不会使孩子承受挫折的能力增加,反而会使他们连极小的挫折都承受不了。 要理解这一点并不困难。 打个比方,武汉的冬天气温约在零度左右,但在过去取暖条件不太好的情况下,处处寒冷,

  • 你恨铁不成钢的样子,真的很丑!
    你恨铁不成钢的样子,真的很丑!

    前不久,一个远房亲戚去了趟美国。回来后,她跟我聊起这次行程的时候说:“这次去美国最大的感触就是,英语太重要了!英语不好,连问个路点个餐都困难。所以这次回来,我一定要让儿子好好学习英语!” 我有些愕然:“等下,你的心得难道不应该是,‘回来以后,我一定要好好学习英语’?跟你儿子有啥关系?” 她对我摆了摆手,说:“嗨,我这辈子就这样了,以前没好好学,以后估计也没啥大出息了。现在就是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儿子身上。” 呃……突然不知道该怎么回复。 才刚30岁的年纪,就这么轻易地断言了自己的一辈子。自己嫌累做不到的事情,却期望自己不到3岁的儿子做到。做你儿子一定很辛苦吧? 细细想想,我们这一代人,很多也是听着父母这样的话长大的。 “我们这辈子是没什么指望了,咱家未

  • 良心是什么?每个爸妈都要教会孩子这个词
    良心是什么?每个爸妈都要教会孩子这个词

    “良心”这个词,每位父母都该好好教给孩子。 小时候放寒暑假,米蓝是在奶奶家过的假期。奶奶小时候因为穷,没有机会读书,却养出了优秀的孩子。奶奶是个特别有智慧的老人家,我就记得,她经常念叨着:“人可以不用挣大钱,但一定不能没了良心。” 我们都知道做人要有良心,但如何给孩子谈论“良心”这件事呢? 良心就是懂感恩 帮过你的人不能忘,忘了让人寒心;疼过你的人不能断,断了让人伤心;暖过你的人不能远,远了让人痛心。做人要有良心,对情要知感恩;给一分还十分,绝不愧对人心。 米蓝看过不少孩子当街打自己的父母,就因为父母不肯花钱给他们买东西。也看过因为不满室友的小毛病,直接毒死室友的高材生……这些不能心怀感恩的孩子,注定不会感受到幸福,也看不惯别人幸福。 孩子对人、对世界怀抱以感恩的心,感

  • 培养孩子自信的15种方法,家长必看!
    培养孩子自信的15种方法,家长必看!

    自信的人,会更乐观、更容易成功,因此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信心满满,然而,自信并非天生就有,需要父母的不断认可和鼓励,需要不断有意识得培养。 培养孩子自信的15种方法: 01认真对待孩子的要求 无法立即满足孩子的要求时,告诉他一个具体时间。经常忽视孩子的需要,会让孩子觉得自己不被重视。 02给孩子自己做选择的机会 征求孩子的意见,并且给他选择的范围,让孩子自己做出决定。 03不要嘲笑孩子 当孩子学习上遇到困难,不要嘲笑他,也不要刻意强调,换个时间再教他。嘲笑会让孩子丧失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04认真对待孩子的提问 耐心倾听孩子的提问,如果回答不了,不要假装懂得。要让孩子知道任何人都有做不到的事情。 05在家中陈列孩子的作品 荣誉感能激发孩子

  • 陈小春对儿子超凶?那是你没看过应采儿怎么对Jasper的......
    陈小春对儿子超凶?那是你没看过应采儿怎么对Jasper的......

    《爸爸去哪儿5》第一集播出以后,陈小春和儿子Jasper,两人就上了微博热搜。 节目中,陈小春嫌弃儿子走得慢,做事又不专注,忍不住在镜头前暴怒,骂了Jasper一句,声音之恐怖,隔着屏幕都感受到他的怒火。 应采儿看完第一集,知道老公骂儿子上了热搜,她对两个人都非常了解,很清楚为何会产生这样的矛盾。 “老公当时想孩子走快一点,但我儿子走得慢是有原因的,第一他矮小,第二他听我的话。我告诉他走路不能快,不然就会跌倒。老公很快意识到自己犯错,是他没有控制好情绪,后来就向儿子道歉,他自己也感到非常后悔。” 那么,对于一个孩子,当父母想给他的行为做出规范时,需要先做好哪些功课?一般来说,要先弄清楚关于孩子的几个事实。 01“孩子绝对不是完美个体”

  • 自己带娃和老人带娃相比,你一定想不到这个好处!
    自己带娃和老人带娃相比,你一定想不到这个好处!

    “外婆三年带两娃患上抑郁症。”这个新闻标题炸亮了开学季。 李阿姨退休在老家过得相当滋润,噩梦从女儿生了二宝,让她去带娃开始。带娃没半年,李阿姨暴瘦10多斤,去医院一查,患了中度抑郁症。 李阿姨跟张医生坦白,“现在带孙辈真累,生怕有个闪失。最怕就是孩子生病,女儿女婿埋怨。更让憋屈的是,帮带孩子,还时不时被女婿抱怨。” 李阿姨的故事绝不是个例,老人已经成为带娃主力军。据统计,2岁半以内的儿童,60%-70%由祖辈照顾,3岁以后则占40%。 记者随机抽取12位老人采访,超过七成的老人表示:带过一个娃,已经累怕,再带一个,有心无力。张医生也表示,每天接诊的失眠老人中,三成就是带娃、情绪焦虑引起的。 冯医生指出,随着“全面二孩”政策的放开,老人带小孩的压力越来越大,出现情绪障碍的老人明显增多。

  • 你的孩子在家里比较怕谁?
    你的孩子在家里比较怕谁?

    游游不属于传统意义上的“乖”小孩,他不哭不闹,每天嘻嘻哈哈,但是他很“皮”,爱探索,什么东西都要看个究竟。于是,我经常会被问到这样的问题:你家游游比较怕谁? 想要一个孩子怕自己,方法很简单,第一大声骂、动手打,这一点养过狗的人知道,驯服狗的方式就是这样,狗不听你的,就骂、就打,这样狗就会知道,谁是主人,谁说了算。这种方式太过粗暴,现在孩子都是宝贝,一般家庭很使用这种方式。用的更多是,是第二种,更文明一些的方式——语言威胁,比如:你在不好好吃饭,妈妈就不喜欢你了,妈妈就不爱你了等等。用喜欢和爱作为筹码,来要挟孩子就范。其实静下心来想想,我们爱孩子,是因为他驯服才爱的么?很显然答案是否定的,我们爱孩子,是天性,我们的爱从他在妈妈肚子里的那一刻就开始了。不管孩子做什么,哪怕是做错了,我们对他的爱都不会改变,只是中国人不善于表达这种爱。 从游游出生开始,

  • 家庭教育中3颗不同能量层级的“心”,你是哪一颗呢?
    家庭教育中3颗不同能量层级的“心”,你是哪一颗呢?

    3年前,老二刚出生,她面临婚姻、家庭的各种危机; 3年后,她享受着和先生彻夜长谈的时光、两个孩子快乐成长,事业发展也顺风顺水。 这个过程中,她的“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回顾两年多的学习与蜕变,L女士感慨万千: 你们一定无法想象,学习幸福双翼之前我是什么状态。 这个过程的许多艰辛,可能只有我自己清楚。 了解到有个妈妈,在花钱学习英语课程还是学习幸福双翼之间,最终选择了后者,她很开心:我想告诉你,你的选择太明智了!英语只是一门技能,但幸福能力却是你和家庭一生受益的学习! 她的成长中,来自父母的温馨呵护很少,更多的是被忽视,建立自己的新家庭后,因为内在安全感不够充分,面临诸多挑战。 老二出生时,也是她和先生感情最紧张的时候。 那时老公经常一出去旅游就几个月,什么都要

  • 宝宝出生的头三年会影响他的一生,这些你一定要知道!!!
    宝宝出生的头三年会影响他的一生,这些你一定要知道!!!

    每个人都很喜欢小宝贝,皮肤嫩嫩的、粉嘟嘟的,让人都忍不住去抱抱、摸一摸。但是一旦宝宝长大之后,就不再那么讨人喜爱。尤其是一遇到什么事不满意就哭、还会打人等等。 有人说,孩子成长的头三年是最重要的。因为宝宝的免疫系统的完善、人格的健全、全面发展情商与智商都在这个时间里完善发展。 注意3岁前的敏感期 遵循孩子的天性 不知道孩子在0-6岁时存在各种敏感期,把孩子在敏感期的表现当成不乖的行为斥责孩子,违背了孩子的天性,造成他的痛苦,留下心理隐患。 孩子在0-6岁时存在各种各样的敏感期,所谓敏感期是指: 0-6岁的成长过程中,儿童受内在生命力的驱使,在某个时间段内,反复操作某一动作或反复学习某一项能力,并且学习能力特别强的时期。 口腔敏感期

  • 如果身边的人都不守规矩,我们该怎样教育孩子???
    如果身边的人都不守规矩,我们该怎样教育孩子???

    中国人有句最爱说的话,无规矩不成方圆。 无论在家在外,如果人人都能遵守规矩,世界就不会乱套。道理讲得好,可真到了现实生活中,不讲规矩的事实在太多。 很多大人看到最多说一句,这些人太没素质,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大部分人都懒得多管闲事。可要带着孩子在身边,面对不守规矩的人,我们难道依旧装聋作哑? 说两个亲身经历的事吧。 米粒4岁左右,有天带他去游乐场玩,小孩子都很喜欢爬充气滑梯。当时人很多,设施旁边贴了很显眼的告示:请游客自觉排队。 原本队伍挺规矩,前面的孩子上去,后面的跟上,井然有序。可突然不知道从哪儿冒出一对夫妻,带着他们的孩子就试图插队。 好多人看他们往前边蹭边挤,嘴里都嘀咕咋不排队?但没人真站出来阻止。 米粒小声问我:妈妈,他们

  • 刘德华:女儿,我的掌上,你是明珠!
    刘德华:女儿,我的掌上,你是明珠!

    9月27日是刘德华的56岁生日,9月16日他与粉丝提前庆祝,并带着太太朱丽倩与5岁的女儿(Hanna)刘向蕙跟“华仔天地”(刘德华官网)的2000名粉丝见面。 港媒报道,刘德华在生日会现场,不但跳舞力证自己已经没事,还播出了一条复健的影片。 影片当中,朱丽倩在刘德华身旁照顾,刘向蕙贴心帮爸爸洗脚、按摩,孝顺的模样令不少粉丝感动落泪。 看到他们父女温馨的场面,不由想起2014年的春晚,刘德华一曲《回家的路》,唱得千回百转,动人心肠,亿万观众尚陶醉在歌声的余韵中,华仔已经与众人急急告别:“我要回家了,去看我的女儿,她还在家等我。” 此时的华仔,似乎不再是一位天王巨星,而只是一位普通的父亲。 这一切,要从那个让人欣慰的七夕节说起。 2009年8月26日,农

  • 教育孩子是场马拉松,开始跑快的不会赢!
    教育孩子是场马拉松,开始跑快的不会赢!

    人生是一条没有回程的单行线,上帝不会给你一张返程的票。 人们都说,教育孩子是一场马拉松。不能着急,起跑的慢,并不意味着一定会落后。也许,很多时候,作为初为父母者,我们很焦虑。焦虑孩子走路比别人晚,说话比别人晚。关于孩子起跑,他说,“教育孩子是场马拉松,开始跑快的一定输”。 教育孩子是场马拉松,开始跑快的一定输 马拉松都跑过吧,你会一开始就拼命跑吗? 如果开始就拼命跑,即使甩其他人再远,最后的结果很可能就是跑到最后面,后劲不足啊,别人很容易就追上。其实教育孩子就是一场马拉松,陪孩子成长就是一场马拉松。 很多人教育孩子特别急,小小年纪就教认字背长篇诗词,加减乘除(当然,有些孩子是自己主动要求学的,那不在我说的范围里)。补习班,兴趣小组轮番上阵,总怕落后于人。打的旗号是“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