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二胎的人,要么就是头胎是女儿,想求个儿子,要么就是头胎是儿子,想求个女儿,总之就是想要个儿女双全。 生了两个儿子的,为了以后儿子结婚,买房发愁,生了两个女儿的,为了以后养老发愁,在农村,要是生了两个女儿,会被催生第三胎。 小米生了两个非常漂亮的女儿,每次带女儿出去的时候,有人总夸两个女儿很漂亮,然后会问什么时候生儿子, 每次都问,搞的女儿都误会了,小女儿有次很委屈的问小米“妈妈,我们做错事情了吗?为什么他们总说你要生儿子?”, 看着女儿委屈的小脸,小米的心特别难受,小米决定不再生孩子了。其实两个女儿的好处有这么多,多的你想都想不到。 一、多了件小棉袄 都说女儿是妈妈的小棉袄,那么两个女儿就是两件了,两个女儿可以一起帮妈妈干家务,
作为家长,我们总希望孩子能够过上幸福的,人生路上顺风顺水。因此,除了满足孩子物质上的需求外,言传身教的让孩子明白一些人生智慧和经验,亦是必不可少。下面4句话,请一定趁早对孩子说,早说早收益。 1学习能力是人生最大的财富 赚钱养家是家长的责任,学习就是学生的天职。世界这么大,如一本百科全书,而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学习进步的过程。所以,你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不要让任何事情来打扰,更快的学到你所需要的知识。另外,要学习利用零星的时间来自学,在遇到困难时坚持自学,任何人要想有所作为、有所建树,都离不开自学。 因为学习的人和不学习的人,过的永远是不一样的人生。学习让人有更多更好的选择,学习让人看到更精彩的世界。你看,一些土大款,哪怕他腰缠万贯,由于不学习也难以免俗。 2良好沟通力是当今社会必备能
古今中外,凡是成大事者,无一不有高尚的品德。 音乐家贝多芬说过:“把德性教给你们的孩子,使人幸福的是德性而非金钱。”德商比智商更重要,良好的品德,才能帮助孩子在人生路上走得更长更远。 但许多家长更多的是先开发孩子的智力,忽略了品行道德的培养。更确切地说,大人没能起到良好的言传身教作用,反而把成人世界的许多不道德的思想行为传给孩子。 有的孩子在公共场合随地大小便,家长却说他还小不懂事,长大了自然就懂了。可这种孩子长大了可能就会做出在路边开开车门就小便的恶劣行为。 事实上,一个孩子从小树立的道德观,并不会因成长发生多大改变,相反会延续潜意识里已经形成的某种行为习惯,并习以为然,自己都不知道错在哪里,哪些行为不恰当。 几年前有个小伙子,通过努力考上了法国名牌大学,开始了半工
很多人可以走进你的生活,很少人可以走进你的生命。 坚决不让步的父母,最终只能成为孩子的“绊脚石”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见这样的家庭组合方式,严母慈父,或是严父慈母。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夫妻双方或多或少的会产生矛盾也分歧,这是非常普遍的家庭现象。 如果不能妥善地解决教育分歧,不仅影响孩子的成长,还会影响夫妻关系,认为对方不尊重自己,甚至是自己教育孩子路上的“绊脚石”。 事实上,这世上不可能有两个观点完全相同的人,大多数父母在教育方式上看法有异,并非就一定会有坏的效果,关键在于父母双方应怎样处理这种分歧。 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平静地沟通。冷静地听对方把话说完,不要盲目插嘴或拒绝,或者指责。我们要相信,彼此都是为了孩子,争吵是最最没用的方式,只有心平气和才能解决问题。
小编觉得用一个流行词形容现在的孩子——你这磨人的小妖精,再合适不过了。 磨人这个特质我女儿做得特别到位,我忙着写稿的时候,她拉着我找玩具;我给她找出了玩具,她又让我陪她讲绘本…… 我每天怒火中烧,感觉自己的耐性马上要被耗尽了。 后来跟小区里的家长交流育儿经验,我才发现几乎每个家庭的孩子都出现了这种状况。 孩子为什么喜欢磨人? 家长想要改变现状,就必须弄清楚是什么原因导致孩子这么磨人? 1 孩子缺乏情感上的依靠 当了爸妈的都知道,小宝宝几乎每天都会哭闹,大部分的哭闹原因是他/她饿了、困了、尿了…… 而有些时候宝宝希望爸爸妈妈哄一哄自己,当家长抱起宝宝,他/她立刻就好了。 小宝宝长大后也是一样,他/她磨人就是为了博关注。孩子不停地干扰家长,让家长感觉这娃好磨人啊,其实这是他/她的
两岁的儿子,白白胖胖,活泼可爱。 我常常给他穿着干净、漂亮的白衬衫,衬得脸蛋儿更加白净,真是人见人爱花见花开,朋友们见了总要抱一抱,逗一逗他。 可是最近这个漂亮的孩子生病了,差不多一个月,每天拉肚子无数次,小脸儿蜡黄蜡黄的,双目无神。 忙前忙后,抱着孩子医院、家两点一线,跑得小腿都细了一圈。 娘儿俩吃不好,睡不好,提心吊胆,精神萎靡不振。 最心疼的是孩子,到医院就要抽血化验,一次抽取半针筒鲜血,看得我只掉眼泪;打针、吊盐水,医生鬼化符一样地开了一堆药。 每顿饭不能沾荤腥油腻,把一小包又一小包的药,用温开水化开,喂得孩子闻到气味就想吐。 越不吃饭,体质越弱;体质越弱,越是生病,恶性循环。 医生说,再继续下去,孩子可能因拉肚子恶化成终生肠
『问题描述』 家有男宝,两岁七个月了,两家老人每半年轮着带。孩子最近半个月以来开始喜欢打家里人。以前我对孩子打人这个问题管得很严,一旦发现他打人就会表现出强烈的反应,把他扔到床上不抱他,抓住他的双手说“不可以打人”直到他承认错误,或者要他道歉否则不理他。家里人也从来没有打过他,也没有说过要打他之类的话。之前不知道是还没有到年龄还是被我管教的结果,一直都还好,不会随便打人,只有和大人玩疯了,高兴得忘形了会偶尔打一下。 但是,最近开始变得吃饭不好好吃,吃到中途就趴桌子上用手抓菜,他爷爷奶奶觉得这是很坏的习惯,说了他也不肯听,有两次用棍子打了手心后孩子就没有再敢趴桌子上了。可能是觉得有效果,后来很多次孩子在家调皮,老人管不住就喜欢说“爷爷不高兴了,再这样就打你了”这样话来吓唬他。 现在孩子每天都会打家里人,高兴也打,不高兴也打。有一次我在他打了爷爷后问他
既然当妈了,就要有个当妈的样子,那些傻乎乎的事从此不要做! 以前看辣妈正传的时候,孙俪扮演的角色因为喝酒后喂奶,让孩子酒醉不醒。 当时笑的不行,还觉得那有这么没心没肺的妈妈! 可我的好友相继生子,这时才发现,因为育儿意识缺失,让人啼笑皆非的事,还真是在每天都有发生。 提到喝酒、吸烟,如果妈妈们有这样的坏习气,谁都知道,还真的不得了。 不但自己的身体健康有影响,孩子在未来也会被你毁掉,正所谓,润物细无声。 可有些坏习惯,大家可能还麻木的不知所以吧!让我一一列举出来。 一、手机爱不释手。 这个问题,不只是妈妈们有,估计太多人都有。 可对于妈妈来说,危害尤其严重。 因为妈妈看手机不管孩
儿子上幼儿园挺早的,可是前不久却出了这么个事。 儿子的老师打来电话,说孩子总是暴力拥抱班里的小女生,还在强吻了一个女孩后,被女孩告诉给了自己妈妈,人家妈妈很生气,还为此找到了老师。 接到老师这样的电话,我真是十分尴尬,老师说话的意思,好像我是个多么不检点的人,导致孩子模仿,并去骚扰别的小孩。 其实,我和老公都挺腼腆的个性,别说在外面,就是在家里也很少有亲密行为。 可孩子的表现,实在让我不好意思,不知道孩子是怎么会出现这种行为的。 不得已,我咨询了一位专注儿童教育的教授。 教授说,孩子的这种表现,如果发生在早期,就不能算是早熟。只是一种感情的表达方式,由于孩子不会做语言上的陈述,所以当他想要和人交往时,就会无意识的做些动作,以引起别
我是一名幼师,说起来也是半路出家,我是结婚以后才重修的幼师专业,本专业不是这个,考虑到以后孩子的教育,我决定去学的,没想到孩子出生以后,我真的机缘巧合的成了小区里私立幼儿园里的一名幼师。 女儿两周岁,我就辞去了保姆,每天带着女儿和我一起去幼儿园,我怕她有骄纵心理,没敢让她跟我一个班,把她放在了另外一个小班里,有别的班主任带她。开始的时候她总会自己推门去我的教师哭着叫妈妈,妈妈这样,妈妈那样。后来我让老师管住她,不能影响我正常上班,她这一扰乱直接是扰乱两个班级的秩序,这怎么行。 后来慢慢的她不那么来回串门子了,可是我发现她会欺负别的小朋友,然后很仗义的说我妈妈是老师,你要是敢和我怎样我就告诉我妈妈去。这样的态度让我十分厌恶,我给她讲,告诉她不许有这样的想法,可是她似乎引以为傲,完全听不懂我在讲什么。
她是一个工作狂,从来没下过厨房,家里很少开火,有一点烟火气也是老公休息了做给她吃的。他们有了孩子以后断了奶就被奶奶带回老家了,知道伺候孩子这样的事儿媳妇做不来,而她自己也心知肚明,知道自己连自己的饭都不会做,哪里会伺候宝宝。 儿子十个月的时候被奶奶带走的,每个月她都会和老公去看一次儿子。每一次都有很喜人的变化,儿子被奶奶喂养的白白胖胖的,特别招人喜欢。 只是眼看一周半的孩子,不会走路,也不会说话。她有些着急了。问了问婆婆,婆婆只说孩子不敢走,估计就是胆子小。说话不着急,语迟有福。她开始也没太在意,每次去都锻炼着让他大胆迈步,他终于迈步的那刻,她激动的热泪盈眶。 而后她又要回到自己的城市,埋头在她的设计工作里。还是饿到胃疼才会叫餐,忙的没日没夜。有时候为了赶设计稿,她会连着熬两三个通宵。在公司她是数一数二
前天,五岁多的儿子拿着一张纸和一支笔走到我身边说:“爸爸,你给我写一句话:奶奶这是我送给你的礼物,希望你会喜欢”。 我给他写好,他拿走,然后自己在那捣鼓了半天礼物,包装好,说是要送给奶奶的。当天晚上自己打电话给奶奶说,奶奶,我给你准备了礼物,想奶奶之类的。我现在都不知道他到底准备了什么礼物。 我妈回老家已经快三年了,自从孩子上幼儿园之后,她就回去,我们自己带孩子。 这三年时间,孩子时不时就自己打电话给奶奶,聊天,问奶奶身体怎样,告诉奶奶自己在幼儿园怎样怎样,也不用大人提醒和插话,他自己可以完成和奶奶十多分钟对话。 孩子之所以和奶奶这么亲,是因为奶奶从小带他。孩子是最简单最直接的,谁带他多,就和谁亲。 没上幼儿园之前,我们上班后,奶奶带他去公园玩,去看鱼,去买玩具,这些
在宝宝的成长过程中,我们总会看到很多激励人心的第一次:第一次叫妈妈、第一次拿勺子、第一次穿衣服......可是很多时候,爸爸妈妈却会因为他们动作慢、赶时间去帮助孩子完成,其实这样反而不太好。 为什么代劳不好? 因为宝宝的肌肉是随着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而发展的,构成四肢与躯干的主要肌肉为大肌群,大肌群主要是产生大动作,正常情况下大肌肉一般3岁前发育完成。肌肉的成熟与孩童动作发展有密切关系,所以此时可以站立、行走、跑跳、打球和骑脚踏车。 小肌群负责精细动作,例如手部的肌肉,大约要到5岁才发育成熟,此时,能做剪贴、写字与使用筷子等精细的动作。 那是不是越早训练越好? 答案是否定的,幼儿动作发展是大动作到小动作的顺序发展。 不要太早给予婴幼儿小动作训练,否则反
偶然间在妈妈群里看到有一位妈妈问了这样一个问题,女儿开始上幼儿园了,我要工作,没办法天天去园里考察,我怎么能确定孩子在幼儿园过的好不好呢? 此问题一出,引起了妈妈们的热烈讨论。毕竟大多数妈妈都要工作,根本没办法随时随地掌握孩子在园的情况。 可能每个孩子在学校的情况不一样,但如果孩子在家有这些异常,可能孩子在幼儿园过得并不好。 每天都害怕去幼儿园 孩子刚开始由于要去陌生的地方,接触陌生的人群,会害怕去幼儿园很正常。但如果已经过了一段时间,孩子还是对幼儿园比较排斥。 那说明幼儿园可能发生了令孩子厌恶或害怕的事,这个时候家长就要重视起来了。 回家后不谈论学校的任何事情 孩子们都是很愿意分享与倾诉的,如果他们在幼儿园过的好,一回家肯定就迫不及待的和家里人分享了。 如
终于怀上孩子了,除了满心的高兴之外,很多孕妈妈都开始幻想着孩子出生后会长成什么样子,像老公多一点,还是更像自己。其实有些特征是可以遗传的,孕妈妈不用太担心了。 一.身高、体形 一般来讲,孩子的身高受遗传因素的影响大约70%左右,所以如果父母个子都很高的话,就不用担心孩子的身高了。当然,如果父母身高偏低的话,还是要注意后天培养的。 此外,孩子的体形也会受到父母的影响。特别是女孩子,妈妈的身材和体重可能会间接影响女儿以后的身材走向。 比如妈妈的骨架比较大,女儿长大后成为小巧玲珑的身材的可能性就比较小。 二.肤色 孩子的肤色也是和遗传有很大关系,如果父母两个人皮肤都比较白皙的话,孩子出生后也不会黑; 如果父母双方都很黑的话,就不要抱希望孩子会白嫩嫩的,没办法,基因在那里放着,
男孩有多难带,每个生了儿子的妈妈都有一把辛酸泪… 儿子女儿为什么差别那么大? 因为你可能不知道,在他们还是6周大的胚胎时,就有了自己性别特定的大脑结构和形态,他们是按照完全不同的轨迹思考哒。 精力旺盛的男孩VS安静乖巧的女孩 男孩脑干中有更多的脊髓液,血液中的多巴胺含量比女孩更多,这使他们精力更旺盛,体力更出色。 ●所以男宝宝总是没有女宝宝来得“天使”样,大脑的活化让他们睡得少。 在我们周围,女宝宝出生后回到家很多立马能进入“吃吃睡睡”模式;但是男宝宝睡不多,如果他不想睡,就会哭,而且嚎起来完全没个头。 ●所以男孩总是有使不完的劲,上蹿下跳,你得24小时跟在他后面。他们潜在的荷尔蒙的攻击性转化成了动作性的游戏、竞争性与领袖欲。而女孩
家庭规则是压抑孩子的天性,还是指引孩子的行为?关键在于爸妈如何制定和执行规则。 关于制定规则,小编听到过两种声音: ——我希望孩子拥有一个快乐、自由自在的童年,规则会压抑孩子的天性。 ——总有一天,孩子会步入社会,爸爸妈妈需要让孩子知道,这个世界没有100%的自由。 宝爸妈应该如何制定、执行规则,才不会压抑孩子的天性呢?听听心理咨询专家的意见吧! 家庭规则是社会规则的缩影 家庭规则应该是社会规则的缩影,且更包容、更有教育性,为孩子日后步入社会做好准备。 比如,社会上不允许偷盗,宝爸妈在家里要教育孩子不能随便拿他人的东西;社会价值观要求尊重他人,不能随意诽谤,宝爸妈在家里要要求孩子不能说脏话,等等。 制定规则的终极目的是让孩子有意识地去
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老师回答的1岁宝宝养育问题,快来看看吧~ Q 宝宝1岁,如何培养好孩子的性格? A 第一点就是父母要做好榜样,孩子的成长离不开模仿,他们一直都在模仿周围的人,首先就是父母。如果夫妻关系很好,举案齐眉,礼貌有加,遇事不会大吵大闹,协商解决,我们的孩子自然学会的就是温文尔雅。有句话叫做孩子就是父母的一面镜子,教育本身更多的不是教育孩子,而是家长的自我教育。 第二点,父母要多陪伴,多回应,父母的有效陪伴是孩子快乐的源泉。我们都知道三岁以前孩子要解决基本的信任与不信任的问题,父母是通过成千上万次的喂奶、喂食、换尿布、洗澡、玩耍、陪伴,来一点一滴的与孩子建立起完善良好的依恋关系,让孩子非常信任并依赖家长,那么好的性格的培养就有了坚实的基础。 第三点,接纳你孩子
最近微博上有个“母亲面试时幼儿坠亡”的新闻是这样的。 一位32岁的妈妈带着2岁女儿去面试,为防止孩子在面试中吵闹,公司员工将孩子带出去看管。等待一份工作的年轻妈妈,却先等来了孩子出事的消息:就在面试过程中,女儿不慎从大厦四楼拐角楼梯栏杆的间隙处坠亡。 被顶到头条的评论应该代表了妈妈们的心声吧:做妈妈真得太难了,无时无刻不重责在身。 全职妈妈这种动辄一无所有的高危职业铁定是不能干的;前段时间又被一篇“职场妈妈都欠孩子一句对不起”刷的老泪纵横;现在好了,正在找工作但没把孩子顾好的妈妈们又要被批评了。 对妈妈的要求和指责,来自家庭各个成员,来自社会上的各种声音。 妈妈们集体陷入了孤立无援的状态,每分钟都在硬撑,身边人却视而不见。无人倾听、无人理解,更无人支持。 是的,你只能一
都说“3岁看大,7岁看老”,一直以来,大家都知道孩子的前三年对于一个人成年之后有着重大的影响,可是你知道宝宝3岁之内应该培养孩子哪些方面吗? 俗话说:“3岁看大”。意思是说,从一个人3岁左右的状态就能看到他成年后的状况。这不是谬论。美国一项最新研究显示,人的性格在童年时期的早期就能形成,从几岁的孩子身上可以预测出他成年后的一些行为。 1980年,美国伦敦精神疾病学研究所教授卡斯比同伦敦国王学院的精神病学家进行了试验观察,他们的研究对象是当地的1000名3岁儿童。测试结果表明,这些孩子分为充满自信、良好适应、沉默寡言、自我约束和坐立不安五大类。到2003年,当这些孩子长到26岁时,卡斯比等人再次与他们进行了面谈,并且对他们的朋友和亲戚进行了调查,同时作了总结报告。报告上说,从3岁幼童的言行就可以预示他们成年后的性格。卡斯比教授指出,一个人对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