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教育热点开心娱乐节日大全
  • 3岁后就别给孩子穿这种衣服了,不仅让宝宝难堪,也很容易自卑!
    3岁后就别给孩子穿这种衣服了,不仅让宝宝难堪,也很容易自卑!

    菁菁同部门的林姐知道菁菁有个比她女儿小1岁的孩子后,很是热情的要把她女儿的旧衣服和玩具送给菁菁。 菁菁刚开始觉得莫名其妙,后来就很生气,觉得同事是认为自己供养不起女儿,所以让自己女儿拣她女儿的旧货吗? 越想就越气愤,终于忍不住把事情告诉老公,菁菁老公却笑她小题大作,人家送你女儿几件衣服也是好心。 菁菁气愤道:你打小就家中小少爷一枚,你穿过人家的“二手”吗?你知道这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有多坏的影响吗? 记得我的童年就是穿我哥的“二手”衣服走过来的,那时候,哥哥背旧的书包才轮到我,哥哥穿旧的衣服就分配给我,连过年穿的也是哥留下的旧衣服,经常被小伙伴笑话。 因为这个事情,我在小伙伴面前一直抬不起头,3岁的我还不懂得什么叫自卑已经开始自卑了。 当我年纪还那么小的时候,我就开始经怨恨父母,埋怨父母

  • 想要提升孩子的表达能力,父母一定要做到这个!!!
    想要提升孩子的表达能力,父母一定要做到这个!!!

    上周的文章末尾留下了一个问题:在提升孩子表达能力上,正确的观念是什么,以及有哪些方法和技巧? 通过上周的文章,我们知道了:只有在观念正确的情况下,才能使方法和技巧发挥最大的作用。那么在提升孩子表达能力上,我们必须先找到正确的观念,再来讲合适的方法。 我们先来看看下面这个场景: 假设有一天,你剩电梯的时候碰到一个小女孩,大概3岁左右,她妈妈带着出去玩,你觉得小女孩很可爱,于是你问她:“小朋友,你叫什么名字啊?”这个时候小女孩想说话,但又有点害羞,她还没来得及开口,她妈妈就抢话了说:“她叫某某某。”然后你又问小女孩:“哦,原来你叫某某某啊,你今年多大了啊?”小女孩犹豫了一下,刚准备开口,她妈妈又抢答了“她今年3岁半了。”然后她妈妈又对小女孩说:“叔叔在问你话呢?你这么不回答啊?”然后又补充说:“哎呀,这个孩子太害羞了。”

  • 为什么低层次的孩子很难逆袭呢?还不是因为有这样的父母!
    为什么低层次的孩子很难逆袭呢?还不是因为有这样的父母!

    我平常走在路上,经常会看到很多家长一手牵着孩子,一手握着手机。但却不再小心翼翼地关注孩子,而是低着头,专心地盯着自己的手机屏幕。 之前有个孩子控诉自己的爸爸玩手机,在作文里说“爸爸已经不是我的爸爸,他是手机的爸爸”,我倒觉得是手机的奴隶更合适。 而且通过和这些家长的接触,我发现——层次越低的父母越喜欢玩手机! 为什么这么说呢? 很多爸爸下班回到家,孩子在做作业,他就自顾自往沙发上一瘫,拿出手机就开始刷。大拇指飞快地在屏幕上滑动,孩子叫他检查作业也浑然不知…… 不难想象,对于自己的生活毫无追求,整天把时间消磨在手机、电视上的家长,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层次也高不到哪里去,因为他们永远都忽视了这最重要的几点! 层次低的父母缺乏学习意识 离开学校,对于很多人来说就意味着无事可干。平时下班回家、

  • 2岁内和6岁后的孩子不能打,再生气也别动手!影响孩子一生
    2岁内和6岁后的孩子不能打,再生气也别动手!影响孩子一生

    “孩子经常无理取闹,到超市就要买这买那,不给买就坐在地上哭闹。到别人家去就乱翻乱动,还会到人家沙发上乱蹦,无论你怎么说,孩子都不听话。” “每次我都会气不打一处来,回到家就痛打一顿,但是,打完以后又心疼,想想孩子也就4岁,虽说不听话,但总归是心疼的。” 还说:“打了孩子,一是心疼孩子,二是后悔,生怕打孩子会在孩子的心里留下不良的阴影,到底该不该打孩子?打了孩子后应该怎么办呢?” 分析 美国儿童教育家海姆·吉诺特曾说过: “惩罚不能阻止不良行为,它只能使罪犯在犯罪时变得更加小心,更加巧妙地掩饰罪行,更有技巧而不被察觉。” “孩子遭受惩罚时,他会暗下决心以后要小心,而不是要诚实和负责。” 打骂孩子时,虽然孩子表面上诚惶诚恐,内心深处对自己的错误行为根本没有反省,更不会去思考该如何修正自己的错误行为,甚至有

  • 这么一个“懂事”的孩子,是你想要的吗?
    这么一个“懂事”的孩子,是你想要的吗?

    上周末去游泳,因为人少,远远就听到更衣室里两个小女孩争论的声音。 走近一看,两个小姑娘都赤裸着小小的身体,梳着齐耳短发。 小的不过5岁,大的也不过7岁。两人同时扯着一件红色的泳衣,谁也不肯放手。 妹妹拽着泳衣迟迟不肯放手:“我要穿这件泳衣。” 姐姐说:“这是我的泳衣,你穿你自己的。” 妹妹不依不饶:“我不管,我就想穿你的。” 姐姐当仁不让:“你耍赖,这明明就是我的。” 泳衣都快被拽坏了,两人还是谁也不让步。 这时孩子们的妈妈过来了,妹妹见到妈妈就哇哇大哭起来,还说是姐姐欺负她。姐姐一脸委屈和无辜。 这位妈妈抱了抱大哭的妹妹,劝她说:“这件泳衣是姐姐的,你穿自己的。” 可妹妹不听劝,任性地越哭越凶,整个更衣室的目光都被她们娘仨吸引了。 这位

  • 教育孩子不可缺少的5要素,没有什么比它们更重要!
    教育孩子不可缺少的5要素,没有什么比它们更重要!

    “在这样一个快节奏时代,人人都在抢跑,孩子若慢悠悠地会不会成为一个失败者?”于是,家长为了不让孩子落后于人,疯狂给孩子报各种各样的补习班,上各种课程,学钢琴书法,期盼孩子早点成才,从而陷入家庭教育的误区。 在小编看来,比起成才,培养孩子健全人格显然更重要。此外,生活中还有许多家庭观念如同一双“看不见的手”,操纵着整个家庭教育的行为、方法和走向。所以,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对于孩子的健康成为尤为重要。 01.感受比道理更重要 在《焦点访谈》的一期节目中,有些孩子因为学习成绩不理想,经常遭父母呵斥、打骂,家庭管教也特别严,每天要学到11点,玩得机会很少,最后导致孩子抵触情绪严重,出现明显的强迫症。 这些父母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总忍不住把自己的意愿和想法强加给孩子,而很少考虑孩子是否接受,更难做到心平气和,与孩

  • 三分钟热度的孩子,我该拿你怎么办?
    三分钟热度的孩子,我该拿你怎么办?

    鹏鹏7岁了,可是每次上课都不能像别的小朋友一样认真听课,而是经常东张西望,做小动作,周围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能引起他的兴趣。但是他对任何事情都是三分钟热度,很难独立完成一件事情,让父母和老师头疼不已。 后来,鹏鹏的父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将其送到专业的儿童教育机构进行专注力的系统培训。不过鹏鹏此时已经7岁了,错过了提高专注力的黄金时间,需要更加系统、更长时间的训练,才能取得成效,而且也需要老师和家长更多的耐心、理解和陪伴。 三分钟热度常常用来形容对一件事情刚开始的时候很热情,情绪高涨,但是坚持不了多久,很快就没有兴趣的一种情况,通俗一点说就是孩子对于某一件事物的注意力井没有那么持久。 三分钟热度虽然不是病,但是长此以往,可能会导致孩子做事没有恒心,没有毅力。因此,家长和老师要想办法,慢慢培养孩子的耐心,提高他的注意力。

  • 家长们要怎么好好地和孩子“互动”?!
    家长们要怎么好好地和孩子“互动”?!

    很多家长都知道和孩子互动,真正的陪伴孩子,对孩子的成长有很多的好处。但是因为要上班,要忙家务琐事,每天都身心疲惫,没有心情,也没有精力去和孩子互动。 以为,坐孩子旁边,孩子玩孩子的,自己却拿着手机玩,就是陪伴,那就错了。 美国一项最新研究显示,父母或保姆等成年人多与孩子玩耍、交流,有利孩子成年后的心理健康,减少他们出现人格障碍的风险。 研究负责人、临床学教授马克·伦岑韦格尔解释说,在与父母及其他成年人进行积极而健康的互动过程中,孩子会集中注意力学习与模仿大人的社交技巧与处世方法,学会从容处理所面临的问题,从而提高心理承受力。 如果缺乏这种互动,孩子的社交能力容易出现障碍,处理问题的能力也会降低,这将提高孩子成年后出现人格障碍的几率,同时,这类孩子的注意力也很容易分散,无法集中。 那么,家

  • 你家的老公这样带孩子,你还能忍吗?
    你家的老公这样带孩子,你还能忍吗?

    一 昨天晚上,我去做晚饭,叫老公带好两个孩子,陪孩子玩一下。结果女儿自己玩玩具。儿子呢?老公开着电脑,放动画片给儿子看,然后自己却开着电视看电影。 二 我去洗澡,让老公带孩子玩,结果我洗完澡出来,看到儿子拿着手机坐在爸爸旁边玩游戏。老公呢?则自己在玩手机。 三 有一次我们要外出,但下到楼下时,忘记拿什么东西了,于是我上楼去拿,让老公带儿子在花园内玩滑梯(因为滑梯在我们楼下),并看好他。我拿好东西下到来,看到老公在玩手机,对他说:“可以走啦。”然而,却看不到儿子,就问老公:“儿子呢?”老公四周望了望,傻眼了,儿子不见了,马上跑去另外一边的大滑梯找,还好找到了,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四 我正在陪女儿玩卡字游戏,忽然内急,要上厕所,就叫老公接着陪女儿玩一会。谁知道我拉

  • “你太烦人了,自己去看看电视吧!”你就是这样把孩子推远的~
    “你太烦人了,自己去看看电视吧!”你就是这样把孩子推远的~

    暮色将至,又差不多到该准备晚饭的时间了。可是孩子还是缠在身边,离不开妈妈。妈妈已经陪着孩子玩了很长时间,也有些疲倦了,于是不耐烦地说:“你太烦人了!自己去看看电视什么的吧!”这样的场面恐怕每个家庭都经历过吧。 到了傍晚时分,孩子依旧守在电视机旁边看得津津有味,妈妈却在一旁唠叨着:“你怎么老是看电视啊!赶快写作业去!(早点去睡觉去!)” 妈妈的说法前后矛盾,让孩子无所适从,自己也变得没有了信用。这样孩子便不再认真听妈妈的吩咐,反正不惹妈妈生气就行。于是孩子开始看着妈妈的脸色过日子。 趁着做晚饭的时候,妈妈不妨和孩子亲近亲近,让孩子也帮忙做饭,打打下手:“要不要和妈妈一起做饭呀?你要是能给妈妈帮忙,妈妈可高兴啦!” 孩子从小就能一起参与做家务的话,可以自然而然地掌握很多生活技能。这对孩子的成长是很有好处的,也可以使孩子在生活

  • 你开的空头支票,其实就是孩子习惯撒谎的源头!
    你开的空头支票,其实就是孩子习惯撒谎的源头!

    “小月,如果你下次大考能进入年级前10名,妈妈就请假带你去香港迪斯尼乐园玩。”小月自从上小学三年级后学习成绩一直提不高,她妈妈非常着急,于是许下重诺。小月听后异常兴奋,非常努力地学习,竟然真的进了前10名。小月要求妈妈兑现诺言,但是妈妈却推托起来。 小月还是不放弃,再三要求妈妈带她去香港,结果妈妈很生气,大骂她不懂事。小月万分伤心,从此再也不相信妈妈的话了,学习也失去了动力。结果成绩一落千丈不说,小月还学会了撒谎。做了什么错事,她往往就会撒谎找借口,就是不肯承认错误。 在亲子教育中,父母对孩子一定要做到言而有信。父母守信可以培养孩子遵守诺言的意识,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品质,可以说是无价之宝。 美国儿童心理学家罗达·邓尼说过:“父母错了,或违背自己许下的诺言时,如果能向孩子说一声对不起,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自尊,同时能培养孩子尊重人的习惯。”

  • 为什么孩子不敢尝试第一次?因为极度缺乏自信!
    为什么孩子不敢尝试第一次?因为极度缺乏自信!

    翡翠会说话了,会走路了,爸爸妈妈都像过节一样。可是,让翡翠做一些自己穿袜子戴手套帽子之类简单的事情,翡翠却总是不愿意动手。爸爸妈妈觉得是翡翠懒,不想自己动手,所以总是指望父母的帮忙。 等到孩子更大一些,父母发现翡翠特别胆小。比如学校组织活动,要求学生上台表演顶气球。翡翠就不敢去顶气球,怕把气球弄破。别的孩子玩得不亦乐乎,翡翠却待在一旁,融不进去。爸爸妈妈发现翡翠胆子小的最大原因是,她缺乏自信。可是为什么孩子缺乏自信,他们却不知道原因。 孩子第一次说话,第一次迈出脚步,这些可能是父母迫不及待要看到的。当孩子迟迟不会说话迟迟不会走路,做父母的还会很着急,会问其他父母,他们的孩子是不是会说话会走路了,自己的孩子是不是不正常。 其实学会说话走路晚,并不能说明什么,除非是病变引起的,一般都不是严重的现象。倒是孩子在其他方面的尝试,第一次显得很重

  • 这坑娃的十句话!说一次,伤一次
    这坑娃的十句话!说一次,伤一次

    “你看xx家孩子多乖,就你不好好吃饭” “再哭我就把你送给别人了” “弄疼了吧,都怪这把椅子,乖,不哭啊” 生活中你一定听过或说过这些话 这些都是教育孩子的大忌,万万不要说 教育真的是一门大学问 在这个不能打、不能骂宝宝的时代 哄孩子可是要讲究方法的 以下这十种说话方式 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一定要杜绝: 弄疼了吧,都怪xx,我替你打ta 宝宝摔倒了,妈妈着急扶起宝宝,然后一边用手打地板,一边对宝宝说:“都怪这个坏地板,我替你打ta,乖宝宝不哭" 造成的危害: 这样的话你肯定对宝宝说过,其实,你在向ta传达非常不好的心态,宝宝以后遇到什么不顺心的事,都会找借口怪别人,凡事都不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并学会用暴力来解决问题 正确

  • 爸爸也经常会把单位的垃圾袋拿回家呀~
    爸爸也经常会把单位的垃圾袋拿回家呀~

    周末逛超市的时候,在熟食区看到一位奶奶领着一个六七岁的孩子在品尝各种熟食。本来就是给顾客品尝的,所以吃一些也无可厚非。可是小孩子可能对熟食不是很感冒,不太想吃,竟听到那位奶奶很生气地训斥说:你就傻吧,不要钱的你不吃,别想让我给你买好吃的。 等结账的时候,遇到他们在我们前面。奶奶把东西放到收银台上,小孩子出去的时候,警报器突然响了。保安过来,发现小孩子偷偷把一支精致的钢笔放进了口袋。 奶奶把钢笔扔在收银台上,责骂孩子几句便没了下文,保安刚想说什么,那位奶奶立刻护短地说:小孩子拿点东西很正常,当大人的不能给小孩子一般见识。 保安也不再好说什么,我看到躲在奶奶后面的男孩无所谓地瞥了一眼。可以猜测,这个孩子会有偷窃的行为和大人的示范密不可分,教育者爱贪小便宜,孩子也会产生不劳而获的思想。 邻居家的儿子今年5岁,聪明伶俐,是邻居家的宝贝疙瘩,从来

  • 不想让孩子在入园时哭成泪人,妈妈一定要提前做好这7件事!
    不想让孩子在入园时哭成泪人,妈妈一定要提前做好这7件事!

    每到开学季,都绕不开这个话题 每到新学期开始,妈妈群里都会有朋友交流孩子的入园问题,“一哭二闹三生病”简直就是孩子们的入园主旋律。这些妈妈讨论的重点在于,怎么帮孩子克服分离焦虑情绪? 也有很多朋友,孩子表现挺好,并不哭闹,虽然上幼儿园不那么积极,但也没有特别抵触。可是这些妈妈反而觉得不安,一边心疼孩子的懂事,一边担心孩子在幼儿园吃得好不好,睡得好不好,有没有受委屈……每天看着孩子小小的身影走进幼儿园的大门,慢慢消失在自己视线中,背过身眼泪已经冲出了眼眶。 分离焦虑,是一个每到开学季都绕不过去的话题。 孩子即将走出家门,进入一个新集体,开始自己的“社会生活”,这个转变,对于一个家庭的影响其实蛮大的。 在这个过程里,不仅孩子会有分离焦虑情绪,一直看护和陪伴孩子的妈妈们,分离焦虑其实一点也不比孩子来得少。

  • 为什么别人家宝贝聪明又独立,秘密就是这个!
    为什么别人家宝贝聪明又独立,秘密就是这个!

    为人父母,最怕听到的莫过于“有父母生、没父母教” 、“上梁不正下梁歪”等,孩子后天塑造的性格与价值观,与父母的教育方式息息相关,于是有很多父母都如临大敌,不知道究竟该如何正确扮演孩子成长道路上的角色,这里10张图告诉你,别人家孩子独立又自信的秘密。 1 独立最重要 让孩子相信,“我能自己做任何事”,而不是盲目的认为“我能做任何事”。盲目的自信往往脆弱而不堪一击。 2 不要害怕尝试 不要因为难,就替孩子把事情都做了。不断尝试,最终战胜困难,才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宝贵的财富。 3 放开手,相信他 一旦选择让孩子去做,他想要的不是糖果,不是“你真棒”,而是你相信他能做好时的放手和信任 4 外在不重

  •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还会有这些可怕的影响!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还会有这些可怕的影响!

    皓皓是一名9岁的孩子,也是爸妈和老师眼中的“问题”孩子,经常上课不专心听讲、课下一做作业什么也不会,遇到期末考试,做的小测试经常只有四五十分……为此,班主任找过家长无数次。 皓皓爸妈也很苦恼,打也打过,骂也骂过,就是没什么效果。一边是繁忙的工作,一边是注意力不集中、老出状况的孩子,皓皓爸妈因此十分焦虑。 皓皓的情况不是个例,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相信有很多家长都有过这样的苦恼。 家长苦恼 “我的孩子在幼儿园做游戏时不好好做游戏,学唱歌时不好好唱歌,坐不住,乱跑乱跳!” “我的儿子做作业,总是磨磨蹭蹭,一会儿动这个,一会儿玩那个,一点作业都要做到半夜”。 “我家女儿上课总是不注意听讲,课下什么也不会,因为这我打过、骂过,总是不管用”!

  • 娃四岁了,做为老爸,我却第一次打了他!
    娃四岁了,做为老爸,我却第一次打了他!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第一次,或紧张,或激动,或开心,或懊恼!这是我们家的第一次:我家老大四岁了,头一次被他爸揍了!可是,揍完,他爸又是悔得肝疼。  我们的“第一次”来得太突然! 周日老公带着两个儿子在家玩,我就放心出去做个spa再参加活动,浪到很晚才回家。 在小区遇见大妈,大妈说:“你可回家了!你那个二十四孝先生今天竟然打儿子!劝都劝不住!从揍完到现在还蹲在那里发呆!看来真是气得肝痛!” 我马上拔腿就跑,打孩子这件事绝对是我家头一遭,可以载入史册。我们在一起十四年,每次跟老公起冲突我都感觉是拳头打在棉花上,他脾气非常温和,自然不舍得揍儿子!他说过“三岁之前打没用,孩子不懂事!三岁之后不必打,因为孩子懂事了!”他有信奉的至理名言“发怒是智慧不够的产物!”所以大儿子四岁了真的没有开过荤! 所以这次绝对事出有因!回家果然见到

  • 你的女儿是不是“招商银行”?还要看“后台”硬不硬!
    你的女儿是不是“招商银行”?还要看“后台”硬不硬!

    生娃界有句名言: 生儿子是“建设银行”,生女儿是“招商银行”: 儿子结婚要买房买车,得鼓足干劲赚钱“建设”; 而女儿结婚可能只需有嫁妆傍身,说不定还能“招商引资”。 所以,养儿子要好好工作努力赚钱,养女儿就轻松多了。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因为,你的女儿,是不是“招商银行”,也要看“后台”硬不硬。 这个“后台”便是未来要做老丈人和丈母娘的你们。 也就是说,你的女儿能不能找到情投意合的如意郎君,婚后能不能过上独立安康的生活,除了自身的努力外,“后台”也很重要! 这个“后台”就包涵着你对她的养育方式、教育方法,包括你对女儿付出的爱与物质,体现在她身上便是独立、自信,能接受爱并会表达爱。 这个“后台”也意味着当她走了弯路或是在婚姻里触壁受挫,你对她的包容与接纳,体现在她身

  • 孕妈带女儿产检,女儿的一句话却让医生心里发毛!
    孕妈带女儿产检,女儿的一句话却让医生心里发毛!

    琳姐今年三十三岁,已经有了一个女儿,也是搭上了二胎政策的末班车,在周围人的劝说下打算要二胎。 幸运的是,琳姐也顺利的怀孕了,因为一胎是女儿,二胎没什么压力,全家人都很开心,包括女儿也是。 只是怀孕之后,女儿反而更粘妈妈了,奶奶想多带带她,适应以后有二胎的生活,她也不让奶奶带。 有一天琳姐去产检,女儿非要跟着去,没有办法就带过去了,产检的时候医生说胎儿很好,让孕妈注意休息。 女儿不耐烦的说:怎么还不好呀,妈妈你起来,弟弟要是不在了就好了······ 医生惊呆了,这么小的孩子说出这种话,要是生出来二胎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叮嘱琳姐回家给孩子做做思想工作。 想起一个荒诞的短片,一个下男孩有了弟弟,他看着妈妈每天把弟弟抱在怀里很嫉妒,于是产生了一个可怕的想法。 有一天趁妈妈睡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