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绘本童话故事寓言故事睡前故事成语故事书籍
  • 挥斧如风的寓言故事
    挥斧如风的寓言故事

    挥斧如风的寓言故事 战国时,有一个叫惠施的人,他是当时一位有名的哲学家。惠施和庄子是好朋友,但在哲学上他们又是一对观点不同的对手。庄子与惠施经常在一起讨论切磋学问。他们在互相争论研讨中不断深化、提高各自的学识。特别是庄子,从惠施那里受到很多启发。后来惠施死了,庄子再也找不到像他那样才智过人、博古通今,能与自己交心、驳难、使自己受益匪浅的朋友了。因此,庄子感到十分痛惜。 一天,庄子给一个朋友送葬,路过惠施的墓地,伤感之情油然而生。为了缅怀这位曲高和寡不同凡响的朋友,他回过头去给同行的人讲了一个故事: 在楚国的都城郢地,有这样一个泥水匠。有一次,他在自己的鼻尖上涂抹了一层像苍蝇翅膀一样又薄又小的白灰,然后请自己的朋友、一位姓石的木匠用斧子将鼻尖上的白灰砍下来。石木匠点头答应了。只见他毫不犹豫地飞快抡起斧头,一阵风似地向前挥去,一眨眼工夫就

  • 庄子知鱼乐的故事寓意
    庄子知鱼乐的故事寓意

    庄子知鱼乐的故事寓意 庄子在濠水桥上与著名的哲学家惠施一起散步。他看见鱼儿在水中悠然自得地游戏,便对身边的惠施说:“这是鱼儿的乐趣啊!” 惠施不以为然地反问庄子:“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儿是快乐的呢?” 庄子反唇相讥:“那么,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了解鱼的乐趣呢?” 两个人你一言我一语互不相让,惠施辩解道:“我不是你,当然不知道你的感觉。你本来就不是鱼,你肯定也不会知道鱼的感觉。” 庄子到底是做学问的人,十分善于总结问题的症结。他认为两人争论的焦点是,你问我怎么知道鱼儿的快乐,这是你承认我了解鱼的乐趣以后才会提出的问题。于是他告诉惠施: “那是因为我在桥上的心情很高兴,所以我就认为鱼儿在水中也是很快乐的。” 这篇寓言是中国古代一场著名的辩论,带有浓厚的哲学意味。 惠施的观点是,

  • 潜水寻珠的人故事
    潜水寻珠的人故事

    潜水寻珠的人故事 湍急的江水中,隐隐约约见到闪光发亮的夜明珠。有两个胆大的人,都想取得这颗珠子。虽然他们都有出色的潜水功夫,但他们潜入水中之后,却再也没有露出水面。 这两个人冒险入水的目的是大不一样的。一个这样打算:“我把夜明珠捞上来,送到博物馆,供大伙观赏,多美!”另一个这样筹谋:“得了夜明珠,卖个大价钱,别墅,小车都有了,嘿嘿,真是妙不可言。” 如今,他们全都被无情的江水所吞没,让流水冲入了水底龙宫。老龙王对这两位不请自来的人说道:“你们的由来我一清二楚,你们为夜明珠付出了生命,我必须作出郑重的安排。俊俏的年轻人,我不能将夜明珠给你。” “为什么?”一心想将珠子献给博物馆的人颇为吃惊。 “因为,我要把你送入天堂。而天堂里,夜明珠之类的奇珍异宝,多得数也数不清,你到那儿尽情欣赏去吧。” “相貌丑陋

  • 白天鹅和黑天鹅的寓言故事
    白天鹅和黑天鹅的寓言故事

    白天鹅和黑天鹅的寓言故事 水草丰茂的沼泽地带,居住着一群白天鹅。它们以雪白的羽毛、高雅的姿态、嘹亮的歌声,获得周围人们的厚爱,白天鹅感到幸福与自豪。 一天,扑簌簌飞来几只黑天鹅。白天鹅群顿时出现了骚动,它们窃窃私语,这只生气地嘀咕,“啊呀,那不是乌鸦的颜色么?”另一只愤慨地表示,“黑得像木炭,太丢天鹅的丑了。”白天鹅们商量着如何驱赶黑天鹅,不再让它们在这一方露脸。 然而,闻讯赶来的人们,见到黑天鹅,无不欣喜欲狂,赞不绝口: “黑天鹅,黑天鹅,多稀罕的品种,见到你们真是大开眼界。” “雍容华贵,端庄秀丽,太可爱了。”…… 白天鹅们开头是惊呆,继而是自卑,它们暗自叹息道: “看来,人们十分看重黑天鹅,我们将一钱不值了。” 谁知,人们爽朗的话语清晰地传来: “白天鹅,黑

  • 造剑的人寓言故事
    造剑的人寓言故事

    造剑的人寓言故事 大司马是楚国的官员,有一位专为他造剑的工匠,尽管有80来岁,但打出的剑依然锋利无比,光芒照人。 “您老人家年事已高,剑仍旧造得这么好,是不是有什么窍门?”大司马赞叹老匠人高超的技艺。 老工匠听了主人的夸奖,心中有些不自在,他告诉大司马:“我造了一辈子剑,我在20岁时就喜欢造剑。除了剑,我对其他东西全然不顾,不是剑就从不去细看,一晃就过了60余年。” 大司马听了老工匠的自白,更是钦佩他的献身精神。虽然他没有谈造剑的窍门,但他揭示了一条通向成功的道理。他专注于造剑技艺,几十年如一日,执着的追求使他掌握了造剑工艺,进而达到一种高妙的境界。有了这样的精神,哪有造剑不是又锋利又光亮的道理!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精湛的技艺,丰硕的收获,事业的成功,都是靠专心致志终身追求而取得的。

  • 自相矛盾的故事
    自相矛盾的故事

     自相矛盾的故事 楚国有个人在集市上既卖盾又卖矛,为了招徕顾客,使自己的商品尽快出手,他不惜夸大其辞、言过其实地高声炒卖。 他首先举起了手中的盾,向着过往的行人大肆吹嘘:“列位看官,请瞧我手上的这块盾牌,这可是用上好的材料一次锻造而成的好盾呀,质地特别坚固,任凭您用什么锋利的矛也不可能戳穿它!”一番话说得人们纷纷围拢来,仔细观看。 接着,这个楚人又拿起了靠在墙根的矛,更加肆无忌惮地夸口:“诸位豪杰,再请看我手上的这根长矛,它可是经过千锤百炼打制出来的好矛呀,矛头特别锋利,不论您用如何坚固的盾来抵挡,也会被我的矛戳穿!”此番大话一经出口,听的人个个目瞪口呆。 过了一会儿,只见人群中站出来一条汉子,指着那位楚人问道:“你刚才说,你的盾坚固无比,无论什么矛都不能戳穿;而你的矛又是锋利无双,无论什么盾都不可抵挡。那么请问

  • 不死之药的故事
    不死之药的故事

    不死之药的故事 有一个人拿着吃了可以长生不死的药来到楚国,要将这不死的药敬献给楚王。 宫廷的守门官捧着药进宫去,碰上宫中的卫士。卫士问:“你拿的是什么好东西?” 守门官说:“是不死的药。” 卫土说:“是可以吃的吗?” 守门官说:“当然是可以吃的呀。” 于是卫士从守门官手里夺过药就把它吃下去了。 楚王知道后,非常生气,立即派人去将卫士抓来,要将卫士斩首。可是卫士不慌不忙地对楚王说: “大王先息怒,请听我说。我曾问过守门官这药能不能吃,他说可以吃,我才吃的。我是一个位居守门官之下的卑微小臣,我在征得守门官同意以后才吃那药的,因此我是无罪的。如果说那药是献给大王的,别人吃了就算是犯罪,那么这罪责应该由守门官来承担。再又说回来,如果那人献给大王您的真是不死之药,您就不该杀我,因为如果

  • 小吏烹鱼的故事
    小吏烹鱼的故事

    小吏烹鱼的故事 某一天,有人把一条鲜活的大鱼送到郑国子产的府上,以表达对这位卿相的恭敬。豪门大户平时并不缺一顿饭菜,所以子产便叫一个小吏把鱼放到池塘里养起来。 相府池塘里的鱼虽然很多,但并不是一个小吏所能轻易享用的。这次小吏见鱼就在手里,便悄悄拿回去煮着吃了。 事后,小吏报告子产说:“我已经把那条鱼放到池塘里去了。您猜怎么着,那鱼刚一入水,呆头呆脑,稳不住身子。我当它是活不过来了。可是没过多久,鱼就缓过气来,甩了甩尾巴,一头钻进深水中去了。”子产高兴地说:“好、好!这正是我们常说的‘如鱼得水’。它找到合适的去处了。” 小吏见谎话没有被识破,从子产那里出来时很得意。他自言自语地说:“都说子产很聪明,我看有点言过其实。鱼已经被我煮着吃了,他还以为正在池塘里欢着,嘴上不住地说什么‘找到合适的去处了’。难道这合适的去处竟然是我的肚

  • 朝三暮四的故事及寓意
    朝三暮四的故事及寓意

    朝三暮四的故事及寓意 宋国有一个狙(ju)公,十分喜爱猕猴。为了观赏这种似人非人、富有灵性的动物,他专门喂养了一群猕猴。狙公与猕猴相处久了,人猴之间的信息沟通就成了一种心领神会的交流。不仅狙公可以从猕猴的一举一动和喜怒哀乐中看出这种动物的欲望,而且猕猴也能从狙公的表情、话音和行为举止中领会人的意图。 因为狙公养的猕猴太多,每天要消耗大量的瓜、菜和粮食,所以他必须节制家人的消费,把俭省下来的食物拿去给猕猴吃。然而一个普通的家庭哪有财力物力满足一群猕猴对食物的长期需要呢?有一天,狙公发觉家里的存粮难以维持到新粮入库的时候,因此意识到限制猕猴食量的必要性。 猕猴这种动物不像猪、羊、鸡、犬,吃不饱时仅仅只是哼哼叫叫,或者外出自由觅食。对于猕猴,如果不提供良好的待遇,想让它们安分守己是办不到的。它们会像一群顽皮的孩子,经常给人闹一些恶作剧。既然

  • 说话要看对象的故事
    说话要看对象的故事

    说话要看对象的故事 孔子带着他的几名学生出外讲学、游览,一路上十分辛苦。这一天,孔子一行人来到一个村庄,他们在一片树荫下休息,正准备吃点干粮、喝点水,不料,孔子的马挣脱了缰绳,跑到庄稼地里去吃了人家的麦苗。一个农夫上前抓住马嚼子,将马扣下了。 子贡是孔子最得意的学生之一,一贯能言善辩。他凭着不凡的口才,自告奋勇地上前去企图说服那个农夫,争取和解。可是,他说话文绉绉,满口之乎者也,天上地下,将大道理讲了一串又一串,尽管费尽口舌,可农夫就是听不进去。 有一位刚刚跟随孔子不久的新学生,论学识、才干远不如子贡。当他看到子贡与农夫僵持不下的情景时,便对孔子说:“老师,请让我去试试看。” 于是他走到农夫面前,笑着对农夫说:“你并不是在遥远的东海种田,我们也不是在遥远的西海耕地,我们彼此靠得很近,相隔不远,我的马怎么可能不吃你的庄稼呢?

  • 人贵有自知之明的故事
    人贵有自知之明的故事

    人贵有自知之明的故事 齐威王的相国邹忌长得相貌堂堂,身高8尺,体格魁梧,十分漂亮。与邹忌同住一城的徐公也长得一表人才,是齐国有名的美男子。 一天早晨,邹忌起床后,穿好衣服、戴好帽子,信步走到镜子面前仔细端详全身的装束和自己的模样。他觉得自己长得的确与众不同、高人一等,于是随口问妻子说:“你看,我跟城北的徐公比起来,谁更漂亮?” 他的妻子走上前去,一边帮他整理衣襟,一边回答说:“您长得多漂亮啊,那徐先生怎么能跟您比呢?” 邹忌心里不大相信,因为住在城北的徐公是大家公认的美男子,自己恐怕还比不上他,所以他又问他的妾,说:“我和城北徐公相比,谁漂亮些呢?” 他的妾连忙说:“大人您比徐先生漂亮多了,他哪能和大人相比呢?” 第二天,有位客人来访,邹忌陪他坐着聊天,想起昨天的事,就顺便又问客人说:“您看我和城北

  • 涸泽之蛇的故事
    涸泽之蛇的故事

    涸泽之蛇的故事 那年夏季,久旱不雨。严重的缺水使庄稼地裂开一道道又宽又深的口子,不少的池沼也干涸了。原来栖息在水沼中的一些虫、鱼、蟹、蛙,能够搬迁的都搬走了。最后还剩下两条花蛇。它们眼看着池沼边的杂草全部枯槁,也准备另找一处安身之地。 临行之前,那小蛇对大蛇说:“你身强力壮走得快。如果你在前面走,我在后面跟,这样目标太大。人们一看到蛇在行动,肯定会来捕杀。你走在我的前面,必然先遭祸殃。因此,我们应该换一种方式。你最好背着我走。因为人们从来没有见过哪一类蛇是这种模样,也从来没有看到哪一条蛇像这样行走,所以一定会起疑心。如果他们把我当成一位神君,对我们敬而远之,我们不是可以蒙混过关,安全抵达目的地了吗?” 大蛇觉得小蛇的话有道理,于是背起小蛇穿过大路,扬长而去。见到这两条蛇上下重叠着蜿蜒游走的人都很恐惧,谁也不敢靠近它们。这些人回去以后,

  • 求千里马的故事
    求千里马的故事

    求千里马的故事 传说古代有一个非常喜爱骏马的国君,为了得到一匹胯下良骑,曾许以一千金的代价买一匹千里马。普天之下,可以拉车套犁、载人驮物的骡、马、驴、牛多的是,而千里马则十分罕见。派去买马的人走镇串乡,像大海里捞针一样,三年的时间过去了,连个千里马的影子也没有见到。 一个宦宫看到国君因得不到朝思暮想的千里马而怏怏不乐,便自告奋勇地对国君说:“您把买马的任务交给我吧!只须您耐心等待一段时间,届时定会如愿以偿。”国君见他态度诚恳、语气坚定、仿佛有取胜的秘诀,因此答应了他的请求。这个宦官东奔西走,用了3个月时间,总算打听到千里马的踪迹。可是当宦官见到那匹马时,马却死了。 虽然这是一件令人非常遗憾的事,但是宦官并不灰心。马虽然死了,但它却能证明千里马是存在的;既然世上的确有千里马,就用不着担心找不到第二匹、第三匹,甚至更多的千里马。想到这里,

  • 鸥鸟与青年的故事
    鸥鸟与青年的故事

    鸥鸟与青年的故事 从前,有位青年住在海边,非常喜欢鸥鸟,鸥鸟也乐于亲近他。每天晨曦初露,当他摇船出海的时候,总有一大群鸥鸟尾随在他的渔船四周,或在空中盘旋,或径直落在他的肩上、脚下、船舱里,自由自在地与青年一道嬉戏玩耍,久久不愿离去,相处十分和谐。 后来,青年的父亲听说了这件事,就对他说:“人家都说海上的鸥鸟喜欢跟你一道玩耍,毫无戒备,你何不乘机抓几只回来,也给我玩玩?”他于是满口答应道:“这有何难?” 第二天,青年早早地出了家门,他将小船摇出海面,焦急地等待着鸥鸟们的到来。可是,那些聪明的鸥鸟早已经看出了他今日的神情不对,因此总只是在空中盘旋,而不肯落到他的船上。当青年准备伸手抓它们的时候,鸥鸟们就“呼”的一声全飞走了,青年只好干瞪眼。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彼此交往要想达到和谐友好的境界,必须以互相真诚为前提。如果你自以为

  • 曾子杀猪的故事
    曾子杀猪的故事

    曾子杀猪的故事 一个晴朗的早晨,曾子的妻子梳洗完毕,换上一身干净整洁的蓝布新衣,准备去集市买一些东西。她出了家门没走多远,儿子就哭喊着从身后撵了上来,吵着闹着要跟着去。孩子不大,集市离家又远,带着他很不方便。因此曾子的妻子对儿子说:“你回去在家等着,我买了东西一会儿就回来。你不是爱吃酱汁烧的蹄子、猪肠炖的汤吗?我回来以后杀了猪就给你做。”这话倒也灵验。她儿子一听,立即安静下来,乖乖地望着妈妈一个人远去。 曾子的妻子从集市回来时,还没跨进家门就听见院子里捉猪的声音。她进门一看,原来是曾子正准备杀猪给儿子做好吃的东西。她急忙上前拦住丈大,说道:“家里只养了这几头猪,都是逢年过节时才杀的。你怎么拿我哄孩子的话当真呢?”曾子说:“在小孩面前是不能撒谎的。他们年幼无知,经常从父母那里学习知识,听取教诲。如果我们现在说一些欺骗他的话,等于是教他今后去欺骗别人

  • 宋玉进谗的故事
    宋玉进谗的故事

    宋玉进谗的故事 古时候,楚王手下有个叫作宋玉的大臣。宋玉相貌英俊,穿戴华丽,风流倜傥(ti tang),又写得一手好文章,深得妇女们的倾慕。楚王欣赏他的才华,也很宠幸他,给他自由出入后宫的特权,以便宋玉能写出可供宠妃演唱的歌词来。 但是宋玉这个人的品质实在不怎么样,他十分好色,仗着楚王的信赖,常到后宫中和楚王的妃子们接近。日久生情,竟跟妃子们私通起来。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时间一长,就有些风声走漏出去,影响很不好。 楚国大夫登徒子是个刚直不阿的大臣,他也听到了一些不好的传闻,就去跟楚王进谏说道:“大王,宋玉这个人长得很好看,又有一张能说会道的巧嘴,很能讨妇女们的喜欢。他又非常好色,不是个能洁身自好的人,您让他这样肆无忌惮地进出后宫,恐怕不太方便,要是万一惹出什么事来,岂不有损王室的威严?还是不要再让他接近妃子们了吧!”楚王听了,不禁有些

  • 本领不分大小的故事
    本领不分大小的故事

    本领不分大小的故事 公孙龙是个有学问的人,他手下有不少弟子,个个都身怀技艺,各有一套本领。公孙龙在赵国的时候,曾对他的弟子们说:“我喜欢有学识、有本领的人,没有本领的人,我是不愿和他在一起的。” 有个人听说了公孙龙,便前来求见,要求公孙龙收他做弟子。公孙龙见那人相貌平平,粗布衣帽,便问:“我不结交没有本领的人,不知你有什么本领。” 那人说:“大的本事我没有,只是我有一副好嗓门,我能喊出很大的声音,使离得很远的人也能听到。一般没有人能像我一样。” 公孙龙回头问他的弟子们:“你们中间有没有喊声很大的人?” 弟子们争相回答说:“我们都能喊大声。”说着还用眼斜瞟着那个前来求见的人,显出一种不屑的眼神。 那人说:“我喊出的大声,非常人可比。” 公孙龙很有兴趣地说:“那你们比试比试。”

  • 天帝杀龙的故事
    天帝杀龙的故事

    天帝杀龙的故事 墨子在前往北方齐国的路途中,遇见了一位以卜卦算命为业的阴阳先生。阴阳先生对墨子说:“天帝正好是今天在北方屠杀黑龙,而先生的皮肤是黑色的,所以千万不要到北方去。” 墨子没有听信阴阳先生的这一套,毅然继续向北前行。可是在到达山东的淄(zi)水南岸后,适逢河水猛涨,无法摆渡,于是只好原路返回。 阴阳先生再次见到墨子时,不无得意地炫耀:“我不早就对您说过嘛,先生不要到北方去。现在的事实果然证明,我的预言是正确的。” 墨子对此不以为然,他反驳说:“现在是南方的人不能到北方去,北方的人也不能到南方来。其实,他们的肤色各不相同,有的黑,有的白,为什么都不能如愿呢?这只是因为淄水猛涨形成了阻隔的缘故啊。况且依照你的理论,天帝每逢甲日乙日在东方屠杀青龙,逢到丙日丁日就在南方屠杀赤龙,逢到庚日辛日就在西方屠杀白龙,逢到壬日癸日

  • 楚王的宽容故事
    楚王的宽容故事

    楚王的宽容故事 一次,楚庄王因为打了大胜仗,十分高兴,便在宫中设盛大晚宴,招待群臣,宫中一片热火朝天。楚王也兴致高昂,叫出自己最宠爱的妃子许姬,轮流着替群臣斟酒助兴。 忽然一阵大风吹进宫中,蜡烛被风吹灭,宫中立刻漆黑一片。黑暗中,有人扯住许姬的衣袖想要亲近她。许姬便顺手拔下那人的帽缨并赶快挣脱离开,然后许姬来到庄王身边告诉庄王说:“有人想趁黑暗调戏我,我已拔下了他的帽缨,请大王快吩咐点灯,看谁没有帽缨就把他抓起来处置。” 庄王说:“且慢!今天我请大家来喝酒,酒后失礼是常有的事,不宜怪罪。再说,众位将士为国效力,我怎么能为了显示你的贞洁而辱没我的将士呢?”说完,庄王不动声色地对众人喊道:“各位,今天寡人请大家喝酒,大家一定要尽兴,请大家都把帽缨拔掉,不拔掉帽缨不足以尽欢!” 于是群臣都拔掉自己的帽缨,庄王再命人重又点亮蜡烛,

  • 负荆请罪的故事
    负荆请罪的故事

    负荆请罪的故事 战国时期,赵国的蔺相如几次出使秦国,又随同赵王会见秦王,每次都凭着自己的大智大勇,挫败骄横的秦王,因此赵王很是器重蔺相如,一下子将他提拔为上卿,位在老将军廉颇之上。 战功卓著的将军廉颇见蔺相如官位比自己还高,很不服气,他到处扬言说:“我为赵国出生入死,有攻城夺地的大功。而这个蔺相如,出身低微,只是凭着鼓动三寸不烂之舌,就能位在我之上,这实在是让我难堪!以后我再见到蔺相如,一定要当着众人的面羞辱他。” 蔺相如听说后,就总是处处躲开廉颇。有一次,蔺相如坐车在大街上走,忽然看见廉颇的马车正迎面驰来,便赶紧命人将自己的车拐进一条小巷,待廉颇的车马走过,才从小巷出来继续前行。 蔺相如的随从们见主人对廉颇一让再让,好像十分惧怕廉颇似的,他们都觉得很丢面子,便议论纷纷,还商量着要离开蔺相如而去。 蔺相如知道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