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趣闻 1、波罗的海和北海的汇合 这个海洋现象是一个高度争议的话题。北部和波罗的海的汇合点发生在丹麦的斯卡恩省。然而,由于海水密度不同,海水仍然保持上下分离,尽管它们趋于一致。这个海洋现象在古兰经中曾被提及。 2、波罗的海异常 2011年一队潜水专家在波罗的海意外发现异常情况。潜水员在波罗的海近90米处发现了一个60米厚的圆形实体。一条长约300的轨道似乎通向实体。尽管各种科学家对该实体的起源提出了无数的说法,但波罗的海的这一异常仍然是世界未解之谜和海洋奥秘之一。 3、发光 生物发光是海洋生物作为防御机制产生的光。当与大气氧气抵触时,生物身体中的某些化学物质会导致生物体出现发光的现象。 4、海水中的冰柱 当极地海洋海水结冰时,盐水浓缩物被从海冰中排出,形成向下流动的稠密、极冷和盐水,其冰
海洋的矿产资源 海洋是矿物资源的聚宝盆。经过20世纪70年代“国际10年海洋勘探阶段”,人类进一步加深了对海洋矿物资源的种类、分布和储量的认识。 油气田-人类经济、生活的现代化,对石油的需求日益增多。在当代,石油在能源中发挥第一位的作用。但是,由于比较容易开采的陆地上的一些大油田,有的业已告罄,有的濒于枯竭。为此,近20~30年来,世界上不少国家正在花大力气来发展海洋石油工业。探测结果表明,世界石油资源储量为10000亿吨,可开采量约3000亿吨,其中海底储量为1300亿吨。 中国有浅海大陆架近200万平方千米。通过海底油田地质调查,先后发现了渤海、南黄海、东海、珠江口、北部湾、莺歌海以及台湾浅滩等7个大型盆地。其中东海海底蕴藏量之丰富,堪与欧洲的北海油田相媲美。 东海平湖油气田是中国东海发现的第一个中型油气田,位于上海东
海洋的医药资源 科学家们研究后发现,海洋将成为21世纪的药库。 海参是一种含有高蛋白的名贵海味。然而,你可能没有想到,有几种海参会从肛门释放出一种毒素,这种毒素具有抑制肿瘤的作用。 牡蛎——这种小小的贝类,十分鲜美可口,不过,它更大的价值却是由于含有一种抗生素。这种抗生素具有抗肿瘤作用。 一些制药业的研究人员正在进行从海藻和微小海洋生物提取有毒化合物的实验,以作为医治某些疾病的有效手段。初步实验表明,从某种海绵状生物中提取的有毒物质,有抑制癌细胞发展的作用。从灌肠鱼体内提取的某种物质有助于治疗糖尿病,美国一位海洋问题专家形象地说:“海洋生物犹如一个可提供有关健康问题解决办法的咨询中心。” 在考虑从海洋中采药的时候,医学专家们十分重视对珊瑚的开发和利用。实验表明,从珊瑚礁中提取的有毒物质,和某种海绵状生物中提取的
海洋文化 人类文明是由大陆文化和海洋文化共同构成的。海洋文化一词最早出现在李二和《舟船的诞生》一文中,后被国内外学界陆续引用。 海洋文化与大陆文化是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人类古代文明,就是由大陆文化和海洋文化融合而成的。陆上的火与石斧创造出了舟船,舟船的水上活动又推动了大陆文化的发展。独木舟出现在新石器时代,是人类文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它不仅体现了人类生产力的发展程度,以及整个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而且为人类海洋文化的发展,开辟了一个崭新的纪元。 人类的特性,就是对未知世界的探求与渴望。 人类对水的依赖是如此的强烈。只要有水流经过,人类就会逐水漂航。古埃及的尼罗河文明;两河流域文明及古代中国的黄河、长江流域文明,莫不缘此而生。同样,在海洋上,只要有海岛(在人们的视野)出现,人们就会乘舟船逐岛而去,从而建
世界海洋日设立背景 联合国环境开发署和海洋保护协共同发布了一份有关海洋环境现状的报告。报告说,尽管国际社会和一些国家在制止海洋污染方面付出了不少努力,但这一问题依然非常严重。人类向海洋排放的污染物正在继续威胁着人们自身的安全与健康,威胁到野生动物的繁衍生息,对海洋设施造成破坏,并且也令全球各地的沿海地区自然风貌受到侵蚀。 这份报告说,一次性薄膜塑料袋造成的影响尤其严重,应当在世界范围内被禁止或逐渐淘汰。为此,联合国环境开发署署长阿希姆·施泰纳专门向全球各国发出禁止使用一次性薄膜塑料袋的呼吁。报告指出,塑料制品、特别是塑料袋和聚酯瓶是最为常见的海洋垃圾,这些塑料垃圾慢慢地变成越来越小的碎片,被海洋生物所吞食,其有毒成份在有机生物体内不断积累,不仅威胁到这些生物本身,也有可能随之进入食物链,造成更广泛的危害。 报告还指出,海洋垃圾的泛滥反
卫生用眼的标准 注意用眼卫生 无论是看书还是用电脑时间都不宜过长,每隔30至40分钟就休息10~15分钟,眺望远处,让眼睛充分放松。 注意眼睛锻炼坚持做眼保健操 朋友们休息眼睛的时候可以顺便做做眼保健操。介绍一个方便懒人做眼保健操的方法:回龙观社区网站上午10点,界面弹出一个可爱的动画小人“第一节抵按睛明穴……”还有音乐呢。别小看这么几分钟的“保健操”,能使血液畅通放松眼部肌肉,缓解眼睛疲劳。这是我偶尔发现的,下午好像也有,真是“人性化”的好举措。专家建议进行球类活动,如乒乓球、羽毛球等。当眼球追随目标时,睫状肌不断地放松与收缩以及眼外肌的协同作用,可以提高眼的血液灌注量,促进眼部新陈代谢。吃坚果类食物能加强眼部肌肉活动,促进眼部血液循环,减轻眼疲劳,这招儿太合馋嘴小姑娘的意了。 多吃保护眼睛的食物补充营养
护眼知识之最伤眼睛的几大恶习 我国现有约500万盲人,占总人口的0.4%,是世界上盲和视力损伤严重的国家之一。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结构的老龄化,非传染性眼病成为我国致盲的主要病因。 如果想要拥有一双明亮的眼睛,那么,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坏习惯就真的要改改了。 酒精会伤害眼睛 酒精是眼睛的头号大敌。为什么喝了酒的人会面色通红、体温上升?那是因为酒精会促进血液循环,使毛细血管膨胀。眼睛周围的肌肤娇嫩,血管非常细小,如果饮酒过度,毛细血管很容易破裂,造成斑点。所以,对于酒类躲得越远越好。 保护眼睛请戒烟 吸烟对健康的危害往往使人想到呼吸系统疾病,可是吸烟还会导致视力受到影响,这不是危言耸听。 吸烟对眼睛造成最常见的危害是弱视。弱视,就是矫正视力低于0.8。吸烟导致弱视的原因,一是由于吸烟时人体
护眼知识之眼部营养 眼睛需要哪些营养素 蛋白质 视网膜上杆体细胞的功能主暗视,锥体细胞则主明视。杆体细胞对微弱光线之所以敏感,是因为它包含有一种特殊的视素质;视素质是由蛋白质和维生素A合成的,缺乏它便会引起夜盲症、白内障等眼疾。 维生素A 视素质是一种含有维生素A衍生物的复合蛋白质。如果维生素A缺乏或不足,便会使视素质的再生缓慢,不健全,从而使暗适应机能减退,影响夜视;还会引起角膜上皮脱落、增厚和角质化,使这个原来透明的膜变得不透明。 维生素B1 是维持并参与神经(包括视神经)细胞功能和代谢的重要物质。如果缺乏或不足,易使眼睛干涩,甚至使视神经产生炎症。 维生素C 眼球晶状体中的维生素C较其他组织明显偏高,是晶状体的重要营养成份,若摄入不足,常使晶状体混浊,并且是导致白内障的重要原因之一。 钙 钙是
护眼知识之近视该不该戴眼镜 近视了却不戴眼镜,这岂不是讳疾忌医。专家普遍一致认为,从用眼卫生的角度,近视到一定程度,就应该戴眼镜。一般100度以下的轻微近视可以不必戴眼镜,但前提是视物、看黑板眼睛不疲劳。当然,不戴眼镜或许有不戴眼镜的理由,但那些理由是不当的,也是不堪一击的。譬如说,有的学生和家长担心戴眼镜会使度数越来越深,还有的人怕一旦戴上眼镜就摘不下来,其实这种顾虑是没根据的,也完全没有必要,戴框架眼镜仍然是矫治屈光不正最有效的方法。至于调查显示的学生患近视不戴眼镜的其他一些原因,有的对视力下降毫无察觉,直到学校体检才知道已患近视;有的是怕影响美观,不肯戴眼镜,还有的怕麻烦,以及家庭生活贫困配不起眼镜等等,则更应当引起高度重视,并加以分别对待、合理诱导,争取及时解决。专家提出,绝大多数青少年近视属于单纯性近视,只要注意用眼卫生,并及时戴眼镜加以矫治,完全可以控制近视的
全国爱眼日历届主题 1996年6月6日首届"全国爱眼日"主题为"保护儿童和青少年视力" 1997年6月6日第二届"全国爱眼日"主题为"老年人眼保健" 1998年6月6日第三届"全国爱眼日"主题为"预防眼外伤" 1999年6月6日第四届"全国爱眼日"主题为"保护老年人视力,提高生活质量" 2000年6月6日第五届"全国爱眼日"主题为"动员起来,让白内障盲见光明" 2001年6月6日第六届"全国爱眼日"主题为"早期干预,减少可避免的儿童盲症" 2002年6月6日是第七届"全国爱眼日"主题为"关爱老年人的眼睛,享有看见的权利" 2003年6月6日是第八届"全国爱眼日"主题为"爱护眼睛,为消除可避免盲而努力" 2004年6月6日是第九届"全国爱眼日"主题为"防治屈光不正及
描写芒种的古诗有哪些 《龙华山寺寓居十首》【宋】王之望 水乡经月雨,潮海暮春天。芒种嗟无日,来牟失有年。 人多蓬菜色,村或断炊烟。谁谓山中乐,忧来百虑煎。 《芒种五月节》【唐】元稹 芒种看今日,螗螂应节生。彤云高下影,鴳鸟往来声。 渌沼莲花放,炎风暑雨情。相逢问蚕麦,幸得称人情。 《初夏曲》【唐】刘禹锡 铜壶方促夜,斗柄暂南回。稍嫌单衣重,初怜北户开。 西园花已尽,新月为谁来。时节过繁华,阴阴千万家。 巢禽命子戏,园果坠枝斜。寂寞孤飞蝶,窥丛觅晚花。 绿水风初暖,青林露早晞。麦陇雉朝雊,桑野人暮归。 百舌悲花尽,平芜来去飞。 《北固晚眺》【唐】窦常 水国芒种后,梅天风雨凉。露蚕开晚簇,江燕绕危樯。
世界环境日横幅标语大全 1、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2、请您爱护绿色,绿是生命之源。 3、共创和谐绿色家园 4、人类靠环境生存 5、保护鸟类,保护生物多样性 6、节水节电从现在做起 7、建设和谐家园 8、人人爱心献环保 9、优美的环境需要保护 10、保护环境,从我做起,建设一个美好的绿色家园 11、绿色经济:你参加了吗? 12、让地球远离污染 13、重视生态功在千秋 14、点点滴滴环保情 15、生活拥有绿色,地球才有脉搏。 16、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 17、改善环境,保护家园 18、加强环境法制建设 19、选择绿色生活 20、今天节约一
世界环境日宣传标语口号 1、选择绿色生活 共创美好未来 2、优化经济结构 转变发展方式 创新绿色发展 3、加强污染治理 发展循环经济 4、节能减排就在你我身边 5、保护环境 重在参与 贵在行动 6、保护蓝天碧水 造福子孙后代 7、节能、降耗、减污、增效 8、蓝天之下你我他 优美环境靠大家 9、追求环保是你我的心愿 参与环保是你我的责任 10、让地球远离污染 让绿色走进家园 11、人人关心环境质量 人人参与环境保护 12、保护水环境 节约水资源 13、美好的环境来自我们每个人的珍惜和维护 14、水是生命之本 节水从我做起 15、天天有环保,家家有责任,人人有义务 16、尊重自然和经济
十大环境问题 (一)全球气候变暖 由于人口的增加和人类生产活动的规模越来越大,向大气释放的二氧化碳(CO2)、 甲烷(CH4)、一氧化二氮(N2O)、氯氟碳化合物(CFC)、四氯化碳(CCl4)、一氧化碳(CO)等温室气体不断增加,导致大气的组成发生变化。大气质量受到影响,气候有逐渐变暖的趋势。 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将会对全球产生各种不同的影响,较高的温度可使极地冰川融化,海平面每10年将升高6厘米,因而将使一些海岸地区被淹没。全球变暖也可能影响到降雨和大气环流的变化,使气候反常,易造成旱涝灾害,这些都可能导致生态系统发生变化和破坏,全球气候变化将对人类生活产生一系列重大影响。 (二)臭氧层的耗损与破坏 在离地球表面10~50千米的大气平流层中集中了地球上90%的臭氧气体,在离地面25千米处臭氧浓度最大,形成了厚度约为3毫
世界环境日主题 2005年:营造绿色城市,呵护地球家园!(Green Cities---Plan for the Planet) 中国主题:人人参与 创建绿色家园 2006年:莫使旱地变为沙漠(Deserts and Desertification——Don't Desert Drylands!) 中国主题:生态安全与环境友好型社会 2007年:冰川消融,后果堪忧 (Melting Ice——a Hot Topic?) 2006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 2006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 中国主题:污染减排与环境友好型社会 2008年:促进低碳经济(Kick the Habit!Towards a Low Carbon Economy) 中国主题:绿色奥运与环境友好型社会
世界环境日发展历史 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的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日益严重,环境问题和环境保护逐渐为国际社会所关注。 1972年6月5日,联合国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举行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通过了著名的《人类环境宣言》及保护全球环境的“行动计划”,提出“为了这一代和将来世世代代保护和改善环境”的口号。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在全世界范围内研究保护人类环境的会议。 出席会议的113个国家和地区的1300名代表建议将大会开幕日定为“世界环境日”。 中国代表团积极参与了上述宣言的起草工作,并在会上提出了经周恩来总理审定的中国政府关于环境保护的32字方针:“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 同年,第27届联合国大会根据斯德哥尔摩会议的建议,决定成立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并确
芒种的饮食 芒种期间的饮食宜以清补为主。 顾脾胃,少寒凉 夏季雨量增加,天气既热又潮湿,疲乏无力、睡眠不佳、胃口差、消化能力下降是许多孩子在芒种时节出现的不适表现,称为苦夏。中医认为,湿属阴邪,而脾喜燥恶湿,由于芒种比较闷热,故易湿困脾胃,如果孩子又贪吃冷饮,此时脾胃很容易“受伤”。过于寒凉易致孩子脾胃运化功能下降,而且寒凉的饮食会刺激胃黏膜,诱发胃肠出现痉挛、腹胀、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所以此时应注意护理脾胃,宜适当增苦,避免过食寒凉食品。 避免过多食肉,多吃谷菽菜果 元代医家朱丹溪主张“少食肉食,多食谷菽菜果,自然冲和之味”。唐代医药学家孙思邈告诫人们饮食“常宜轻淡甜之物,大、小麦曲,粳米为佳”,并说“善养生者常须少食肉,多食饭”。而孩子脾常不足,夏季由于天气闷热,消化能力有所下降,故芒种时节,饮食宜清淡、质软
手抄报
作文
古诗大全
科学常识
安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