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幼儿健康幼儿营养幼儿教育幼儿疾病
  • 一碗面,害了一个孩子,值得所有父母深思!
    一碗面,害了一个孩子,值得所有父母深思!

    每个熊孩子的背后都有一个问题家长。父母过度溺爱孩子,无形中在毁掉孩子。 真正的爱,是教会孩子善良、感恩、诚信、尊重。过度的爱,是伤害! 下面的这则故事,启人深思。 一个奶奶经常带着放学的孙子到学校旁边的一家牛肉面店吃面才回家,他们经常点两碗面,每次吃面之前,奶奶总是将自己碗里的牛肉夹到孩子碗里,然后笑呵呵地看着孙子大口大口地吃。 你没有把牛肉给我 这家面店没有服务员,面条一般是老板煮好后,客人自己来端的。这一天,奶奶来端面的时候,干脆拿起筷子,将自己碗里的所有牛肉都夹到另外一个碗里,然后才端着两碗面到孙子面前。店主看到这情形猛摇头,但没吭声。 奶奶微笑着让孙子吃,但孙子盯着奶奶的碗,皱了皱眉毛,“奶奶,你今天怎么没将牛肉给我?” 奶奶说自己的牛肉已经在端来前全部夹给他了,但孙子不相信,在

  • 两岁前这10个毛病,你别管!越管越麻烦!
    两岁前这10个毛病,你别管!越管越麻烦!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想法:怀孕时,期待着赶紧“卸货”;宝宝出生后,却总想着“还不如在肚子里呢”。吃喝拉撒睡、再生个小毛病,不光体力透支,还有操不完的心! 但养孩子 不是越操心孩子就越好! 今天我就要跟大家分享,2岁前宝宝的好多“坏毛病”都不用管,而且很可能越管越严重呢! “光脚”不要管 好处远远大于坏处 ◆宝宝1岁多,她老不穿鞋,光脚在地砖上跑,后来我和她说再不穿鞋就关小黑屋,我觉得改善不大,可放任不管,又怕脚底着凉生病,都不知道怎么办好了。 为什么不用管? 光脚能促进足弓发育 宝宝光脚的好处特别多,比如促进宝宝足弓的发育,促进脚趾抓地力走路更稳,丰富宝宝的触觉体验等。 促进宝宝触觉发育 小宝宝喜欢光着脚丫满处跑,是因为光脚的感觉太奇妙了。地毯

  • 孩子犯错了怎么惩罚 在游戏中惩罚最好
    孩子犯错了怎么惩罚 在游戏中惩罚最好

    孩子犯错了怎么惩罚 如意金箍棒 孙悟空的棒子,总是令妖怪们闻风丧胆。既然这样,家里不妨来一根,对坏习惯、坏毛病不要留情。 在孩子和大人心情都不错的时候,跟孩子一起用偏软的材料(报纸、泡沫板等)制作一根棒子,让孩子发挥想象力进行装饰。然后,一根专门执行家法的大棒子就诞生了!大家一起给这根棒子起个名字,比如金箍棒、家法棒、刘家棍…… 接下来,就是跟孩子约法三章了,如果以后再欺负小朋友、对奶奶不尊敬、说脏话等等,就要被金箍棒打手心! 注意:制作材质一定不要太硬,要不然会伤到孩子;打的部位,最好以手心、屁股为主,不要敲其他脆弱的地方;打的力度要适宜,太轻了,孩子以为闹着玩呢,打得太重当然也是不行的。 孩子犯错了怎么惩罚 愿望之树 愿望之树长满叶子的时

  • 到底该不该帮孩子选择玩伴?这个研究父母们最好重视
    到底该不该帮孩子选择玩伴?这个研究父母们最好重视

    玩伴给孩子带来什么影响?该帮孩子选择玩伴吗? 儿子刚上幼儿园的时候,有一天早上他自己穿鞋子,因为刚学会穿鞋,他费了很大劲才穿好。临出门时我发现他左右脚穿反了,我提醒说鞋子穿反了,儿子赌气地驳斥:“就是这样穿的!”我便不理会。放学的时候,我发现他左右脚上的鞋子换过来了。我问是不是老师帮忙穿的,他说不是,他自己穿的。他说他的好朋友小春(同班同学)教他的,“小春说我的鞋子穿错了,她还教我怎么分左右脚……”呃,看来妈妈的魅力还真不如小玩伴啊! 有位妈妈跟我说过她儿子大朋的经历。大朋上二年级之前经常由于早上不愿起床而迟到,大朋妈妈想了很多办法也没用。有一天早上孩子突然“变性”了,闹钟还没响就在洗手间刷牙。妈妈心里高兴,但还是忍不住问怎么回事。大朋说最近几个同学在打赌谁成为“大虫和壮男”的游戏,“不迟到”是一项考察指标。大朋妈妈暗喜,困扰自己长时间的难题这么

  • 孩子在家“窝里横”出门秒变怂,如果你知道这4点就不会头疼了
    孩子在家“窝里横”出门秒变怂,如果你知道这4点就不会头疼了

    前几日和同事小梅聊天的时候,小梅告诉我,她儿子木木典型的“窝里横”,出门立马变成“怂包”。在家里别人不能说他一句不好,出了门和小朋友打架,只会给妈妈告状。 我听了以后只能笑了笑安慰小梅。其实很多孩子都有这种情况,这种心理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家里有人惯着孩子。孩子的心理很简单:“我是家里的宝宝,所以不管有什么好吃的,得我先吃。而且不管犯什么错,爸爸妈妈都会原谅我。可是出门就不一样了,小朋友才不会向着我呢,他们只会欺负我,所以有什么事找爸爸妈妈才是最对的。妈妈爸爸这么爱我,一定会给我报仇的。 如果想彻底改变孩子的心理,也不难,关键是家长要做到这几点: 教育方式和态度要统一 很多宝妈宝爸很喜欢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其实这样很不好,每次唱红脸的凶了自己,只要去找唱白脸的,肯定就没事了。时间久了,孩子总以为会有人给自己撑腰,然后形成了依赖的

  • 孩子必须学会的3种能力,错过后悔一生!
    孩子必须学会的3种能力,错过后悔一生!

    我们总要求自己的孩子要知书达理,听话有抱负,这才是家长心中完美的孩子。但是有几种情况,中国的家长喜欢避而不谈。人生不是一帆风顺的,要是在面对失败、面对压力、面对挫折的时候该怎么办呢? 学会这几种能力,其实比什么都重要: 1面对失败的能力 记得《最强大脑》有这样一期节目。中国12岁选手李云龙和意大利12岁选手安德烈在最后环节PK的时候以为自己失败了而失声痛哭,崩溃不已。连主持人都不忍心看着他痛苦而给他重新挑战的机会。 最值得玩味的是,当主持人问起李云龙夺冠之后有什么心愿时,李云龙试探性的看着爸爸,说想要放两天假好好的玩一玩。而李云龙奢侈的两天假却是安德烈的日常。 父母教育高下立见。李勇几乎占据了孩子的所有时间,机械化地训练孩子的记忆能力,高记忆力培养出来的同时孩子的童真也被剥夺。安德烈对于比赛抱有享受的心态,而李云龙却把这个比赛当成了全

  • 孩子过于粘人怎么办?5个方法让其学会独立玩耍,告别“哭吧精”
    孩子过于粘人怎么办?5个方法让其学会独立玩耍,告别“哭吧精”

    01 孩子2岁就会在iPad上点来点去,别的孩子还在咿呀学语时,你的孩子就已经会开口模仿光头强、喜羊羊,于是你总喜欢拿这些和其他家长开玩笑,感慨孩子歪才、够聪明,然而,玩笑归玩笑,认真,你就输了! 你可能不止一次的听过:玩耍是孩子学习的主要途径,但你也可能不只一次的不屑:哪个小孩不是天天在玩。 的确,玩耍本是孩子的天性,但在现代社会,一个孩子一家人围着转,使得孩子反而不会、甚至不懂得如何玩耍,所以也就导致孩子一刻都不能离开家长身边,在家长心不甘情不愿的陪玩下,孩子玩得不尽兴,同时家长也感觉身心具疲。 所以让孩子独立玩耍才是带孩子的正确方式。 02 那什么是独立玩耍的能力呢?简单来说就是有人陪自己玩的时候可以玩得很high,而没有人陪自己玩的时候依然可以自娱自乐。 如果家长能

  • 爱与溺爱,差一字却相隔万里
    爱与溺爱,差一字却相隔万里

    “不能溺爱孩子”的说法由来已久,我们往往只从字面理解,认为“溺爱就是爱得太多”,于是推导出“不溺爱就是要少爱一些”。很多家长对此深信不疑,但其实这正是我们被迷惑的表现——爱和溺爱并不是一件事情程度上的深浅,而是完全不同的两种东西。尹建莉从爱和溺爱的本质说起,分享了她养育一个自由、自觉的孩子的方法。 溺爱的本质是控制,爱的本质是给自由 “溺爱”不是“太多的爱”,是“太多的、打着爱的旗号的控制和包办”。 溺爱是怎么产生的呢? 我们有句谚语叫“爱之深,责之切”,很多父母往往容易陶醉在这种“给予”的幸福中,殊不知这又进入另一个极端,变成了“替代父母”,剥夺孩子的独立性,替他决策人生的交友、学习、游玩等事项,这就是“溺爱”,是披着爱的外衣的占有和控制。 成人按照自己的意志去管理孩子,其背后的心理基础是恐惧和不信任。

  • 这件事足以毁掉一个孩子,爸妈再生气也不能做!后悔都来不及
    这件事足以毁掉一个孩子,爸妈再生气也不能做!后悔都来不及

    “脾气,是世上百害而无一利的东西” 我相信,就算你是这个世界上最冷静、最克制的家长,都一定有被孩子逼得失去理智的那个经历。 昨天,我带着小橙子去菜市场买菜,刚到小区门口,远远地看到浩浩一边抹眼泪一边跑着,希望能追上健步如飞的妈妈。我加快脚步,想去问问发生了什么,可还没走几步,就听到浩浩妈大声的训斥声: “就是因为你拖拉,今天第一天去上书法班就迟到,你让老师怎么看?万一路上堵车怎么办?我怎么生了你这熊孩子!” 表情很凶,吼完又快速向前走开了,根本顾不上后面追赶的浩浩……虽然隔了很远,但杀伤力都把小橙子吓得抓紧我的手。 自打认识她以来,浩浩妈一直很知性,全身散发这温柔可亲的气质,从来没有见过她发这么大火,真不知道今天怎么了。我急忙蹲下来安抚小橙子说:“儿子,不害怕,我们去买菜吧”! 看着浩浩伤心痛哭的样

  • 在公共场合训孩子,为什么越训场面越尴(失)尬(控)?
    在公共场合训孩子,为什么越训场面越尴(失)尬(控)?

    带娃出去吃饭聚会, 最怕娃中途哭闹“砸场子”。 这种大写的尴尬, 当爹当妈的都懂。 前几天,有个朋友微信我:“给我推荐一些专治孩子小气的绘本,我要拿来教育一下我家娃。她现在超级小气,明明自己做错事,人家说一下她就发脾气跑回房间关房门。” 我问:“你就在客厅当众说她呀?”(印象中这位朋友有个人丁兴旺的大家庭) 朋友回:“是啊,看到她那个小气样,还双手抱胸一脸傲娇,我就想揍她。” 说实话,我真的超级理解这位妈妈训娃训到一半,被娃关房门直接无视的那种火(wu)大(nai)。我想这种感觉,各位鹅爸鹅妈们也都懂。但那个傲娇小公主的内心世界,好多大人却不懂:这小小人儿要使出多少吃奶的劲儿,在众人面前双手抱胸维持住女王气场,并且在面子丢尽

  • 自由玩耍为什么会让孩子更优秀
    自由玩耍为什么会让孩子更优秀

    人们应该重新认识玩耍,不能将玩耍看作是工作的对立面,而应看成是对工作的补充。好奇心、想像力和创造力就像肌肉一样,不用则废。 童年的玩耍很重要 精神病学家斯图尔特·布朗(Stuart Brown)用了42年,采访了6,000人,了解他们的童年生活。 数据显示,如果在儿童时代不能无拘无束地玩耍,孩子长大后可能会不快乐,难以适应新环境。 科学家口中的“自由玩耍”(Free play),对于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应对压力的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认知技能都至关重要。 很多研究都支持布朗的观点:无论是人类还是动物,如果幼年时“没有玩够”,社交、 情感和认知能力的发展都会受到影响。 对动物行为的研究证实了玩耍的益处以及它在进化上的重要性:从根本上讲,玩耍能让动物(包括人类)学会某些技能,有利于生存和繁衍后代。 大多数心理

  • 向孩子妥协不是溺爱,这些分寸你掌握了吗?
    向孩子妥协不是溺爱,这些分寸你掌握了吗?

    在孩子面前妥协,究竟算是爱意的表达,还是纵容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可就需要好好掂量掂量了。养育孩子是一个“人性滋养人性”的过程,对与错,有时候未必那么绝对,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界限必须有,妥协也不可少。 妥协是溺爱的代名词? 一提到“妥协”,我们不免会将其与“放弃原则,无条件满足需求”等同起来。也因此,妥协常常成为“溺爱”的代名词。 确实,“妥协”有时候与“溺爱”可谓是难兄难弟,但若一味认为“妥协”恒等于溺爱,就未免有失偏颇了。育儿这件事,任何形式的偏执都是不科学的,对孩子的成长都是有害的。 曾经听说过这么一件事:因为认定“睡眠对孩子的生长有益”,有位妈妈就每天都与不满3岁的宝宝在午睡时间较劲。为了达到“让宝宝午睡”的目的,这位妈妈甚至不惜让宝宝哭闹两三个小时,直到小家伙困倦得不行了,抽抽搭搭进入梦乡,这位妈妈方才松了一口气。

  • 这6个无意的举动,父母常做,却正在毁掉孩子!
    这6个无意的举动,父母常做,却正在毁掉孩子!

    教育孩子,到处都是坑!父母可能一不小心,就踩进去了。你满心以为自己正在培养孩子,但无意间的举动却已经把孩子推向深渊! 这些小举动,无心也好,为了激励孩子也罢,实实在在都在伤害孩子,父母一定要看看! 别让你的无心之举,害了孩子。 对孩子说过的话,转眼就忘 “妈妈明天就跟你一起……” “爸爸这个周末就带你去动物园。” 这些话有没有很耳熟?这样的约定或者奖励,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说出口就忘”。 有些父母觉得自己工作忙,事情多,忘了很正常,说不定孩子自己都不记得了。还有的父母,就真的只是说说而已,骗过孩子这一阵就好了。 其实,你随口一说,孩子可能都记在心里,并且时刻都在努力达到目标,期待父母能兑现承诺。结果,等来的却是一次又一次的失望…… 久而久之,孩子也就不再相信父母,也不再被父

  • 一顿饭,看出孩子未来的发展!(后悔看太晚)
    一顿饭,看出孩子未来的发展!(后悔看太晚)

    世界顶级礼仪大师威廉·汉森说:“善于观察的人,只用一顿饭的功夫,便可知你父母生活的背景怎样、你的教育背景如何。” 餐桌上的礼仪,与一个人自小所受的家庭教育密切相关。餐桌礼仪不雅的人,首先反映的不是他的恶习,而是他父母的教育、他所在家庭的整体素养。 假如现在就可以知道,30年后你的孩子是什么样,他做什么工作,和什么样的人结婚,取得哪些成就,处于哪个社会阶层?你会不会重新审视自己给孩子的教育,然后发现有些做得不够,而有些做得太多呢? 周六和朋友吃饭,其中有对夫妇带了个3岁的小男孩,席间小孩子一直没消停。我问妈妈,是不是比较少带他出来?妈妈回答:不是,也经常出来的。很明显,孩子缺少的不是出门机会,而是饭桌上的规矩。 1、父母的教育,决定孩子的教养 之前朋友吃饭,其中有对夫妇带了个9岁的小男孩,席间小孩子一直没消停,没吃几口就到处乱

  • 妈妈的爱,不讲条件,但要讲规矩!
    妈妈的爱,不讲条件,但要讲规矩!

    我们常常说要无条件接纳孩子,事实却往往只接纳孩子优点。我们常常说要给孩子定规矩,事实却往往变得没有原则地迁就。在爱与规矩之间,我们需要更好地平衡,给孩子无条件但有规矩的爱。 “你再这么不听话,妈妈就不喜欢你了!” “你再这么调皮捣蛋,妈妈就把你送人了!” “你再不好好学习,妈妈就不要你了!” 我们总是有意无意地对孩子说出类似的话语,也许我们的初衷是好的,希望孩子听话,不调皮捣蛋、好好学习,但是,我们采取了错误的方式:用“妈妈的爱作为威胁工具和惩罚手段!” 可是这些话对孩子来讲,却像一把利剑,伤人又伤心,言下之意就是:如果我没有达到妈妈的要求,那么,妈妈——这个我最亲近最信赖最喜欢、我作为全部依靠的人,她就不再爱我了,我将失去妈妈的爱,甚至妈妈! “爱,是无条件的接纳,并着眼于光明处。”所谓无条件的接纳,就是无论孩

  • 请不要再对孩子倾述养他有多辛苦!
    请不要再对孩子倾述养他有多辛苦!

    很多家长不愿意痛痛快快给孩子买东西,给孩子花钱的同时反复强调金钱多么来之不易、要珍惜东西不可以浪费等等,孩子由此收获到的是匮乏感和愧疚感,跟金钱的关系沉重艰难。 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很多父母经常有困惑:孩子该如何教育?如何让孩子品行好?等等。在传统的教育里,我们在孩子面前说“粒粒皆辛苦”,说“不要乱花钱”,说“我们养家好辛苦”……其实这些并不能让孩子内心更加富足,品行更好,也无法让他们生活得愉快。 使孩子品行好的最好方法,就是使他们愉快 生活质量并非由物质决定,而是由心灵决定。一位朋友富有而且修养气质很好,兄弟姐妹也都如此。她的童年时代,物质上大家都很贫乏,但他的妈妈总是保持生活中的美感,时不时给孩子们带回一些美好小玩意,从来不对孩子传递生活艰辛、金钱来之不易、要懂得珍惜这样的沉重感教育,孩子们一直感觉内心富足流动,所以后来到社会上凭借自己的能力,

  • 帮孩子戒IPad和手机,只需一招,这位妈妈太聪明了!
    帮孩子戒IPad和手机,只需一招,这位妈妈太聪明了!

    受父母的影响,孩子们喜爱玩手机、IPad似乎是天生,但是孩子频繁玩、长时间玩,已经给不少家庭带来了难题。小编首先提醒大家的是,让孩子完全戒掉父母每天都在用的手机或IPad,敢情是不现实的。那么父母该如何做呢?先给大家看看一位国外妈妈的做法,相信能给大家来带不少启发! 小男孩Andy是IPad控,玩IPad可以经常不喝水不吃东西,在经历了一伤次由于玩IPad入迷从家里的楼梯滚落摔断了一条腿之后,妈妈做了下面的举动: 暑假的一天,熊孩子像往常一样起床,吃完早餐后想玩IPad,竟然发现IPad上面贴了一条小纸条:妈妈从今天起实行IPad新使用法,IPad被上锁,密码每天更新,你每天要做完3件被随意选出的家务,并且按照指定顺序将家务做完才能找到密码,这样的新规定将维持1-2周,视情况作调整,如果不接受你有权利拒绝,但你的IPad在后天会送给表妹Jenny。如果接受,那

  • 高质量陪伴孩子的3个秘密!80%的家长还不知道
    高质量陪伴孩子的3个秘密!80%的家长还不知道

    陪伴,不是光在家里两眼盯着孩子,更不是偶尔带孩子去趟游乐场就够了。陪孩子也讲究方式方法,错误的陪伴只会影响孩子的成长,而高质量的陪伴才能真正帮助孩子完善性格和心理健康。 高质量的陪伴孩子有3个技巧,掌握这些才能让陪伴更有意义,粉丝妈妈赶紧学起来吧! 1、陪孩子睡觉 看到标题粉丝妈妈一定感到有些疑惑:睡觉?陪孩子睡觉就是高质量的陪伴了?这也太简单了。其实不然,陪伴孩子睡觉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其中有很多技巧。 睡前陪孩子聊天。孩子睡觉前心情是最安静平和的时候,家长可以利用这个时间问问孩子白天都做了什么事情、在幼儿园有哪些收获、有没有发生有趣的事情,或者问问孩子最近有没有烦恼等等。 给孩子讲“故事”。这里的讲故事不单单指童话故事书,更多的是家长给孩子讲讲自己的故事,家庭里的、工作岗位上的,或是爸爸和妈妈

  • 拥有这项能力的孩子,长大肯定了不起!现在看到还不晚
    拥有这项能力的孩子,长大肯定了不起!现在看到还不晚

    你将来要成为怎样的人,很大程度上要看你有着怎样的朋友。良师益友,在某种程度决定了孩子以后会走向怎样的道路,能否在这条通往成功的路上一直走下去。 有些家长可能会说:孩子交怎样的朋友,并不是我能够决定的,我不能限制孩子交朋友的自由。 家长不能为孩子挑选朋友,但是在却能够决定孩子交怎样的朋友。 培养孩子正确的交友观 先给孩子讲述“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故事,让孩子认识到交友必须谨慎。有益的朋友可以相互促进,取长补短,共同学习,尤其是学习生涯有一个努力上进的朋友,能让孩子一直在一个良性竞争的氛围里。 睿妈在初中阶段有一个好的闺蜜,她真的特别勤奋,每天上完课,自己还要一直学习,我也不忍心让她自己待在教室,就陪着她一起学习。和她一起学习的日子,感觉每天作业都突然变少了,还有大把的时间可以一遍遍的复习,预习新的知识,然后每次

  • 6个促进孩子同理心或同情心的步骤
    6个促进孩子同理心或同情心的步骤

    通常要让孩子为别人做出较仁慈的行为,较困难的部分在于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开始着手,因此可以培养孩子的热情与兴趣,并且搭配合适的计划。下面是其他父母传授的六个方法,运用这些方法不只可以使家人更加慈善,藉由导引孩子逐步实行他们所选择的计划,孩子也会更热心对别人做出有同情心的行为。 根据孩子的兴趣和才能选择计划 第一步就是帮助他选择擅长而且喜欢做的事情。寻找和孩子有关的问题,开始注意你家环境四周———例如需要打扫的地方,孩子玩耍时不再感觉安全的公园,需要清洁的游民中心,或者孤苦无依的老人。查看电话簿上的社会服务机构,找寻其他的服务计划。帮助孩子分析每种可能的利弊得失,然后选择一个他最想要解决的问题。 研究主题 下一步,尽可能帮忙孩子找出和这个问题相关的信息。但是要注意一点:如果这个机构不接受孩子的参与,只鼓励你的孩子去筹募金钱或捐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