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幼儿健康幼儿营养幼儿教育幼儿疾病
  • 有这7种做法的妈妈,正在宠坏孩子,别等孩子长大再后悔!
    有这7种做法的妈妈,正在宠坏孩子,别等孩子长大再后悔!

    爱孩子是每个妈妈的天性,宁愿将就自己,也不愿意亏待孩子。 但是,很多妈妈往往按捺不住这份天性,母爱泛滥,一不小心就将孩子宠成了一个顽皮难教的“熊孩子”。 如果你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变成人人都不喜欢的“熊孩子”,那么以下这些行为千万要避免! 1、让孩子享有“特殊待遇” 不少大人,会把孩子当做家里的“小太阳”。带孩子出一趟门,全家人浩浩荡荡,前呼后拥:妈妈撑伞,爸爸抱,奶奶喂水,爷爷逗笑;买了好吃的食物,孩子享有独吃或先吃的特权;孩子对家中长辈呼呼喝喝,大人还觉得孩子很可爱。 在这种家庭中长大的孩子,往往会以为自己的地位高人一等,不懂得尊重父母、孝敬老人,凡事先满足自己,从不会替家人考虑。 2、没有原则地袒护孩子 孩子犯错时,很多家长不忍心指出孩子的错误,更不忍心责罚孩子。当其他人教育或指责孩子

  • 这5句口头禅,说的越多孩子越说越笨,再也不说了!
    这5句口头禅,说的越多孩子越说越笨,再也不说了!

    口头禅是一个人总是不经意挂在嘴边的话,可能说者无心,但听者有意。 下面7句话,应该是很多妈妈气急败坏时最容易脱口而出的,虽然说时无意,但对孩子造成的影响及伤却难以估量,所以开口前请三思,尽量不要再说了! 1我跟你说过多少次了? 孩子可能又打翻了牛奶,孩子可能又穿反了鞋子···很多妈妈眉头一皱,就会脱口而出“和你说过多少次了···怎么又···耳朵长在哪里···说那么多次怎么都记不住···怎么那么笨···” “和你说过多少次了”这句话的言外之意就是后面的这一系列的抱怨和责怪。久而久之,孩子就会被你随时随地的责怪置于“内疚、自责“的田地里,容易让孩子形成自卑、没有信心的性格缺陷。 2别人会笑话你 当你的孩子嘶声裂肺的唱歌,跟着音乐旁若无人地扭着小身体跟着舞动起来的时候,你是不是也曾和孩子说过

  • 孩子从平凡变到优秀,需要经历哪几步?这位妈妈给出了答案
    孩子从平凡变到优秀,需要经历哪几步?这位妈妈给出了答案

    现在这个年代的孩子,要过早地面对升学的压力,确实很难做到这两者的平衡。曾几何时我也不自觉地将孩子与别人家的孩子相比,回顾一下,我觉得关键是家长要放缓心态,掌握好各阶段的节奏。 1、放养的童年 历历进入一年级的时候,是一个十分平凡的孩子。因为在学前阶段没有教他识字和算术,加上他性格慢热,在新环境中处于适应阶段,不会表现自己,所以在众多的孩子当中,他实在是太不起眼了。班里的孩子按表现分三批入队,他是第三批。 我对此倒没有十分在意,对我来说,他能适应小学的生活,而且开开心心的,这反而更重要。在这个阶段里,我主要是注重让他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每天要登记作业和按时完成,做完作业才能玩耍,自己整理书包,周末才能看电视,等等。 从一年级到三年级孩子都处于放养阶段,完全以校内知识为主,没有任何课外的拓展。每逢周末,我们一家都去找乐子疯

  • 8岁男孩险被坏人带走,机智喊出这句话,吓跑了坏人!
    8岁男孩险被坏人带走,机智喊出这句话,吓跑了坏人!

    孩子都是爸妈的心头宝,任何家长都不愿意自己的孩子遭受到一点儿伤害。但是孩子年纪小,安全意识比较薄弱,自我保护能力差,而父母又不可能每时每刻都在孩子身边,因此,爸妈要在平时的生活中多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让孩子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我保护常识。 8岁的小男孩轩轩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一天下午放学后,轩轩独自走在回家的路上。突然有一个陌生男子走到轩轩面前,问轩轩要不要跟他去游乐场玩,轩轩拒绝后,男子立即从背后抱住轩轩,想把他带走。轩轩一边挣扎着一边大喊大叫。 男子见轩轩的喊叫引起了一些路人的注视,就装作轩轩的家长,对孩子又打又骂,“你这个兔崽子,放学后不马上回家,还在外面瞎玩,不打你不长记性!”路人见状都漠然地离开了。随后,轩轩见到一名男士路过,急中生智,大喊“爸爸”,企图带走轩轩的男子以为真遇到了轩轩的爸爸,赶紧放下孩子逃走了。 轩轩真是太聪明机智了,他在

  • 孩子如何才能成大器?父母要舍得“用孩子”
    孩子如何才能成大器?父母要舍得“用孩子”

    “只知怜惜孩子,不舍得使用孩子”,这是当今父母对孩子爱的误区。 实际上,爱孩子,就要舍得用孩子。一个人在被他人需要时和为他人付出时,才能感受到自己的价值。 一个孩子被大人使用和需要时,才能感受到自己幼小的生命多么伟大,进而感悟到一种深深的爱意,并且产生强烈的责任感。 有的父母把孩子当“宠物”养,什么都替孩子干,从不让孩子为自己做点什么。 其实,母亲对孩子的肯定,最能激发孩子的潜力。为了给妈妈一个惊喜,孩子可以创造出奇迹,这种动力能使一个弱小的男孩成长为勇敢的男子汉! 那么,父母该如何使用孩子呢? 下面分享几则小故事,一定会对家长们有所启示↓↓↓ 故事一有你,就是不一样。 有一位男孩的母亲,从小就常对儿子说这句话:“有你,就是不一样。” 儿子3岁时,有一次我抱他挤公共汽车,不料腿下一软

  • 一旦养成,孩子能终生受益的习惯
    一旦养成,孩子能终生受益的习惯

    好习惯对一个孩子来说是一生的财富。好习惯既能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又能有一个良好健康的生活习惯。孩子从小养成好习惯关乎到他今后的发展。好习惯让孩子一辈子都享受不尽它的利息;坏习惯让孩子一辈子都偿还不尽它的债务…… 这里,家长必须谨记让孩子在10岁前养成的9个好习惯,受益终生! 1,早睡早起的习惯: 睡眠对于孩子们的身体发育有着很大的影响。从生活方面来说,早睡早起也可以让孩子在一天的时间里都充满活力。 2,正确的饮食习惯: 没有健康的身体,什么事情也做不成。要让孩子明白,为了自己的身体健康,营养均衡摄取是多么的重要。并且要教育孩子在吃饭的时候不要做其他事情,要专心吃饭。 3,自己整理书桌的习惯: 不好好整理书桌的孩子,总会浪费大量的时间在找东西上。可以从制定学习计划和整理笔记开始,来培养孩子勤于整理的习惯。 4,运动的习

  • 不想孩子视力变差戴眼镜,护眼5法马上用起来
    不想孩子视力变差戴眼镜,护眼5法马上用起来

    发现孩子看东西有奇怪的小动作、看不清东西的时候一定要带孩子及时去医院眼科检查。 孩子视力异常的6大征兆 儿童视力疾病最好的治愈期是在6岁之前。如果视力疾病错过了最佳治疗期,治愈的概率会大大降低。孩子视力异常,常出现下面6种明显征兆: 1.看电视、电脑、书的距离会不自主地靠得很近; 2.经常眯着眼睛看,或对视觉活动特别不感兴趣; 3.看东西总是歪着一侧头去看; 4.有揉眼睛和皱眉的习惯; 5.常抱怨看不清楚,很容易撞倒东西; 6.另外,孩子经常头疼也是眼部疾病的信号之一。 5大护眼行动刻不容缓 如果你

  • 当孩子犯错,其实三句话批评就够!别伤了孩子!
    当孩子犯错,其实三句话批评就够!别伤了孩子!

    亲爱的辣妈们,当孩子犯了错误,你是不是很伤脑筋?当你批评他,他是不是当耳边风?当孩子不改正,你是不是很“受伤”? 看来,有可能是我们批评的方法出了点小问题哦。其实,批关于批评,只需要三句话就够了。 最有效最简单的方法:三句话批评孩子就够! 1、第一句话:指出孩子做了什么错事。 2、第二句话:指出这件事的后果,以及我们对这件事的感受,不高兴,很生气,生气极了。 3、第三句话:告诉孩子我们很喜欢他本人。 到此结束,拍一拍孩子,用期待的眼神与孩子交流。整个过程只需要一分钟。这个方法的关键就是: 关键: 一、就事论事指出孩子犯的错误。这只要一句话,通过这一句话让孩子很清楚地知道自己究竟做了什么事。 二、告诉这件事的后果以及自己对这件事的感受:很生气,不能容忍这样的错事。也只要一句话,通过这一

  • 这么做,比打骂孩子管用一百倍!
    这么做,比打骂孩子管用一百倍!

    孩子乱丢东西、到处乱画的时候,是不是感到很苦恼? 用粗鲁的打骂惩罚孩子,最后看到他大哭的样子,心中是否又充满了无奈? 你缺少的不是管理孩子的意识,而是科学的管理方法! 看看这些,你应该能收获不少。 规劝场景孩子和同伴吵架,还夺走了同伴的玩具。应该做什么?先走到孩子的身旁,让孩子知道你已经注意到他了;然后询问争吵的原因,一定要耐心听完孩子的想法;告诉孩子争吵是不正确的,并且教孩子给他人道歉,说“对不起”。不应该做什么?不要意图用很大的说话声音去压孩子,威胁孩子;不要一把把孩子拉开在一旁训斥,对两个孩子都不好; 言语一定不能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罚坐场景孩子在家里吵闹不休,弄得家里乌烟瘴气。应该做什么?在家里设置一个处罚区,放上软垫或椅子;准备一个闹钟,对处罚时间进行计时。不应该做什么?处罚区不要设置在大门、客厅等太明显的

  • 培养孩子规则习惯的7个方法?
    培养孩子规则习惯的7个方法?

    孩子的许多规则习惯要从小养成,以下介绍培养孩子规则习惯的七个方法。 ⒈塑造好家长自己的形象 这对子女进行家庭教育是一个关键。我们经常听到一句话,子女是父母的影子,道理就在这里,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孩子模仿的内容。当然除了父母之外也包括与孩子一起生活的其他人:老人、保姆等。在家庭中的一些生活习惯:如按时作息,卫生习惯,礼貌习惯等,家长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做好。社会生活中的要求,如交通规则,家长在与孩子出行时要自觉遵守,讲公共道德和秩序,以自身行为去影响孩子。 ⒉家长在孩子面前不要居高临下 不要认为家长说的都是权威的话、是不可以改变的。父母也是有缺点的、也有讲错话的时候。家长对孩子的尊重要落在实处,家长的角色更应该是知心的、可以倾诉的朋友。家长不是完人,说错话、做错事要勇于承认,孩子的观点如果正确,就要尊重孩子的意见,

  • 好爸爸一定要为孩子做的20件事,你做过几件?
    好爸爸一定要为孩子做的20件事,你做过几件?

    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错过了就意味着永远无法弥补。父爱是深沉的,是寡言的,也许父亲没有更多的时间去陪伴孩子,但这20件事,你应该为了孩子尝试去做。 这20件事,你为孩子做过吗? 1、一定要记得为孩子洗尿布,当然,你可以选择洗衣机洗,同样,你也可以说,有尿不湿,还用什么尿布。但这些都是借口罢了,最好的感觉还是亲手洗一洗,感受一下做爹的滋味。 2、在家时一定要抱抱孩子,让他感受到和母亲不一样的感觉,而这种感觉当然是男人所特有的。 3、若你平常工作忙,那记得把晚上的时间留给孩子,若晚上你还没有时间,那周末一定是要陪孩子的。 4、选一本有趣的儿童故事书,有空的时候朗读给孩子听。 5、当妈妈身体不舒服时,和孩子一起准备晚餐,看看孩子和你谁的破坏力更强,你也可以感受到孩子的母亲是多么的辛苦。 6、妈妈

  • 宝妈们,丢啥别丢娃!儿童防拐教育刻不容缓!
    宝妈们,丢啥别丢娃!儿童防拐教育刻不容缓!

    江西赣州人民检察院联合公安局进行了一场防拐骗测试,参与测试的50名小朋友中,竟有42人被模拟“骗子”骗走。 通过测试家长们发现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存在严重不足,在严厉打击拐卖儿童的违法犯罪的行为同时,防范教育也是不容忽视的,加强防拐教育更是迫在眉急。 媒体公布的儿童失联真实案例: 粗心父母只顾挣钱孩子走失 5月19日,杨庄乡臧坪村的一台大戏吸引了方圆数里群众前来观看,付家两口带着小女儿赶着卖串的小推车也前来赶会。上午10时左右,麻辣串的生意异常的好,他们两口只顾挣钱,忽略了对孩子的看管,任由小孩一个人到处玩耍,小女儿离开他们的视线后,不知不觉跟随着人流走出了会场,来到臧坪村子里后就迷路了。 孩童闹市区走失险被撞 女警辅安全送还父母 2016年5月19日晚高峰时间段,南京交警二大队女子中队警辅张生华,在辖区秣陵路

  • 孩子最需要的是什么?父母早就应该知道!
    孩子最需要的是什么?父母早就应该知道!

    爸妈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赢在起跑线上”,所以很早就为孩子安排好学习的计划。来听听专家们对早教的解读,或许会给疑惑的父母们带来点启示! 大自然,早教的最佳场所 最好的早教不在教室里,而是发生在整个大环境中。“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让孩子在蓝天白云、花鸟鱼虫间去感受和体会真实的世界,远比把很多孩子关到一间房里倾听大人填鸭式的教学要好得多。经常接触大自然的孩子性格活泼开朗,思维也更活跃。 心理学家李子勋看来,孩子在和大自然接触时内心是自由和无序的,情绪也是浪漫与平和的;自然中蕴含着丰富的声、光、色、形多重信息,孩子易于被这些信息感染,变得更加灵动。 专家建议这样做: 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从美丽的星空到广袤的大地,帮助孩子拓展视角,更深入地去探索所处的世界。如星星眨眼、花开花落、蚂蚁搬家、老鼠打洞等发生在地上的神奇事情,提升

  • 激发2岁宝宝想象力的13个亲子游戏,周末动起来!
    激发2岁宝宝想象力的13个亲子游戏,周末动起来!

    2岁左右宝宝的想象力开始发展,这时候如果爸爸妈妈可以配合一些家庭亲子互动小游戏,帮助宝宝发展想象力的同时,还可以对大脑进行良好的刺激,一起动动来让宝宝展开想象力的翅膀吧! 1、按节拍做律动 给宝宝播放童谣的录音,让他随着节拍做律动。宝宝可以根据自己的感受做律动,也可以跟随录音哼唱。 效果:这不仅可以培养宝宝的节奏感,还有助于提高孩子的想象能力。 2、自制望远镜 准备一张纸,教宝宝将纸卷成圆筒状,当望远镜。然后,教宝宝拿着自制的“望远镜”环视周围的物体。 效果:由于有部分视野被遮住,所以宝宝会对遮挡部位进行想象,这种游戏还可以提高孩子的推理能力。 3、敲水杯 准备几个玻璃水杯,往杯子里添加不同量的水。然后,让宝宝拿筷子去敲击不同的杯子,听听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一样。

  • “五不许”熄灭孩子的成长之灯!
    “五不许”熄灭孩子的成长之灯!

    在早教中,家长有几种做法对孩子的成长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家长对孩子行为的过度约束,很容易让孩子养成胆小、依赖、怯懦的性格。家长要学会适当地放手,给孩子更多的成长和发展空间,才是对孩子最真挚的关爱。 “不要碰!”——熄灭孩子冒险之灯 逛街时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当孩子正要伸手去摸柜台的商品时,家长就会厉声喝道:“不要碰,摔坏了怎么办!”孩子对新奇的事物感到有趣,自然会发挥他们好奇的天性,用双手去探索,去了解未知的东西。但是家长的明令喝止会使得孩子热情退减,失去探索的意欲。千万不要小看了这个细节,孩子多次被限制探索的自由,会使得孩子习得性冷淡,对外界的事物失去好奇心与冒险的勇气。 当孩子尝试去用双手触碰他感到好奇的事物时,家长首先可以嘱咐他要小心一点,如果可以的话,蹲下来尝试用孩子的角度和孩子一起去欣赏这个物品,家长可以在一旁指导孩子说,这个是什么东西,

  • 四种中国式礼貌对孩子的成长却是有害的,宝妈们要知道。
    四种中国式礼貌对孩子的成长却是有害的,宝妈们要知道。

    中国是个礼仪之邦。但有一些常见的中国式礼貌,对孩子的成长却是有害的。下面说的这4种中国式礼貌,可谓历史悠久。观察发现,随着年轻父母的成长,不少已有改观。但是仍然会有部分父母,会不自觉地犯“礼貌性”的错误。 以下这些以礼貌为名义的伤害,是不是也曾经发生在你或者身边人的身上呢? 1、大的让小的 伤害孩子的物权观和自我认同感 【案例】:4岁的哥哥在玩自己的玩具时,2岁的妹妹来捣乱。俩人争抢起来时候,妈妈看到了,抱起妹妹,安慰她的同时以责备的口吻对哥哥说:妹妹还小,你要多让着她!哥哥情绪爆发了,一边大哭,一边嚷着:不让,就是不让! 大的让小的,大的要承担更多的责任,这是我国的传统文化,几千年来我们一代一代都是这种文化中成长起来的。但是希望6岁前的小孩子就严格遵守这个传统,去背负这么沉重的道德包袱,未免苛刻了。 谦让

  • 为什么层次低的父母都喜欢玩手机?看完你就明白了
    为什么层次低的父母都喜欢玩手机?看完你就明白了

    我平常走在路上,经常会看到很多家长一手牵着孩子,一手握着手机。但却不再小心翼翼地关注孩子,而是低着头,专心地盯着自己的手机屏幕。 之前有个孩子控诉自己的爸爸玩手机,在作文里说“爸爸已经不是我的爸爸,他是手机的爸爸”,我倒觉得是手机的奴隶更合适。 而且通过和这些家长的接触,我发现——层次越低的父母越喜欢玩手机! 为什么这么说呢? 很多爸爸下班回到家,孩子在做作业,他就自顾自往沙发上一瘫,拿出手机就开始刷。大拇指飞快地在屏幕上滑动,孩子叫他检查作业也浑然不知…… 不难想象,对于自己的生活毫无追求,整天把时间消磨在手机、电视上的家长,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层次也高不到哪里去,因为他们永远都忽视了这最重要的几点! 1、层次低的父母缺乏学习意识 离开学校,对于很多人来说就意味着无事可干。平时下班回家、周末休息,不看电视不玩

  • 父母快要对孩子发火时怎么办?
    父母快要对孩子发火时怎么办?

    父母要想减少自己的火气,可以用用六字真言:“很正常,没什么 ”。也就是凡事去理解孩子:孩子的表现不是捣乱、无理取闹、不可理喻,而是有原因的,其中可能就有我们的原因;或者不过是人性正常的表现,是人之常情,我们成人可能也会这样。 所以,很正常,没什么。有了这样的认知,火气自然少多了。这种思维模式对于家人、朋友、同事都同样适用。 虽然说认知疗法是减少火气的有效方法,但是认知总有不到位的时候,所以,还会有火气,而且有时我们忍了又忍,火气还在积累,那怎么办?此时想少发火,关键是不要让火气积累。火气就像泄露的煤气,积累得多了,一点儿小事就会成为导火索引爆,我们就可能发飙!这是情绪的规律。所以,当孩子让我们有些烦躁生气的时候,不要等着火气积累到无法控制。可以这样做: 冷处理 走开让自己冷静一下,眼不见心不烦,火气可能就不再积累。

  • 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麻麻可以这样做
    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麻麻可以这样做

    学习知识原本是有趣味的,做题也是一种智力游戏,当解出一道难题或写了一篇好文章时,也颇有成就感,所以学习本来是可以有兴趣的。学习兴趣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那么我们怎样培养孩子的兴趣呢? 我与一位高中女生的对话: 维尼:为什么你能从不想学习,变得对学习这么执着? 女生:是进步的快乐,还有升学的压力。我自己也能从学习中找到快乐。 维尼:是啊,学习有进步,本身就是很爽的事情! 学习看起来枯燥,好像是个苦差事,但是只要能不断有进步和成就感,兴趣就会增长。正如王金战老师所说的:“差生是反复遭遇失败的打击后才产生的,让一个差生变好,就是让他反复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他就会慢慢地变好了。” 所以,如果我们想帮助孩子培养兴趣,就要多去帮助孩子获得进步和成就感,去反复体验成功的喜悦。不过前提是重视孩子的感受,有良好的亲子关系,帮助孩子也要有

  • 孩子这5个成长信号,常被误认为问题行为,你误会了吗?
    孩子这5个成长信号,常被误认为问题行为,你误会了吗?

    孩子成长的一些信号,常常会被误认为是“问题行为”。这些误会很可能会让父母错失正面引导孩子的机会。 1、搞破坏 很多孩子到一岁左右,会开始出现一些让父母匪夷所思的“破坏”行为。 比如把所有抽纸都从纸盒里抽出来,扔东西制造噪音,将所有盒子、柜子门都打开,想将手伸进插座…… 当孩子身体运动能力越来越强的时候,他们的认知能力会大幅提高。 这个“搞破坏”的时期,实际是孩子人生阶段的“实验期”。 在这个阶段,孩子会通过亲身体验来学习周围的事物。 这个阶段的每个动作,对他们来说都具有意义。 他们什么都想要亲自摸一摸,打开来看,摔打一下,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身体去了解这件物品。 但这些行为常会被父母误会是“没规矩”,因为有点像在搞破坏。 其实这个阶段不必要着急管教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