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幼儿健康幼儿营养幼儿教育幼儿疾病
  • 别把孩子养育成一个不能承受挫折的人!害了孩子一生!
    别把孩子养育成一个不能承受挫折的人!害了孩子一生!

    常常有父母跟我抱怨说,现在的孩子养的太娇气了。遇到什么事情失败了就气馁了,完全不知道怎么教了。但是现在也不能打骂孩子,跟自己成长的环境相比,现在的孩子完全不能承受任何挫折了。很担心孩子以后面对社会,不能承受压力和失败。 的确,爸爸去哪儿第三季我的印象特别深刻的,就是奥运冠军杨威和他的儿子杨阳洋。当时节目组要求爸爸们比赛,赢了的可以先选房间。当奥运爸爸杨威是最后一名的时候,杨阳洋崩溃大哭,怎么都不接受。游戏有输有赢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网友纷纷指责杨阳洋输不起。其实呢,这可能跟杨威的国家运动员的身份有关系。为国争光,输一次就没有机会了,可能是杨阳洋那么在意比赛失败的原因。但是也从侧面反映了网友的态度:大家都不喜欢的输不起的人,不能承受挫折的人。 我从事教育研究工作多年,接触过很多孩子和家长,很多孩子就是在家长的过度保护下成长的。最明显的一个案例就是

  • 你没了解过宝宝学习的方式是哪一类,就别怪他学得不够快!
    你没了解过宝宝学习的方式是哪一类,就别怪他学得不够快!

    在养娃这事上,OK爸一直是比我淡定的。直到前阵子,他心血来潮教OK认数字,结果OK完全没有他预期的接受度,他有点不“坐不住”了。“我同事两岁的女儿所有数字都能认出来了,我都教儿子快一周了,他都记不全,你说儿子以后学习行不行?”作为从小一直是学霸的OK爸,那天受挫严重…… 一、别怪你的娃比不过别人,明明是你不了解他的学习类型 那天我哈哈大笑,“你自己学习好,但你根本不会教。” “你居然不着急!”他很意外。 “你给儿子看印有数字的卡片?” “是啊,别的小朋友一看就会了,他特别回避,即便看了,也要用小手数一数,比如看到2,他说不出2,非得拿出两个小手指,然后掰手指数好后告诉我2!” 那是因为他根本不是视觉型的学习者!他属于动觉触觉型!你要跟他玩起来,动起来,拿出食物,让他感知背后的逻辑,明白前因后果了,他才会真正学

  • 请不要把没这种能力的孩子匆匆送进幼儿园
    请不要把没这种能力的孩子匆匆送进幼儿园

    去年小Jo刚进幼儿园时,我发现他总是在放学路上尿急,每天飞奔回家,第一件事就是上厕所,也不知道他憋了多久。 后来,我发现他并不是想憋尿,而是不太会提裤子。可刚入园时老师也很忙乱,并不会像我们家人一样每次都帮所有的孩子穿脱。 不久之后,我参加幼儿园的开放日活动,发现小Jo的变化很大,他和所有小朋友一样,自己去喝水、吃完饭送餐盘、搬椅子、自己上厕所。 为什么没上幼儿园多久变化就那么大?在培养独立性上,老师和我们的方式有什么不一样,特别是和爷爷奶奶的有什么不一样? 长辈们:怕孩子吃不饱、怕到处都是——喂!在外面怕孩子累着——抱!怕孩子画得太慢——抢过笔我来画!拼图拼不上,孩子刚露出一点难色——立即帮他拼好!快放下,你拿不动——我来!想自己下楼——别摔着,我来抱!…… 总之,为啥我们都说带孩子累,实在是我们太“勤快”了! 蒙台梭利说:“教育

  • 婆婆从把屎把尿,到科学育儿讲绘本,媳妇只做对了这一件事
    婆婆从把屎把尿,到科学育儿讲绘本,媳妇只做对了这一件事

    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同事关系……每一段关系都需要经营,唯独公婆关系,除了抱怨似乎我们别无他法。而她,是一位职场妈妈,运用职场法则将“把屎把尿”的公婆转变为每天用“五筐法”做饭、给孩子读绘本的好公婆,她是怎么做到的? 经常听身边的朋友跟我诉苦:爷爷奶奶还是用传统的老方法带孩子,跟他们说了很多遍了要科学育儿,他们就是不听。或者表面答应,等孩子爸妈走了还是老样子。什么在孩子头下面放一本书睡平头、在不到一岁孩子的饭里加盐、还没学会爬就扶着站……每个家庭都有部公婆血泪史。 我家有一对“听话”的公婆。他们每天按照五筐法(5份蔬菜4份主食3份肉类2份水果1份奶类)荤素搭配孩子的一日三餐;每天带孩子至少2个半小时的户外活动;每天还给娃读绘本;至于睡平头、食物加盐、扶站更是不会发生的事情。 其实,不是公婆听我们的,是他们认可了科学育儿的方法,自然而然会身体力行的去践行。可是你

  • 宅宝宝不肯出家门,家长要警惕4个原因!
    宅宝宝不肯出家门,家长要警惕4个原因!

    “宝宝,公园的石榴花可漂亮了!我们去看看吧~”你连着唤了好几声,宝宝却只留给你一个玩汽车的高冷背影……“宝宝,陪奶奶去超市买水果吧~”“要!糖糖!”说罢宝宝又埋头看Ta的光头强…… “宝宝,你看那有个小朋友在荡秋千, 我们去和她一起玩好不好?” 宝宝却躲在你身后 小手紧紧攥着你的衣服 说啥也不肯和小伙伴打招呼 …… 咦, 家里怎么出现了一个宅宝宝? 蒙台梭利育儿经 | 1-2岁 原因1: 父母工作忙碌 宅宝宝的出现与父母日常带孩子的方式有关。对于大多数父母而言,迫于社会和生活的压力,他们只能在工作之余抽出时间来带孩子。 父母本身工作就非常忙,加之生活中的琐事占掉部分时间,剩余给孩子的就更少了,在家带孩子的时间都非常

  • 高情商小孩?只因他们父母懂得这些思维训练套路……
    高情商小孩?只因他们父母懂得这些思维训练套路……

    不管是现实生活中,还是电视节目里,我们总能发现这样的一类孩子:思维清晰敏捷、行动力强、富有创造性……最为关键的是,他们举止谈吐都十分得体,既不失童真、又显得特别懂事。有时候被孩子闹得烦了心,我们多少会觉得,像这种高情商的孩子,简直就是“别人家孩子”的集合,是我们日思夜想的“完美小孩”。 这倒不是说非要把孩子培养成太早通人情世故的小小“人精”,但必要的思维方法还是需要让孩子从小学习的。比如“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客观评估事情价值”、“分原因-经过-结果三步骤来解决问题”等等,在我们看来可能是最简单不过的思维方法,在孩子却是需要经过专门学习与长时间锻炼的。所谓“高情商”,其实有时也是一种正确的三观、清晰的头脑、体贴的情绪。 训练孩子思维能力最基本的就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步骤,也就是“所见-所想-所感”。 带

  • 如果被踹的是你的孩子,你选择开撕还是认怂?
    如果被踹的是你的孩子,你选择开撕还是认怂?

    前不久,一位母亲和一个女大学生的冲突成为舆论热议的焦点。其实这类事件在日常生活中时有发生,仅仅因为其中一位当事人将过程上传网络,试图获得舆论的支持,结果引发了网友们激烈的讨论。 事情经过是这样的,一位母亲带着孩子在大连某饭馆就餐,自己和朋友的两个孩子在一边玩捉迷藏。孩子的吵闹惹恼了邻桌的一位女大学生,她便起身径直走向小女孩,冲这位4岁女孩儿藏身的座位踹了一脚。 小女孩的母亲立即被激怒,于是两个女人扭打到一起。事情还没完。饭馆服务员闻讯上前来劝架,结果这位母亲干脆连劝架的服务员一并殴打,并且用桌上的餐具向女大学生扔去。 场面一度混乱失控。事后,母亲的怒气仍未消解,于是把事件捅到网上,因此制造了这一话题。 说实话,看第一遍的时候,真的很气愤,也很能理解视频中母亲歇斯底里的态度。 曾经有一次,我和老公带孩子去看电影,途中路过一家玩具店,孩子

  • 不陪孩子,我们赚再多钱也没用
    不陪孩子,我们赚再多钱也没用

    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父母们面临着最复杂、最不知所措的难题:我们是飘一代,和父母、爱人、孩子时常演绎着双城甚至三城故事。我们又是手机一代,人人都有网络和手机依赖症,生活退化为网络社交生态,周围遍布点赞党。 世界越来越大,家庭越来越小。网络社交越来越活跃,陪伴家人的时间越来越少。牵着孩子的手,和孩子一起大笑,那是多久之前的事了? 因为要完成一个项目,而错过儿子的足球比赛;因为临时加班,所以缺席女儿的芭蕾舞表演…… 时光不会重来,所以把陪伴的时间当成一个珍贵而伟大的礼物送给孩子,也送给我们自己。 生命只有一次,没有彩排,每一天都是现场直播,孩子的成长也是如此,成长的路随着飞逝时光一去不复返。 作为父母,我们能否从忙碌平静的生活中清醒认识到孩子的童年非常需要陪伴? 有位妈妈曾给我写过几段长留言,是一个能让很多妈妈深深触动的小故事。

  • 不打不骂,惩罚孩子最有趣有效的方式,别错过哦!
    不打不骂,惩罚孩子最有趣有效的方式,别错过哦!

    1、实例:打翻杯子。 有一次吃饭时,我们每个人都装了一杯饮料喝,笑笑在餐桌前手舞足蹈,一不小心,咣当一下把饮料杯给撞翻了,哗~~饮料撒了一桌一地,幸好我眼疾手快,保全了杯子! 通常这种情况,家长会有两种做法。第一种,孩子又闯祸了,添麻烦了,脾气暴躁的家长顿时开骂:“连个杯子都拿不住?怎么回事啊?你别喝了!”孩子哇哇大哭。【这是完全没有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 第二种,理解孩子的行为,孩子年龄小,心有余力不足,打翻饮料不是故意的,所以非常宽容:“没事没事,妈妈再给你倒一杯喝!”【这种做法表面上看确实是尊重和理解孩子,实际则是放纵了孩子的错误,孩子没有得到任何失败的经验。】 如何让孩子“自作自受”“自食恶果”呢? 妈妈:“笑笑,你的饮料没了,现在你没有喝的了哦。” 笑笑瘪瘪嘴:“啊?” 【没有饮料喝,这就是打翻杯子的

  • 这些教育男孩的方式,真会毁掉他的未来!再不看就晚了
    这些教育男孩的方式,真会毁掉他的未来!再不看就晚了

    许多男孩的家长问题扎堆:孩子上课不集中精力、交头接耳;爱玩手机、网游;不写作业,撒谎,偷拿父母钱;性格懦弱,一说就哭,没有男子汉气概…… 不仅如此,据这些男孩家长反应,孩子班上的女孩们表现普遍好于男生,班干部、课代表、小组长、三好学生基本都被女孩占据了,除了个别男生还不错,大部分都被老师作为反面典型和重点“照顾”对象。 面对家长的困惑和无奈,我们不禁要问:现在的男孩子到底怎么了? 哪是孩子不争气,归根结底是我们的教育问题 虽然当前重男轻女现象已越来越少,但不得不承认,受传统思想影响,现在的男孩依然要比女孩承受更多的期望和压力,特别是那些“陈旧”的磨练方式,不仅会破坏他的童年,还会毁掉未来!所以,哪是孩子不争气,归根结底是我们的教育问题。 细数那些会毁掉男孩的教育方式 男孩就要“穷养” 许多人都说男孩该“穷养”,小时候

  • 一秒专治手机控宝宝,这些方法亲测有效!
    一秒专治手机控宝宝,这些方法亲测有效!

    现在家庭里的一个普遍现象:即使父母有时间在家,也是把大量时间交给了手机,而陪伴孩子的时间越来越少。 事实上,现在有相当多的父母,不只自己玩手机,也把孩子交给了手机、平板或电视后放任不管。 根据我们的切身体验,这样造成的后果是相当严重的,除了孩子的脾气会逐渐变得暴躁易怒、情绪不稳之外,给孩子造成的潜在冷漠、缺乏关爱的心理影响,是绝不容忽视的。 一、删掉手机里面相关APP,坚持不再安装 对于年幼的儿童来说,这是好的方法。小孩子玩手机,不是冲着手机漂亮,或是性能多好,而是冲着里面的TA感兴趣的好玩的东西去的。 所以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删掉或深藏里面的相关应用,让TA再也无法找到。 在朋友的孩子大概两岁多的时候,为了逗她玩,在手机里面装了“愤怒的小鸟”的游戏,也装过一些听儿歌、看动画片、讲故事的应用。 小孩天生就对这

  • 这20个坏习惯,其实都是爸妈给的!
    这20个坏习惯,其实都是爸妈给的!

    孩子的坏习惯,是父母亲手培养的。不相信?对照这20个糟糕的习惯,你定能明白点什么。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当孩子还不理解真正意义上的对和错的时候,他会观察并模仿父母的行为。 我们是否遵守了人生和道德的准则?是否在毫不自知地给孩子以错误的引导? 坏习惯1:不耐烦 疲惫的你回到家看见乱七八糟的衣服玩具,还有一旁在哭闹的孩子,你终于忍不住大吼起来:“怎么老是哭啊哭啊!别哭了,真是个烦人精!” 提醒:一个自尊并且尊重他人的孩子,一定是先得到成人的尊重。 坏习惯2:不回避 结婚多年,你和爱人经常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当着孩子的面吵翻天。 提醒:我们的敌对、争吵,给孩子提供了一个攻击性行为的坏榜样。 坏习惯3:太“大方” 你勤俭持家,舍不得给自己买新衣服,可是对孩子却很宠溺,要什么给他买什么,从不教他节省

  • 孩子叛逆其实是好的开始,家长看懂了,孩子就有救了!
    孩子叛逆其实是好的开始,家长看懂了,孩子就有救了!

    很多家长都对孩子的“叛逆”头痛不已。总想找一些什么办法来“修理”孩子。实际上,孩子叛逆是好的开始,如果父母把握好了,对孩子受益一生;如果没有把握好,可能就会害了孩子。 对于少年期和青春期的叛逆,我们每个人或许都曾经历过,只是身为家长的我们已经无法真正地理解一个孩子的感受。 我经历过上千个关于孩子“叛逆”的个案,有自己的心得和总结。最近,一篇描写少年寻找自己的文章让我深受感动。 其实,孩子叛逆本身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问题。每个人的内在都会有叛逆的倾向。 对于一个人一生的成长来说,叛逆也不过是暂时的,孩子只有经过了这暂时的挣扎与痛苦,才会慢慢成熟,真正地去理解父母的用心。 寻找自我 《少年》 这篇题为《少年》的文章,讲的是一个刚满十七岁孩子的故事。虽然这个少年还是满脸的稚气,但他高大的身体已俨然是个大人

  • 你伤害了孩子,还不许他哭,不带这样子!
    你伤害了孩子,还不许他哭,不带这样子!

    有一天到幼儿园接月宝,遇到一个家长和老师聊天,说的好像是孩子的吃饭问题。老师说,孩子每天吃饭吃得特别快,还没嚼碎就直接咽了,结果刚才就吐了,吐了一身。 妈妈接过孩子的脏衣服,愁眉苦脸的跟老师说,这孩子在家吃饭也特别快,每次让他慢慢吃都不听。 老师和妈妈说话的过程中,这个孩子一直在身边拍妈妈的胳膊,不停地叫“妈妈妈妈!” 妈妈甩开他的手,他又缠过来,反复几次,妈妈终于急了,严厉地说:“没看见我在和老师说话吗!去!一边玩去。” 孩子讨了个没趣,不说话了,在旁边百无聊赖的晃荡。 妈妈和老师说完话,拉着孩子准备回家。孩子嚷嚷着不想走,还要和小朋友玩一会。妈妈说,刚才让你玩你不玩,现在该走了你又玩,你这孩子,就是不听话! 妈妈硬拉着孩子走,孩子挣扎着要去玩,这样纠缠了一会,孩子哇的一声哭了。 妈妈甩开他的手,说:“你在这

  • “熊孩子”VS“熊大人”,究竟谁比谁“熊”?
    “熊孩子”VS“熊大人”,究竟谁比谁“熊”?

    近日,大连的一家餐厅里,一名女大学生“教育”了邻桌素不相识的四岁小女孩儿,理由是孩子在公共场所玩耍吵闹,太“熊”。这名忍无可忍的“施教者”,在事件中用比孩童更失控的情绪,选择了武力解决——她冲破男友的阻拦,冲着幼小的身躯上去便是一脚飞踹,同时破口大骂着:我打死你。 正在网友争论得不可开交之际,媒体又后续跟进了完整版视频:孩子母亲和女大学生扭打在一起,丧失理智的她还最终迁怒于赶来劝架的服务员。 孩子在公众场合吵闹是错,家长没控制好是错,女大学生打孩子是错,家长以暴制暴、牵连无辜也是错。 错不分先后,错就是错。可刷完长长的网友评论,你会发现部分人的三观比事件本身更令人跌破眼镜——他们拍手称快,认为女大学生干得漂亮,批判熊孩子欠教育,爸妈不管,自有人揍。 我不禁哑然,熊的到底是孩子,还是这群一本正经的大人? 你眼里的“熊孩子”,

  • 别做这4种孩子讨厌的妈妈,尤其是第2种!
    别做这4种孩子讨厌的妈妈,尤其是第2种!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很大一部分是受到妈妈的影响。妈妈的行为不仅会对孩子的性格养成起关键作用,而且也决定了孩子和妈妈之间的感情。 可是,妈妈们,你们真的知道孩子喜欢什么类型的妈妈吗?这4种妈妈,是孩子最不喜欢吃的类型,千万不要做令孩子讨厌的妈妈。 总说另一半坏话 很多家长吵架,喜欢在孩子面前说一半的坏话,尤其是一些妈妈:长大了千万别像你爹那么没出息,我当初真是瞎了眼,怎么找了这个人..... 相信很多父母都有这样的感受,当两个人吵架,甚至只是稍微拌了几句嘴的时候,孩子就会哭。因为父母关系的和谐,对孩子来说非常重要。作为孩子的至亲,这是在让孩子承认这样一件事,被你说的那么不堪的人,竟然就是他无法割断血缘关系的父母。这让孩子如何自处呢? 不注意个人形象 妈妈的形象真的会影响孩子的人生,也许很多人不会认真地思考和承认

  • 父母“无条件”付出原来是在养儿啃老!要学习如何跟孩子“算账”
    父母“无条件”付出原来是在养儿啃老!要学习如何跟孩子“算账”

    几乎每个孩子都会问父母拿钱,这种情况下父母怎么做才是明智的呢,是要多少给多少还是直接拒绝?这里面可大有学问,今天,来为大家解答这个难题。 孩子很多时候都需要问父母拿钱。 参加文艺演出或学校组织的跳蚤市场,各种课外活动和课程,买“班里其他同学都有”的玩具、文具...... 家长成了孩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来源。 但更可怕的是,很多孩子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难道这不像我们所说的“啃老族”吗? 啃老族不是一天养成的,很多时候都跟父母的教育有关。 首先给大家出一道情景题。 假如孩子现在问你要一笔较多的钱,用于: 情景题 假如孩子现在问你要一笔较多的钱,用于: 买玩具; 参加学校组织的跳蚤市场; 让家长在资金和精力上支援所参加的文艺演出(购买或制作服装等);

  • 13张图让你看懂:原生家庭,对孩子到底有多重要
    13张图让你看懂:原生家庭,对孩子到底有多重要

    “原生家庭”,是一个很多人既熟悉又陌生的词语。 什么是原生家庭?我们一生可能会有两个家,一个是我们从小长大的家,有爸爸妈妈,也许还有兄弟姐妹的那个家;而另一个就是我们长大以后,结婚成家的那个家。第一个家就是我们的原生家庭,而第二个,是我们孩子的原生家庭。 原生家庭这个词近年之所以频频出现而为人熟之,主要是有专家认为,一个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这种联系有可能影响他的一生。 也许你常常会疑惑,为什么在你原生家庭或者你身上存在的问题,会在你孩子的身上重复出现?看完下面这13张图,也许你就明白了。 各位耙耙麻麻,请千万记住:你现在的家就是你子女的原生

  • 如何应对孩子“走路”敏感期?
    如何应对孩子“走路”敏感期?

    我现在开始学会走路了。我不再喜欢妈妈抱,而是喜欢自己走。妈妈总嫌我走的慢、说我不听话,其实这是因为我的走路的敏感期到了。 学会走路啦 我在8月大的时候,总是不停地想站起来,当妈妈把我放在她的腿上时,我就会使劲地蹬腿。妈妈总说我把她的腿踩得很痛。等到11个月时,我渐渐地可以自己蹒跚着行走了,便乐此不疲。我喜欢不停地走,因为在走的时候,我感觉到我的世界就发生了很大变化。当我看到一个喜欢的东西,不再需要妈妈的帮助,而是自己走过去拿。这让我非常欣喜,自己做主的感觉真好呀。 不过,我还不会把东西归位,所以我走过的地方都是乱糟糟的。就因为这样,妈妈似乎不喜欢我自己做主,她总爱把东西递到我跟前。那我就只好把东西扔远点,再自己去拿啦。 摔倒了 爬起来 现在我已经开始学习往前冲了,结果很容易就跌倒。每次一跌倒妈妈就会马上跑过来,很紧张的样子,问我:“宝

  • 测测宝宝对妈妈的依赖 分三步走!
    测测宝宝对妈妈的依赖 分三步走!

    Stage1:咦,来了一个陌生的人 妈妈陪着宝宝在房间里玩了一会儿,然后走进来一个对宝宝来说完全不熟悉的陌生人。 Q1:宝宝是否有些不安、忸怩,注意陌生人的动向,并且向妈妈靠近? YES-既信任妈妈又有警觉性的宝宝 宝宝不仅对陌生人有警觉性,而且当他觉得有危险时,会向妈妈靠近寻求保护,这种警觉是必要的,它能够保护宝宝的安全,也说明宝宝很信任妈妈。 NO-警觉度较低或不太黏妈妈的宝宝 若宝宝完全不在乎陌生人靠近,仍然自顾自玩玩具,代表宝宝对外界的警觉度较低,爸妈应特别注意教育宝宝保持一定警觉性。 如果他有不安的表现,却没有向妈妈靠近,看来他不怎么依赖你哦! 本阶段安全型依恋宝宝的表现 这时可以让陌生人与妈妈亲密地说说话,并向宝宝做出些友善的举动。因为有母亲在身边,安全型依恋的宝宝过一会儿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