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幼儿健康幼儿营养幼儿教育幼儿疾病
  • 想要小孩有礼貌个性好?父母先把自己给管好
    想要小孩有礼貌个性好?父母先把自己给管好

    一年多前遇见了一个妈妈,带着孩子在草坪上晒着太阳,孩子开心得玩着小手拉小手的人型小火车,一边喊着不下3次的妈妈,但是这位妈妈的眼睛没有离开过她的手机,因为她忙着把孩子玩拉火车的笑颜po上网络,忙着把打卡的文字透过手机传达到脸书,于是在孩子开心的叫了大概的10次的妈妈后,她对着孩子大骂:「你吵什么!再吵我就揍你!」 第二次遇到这个妈妈,她正唤着孩子过来她的身边加件衣服,才不过三声,她的声线即刻变得尖锐又泼妇,对着孩子大吼:「是要我叫你几声!你欠揍是不是!」 第三次遇到,我是先看到孩子,4岁的他有个2岁多的弟弟,两兄弟正因为强夺同一台脚踏车,哭得一把鼻涕一把眼泪的,这时候妈妈出现了,她对哥哥说:「你干什么不让弟弟!」 然后这次妈妈说到做到了,还真的就是一阵又拖又拉的揍了哥哥。 再隔半年,我在两兄弟的吵架声里发现了他们,这一次我听到哥哥

  • 选择幼儿园注意事项,可能会影响孩子一生
    选择幼儿园注意事项,可能会影响孩子一生

    选择幼儿园注意事项:路途远近 选择幼儿园当然离家越近越好,提倡“就近入园”。 一是节省接送时间,离家近的幼儿园会让你和孩子方便不少,减少意外发生; 二是能经常看到幼儿园,孩子不容易产生陌生感。如果路途远的话有校车接送就最好了,但车程也不宜超过1小时。 {insc m="8" i="841058"} 选择幼儿园注意事项:教师的素质 幼儿园教师除了要有一定的资历外,最重要的是个性温柔,有耐心,喜欢孩子,尽责和有爱心,同时,要善于和孩子及父母沟通,能把幼儿园照顾和教育幼儿的理念与父母很好的交流,这样能够提升家庭的教育功能,能更好地帮助孩子的学习与成长。 选择幼儿园注意事项:安全性 幼儿园里是否经常出现有关孩子安全的重大事故,这标志着一所幼儿园的管理者与老

  • 只会说「NO」伤关系,耍心机让孩子无法拒绝你!
    只会说「NO」伤关系,耍心机让孩子无法拒绝你!

    「感受孩子的『想法』,耐心倾听。」说穿了,这是一种「同理心」的态度。另一方面,也有妈妈担心「一味同理心的话,会不会不懂区分『善』与『恶』?」不用担心。所谓的「同理心」并不是每件事都是「YES」。只是去亲近孩子内心的「想法」,对于孩子的行为还是要严厉斥责。 换言之,在责备时,就算「认同」(YES)孩子的「想法」,对于其行为要清楚告知是「不对的」(NO)。 譬如,孩子吵着说「我想吃点心」。 这时候你会想:「孩子肚子饿了(虽然想叫他忍耐……),还是让他吃吧!」等于对孩子的「想法」及「行为」都给了「YES」的答案。这样是不行的。因为如此一来,孩子就无法分辨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不能做」。 最佳回应是对孩子说:「肚子饿了吧?对不起,因为待会就要吃饭,现在不能让你吃点心。」这就是对于孩子的想法给了「YES」讯号,对其行为给了「NO

  • 妈妈放手,培养哥哥解决问题的能力 !
    妈妈放手,培养哥哥解决问题的能力 !

    阅读了不少的育儿书,也听取了兄弟俩表姑的建议,很长时间以来,妈妈也在努力做到放手不管,小朋友的事情让他们自己解决,一段时间以来,效果还是非常不错的。在以前,妈妈总是错误地认为,安排好每一件事情,解决好每个问题,都是全职妈妈的“本职工作”,只有妈妈才会有好办法,但…实践证明,妈妈是低估了小朋友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如今4岁半的哥哥,在遇到问题、解决问题方面,能力还是非常强的。 【争抢玩具】今天下午带着兄弟俩在ML阿姨家玩,突然哥哥与ML阿姨的弟弟,因为一辆小车而发生争执,哥哥的理由是“我先拿到的”,而弟弟的理由则是“这是我家的车”。ML阿姨刚想调解,妈妈说,“小孩子的事情,让他们自己去解决吧”!果不然,哥哥想出了解决方法,说道,“我坐前面,你坐后面,咱们一起开吧”!试了一下,不行,小小的车,坐不下两个小朋友,此方法行不通。哥哥想了想,又说,“这样吧,你坐上去,

  • 亲子教养要冷静、坚定、有原则!
    亲子教养要冷静、坚定、有原则!

    小朋友还小,未充分认识自己情绪,亦未有足够能力控制情绪,难免出现家长眼中的「发脾气」、「扭计」行为,精神科专科医生钟国恒就有以下建议给各位苦恼的家长。 问:点解我小朋友特别大脾气? 答:小朋友处理情绪的能力有部份与本身的独特性有关,有些小朋友个性比较火爆;而每个小朋友对身边环境反应都会有些差异,有些人觉得好嘈好易发脾气,但有些人可能觉得是静。这些都是个别性原因令他们情绪反应不同。 另一部份是家长如何在小朋友的成长过程中,帮助他们建立控制情绪的能力。情绪控制是从小培养,家长有否在小朋友身边陪伴他,引导他们认识和接纳自己情绪,将会影响小朋友长大后调整情绪的能力。 问:小朋友出现负面情绪,家长可以点? 答:小朋友出现负面情绪时,最需要一个冷静的人陪他回顾和了解自己的情绪,家长的角色就像一块镜,能够反映小

  • 所谓的女孩要富养,就是养成一个废人吗?这还真不敢苟同
    所谓的女孩要富养,就是养成一个废人吗?这还真不敢苟同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这是我每次看变形计都会想到的一句话,让农村孩子享受了繁华而又美好的七天城市生活,再次挣扎在贫困的农村,这对农村孩子的心理影响有多大? 这只是我一家之言,今天我想说的不是这些农村孩子。变形记我真的挺不喜欢看的,因为我真的不太认同整个节目传达的价值观。但昨天,闲来无事看了第二期,这次的城市主人公—刘思琪,真是分分钟钟刷新文儿的三观。 这哪里是个16岁的少女,这明明就是个巨婴。可以说除了张嘴和花钱,其他的都不会,连基本的生活都不能自理。在家里妈妈帮她穿衣服卷裤脚,姑姑帮她煎脚趾甲,吃饭也有阿姨喂……(说的太多涉嫌剧透)反正,她做的每一件事都能颠覆文儿对一个16岁少女的认知。 整场节目看下来,刘思琪的妈妈的那句话一直文儿的脑海里回旋。她妈妈说:“女孩嘛要富养嘛,你在外面金钱诱惑不了她。”纳尼

  • 强迫孩子表演是病,得治!
    强迫孩子表演是病,得治!

    周末,家里来了一堆客人,小茉莉看着一堆陌不相识的人,由于害怕就躲进了自己的房间。因为家里太乱了,小茉莉真的很害怕。小茉莉的妈妈在厨房忙着给客人准备饭菜,也无暇照顾小茉莉,爸爸在朋友之间各种谈天说地,好不快活。 “你女儿呢?怎么不让她出来玩玩,给我们表演个节目?”混乱之中,有人问茉莉爸爸。 茉莉爸爸进房间拉着小茉莉出来了。 “给叔叔阿姨唱首歌,你最近不是学了一首英文歌曲么?”小茉莉动也不动,低着头站在那里。 这孩子怎么这么不懂事呢,人群中有人这样议论到,茉莉爸爸瞬间觉得脸上挂不住了。 “让你唱歌呢,没听到么?”茉莉爸爸瞬间吼了起来,小茉莉哇的一下就哭了。 “怎么了?茉莉?”听见孩子的哭声,妈妈快速从厨房跑出来,关心的询问着。小茉莉低头不语,只是哭泣,于

  • 毛绒玩具跟别的玩具有啥不同?专家解释让人眼前一亮
    毛绒玩具跟别的玩具有啥不同?专家解释让人眼前一亮

    你一定遇见过下面相似的情形:黑漆漆的房间里,1岁多的宝宝醒来“哼哼唧唧”了几声,一旁的妈妈瞬间惊醒,心想难道又要半夜开party?赶忙塞过去一只毛绒棕熊,宝宝搂着毛绒棕熊翻了个身,面带微笑地又睡着了。妈妈差点笑出声,心想自己竟然发现了半夜的哄闹神器? 某天在超市里,见到一位大概3岁的小男孩,可能是走丢了,哭喊着叫爸爸。哭声吸引了旁人和服务员的注意,奇怪的是,小男孩突然停止了哭喊。咦?原来是小男孩走到了毛绒玩具货架前,伸出手抚摸着一只毛绒山羊,多么柔软舒服呀,孩子完全忘记了爸爸,因为他此刻眼里只有毛绒山羊。 清晨,一位妈妈被4岁女儿的睡相逗笑了,只见独睡的女儿把新买的硕大的毛绒小狗塞在胯下,右手搂着毛绒小狗的脖子,左手紧紧拽着毛绒小狗的耳朵呼呼大睡。这位妈妈突然发现,昨晚女儿睡觉似乎安静了许多,这是分房睡以来从没有过的事情。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形?

  • 孩子多大上幼儿园合适,早入园就一定好?
    孩子多大上幼儿园合适,早入园就一定好?

    孩子多大上幼儿园合适 孩子最佳的入园年龄是3周岁。 因为两周岁的孩子自身的抵抗力是最弱的,而幼儿园是一个公共场所,再好的幼儿园也不会像家里一对一的照顾那么好。年龄越小的孩子与父母的分离焦虑越强烈,这种情绪会影响孩子的进食,进而会影响孩子的抵抗力,就特别容易生病。从孩子的健康考虑还是三岁比较好点。 孩子过早上幼儿园有什么影响 1、太早入托孩子更富有攻击性 过早上幼儿园会严重影响幼儿的大脑发育、情感发展、社会行为、认知能力培养,另外他们的身体发育也迟缓,神经萎缩,脑发育异常,这些都是与没能得到一对一家庭关怀有关,所以专家建议应该让幼小的孩子在温暖安全的家庭环境中成长,而不是过早地将他们幼儿园。 2、三岁前上托儿所易致情感问题 澳大利亚儿童教育专家、著名的临床医学家史蒂夫·

  • 养一个“听话”的乖孩子,大概是你最大的失败了
    养一个“听话”的乖孩子,大概是你最大的失败了

    这几天,你的朋友圈或许被央视的一部纪录片——《镜子》刷屏了。这部酝酿10年、制作2年的纪录片,讲述了三个家庭因孩子辍学而陷入困境,父母们无奈将孩子送入一所特殊学校,接受“改造”的故事。 在很多人眼中,他们都是“问题孩子”,带着“不听话”“叛逆”的标签,与“乖孩子”丝毫不沾边。 但教育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很多焦虑症、抑郁症患者,小时候多是乖孩子,他们习惯于讨好他人,承受着本不属于他们的压力,等不满情绪达到忍受极限就会发展成“问题孩子”。 生活中,你可能会在出门前叮嘱孩子:“乖乖听姥姥的话!”也时常听到这样的夸奖:“这孩子真乖,小小年纪就这么懂事!” 好像“乖”就是好孩子的标准。 如果你也这样认为,那心理学专家可要泼你凉水了。 孩子太乖并不是什么好事 孩子的成长如同一棵树,自然生长会枝繁叶茂,

  • 孩子不分享是“天性”,爱分享是“教养”!
    孩子不分享是“天性”,爱分享是“教养”!

    这样的场景你一定不陌生:一个男孩儿正在用小汽车玩运货的游戏,这时又来了一个小朋友,很想要他手里的汽车,于是旁边的妈妈说“把小汽车给小弟弟玩一下吧,要懂得分享!”或者“你是大哥哥了,要让着小弟弟,把玩具给她玩,你已经玩了很长时间了”。如果孩子同意把玩具分享给小弟弟,就会受到表扬“你真棒,知道跟别人分享”,如果孩子不同意“你怎么这么自私啊,都不懂得分享”,孩子一脸的莫名其妙,似乎在说“我的玩具,为什么一定要让给别人?” 那么,分享到底要不要?如何让孩子自愿分享? 1|把你的东西分享一个试试 在传统的概念里,玩具就是要分享的,不愿意分享就是自私。实际上,想象一下,情人节那天,老公送了你一盒巧克力,刚刚快递到办公室,还打着漂亮的蝴蝶结,这个时候办公室里的同事说“把你的巧克力给大家分一分吧”,你会怎么样?会不会舍不得?有人说了,“我舍得!”,那我也不能说什么

  • 如果孩子有这三个特征,那么你就该庆幸,未来肯定有福气
    如果孩子有这三个特征,那么你就该庆幸,未来肯定有福气

    经常会有人通过孩子的面相、五官或者算命来判断,长大之后是否有福气,可是我感觉这些都太虚幻了,没有太多科学依据和可操作性。不过如果你家孩子具有以下这三个特征,那么未来真的是福气满满呢: &&喜欢问“为什么” 每个孩子的书柜里都会有这样一本书《十万个为什么》,原因很简单,小孩子喜欢抓住家长问个不停,有些人不耐烦或者自己也被问得哑口无言,只得买书帮孩子解惑啦。 朋友丽丽家的孩子就是这样,小家伙今年三岁了,话刚刚会说清楚,就开始缠着大人没完没了地问个不停,比如“地铁上的黄灯是干什么的”“公鸡为什么这样叫”“天上的云朵会飘到哪里”…… 丽丽说自己和老公经常被问得哑口无言,胡乱说吧害怕误导孩子,直接说不知道吧实在感觉太丢人,所以很多时候都想买个胶带把小家伙的嘴给封上。无奈之下,去书店买了本《十万个为什么》,他只要开始追

  • 每次打过孩子都很后悔,这几种方法帮助孩子也解救你
    每次打过孩子都很后悔,这几种方法帮助孩子也解救你

    “我至今都记得小时候妈妈打我的情景,虽然记不清是什么原因了,但是一直留存在心里的是恐惧。”昨晚我和闺蜜聊到她妈妈的时候,她甚至有点哽咽。 她说,在后来的日子里,也慢慢体会到妈妈的不容易,我试着原谅她,不管是因为我调皮,还是因为妈妈脾气暴躁而挨过的打。但是我不得不承认,这些事情让我在后来的生活中变得懦弱,我习惯了服从,学会了看脸色生存。 我能清晰地感觉到幼年时的挨打对她造成的影响。 现在对孩子则更提倡说理教育,反对棍棒教育。但难免有些父母被孩子折磨的有收不住的时候,不少妈妈忍不住打孩子,但是事后又很后悔。打在孩子身上,痛在娘身上。 网友豆豆妈:家有三岁的男宝宝,大多数时候我都很喜欢他,他听话的时候,经常让人感觉很欣慰,甚至惹得大家哈哈大笑。但他也有很多臭毛病,比如有次,大家都在吃饭,他非要看电视不好好吃饭,怎么哄都没有用,惹

  • 听说熊孩子都可能是天才,这误会大了去了
    听说熊孩子都可能是天才,这误会大了去了

    每一次看到自己的熊孩子,有没有这样想过:我家孩子可能是个天才才会这么捣蛋,又或者想我家孩子这么熊日后可怎么管教呀。孩子到底是熊还是有可能是天才,可能每个有熊孩子的父母都这样疑惑过。 有人说不要小看每一个熊孩子,因为他们都可能是天才,咋一听相当有道理呀,可其实,误会大了去了。 在印度有部堪称教育界的经典影片《地球上的星星》,男主人公是个7岁的孩子,学习不好不听话爱捣乱,几乎是所有人眼中没前途的熊孩子。可是人家却是个智商超高的天才少年,有超级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思维视角,有很高的绘画天赋,只是有着阅读障碍没被发现而已,最后被启蒙老师拯救后,彻底走向了人生巅峰。 可是,但是,这样的天才少年太少了,而这样的熊孩子太多了,我们都愿意相信我们的孩子是个天才,而其实呀,这误会有点大,熊孩子有时候就是纯粹的爱捣乱一点,这捣蛋功夫,有时候都让人感到叹为

  • 这5句我们小时候一直听到的错话,别再对你的孩子说了!
    这5句我们小时候一直听到的错话,别再对你的孩子说了!

    有一段时间全国的警察蜀黍都在发“不要告诉你的孩子如果他们调皮警察会把他们抓走”。一个真实案例,孩子被绑架而警察就一步之隔,而孩子没有呼救,因为长辈经常对孩子这样说:“你再调皮警察叔叔就来把你抓走!” 让孩子觉得警察更可怕,从而错失生机。 除了这句话,其实有很多话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但是你知道这些话其实在教育孩子中是错中之错吗? 小帮总结了以下这五句不该和孩子说的话,希望能帮爸爸妈妈避避雷,不仅自己别这么说,听到身边的人跟孩子这么说,也要用合适的方式阻止。 1、你再不听话,警察叔叔就来抓你了! 孩子调皮的时候,家长经常会使出“威胁恐吓之术”,寄希望于用孩子的害怕来管住孩子。这种方法往往还挺管用,这就导致部分父母非常依赖于这种做法,但这种方式只会误导孩子对事物的正确认知。 正如新闻里所说,当下次他们真的遇到危险的时候,他们应该跑

  • 一位爸爸的亲身体验:孩子在公众场合大声哭闹,怎么破?
    一位爸爸的亲身体验:孩子在公众场合大声哭闹,怎么破?

    自思考 孩子有情绪了,是否可以哭闹?孩子在公开场所哭闹,你是否会感到没有面子?孩子在哭闹时,我们提高音量骂他,有用吗?当孩子在公开场所突然会因为某些事情,开始大哭大闹大吵大叫的时候,怎么办呢? 我们做父母的一定要想明白一件事,那就是,孩子有情绪了,他是否可以哭? 有很多的爸爸妈妈,当孩子在餐厅、车里或者是大街等公开场所大哭大闹的时候,会因此觉得很没有面子,便不准孩子哭,或者会恐吓说:“你再哭试试看!”“如果你再哭的话,我就会打你……”“你哭起来好丑,不准再哭了!”“这有什么好哭的!”等等诸如此类的话。 其实每一个人都有情绪,孩子当然也有,只是孩子的情绪比大人更加的频繁和容易爆发,正所谓情绪本身没有对错,只是能不能被他人所接受而已。孩子有情绪了,会哭,会闹,会叫,都是正常发泄。因为他遇到事情,觉得很难过,很生气,但是他不知道还有什么办法可

  • 为什么那些高情商的孩子,往往扛不住事儿?
    为什么那些高情商的孩子,往往扛不住事儿?

    父母现在都格外注重培养孩子的情商,与人交往,接人待物,确实都离不开情商。但是现实却告诉大家,很多孩子情商很高,但依然扛不住事儿...说到底,还是因为这些孩子的逆商不够! 所以请告诉孩子,你不一定要跑得快,但你一定要比别人更能够扛得住事儿。因为很多时候,挺住意味着一切↓↓↓ 小说《离歌》里有一个非常优秀的男孩子,名字叫毛北。 毛北生于一个小城市的精英家庭,从小家境优渥,父母宠爱,非常优秀。 一路从小学到高中,都是同年人中的佼佼者,几乎没有碰到过深恶险阻挫折,高考前夕,他当着好友面发誓:“我毛北将来一定要考入北大,离开这里!”言之凿凿。 语文考试前夕,毛北有点感冒,起床稍微迟了一些,匆匆赶往考场,没有迟到,但情急之下,居然忘记带准考证了。 毛北当即就慌了,大汗淋漓,匆忙跑回家拿准考证,再回来,已经过了半个小时,毛北无

  • 生完二宝,一件小事就看出家长的偏心,还真不怪大宝有怨言
    生完二宝,一件小事就看出家长的偏心,还真不怪大宝有怨言

    然然本没打算要二宝,想着把完完整整的爱给一个孩子。可是一次意外怀孕,家里人都想着孩子既然来了就是缘分,有了二宝也绝不亏待大宝。 可是,二宝出生后,然然发现一切都跟想象的相差甚远。有了二宝,家里人总想着二宝还小,什么事情都应该依着二宝,家里人会不自觉的要求大宝要让着二宝。 然然说道:“昨天二宝非要玩哥哥的玩具车,哥哥没有给,二宝就坐在地上大哭。”家里人知道了都来说哥哥,你怎么又把弟弟弄哭了,你当哥哥的就应该让着弟弟,让弟弟先玩一会。 大宝听了把玩具车往地上一摔,哭着说自从有了弟弟后,你们都不爱我了,什么都要我让着弟弟,我再也不想理你们了。 说完后,哭着跑进自己的房间了,晚上吃饭的时候谁去叫他都不出屋,可把家里人吓坏了,家里人也都认识到自从有了二宝后,对大宝有多疏忽,大宝心里有那么委多屈和“怨气”。

  • 如果连“罚站”的权力都没有,老师还有什么权威可言?
    如果连“罚站”的权力都没有,老师还有什么权威可言?

    终于结束了,七年的教师生涯,老学姐心平气和说起了自己的辞职“风波”。那天都下午了,班里几个“老油条”还是没交头天的家庭作业,本来早上问原因的时候,几个孩子就在推诿,口头教育了,赶作业的时间也给了整整一天,结果人家还是“交白卷”。实在气不过去,学姐就把几个学生赶到走廊上罚站补作业。 这下可好,几个学生磨磨唧唧挨到放学,家长来接孩子,看着眼前的罚站场景,家长二话没说,冲进教室就对老师一顿劈头盖脸地大骂。 无非就是孩子这么小,再有错也不能这么罚,多伤孩子自尊啊。学姐再苦口婆心地陈述理由也没人听。 然后家长们就硬要问领导讨说法,还说要反映到教育局去,告老师“体罚”学生。众人面前,学姐百口莫辩,家长几个受罚的孩子哭得上气不接下气,学姐俨然成为一个“施暴者”。 没办法啊,领导学校压力大,只好让学姐停两天课“反省”,顺便做下深刻的自我检

  • “严厉教育”是当下最危险的教育!
    “严厉教育”是当下最危险的教育!

    最近常常把对孩子管教相对严厉的父母称之为:“虎妈”“狼爸”,这样的父母都具备同样的一个特质就是,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秉承严厉的教育模式。而这样的眼里并不是中国传统教育,这除了给中国传统教育抹黑之外,还坑害了一小部分糊涂的家长、伤害了一部分孩子。“不打不成才”之类的说法一直被誉为中国传统文化,事实上这不过是流传于民间的一种恶俗说法,是以讹传讹的“谣 言”。从古至今,中国历史上没有一位圣贤说过孩子应该靠打教育。恰恰相反中国传统文化讲的是“上善若水”,提倡的做法是“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即家人之间提意见,应该和颜悦色地说,而不要声色俱厉地批评。望子成龙是所有父母对孩子的期望,但拿捏好教育的宽严程度非常重要。管教不够,孩子没规矩,甚至染上坏习惯;管教过严,孩子会变得被动、缺乏创造力,甚至挫伤自信心。 “严厉教育”其实指的就是以打骂、惩罚和羞辱为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