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幼儿健康幼儿营养幼儿教育幼儿疾病
  • 孩子几岁学画画?家长怎么引导?美国艺术启蒙的方法可供参考!
    孩子几岁学画画?家长怎么引导?美国艺术启蒙的方法可供参考!

    自从送憨憨在美国上学的第一天起,我就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美国课堂里,老师特别特别喜欢让学生画画,从幼儿园的涂鸦,到现在三年级作业,很多都得画出来。 下图是刚刚憨憨学校的作业,主题是研究armadillo(犰狳),一共7页纸,每一页都要求写出关于armadillo的一个主题,同时画一幅相关的画。 (憨憨画的犰狳介绍图) 曾经很纳闷为什么学校这么喜欢让学生画画,这不是浪费时间吗?有一次问了憨憨老师,她告诉了我答案: 1. 画画对于孩子来说,非常锻炼机体运动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这就是他们Motor Skill(运动能力)训练的一部分。 2. 画画的过程是对于知识的一个总结和提炼,就比如说布置的这个介绍犰狳的作业,当孩子画出来后,他们就会更清晰地认识到这个动物的爪子什么样子,身体有什么器官,有什么特质等等。 3.

  • 7个细节决定亲子阅读质量
    7个细节决定亲子阅读质量

    亲子阅读是最好的阅读启蒙。对于学龄前的幼儿来说,阅读是从绘本、从亲子阅读开始的。虽然近年来绘本走入了很多家庭,但是不少家长仍有些懵懂,不知道如何让孩子喜欢读书、喜欢绘本。 ▲ 首先,家长需要明确,“绘本”不是孩子自己看的书,而是大人读给孩子听的书,尤其是对于0~6岁的孩子来说。 将孩子抱在怀里,让孩子以一个轻松舒服的方式靠在父母的怀里,然后读故事给他们听,这是最好的阅读启蒙,也是最好的亲子关系建立的方式,同时可以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 绘本中要读的绝不仅仅是文字,而是要从图画中读出故事,进而欣赏绘画。 当然,绘本不能立竿见影地实现我们对孩子的所有期望,但绘本中高质量的图与文,对培养孩子的认知能力、观察能力、沟通能力、想象力、创造力,还有情感发育等等,都有着难以估量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绘本是最适合孩子阅

  • 只要家长教的好,世上根本就没有熊孩子,这样的父母太棒了
    只要家长教的好,世上根本就没有熊孩子,这样的父母太棒了

    爸爸妈妈为了孩子能更好地成长,每天都努力上班,下班回家后也很疲累,与孩子接触的时间不是特别多,给自家熊孩子的成长美其名曰没时间管教。 很大程度上来说,我们大部分父母都只是在养孩子,而忘记了教孩子。其实,只要家长每天利用碎片化的时间,用心与熊孩子交流沟通,若干年后,教育效果就会显现。 我们要相信,只要家长教得好,世上根本就没有熊孩子。当然,这个首要前提就是家长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上次和朋友闲聊,说到了教养的问题,他就给我讲了一个他的故事。 他小时候,他妈妈带他坐火车,他那个时候还小,一路吵吵嚷嚷,他妈妈反复轻声跟他说,声音小一点,他不以为然,总是安静不到一分钟又开始大声一字一顿的读故事书。 于是他妈妈在下一站,理他们的目的地站还有接近四小时的时候拖着行李带着他下车了。他妈妈说,我明白你有说话的欲望,所以我尊重你

  • 你对孩子的控制是怎样得手的?
    你对孩子的控制是怎样得手的?

    “什么?控制孩子?我那是教育孩子好不好?!我很负责任的!”真的是这样吗? 控制孩子VS教育孩子 参加幼教界某研讨,关于常规培养。 一个幼儿老师提问:小朋友洗手时,肥皂在手里到底应该转几圈? 一个专家肯定地回答:转三圈 老师说:谢谢!明白了! 明白什么了? 我问:请问,为什么是三圈?为什么不能是两圈儿或五圈? 专家说:规定的少了,孩子的手洗不干净,多了,浪费了肥皂。 我说:可是,如果,孩子的手比较干,五圈可能也不够,孩子的手很湿,可能两圈就够了,而且不同牌子的肥皂,软硬程度是不一样的;保持干燥的肥皂和泡过水的肥皂也是不一样的,所以,三圈和三圈之间大相径庭! 白发苍苍的老专家慈祥的盯着我:那你说几圈儿? 我说:我不知道,但孩子一定知道! 有

  • 我是好妈妈,还是坏妈妈?你的观念决定你的命运
    我是好妈妈,还是坏妈妈?你的观念决定你的命运

    做了妈妈之后,你有没有这样想过?我一定要做个好妈妈,无论如何我都不能失败,养育孩子我必须处处做得最好,我希望我的孩子每天都快乐,我希望我的孩子能无忧无虑…… 或许,你的焦虑就由此而生。 当孩子出现问题,当自己、当家人不能令人满意时,一大波焦虑就迎面而来! 别怕,让我们一起来面对—— 首先,我们要做的,也就是一个中心,那就是要学会改变认知,因为观念决定一切。 第二,我们在面对焦虑的时候,必须两条腿走路,光靠自己有点累。要有左膀右臂,一个是改善和经营自己的夫妻关系,另一个是学会建立自己的支持系统。 然后是一个技巧——区分问题区。任何焦虑来了,你要先去考虑这是谁的问题,谁现在在问题区,谁需要面对,我能干什么? 最后,我们要做的就是调整与提升与自我的关系。我们从小到大,与自己的关系

  • 你家孩子有“社交退缩症”吗?
    你家孩子有“社交退缩症”吗?

    宝宝常喜欢一个人在角落玩,碰到外人时表现害羞、不自在,从不主动交朋友。有些家长为此很着急。 小雅妈:我家宝宝比较内向一些,中午老师发的小花卷不够吃,别的同学举手要,她不敢;平时有事从来都是老师问了才小声说;她带芭比娃娃到班上,同学拿去也不敢要回来。我和她爸都风风火火的,孩子怎么这样?有什么办法让在社交时不这么害怕和退缩呢? 社交退缩型宝宝什么样? 像小雅这种情况,心理学专家叫作“儿童社交退缩症”,有这种心理障碍的孩子通常孤独、退缩、胆小、害怕,不愿到陌生的环境中去,也从不主动与其他孩子交往。 一般来说,有社交退缩症的宝宝,有以下部分特征: 班上: 老师点名叫回答问题,难于开口,或者声音细小,匆匆结束; 不敢向老师提出问题,不敢看老师眼睛; 不愿意和别的小朋友交往,几乎没有好朋

  • 爸爸每天坚持做这件事,孩子会受益一辈子!
    爸爸每天坚持做这件事,孩子会受益一辈子!

    有个闺蜜,结婚后和老公好的像一个人,甜蜜的每次聚会都“撒狗粮”。但自从有了孩子,小两口儿的感情就不好了,经常为了孩子的事吵架,通常是妈妈埋怨爸爸什么都不管,自己特别累。令我意外的事,一年半以后,俩人居然离婚了! 研究显示:在孩子出生第一年里,大概有80%的女性对婚姻满意度急剧下降。虽然女性不满的原因各种各样,但是最根本的原因只有一个: 妻子感觉自己已经是一个“妈妈”了 但丈夫似乎根本不像“爸爸”。 亲爱的妈妈们,婚后直至孩子出生,你的他是什么时候开始“像个”爸爸的? “单亲妈妈”“丧偶式育儿” 这些负能量,请不要再传播了! 总有一些妈妈抱怨爸爸不给力,有的说:“明明是三口之家,为什么我活的像个单亲妈妈”,更有的直接说自己是:“丧偶式育儿”! “拜托了妈妈”的立场绝对是支持妈妈

  • 激发孩子学习潜能,家长要注意……
    激发孩子学习潜能,家长要注意……

    父母在培养孩子学习能力的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家庭是孩子第一个接受教育的地方,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往往也是孩子学习能力具体表现的第一个发现者。 每一个孩子的学习能力或学习方式都是独一无二的,这种独特性反映在他们各自学习能力的发展程度和学习能力的优势与弱点上。因此,想要激发孩子的学习潜能,首先要了解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方式,扬长避短、因势利导。这样,在孩子学习遇到困难时,可以更清晰地判断孩子的情况、更好地理解和协助孩子,让孩子得到鼓励、看到希望,对未来更加充满信心。 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提供足够的关注、尊重和机会,是孩子的学习能力得到允许发挥的重要条件。 下面我们针对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向家长们提供一些培养孩子学习能力的原则和方法。 1.尊重孩子的个性 每个孩子都是与众不同的,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 少儿如果体能不足,很可能连路都没法走?
    少儿如果体能不足,很可能连路都没法走?

    在当今时代孩子们接触户外的机会越来越少,也给孩子们的成长和教育带来了很多问题,孩子们应该大量的参与到户外和自然中,在这里有很多的阻力,比如社会环境、教育体制还有家庭教育等,而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孩子们自己身体能力的不足,这也成为了孩子们走进户外,参与户外的一大阻力!少儿体能顾名思义就是孩子们的身体能力,身体能力是综合涵盖了孩子们的耐力、爆发、协调、灵敏和力量等因素。 少儿体能在户外教育中的实际意义和作用 ▽ 户外教育一般以项目的形式带入到户外来实现教育意义,户外项目涵盖的很多并且很全面,项目参与度最高的和孩子们最喜欢的户外运动项目有山地骑行、皮划艇、滑雪、攀岩、徒步和露营等,这些项目风靡全球并且在户外教育中也有很大的意义,因为这些项目充满乐趣并且能积极的带动孩子们的团队感和参与感,但是这些项目的实现都对孩子们的身体能力有很强的要求。

  • 小小年纪,就做宅男?几招就让孩子爱上运动
    小小年纪,就做宅男?几招就让孩子爱上运动

    运动起来感觉自己萌萌哒!孩子不爱运动怎么办?可能很多家庭都会有这样一个疑问。因为电脑、电视、游戏机的出现,许多孩子开始变得沉迷于电子产品,变得越来越懒,越来越不想运动。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不能纵容。 孩子不爱做运动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贪睡、懒惰、沉迷游戏等。 且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有 4200 万 5 岁以下的儿童肥胖。 为了孩子的健康 用这八招,让孩子爱上运动 多试几种运动 ▽ 不是每个人都喜欢足球、篮球。运动那么多,可以试试其它选择,家长要有耐心,帮孩子找到适合的运动。 最重要的是让不爱运动的孩子找到动力,才能养成热爱运动的终身习惯。 限制「屏幕时间」 ▽ 给娃找点别的事:鼓励孩子将电子娱乐换成其他活动,比如在附近操场投篮或做些小游戏等。 把电脑搬出卧室:帮助孩子远离诱惑

  • 磨蹭不是病,干嘛非得治?(漫画)
    磨蹭不是病,干嘛非得治?(漫画)

    1、磨蹭的孩子,悲“催”的娘 自从娃上了学,每天早晨都像在打仗:你这边都急得跳脚了,娃却一脸淡定! 干什么都是慢……动……作…… 起……床……慢………… 穿……衣……慢………… 刷……牙……慢………… 洗……脸……咦?怎么突然不动了? 原来又在那儿发呆呢…… 实在看不下去了 来一句狮吼,直接把孩子吓哭, 整个早晨,我就像一台只会说“快点”的复读机 分分钟要原地爆炸的节奏…… 最后在一片不愉快的气氛中, 两人火急火燎地出门, 上学路上也没心思听娃叨叨, 有时候还得闹矛盾,然后左哄右劝: 心好烦、好累…… 可回来又反思自己:

  • 孩子趁家人不在的空档玩在线游戏,该如何引导?
    孩子趁家人不在的空档玩在线游戏,该如何引导?

    家中小六男生喜欢在父亲去上课或回去照顾老人家空档期间,私自打开电脑玩在线游戏,该如何引导? 友缘基金会临床部主任林淑棻回复: 许多孩子会用偷偷摸摸的方法,满足自己的需求,这样的孩子是辛苦的。他们无法用正道而出的方式自我满足,他们不易成为自己的主人,无法管理欲望,维持娱乐及课业的平衡,最后沦为欲望的奴隶,这是许多家长担心的事。 这些孩子通常有强烈的内在冲突,其中一个声音告诉自己应该遵守规则,应该节制,另一个声音又无法抗拒好玩、刺激的东西。此时若出现较权威的人,经常告诉孩子“这样、那样都不行”、“只能这样做”,没有可商量的空间,大人取代孩子自我控制的声音,无形中就将孩子推向无法节制的路上。 建议家长先了解在线游戏对孩子的意义。有些是从中得到成就感、满足感,有些是和朋友有共同话题,有些是暂时忘记生活的困扰。先确定孩子可能是哪一个

  • 15个生活习惯,养出好脑力
    15个生活习惯,养出好脑力

    锻炼大脑不必花大钱,其实最好的方法就在平凡不过的生活习惯和教养态度里。一旦掌握了大脑的基本特性,浇灌以爱与适当养分,每个孩子的脑部都能健康茁壮的成长!以下综整出专家建议从小就应该养成的十五个生活习惯,不用花大钱买闪字卡和参加大脑潜能开发班,就可以让孩子的小脑袋健康长智慧。 习惯1:一切从吃得好开始 大脑细胞每五个月更新一次,要让大脑有机会绝顶聪明,最容易见效的第一个方法,就是给它足够的好营养。 有心为孩子健脑的家长,鱼和鱼油,是护脑必备的好食物。丹麦的研究比较了五千多名健康老人的饮食发现,一个人的饮食中鱼的成分愈多,他保持记忆力的时间也就愈长。因为鱼油中所含的 omega-3 多元不饱和脂肪酸(包括EPA与DHA)对人体有益,DHA是大脑神经细胞传递讯息的化学物质之一。由于人体很难透过饮食转化合成 omega-3,因此可透过食用深海大型鱼类的眼窝、

  • 淡定的教养智慧──断舍离三心法,父母学放手
    淡定的教养智慧──断舍离三心法,父母学放手

    淑慧在银行当出纳,有初一的女儿和小三的儿子,她自认是“虎妈”,但有时又慈爱过头。每天她八点下班回到家,扒完饭是另一场硬战的开始。怕小三的儿子太胖长不高,她每天盯他跳绳一百下,然后弄水果、热鲜奶,赶快陪儿子一起写作业。一看到儿子笔顺不对,她说“橡皮擦拿来”,儿子泪珠马上滚下来。只要淑慧口气和脸色一变,儿子就猛眨眼,医生说他眼睛没问题只是过敏,先生说他是对“妈妈”过敏。因为夫妻工作忙,除了安亲班以外又帮儿子报名书法班。淑慧想“既然补了就要有效果”,为了书法班的比赛,淑慧比儿子还紧张。愈是催他练,儿子愈不练,母子火气大到连公婆都看不下去,要先生劝劝媳妇。 认真好妈妈淑慧常常沮丧的自问:“为什么当妈妈这么累?” 现代父母比以前做得更多,安排更周详,用心用力、挫败感却更深。 作家张大春曾为文描绘这一代又一代的教养焦虑:“为了成就某一种与时俱进而日新月异的知识

  • 小孩很容易说梦话,怎么办?
    小孩很容易说梦话,怎么办?

    小孩这半年来,几乎每晚睡觉都会哭泣、尖叫、说梦话,说的梦话都跟白天的情景有关,是活动量太大吗?该怎么办? 赛斯身心灵诊所临床心理师张黛眉回复: 有夜惊情况的小孩,通常都相当敏感,白天往往坐立不安、好动及冲动,以至于经常带着疲惫的身体和紧张的情绪上床睡觉。半夜的情绪发泄,是孩子抒解紧张的方式,睡不稳就像是白天身体烦躁不安的延伸。以下几个方法可以帮助孩子改善夜惊: 睡前一个小时,让孩子处于安静平稳的气氛中,使孩子在平静愉悦的情绪中入睡。上床前可以放音乐或说故事给孩子听,或给他一些安心的保证,告诉他有小天使在保护他,今晚会有一个安稳的睡眠。 白天尽量避免孩子接触太多刺激,或参与太过兴奋的活动。在睡前不要指责孩子,尤其不要用威胁的方式逼小孩听话,例如“再吵,我就叫虎姑婆把你抓去吃掉。”

  • 儿子只要他奶奶怎么办?
    儿子只要他奶奶怎么办?

    我和先生都在外地工作,儿子从小给婆婆带,现在三岁,我们将工作调回老家,想把孩子带回身边,孩子却有严重的分离焦虑,离不开他奶奶。 看着自己的儿子和婆婆相处时就像母子一样亲密,和我却从来没有这样的景像,不管对他再好、再怎么爱他,他就是只要奶奶,心里真的很不是滋味,也觉得很心酸。 儿科医师黄瑽宁回复: 人生很长,奶奶能给他依附关系大概就是这段时间,也许到五、六岁等他上学以后,就比较没有这种依附的需求。 你现在去剥夺他固定的依附关系,对你来讲不是什么好事情,将来你的教养也不见得会很顺利,所以忍耐一下,来日方长,他要跟你建立感情的时间还很久。 将来跟他建立感情的方式就不是这种动物本能式的依附感,而是在言语上、同理心上,还有教导上、陪伴上这种母子关系,我想这不是黏踢踢的幼儿时期的依附关系可以取代的,让他安心成长是比较好的。

  • 不会帮孩子疏导情绪,光让他冷静有什么用?搞定孩子,其实只要五步
    不会帮孩子疏导情绪,光让他冷静有什么用?搞定孩子,其实只要五步

    昨天去接CC的时候,碰见一暴走的小同学。大概是早上送的时候,孩子跟爸爸约好了,晚上由爸爸来接,结果接园的时候只有妈妈,爸爸没来。小同学当场就崩溃了,嚎的震耳欲聋。 假想一下,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呢? 大庭广众、众目睽睽,在一堆小朋友、一堆家长、一堆老师面前,如果坐在地上撒泼打滚,哭天抢地的是你的娃? 很多强硬派的父母对宝宝负面情绪的第一反应就是粗暴的否定孩子的感受,常见句式就是“别哭了”、“不许哭”、“这有什么好哭的”。 另外一部分妥协派父母,常常会通过“许下某个承诺”作为交换条件,暂时的压制哭泣。比如,走,妈妈给你买个糖去,或者明天爸爸就来接你了(明知道明天也不会来)。 C妈之前写过很多情绪管理和疏导的文章。里面都写过孩子的情绪是需要发泄的,不要盲目的制止孩子哭。

  • 兴趣班也许正一步步毁掉孩子的兴趣……
    兴趣班也许正一步步毁掉孩子的兴趣……

    周五,接喆同学英语课放学,听到几个妈妈在讨论给孩子报兴趣班的事——“不知道该给孩子报什么班,担心报了孩子学不下去……”“我想多报几个班试试,看他的兴趣再重点培养。” “那花销可不小,如果中途不学了多可惜。” “主要是不知道孩子到底喜欢啥,问他就说啥都想学,可真报了班就不是那么回事了……” 为了丰富孩子的“精神世界”,让孩子有点能拿出手的“本领”,大家真是操碎了心。 可怎样才Get到孩子的兴趣点?恐怕是很多父母共同的疑问。 一个和我同龄的朋友,也算是半个有兴趣班经历的人。 小学四年级时,她们学校门口贴出告示,说晚上8点有县里来的小提琴老师在礼堂选拔学员,请感兴趣的同学来参加面试。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小镇,小提琴是神一样的存在。消息迅速传开,大家都跃跃欲试,那位朋友也跑回家要父亲带她去“面试”。

  • 比起打骂,孩子更害怕这三件事,容易留下一生的阴影
    比起打骂,孩子更害怕这三件事,容易留下一生的阴影

    之前接触过一个13岁的叛逆男孩,这孩子的一番话,让我无言以对,除了心酸还是心酸。孩子是个初中生,却是出了名的混世魔王,打架斗殴泡妞样样俱全,家长不知道被请到学校多少次,但是孩子从不在乎和心疼父母,特别是父亲。 关于父母,孩子是这样说的:13年了我都没看清过他们的脸,现在想来管我了,门都没有。叛逆男孩的父母工作太忙,从小对孩子呵护的少,很希望父母多注意下自己,哪怕打一打骂一骂,起码父母和自己有交流。叛逆男孩的果难道不是父母种下的因吗,这种心结可能会伴随他的一生了。 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我们常说,不要打孩子,不要骂孩子,这对孩子内心伤害很大,没错,是挺伤孩子,但是却不是最大的危害,比起打骂孩子,父母做的这些事,才会让孩子真正的害怕,甚至有可能留有一生的阴影。 不能肯定孩子 去年韩寒的贺岁新电影《乘风破浪》,邓超和彭于晏这对父子就

  • 5岁孩子向往天堂生活,真不知道这当妈怎么教孩子的
    5岁孩子向往天堂生活,真不知道这当妈怎么教孩子的

    一次听当幼师的朋友提起,班里一个孩子特别向往天堂的生活,当时我也是一阵惊讶,这么大点孩子知道什么啊。朋友和孩子母亲聊天后才得知,其实这都是孩子的妈妈在背后“造的孽”啊。 有次小姑娘看动画片,一个小动物要离开了,女儿顿时伤感起来,问妈妈:妈妈你会不会死啊? 妈妈回答:每个人都会老去的。 孩子接着问:那之后会去哪里呢? 妈妈说:天堂。 孩子又问:天堂在哪里,那里漂亮吗? 妈妈不想让女儿对此有恐惧,撒了个美丽的谎:天堂在很遥远的地方,那里啊非常的美,生活在那里的人都很幸福(宝妈主要是不想女儿为那个小动物伤心)! 可谁知女儿接下来的一句话让宝妈傻眼了,孩子说:那我也要去天堂玩。 宝妈:…… 家长在回答孩子生死问题时,一定要慎重了,说不定你就被套住了。我们总认为孩子小,不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