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学龄前健康学龄前营养学龄前教育学龄前疾病
  • 男孩多大分床睡比较好
    男孩多大分床睡比较好

    你家孩子分床睡了吗?男孩和女孩分床睡的时间不一样吗?如果男孩分床睡的时间晚了会有什么影响?千万别超过这个年龄,否则就晚了! 和好朋友lina聊天,她苦恼地说:“我们又要面临搬家的问题了,可现在一线城市房价那么高。”为什么要搬家?我不解。“因为我家是儿子,已经快5岁了。到了分床睡的阶段,下一阶段就是分房睡了!”Lina说,目前住两居室,而要换3居,压力好大啊。 那么问题来了,家有男孩,如果不分房睡有什么问题吗? 心理学认为,孩子3岁以前属于对父母的依赖期。 3岁后,是孩子逐渐走向社会化的过程。 而4~6岁是性别意识的萌发期,因此在5岁左右,孩子已经较为清楚认识男女之别。所以最好在5岁开始,父母与孩子分床睡,并争取做到分房睡。 5岁分房睡有何益处? 孩子不会太早熟 当孩子到4岁后

  • 如何让孩子学会主动收拾自己的物品
    如何让孩子学会主动收拾自己的物品

    孩子每次玩完了玩具之后,就爱乱扔,面对孩子乱糟糟的玩具等物品不知道从何下手,经常有一些父母抱怨自己的孩子就像小宇一样经经常把东西乱丢乱放,以至于把家里搞得乱七八糟,下面小编要教的是如何让孩子学会主动收拾自己的物品? 虽然有些父母为此也严厉责骂过孩子F,可孩子过会儿仍然会把玩具撒满地板,书本丢得到处都是……这看上去好像只是孩-孩子生活中的小问题,但事实上却会给孩子的生活、学习乃至将来的工作带来不少的麻烦。 因为生活上的杂乱无章将会导致以后学习、工作中的无头无绪。孩子之所以缺乏物归原处的意识,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1.孩子自身意识薄弱 2.家庭环境的影响 3.父母没有强制孩子收拾东西的意识 在家庭生活中,我们父母应当有意识地培养孩子把自己的物品放回逗处、东西摆放有序的好习惯。具体可以参考以下建议:

  • 孩子讲条件也有他的两面性,教你如何见招拆招?
    孩子讲条件也有他的两面性,教你如何见招拆招?

    孩子才4岁,但是做什么事情总是跟父母讲条件,爸妈该如何应付?面对的孩子做事总讲条件,下面教你轻松见招拆招! 邻家男孩四岁了,近段做妈妈的很是苦恼:小小年纪就和家长讲条件做交换,做事一件事时总爱附加条件。比如:想吃零食了,就说不给零食吃就不和你玩!不想上粘土班,就说得给他买他喜欢的玩具!晚上八点多了,让爸爸妈妈陪他到小区广场玩警察抓小偷。爸妈说今天太晚了,明天还得上幼儿园呢,明天早点陪他去玩。他就不干了,说今天不去玩明天他就不去幼儿园等类似情况。你家是否也有这种总讲条件的熊孩子?他们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和你提出各种要求,“逼”你就范! 孩子讲条件也有他的两面性 孩子思维成熟的开始 孩子开始和父母讲条件,实质是开始尝试通过这种语言表达的方式去获取他想要的东西。这正是孩子动脑想办法争取权利的表现,是他的思维开始逐步成熟的一个标志。这样的现象

  • 孩子脾气大总爱生气?安抚情绪后再对症下“药”
    孩子脾气大总爱生气?安抚情绪后再对症下“药”

    孩子脾气大总爱生气,需要父母打一顿才好,面对孩子一言不合就气势汹汹地扔东西,很多家长表示“没有什么是打一顿不能解决的”,我们真的要打吗? 安抚情绪后再对症下“药” 脾气大是源于正常的情绪反应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孩子发脾气是种心理需求的表现。婴幼儿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开始逐渐接触更多的事物。他们对这些事物的正确与否的认识,不可能像成人那样进行理性的分析再做出行动的决定,都凭着自己的情绪与兴趣来参与,尽管这些事物往往是对他不宜、不利,或者是有害的。因此,当孩子遇到挫折或是不舒服的时候,很自然的就通过发脾气来表达,比如摔东西或是拉妈妈的头发。但是这样的行为只能是偶尔出现的情况,并不能作为孩子惯有的一种习惯。 缺少爱的孩子也会脾气暴躁 在情感上感到饥饿的孩子,与他人沟通的能力都比较弱。明明是想和小朋友表示友好,却不知怎么表达。有的孩子为了引起爸爸妈

  • 孩子问问题总喜欢追根究底,爸妈该如何机智应付?
    孩子问问题总喜欢追根究底,爸妈该如何机智应付?

    孩子问问题总喜欢追根究底,面对孩子的十万个为什么,爸妈还能挺住吗?下面来看看家长该如何应对孩子的“刨根问底”? 孩子求知欲旺盛、教育环境轻松、生活环境丰富、家庭环境宽容,这些都会促使孩子喜欢提问,而且喜欢刨根问底。虽然父母都知道孩子喜欢思考是好事,但是父母也会感到困惑,孩子从不会按照套路出牌,如何回答他们那么多的奇异问题? 面对孩子的刨根问底,有时你需要用心考虑的并不是答案是什么,而是孩子到底为什么要问这个问题,他在期待着什么?他的内心需求究竟是什么?也就是,你需要逆向思考一下。 因为孩子的提问很大一部分目的只是为了交流,并不是完全为了解除困惑。毕竟有些问题,全球无解。一旦有了这样的逆向寻根思考的意识,你在应对孩子的棘手问题时,就会稍微轻松一些。 先来看一位三岁小女孩子跟妈妈的对话吧,这段对话发生在妈妈带着女儿去一间餐厅吃晚饭,在餐厅的

  • 3-6岁是塑造性格、习惯培养的黄金期,家长该如何引导?
    3-6岁是塑造性格、习惯培养的黄金期,家长该如何引导?

    3-6岁是塑造性格、习惯培养最重要的时期,家长该怎么引导孩子呢?下面来看看3-6岁是“狗都嫌”还是人人爱? 耶鲁哈佛大学研究指出,3-6岁是孩子性格、行为习惯培养最关键的时期,这一时期也被成为“潮湿的水泥期”,这是孩子性格和行为习惯培养最重要的阶段,85%~90%的性格、想法、行为方式都是在这个阶段形成的。 每一对父母,都希望孩子从小就能养成良好的习惯,为他以后学习、工作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更希望孩子成为一个快乐、自信、受欢迎的人。 那么父母应该如何引导呢?孩子身上会出现哪些信号,提醒家长该注意了呢? 信号一:孩子出现一些固执、胡闹的要求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突然有一些奇怪的要求,让家长感到十分莫名其妙。 比如:“睡前亲亲抱抱举高高三次”、“玩具必须放在固定位置”、“吃饭要指定座位、碗筷”。 面对孩子

  • 孩子不爱表达,家长该如何帮助孩子用语言大胆表达?
    孩子不爱表达,家长该如何帮助孩子用语言大胆表达?

    孩子不爱表达是什么因素造成的呢?孩子不爱表达,家长该如何帮助孩子用语言大胆表达?接下来看看这篇文,该如何有效帮助孩子学会表达? 广场上,一位阿姨正在分发气球,好几个小朋友围上去:“阿姨,给我一个!” 果果也想要,妈妈说:“你也去跟阿姨要吧!” 果果小声咕哝了一句:“我不想要了。”然后藏在了妈妈身后。 不难发现,生活中有些孩子一遇到陌生的环境、或需要表达的场合就往后退缩,像果果一样显得焦虑、胆小,这是怎么回事呢?爸爸妈妈怎么做才能有效帮助孩子的语言表达呢? 敢于表达的孩子可以获得更多的社交和学习机会,更容易赢得成人和同伴的关注与喜爱。下面,我们听听专家支招,帮助孩子用语言大胆表达,有一套可行的方法和策略。 心理解压,放轻松,不逼迫 孩子不敢表达的状态,实际上来自于他感觉到的、外在环境或成人给他的无形压力

  • 家长如何轻松去面对孩子的负面情绪?
    家长如何轻松去面对孩子的负面情绪?

    家长如何面对孩子的负面情绪?面对孩子爱撒泼发脾气,该如何搞定?有时候觉得孩子可爱,但是孩子过度撒泼发脾气该怎么办? 孩子有一种状态,常常会让身边的大人觉得不是可爱,而是有点可怕,那就是孩子发脾气的时候。比如:当大人没有给他买玩具,在商场里又哭又闹不肯走;玩游戏输了,摔东西、打人;稍有一点不顺心,就歇斯底里大发作…… 面对孩子说发就发的脾气,这时候无论你是跟他讲道理,还是哄都没用,孩子依旧会哭闹不止。这可怎么办啊? 下面教家长轻松去面对孩子的负面情绪,解决孩子哭闹、爱发脾气的问题。 步骤一:夫妻双方达成共识 当孩子出现问题时,父母双方常常会想——“这孩子到底像谁?肯定是随了孩子他妈/爸。”然后把责任推给对方,导致家庭矛盾的爆发。结果孩子问题非但没得到解决,孩子反而还有样学样,脾气更加暴躁。 所以解决孩子爱发脾气问题的前提条件

  • 幼儿园过渡环节有哪些?如何顺利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
    幼儿园过渡环节有哪些?如何顺利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

    幼儿园过渡环节有哪些?作为家长,要怎么帮助孩子适应小学生活,顺利过渡从幼儿园到小学生活的过渡期呢? 幼儿园教育和小学教育是紧密相连的两个教育阶段,它们在教育环境,学习制度等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就形成了一个坡度。我们以前读完幼儿园,在上一年级之前,都是有一个学前班要上的,而这个学前班就设置在小学校园里,这为幼小衔接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现在,在小学的校园里,已经没有学前班可以上了。幼小衔接是幼儿园和小学教育两个阶段的平稳过渡的教育过程,相当于以前的学前班,这也是儿童成长过程的一个重大转折。 大家都知道,在幼儿园,都是以游戏和能力发展为主的教育方式;而小学,则是以正规规课业和静态知识的学习为主的教育。两种的不同需要儿童身心的调整来适应,而这种适应就是幼小衔接的主要任务。如果衔接不当,会导致孩子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性方面的种种问题,身体上

  • 为什么孩子总和你讲条件?
    为什么孩子总和你讲条件?

    孩子总是和父母讲条件,家长该如何应付?孩子越大,越爱讲条件这是为什么呢?下面看看为什么孩子总和你讲条件的原因吧。 最近有家长反映:孩子越大,越爱讲条件。 “你不给我吃冰激凌,我就不写作业了!” “你不给我买玩具,我就不走了!” “再看半个小时电视,我就去睡觉。” 很多妈妈都很无奈,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和孩子相处的时间里,都像个小贩一样在“讨价还价”、“斗智斗勇”。 为什么孩子总和你讲条件 1.孩子自我意识的发展 孩子爱讨价还价,其实并不全是坏事。 在大人看来的无理要求,都是孩子内心真实想争取的东西,这是他自主意识的开始。 而孩子开动脑筋想方设法维护自己的利益,这一过程,也是他的思维开始逐步成熟的一个标志。 这样的现象通常出现在孩子三四岁的时候,5岁后更加突出和明

  • 孩子老被人起外号欺负怎么办
    孩子老被人起外号欺负怎么办

    孩子的「日常诉苦」项目中,通常少不了这一项——被同学起外号。 他满是愤怒和委屈地跟你抱怨,说班上的某几个孩子给他起了一个难听的外号,你除了安慰以外却不知所措。 为什么起外号这件事如此普遍,它在孩子们的社交中是个什么角色呢? 无论哪个年代,「起外号」这件事在学生时期都很盛行,有的人甚至有五六个外号。 通常大致归为两类,一种是没有恶意的,比如因为学习好被叫「学霸」;另一种则比较令人不喜了,特别是以别人的生理特点来起的外号,便带有很强的歧视意味。 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孩子到了语言敏感期,感受到了语言的力量,加之想象力丰富,就可能依据同伴的一些特点取一些相应的外号。比如在一个球队里,大家互相的外号就是彼此的球衣号,这是伙伴之间的一种代称,也是充满团队感的娱乐方式。 只要言语中并没有不尊重的词汇,孩子们之间玩耍得

  • 陪孩子玩游戏也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方式!
    陪孩子玩游戏也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方式!

    陪孩子玩游戏也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方式,关键是父母会陪自己的孩子玩游戏吗?陪孩子玩游戏时,父母要注意些什么? 小区花圃边,一位三岁左右的孩子,在石凳上摆了一排玩具,有鸭子妈妈和小鸭子,还有一些散碎石头。看着小女孩手忙脚乱的一会照顾鸭宝宝喝水,一会儿拿石头和树叶当做饭菜喂鸭宝宝吃,可谓玩的不亦乐乎。 眼看天快黑了,女孩奶奶催着她回家,说晚了路边容易遭蚊子咬,女孩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全然没听见奶奶的呼唤。奶奶看了孙女一眼,皱了皱眉头叹着气跟旁边的老人说:“哎,现在的孩子太可怜了,独生子,没有同伴一起玩,跟着一堆玩具自言自语。” 其实,并不是只有独生子女家的孩子才玩过家家,地球上2-5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几乎都爱玩角色扮演的游戏。这根孩子是否独生子女孤单与否,没有关系。 农村家庭里,一般都有几个孩子,且堂兄姐妹都挨家挨户,孩子理应不缺伙伴,可他

  • 当孩子对某种东西感兴趣时,如何才不浪费早教机会?
    当孩子对某种东西感兴趣时,如何才不浪费早教机会?

    当孩子开始对某类东西感兴趣……每一个小孩子都会有密集喜爱什么东西的阶段:在这段时间里,他的注意力集中在某一个类别上,别的东西没有办法撼动。那么当孩子对某种东西感兴趣时,如何才不浪费早教机会? 就拿毛豆来说,他一两岁的时候就极其迷恋车。 一岁的时候从我家阳台往下看,指着奥迪的四个圈的标志念:擦、擦、擦、擦(其实他是想模仿我们的发音“圈”,可是说不出来)。在停车场,要蹲着看车;出去旅游,不去景点看海,要看车;无论走到哪里,就盯着车看,我们动弹不得…… 到了四岁多的时候,他开始疯狂的迷恋上了恐龙这种庞然大物。某一天,他在某一本绘本里接触到了恐龙这种身躯巨大、前肢却小小如同畸形一般的动物,便饶有兴趣的问我:“妈妈这是什么?” 我答道:“这是恐龙啊!” 他立刻央求我去带他见更多的恐龙。我知道那一次就是他恐龙蜜恋期的开端。

  • 孩子顶嘴用什么方法治管用?
    孩子顶嘴用什么方法治管用?

    孩子爱跟父母顶嘴是想要引起父母的关注吗,还是因为其他原因,爸妈清楚吗?面对孩子不听话,总是爱顶嘴怎么办? 这个问题,是不是问到了大多数家长的心坎里? 确实,现在的孩子大多主观意识都特别强,极其爱表达自己的意见,父母不管说什么都要顶上一两句,甚至在犯错的时候也不虚心接受批评,还在跟父母无休止地打嘴仗,常常是弄得父母无可奈何气不打一处来。 当孩子顶嘴的时候不单单只有打和骂这两种方法! 要记住暴力终究是治标不治本的,如果不想回回都被气到吐血,可以尝试一下这几个解决步骤。 保持情绪的稳定 当一个孩子顶撞父母了,说明他心里已经有了一定的戒备,他怕不还嘴,就会迎来暴风雨般的教育。当然孩子的还嘴,一定会造成家长十分生气,但在这个时候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先不要发火。 除此之外,第一

  • 穷养孩子弊大于利,还是利大于弊?
    穷养孩子弊大于利,还是利大于弊?

    穷养孩子弊大于利,还是利大于弊?作为家长能跟孩子“装穷”吗?你被穷养过吗?你会穷养孩子吗?对于穷到骨子里,你是什么看法? 很多家庭关于孩子的养育观念都会根据自己的经济情况来选择,可偏偏有部分父母会听信:“穷养的孩子更出色……”之类的观点,刻意的降低孩子的生活水平。比如孩子想要某样东西时,明明经济条件允许,也会故意和孩子说:“爸爸挣钱很辛苦,你要懂事,不能乱花钱。” 当然对于那些本就生活拮据的家庭来讲,能给孩子创造更好的条件当然是好事,但养育孩子是一条漫长的道路,有时候在孩子面前打肿脸充胖子,也未必能起到好的作用。我们说的是那些盲目追求“穷养”的家庭,这种养育方式危害很大,小心让孩子穷到骨子里。 变得懦弱、自卑 对于那些明明有经济能力,却要在孩子面前“装穷”的养育方式,来讲有极大的可能会让孩子从小感觉到自卑、懦弱、在其他小朋友面前会显得低

  • 家长要求孩子要有所谓的“分享意识”,想过后果吗?
    家长要求孩子要有所谓的“分享意识”,想过后果吗?

    孩子不愿意分享,能强迫孩子去做吗?家长要求孩子要有所谓的“分享意识”,这到底是为了什么?下面来详细来了解一下吧。 家里有孩子总会出现这种情景:两个孩子在一起玩耍,突然两个孩子在争抢玩具或者是某样东西,父母对不同的孩子就会说不同的话。 总会对玩具拥有者说“你要学会分享”,“你连分享的意识都没有”,“你这么大了,都不会分享东西吗?”之类的话。  让孩子学会分享的确是没错的,孩子也需要学会分享,不过分享的前提是孩子是否愿意去分享,如果孩子不愿意分享,而父母却强迫孩子进行分享,你知道会出现什么样的后果吗?后果暂时先不告诉你们,先来看看几个示例再来说后果。 示例一:你妻子买给你的昂贵新手表,恰巧她的爸爸也非常喜欢,想要戴几天,你不愿意,而你的妻子却指责你不懂得分享,真的让她十分失望,很丢她的脸,强行把手表给她爸爸戴,你很不开心,她却说这

  • 怎么培养孩子学会承担责任?
    怎么培养孩子学会承担责任?

    怎样让孩子学会承担责任?怎么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让孩子学会承担事情的后果对未来成长有帮助吗? 1.知道什么时候承担后果是适当的。 通常,让你的孩子意识到事情的后果是一个好的主意,但是你要理智地做这件事。如果你的孩子第一次做错一件事情,或者只是做了一个不符合场合的事情,你应当只给他们警告。他们正在成长,你不能指望他们像你一样思考。但是,如果他们重复做一些他们明知道不能做的事情,应当让他们学会承担事情的后果。 2、提醒他们事情的后果。 在出现后果之前,警告孩子将要发生的事情。稍后再说也不行,因为会让你的孩子知道他们不需要立刻对你的要求作出反应。相反,如果他们做了某个错误的行为,马上告诉他们,如果不停下来会有什么样的后果,适时实施一些惩罚。 3、把行为和后果联系起来。 孩子的每个行为与其后果应该是相匹配的、

  • 孩子玩具被抢后,爸妈该如何办
    孩子玩具被抢后,爸妈该如何办

    孩子一天天长大,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玩具被抢后该怎么做,这是摆到家长面前的一道难题,今天就来聊聊它。 出现不少无奈的父母,说:“我是教孩子不打人,要排队,要友爱分享,做个文明人。 我的孩子从来不抢别人的东西,不打人,可是别人的孩子要来抢他的东西,还打他。 我的孩子不知道回击,就让别人抢,我该怎么教孩子呢?” 其实孩子在遭人欺负时,不敢反击或者不知道如何保护自己是很常见的现象,这其中有天生的性格原因,也有后天教育不足的因素存在。 在德国,有专门针对四岁以上儿童的自我防御课程,由专业老师教授孩子如何识别侵犯、反击别人的侵犯和自我保护。 这些课程一般由幼儿园或者在小学入学时学校组织孩子集体参加,可见德国教育工作者认为,这是每个孩子都必须学习的社会技能。 尤其是进入幼儿园和小学之后,孩子的活动范围不再限于

  • 什么样的家长会养出一个胸怀豁达的孩子?
    什么样的家长会养出一个胸怀豁达的孩子?

    如何培养孩子拥有豁达的胸怀?要知道狭隘的家长养不出豁达的孩子,同样,豁达的家长养不出狭隘的孩子,下面来看看怎么样养出一个豁达胸怀的孩子? w先生晚上本来要和朋友出去吃饭,出发前却突然接到朋友的电话,朋友说,儿子小琪体育课上和同学们踢足球,不小心造成了双臂骨折,晚上的聚餐只好改期了。 晚餐可以改期,但是医院必须跑一趟。 w先生跑了趟医院,三个小时以后才回来,他说,小琪这孩子真是条汉子! 断的不是双臂,而是两个手腕。小琪和同学抢球的时候不小心跌倒了,对方身型高大,向他身上砸下来,他双手一撑地,两个手腕就断了。 听起来,头皮都发麻。 接骨的时候,三个大人按住12岁的小琪,他疼得几乎从椅子上跳了起来,头上憋出大颗的汗珠,但是接完骨,他扭头微笑着对泪流满面的妈妈说:“没事,一点都不疼。” 小琪的懂事,让身边的几

  • 怎么做孩子才会听话?父母们常见挖坑姿势有哪几种?
    怎么做孩子才会听话?父母们常见挖坑姿势有哪几种?

    父母要怎么说,孩子才会听你的话?面对孩子的不听话,很多家长表示发愁,虽然我们是成年人,已为人父母,但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并不太会说话。很多时候,孩子也并不是真的不听话要跟家长对着来,而是他根本没听明白你的要求。 在孩子面前,很多家长都容易自带权威的优越感,以为孩子懂得少,可以随意地说话糊弄,而事实是,跟孩子说话,父母稍不注意,简直就是自己在挖坑。 如果不会说话,你说得再多孩子不听也只能算是废话,挖的坑不光坑了自己,还坑了孩子。 根据自己的一些亲身经历和对其他父母的留心观察,父母们常见挖坑姿势有以下几种: 一、说话没重点 说了一堆话,但是重点不突出,要求不明确。 你到底想要孩子干什么,应该让孩子一听就懂,而不要让小脑袋瓜接收了大量信息,却没捕捉到重点,这样孩子当然不明白你到底想说什么,不能按照你的要求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