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学龄前健康学龄前营养学龄前教育学龄前疾病
  • 孩子犯错最好不要动手
    孩子犯错最好不要动手

      忌讳一:不该出手也出手——皮肉之苦最伤孩子自尊   孩子弹琴时表现出极大的随意性,老师讲过的正确指法、手型和要求在她的脑子里没有留下丝毫的印迹,仿佛从来就没有学过似的。妈妈看在眼里、急在 心上,一遍又一遍地提醒外加亲自示范,可孩子摆出了一副不合作的态度,在琴凳上扭来扭去,一会儿喝水、一会儿上厕所,没过两分钟又嚷嚷着累了要歇会儿。   错误批评:   内心的怒气终于冲破了忍耐的底线,妈妈一巴掌挥了过去,孩子的手背顿时就红了——说服教育升级为武力惩罚。   留下的伤痕:   从根本上说,武力惩罚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只能使双方的矛盾激化,使原本有可能继续下去的学习中途搁浅;在父母的拳头下,孩子的自尊心也被打得一败涂地,容易形成破罐破摔的心理,甚至既而对所有的批评刀枪不入,那可真是两败俱伤。   它的另一个直接后果是:你以什么样的方式对

  • 家庭教育是影响孩子的最主要因素
    家庭教育是影响孩子的最主要因素

      人类有两件事情最难:一是如何“统治”他人;另一个是如何“教育”他人。   影响孩子成绩的主要因素不是学校,而是家庭。   如果父母处于谋生状态,最好让孩子体验父母劳动的辛苦和辛酸,孩子会增加改变命运拯救家庭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过,父母需要为孩子提供最基本的文化资源,不让孩子陷入“人穷志短”的自卑的深渊。   如果富裕的家庭不能为孩子提供适合孩子成长的教育资源和教育方法,倒不如让孩子过节制的、低调的比较贫穷的生活。   孩子的安全感来自他的父母的陪伴。父母在哪里,哪里就是他的家。   并非祖父母就一定不能教育孩子,在中外历史上,从来不缺乏祖父母成功地教育孩子的案例。但是祖父母教育孩子时,遇到了新的难题。这是一个长辈需要向晚辈学习的“后喻文化”时代。

    标签:家庭教育
  • “中国式妈妈”要注意哪些问题
    “中国式妈妈”要注意哪些问题

      请不要再说:别人家的孩子……   民办小学公布名单,花无忧(网名)的孩子落榜了。“为了让孩子能顺利考进民办小学,从三年前开始,就积极参加同龄人的活动比赛,有针对性地锻炼孩子。”在中国式妈妈眼中,有一种奇特的生物叫“别人家的孩子”。“考试前一天,我们在家让他们俩做自我介绍和讲故事,她完成得更棒,表哥断断续续说了半天。得知表哥被录取后,女儿哭得更凶了,她说,是不是她不够优秀,而我只能抱着她一起哭……”   一定程度上,“中国式妈妈”已经成了国际性的贬义词。在美国高中校园里,中国式妈妈是个管孩子很严的家长;在纽约房产商眼中,中国式妈妈是为了2岁女儿读大学而买豪宅的焦虑者;在新西兰,当地妈妈们发起奶粉保卫战试图对抗中国妈妈的疯狂扫货&hel

  • 独二代教育警惕的三大误区
    独二代教育警惕的三大误区

      据2008年数据推算,中国30岁以下独生子女达到1.6亿,占到30岁以下人口的近30%,非独生子女子女也大都兄弟姐妹较少。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独生子女所占比重会越来越高,独生子女的规模也越来越大。   孙云晓说,今日的中国开始了独一代养育“独二代”的全新时代。值得关注的是,现在中国“独二代”的养育出现了三大误区:   第一,独生子女隔代抚养成风,忽视亲子依恋情感。在许多城市家庭里,祖辈挑起养育“第三代”的重任,在当今社会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2010 年3月的《文汇报》介绍,一项全国范围内的调查显示,目前北京70%左右孩子接受隔代养育;上海0—6岁孩子中88.9%由祖辈抚养;广州接受隔代教育的 孩子也已占到总数的一半。   第二,独生子女家庭望子成龙心切,忽视因性施教。孙云晓说,在讨论孩子发展

  • 孩子最爱听的这些话你知道吗
    孩子最爱听的这些话你知道吗

      这是孩子最爱听的40句话:如果成为爸妈的口头禅,一定会培养出一个优秀而出色的孩子!   1.我们该玩游戏了。   2.妈妈没想到的你想到了。   3.大胆去做吧,做错了没关系,重要的是你认真做了!   4.不舒服时说出来就会好点,我很能体谅你现在的心情,我会帮你分析的。   5.办法总是比困难多。   6.我喜欢你的笑的样子。   7.对自己要有信心哦!   8.你很聪明,想用最简单的方法解这道难题。   9.你说的有道理,往下说。   10.你已经很努力了,再坚持一会儿这个问题就解决了。   11.你想吃什么?我们一起做好吗?   12.孩子,加油吧,你一定行!   13.看咱俩谁先跑到家。   14.你又长高了。   15.孩子,你真懂事,帮妈妈做了不少家务。   16.你真够能干的!还要妈妈帮你吗?   17.想想今天你最高兴的事是什么?   

  • 不良家庭教育重视家长教育方法
    不良家庭教育重视家长教育方法

      1、全面培养孩子的学习成绩应该普遍优秀,个别一两个科目突出也该在各科成绩都较优秀的基础之上。在小学与中学阶段,更应鼓励孩子德智体美劳并驾齐驱、全面发展。   2、让孩子多接触社会深居高楼更应让孩子常常走出家门,与邻居小朋友,尤其是异性同龄人多接触,与不相识的人、不同年龄层次的人在一起。也可以常让孩子去同学家串串门,交流交流感情,补充补充信息。   3、让孩子锻炼身体必要时可以依计划与孩子一起打球、踢毽、跳绳或小跑。经常走出高楼借上下楼梯与骑自行车也完全可起到锻炼身体的作用。   4、鼓励孩子参与公众场合的活动凡遇比赛、演出、征文、竞签等活动,应鼓励孩子参与,发挥所长,勇敢上阵,积极拼搏,并力争获奖。   5、尽可能劳逸结合一味追着让孩子学习学习再学习,不但会累坏孩子,而且效果不一定好。所以,应科学地安排孩子的学习,要依照计划与时间表,该 玩一会儿的时候要让孩子玩,该休息一会儿时

  • 看彭丽媛
    看彭丽媛"第一夫人"家教

      女儿习明泽 乖得像只听话的小猫   彭丽媛与习近平有一个独生女儿,小名叫木子,大名叫习明泽。彭丽媛说,习明泽的名字是习近平的父亲习仲勋给起的,“希望她将来清清白白地做人, 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说起孩子,彭丽媛非常动情:“当初,我希望生个儿子,近平却希望生个女儿,结果还是他如愿了。女儿很像他,也和他最亲。我带她时, 她老是调皮捣蛋,可是一跟她爸爸,就乖得像只听话的小猫。”   彭丽媛含泪谈女儿汶川地震时在德阳的救助经历   因为父母的低调,习明泽也很少出现在公众的视线中,她和寻常人家的孩子一起念书,曾经就读于杭州外国语学校,2009年进入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学习。   习明泽唯一一次引起媒体的关注是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之后,彭丽媛向央视记者透露了女儿的一段故事。“地震发生刚几天,我16岁的女儿就 向老师请了假,从北

  • 教育孩子要学会以下教育平衡
    教育孩子要学会以下教育平衡

      在思想上,宜平等勿凌人   应当把自己的孩子当朋友,不要因为孩子要依靠父母抚养,就可以随意斥责或打骂。这样会造成孩子的恐惧心理与孤僻性格,也不利于父母与孩子的感情交流。父母喜欢的活动也让孩子参与,而父母要求孩子不做的事,自己也最好不做。   在行动上,宜诱导勿控制   孩子的行为常有随意性与多变性,因此,父母要经常诱导孩子的言行,使孩子既感到自由,又不失过分。如:孩子玩玩具,应尽量满足供应,但在每次玩完后应教孩子把玩具收拾好,而不能怕玩具散落满地就不让孩子玩。   在方法上,宜明理勿强迫   孩子虽然在各方面还尚未成熟,但简单的道理是会明白的,不能过低估计孩子的理解水平。特别是在孩子犯无知之过时,更要求父母在责骂之余,给孩子讲清道理,使之知错,并有所改。不讲明道理的强迫孩子改,往往使孩子心里不服气。   在童真上,宜理解勿责难   孩子有孩子的童趣。有些在父母看来是无聊

  • 不要让分数拖垮孩子的品格
    不要让分数拖垮孩子的品格

      眨眼一年又过了,Ian的初一学年还有二周就结束了。他已经在为下学年升初二做课程选择了。他就读的国际学校校长认为:初中是横在小学和高中之间的 一个过渡,是从少年成长到青少年的阶段,期间学校需帮助学生培养的最重要的三方面素质是:好的学习习惯,自我督促和学习的能力,再有就是好品格好性格 (Building characters)。所以,校长提出为初中学生开设周一至周四的必读选修课,每天3P.M.~3:45P.M.。我想与大家分享一下儿子在20多门选 修课中他选了哪些课目。   Ian自主勾选了8门他的意向课目,并依序做了偏爱程度的排名:1.校园环保 2、国际象棋 3、排球 4、广泛阅读 5、烹饪 6、漫画 7、校园记者 8、名著选读。在这8门选修课中Ian会被分配到4门课。拿到这张非成绩的“答卷”时,我蛮开心的,因为Ian交出了一份我们以前常说的“德智

  • 避开家教五大误区
    避开家教五大误区

      第一是期望虚高,脱离孩子的实际情况。   在对孩子的期望上,很多家长就像对股市一样,期望虚高,不从孩子的实际出发,一味盲目跟风、从众,对孩子高标准、严要求。事实上,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没有可供复制的成才之路。家长要基于孩子的实际,发挥孩子所长,让他成为一个可能成为的人。   第二是学习成绩至上,忽略孩子身心健康和品德的养成。   一些家长对孩子提要求的口头禅就是“只要成绩好,其他 怎么都行。”育子标准的倾斜,导致一些学生成绩虽好,却品德欠佳。王文英认为,待孩子长大后才发现,重才轻德的教育育不出真正的人才,而有才无德的人也不 会受到尊重。随着包括品德在内的综合评价纳入某些省份高考评价体系,品德已成为衡量教育效果和人才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志。   第三是唠叨、抱怨多于倾听和表扬,忽视孩子的内心感受。   当孩子没有考好或 经过辅导仍对问题不理解时,有的父母

  • 爱孩子,就别做伤害孩子的事
    爱孩子,就别做伤害孩子的事

      第一件:父母吵架   父母误认为孩子年纪尚小,夫妻间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对小孩子是无关紧要的。其实,孩子们那一双双亮晶晶的大眼睛,早已把父母在他们面前的一切言行都记录下来了。有些家庭,夫妻间争吵不休,满嘴粗话,甚至动手动脚,家庭气氛经常处于紧张状态,这在孩子的心理上形成巨大的压力;有些父母,长期感情不合,在家里寡言少语,在这种气氛中生活的孩子很压抑,时间久了势必损害他们的心理健康,会使孩子变得冷漠、执拗、粗野,对其心理健康发展相当不利。   第二件:父母发脾气   生活中,最好不要向孩子发脾气,但如果真的一不小心向孩子发了火,发完脾气后,最好向孩子解释清楚,孩子的问题到底是什么,该怎么做,同时还要通过行动让孩子感受到你的关心和爱护。可能的话,发脾气前最好提出预警,如:“我都快忍不住要发火了,你能赶快……”   第三件:偏心,

  • 家风良好孩子成长更有利
    家风良好孩子成长更有利

      沈阳市心理研究所首次曝光了沈阳家长中最爱说的6句暴力语言,分别是:“废物”、“就知道吃”、“猪脑子”、“丢人”、“怎么不去死”、“是人都比你强”。这些暴力语言都是家长无意中说的,但给通过别人的评价来认识自己的青少年带来极大的伤害。会打击孩子自信心,形成自卑心理;让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爱;形成逆反心理等。(4月2日《辽沈晚报》)   据《辽沈晚报》报道,为了更醒目地让沈阳家长认识到暴力语言的危害,沈阳市心理研究所联合艺术家解勇,将沈阳家长平时常对孩子说的“废物”等6句暴力语言,制作成互动装置。即将6句话组合成一件件纯钢制成的手枪、匕首、弩等凶器。活动通过孩子和家长联手组装的的互动形式,让家长们反思家庭语言暴力给孩子行为的养

  • 亲子关系如何更密切
    亲子关系如何更密切

      案例一   孩子为什么不听话还顶嘴?   以这么一个家庭为例,有两个孩子,一个大女儿和一个小儿子,父亲长期在外工作,很少管家,一切家务都落在了母亲身上。家里的事,无论大小,母亲都一定要亲自过问。母亲很认真,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对儿子和女儿也要求“事情要不不做,做就要做到最好”。女儿很争气,每次考试都是第一名,但就是很不听话,总是不断地和母亲顶嘴,母亲为此烦透了。这是为什么呢?   孩子摆错自己的角色   凌康桐跟踪案例分析发现,原来在这个家庭里,由于父亲长期不在家照顾,母亲一个人死撑,太辛苦太累时常常会独自难过流泪,这时总是女儿在一旁安慰母亲,帮助母亲,逗母亲开心。在长期的生活中,有意识无意识地,女儿在家庭中已经扮演了父亲的角色,因此母亲原本的权威相对减弱,她就不听母亲的话。   凌康桐建议,在一个健康的家庭中,首先每个人要摆正自己的角色,孩子就要做

  • 培养孩子自信心 从哪下手
    培养孩子自信心 从哪下手

      家长王林女士说:   女儿在外面参加机构培训班,已经上过一个月的适应课,她都很积极很大胆地配合老师做各种活动。昨天是正式的开学礼,跟平时上课一样,老师让每个小朋友拿自己的作品上去做介绍,平时这个环节女儿是很积极的,但昨天她却不愿意上去,最后要我陪着上去,到了台上她还是不愿意出声。晚上回家后,我说她这次不发言,上课币赚少了,问她下次能不能大声读出来,她说可以。但女儿言语并不是那么自信,请问,该怎样才能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呢?   二级心理咨询师张洁认为,一个缺乏自信、充满自卑的孩子,即使脑子很聪明,反应灵敏,但在学习中稍遇困难和挫折就会发生问题。而此时家长的鼓励是非常重要的,但遗憾的是做家长的往往轻视甚至还会用语言向孩子证明她的失败。就比如这位妈妈说“因为孩子不发言导致上课币赚少了”,这样做很不恰当,因为采取言语指责的态度,孩子的自信心已经受到伤害,可能永远做不成

  • 中国式教育带来的危害
    中国式教育带来的危害

      请不要再说:为什么付出这么多,你却不明白   “爱攀比”、“焦虑”竟然成了“只要孩子学有所成,大人吃点苦无所谓”的中国妈妈的标签,爱孩子难道有错吗?   首先问自己,你对孩子的爱是不求回报的吗?你接纳了孩子真实的自我吗?吴文君说,做父母的大多都不愿承认自己心里的那点小虚荣,而一旦孩子没有如己所愿,做父母的就从山上跌落到谷底,得不到回报的爱会变得偏执焦躁:为什么我付出那么多,孩子却一点都不明白?为什么给了孩子最好的,而他却对我们这样?以后如果孩子对我们没有我对他那么好,该怎么办?   吴文君告诉记者,尤其当下的不少年轻全职妈妈,她们把妈妈当成一种职业,要求回报的爱其实是对孩子的控制。在专家眼中,当妈妈是要学习的。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要留一些时间来爱自己、关注自己,让自己更有力量去面对挑战,这样才能放下许多焦虑

  • 宝宝说脏话家长怎么办呢
    宝宝说脏话家长怎么办呢

      宝宝说脏话的原因   无意识的模仿。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他们对于身边的人和事都会十分好奇,喜欢模仿一下大人、电视人物的行为,甚至他们不明白某一个动作的意义,就是觉得模仿起来很好玩。   缓解压力,被迫骂人。紧张是很常见的情绪,由于孩子的经历尚浅,他们遇到事情容易紧张或者产生不安的情绪。当孩子面对一些长辈的逼问,同年人的挑衅时,他们会觉得无所适从。于是,为了舒缓压力,孩子不得不用骂人的方式解决。   在孩子觉得无助的时候,他们不懂得采用什么正确的方式去解决问题,于是,当听到长辈不断数落自己,或者同年人嘲笑自己,孩子就会大发脾气,用粗口去回应别人。   家长不恰当的引导,让孩子以此为乐。   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其言行是孩子的“标杆”,因此,父母的行为时会影响孩子的行为习惯和性格心理的。   下面就来看看宝宝说脏话,家长要怎么办吧。   宝宝说脏

  • 小男孩的正确教育方式
    小男孩的正确教育方式

      1、多拥抱你的男孩   误区:刚刚出生一个多月的小男孩已经开始东张西望了,但他很少专注妈妈,他大概不需要妈妈抱他。   事实:男孩需要更多的拥抱。1岁半之前,怎么宠爱你的儿子都是不过分的。他看你眼睛的时间少,看起来好像更少依赖你,而且容易被别的事物所吸 引。比起你的脸,他更喜欢看那些移动的物体。但实际上,男孩大脑成长得比女孩慢,所以他们的情感比女孩更加脆弱,他们需要更多的关怀。他的肌肤需要通过触 摸得到满足,获得足够的安全感,他更想让你带着他四处走,所以多抱抱他吧。   2、理解男孩的冒险行为   误区:男孩调皮捣蛋。带他出去玩,他总是喜欢做一些危险动作,比如登高、从高处往下跳。妈妈们因为担心他的安全而制止他们的行为。   事实:中国人传统上一直要求孩子要静,总是想办法约束孩子的行动。其实,你应该时时刻刻想到,我们的小男孩是远古时期的小猎人,他们需要广阔的 空间和自由的行动,

  • 家教误区干扰孩子成长
    家教误区干扰孩子成长

      第一是期望虚高,脱离孩子的实际情况。   在对孩子的期望上,很多家长就像对股市一样,期望虚高,不从孩子的实际出发,一味盲目跟风、从众,对孩子高标准、严要求。事实上,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没有可供复制的成才之路。家长要基于孩子的实际,发挥孩子所长,让他成为一个可能成为的人。   第二是学习成绩至上,忽略孩子身心健康和品德的养成。   一些家长对孩子提要求的口头禅就是“只要成绩好,其他 怎么都行。”育子标准的倾斜,导致一些学生成绩虽好,却品德欠佳。王文英认为,待孩子长大后才发现,重才轻德的教育育不出真正的人才,而有才无德的人也不 会受到尊重。随着包括品德在内的综合评价纳入某些省份高考评价体系,品德已成为衡量教育效果和人才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志。   第三是唠叨、抱怨多于倾听和表扬,忽视孩子的内心感受。   当孩子没有考好或 经过辅导仍对问题不理解时,有的父母

  • 正确引导孩子的电子产品观念
    正确引导孩子的电子产品观念

      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移动终端兴起,互联网触角无处不在;网上交友、购物、玩游戏,伴随“移动互联网”成长的孩子日渐养成“不移动”的生活方式。他们的课余生活仿佛是在电视、电脑、手机等不同屏幕间切换。   四五岁就上网,未成年变“屏奴”   “我最喜欢玩‘切水果’了,学说话的‘Tom猫’也很好玩。”今年5岁的亚哲从幼儿园回到家的第一件事就是捧起ipad往沙发上一靠,玩上个把小时。   与亚哲一样,伴随着电子产品成长的“00后”孩子已成为互联网的“原住民”。《城市儿童生活形态与消费状况(2012-2013)市场调查研究报告》显示:4至6岁孩子中,约有53%会上网。   重庆市一家幼儿园教师陈婷婷告诉

  • 给孩子贴标签影响孩子身心
    给孩子贴标签影响孩子身心

      一个还不满十岁的孩子开始喜欢钱,并且用一些幼稚的办法来拥有钱,对父母来说,既是一件让人担心的事,也是一件让人可以高兴的事。   总是一回家就把钱包随手扔在鞋柜上的丈夫,发现钱包里少了一千元。“是你拿了我的钱吗?”他分别问了家里的三个“嫌疑犯”——妻子、十一岁的女儿和八岁的儿子,每个人的回答都是“没有”。   但他留意到儿子在回答“没有”时,眼睛不敢望着自己,心里就有了猜测。儿子一向乖巧懂事,怎么会偷拿自己的钱呢?他打电话向一位相熟的朋友请教。   朋友在听到他的述说后,第一句话居然是:“你儿子会偷钱,错在你把钱包任意放置,这在法律上称做“引诱犯罪”! ;”“自己一直都有这种乱放钱包的习惯啊,但为什么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