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妈妈知道吗,有话好好说的孩子,会让人多舒服?我能再要一颗糖吗?我家十二岁的的小儿开心,带着他旅行买回来的糖果回他小时候的幼儿园和老师、小朋友分享,回来后,给我讲了一件小事: 我把糖果分给大班、中班、小班的小朋友每人一颗,过了一会儿,一个小班小朋友来找我,他说:“我能再要一颗糖吗?”我就又给了他一颗。 说这件事时,小儿的语气充满赞赏。 我想,“我能再要一颗糖吗?”让小儿如此赞赏,一是因为小班的孩子,才三四岁大,就能做这么“理性”的表达,他觉得特别棒,二是他自己在家里、在学校,也都是这样说话的,这个特别懂得“好好说话”的孩子,让他有遇到小小知音的欣喜。 并不是每个孩子,都能好好说话 “我能再要一颗糖吗?”,这句话看起来简单到不能再简单,其实里边藏着孩子对他该如何表达需求的理解: 我想要什么?
家长陪孩子玩游戏该怎么陪?不管户外还是室内,该怎么陪孩子玩游戏,两岁及以下的宝宝大部分时间,还是需要大人陪玩儿的,谁陪过谁知道,真是累成狗啊!常常是伤敌八百、自损一千,你这边都快瘫倒了,人家还不一定高兴。所以,怎样小成本高质量的陪玩~ 户外篇 三岁以前的小娃,最喜欢的永远都是到外面去,其实从出生开始就是这样了,很多婴儿只有推到外面去才能睡着(当然这种方法不推荐),只要到了户外,再吵的小孩都会变安静,一根草叶一块石头,都能让他们研究很久,更多时候,都不用怎么陪玩,只要有广阔天地让他们走来走去就很开心了。 三岁之前的小孩子还没有什么社会性,身上更多的是动物性,自由和无拘无束是最吸引他们的,自然界的无限复杂也会充分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充足的阳光还会让身体分泌多巴胺,使人心情愉悦,最近美国有一项调查研究表明,每天能在户外活动三个小时以上的孩子,近视的几率非常
6岁前,最优质的陪伴是“陪女读”“伴儿耍”,如此孩子才会优异。为了孩子的成长和教育,父母们还是要制定一个陪孩子的计划,每周抽出些固定的时间去陪孩子。 孩子6岁前,父母的陪伴很重要,主要表现在下面2点: 1.性格养成的影响 孩子幼时一般对妈妈依赖比较强 ,这个时间段妈妈的影响力大一些,悉心照料会让孩子身处温暖之中,可以让孩子体验这个世界最本质的善。当孩子大一些的时候,会和爸爸的互动增多一些,而这时候,爸爸身上的特质则会对孩子形成很深的影响。比如爸爸刚毅勇敢,孩子就会以爸爸为榜样崇拜爸爸,在自己成长的过程中,这个特质也将一直伴随着他。如果这些时间段,爸爸妈妈很少陪伴孩子的话 ,又怎么能影响到孩子,为孩子性格的良性养成起到促进作用呢? 2.思维和创造力的影响 陪女读
都说说话早的宝宝比较聪明,但有些宝宝说话就比较晚,那么宝宝为什么会说话晚?宝宝说话晚,语言障碍的原因有哪些呢?一起来看看吧! 皮皮是一个2岁多的小男子汉,长得也壮实,也是一个机灵鬼。既会跑,又会跳,还能自己吃饭,美中不足的是,比起同样年龄的宝宝,他说话晚。到了1岁9个月,皮皮才会喊“妈妈”,平时说话都是单个字、词,大人说话也能听懂。 宝宝说话晚,语言障碍,只怪家长错过了4件事 另一个宝妈说,自己的宝宝说话也晚,1岁时能够喊出爸爸妈妈,2岁开台才能模仿表达,但是一直有点结巴,第1、2个字要重复很多次,还拖音,现在2岁8个月,想知道,家长做些什么能促进宝宝的语言发展?感谢! 上面的两个宝宝的情况,在实际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宝宝。两上相同年龄的宝宝对比起来,有明显的差距,开口说话时间晚,其他宝宝都可以口齿伶俐了,而这些宝宝还只是说出单个字或
父亲在孩子的成长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父爱不可缺席。父亲对孩子(不论男女)的性别角色、性格的形成、智慧的培养、能力的形成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影响。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很多父亲忙于工作打拼,陪伴孩子的时间少了。也有一些爸爸忽略了自身所存在的意义,没有扮演好“爸爸”这个角色,给孩子的成长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今天萌妈给大家罗列了最不能忍的6种爸爸,如果你家那位不幸中枪了,记得转发给他让他赶紧改吧。如果一条没中,下班回家赶紧给他个大拥抱吧,这真是一个好爸爸啊! 第1种:当家人面抽烟的爸爸 相信很多父母都知道二手烟对孩子是有伤害的,但是很多爸爸并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在家吃过饭了,很多吸烟的爸爸都会把窗户打开,然后饭后点上一根烟。即使孩子就在你身边。 亲爱的爸爸们,并不是打开窗户吸烟以后就不会对孩子的身体造成伤害的,吸二手烟对孩子的健
谈及宝宝色彩教育,想问宝爸宝妈一个简单的问题:经常收快递,拆快递,那最常见的大快递盒究竟是什么颜色的? “浅褐色啊!”相信宝妈们绝对能第一时间给出答复。 那为什么大包装纸箱多为浅褐色呢? 这就是色彩的神秘之处了。 浅褐色可以使人感觉包装纸箱的重量比较轻,以此减轻搬运人员的心理负担。 色彩,不仅仅在影响着我们的审美,同时在影响着我们的心理,甚至在影响着宝宝的性格与生长发育。 快来和堂妈一起揭开宝宝色彩教育神秘的面纱。 --------->> 宝宝视力发育成熟的整个过程 <<--------- 1个月:眼睛只能聚焦在眼前20-30厘米的东西。 2个月:视力0.01,眼睛会随徐徐移动的物体运动,开始出现保护性的眨眼反射。 3
《欢乐颂》中曲筱绡在见识了樊胜美父母的重男轻女之后,跟自己的爸爸妈妈打电话说了句话,让Mommy记忆深刻。 曲筱绡说“我以为天下的父母都是你们这样的,没想到还有那样的父母。”是呀,为人父母不用考试,所以难免会有人不及格。 今天Mommy就为大家总结了4类不合格父母,快来看看你上榜了吗? 会生不会养型 先来感受一下: 每每看到这样的新闻,即使隔着屏幕,也愤怒得想要狠狠地抽TA们两个耳光。这样不负责任,为什么要选择生孩子?说句不好听得话,这样的人不仅不配为人父母,就连人都不配做! 然后再来看看这些: 简直不敢相信这是为人父母能干出来的事情,既然照顾不好孩子,为什么要选择带TA来到这个世界? 把一个毫无自我保护能力的孩子独自放在家里、车里,这样的家长心到底该有多大才能
对宝宝来说,最好的早教就是和爸爸妈妈一起做游戏。在这些小小的亲子互动游戏中,宝宝可以得到语言、肢体协调和逻辑思维各方面的锻炼。 今天我们继续为大家带来3岁以上宝宝适合的亲子游戏。对于3岁的宝宝来说,一些比较复杂,需要更多配合的游戏项目更能锻炼他们的 ,家里宝宝在这个年龄段的宝爸宝妈不妨带着宝宝一起玩哦! 七巧板 千万别小看简单的七块图形,将它们随意拼搭,我们能看到人、动物、物品、建筑,甚至太空形象的千变万化,是发展宝宝智慧很好的玩具,相信您的宝宝也一定会被这一经典游戏的魅力所吸引的!七巧板玩具不用买,我们完全可以依照七巧板的样子用硬纸板、剪刀、尺子和画笔为宝宝制作一个,快快动手吧! 效果:发展宝宝动手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启发智慧。 适合年龄:3岁以上 挑棍 准备一把雪糕棍或者吸管
我家宝宝 2 岁 3 个月了,之前很少哭闹,有什么要求我们基本都会满足。可是最近一段时间不知道怎么了,一旦要什么东西不同意就开始哭,哭得很伤心,到现在越来越严重了。 比如奶奶看电视他要看动画片,我们说让奶奶看,他就开始打电视机。我们不知道该怎么处理,他一打人就让他罚站,也是不理。几次后我们就「河东狮吼」了,还能好点,但是我总觉得这样也不对,求老师指点。 两岁孩子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爱模仿。平时大人一扫地他也跟着扫,大人擦桌子他也跟着擦,奶奶看电视他也肯定要跟着看。而且,电视色彩丰富,画面多变,吸引力就更大了。我建议看电视这件事情,您可以和奶奶商量,等孩子睡着,或者出去玩的时候再看。 另外,两岁的孩子有了自我意识,他发现“别人”和“我”,“物品”与“我”是不一样的,逐渐认识到作为客体的外界事物和作为主体的自己,从而形成了对自己的认识。
从胎儿开始,宝宝已经开始接触音乐的美妙旋律,待宝宝出世后,节奏感强的音律最能吸引宝宝的注意,因此通过音乐才开发宝宝的智力,是十分有帮助的,如何用音乐开发0-3岁宝宝的智力呢?本文详细为你介绍! 从胎儿时期开始,宝宝就在妈妈肚子里默默感受着这世界,等他们出生后开始真正接触世界时,他们会用多重感官来学习、认识世界。对宝宝而言,音律最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对他们各方面的发展也最有帮助。因此,许多给婴幼儿设计的玩具,都有叮叮咚咚高低起伏的旋律,这种美妙的声音让幼儿不会轻易厌倦这个玩具,而且,在不知不觉中,你会发现,宝宝会开始哼着不成调的旋律了,这表明他们源源不绝的学习能力已经被激活了。 依成长发育选择音乐类型 不同类型的音乐,宝宝听了会有不同的反应,清脆或活泼的音乐格外能吸引他的注意,而轻柔的音乐可让宝宝安然入睡。在宝宝出生5~6个月时,如果给他听音乐,他已经会试着去寻找音源了
在教育孩子的路上,相信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心路历程:给娃好好讲道理、不听——没办法只好发脾气,娃改了一点——时间长了,吼叫没用了。 当孩子不满、生气、犯错的时候,你是怎么对待孩子的?是对孩子吼叫?还是保持着温柔的态度? 前一段时间,一条微博引发了众多妈妈的思考: 发微博说: “当孩子有不满、愤怒、悲伤的情绪发生,他需要的只是你的一个拥抱,不要说教,站在他的角度理解他,支持他,鼓励他,那些大道理等他们情绪好的时候再去说吧。” 接着还调侃说,带孩子这几年,自己的嗓门变大了,连录音师都表扬她嗓门有穿透力了,进步这么大都是这7年带娃练出来的。 评论里的妈妈纷纷表示:真的伤不起啊,当妈前温柔如水、当妈后暴跳如雷,说炸就炸。 也有妈妈赞成观点,觉得她说的有道理,但是偶尔真的还是控制不住去
孩子遇到事情总爱哭,如果孩子把哭当成武器,父母是该妥协还是该怎么办?下面看看父母如何应对孩子哭? 哭,是孩子与生俱来的本能。从呱呱坠地的那刻起,孩子就用哭声表达各种情绪和需求。 不会说话时,饿了,拉了,不舒服了,困了…都要哭。 会说话之后,除了生理需求,情绪不佳外,孩子的哭声又多了一个原因:想达到某种目的。 无论哪种原因,只要孩子哭了,父母,尤其爷爷奶奶之辈听见了,顿时心疼不已。 恨不能摘星揽月,只为亲亲宝贝儿赶紧重展欢颜。 殊不知,正是你们的轻易妥协,让孩子把哭声,当成了一种武器。 不给买礼物?哭! 上周我们全家去超市逛,路过玩具区,一个四岁左右的小男孩在看机器人。 他妈妈左催右催,孩子就是不走,拉着妈妈的手晃来晃去:妈妈你就给我买嘛。 他妈没好气的说,都买了多少
越奖励孩子越不听话是怎么回事?奖励孩子用什么方法效果好?很多家长都知道激励孩子的作用,只是激励激励着就往往跑偏了路。 朋友的孩子读三年级,非常不爱做作业,最近她手舞足蹈地跟我说:“孩子做作业动力十足,每天回家,拦都拦不住”。 我问她用了什么方法。 朋友自豪地说:“我列了个学习清单,完成一项就打钩,只要集满十个钩,就可以兑十块钱”。 深知物质激励的危害,我摇头建议她不要用这个方法。 朋友神秘一笑:“宝宝最近看上了一个汽车玩具,价格可不菲,他动力不会减少的”。 果然,两周后,朋友垂头丧气地跟我说:“怎么就不灵了呢?宝宝说十块钱太少了,我觉得他太贪心了,骂了他一顿后,他现在非常抗拒做作业”。 是啊,为什么就不灵了呢? 很多家长都喜欢用类似物质奖励法: 你这次进前十,就带你去游乐园!
随着《我的前半生》的热播,全职妈妈和职场女性引起了社会的热烈讨论。很多妈妈也纠结于在家陪伴孩子好呢还是走上职场,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改善生活质量。可是孩子的成长怎么办?陪伴是最好的爱呀?妈妈们究竟到底怎样兼顾呢? 其实,最好以下这几点,陪孩子这件事情变得事半功倍,再也不用担心没有时间陪伴孩子啦! 1、时间不用长,1.5小时的专属时间即可 每天只要抽出大于1.5 小时以上的时候专门用来陪伴孩子就足够了,并不需要花上24小时。但是这段时间是专门用来和孩子相处的,禁止玩手机,禁止“空坐着”各自玩的行为。放下手头的一切事情,眼神只随着孩子而动。 无论孩子多小,孩子都可以非常敏感而准确的感知你的陪伴还是不是“专属”,如果你想要真正高质量的陪伴孩子,专注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 2、固定的陪伴时间 如果条件允许,妈妈的陪伴孩子的时间可以固定下来。一
怎么和孩子好好沟通?话都说不好,怎么当妈妈?当妈的千万别忽视亲子之间的沟通,自从有了孩子之后,盼娃会说话,盼娃快长大,可是随着孩子长大,很多妈妈发现亲子沟通出现问题,和孩子之间不能好好说话了?今天就来详细聊聊怎么和孩子沟通。 1 |作为妈妈,这些场景实在熟悉不过 情景一 早上要送孩子去幼儿园,但孩子磨磨蹭蹭不肯换衣服,眼看要迟到,你想孩子尽快换好衣服出门?你会怎么说? A:怎么这么慢?要迟到了你不知道吗? B:快点快点!慢死了! C:天天磨磨蹭蹭,这毛病就不能改改吗? D:早叫你换衣服,这都几点了还没换好,害得我都要迟到了! 扎心了~~简直是条条都中啊~~~ 情景二 孩子玩完积木后一片狼藉,但就是不愿意收拾,你怎么说? A:你收不收?不收下次别玩了! B:行,你不收可以,
亲子共读时,家长不能做什么?很多家长都在特别努力地坚持亲子阅读,每天再忙再累,都会和孩子一起坐下来读书。但会遇到一个特别大的烦恼:为什么我都这么努力了,孩子的阅读兴趣还是不高?为什么亲子共读了好几年,孩子上小学了,还是没能爱上阅读? 这恐怕与大人带孩子阅读时做的一件简单小事有关,就是——给孩子“讲书”! 孩子能从书中读到的东西,其实比大人多 带学龄前的孩子阅读时,妈妈总认为,孩子还小,又不认识几个字,你不给他讲,他根本看不懂,所以大人不但会给孩子逐字逐地读,还会把画面、人物、故事加上大人的理解,给孩子讲一遍。 认为孩子“看不懂”,是个很大的误解,实际上,孩子不但能看懂,而且他看到的东西,还和大人不同,更惊人的是,同样的画面,他看到的会比大人看到的多。 世界著名早教专家蒙台梭利在她的《童年的秘密》中,讲过一个小故事。 有一次
相信很多人应该有同样的感受吧,就是小时候每次到考试的时候就很紧张,那么小孩子考试的时候,家长可以做些什么呢?一起来看看吧! 考试即将来临,家长们总是希望孩子能取得好成绩,在考试前夕也跟着紧张起来:快考试了,如何帮孩子搞好复习?如何让孩子临阵磨枪,成绩突飞猛进?孩子考试前如何增加营养等。作为家长们那颗急切盼望子女成才的心态如何摆正呢? 一:家长要摆正心态 在考试来临之前,家长要尽量让孩子感觉到,家庭生活是正常的,不要总是问孩子“什么时候考试”、“复习的怎么样了”、“你怎么还看电视呢”?这些话都会让孩子变得烦躁。所以为了给孩子创造一个安静的复习环境,很多家长不看电视,也没有了日常的交际。家长的过分克制,会让孩子感到紧张和压抑。 二:和孩子谈学习之外的事情 比如可以陪孩子散步,和孩子聊天,但不要一张嘴就是考试的事情
想要婆婆帮忙带孩子怎么办?宝妈该如何出招让婆婆心甘情愿帮忙还没脾气?下面小编教你3个方法。 现在的婆媳关系让不少的女性朋友不得不急中生智,在大闹三百回合之后,有的放弃了挣扎学会了隐忍和妥协,但是不乏那些性子烈的儿媳妇儿们,与婆婆抗争到底,拼个你死我活,家庭破裂。但其实事实上在面对一个难缠的婆婆的时候啊,就需要各位女性朋友们的机智了,有时候讲道理也是行不通的,这就需要你用事实说话,这样的婆婆都懂得利益关系,在这样得情况下都会妥协的。 那么遇到这样的情况,你应该怎么做呢?让你的婆婆心甘情愿的照顾你坐月子吧。 一、 适时请求老公的支援 作为一个家庭的成员,维护家庭和谐是分内之事,老公是维系妻子和婆婆之间良好关系的唯一纽带,在特殊情况就需要发挥中间人的作用。如果婆婆和妻子在带孩子的问题上发生了冲突,老公对于这个问题责无旁贷,要缓和母亲的情绪,告
现在大家都知道音乐启蒙很重要,但许多人的疑问是,不知道从哪里入手、具体怎么做。最常见的两种情况是——我自己不懂音乐,更别提给孩子启蒙了,简直无从下手;如果自己学过乐器,也可能会发生误解,错误地将“音乐启蒙”和“声乐训练”划上等号。 回看我过去两年的经验,深深觉得,音乐启蒙不是给孩子听首歌就完了,也不等于长大报班学个乐器,真正的音乐启蒙是从陪孩子“玩音乐”开始的。 什么是“玩音乐”? 通常提到音乐启蒙,大家首先想到就是给孩子听音乐。这的确是音乐启蒙的基础,但要达到真正的音乐启蒙,光凭“听”这种单向的“输入”是不够的,而是需要“输出”,要带着孩子“玩起来”。 “玩音乐”,其实就是要和音乐有互动。“听”是一种接收行为,是被动的。而“互动”则不仅有接收,还有反馈,是一种交流行为,包含着主动性。 如何互动呢?咋一听好像挺抽象的,其
想想看,矛盾是不是来自于这两个概念——孩子“想要”,而你认为不“需要”。什么是“需要”?什么是“想要” “需要”就是人们的基本需求,如果离开这些东西,我们正常的生活或工作就会受到影响。 “想要”是人们希望得到的东西,但是如果缺少了也不会对生活或工作造成影响。 怎么让孩子了解这两个概念?当然不能干巴巴地给孩子讲上面的定义,要用一些具体、有趣的方式,比如: 我们可以跟孩子玩一个游戏——找找哪些东西是“需要”的? 找出在一天生活中必需的东西:水、空气、食物(也可以具体到牛奶、鸡蛋、水果……)等, 再一起找出已经得到的东西,如糖果、电视机等,看看谁说得又快又多。 你还可以和孩子讨论不同场景和不同人的“需要”和“想要”,让他知道“需要”和“想要”会随着场景和人的变化而变化。比如,眼镜对有些人来说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