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学龄前健康学龄前营养学龄前教育学龄前疾病
  • 宝宝爱攻击别人怎么办
    宝宝爱攻击别人怎么办

    纠正孩子攻击行为的办法 1.倾听孩子的需求,理解孩子想要什么。当宝宝出现攻击行为时,家长要认真倾听孩子的想法,从而明确孩子出现攻击行为的真正原因。 2.给予孩子更多的包容与温暖,引导宝宝正确发泄情绪。例如,在孩子情绪紧张或怒气冲冲时,可以带他去跑步、打球或进行棋类活动,还可以培养孩子多方面的兴趣爱好,如绘画、音乐等,引导孩子转移注意力。 3.让孩子学会分享。比如,让孩子与没带玩具的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体验分享的快乐,家长要注意合理分配材料和场地,维持一个稳定的环境和秩序。 4.教会孩子正确解决矛盾,对孩子无理的要求不能随意答应。 宝宝攻击行为有哪些表现 在儿童心理学上,宝宝所表现出来的“暴力”行为称为儿童攻击性行为。 在幼儿园中,年纪小的幼儿攻击行为尤为明显,一般表现为直接的身体伤害,如

  • 孩子提出为难的请求该如何拒绝
    孩子提出为难的请求该如何拒绝

    作为家长有些情况下该如何拒绝孩子?面对孩子令人为难的请求该如何拒绝呢?家长拒绝孩子是一门学问,如果你的提出令人为难的请求,家长一定要这样说“不”! 似乎4、5岁的孩子都挺喜欢搞破坏,恨不得把家给拆了。搞破坏尚且可以忍,但动不动跟家长提一些无理的要求、撒泼哭闹真的令人难以忍受。 好不容易有时间带孩子出去一趟,孩子看到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东西就想买回家。 比如一位妈妈带孩子去逛超市,孩子走到零食区、儿童玩具区就完全走不动了。吃的可以说回头再买,见着喜欢的玩具怎么说都不行,完全迈不开脚。 超市二楼的儿童玩具区,本来和孩子说好就只是去看一看,没想到到了那里就说要玩一会儿。临到走的时候,他的手里拿着一个玩具车死活不放手。 但他手里的这款玩具车,前几周爷爷奶奶才给他买了一辆,只是颜色不同罢了。不管怎么劝解、安慰都没有用,哭着说:我就要这

  • 要不要给孩子报兴趣班?请先看看这四点!
    要不要给孩子报兴趣班?请先看看这四点!

    总之一句话,孩子上不上,什么时候上,别看家长,看孩子!你不要按照你的主观意志随大流让孩子去上,而又要求孩子能坚持下去,最后责怪孩子没毅力,和孩子以各种不愉快收场,这种情况很多很多。 每经历一次兴趣班,就有不同的感悟。分享之前,先来说说我们家莲子的一件小事。前几天,当我正在客厅抱着二宝的时候,莲子在她的小黑板上写了如下的字:一段爱很简单,永远爱很难。 我的小心脏像踹了一只小兔子一样,砰砰砰连跳了几下,她有这想法让我惊讶,按捺住耐住激动,我平静地问她为什么这么说。 (无论你认为你的孩子取得了什么方面的进步,都请尽量不要在他面前显露喜悦)。 她没有正面回答,只是告诉我感悟:“妈妈,因为每个人都有缺点嘛,如果看到对方的缺点,还能有一颗包容的心,这样的人很少,所以爱很难做下去......” 我知道,莲子心中所指的爱,不仅仅代表男女之间的爱,也包

  • 学习围棋对孩子有哪些好处
    学习围棋对孩子有哪些好处

    学习围棋的好处 1.开发智力 围棋是一项智力运动,每一着棋都要经过大量的计算和判断后才能落子。所以下围棋,能有效帮助孩子养成爱动脑、勤思考的好习惯。 2.陶冶情操 围棋是一项高雅的运动项目。围棋中深奥的哲学理论以及围棋所特有的文化内涵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孩子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3.集中注意力 下围棋的过程中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松懈。对手的每一着棋,都要认真地评估和判断之后才能作出正确的应对。因此有利于孩子集中注意力。 4.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孩子必须学会在没有任何支援的情况下,面对强大的对手和棋局中的困境,因此,下围棋能使孩子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提升。 5.对孩子的挫折教育 在围棋的胜负世界中,让孩子在胜利中获得快乐,在失败中品尝痛苦。经得起挫折,才能锻

  • 孩子所有不良行为背后的原因
    孩子所有不良行为背后的原因

    面对孩子所有的不良行为,家长该怎么做?孩子背后这些不良行为到底暗示什么?下面来看看关于孩子脾气的那些事儿。 女儿从入园前的早教起,就不愿与人打招呼,遇到同学总是绕道而行,现在幼儿园大班了,碰到熟人依旧不爱打招呼,比较高冷,同学跟她讲话也不爱回应。妈妈一遍遍地讲道理,拜托老师课堂上多提问孩子等都不管用,孩子的脾气越来越糟糕,不仅做事拖拉,动不动就对别人大吼大叫。 最近一年,还慢慢有了“啃指甲”的坏习惯,好好的一手指甲,被啃得坑坑洼洼的。 妈妈不知道:孩子这是怎么了?如何才能帮助她与伙伴友好地交流,并愿意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去。 自从有了孩子,孩子的表现,那就是家长的一张名片。对于孩子的一举一动,家人、朋友、亲戚,特别容易把目光集中到妈妈的身上,无形中给到妈妈难以承受的压力。 于是,那些能大大方方与人交谈的孩子家长,

  • 孩子上幼儿园家长如果没有留意这几个问题,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后悔!
    孩子上幼儿园家长如果没有留意这几个问题,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后悔!

    还有一些幼儿园注重孩子的认知和学习,可能会比较早的就让孩子学习认字、书写、拼音,甚至英语。 现在很多城市的一些小学,入学前都会有笔试或面试的入学考试,这也让家长们变得更加重视孩子的文化学习,家长们开始选择一些学知识比较多的幼儿园,让孩子尽早的学习文化知识,在家中父母也开始重视孩子的学业辅导,好让孩子更好的通过重点学校的入学考试,以及希望孩子上小学后成绩可以保持优异,想为之后的学习打下好的基础。 当然,不管是公立幼儿园,还是活动较多或过早学习知识的私立幼儿园,很多都是爆满的,有需求才会有市场吗,这也反应出来了家长们的教育观念是各有差异的。 现在一些育儿书籍或网络中有许多教育类的文章,为大家说明了过早让孩子学习知识的危害,可是很多家长也认同这个观念,可是因现实生活中的入学面试,小学一年级的学业进度快、课业负担重等原因,也只有让孩子过早学习知识,以免到了

  • 舍不得6岁前的孩子吃这种苦,将来会更苦
    舍不得6岁前的孩子吃这种苦,将来会更苦

    让孩子吃点苦是好的,舍不得孩子吃苦,将来要吃大亏,如果孩子6岁前不吃这种苦,将来会更苦。下面看看这篇文章来了解一下吧。 带着娃们开开心心逛家门口的超市,结账排队时,扎心的事情发生了。排在前面的奶奶带着孙子结账,男孩手里拿着一个变形机器人玩具。 结账时收银员说,总共592.7元,奶奶当场蒙了。不好意思地问:“玩具多少钱啊?” “569元。” “一个玩具,这么贵?” “这是进口的。” 奶奶要求孩子换一个便宜的,但孩子呢?自己抱着玩具,一副宁死不从的样子。 奶奶苦心婆口,致力于劝说孩子,孩子最后却把玩具用力地往地上扔,扔完就大哭起来。 由于用力过猛,玩具被当场摔坏。 看着奶奶慌张的样子,莫名的觉得难过! 她拿出手机给媳妇打电话,紧张得说话结结巴巴的。孩子还在旁边哭闹,听到

  • 老师心中的好家长应该怎么做?这是家长的必修课
    老师心中的好家长应该怎么做?这是家长的必修课

    孩子都上学了,家长要怎么做?下周,幼儿园生活将步入正轨,大多数的新生家长都不知道该如何与老师相处,下面看看老师心中的好家长应该怎么做? 这也是两年前困惑我的问题,好在一直不断总结和思考,总算摸到点门道了。今天我们就来聊下孩子上幼儿园了,家长应该如何配合老师,让孩子最快的适应幼儿园、接纳幼儿园。 家长对幼儿园及老师的接纳和信任程度决定了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质量,唯有爱,唯有接纳,唯有默契的配合才能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尽量减少老师的负担,不做“事儿妈”。 幼儿园是集体生活,孩子多,老师的工作又很繁琐。一般情况下家长不应要求老师给自己的孩子特殊照顾。尽量让孩子和大家一样,不搞特殊,不给老师增加麻烦。 在此提醒以下几点: 1、宝贝的衣物整理好,最好准备一个塑料袋,方便老师将脏衣服和干净衣物分开装。

  • 孩子总是不听话应该怎么教
    孩子总是不听话应该怎么教

    家里总会有个调皮捣蛋的孩子,这似乎是每个家庭都会有的事情。那么孩子总是不听话应该怎么教?带着疑问,一起来看看吧。 作为家长都希望自己孩子聪明懂事学习又好,但事实上,这样的"完美小孩"根本不存再。 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要面对的是:孩子做事磨蹭拖拉、情绪化,经常用哭闹解决问题;对你的话左耳进、右耳出,让他干什么偏不做,凡事都和你对着干;无时无刻不在挑战你的权威、考验你的耐心、消磨你的精力…… 每当遇到这些情况,忍耐力好的家长还会选择和孩子讲道理,但是往往会忍不住内心的怒火,轻则吼叫,重则打骂。 结果就是,孩子越来越不听话,自己也越来越控住不住脾气。 天都会有很多很多的妈妈,抱怨:"孩子不听话,怎么办?" 孩子为啥不听话?其实,孩子的所有行为都是在反应他们内心真实的情感和需求,虽然很多时候,他们的行为看

  • 很多学习不好的孩子都有一个共同的缺点,就是不会倾听
    很多学习不好的孩子都有一个共同的缺点,就是不会倾听

    最近,我在面试新的同事,有时会面对面地跟一些素不相识的年轻人(刚毕业)交谈,更多的是网络文字的沟通。有些人会与我沟通得很好,有些人则会反复提问,我会给他们发送面试通知,即使里面含有详细地址、电话、面试时间等,对方还是会问各种问题,如,地址在哪里?什么时候面试?联系电话是多少……在我看来,这就是不会“倾听”的结果。其实,理解文字也是一种倾听,因为很多的信息是通过文字来传递的。学会倾听不仅是工作中必备的品质,更是孩子需要具备的学习品质。 很多学习不好的孩子都有一个共同的缺点,就是不会倾听。课堂上,老师的讲课听一点,落一点,没认真听,抓不住重点。生活中,跟别人的交谈,同样没耐心听,也抓捕不到别人语言中的有效信息。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给他们下达的指令,需要反复强调,他们才能做到位。但你想过吗?孩子为什么会这样?他为什么不会听?他为什么抓不住重点?为什么不能听全?为什么不能完全理解

  • 孩子做错事,家长打一顿还是轻言相劝?
    孩子做错事,家长打一顿还是轻言相劝?

    孩子做错事是该惩罚孩子,还是用轻言相劝的方式教育孩子?做错事就该采取惩罚吗?所谓不打不成才,给孩子打一顿让他长记性吗? 所谓“不打不成才”,历来都是中国传统教育文化的一种方式。大多数家庭还是遵从孩子不听话,应该打的教育方式,但是,这种方式真的有用吗?大家对此都各执一词。接下来就来谈谈小编的看法。  现在大多数家庭因为只有一个孩子的缘故,大多都把孩子宠上天,不舍得打骂。孩子说什么就是什么,想要什么就给什么,大多数孩子因此养成了一些坏习惯,家长又因为工作繁忙,疏于管教。所以小编觉得,适当的体罚对孩子的教育来说是有用的。这里的体罚不是只是一味地打骂孩子,而是在孩子犯错时,给孩子讲道理,并辅以适当的体罚,比如罚站、做一些简单的家务劳动,并且以身作则,让孩子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虽然有些家庭觉得孩子还小不懂事,一些小事不应该跟孩

  • 孩子“窝里横,外面怂”如何纠正
    孩子“窝里横,外面怂”如何纠正

    面对孩子“窝里横,外面怂”,家长该如何处理?如果家里有个“窝里横,外面怂”的孩子,家长该怎么做才能纠正? 妞妞是家里的独生女,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围着她转,也让这个“小公主”在家中天不怕地不怕,谁让她不满意了,她就会大声哭闹,甚至出现扔东西的行为。在很多家庭中,我们也总能见到这样的场景,“哼,你不给我买,我就生气了”,“我要告诉我爸爸”这个霸道的小主人就是孩子,但这种脾气的孩子到外面游玩的时候,却出现做事情唯唯诺诺,扭手扭脚的行为,甚至在幼儿园里也是不敢表现自己。如果你们的孩子也出现在家里霸道,在外边胆怯的话,家长要从这些方面入手帮助孩子纠正。 一、坚守原则 现在的孩子很聪明,在和父母的相处中,会摸清父母脾气,知道自己通过哭闹、发脾气会让父母让步,对他妥协。就是家长对孩子一次次的忍让,让孩子出现了不断挑战父母底线的行为。所以对于孩子,家

  • 学龄前孩子早教注意什么
    学龄前孩子早教注意什么

    学龄前孩子早教注意什么?关于孩子学龄前早教方面,家长有什么看法?孩子早教可以从几个方面入手,接下来看看下文吧。 3岁前的小宝宝在智力培养上需要注意什么? 0~3 岁是孩子发育的关键期,很多妈妈们都关心如何珍惜这段时间,让孩子智力发育健全。 思维训练 两岁多宝宝要做思维训练吗? 其实,学前幼儿不宜做抽象的逻辑思维训练。 分享几个,比如守恒实验。 第一个游戏。你可以用长度相同的筷子,先问两根筷子一样长吗?然后,前后错开,问这两根筷子现在一样长吗?错开的距离,可以自由控制,先短后长,逐渐拉开前后错开的距离。 第二个游戏。双脚光脚丫,先问脚丫一样大吗?然后,一前一后错开,问两个脚丫现在一样大吗? 第三个游戏。准备四个玻璃杯,两个大小、高矮一模一样的玻璃杯、一个高高瘦瘦的玻璃杯和一个胖胖

  • 孩子讲脏话如何正确引导教育
    孩子讲脏话如何正确引导教育

    孩子讲脏话如何正确引导教育?面对孩子“屎尿屁”张口就来,爸妈该怎么办?什么是孩子的诅咒敏感期?接下来看看孩子骂脏话如何处理? 很多妈妈反应,孩子到了3岁左右,话还说不全,竟然就已经满嘴脏话,“屎尿屁”张口就来: 女儿3岁了,最近进入一个很奇怪的阶段。 一家人在好好地吃着饭的时候,她不喜欢吃某种东西了,就会大声说,“不吃!像屎一样!”然后就像说了什么有趣的事情,开始哈哈大笑起来。 她看完动画片之后,催促她上床睡觉的时候,女儿会不高兴地大喊“臭??妈妈!” 不生气不生气,这是亲生的,亲生的,深呼吸—— 还有一次,女儿上厕所上了半个多小时,等我回过神来去找她,发现她正蹲在便盆旁边观察自己拉的便便。 天呐!孩子这是怎么了? 去问了身边的妈妈们,发现差不多大的孩子,都有这样的问题。有些妈妈的孩子都已

  • 会玩的孩子都聪明一些吗
    会玩的孩子都聪明一些吗

    会玩的孩子都聪明一些吗?下面有一些学习的心得和体会,有人说缺玩会延迟孩子大脑发育,今天就来分享“孩子为什么要玩,怎样才能越玩越聪明”这件事吧。 很多家长都不理解,玩对孩子来说究竟有什么用? 特别是大班的孩子,即将面临幼升小的转折,拿玩的时间学点知识,岂不更好? 家长们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困惑,除了来自升学的压力,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我们不了解孩子的发展特点和学习方式。 我们成人的学习方式是记忆,是刷题,但孩子和我们不同。 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还没有发展起来,所以他们必须要借助游戏来获取经验、形成概念、学习解决问题。 对孩子来说,游戏就是学习,是工作,是他们发展一切能力的基础,是和空气、食物一样不可或缺的存在。 如果孩子不能尽情地玩,会怎么样呢? 有科学家曾经用老鼠做过类似的实验,结果发现,缺乏玩乐

  • 学龄前是孩子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
    学龄前是孩子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

      暑假过后,达到学龄的孩子就要上小学了。专家建议,为让孩子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以良好的个性融入到新的环境中,家长不妨利用暑假这段时间,对孩子进行学龄前的个性转型教育,而对于不同性格类型的孩子,教育方法也不尽相同。   1 消极型孩子:肯定他的积极行为   个性描述:这类孩子平时表现沉默、孤僻、害怕生人。他们看上去很讨人喜欢,一般不会缠着父母要这要那,更不会对某些新奇的事物提出问题。   建议:平时个性比较消极的孩子,通常身体比较虚弱。这类孩子常会因小事而情绪紧张,在孩子每一次情绪紧张过后,父母要想方设法帮助孩子放松心情。这种类型的孩子,特别需要父母的鼓励和支持,所以,即使是孩子犯了不可饶恕的过错,父母也要谨慎行使惩罚手段。   转型做法:在生活中,如果孩子有积极主动的表现,父母都要用温柔关切的语气表扬他。做父母的还可以经常问孩子一些问题,譬如在孩子看书时,可以对他提出问题:&ld

    标签:性格
  • 孩子爱抱怨怎么办?孩子爱抱怨的习惯好吗?
    孩子爱抱怨怎么办?孩子爱抱怨的习惯好吗?

    孩子爱抱怨是怎么回事?孩子爱抱怨的习惯好吗?该如何改掉孩子爱抱怨的坏毛病?一个五岁男孩的妈妈,最近在育儿方面特别有挫败感,特别迷茫,我自认为养孩子我是很上心的,除了上班其余时间都用来陪他,也学习一些育儿理念,但我不知道我哪里出了问题,他总是不满足,总是在抱怨。 比如说,元旦去爬山,到了山顶他想吃老冰棍,因为是冬天我没有同意,买了香肠代替,当时也吃的很开心,但是晚上睡觉关灯后,又跟我说让我给他买老冰棍,我说不行后就开始哭。 还有今天他想去一个小朋友家玩,结果他家来客人了没有去成,到了晚上睡觉时说要去,我拒绝后他又开始说明天不想上篮球课(估计是想放学去同学家玩)又说让我给他换家幼儿园,说老师太凶了(是老师比较严肃,规矩比较多)我问过班上其它小朋友,有的说不凶,有的说一点点凶,所以我觉得他的心理承受力比较弱。 我们晚上有看完书关

  • 如果你家有个性格内向的孩子,请这样教他!
    如果你家有个性格内向的孩子,请这样教他!

    世界上70%以上的成功者都是内向性格的人 我家孩子性格太内向啦,每次家里来朋友了,她都自己躲到房间里。 平时在外面她也不好意思跟别人讲话,总是闷闷的,我都担心她长大了,到社会该怎么跟别人相处? 凡是家里有个性格内向的孩子,家长总会担心这些问题,总认为外向的性格更好,会交际,有出息。 但大米妈想跟各位家长说,其实性格没有好坏之分,内向的孩子反而责任心更强,做事谦虚谨慎,善解人意,感情细腻,而且更易获得成功。 曾有调查显示,“世界上70%以上的成功者都是内向性格的人。”像是耳熟而详的爱因斯坦、比尔·盖茨、斯皮尔伯格、村上春树等等,都是属于内向性格。 所以如果你家孩子也是内向的性格,都要躲起来偷着笑了呢。 不过,也正因为内向性格的孩子心思更加敏感,才更容易钻牛角尖,缺乏魄力。 所以家长在教育孩子

  • 宝宝到别人家喜欢乱翻怎么办
    宝宝到别人家喜欢乱翻怎么办

    前几天,懒妈接到了孩子同学家长的邀请,她们希望星期天我能带着孩子去她们家。说实在的,懒妈虽然很高兴接到别人做客的邀请,但是去别人家做客也并不容易。 看上去只是吃吃玩玩,不过去做客可没有这么简单,有很多超出礼仪之外的事情不能做,不然很容易招人烦。所以,懒妈就抓紧了对孩子礼仪方面的突击训练,也不断地提醒自己,有哪些事情是不能去做。 允许孩子乱翻别人家东西 懒妈教孩子的第一件事就是,不能乱翻别人家东西。带着孩子去别人家做客,结果孩子一直在翻别人家东西这件事,懒妈自己也深受其害。 上一次过节日,一个邻居觉得自己家不够热闹,就带着孩子过来玩热闹一些。本来懒妈觉得这是一件令人开心的事情,不过邻居家的孩子上门以后,就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什么都想摸一下。 虽然懒妈觉得孩子还小,但是做家长的到别人家做客的时候也要看

  • 孩子对于父母的信任有多重要?
    孩子对于父母的信任有多重要?

    孩子对于父母的信任有多重要?父母除了付出爱之外还能给孩子什么?要知道,剥夺孩子对父母的信任,都是这些事! 日复一日的平淡,隐藏了我们和孩子的爱 高岩,在花样的年纪自杀离世,20年后的今天才让生前屈辱得以曝光。 向母亲诉说讨厌沈阳(前北大教授),但母亲说“妈妈也是当老师的,别这么大怨气。” 父亲回到家,发现沈阳从女儿的房间里出来,什么也没问,却说了一句“沈老师你好”。 在最后一次自杀身亡前,高岩就曾自杀未遂。 斯人已逝,高岩的母亲如今白发苍苍,说了一句:“当年可以对女儿的关注更多一点。” 这一句话,好悲凉!也来得太迟! 我们给孩子的爱到底缺了什么 我们总会认为,我们把时间花在哪,就一定能成为什么样的人,正如:自从当了父母,孩子就占据了我们绝大部分的时间与心思,即便是在睡梦中,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