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米妈前几天看到这样一则新闻,“17岁的魏永康以总分第二的成绩考进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成为硕博连读研究生。但脱离了母亲的照顾后,他完全无法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衣食住行都是一团乱。他经常一个人窝在寝室里看书,却忘了还要参加考试和撰写毕业论文,这样他失去了继续攻读博士的机会。最后魏永康连硕士学位都没拿到,就被学校劝退了。” 天才学霸,他们缺失了这些能力,也是不行的,他们也不能很好的生活。 所以,十八岁前必须要拥有下面这些能力!对照一下,看看自己的孩子已经拥有了哪些,还缺少哪些? - 01 - 必须懂得如何与陌生人交谈 今天的社会每一个家长都出于安全的考虑,都在不停地告诫孩子“不要和陌生人说话”。 可是十八岁以后,他们都不得不离开家庭和学校的熟悉而舒服安全的环境,独自面对陌生的环境和陌生的人。
当孩子展开团体生活,就开始了人际相处的学习,这个年纪的孩子们,常常一下玩得很嗨,一下又闹别扭,父母在家可以帮助孩子练习一些互动技巧,更快和别人打成一片。 听到孩子说:“都没人要跟我玩。”铁定会让爸妈心头一紧。担心孩子是不是交不到朋友,或是被朋友排挤?真想立即拨通电话给老师,关心一下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电话另一头的老师回答八成是:“不会啊!我看他跟同学都玩得很开心。”为什么会这样呢?是老师都只说好消息吗?还是孩子在说谎呢? 爸妈不用太紧张,因为孩子的语言表达尚未成熟,所以常常会出现这样的误会。通常情况是这样的:孩子确实有跟同学们一起玩,但不是玩他想要玩的事情。虽然玩在一起也很开心,但都是他在配合别人的游戏,没有人要配合他。这样的情况最常出现在四岁至五岁,也就是中班的年纪。 四、五岁权力欲望正萌芽 此时,正是
现象描述 在《爸爸去哪儿》里边,吃货小卷毛胖轩除了好吃之外,还充分的表达了自己对美女的好感,从第一集就被夏天姐姐的美貌震撼之后,就踏上了卖力讨好姐姐的征程,甚至获封“夏天的首席提裙官”;到了霓娜出现又开始有事没事搭个讪,甚至趁机偷吻,做出了一些列小粉红行为;当维吾尔族美女姐姐到来后,又开启了“美女定位仪”模式,满桌的美食都无法挽留他的心,情真意切的小眼神飞快地转移到美女姐姐身上,任凭爸爸几番呼唤也不回头,真真坐实了“痴汉”的名头。对于轩轩的这些行为,有些网友认为呆萌可爱,有些网友则嗤之以鼻,其实在小七看来,对于一个4岁处于性别和婚姻敏感期的孩子来说,这些行为都太正常了。 儿童婚姻敏感期是什么? 婚姻敏感期是孩子认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重要阶段。这时,孩子会对与婚姻有关的问题充满好奇。同时,他们会通过言语和行为表达自己对异性的“喜欢”
宁宁从小就对飞机模型感兴趣,父母和亲友都支持他的这个爱好,并送给他各种新奇的飞机模型。他的小房间里摆满了各种飞机的模型,从战斗机到轰炸机,有好几十架。 可是上了三年级之后,学习的压力使他忙得抬不起头来,已经很少有时间摆弄他的飞机模型了。三年级期末考试时,他的英语竟然没有及格。宁宁之所以英语成绩不好,就是因为他不喜欢英语,觉得没用。 相反,宁宁的数学成绩很好,因为飞机模型体现了很多这方面的知识,他很有兴趣。妈妈也想让宁宁喜欢上英语学习,就问他:“你有很多飞机模型,那我问你,飞机最主要的硬件和软件是什么?”这难不倒宁宁,他脱口而出:“发动机和航空动力学。”妈妈继续问:“那中国这方面的技术和理论怎么样?”宁宁道:“发动机肯定是德国最好,而美国的航空动力学更厉害,他们都去火星了。”妈妈因势利导,说道:“既然这样,如果你的英语不好,你怎么学习别人的长处?”宁宁听了低下了
教宝宝学英文,只给Ta听音频磨耳朵可不够哟,需要真人跟宝宝讲英文才有效。那么,需要花高昂的学费请外教吗?也不用,你自己跟宝宝一起读英文绘本吧,省钱有效,宝宝还喜欢! 用绘本帮宝宝泡在英语里 只放英文CD可不够 之前跟大家聊过,人有先天的语言获得机制,尤其是早期,婴幼儿能够轻易学到他们经常听到的任何语言。越早开始双语的语言输入越有效。在自然的环境里增加双语的语言输入,学语言教育的人会告诉你这叫浸入式教学,就是把孩子泡到这个语言环境里,他的英文就像母语的获得一样是自然而然,毫不费力地发生的。比起长大以后再用死记硬背的方式学苹果是apple,橙子是orange 要有效和有趣多了。 这个浸入不是通过放英文CD给孩子听,那样没有互动,没有目光交流,没有注意力引导,效果有限。 考虑到大部分中国家庭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并不使用英文,读英文绘本就成了
学校开学已经快一个月了,在这期间发生了许多事情。有些孩子经常受到欺负,那么孩子经常被欺负父母应该怎么教育?要不要教孩子还手?一起来看看吧。 孩子经常被欺负,要教她还手吗? 答案是肯定的:必须还手!无缘无故的,谁家孩子也不是路边野草,谁想踩就踩!老虎不发威,当咱是病猫?叔可忍婶不可忍!总之一句话:无缘无故欺负人,这是重病,得重治! 但是,重病重治,得有讲究、有章程、有脑子、有善后,别治出后遗症就不好了。这后遗症包括两方面,一是不能把自己家孩子给教歪了,二是不能把别人家孩子给治伤了——总之,千万别脑子一热干那赔了夫人又折兵的事儿。 那么,要如何有讲究、有章程、有脑子、有善后的治一治这熊孩子,同时以上案例为母本教会自家孩子既能做得无忧公主,又能做得暴狼女呢?至少得学会并且熟练运用“反霸凌四步法”:一要坚定说”不“,二要巧找靠山
网上有这样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要读书,读书和没读书的区别是是什么? 有这样一个神回复:当你看到夕阳余晖,孤雁翱翔的时候,你脑中浮现的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不是:卧槽,好多鸟,卧槽,真他妈好看! 在被这个神回答逗笑的同时,头脑中也闪现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让孩子背古诗词的意义是什么? 这或许是大部分家长都问过的问题,说实话,让孩子背古诗词没有任何实质上的好处,既不能让孩子多长几斤肉,也不能让孩子长高几厘米,但绝对不会没有意义。 Cici是我一个家长朋友的孩子,在Cici两岁的时候,Cici妈就让她开始有意识的去听和背古诗词,从最简单的静夜思,咏鹅开始,话说小孩子的记忆力就是厉害,不到几天,就发现Cici可以一字不漏的背出完整的两首诗,时不时的还会自己编歌谣把它唱出来,还真是有趣。 除了古诗词,Cici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不少父母会要求自己的孩子学会自控。而自控就是让孩子克制自己,不能去做某件事。那么如何培养孩子自控能力?一起来看看吧。 说到自控力,我不得不先把一个概念说清楚。 什么是延迟满足? 关于对「延迟满足」的理解,起源于网上的讨论。我发现很多人对这个概念理解有偏差。延迟满足,英语是 deferred gratification,或者 delayed gratification,这个概念指的是一种能力,或者说一种属性,是人对想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时能够等待。 在心理学上,经常和自我控制(self-control)和欲望控制(impulse control)等同。它的反面概念是 instant gratification,拥有这种属性的人,比较冲动。 好了,概念就说到这里,可能是翻译的关系,
孩子放学后总是不想做作业,老师拖拖拉拉,作为爸妈的该怎么办?孩子放学回家不写作业是拖拉,还是因为没有学习氛围? 我和老公都是上班族,下班回家要6.30左右,而孩子3.30就放学了,他奶奶接孩子然后在他奶奶家等我们回家后接他。 可是就是这3个多小时竟然不做作业,他奶奶说他也不管用,反正就是不做,说白了就是他奶奶管不住,儿子上一年级。 俺大伯哥家的孩子上二年级,他回来先写作业我家的孩子就在那玩,晚上等我们回来了再做作业,这样结果就是8.30都做不完。 真愁死了,和他说了很多遍,必须下午回来后赶快做作业,可是答应的好好的,就是不做。怎么办呀?有什么方法能让他写作业? 孩子爱学习,成绩好,这几乎是每一个家长的心愿。但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现实中的孩子就是这样,一放学就像解放了一样,作业什么的都可以抛到脑后。 小学
据华商报记者报道,为了弄点零花钱,3个“90后”密谋绑架并活埋了同为“90后”的女孩曹某。昨日,榆林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以绑架罪判处其中两人死刑,1人无期徒刑。 昨日一大早,清涧县法院就挤满了群众,因为审判庭容量有限,院子里放了一台电视,数百名群众通过视频转播看庭审经过。 据了解,去年9月,清涧人强卫那、张杰和王某(女)在内蒙古打工期间,王某提出绑架其朋友曹某(女)后向其家人勒索。同年11月18日,3人驾车将曹某带至清涧县笔架山附近,买了两箱啤酒,将曹灌醉。趁其昏睡,3人买了铁锹和迷药,又将曹拉至清涧县折家坪镇一处山顶。在山上挖了个坑,捆住曹某双手,逼其说出银行卡密码后将其扔到土坑内准备活埋,曹某曾两次挣扎,均被强、张二人踢进土坑。3人拿走曹某包内现金1040元,当晚驾车逃往绥德县。随后又用曹某的
中元节为什么叫鬼节? 中元节为什么叫鬼节: 传统“中元节”是农历7月15日。源自佛教典籍,讲的是目莲在阴间看到去世的母亲受饿鬼纠缠,无法进食,便向佛祖求救,佛祖感其孝心,授予《盂兰盆经》,许其每年7月15日设素筵供母享用,以后传承开来,遂成“盂兰盆节”的传统。 佛教源于印度,但“目莲救母”显然是汉化后的传说,因目莲的母亲姓“刘”。 “盂兰盆节”在梁武帝时已有,至宋代定型成熟。此节以后被道教袭用,成了三官(即天官、地官、水官)节中的“地官节”,地官主掌地狱,于是人们穿凿说:这一天领导放假,地狱无人把守,故阴间的逝者们将沿着银河的亮光,回到人间。因此家家户户放河灯,以期在人间接续银河之路,迎接先人英灵。 所以,中元节又被叫作“鬼节”。 中国的三大鬼节 清明节
1、帮助孩子安排作息时间。让孩子学会“专时专用”,玩要玩得舒心畅快;做作业时要专心致志、决不分心。这里,保证孩子有足够的娱乐和休息是不可忽视的。 2、利用“目标倾斜”,纠正作业粗心问题 心理学“目标倾斜”原理:人们努力工作的前方应安排有快乐的报酬。“目标倾斜”表明,人在接近目标之前的时刻,工作学习的曲线会显著地上升。 另一个10岁的男孩粗心问题总发生在爱看的节目和规定的作业时间冲突时,这时,即便关掉电视或反复提醒他细心也无济于事,因为他心不在作业上。 运用“目标倾斜”原理,家长把儿子的作业时间,定在他想看节目播映前的1小时,效果很好,即使作业量比平时多,他也能高质量地完成。这就是“先苦后乐”的“目标倾斜”; 倒过来,“目标倾斜”还可以“先乐后苦”,比如,孩子已经开始看电视了,强迫他去做作
如何控制孩子玩手机?明明以前是个乖宝宝,然而父母阻止孩子玩手机,孩子却发脾气了?近日,手机引发的家庭悲剧频频出现在报端,让人唏嘘之余又不禁思索,为什么手机会让亲子关系如此紧张,为什么孩子会沉迷手机而无视父母的苦口婆心,与手机争孩子,父母为何屡屡失败? 医生表示,问题看似出在手机,其实不然,手机正成为现代家庭教育问题的替罪羊。只有抽丝剥茧,找到根源,才能挽回“变心”的孩子,也才能让家庭重回正轨。 当初把孩子“让”给手机,如今抢不回了 医生碰到过许多前来求助的家长。他们在孩子小时忙于工作,孩子要玩要抱的时候,扔给他一部手机,以求得半小时一小时的“太平”。等到孩子大了,该好好学习了,却还是一心想要手机,让家长头疼不已。 10岁的小劲就是典型。他的爸爸是医生,妈妈是护士,一家三口难得聚在一起吃顿晚饭。小劲两三岁的时候,手机小游戏就玩得很溜了。等
孩子放学后先做作业还是先玩耍?你家孩子放学后都在干嘛呢?那你觉得孩子放学后到底先做作业还是先玩耍?接下来看看吧。 如今不少孩子九月份该升小学,这让很多家长都格外紧张。小学跟幼儿园最大的不同就是以学习为主,而提到学习,作业不得不重视。我家乐乐现在也开始有作业了。幼儿园的意思是让孩子提前适应一下,培养一下写作业的好习惯。 按照我的想法,好的写作业习惯就是写作业第一,玩耍第二。但在实际操作中,我发现乐乐并不乐意这么做,强制执行效果也不好。后来翻了些教育书籍,发现连教育专家也不建议这样做。 钱志亮教授是著名教育专家,在孩子幼升小方面颇有研究。他坚决反对回家先做作业的做法。他说,想要孩子适应小学并获得好成绩,提前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关键。良好的学习习惯共五步,“做作业”并不是唯一的一步,前后各有两步。 做作业前的身体准备:换鞋喝水吃东西
5岁的孩子就会拍马屁,到底是好还是不好呢?小白今年五岁了,家里人也非常开心,看着孩子一天天的长大,那种心情也是难以言喻的喜悦。但是才5岁就会拍马屁,这以后可怎么得了? 这5岁的小白比起之前可真是活泼了不少,和谁都能说上话,尤其是小区门口的老王,和小白的关系可好了,小白天天和老王在一起玩耍,还变得会说话了。 看见开着豪车的叔叔就是“叔叔你真是太棒了,我喜欢你”! 看见漂亮的姐姐就是“好姐姐”! 家长一脸懵逼不知道自己的儿子经历了什么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怎么就突然会拍马屁了,每天对着妈妈说“妈妈最美”还比心。 对着爸爸就是“爸爸抱抱,我要小钱钱”! 这话是挺讨喜的,但这拍马屁的痕迹也太明显了,选择才刚刚8岁,以后可怎么得了。 小白的家长思来想去,也只有老王脱不了干系了,小白是在和
最近爸爸的“女儿奴”可是火的一塌糊涂,都说爸爸在有了女儿之后,整个人都变得很有爱了。但是妈妈呢?妈妈也是需要有人疼爱的,疼爱妈妈的就是自己的儿子啦,因为儿子是妈妈的小火炉。 在儿子眼里,妈妈就是最完美的人 当有一顿饭妈妈没有做好的时候,妈妈内心其实很自责的,但是还是希望能有人可以安慰她。这时候作死的老公会来一句,对呀,做的确实不好吃。但是儿子这时会安慰妈妈说,好吃,好吃,只要是妈妈做的都好吃。这时候老公跟儿子一比,你是不是嫌弃你老公了? 妈妈是用来疼爱的,爸爸是用来干苦力的 爸爸,咱们下楼玩去吧,妈妈也去。你老公这时候会说,妈妈要洗衣服,不能去,但是你的宝贝儿子这时候就显示出自己小火炉的才能了。那爸爸就不要下楼玩了,你洗衣服吧,我要和妈妈一起去玩。 妈妈是自己独有的,爸爸要离的远一些
前段时间看到一个科普文,说的是「各年龄段孩子的害怕清单」。其中有一些点,比如,宝宝会害怕自己拉出的便便;会担心入室盗窃的小偷与床底下的怪物交朋友来谋害自己……很多妈妈看了都觉得不可思议:孩子怎么会怕这个?! 你家孩子有害怕的东西吗? 一起来看看吧,其中可能藏着孩子心理健康和幸福成长的秘密。 0~2 岁 怕大的噪音,尤其是突然的大噪音(比如,暴风雨、吸尘器、搅拌器、吹风机、烟花、气球爆裂、警报器、马桶冲水等的声音) 怕与你分开(失去身体、视觉和听觉的接触,以及分开) 怕陌生人 怕穿特殊服装或戴面具的人 怕虫子、狗、鸟等动物以及体型庞大的动物 怕便便(那可是自己拉的) 怕洗澡(担心浴缸排水会把自己被吸进去) 怕任何超出其预测和控制能力的东西(可预测性会给孩子
近日,一些青少年涉嫌犯罪引起社会关注,由此引发“下一代”如何教育的大讨论。许多家长表示知道溺爱孩子有危害,但分不清什么是溺爱,不知道自己是否正在溺爱孩子。请关注—— “溺”,词典上解释为“淹没”的意思。人被水淹没了叫“溺毙”,如果父母的爱泛滥,对孩子就是一种伤害。溺爱是孩子成长的毒药。“慈母多败儿”是流传在我国民间的一句谚语,这里的慈不是慈祥的意思,而是对孩子一味迁就,包庇纵容,就是“溺爱”。 过度关怀也是病 初春的北京,乍暖还寒。在医院采访中,记者看到了这样一幕:两岁的儿子感冒了,妈妈抱着来看病,尽管症状很平常,可是后面跟着一大拨“相关人 等”,爸爸、爷爷、奶奶、姥姥、姥爷、还
孩子突然厌学是怎么了,面对孩子厌学的情况,家长该如何妥善处理?孩子今年刚上六年级,他却在这个关键的时候突然间不爱上学了,整天也不写作业,还常常顶嘴,一回到家就把自己关在屋子里,明显的叛逆,我打也打了骂也骂了,连老师都拿他没办法了,现在到底该怎么办? 简简周 有些孩子到了青春期,会突然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这让很多父母感到意外和担忧。但其实孩子只不过是把自己内心积累多年的情绪爆发了出来。 不爱上学、不写作业、行为叛逆,大部分时候都是孩子对父母长期控制的反抗,是控制型育儿方式的自然结果。 如果孩子真的把学习当做自己的事情,努力学习也是基于内在价值,而不是父母的威逼利诱、耳提面命,就不太可能发生这种“突然的变化”。 所以,当孩子开始进入青春期,并出现叛逆行为时,父母真正需要做的是反思自己的教养方式,转变观念,彻底收起暴力镇压那一套。
孩子在6岁前需要懂哪些道理?孩子6前后是个关键期,习惯和性格各方面都会慢慢稳定下来,这是孩子在6岁前必须懂的道理,落后一点以后就会吃大亏! 许多人都说,孩子在六岁前是黄金时期,其实不然,孩子凡事处在孩童时间段,都是黄金时期,可是为什么要说六岁前是黄金时期呢?这主要是因为,六岁之后的孩子,大多是需要上小学了。 上小学再培养孩子习惯,与一些已经培养好习惯的孩子比起来,显然已经落下别人一大截,所以一些家长在孩子上小学前就开始培养孩子。小学老师和幼儿园老师可就不一样了,不会像幼儿园老师那样细声细语的和孩子说话、玩游戏,必须要有老师的威严,这样才能治得住熊孩子。 所以当孩子犯了一些错误的时候,老师就有可能会教训孩子,那么孩子免不了一顿训。为了让孩子少挨点训,家长在孩子六岁前一定要培养好这两点。 一、阅读习惯 阅读习惯是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