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发脾气怎么教育?小孩发脾气、哭闹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情况,尤其是在公共场所,小孩一哭闹,家长就慌了神。下面看看面对孩子发脾气时的应对法则。 这篇文章,教你如何正确应对小孩发脾气的情况。 1. 小孩乱发脾气的原因有两个:第一是他们还不知道怎么表达自己的需求,不知道怎么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第二是他们发现发脾气可以给他带来好处,达到他的目的。 2. 家长对孩子大哭大闹最初的反应很关键,因为孩子大哭大闹是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如果以前的经验证明这招好使,那他还会继续下去。孩子的逻辑是:哭闹发脾气——得到想要的物品——行为有效——习得经验——继续执行。 3. 每个孩子在情绪爆发前都有前兆,家长需要了解孩子在哭闹前的特征,及时采取措施。 4. 在孩子情绪即将爆发时,家长可以蹲下来看着孩子的眼睛,和孩子温和地说话,这样可以
日前,全面启动幼儿园宝宝的学籍采集工作。这次学籍采集对象是所有幼儿园的孩子,包括老生和新生。记者梳理了一些常见的问题,供家长了解。 全部幼儿“一人一号” 根据教育部要求,各地要统一使用“全国学前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全体在园幼儿将陆续建立学籍,通过电子学籍系统申请学籍号,以幼儿身份证号为基础进行统一编码,实行全国幼儿“一人一号”。 需提交户口本等资料 记者在信息采集的相关表格上看到,采集的信息包括身份证号、入园日期、出生地、是否独生子女、就读方式、家庭成员等。表格由家长来填写,内容涵盖现居住地、户口所在地等40余条基本信息。 根据孩子的不同情况,需要上交的资料不一样。以有户口的孩子为例,需要上交的资料包括孩子所在户口户主复印件、孩子户口所在页复印件、父亲户口所在页复印件、母亲户口所在页复印件、出生医学证明复印件等。独生
2021年全国部分省市中小学寒假时间表 随着冬季的到来,气温降低,病毒也更加活跃,各地为了做好防疫工作都采取了多项措施。教育部门也要求各地教育部门加强疫情的防范工作。今日,网络上发布了全国部分省市中小学寒假时间。 北京寒假时间:2021年1月30日到2021年2月28日 上海寒假时间:2021年1月23日到2021年2月21日 天津寒假时间:2021年1月25日到2021年2月21日 重庆寒假时间:2021年1月30日到2021年2月28日 吉林寒假时间:2021年1月5日到2021年2月24日 江苏苏州寒假时间:2021年1月29日到2021年到2月21日 江苏南京寒假时间:2021年1月30日开始,2月21日结束 广东小学初中寒假时间:2021年1月25日到2
儿大避母,女大不避父是什么意思 儿大避母 主要是害怕影响男孩的性格,害怕影响以后的生活。我们都知道,母亲作为女性,性格一般都十分的温柔,如果男孩过度的依赖母亲的话,那就会对男孩不利,害怕影响到男子汉的气概,那还长大以后是顶天立地的男子汉,是家里的顶梁柱,要负担起男人的重担。如果性格不独立,那就是永远长不大的孩子,不能独立行事,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女大不避父 女孩子为什么长大以后不避父呢?其实还是性格方面,我们都知道,女孩子心思细腻,性格温柔,为了也是补充女孩性格的一些缺陷。父亲作为男人,在家里影响很大,在孩子心中都非常的伟岸,刚强,父亲强有力的肩膀,是孩子强有力的后盾。父亲这种坚强的性格,也希望影响到女儿,让他们在今后的生活中学会坚强。 无论是“儿大避母”还是“女大不避父”,都是为了建立更好的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只有在良好
想要孩子变得优秀,家长该从何处下手?未来有出息的孩子是怎么养成的呢?接下来看看下文,家长做好这六点了吗? 家长和孩子永远存在着一个问题,要么就是教育问题,要么就是成长问题,这往往让很多的家长感到非常的头痛。其实每一个孩子在与父母的心中都是一个宝贝,每一个父母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是有时候教育方法不正确,得到的往往事与愿违。 张阿姨的孩子本身就是一个非常优秀的班干部。但是由于妈妈对于孩子的期望过于高,张阿姨就非常的强势,对于孩子不是指责就是无休止的絮叨。最终让一个在班级中数一数二的孩子,慢慢地落到了中游。那么到底应该怎么去解决这个问题呢?学会以下几点 1. 给予孩子适当的期望 有些家长对于孩子寄托的希望太高了,有时候你的孩子明明学习在下游,你偏偏想让孩子在下一次考试的时候,变成拔尖儿的学生。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所以说家长们一定要把自己
小学语文测验和平时练习中,加偏旁变新字成了很多孩子经常出错的难点。经常个孩子辅导作业的家长都知道,语文作业的练习或者是考试当中都有一道题“给汉字添加偏旁然后再组词”,主要考察的是孩子的识字量和词汇量,很多学生掌握的还不错。 但是也有家长反映说孩子掌握的不够好,每次遇到这类题目的时候都会出错!其实,孩子这类的问题很容易解决的,只要找到适合孩子的学习方法,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孩子很容易就会记住。 出现这样的问题,关键就在于孩子在学习的时候没有找到好的学习方法。而这部分题目,主要是考察孩子对“小学汉字的结构”以及“形近字区分”方面的问题。
在台湾家教第一人洪兰教授的著作《好孩子: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教育》一书中,洪兰教授从脑科学和教育学的角度,写过一篇《孩子该多大开始学外语?》,文章写到: “我们应该静下来好好检讨一下我们的英语教学,为什么学了10年以上的英文,我们的大学生讲英文还是舌头打结,有口难言。或许,我们应该倒过来想,怎样才是有效的学习英语的方式,毕竟,正面的建议比负面的批评更有效力。 我认为第二语言是从小学最好,因为小时候大脑的可塑性最强,容易模仿,容易记住,对发音的确有帮助,但也要考虑付出的代价。 语言是沟通的工具,以清楚表达内心意思为主,空有标准的发音,没有内涵的英文是没有沟通价值的。也就是说,一般生活中的口语流畅并不代表英文好。 我曾参观过美国波士顿的双语学校,看到他们的孩子都能用纯正的中文和我交谈,非常惊讶。他们早晨的课全用中文上,下午的课全用英文上,孩子
孩子沉迷游戏和手机怎么管?谈到孩子玩游戏,很多父母怨声载道,而且肯定会想尽各种方法来阻止,家长该怎么办呢? 最近一则视频上,一位美国爸爸就逼儿子砸烂自己的PlayStaion4游戏机。 爸爸发现,儿子用PlayStaion看视频,十分恼火。儿子最近成绩不佳,向爸爸承诺不玩游戏机,却没有做到。爸爸就用了这一招,以示惩罚。 起初,爸爸强迫儿子用棍子砸游戏机。儿子伤心的哭起来,不忍下手,只是轻轻敲了几下。 爸爸索性给孩子做示范,两次搬起石头砸游戏机。还觉得不够,又当着孩子的面,开车碾压游戏机。 很多网友留言,爸爸的初衷是好的,但是方式简单粗暴了,容易伤害孩子的心灵。 信息时代,我们无法将孩子彻底和电子产品隔离。父母大可不必“谈游色变”,放平心态,与其一味的赌,莫不如疏。 父母无计可施,进游戏群
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不管是爸爸还是妈妈都需要参与。有些事情爸爸来做效果更好。那么需要爸爸亲自教的事情有哪些?一起来看看吧。 经常听到身边的妈妈们集体吐槽爸爸“这也不会做,那也不会做”,甚者把爸爸列入了“十大最没用的母婴产品”行列。 有人说过,一个好父亲胜过100个老师,爸爸其实拥有着很多妈妈们难以匹敌的“先天优势”,比如以下这5件事情,爸爸做起来的效果要比妈妈好得多。 - 和孩子一起做家务 - 责任心不仅体现在事业上,更体现在为人夫、为人父上,分担家务,不仅仅能让妻子分担工作,也是在给孩子做一个好榜样。 爸爸和孩子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不仅给孩子树立了好榜样,培养孩子的家庭责任感,同时也让妈妈感到体贴,婚姻更幸福 - 适度冒险 - 妈妈、奶奶事无巨细地照顾孩子,比如“别爬上去!”“别磕着碰着”!“衣服脏了
1 关于起床 幼儿园的妈妈 小学生妈妈 幼儿园的孩子入校都有个时间段,在这个时间段里入校老师都是允许的。时间也会相对比较晚,小潘潘同学的幼儿园就在小区里面,步行三五分钟,简直幸福到不要不要得啊…… 小学生的要求是八点迟到,7点50到校整理书本,7点20校车准时出发(不坐校车,步行上学那得看远近了,一般7点30也得出门)作为要起床做早餐的妈妈,就必须六点之前起床……不做早餐六点多点也得起床了。 你肯定想说,早睡早起身体好!没错,早起是很好,可是作为一个公号狗,我要在孩子们睡了之后,一直写文到深夜!现在睡眠时间基本是每天6小时。 2 关于早餐 幼儿园 小学生 幼儿园的孩子,学校一般都有点心吃,所以在家吃没吃好,在
父母离异孩子5种心理问题 一:恐惧; 大多数情况下,没有孩子会希望自己的父母离婚,除非这个家庭终日被争吵和战争所笼罩,所以,得知父母离婚的第一时间,他们会恐惧,担心自己的未来,更加害怕会被父母遗弃,他们接下来又该如何生活等等。 二:丧失安全感; 每个孩子都希望拥有一个幸福稳定又健康的成长环境,一旦父母出现了离婚的情况,他们会因此严重丧失安全感,会担心自己将来的处境,也为自己的父母而担心。 三:抑郁; 父母一旦离婚了,自己的事情都忙不过来,基本上很难顾忌孩子的感受,被父母忽视,加上人生经验的不足,会令孩子感到孤独无助,陷入抑郁的情绪之中。 四:自卑; 别人的都有父母的背板和疼爱,而自己的父母却分道扬镳,这种自卑感是无法摆脱的,所有单亲家庭的孩子都会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 五:暴躁易
“超前教育”对孩子成长好不好?“超前教育”利于孩子成长吗?“你觉得孩子应该上学前班吗?”接下来看看这篇文来了解一下。 琪琪马上就要升幼儿园大班了,可是,最近很多同学都陆陆续续地退园了。琪琪妈一打听才知道,这些孩子的父母都给他们报了学前班,所以,下学期就不上幼儿园了。 本来,琪琪妈很坚定,她认为孩子这个年纪就是应该快快乐乐地玩,她不希望琪琪过早地背上课业负担。可是,随着班里只剩下7个小朋友的消息传来,琪琪妈就有些慌了…… 不知道你是不是也有和琪琪妈同样的纠结: “明明不想给孩子压力,但又怕孩子跟不上,怕落后......” 小编甚至还听说,现在有些小学一年级已经不教拼音了。那没有在学前班学过拼音的孩子,又该怎么跟上学习进度呢? 于是很多父母因为担忧自家宝宝起点和别人不一样,也跟风去报了很多班。 前不久就有
这几种家庭走出来的孩子,大多情商低且容易吃亏,希望你家不是。如果父母还没有意识到,进行及时地情商训练的话,孩子以后是很容易吃亏的。 从不在乎别人的感受,不懂得换位思考 有些父母不知道是从小心理有创伤,还是过于自我。平时在工作和生活中,经常会表现得极度自私和冷漠。他们很少去在乎别人的感受,更不懂得换位思考。 譬如,明明两个人都在为生活奔波,但宝爸总是会觉得自己更加辛苦,回家一旦看见没有做好饭,就开始大发雷霆。他们不理解,更不会去体贴宝妈的崩溃和痛苦;当婚姻中出现问题时,两个人只有相互指责,而不知道互相体谅。 这样家庭走出来的孩子,情商往往会比较低。由于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他们会变得喜欢推卸责任,极度自私,过分自我。不管是在婚姻感情还是工作生活中,都只求自己快乐随性。殊不知这样会过得很辛苦,而且容易成为被孤立排
阅读不能像一个热点问题一样,更不能像一阵风。它应该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如同柴米油盐一般融入普通人的家里。 但是描述的这番景象,很多人会觉得是海市蜃楼,至少如今还是这样的情况,跟人谈阅读没人听,跟人说怎么发财,一堆人崇拜。 要一群为了生计奔波的人捧起书本去阅读,根本是不可能的,因为心很难静下来。更多的人会说没时间,而真正的原因应该是没有习惯。 要一个觉得阅读无法带来直接财富或者收获,也不爱阅读的人去养成阅读的习惯,那谈何容易,我们一直提倡父母自我成长,亲子共读收获多。 现实是很多的父母无法参与进来,但真正践行起来的优秀父母还是有的,至少我们平台已经凝集了上万这样的父母,主要以妈妈为主,你们是非常优秀的。 就算父母自己没有阅读的习惯,但在阅读上你想过还能做的最有意义的事是什么吗? 那就
现在校园暴力屡见不鲜,没有哪个父母会希望自己的孩子被人欺负。那么问题来了,哪几类孩子在学校总是被欺负?一起来看看吧。 对于家长朋友们来说,孩子的健康成长是他们最为关心的事情。到了一定的年纪,孩子们会经历上学这一阶段,这也是孩子们暂时离开家庭,离开家长的庇护,走进集体生活的开始。 在孩子们还没有上学的时候,家长们总在盼望着孩子们能够进入学校,交到好朋友,努力学习。 但是当孩子们真正踏进校园以后,家长们担心的事情更多了。家长们时常关心孩子的学习情况、交友情况,特别怕自己的孩子遭受校园暴力。 那么在校园内时常受欺负的是哪几类孩子?他们的性格形成与父母的教育有什么关系? 一、家庭不完整的孩子 如果孩子们从小在不完整的家庭中生活,缺少母爱或者是父爱,他们的身心健康就很可能会受到极大的影响。 而且
关于孩子写作业这点事,家长要如何心平气和的面对,怎么陪娃写作业,才能不气炸头发、气坏心脏,姑且就叫“陪娃写作业保命秘笈”吧。 爸妈关于孩子作业的保命心法: 1、作业是你的,不是我的 孩子一上学,我们就告诉孩子:作业是你自己的,你要自己记住都有什么,自己安排时间完成,自己按照老师要求改错,写作业时,不要爸爸妈妈在旁边陪着,完成作业后,自己来找爸爸妈妈签字。我们说到做到,只在娃需要时去帮忙,他写的时候,坚决不陪。 从每天独立完成作业,是孩子必要的训练,而且爸妈也要相信孩子,他其实有这个能力。 2、不陪写作业,孩子多得五种能力 让孩子从小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孩子收获的,将不仅仅是每天的作业,还有以下五种对他日后学习和生活至关重要的能力,爸爸妈妈收获的,不仅仅是每天好几个小时的自由时间,还有一个独立性强、不依赖的娃
总有父母说:“你现在不让他经历挫折,那他到了社会上怎么办?”但如果一个人将要面对室外的冰天雪地,出门前不更应该暖和好身子,做好防寒工作吗? “高挫折商”本就是一个伪概念,父母对于孩子来说更应该是一处温暖的港湾,是他们面对外界挫折时的依靠。家长更应该让孩子感受到的是:不管外界如何,无论你经历什么,父母在这里,你无需畏惧。 界限的守护,需要信任。如果我们无法信任孩子,就总会想着做点儿什么来“保护”孩子,比如说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有一天,我们的一个学员群里的妈妈们在热烈讨论一个话题,关于幼儿园的作业——一幅画。 我的孩子上幼儿园小班,老师留的作业是一幅画,我原以为是很简单的涂色,几分钟就能完成。没想到交作业的时候被老师批评了,原来不是简单的涂色,还要画画、写字。这是小班小朋友能做到的吗? “在作业完成过程中,我也花了很多时间给孩子引导和帮助
你家孩子有“社交障碍”吗?0-6岁孩子社交性的发展和特点是什么样的?我的孩子总和别的小朋友玩不到一起,总喜欢自己一个人玩,这是不是性格有问题呢,是不是太孤僻不合群? 我家小孩比较霸道,2岁半到外面去玩,总喜欢自己第一个玩,自己第一个拿到玩具,一分钟都不能等的,怎么讲也不听,很急躁的,这该怎么办呢? 每位家长都希望把孩子培养成为社会能力强的人,正面管教的创始人简·尼尔森和史蒂芬·格伦心理学博士都明确指出“七项重要的感知力和技能”,其中就有一项是人际沟通能力强。 人际交往能力包括善于与他人合作,并在沟通,协作,协商分享,共情和倾听的基础上建立友谊。人际沟通能力属于情商的一部分,高情商的表现其实包含了觉察自我情绪体察别人情绪的能力,管控调节自我情绪的能力,抗压抗挫折的能力,自我激励的能力以及人际关系的能力。 社交能力是我们作为一个社会人与社会
身为父母,在带娃的生活中总会发生许多让人哭笑不得、甚至火冒三丈的瞬间。你的头脑中是否有过这些想法:「为什么我家的熊孩子总是到处闯祸?」 「我的孩子在跟玩伴玩的时候好像总是很弱势,她会不会永远被压着玩啊⋯⋯」但是,有时候这些不是孩子们的问题,而是我们头脑中的小剧场太多却刹不住车,让我们一时之间被危机意识冲昏了头,对孩子行为的评判过于严厉。 事实上,大人说过的话会大幅度影响孩子对自己的评价。 那,我们到底该怎么做才比较好呢? 别急!今天的文章已经准备好了锦囊,快来看看你是否落入了「虚拟判断的漩涡」,学一学如何用建设性的眼光看待孩子的行为,与孩子一起成长吧! 孩子的一个行为、一个状态,家长看到时,脑子里可能有各种反应: 溯源型 「这么懒,真像你爸!」 「我仿佛看到了小时候那个自卑渺小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