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手抄报作文古诗大全科学常识安全教育
  • 有女儿的家庭注意,这篇文章也许能救孩子的命!
    有女儿的家庭注意,这篇文章也许能救孩子的命!

    教女儿如何保护好自己,虽然相关育儿绘本很多,但这里想讲几点最关键的。 危机临头如何自救? 在新闻媒体披露的传媒大学女孩被同学李斯达杀害的案件中,有一个细节值得父母留意。当李斯达用刀划破了周云露的脖子后,她找了一个机会报警。 在电话里,她言简意赅地报告了自己位置:这里是百子湾东里xx楼xx室,需要紧急抢救。我已经出血了,我是b型血。 在生死攸关之时,这个女孩能用最冷静地方式自救,真心令人佩服。这是父母需要教给孩子的自救方式:当危机临头,切莫惊慌失措,冷静、用最小的代价换来最大的保护。 学点急救知识一定有用 白银案中,有一个细节让人印象深刻。其中一个受害人在喉管被隔开以后,因为自己是护士,懂得医学常识。所以她拼命按压住伤口,以免出血过多。所以她强撑着等到

  • 带孩子最怕遇见这样的“好人”了,该躲还得躲啊!
    带孩子最怕遇见这样的“好人”了,该躲还得躲啊!

    小媛也遇到这样的情况,小媛家门口有一个宝宝,脸上不知道到底是不是湿疹,而且每到冬天就会裂,这天那个小孩拿着一个甜瓜,小媛家的宝宝刚好过去,那个孩子的奶奶就掰了一块塞到宝宝嘴里,当时小媛一直拒绝,但是婆婆还是塞进去了,结果宝宝的下巴也出了严重的湿疹。 其实妈妈带着孩子玩耍,总会遇到熟人或者好心的人,看着宝宝可爱就不由自主的想给孩子一些吃的,有时候孩子未必适合吃,出了问题最终买单的是宝宝的健康。 遇到这种情况妈妈可以这样机智应对 1、委婉派 当遇到给的东西明显不适合宝宝时,可以委婉的说宝宝还小,不能吃这些东西,不过要先代宝宝感谢人家的好意,用温和的口气告知,多数人都会理解的。 2、夸张派 遇到执着要给的人,家长可以夸张的说,宝宝生病了,医生说不让吃零食,不然会加重病情的。 3、

  • 家长学习儿童急救技巧,关键时刻还能救宝宝一命!
    家长学习儿童急救技巧,关键时刻还能救宝宝一命!

    危险无处不在?家长如何保障宝宝的安全呢?小编接下来要分享的是儿童急救技巧,介绍的只是应急的方法,如果孩子出现问题还是要第一时间就医的。 轻微外伤部分擦伤、割伤 1.先止血,一定要先清洗双手,用消毒棉或纱布按压伤口5~15分钟。 2.清洗伤口,用生理盐水或清水冲洗伤口。 3.药物处理,使用消毒棉签蘸碘伏或酒精消毒,然后贴上创可贴避免伤口二次污染,如伤口红肿或怀疑有感染可涂红霉素软膏。 4.要注意动物爪牙、很脏的锋利物品造成的割伤要及时就医,考虑狂犬病和破伤风。 脚踝扭伤 1.停止行走避免伤害加重。 2.冰敷或冷敷扭伤处(禁止热敷!) 3.如果完全不能动,或冰敷后不见疼痛缓解,有可能是骨折或轻微骨裂。 头碰伤 1.先观察 如果孩

  • 悲剧!4岁男孩手臂被商场电梯硬生生夹断!断臂接上了,揪心的是……
    悲剧!4岁男孩手臂被商场电梯硬生生夹断!断臂接上了,揪心的是……

    六一儿童节刚刚过去,很多孩子都在家人的陪伴下愉快地过节。 但是对于南昌四岁男孩朋朋来说,6月1日发生的事情,可能会对他造成终生的影响。 当天下午3点多钟,他和家人在商场游玩时,意外发生了。 出事的小男孩就是朋朋,今年才四岁,他的右手胳膊被夹断。事故发生后,大家迅速将他送往医院抢救。 据称,6月1日下午,由京东达观国际负责的四楼某影城下往三楼的手扶梯上,由于小朋友逆向而上而发生了一起儿童摔伤事故。事故之后工作人员立即按下电梯的紧急暂停按钮,安保人员马上赶到现场,救护下小朋友,随即达观国际和商场工作人员的即刻将小朋友送往就医,目前工作人员均在陪护观察,按抚家长。 据南昌曙光手足医院的医生介绍,孩子断臂再植手术,一共进行了8个小时,手术比较成功,断裂的血管及神经基本全部接好,但是还需观察半个月才能确定是

  • 孩子们超喜欢的游戏设施会存在哪些安全隐患?
    孩子们超喜欢的游戏设施会存在哪些安全隐患?

    孩子们超喜欢的游戏设施会存在哪些安全隐患?前段时间看了一则新闻关于孩子坐过山车出现瘫痪的现象,甚是心痛,国外也有这样的现象,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容易出事故的游戏设施有哪些? 外国新闻:一名四岁的男孩,因为出现中风症状,在父母的带领下到医院就医。通过了解,就在当日上午,男孩和家人去玩过山车,一小时后出现左侧瘫痪现象。经过诊断,孩子脑部附近动脉撕裂,血块阻塞大脑导致中风。医生说:这名四岁男孩的情况多发于老年时期,病情出现在这么小的孩子身上,依旧十分罕见。 其实,类似的情况在国内也有发生。比如江西的大伟,也是在玩过山车后,出现呕吐、半身瘫痪等现象,经过检查后确认是急性脑出血。后经持续急救六小时,才脱离生命危险。 举这两个事例的目的,就是想告诉家长朋友,让孩子充分的玩,这种理念值得推崇。但玩什么,要有所甄别。 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有太多年轻的父母

  • 要为宝宝系上安全带吗 自愿让宝宝系上安全带的2个好方法
    要为宝宝系上安全带吗 自愿让宝宝系上安全带的2个好方法

    要为宝宝系上安全带吗?宝宝坐车该注意些什么?宝宝系上安全带的意义,小编就不多说了,相信家长心里都有底,如何让宝宝系上安全带,这个爸爸的做法值得借鉴,还有2个好方法。 前两天看到小视频,引发了很多人的讨论,说的是有个警察在检查的时候刚好拦下了一辆车,然后副驾驶就有一个孩子乖乖地系着安全带。还自己在说要系上安全带,警察就觉得很奇怪,一般的孩子都不会这么乖,孩子说,不系安全带就会像这个IPAD一样,说着给警察叔叔看一个裂了一大片的IPAD。 原来,有一次爸爸带着孩子出去,这个孩子不愿意系安全带,然后这个爸爸就就给孩子看前两天刚刚摔破的ipad,上面都有裂了,然后和孩子说,如果不系安全带,要是出了车祸,你就跟这个,ipad样,孩子看到也吓坏了孩子就乖乖的系上了安全带。 所以,这个爸爸的做法呢,还是非常值得借鉴的。 我们在平时,如果

  • 暑假儿童溺水事件高发 留守儿童占多数
    暑假儿童溺水事件高发 留守儿童占多数

    据新华社电 进入暑期,各地学生溺水死亡事故高发。据不完全统计,仅今年6月,全国各地发生学生溺水事件40余起,死亡人数上百人。人们不得不反思:为何类似的溺水悲剧重复出现,谁来保障孩子暑期生活的安全? 学生溺亡高发居各类非正常死亡之首 教育部近期曾发出紧急通报称,5月11日、12日,短短两天时间内,广东、湖南、河南、四川四省五地连续发生5起未成年人溺水事故,造成19名中小学生溺亡。 失足溺水已成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的“头号杀手”,特别是每年暑期考试结束后,是学生溺水事故高发期。据湖北省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全省中小学生溺亡人数达176人,2012年178人;分别占当年学校非正常死亡人数的44.4%和46.3%,居各类非正常死亡之首。 留守儿童是主体 近日,湖北省政府应急办调研组针对学生溺水事故走访发现,湖北省95%

  • 宝宝会爬了,天哪!警惕“电老虎”
    宝宝会爬了,天哪!警惕“电老虎”

    “触电”永远是一个家长们谈之色变的话题,相关统计显示,儿童触电死亡人数超过青少年死亡总人数的十分之一。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孩子因触电而失去生命?家中有哪些用电隐患一直被忽视?且为大家分析、支招。 原因一:家中随易摆放的充电器 支招:不充电时,要把各种充电器从插座上拔下来并合理收纳,不要放在宝宝拿得到的地方。 原因二:老化剥脱的电线、坏掉的电器都容易引发触电 支招:首先,家用电器的电线不能私接乱拉。其次,定期对家电线进行检查,如果发现有老化、外皮剥脱的现象,要及时更换、维修。儿童房内尽可能少地使用电器,尤其避免使用落地电器,如落地的加湿器、电风扇等。调试、维修电器时,应让宝宝尽可能远离此区域。 原因三:不合格的电动玩具漏电造成的触电 支招:为孩子购买电动玩具时,选择可靠的大品牌,并留意玩

  • 10张图教会孩子:如何远离不怀好意的陌生人
    10张图教会孩子:如何远离不怀好意的陌生人

    前段时间,有一则关于《国外妈妈教给孩子一句话,让俩娃逃过一场绑架案》的新闻,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这一句:“如果一个成年人需要帮助,他会去找另一个成年人,而不是一个孩子。”简单的一句话,成了孩子躲过危险的救命符。 对孩子的安全教育,是做父母的头等大事,谁也不敢有一丝懈怠。可人贩子脸上不会写“坏人”,童真脆弱的孩子心智不成熟,缺乏社会经验,容易陷入危险的境地。 父母不可能24小时陪在身边为孩子保驾护航,因此,在平时的生活中,增强对安全教育,教给孩子面对危险情形时的自救方法,就显得重要且必要了。 10张漫画,总结了外国爸妈是怎么教孩子面对身边危险陌生人的,每一条都关乎孩子的生命安全,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不暴露孩子的名字 不要把孩子的名字写在他们的私人用品上,包括书包,水杯,饭盒等,防止陌生人得到关于孩子的名字信息。

  • 站着也能溺水?孩子游泳,妈妈一定要注意的致命表现!
    站着也能溺水?孩子游泳,妈妈一定要注意的致命表现!

    近日,一段儿童于装满冰块的泡沫箱内死亡的视频,在微信、微博上疯转:视频中,一个小男孩躺在一只泡沫箱里,一位悲痛欲绝的中年妇人号啕着从泡沫箱内取出孩子身体四周的冰块。 随之出现了各种不同的版本的所谓“真相”,最后湖南警方辟谣,定论:孩子死于溺水! “溺水”二字再一次灼痛了家长们的眼睛。 小编在网上输入“小孩溺水”搜索相关网页,发现类似事故确实不少: 游泳是夏季最受欢迎的运动方式之一,不但应季,而且益处多多、老少皆宜。但接二连三的溺水事件让家长们难免都顾虑重重,怎样才能保证孩子不受溺水伤害?上述这么多惨痛的实例为所有家长敲响了警钟! 有人说,孩子游泳我全程陪着总该没问题了吧? 这可真不见得!! 不用怀疑,这不是吓唬你! 一来,再细心的妈妈也有考虑不周或

  • 防范:儿童暑假安全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防范:儿童暑假安全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要防止儿童暑假安全事故的发生,就必须提前做好防范工作。儿童暑假安全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让孩子有个安全的假期。 谈到防范,在不少家长看来,有潜在危险的地点自身首先要做好防护工作。比如水库周边应有防护栏,除此之外还应在暑假期间加强看守力度,一有未成年人靠近就立刻驱离。工地旁也同样应竖立警戒栏阻止儿童轻易入内,施工人员也应随时注意看护。 此外,龙华徐女士认为,如果家长不负责任的话,那么孩子出去危险几乎就是处处存在。她曾经就遇到孩子在电梯上玩耍,而家长在一旁看着笑的情况,安全意识如此不足实在不该。胡先生也同样认为,如果家长有安全意识,同时能看护好的话,那孩子靠近危险区域的机会将从根本上大大缩减。 深圳市急救中心培训科主任赵伟介绍,暑期安全事故以意外为主,包括创伤性意外和非创伤性意外。创伤性意外主要是交通事故、高处坠落、运动性伤害等。非创伤性意外主要是溺水

  • 信息泄露竟能精确到门牌号!孩子们就是这么被卖的
    信息泄露竟能精确到门牌号!孩子们就是这么被卖的

    ▼ 3.2万可购买20余万条孩童信息 早前《齐鲁晚报》上有这样一段话“在济南,你只需要花3.2万就能买到20余万条孩童信息。顾客不仅可以选择区号,还能精确到孩子姓名、家长电话,甚至每个家庭的门牌号!” 这些骚扰电话、骚扰短信源源不断。单身的会接到推销电话,结婚的会收到家装短信;孩子出生会收到婴儿用品短信,孩子上学了整天接到补习电话……最让人害怕的是,他们能准确的知道你的个人信息,包括姓名、住址!个人隐私的泄漏让天平失衡,几乎人人“裸奔”。 网上越来越多人开始贩卖个人信息,甚至医院的就诊信息和网购记录等也在出售!越来越多的信息失守,究竟是谁卖了我的信息? ▼ 五大最易泄露孩子信息的方式 家长最关心的莫过于自己的孩子。为了保护孩子的信息,家长们一定要小心以下五条容易泄露孩子信息的方式。 1

  • 三龄童15楼掉下生还 如何预防高空坠落
    三龄童15楼掉下生还 如何预防高空坠落

    我想起了不久前同样的另一则新闻:福州一个九岁孩子从高空坠落,生死不明,而接治该男孩的医院表示每年暑期医院都会接诊七八个高空坠落的孩子。种种相似的新闻时间不得不引人深思:高空坠落生还几率微乎其微,如何才能保证孩子安全地成长呢? 首先,我要对家长们说:不到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不要把孩子单独留在家中,尤其是7岁以下的孩子,然后要注意以下几点: 1.防盗网 另外,对于自家的防盗网,也要重视起来。现在,市面上有隐形防盗网和不锈钢防盗网两种,到底哪一种比较好呢?曾经有人做过实验,将隐形防盗网和不锈钢防盗网进行对比,发现隐形防护网不仅容易生锈,而且容易变形,几岁大的孩子就可以拉出缝隙来,相较之下,不锈钢防盗网的强度就更好一点,不易变形,也比较抗腐蚀。但如今更多的人会选择用隐形防护网,其实并不明智。那么在安装防

  • 3岁男孩滚落手扶梯被夹 宝宝怎样安全乘电梯
    3岁男孩滚落手扶梯被夹 宝宝怎样安全乘电梯

    据上海媒体报道,19日,一个3岁的小男孩在乘坐医院的手扶梯时,手掌及手腕插进电梯底部,小男孩母亲随即大声呼救,所幸的是自动扶梯立刻停止了运转,情况没有进一步恶化。 男孩的手被夹之后 倒地大哭 一位家长带着3岁儿子到医院就诊,在2楼看完病后,两人一前一后站上自动扶梯准备下楼,小男孩没有站稳,一个趔趄从自动扶梯上滚落下来。据目击者称,当时孩子的左手手掌及手腕直接插进电梯底部的缝隙中,动弹不得,由于剧烈疼痛,男孩倒在地上,哇哇大哭。 被卡半个小时才被救出 事发后,公安、消防迅速赶到现场,消防人员花费近半小时,将电梯底部的钢板强行拆除,这才救出被困男孩。 事发地的医院随后对孩子的左手进行了检查,发现男孩手部有脱套伤和挤压伤。经过简单治疗后,男孩被转院进行进一步诊治。据上海媒体报道,小男孩没有截肢危险。

  • 四类妈妈最容易被人贩子盯上,尤其是最后一条
    四类妈妈最容易被人贩子盯上,尤其是最后一条

    一、过于“热情”的妈妈 有些妈妈过于热情,去公园遇到陌生人也能毫无顾忌的聊起来,从孩子名字、学习再到老公工作泄露的干干净净的。这就给了人贩子可乘之机,哪怕当时不能得手,有了这些信息,日后想拐走孩子非常容易。 二、容易相信别人的妈妈 现在有些人贩子,故意伪装成家庭主妇和你搭讪、闲聊,尤其是在公园、广场上,以充分获取你的信任。若你刚好要离开一会儿,托她帮忙看一下宝宝,等你回来后,宝宝可能已经被抱走了。 三、喜欢带孩子逛街的妈妈 在商场经常看到妈妈在店里试衣服,孩子则东跑西跑根本没人管。这种行为相当危险,因为上次人流量大、障碍物多,孩子被人抱走了很难找到。妈妈想要逛街可以找朋友结伴而行,同时不要让孩子离开自己的视线。 四、喜欢玩手机的妈妈 之前看到过一

  • 带宝宝外出游玩安全注意事项
    带宝宝外出游玩安全注意事项

    在爸爸妈妈看来,孩子安全就是做好的事情,但是有的时候难免会有家长忽略的时候,因为这些造成的意外也是不少的,所以家长总是希望能够时时刻刻保护着自己的孩子,但是孩子总是会长大的,在这个时候,家长让孩子自己有安全意识便是极为重要的了。 容易出现意外的几个情况 最近有一则新闻:几个女学生在校门口打闹,突然冲向马路,结果恰好有一辆车经过,一不小心这个女孩儿就被撞倒了。 我们该说是女孩儿的责任还是司机的责任?最后结果是什么样我们也就不说了,但就从女孩儿的角度来说,在校门口可以打闹,但是孩子不应该往马路上跑,作为一名学生,最起码的安全意识还是有的,所以这个时候家里有孩子的一定要告诉他们,不可以在马路边随意打闹,这个鲜活的案例家长们也要引起重视,一定要做到增强孩子的安全意识。 有些家庭自己开店做生意,大部分时间都忙于生意而疏忽了对宝宝的照看,如果孩子在

  • 电梯“吃人”背后的真相,带孩子乘扶梯的禁忌你犯了多少条?
    电梯“吃人”背后的真相,带孩子乘扶梯的禁忌你犯了多少条?

    最近又出了一起电梯安全事故!一位妈妈推着婴儿车上扶梯,电梯下行,她根本控制不住,婴儿车滚下扶梯,导致里面的宝宝跌落出来。幸好有旁边的外卖小哥上前搭救,才避免一出惨剧。 年轻妈妈脸上的慌张,更让人可叹更可气。安全问题容不得侥幸,一次又一次的电梯事故,都没能唤醒大家沉睡的安全意识吗? 社会新闻上关于电梯事故的报道层出不穷,婴儿车跌落、抱小孩摔倒、攀爬扶手、衣服鞋子被夹,每次看得我都心惊胆战! 注意! 下面的新闻图片可能会造成不适! …… 婴儿推车滑落 家长没抱住 孩子爬上电梯扶手后跌落 孩子被卷进电梯扶手和地面的空隙 孩子的手脚被卷进电梯之间的缝隙 桩桩件件,背后都是血淋淋的躯体、逝去的生

  • 这几种危险几乎家家都会上演,却常常被忽视
    这几种危险几乎家家都会上演,却常常被忽视

    危险1:车速太快、不按信号灯行驶 早上家长既要上班,又要送孩子上学,时间不免会有些紧张,于是车速就会加快,而且,有的家长甚至闯红灯。一来为家人的安全埋下隐患,二来也会让孩子养成不按信号灯行驶的坏习惯。 危险2:孩子站在或坐在脚踏板上 很多家长觉得让孩子独自坐在后座不放心,于是让孩子站在电车前边的脚踏板上。这种做法不仅会遮挡家长的视线,而且若是碰到紧急刹车,孩子的胸部因为惯性会撞击到车把,十分危险。虽然孩子坐在那里不会遮挡家长视线,但这样会影响骑车的便利性,而且易引发事故,孩子很可能因为急刹车受伤,撞击到额头、鼻子等。 危险3:孩子倒坐在后车座 很多家长认为,冬天寒风刺骨,害怕把孩子吹感冒了,于是会让孩子反着坐,其实这样做更危险,因为电动车后方放脚的地方,是为正坐电动车的人设计的,如果反坐在电动车上,原先放脚的地

    标签:安全
  • 儿童防骗模拟有必要吗?家长要积极对孩子进行防拐教育!
    儿童防骗模拟有必要吗?家长要积极对孩子进行防拐教育!

    儿童防骗模拟有必要吗? 爸爸妈妈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孩子的安全教育作为家长一定不要忽视了,小编觉得儿童防骗模拟有必要,家长你觉得呢? 昨天,我儿子所在的幼儿园,开展了一次模拟防拐测试,从全园各个班共选了30名稍微大点的孩子进行,我儿子也有幸参加。全园的家长都来观摩这场测试。 其实,在儿子还只是三岁左右的时候,我就反复和孩子演戏过防骗小游戏。但这一次实践,还是引起了我的重视。 因为,在我到达“被拐出口”还没有五分钟的时间,就见到了笑嘻嘻的儿子,他的身边站着王女士,是一家旅游公司的导游,曾经多次带着我们全家去旅游过。 而此时,我身边被“骗”出的小孩已经多达29个,参加此次活动的孩子总数也就30个而已。 第一个走出“被拐出口”的小女孩,用时仅有1分钟,这么短的时间,扮演骗子的奶奶是怎么做到的呢? 奶奶说,我

  • 该不该教孩子帮助陌生人?台湾专家给出了“攻略”
    该不该教孩子帮助陌生人?台湾专家给出了“攻略”

    孩子既是孩子,也是社会的一份子。当近年来各种关于虐童等事件发生时,资讯发达的今天,我们不可能让孩子与这些新闻绝缘。可是,不是每一个父母都知道如何和孩子就此类话题进行交流,让其了解真相却不至于对社会心生恐惧,让其学会保护自己但不至于自我封闭。今天我们分享一下几位台湾专业人士给出的“攻略”(3月底台湾发生骇人听闻的女童被斩首事件,引起全社会持续的长按与讨论),供大家参考。 状况一:当骇人听闻的事件发生时,和孩子安全密切相关。爸妈除担心社会新闻的模仿效应,想提醒孩子保护自己,又怕年幼孩子产生过大恐惧。若选择不沟通社会黑暗面,孩子到学校,不确定会从同学中听到什么讯息?家长该怎么掌握分寸? 与其担心孩子接收到什么讯息,爸妈可更积极将社会新闻转成活教材。以下是陪伴孩子及亲子沟通的要点: 家长先安定,家长不慌、孩子才不怕。家长毋须揣测孩子听到什么,只要做好心理准备,包括安抚自己焦虑情绪、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