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手抄报作文古诗大全科学常识安全教育
  • 父母:儿童安全的第一责任人!
    父母:儿童安全的第一责任人!

    “在这几十年的急救生涯中,我抢救过无数的病人,最让我痛心的,莫过于见到孩子遭受意外伤害,例如两三岁的孩子不小心被花生、瓜子、果冻等异物卡住而窒息;由于家长的疏忽大意,孩子被烫伤、烧伤,或从楼上摔下;放暑假出去玩耍,孩子落水、溺水……这些意外伤害,都有可能导致不可挽回的悲剧。”贾大成痛心地说。他希望能够用自己的临床急救经验和数据告诉家长—也就是孩子们的第一监护人,哪些教训与伤害可以避免,哪些有益的急救常识必须了解…… 70%的儿童意外伤害就发生在家里 家,这个听上去温馨又祥和、充满宁静与美好的地方,却实实在在是儿童意外伤害的“第一高发地”! 有关数据显示,儿童的意外伤害70%发生在家里。异物窒息、烫伤、溺水等是使孩子受伤致死的重要原因。有统计报告显示:中国每年有数十万14岁以下的小孩因为意外伤害死亡。究其原因,孩子在家里待的时间最长,家里各种物件一应俱全,孩子

  • 安全教育:教孩子如何应对突发事件
    安全教育:教孩子如何应对突发事件

    不管我们愿不愿意,这个世界总是有不善的一面,当这些不善指向孩子,缺乏自我保护意识的孩子,往往更容易受到伤害。日常生活中,大多数家长对孩子的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比较关注,而忽略了孩子的安全教育,教会孩子自我保护和逃离危险,是我们保护孩子免受伤害的好办法。 美国怎样教幼儿自我保护 美国幼儿园很注重孩子的自我保护教育,幼儿园除了尽可能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外,还通过不同的形式向孩子渗透安全保护的常识,帮助孩子认识潜在的危险,学会自我保护技能。网友“美好”的女儿在美国幼儿园上学,以下是她分享的经验。 安全教育:教孩子如何应对突发事件 自从1999年,美国发生有史以来最大的Columbine校园枪击惨案之后,各个学校在安保和自卫培训上都下足了功夫, 幼儿园也不例外。女儿在幼儿园要上武术课,每周两次的武术课包括在幼儿园的教学

    标签:安全教育
  • 商场惊现拐卖孩子新招数,看了吓出一身冷汗,家长们不得不防啊!
    商场惊现拐卖孩子新招数,看了吓出一身冷汗,家长们不得不防啊!

    前两天,一位宝妈遇到了人贩子,于是急忙把人贩子新招数告知小海绵,希望深圳的宝爸宝妈们一定要注意防范! 原文内容如下: 我今天竟然遇到人贩子了!!想骗我儿子!真心想不到自己会遇到,我把这个事情写出来希望家长出门一定要时刻看好自己的孩子,要孩子牢记千万不要相信陌生人跟别人走! 事情是这样的:晚饭时间在无锡百乐广场三楼的游乐场里玩,爸爸说先去餐厅点好餐,我就抱着女儿坐一会,儿子就在身边不远的游戏机旁看,这是我看到一位中年妇女走到儿子身边低头亲切得问什么还问他叫什么名字,我第一反应以为是儿子的哪个同学的家长认识他的或是有什么事情找他问问,我就默默听听看啥情况,然后儿子说出名字后她又马上说就是你,刚刚服务台你妈妈喊你找过你的,怎么也找不到你,赶紧我带你去服务台找你妈妈,这时候我立马大声跟她说我就是他妈妈,然后她回头看到我跟我说不好意思我认错人了,我有些怀疑她

  • 如何让宝宝从小树立安全意识
    如何让宝宝从小树立安全意识

    宝宝从小树立安全意识,学会自我保护的能力,发生危险或意外时,可以保证宝宝的安全。因此,树立宝宝安全意识是十分有意义的。 提高孩子的生命安全重要的意识,孩子年龄尚小,对于安全知识与生活经验缺乏,为了预防意外,父母应该注意什么?如何教给孩子哪些自我保护的方法呢? 让孩子掌握基本的安全知识 对于幼儿园中、大班孩子,可以教他们家用电器的使用和安全注意事项、出门必须遵守交通规则,告诉孩子不要自己随便跑出去玩,如果去找小伙伴,也要有成人在场,要在安全的场所游戏;上学、放学路上要与同学结伴走,不要随便与陌生人搭话或吃陌生人给的食物,注意保护自己的身体,不能让硬物、锐器损伤身体任何部分等。 培养孩子的灵活应变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看到一些胆怯、体弱、不爱活动的幼儿遇到危险情况时反应慢、灵活性差,不懂得如何保护自己。针对这种情况,我们

  • 3岁孩子中毒住院,这个10块钱买的东西,快从家里扔掉!
    3岁孩子中毒住院,这个10块钱买的东西,快从家里扔掉!

    楠楠妈最近在幼儿园附近的超市给孩子买了两盒彩泥,一个泥状,一个果冻凝胶状,每盒也就十来块钱。当天发现楠楠玩了彩泥后手上有些红点,但看楠楠没什么异样,妈妈也没在意,谁知第二天上班时,接到幼儿园老师电话,说楠楠突然发高烧,脸色发青,呼吸也不顺畅,已经送到附近医院。妈妈赶到医院时,楠楠已经抢救过正在输液了,检查结果是硼元素和重金属中毒引起的肺水肿! 医生说:孩子中毒,是不合格彩泥惹的祸! 一听中毒,楠楠妈吓傻了,这是怎么回事呢?后来经过检测排查,才发现,原来是那两盒幼儿园旁边超市买来的彩泥惹的祸!里面的硼元素和铜、防腐剂都严重超标! 在2015年,江苏省质监局发布的彩泥产品风险监测质量分析报告显示,监测的100批次样品中,就有62批次不合格,主要问题也是部分产品存在可迁移元素硼和铜、防腐剂超标! 彩泥中的硼元素主要来源于生产过程中添加的胶黏剂,在胶

  • 儿童安全不容马虎,你是位走心的家长吗
    儿童安全不容马虎,你是位走心的家长吗

    儿童安全不容忽视,怎么让孩子学会保护好自己呢?“安全第一,孩子是我们的一切!”,因为孩子安全问题而发生的惨剧比比皆是。尤其年龄小的孩子,基本是没有任何防范能力的。所以家长们要尽可能的对孩子言传身教,在孩子的安全方面千万不能马虎。 “宝宝的安全重于泰山”,宝宝越小,外在危险因素对它的影响就越大。孩子的安全问题也是很琐碎的,可能的危险包括交通、溺水、跌落、触电、丢失等等,家长一定要重视孩子的安全问题。 爸宝宝妈们,你们知道下面这些常见的儿童意外和预防措施吗?如果还不清楚一定要了解一下! 一、交通安全 随着汽车越来越多,交通安全问题不容忽视。有数据表明,我国每年有近1.6万名儿童在城市道路步行中遭遇道路交通伤害,占了所有伤害的四成以上。 另有数据表明,在未成年人交通事故致死案件中,5~9岁的孩子比例最高,因此孩子的交通安全问题非常

  • 堵得住自家的插座孔,堵得住全天下的么?
    堵得住自家的插座孔,堵得住全天下的么?

    昨天听C爸讲了一起医院里的事故,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一个两岁多的小男孩在家中触电身亡。 像以往的每天一样,奶奶先帮孩子洗完澡,把他放在床上玩,然后奶奶自己去洗澡。 这没有什么特别的,他们几乎每天都这么做。 可是今天,孩子看上了床头那口旧灯。 这是一款老式床,久经岁月,床头的灯泡早已不知去向,剩下一个发了黑的灯口歪斜的挂在床头的罗马柱上,因为床头灯很高孩子够不到,所以平时没有人在意过它。 可是今天孩子又发现了挨着床头的那组暖气片,这也是一组老式暖气,材质还是生铁。 于是他歪歪扭扭的爬上了暖气,站起来试图伸手去摸灯口... ...悲剧就在这样环环相扣的意外中发生了。 孩子的奶奶只听到一声惨叫,赶紧跑进屋。怀里的孩子指着发了黑的手心说了一句,“奶奶,这好疼......",然后就晕了过去。

  • 过年前,这七种安全隐患父母一定要知道!
    过年前,这七种安全隐患父母一定要知道!

    年底了,孩子们和家人们都会聚集在一起。那么存在的安全隐患也会增加。其中,这七种安全隐患父母一定要知道!不要等事情发生了才后悔! 外出旅游要谨记交通安全 要了解各种交通工具的安全须知,并向孩子讲解,在行进中还要随时关照。如上下车、上下飞机等。乘车时要提醒孩子,不要从车窗向外伸头、伸手.乘飞机要系好安全带等。乘火车旅行,父母在上下车拥挤时一定要看护好孩子.以防孩子被挤伤或碰伤。在卧铺车厢的父母一定要告诉孩子不要在铺位边的小梯子上爬上爬下,尤其不要在上铺或中铺打闹推搡.更不要在相邻的上铺、中铺之间跨来跨去.以免不留神摔伤。 如果是自驾游,不让宝宝坐在副驾驶座位,副驾驶座位的安全系数是最低的,不把宝宝独自留在车内,将宝宝单独留在车内,宝宝出现窒息等危险的事件屡见不鲜,一时的疏忽也让很多家庭倍感失子之痛。 车多易造成儿童交通事故 假期

  • 家庭伤害宝宝视力的“杀手”盘点
    家庭伤害宝宝视力的“杀手”盘点

    电视色彩丰富,很多婴儿喜欢望着电视。有些父母不注意,长期让宝宝处于电视底下,容易加重宝宝眼睛的疲劳度,从而影响宝宝的视力。家中隐形伤害宝宝视力的“杀手”还有哪些呢?一起来看看吧。 典型案例 婴儿看电视损伤视力 囡囡从6个月开始就喜欢看电视,只要看到电视画面就会停止哭闹。不少像囡囡这样的婴儿父母认为,给孩子看电视可以提前开阔视野,增长知识。 但儿童健康专家提出,看电视合适的距离应为2米以外,这个距离对1岁以内的婴儿是不甚适应的。婴儿视力的距离随年龄增长逐渐由近到远,3个月前的婴儿只能看到放置在他眼前的玩具和物品,以后逐渐发展到可以注视1米左右的物体,以及更远处的活动着的物体。因此,小婴儿不可能看到2米以外电视画面;同时电视图像总要比实物显得模糊,加之播放的电视图像有颤动,质量差的电视播放图像效果更差。这样,婴儿看电视会增加眼睛的疲劳度

    标签:安全教育
  • 钢化玻璃自爆,小男孩洗澡时被炸伤
    钢化玻璃自爆,小男孩洗澡时被炸伤

    近日,澳洲一个小朋友洗澡时因为钢化玻璃自爆被炸伤,太可怕了!现在,好多家庭的浴室都是用钢化玻璃做阻隔,大家可一定要注意啊~ ▼ 钢化玻璃自爆的事不少 说起来,钢化玻璃有点还挺多,比如高强度、热稳定性不错等等,在生活中应用很广泛。但它有一个很要命的缺点,那就是会自爆! 不仅是澳洲发生过因钢化自爆引起的安全事故,国内也不少: 据了解,虽然钢化玻璃的制作工艺不是特别复杂,但要求还是蛮严格。任何一个环节工作不到位,那么就会影响玻璃的钢化程度,会使钢化玻璃的自爆系数增加。 ▼ 降低钢化玻璃自爆率 * 为了防止此类事故,我们首先要选择质量优良的钢化玻璃。 * 其次,浴室使用钢化玻璃还应注意一个细节,建议给玻璃贴膜。这是目前防止浴室钢化玻璃自爆伤人的最有效方法。一旦钢化玻璃发生自爆,

  • 请注意这10cm!它可能救孩子一命
    请注意这10cm!它可能救孩子一命

    只是洗脸的空档,女童从15楼坠落 今年4月11日,满女士喊人给家里换窗户,大约上午10点,工人卸下旧窗户,并且搬运新窗户上楼。因为此时家里没有陌生人,于是满女士就让3岁大的女儿在客厅看电视,而自己则去厕所洗把脸。去之前还叮嘱:“离窗户远点,小心掉下去!” 马女士洗完脸出来后,发现孩子赫然就扒在窗户上,正准备撑着玻璃往外看。满女士还没来得及喊“小心!”孩子就摔落出去。满女士整个人都傻了,跌跌撞撞的跑到楼下,发现地上有一摊血,孩子却不见了。 原来是一位保安师傅,发现孩子脸朝下趴在地上,担心孩子窒息把他翻了个身抱走了。因为看到孩子还有呼吸,还能哭闹,就抱着送去了医院。最终经过连续多日的急救治病,孩子的情况有所好转,虽然还没有完全脱离生命危险,但事情却在往好的方向发展。 至于女孩从15楼坠下奇迹生还,是因为7楼住户装了个花架子,孩子掉下来的时候,有了点缓

  • 心痛!无数小孩因它丧生,夏天一定要警惕这个“杀人凶手”
    心痛!无数小孩因它丧生,夏天一定要警惕这个“杀人凶手”

    今天的标题很辣眼睛,但绝不是危言耸听,随着天气逐渐变热,此类的生命安全事件逐渐增多。 没有硝烟的年代,少了枪支弹药危害生命的担心,但仍然存在不用一枪一炮就夺走孩子生命的"杀手"。尤其是在夏天,它出没最频繁,最爱攻击孩子,还总是能很快得手。它安静的时候很温柔,邪恶起来很凶残,它还会变成长满水草的池塘,有着鱼虾的河流,野外阴凉的水潭,工地上的积水坑,趁你不留神的时候,对你动手。 他的名字叫溺水。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因溺水而死亡的人数约57000人,溺水是儿童意外伤害致死事故的头号杀手。尤其气温升高,游泳高峰阶段,溺水事故呈现高发趋势,每年关于儿童溺水身亡的新闻不绝于耳。 4月30日中午,湖北随州,几名高中生在淅河镇永久村二组高庙水库旁野炊,由于天热,大家忍不住下水洗澡,其中两名学生不幸溺水。 5月1日下午,浙江

  • 不想再看到更多的痛心瞬间,爸妈们带娃在外一定要多“留个心眼”!
    不想再看到更多的痛心瞬间,爸妈们带娃在外一定要多“留个心眼”!

    妈妈群里聊天时看到转发的一个新闻,我痛心不已。4月23日上午10点10分,一个爸爸带着他2岁左右女儿在某银行营业厅办理业务,开始时这个爸爸一直抱着女儿填写单子,就在快办完业务时,他让孩子下来自由走动了,而就在这时悲剧发生了。小女孩走到填单台边时想够台上的东西,跳跃起身并想扶住填单台的桌檐,结果填单台重心转移,当场翻倒并且砸向女孩的前胸。女孩爸爸当即将孩子送县中医院救治,医生建议转院,但小女孩还是没挺住,在转院途中于11:30身亡。 |最娃出门,最不能少的神器是“爸妈的安全意识” | 每次看到这样的事故报道就无比心塞,想到不幸离世的小幼儿、又想到将永远生活在自责痛苦中的他们的爸妈,真是觉得胸口闷闷的,也会情不自禁联想到自己、自己的孩子。危险无处不在,我们应该怎么躲藏? 原本这几天大家都在热闹地讨论小长假怎么嗨皮了,并不想把这样的事件分享出来带来妈妈们阴郁感,但

  • 女童当众险被抢 这些防拐术家长必知
    女童当众险被抢 这些防拐术家长必知

    陌生男抱走孙女,诬陷奶奶是疯子!!! 事发当日下午,一个奶奶带着2岁的孙女去买菜,在路过一家超市的时候,孙女央求着玩一次摇摇车。奶奶因为没有零钱,所以就让孙女站在门口,她进超市兑零钱。没想到就是兑零钱的一会功夫,超市门口的孙女不见了。 在好心人的提醒下,奶奶才知道孙女被一个陌生男人抱走了。好在男人没走远,奶奶拐了个弯就找到了,没想到这个男人非常猖獗,不仅不还小孩,还说奶奶是疯子,己得她坐在地上大哭。好在后来围观的人越来越多,男子心虚就丢下孩子跑了。 估计看到这条消息,妈妈们都会不自觉的看孩子一眼,脑子里思索着,自己遇到这种情况时,要如何抢回孩子。这里我有个小建议:首先是死都不撒手,不管怎么样,一定要紧紧抓着自己的孩子;其次就是出示一些证据,证明孩子是自己的,请求周围人的帮助;如果周围人不信,那么就要及时报警,等待警方的帮

  • 把孩子放在二楼护栏上睡觉? 当妈的心真大
    把孩子放在二楼护栏上睡觉? 当妈的心真大

    看到微博上面有这样的信息,当妈的居然把孩子放在二楼护栏上睡觉?不考虑孩子的安全问题,也是胆子够大,当妈的怎么没有一点安全防范意识,又该如何教育好孩子呢? 昨天看到这样一条微博,心情复杂。 对,大家没看错,这两位妈妈让孩子在商场二楼的护栏上睡觉,除了妈妈的两只手(还是在孩子身下),没有其他任何保护措施,孩子酣睡,两个妈妈谈笑风生…… 这两张相片真的是看着人心惊胆战,生怕两个孩子一不留神就翻身栽到楼下,而这几张相片也是引发舆论爆炸,大家都被这两个妈妈的「自信」惊呆。 今年年初,天津大悦城的幼童商场坠亡悲剧还还没有完全淡忘,如今有关孩子父亲该承担怎样的责任的舆论未消。 相比天津大悦城那位未有及时拉住孩子父亲,微博中

  • 开车带娃,最危险的事你一定要知道!重要
    开车带娃,最危险的事你一定要知道!重要

    如今马路上跑的各种车是越来越多,车来车往,一不小心就酿成事故。因“开车门”不当而导致的事故,十分常见,而且一旦发生,就可能是惨剧。最近一个被叫做‘Dutch Reach’的开车门方法在网上又火了起来。 虽然“开车门”只是个小小动作,却有着杀人的致命危险。开车时如何做,司机们往往了然于胸,但是很多人在开车门下车的那一瞬间就会忘记查看车外的情况贸然开车门,导致惨剧的发生。 最应该担心的是这种高速行驶状态下的情况,一旦有意外发生根本来不及反应! 一个个惨烈的事故让人触目惊心,开车门引发的悲剧,我们该如何避免? 被称为“自行车王国”的荷兰,是一个脚踏车比人口还要多的国家,因此道路上几乎随处可见脚踏车的踪迹,然而却很少有“开车门”而引发的事故发生。因为在荷兰这种据说是荷兰人发明的叫做Dutc

  • 给晒娃狂魔的安全白皮书
    给晒娃狂魔的安全白皮书

    朋友圈晒娃三项注意 1 如果你爱秀娃,请及时将“附近的人”这项功能关闭!避免陌生人的看到你的头像、昵称、位置等信息! 2 朋友圈设置一定一定将“允许陌生人查看十张照片”的功能关闭!关闭!关闭! 如果好友已经添加了不大熟悉的人可以设置为“不让他看我的朋友圈”。 3 你可能会说,拉黑不方便呀,会影响社交的!没关系,贴心的微信团队显然已经考虑到这个问题,可以分组呀! 首先,为“好友”分组,可以分为家人、朋友、同事、非熟人等等,秀娃的时候,大可以将非熟人组拉进“不可见”部分,这样能看到娃的就只有亲朋好友啦! 微博晒娃两项注意 微博是个更为公开的网络环境, 晒娃更需注意细节。 1 照片最好为娃的背影、侧影,太清晰的照片不要不要滴!

  • 假期看好娃,人潮中如何防止孩子走丢?
    假期看好娃,人潮中如何防止孩子走丢?

    希望以下几个方法能够帮到你! 一、前期准备 1. 带孩子到公共场所,尽量给孩子穿鲜艳的衣服、戴易辨认的帽子,便于寻找。 2. 教孩子背熟父母的名字、电话号码、家庭住址(包括居住城市、小区街道等)关键信息,一旦走丢,可向警察或工作人员求助;或站在原地等待父母回来寻找,而不是双方寻找彼此。(若孩子年龄太小,可以在孩子身上准备一张联系卡,把关键信息写在上面,卡片缝在衣服内侧,教孩子展示给警察看。) 3. 平时要教会孩子“警察”、“工作人员”等可以求助的人是谁,让孩子注意听公共场所的广播。 4. 出国出省旅游,可以考虑为年纪比较大的孩子配置一部手机,方便联系。 5. 教育孩子:不能接受陌生人的食物饮料等、不能随意跟陌生人走;坏人不一定是看起来很凶狠的人,有可能就是笑眯眯的人,所以不要轻信陌生人。如果孩子真的走丢、非常无助,在警察、工作人员之外,还可以求助老人、孕妇、学生哥哥姐姐等,但

  • 8岁男孩玩这个坠地抽搐,不要再给孩子玩这些啦!
    8岁男孩玩这个坠地抽搐,不要再给孩子玩这些啦!

    近日,陕西某处游乐设施的蹦床被大风卷起几米高,反倒在地上的时候,蹦床上的多名孩子跌落后被压在了蹦床下,其中一名8岁男孩受伤非常严重。不仅昏迷,还由于脑部有损伤,身体左半边不时会痉挛抽搐。 ▼蹦床被刮倒,男童受伤严重 其实像这样的事情屡见不鲜,2016年3月,山东同样因为充气蹦床被风吹跑,9名孩子受伤。2015年广西还有一个3岁的孩子同样因为这样原因坠地身亡。 其实很多儿童游乐设施存在安全隐患,妈妈们一定不要掉以轻心,把年幼的孩子置身于危险当中还不自知!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一下那些容易让孩子产生危险的游乐设施吧! 1.充气蹦蹦床 就是我们上述事件中所描述的充气蹦蹦床,建议妈妈们少让甚至不让孩子玩这种有了设施,如果还是想让孩子玩,需要在玩之前,检查蹦蹦床的四角是不是已经固定好,并且注意不要让孩子在蹦蹦床上进行激烈的玩耍,避免在玩乐之中,扭伤或

  • 幼儿园虐童案频发,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有效防范
    幼儿园虐童案频发,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有效防范

    虐童事件越来越多,我相信我们的法律一定会对这样恶魔进行严策,但是即使再大的惩罚,都无法化解事件中孩子受到的伤害。心理上的创伤,看不到摸不着却会跟着他一辈子。幼儿园虐童案频发,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有效防范。 这几天,我都在思考,怎么样才能切实有效的做到事先防范,或者在事件发生之初就遏制住。 首先,第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要相信孩子,建立信任的纽带。 3岁的童童回到家中和妈妈说,她被打针了。“我没有生病,为什么要给我打针?”年仅3岁的童童,每晚十点多都会突然大喊这句话。直到发现童童胳膊上的针眼之前,妈妈都以为是孩子乱说的。如果孩子的妈妈在第一次就选择相信孩子,那么孩子受到的伤害是不是会小一点? 很多时候,我们心底深处对孩子是不信任的,相比较孩子,我们更信任老师,但是却忘记了,这么小的孩子,他可能表达不清,但是他是不会撒谎的,会撒谎的是成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