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天气炎热,正值孩子放暑假期间,很多孩子都很喜欢玩水或者去游泳,但是夏季是孩子出现溺水事故的高发时期,而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孩子的安全意识不足,另一方面则是家长没有做好看管和保护的工作。那么,家长到底该怎么做呢? 1、对于5岁以下的孩子,如果想游泳,家长必须要全程陪同,一刻也不能让自己的视线离开孩子。并且在平时一定要多多提醒孩子,千万不要让孩子自己一个人去游泳或玩水,也不要在没有家长陪同的情况下和朋友一起去游泳。平时可以多给孩子讲一些事例,让孩子时刻提高警惕,远离危险。 2、家长带孩子去游泳,不管是室内还是室外,都要和孩子保持一定的近距离,保证发生危险的时候能够到孩子。如果家长需要接电话,也要保证不离孩子太远,最好在孩子旁边。 3、做游泳运动时,先让孩子做一下热身运动,防止孩子在游泳时抽筋。 4、如果在游泳池游泳,要选
「别人给你东西不要拿!」父母当然不是「别人」,那亲戚算不算?过去不也发生过亲戚朋友犯案的事情吗?那么通通不要拿?那么亲戚大概就会觉得你的教导有问题了!而孩子的人际关係也可能出状况! 「陌生人靠近要赶快离开!」这也是相同的问题,如何定义陌生人?又如何判别陌生人是否非善意?要是孩子放学走在路上,便当袋掉了,后方一个大人捡起来追上前去,孩子一发现有「陌生人」跑向自己,于是自己也赶快跑离。回家后才发现便当袋不见了,因此妈妈告诉孩子「陌生人靠近要先看清楚」,结果下次又有陌生人靠近,孩子还没看清楚,刀光就闪过孩子眼前……。 「有人要带你去玩,千万不要傻傻地跟去!」那同学可不可以带孩子去游戏?不可以?那孩子大概也就没有朋友了!可以?那孩子有没有可能被带到角落霸凌? 再写下去,相信父母们会越来越恐慌了!到底孩子要怎么教才能真正帮助到孩子
不知道朋友们有没有发现,最近一段时间关于孩子的新闻特别多,并且多数都与儿童安全有关。就最近几天,意外就接连不断: 一个7岁女孩刚抹完花露水,9岁的哥哥在一旁玩儿打火机,结果火焰一下子烧到了女孩身上,虽然没有生命危险,但小姑娘的头却可能永远也抬不起来了。 一个6岁的小男孩跟妈妈一起去游泳馆,结果在游泳馆工作人员换班吃饭的空档不幸溺水,而孩子的母亲却在一旁玩手机,对一切浑然不知。 一位妈妈带女儿乘坐电梯,开电梯门的时候孩子淘气,把手插到电梯门的缝隙里,结果被电梯死死卡住,险些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类似的新闻多到不胜枚举,有些意外事件有惊无险,有一些则让人痛惜揪心。 孩子发生意外,最难过最痛苦的永远是孩子的父母。可是我们既然成为了孩子的监护人,既然被孩子叫一声“爸爸”“妈妈”,就有责任和义务保护好他,帮他排除安全隐患,帮他学会保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少家庭都拥有自己的小车。带孩子外出坐车时,有什么注意事项呢?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坐车习惯,学习一些发生意外的自我保护知识吧。 让孩子自己上下车 现象:家长开车到学校时,小朋友急急忙忙地开了车门就往校门冲。 点评:小朋友力气小,车门开启时如果推不到定位,会造成车门微微回弹。对稚嫩的孩子来说,这有可能夹伤小朋友的手指。此外,车子开门的另一侧的路况和交通情况,驾驶座上的父母可能不是那么清楚。建议年轻的父母最好亲自下车给孩子开车门、关车门。 孩子坐在副驾驶位置 现象:父母将孩子抱到副驾驶位置。这样家长就可以边开车边照看孩子。 点评:让小孩坐在副驾驶位置是不明智的选择。有的车具有双气囊,一旦发生危险气囊崩开,挡在人与车体之间,使人免受伤害。但由于孩子上身较矮,气囊崩开的位置往往是在孩子的头顶,非但保护
前几天,萌萌狐读到一则新闻,说一个小朋友意外坠入盲井,失去了幼小的生命,给家庭带来了巨大的悲痛。孩子的安全问题,在孩子成长的整个过程中都是至关重要的,作为父母,我们应该和孩子学习哪些安全知识呢? 1、 交通意外 2、 误吞误食 3、 高处跌落 4、 踩井盖 5、 动物伤害 6、 烫伤 7、 走失 8、 重物砸伤 9、 溺水 10、性伤害 11、失联 12、误伤 13、紧急求助 以上这些安全常识,家长和孩子一定共同学习,有备无患。孩子是一个家
提到这件案子,大连市南关岭派出所民警都是唏嘘不已,这个悬了11年的案子在最近才告破,只不过孩子找回来了,爸爸却…… 11年前孩子被强行抢走 11年前,老石和刚满一岁的孩子租住在大连南关岭的租户区,孩子是老石和同居女友所生,两人没有结婚,女友也在生下孩子后不久离家出走再也没有回来。老石不得不成为了单身父亲,一个人抚养孩子,虽然日子过得比较清贫,但也比较温馨。 事发当晚,两名陌生男子突然闯入了老石的屋内,当时屋内只有老石和刚满一岁的孩子。两人将老石打晕,强行把孩子抢走,在打晕老石之前,陌生男子冲着老石说了这么一句话:你这么做,不对。 第二天早晨,悠悠醒来的老石赶紧报了警,而这个案子也得到了警方的重视,同时也被列为督办案件。虽然警方立即到事发屋内勘察,但是并没有找到什么线索,对此警方分析,作案人应该非常了解现场,并且断定为熟人作案,雇人抢
一个5岁的女孩和妈妈去游乐园玩,期间母女俩拍起了照,妈妈一直在叫女儿名字:“琪琪,看这里,笑一个……琪琪,眼睛睁大点……琪琪,手搭在大笨象身上……琪琪,扮鬼脸来一张……” 妈妈拍得不亦乐乎,女儿也很开心,两人沉浸在喜悦中。 这时,走来了一个姑娘,让母亲给她拍照。这位母亲答应了。 应对方要求,拍了5、6张照片,姑娘匆匆离开。母亲回头去顾女儿,可一转眼已不见孩子的踪迹!后来找到保安,终于保安说他们管理处有个找不到妈妈的小女孩。妈妈冲进游乐场的管理处,正是自己的女儿!孩子讲述了事情的经过,让周围的人捏了一把冷汗! 原来,当母亲忙于帮别人拍照时,有个陌生男子叫了孩子名字,声称是孩子爸爸的朋友,说要带她去买雪糕。天真的孩子信以为真,跟着陌生人走了! 半路上,之前那个要求孩子妈拍照的女孩出现,两人一声不吭扯着孩子的胳膊向马路对面走。
孩子两岁以后,就要把有关安全教育的事情挂在嘴边。集中对孩子讲安全防范效果可能并不好,因为好的习惯是不断的重复中培养起来的。我们重新建立一个好的习惯,同样需要一个不断坚持的过程。带娃的每一天,随时都可以和孩子说一点有关安全的常识,不断的重复说更能让孩子有深刻的记忆。 昨天带小小罗坐车,路途一个高压电塔,妈妈就可以指着这种高压塔对孩子说,无论任何时候都要远离这个大怪物,包括妈妈在内的所有人都要远离它。因为它非常的危险,除了专门的工程师之外,我们只有远离它才能保护自己。 没必要给小朋友解释它为什么危险,其实他们也不太能理解原理是什么。但是多数小孩都认为妈妈是十分强大的,连妈妈都害怕远离的一定要小心。 带小小罗去商场的时候,我会让她了解一下商场的情况,例如服务台在哪里,工作人员是什么样的装束。可以和孩子说,如果在商场看不到妈
日本有6个月大婴儿在家中睡觉被百叶窗拉绳绕颈死亡。但是,日本类似的事故却已经不止一起,日本医学会呼吁家长们要注意观察婴儿情况,防止同类事故发生。 记者从日本儿科医学会那里了解到,该死亡男婴仅6个月大,在去年11月,男婴母亲发现睡在床上的孩子被百叶窗拉绳绕颈数周,导致男婴失去意识。 该男婴被立即送往医院进行救治,但是刚到医院不久,该男婴便窒息死亡。 婴儿被百叶窗以及窗帘拉绳勒死事件在去年7月就曾经发生过,据相关部门调查得知,1名1岁男孩被拉绳绕脖,导致昏迷,最终因抢救无效死亡。 对于此问题,东京都从上个月开始呼吁婴儿家长要将百叶窗等带拉绳的开关安装在孩子够不到的地方,以防止此类事件再次发生。 对此,日本儿科医学会的医生山中龙宏表示,“为了不让此类事件再次发生,不仅是孩子的父母要多加注意,制造商开发无绳开关产品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父母都很在意孩子的安全问题,但是却总是会疏忽孩子的安全问题。那么,汽车作为平时最常用的交通工具,如何让孩子保持与汽车之间的安全距离呢?一起来看看吧! (1)儿童与汽车之间的安全距离至少要在两米以上 经常有新闻爆出有孩子在学校门口、小区门口、马路边被车辆撞倒、撞伤的新闻,大多原因都是车辆行驶又急又快,孩子反映比较慢,躲避不及时造成的。 正确做法:不管是带孩子出行的父母,还是驾驶车辆的司机都要注意,儿童与汽车之间的安全距离至少要在两米以上,因为孩子对环境中危险事物的判断和躲避都弱于成年人,因此,一定要时刻注意儿童与静止或移动的汽车的安全距离。 (2)不要让孩子在有车的地方玩 不要让孩子在车辆附近玩耍或逗留。有些小孩子不仅喜欢在车子附近逗留玩耍,还喜欢躲进车底玩耍。驾驶员一旦启动,就会伤害孩子生命,这样的事故也曾
对宝宝进行安全教育的目的,就是要让宝宝形成安全意识,避开危险。那么怎么让宝宝形成安全意识呢?下面亲亲宝贝小编教你方法。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所有的生存活动都建立在生命之上,如果孩子不明白珍爱生命,漠视生命安全,就可能留下惨痛的教训。提倡不惜牺牲生命保护公物的上一代的教育口号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但贯穿在日常生活细节中的安全教育则需要父母细心及时的引导。 实用好方法 1.平常要向孩子灌输“有了生命安全才拥有一切”的自我保护意识。教育孩子遇到危险时首先要保持冷静然后想方设法脱离危险环境,而不要让孩子盲目与歹徒搏斗。 2.要不失时机地教会孩子一些自我保护的具体技能:比如家里跑水了怎么办?着火了怎么办?有陌生人敲门怎么办?还要教育孩子严格遵守交通规则,在体育活动中注意安全;在劳动中安全地使用各种工具;教会孩子认识一些危险警示标志:不捡拾化学制品
前段时间,汉中的10岁小女孩用电锯隔开了5岁妹妹的脸,之前还有2岁孩子模仿光头强用斧头砍伤自己的手指等。每隔一段时间,我们总是可以看到新闻里会出现这样的悲剧。面对这样的暴力动画片,作为家长的我们还怎么可以把孩子放在电视机面前呢? 电视本身对孩子就有一定的伤害,长时间逗留在屏幕面前不仅可以毁坏孩子的视力,对脑力的破坏更是无法弥补。我们都明白孩子们都多喜欢这些动画片,有多喜欢呆在电视机的面前。人的惰性都是这么来的,别说孩子,就拿我们这些有自控力的大人来说,还不是喜欢做个低头党?即便是意识到身体出现了问题,也很难控制的戒除高科技带来的诱惑。 我们可以理解孩子,但一定要从自身做起。为了孩子将来的身心健康,为了孩子的安全问题,都一定要让孩子对暴力动画片说no。我们或许没有办法控制动画片上播的时间,但我们一定有办法带着孩子做一些更有意义的事情,即便在选择看电
有些父母总以为家里很危险,就没有教育孩子自我保护的意识。其实,生活中无处不存在安全隐患。看看小编推荐的儿童居家安全的策略宝典,快来看看吧。 生活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来自各个方面,比如煤气、水、电等。小孩子生性活泼的特点,使得他们对家里的所有东西都感兴趣。孩子会在小小的心里留下大大的问号,为什么家里的电视机、冰箱、洗衣机等,只要插上电就会工作?为什么家里的燃气灶一扭开关就有火出来,就可以烧水做饭? 家长一定要郑重地告诉孩子这些带电的东西是不能随便用来玩的,如果一不小心招惹了这些“电老虎”,后果是非常严重的,轻则受伤,重则毙命。所以一定让孩子不要把带电的东西当做玩具。孩子生性好奇,四岁多的时候,正是对洞洞等带窟窿东西的敏感期,对有洞的地方特别感兴趣,见到就想扒开看看,但由于孩子缺乏电的相关知识,不知道电老虎的危害,所以他们并不知道害怕。 除了安全用电以外
家长面对孩子这一表现集体沉默了,真怕有天被孩子给“卖”了 宁波的一家幼儿园为孩子做了一项测试,测试一下孩子对陌生人的相信度,结果竟令人傻眼,测试的28个孩子,其中就有24个孩子在陌生人的拐骗利诱下道出了自家家底。在一个情景活动室里,提前安排好的“陌生人”向孩子发问,开始孩子还都有警惕心,不予回答,最后“陌生人”拿出了iPad看动画片,最开始那些相当有“节操”的孩子一蜂窝的跑到“陌生人”身边看动画,在看动画的过程中,孩子的家庭住址和父母电话和姓名就被套出来了。此外“陌生人”告诉小朋友校门口有好多好多的玩具,六、七个小朋友就跟着去了。 最后实验结果出来,只有4个孩子抵制了诱惑,事先提醒过的8个孩子只有2个坚守了下来。最后询问这抵制诱惑的四个孩子发现其家中都或多多少的对他们进行过安全教育,经常提醒孩子不要相信陌生人的话。 其实
哪些孩子容易被人贩子拐走?现在人贩子的骗术越来越高了,真的是防不胜防,关于孩子的安全教育问题,爸妈一定不能马虎,下面来看看家长要警惕哪些类孩子? 无论是什么情况,帮妈对人贩子都深恶痛绝。如今,人贩子的花招多种多样,骗术越来越让人匪夷所思,前几日,帮妈听说了一起离奇的拐卖事故: 故事发生在小区旁边的人民公园。某天下午,小梅(化名)带着自家的宝宝去人民公园玩耍,当时将近下午,人并不是特别多,小梅找了一处阴凉的地方坐下,看着宝宝在不远的草地上玩。 不久,一个50岁左右的妇女过来找小梅搭讪,由于是陌生人,小梅本能地警戒了起来,看了一下不远处的宝宝,那名妇女坐在小梅旁边,问起一些家常李短,小梅在聊天中时不时还看看自家宝宝。由于长得很面善,声音也很慈祥,慢慢地小梅便对她放松了警惕。 那名妇女说她是从外地来的,帮助女儿照看外孙,今天女儿夫妇带外孙出去
9岁的男童不幸被小区高压变压器点击致死,小区不同意赔偿是因为孩子监护人没有尽到监护责任。小编提醒各位,家长一定要时刻注意孩子的安全,不然就是血的教训。 9岁男童小强(化名)不幸被一个小区内的高压变压器电击致死,其父母起诉变压器产权人、电力公司及小区物业索赔共计87万余元。昨天,密云法院开庭审理此案。 小强的父母称,小强是他们的独子,于2004年8月出生,出事前已经上小学。2013年8月3日,小强出去玩,在家附近的一个小区不幸被高压变压器电击致死。他们认为,变压器的产权人是该小区开发商,变压器将小强电击致死,开发商和电力公司均应赔偿。小区物业 公司没有安装变压器室也未进行巡护,应承担连带赔偿责任。他们向三被告索赔死亡赔偿金、丧葬费、精神抚慰金等共计87万余元。 法庭上,三被告均不同意赔偿。开发商称,法医鉴定书显示,小强是在围墙上行走时被电
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政府教育部门特别为儿童制作了一辑主题为“不要开门!”的专题节目:一男性工作人员,乔装成送货员,带着大堆礼物与五彩缤纷的气球,到一些父母不在家、孩子“独守空房”的家庭造访(事先已得到家长的同意)。 结果显示,半数孩子表现良好:对“送货员”的百般诱惑,要么不予理睬,要么隔着门应答。但是,另有半数的孩子,则让父母们担心不已:他们不但引“狼”入室,还以小主人公的姿态,带“送货员”逐个房间参观。 可涂画的独自在家安全手册 这次节目引起了家长们的普遍关注和担心,政府与民间想出各种办法,竭力保护儿童的安全。我所在的幼儿园,也策划了一次造访警局的“远足日”活动。活动中最吸引孩子们的,就是警方精心制作的那本独自在家安全手册了。因为它是一本可以自己涂色的画册,孩子们在涂涂画画的同时,能领悟到很多道理: 1.如果独自在家,陌生人来敲门,可
最近小编看到因为老人帮助带孩子而走丢的现象有很多,老人帮忙带娃,的确可以省不少心,当儿女的也要懂得感恩,但是老人带孩子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前两天把婆婆接过来帮忙带孩子,发生了件事着实把她吓坏了。昨天她在家做饭,宝宝吵着下楼玩,婆婆带着3岁的孙子去了楼下健身器材处玩。等她做好饭,下楼喊吃饭时,只发现婆婆一个人坐在健身器材处打瞌睡,四周都没看到儿子的影子。 叫醒婆婆问孩子去哪了,婆婆讲,刚才还在这玩呢,可四周哪还有乐乐的影子。盖女士连忙找孩子,找了大半个小区也没找到,给她吓坏了!所幸的是,孩子跑到小区门口,被门卫看到了,好心的门卫把孩子留在屋里,还给孩子准备了水和零食。 现实生活中,有很多走丢的孩子,往往因为家长的一时大意,可能就一辈子再也找不到父母了。这次幸好在小区,孩子找到了,看孩子真是粗心大意不得,特别是宝宝年幼,安全意识薄弱的时候
文|秘籍君 有段时间连续发生学生被砍事件,可把可可爸担心坏了,一心想着教给女儿一些防御知识,但是有感觉纸上谈兵没意思,就想用实战来教育。这天可可和爸爸聊天,爸爸问可可如果有人来伤害进学校伤害你们怎么办,可可回答自己不想被坏人打死,自己会赶紧跑掉。听到女儿的话,宝爸十分的高兴,女儿有逃生的意识,但是有担心她遇到突发状况吓懵了,就决定实战。 晚饭后,可可爸突然拿出了一把水果刀,对着可可大吼,“我是坏人、要砍人。”可可看到宝爸的动作吓的赶紧跑出来了,还大喊救命,邻居听到可可的喊叫赶紧开门,看到可可爸拿着刀吓的邻居赶紧报警,可可妈见状赶紧去揽住邻居。并告诉邻居宝爸就是想教女儿一些防御技能,得知实情后邻居并没有夸赞可可爸,反而指责他,说这种演戏会对孩子产生心理恐惧,严重的会产生抗拒父母的情绪。邻居的这番话让可可妈始料未及,这可怎么办?
据《华盛顿邮报》报道,由于因床头柜及橱柜压倒致死6名儿童,宜家家居公司于6月28日宣布,将针对美国及加拿大市场召回约3500万个相关产品。此次涉及召回的宜家产品包括马尔姆(Malm)系列于2002年1月至2016年6月期间制造的有关产品,以及汉尼斯(Hemnes)和库伦(Kullen)系列等超过100款产品。 最近,经国家质检总局约谈,宜家终于收回“有差别召回”政策,宣布自7月12日起在中国召回同款产品,涉及166万件马尔姆系列抽屉柜。 宜家的风波未落,央视《每周质量报告》爆出了另一个让很多家长(包括小编)心中一紧的消息:几乎是所有学前儿童,尤其是婴幼儿家庭“标配”的儿童地垫存在安全隐患。江苏省质监局委托泰州市质检所对市场在售的128批次热销的儿童地垫进行了风险监测,结果让人担忧:拼接式地垫百分百含有甲酰胺(甲酰胺又叫氨基甲醛,目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