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这爱可比不爱辛苦多了。 我家楼上的女孩辰辰今年3岁,爸妈都是名牌大学毕业生,非常重视教育,辰辰不到一岁起就带她上早教课,经常带她出门旅行增长见识。 现在上了幼儿园,辰辰妈开始了全方位的精英培养计划,给辰辰报了各种各样的周末辅导班,钢琴、绘画、舞蹈、围棋,也不管她有没有兴趣,反正统统都要学。 于是,每晚都能听到辰辰断断续续的琴声,和哭声,以及辰辰妈的发脾气声。因为辰辰啥都不想学,看电视玩玩具时精神百倍,一上课做作业就萎靡不振。 有时甚至听到了辰辰妈的哭诉:“一节钢琴课200块钱,这么贵你还不好好学,如果不是因为你是我最爱的人,为了你有一技之长,今后不落后于人,我干嘛要出力不讨好,我自己都舍不得每天这么花钱。我为你付出这么多,你为何就不能争点气呢?!” 听到她的委屈声,我都心疼了。只是,孩子能听得进去吗?我仿佛听到了辰辰
很多家长都感慨现在教孩子太累,确实家长既要担心孩子的身体和学习,又要关心孩子的教育,同时也还要担心孩子是不是有一个和谐良好的环境。 对孩子来说,老师和家长的教育都很重要,老师对孩子的态度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孩子的学习兴趣,所以家长处好和老师的关系,也是非常具有积极意义。 孩子在校期间犯了错,老师发现后就会进行批评教育,班主任老师还会和家长沟通意见,希望得到家长的配合,以共同促进孩子健康成长。这也算是很多孩子教育中比较普遍的现象了,但是在和老师沟通交流的过程中,对于家长们来说,还有一些事情,是需要格外注意的事项,避免被引起老师对孩子的不利情绪。来看看吧!
尊老敬贤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今天,我们应将这种美德发扬光大,一代一代延续下去。 然而,在日常交往中,常常发现不少孩子对待老人不够尊敬。家长应该如何来指导孩子尊敬老人呢? 首先,要充分发挥榜样的教育作用 父母应以身作则,做尊敬老人的带头人。孩子心理活动带有暗示性和模仿性。在他们眼里,父母的行为就是一把尺子,认为父母做的,他就能做;父母怎样做,他就应该怎样做。 因此,父母在与老人相处中,态度应谦逊、彬彬有礼、关心照顾、体贴入微父母的言行,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表现在自己的行动中,他们会像父母一样善待老人。 其次,在日常生活中反复练习,养成习惯 练习是强化记忆痕迹的有效手段,只有通过反复练习才能将良好的行为转化为习惯,长久保持
叛逆期是每个孩子都会经历的,父母们该用什么方式处理呢?有的时候,脾气一上来就刹不住车了。看看文章中是怎么叙说的吧! 孩子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就读寄宿制学校,我们对孩子从小管的不多,对孩子要求也不很严格。读初中后,孩子逆反表现强烈,不愿与我们沟通,对我们态度不好,性格暴躁,现在已是初三,由于换了几个班主任,现在的班主任管理比较严格,孩子不喜欢,在学校里与老师敌对,有时会有冲突。孩子结交的同学学习成绩一般,孩子喜欢在学校里打抱不平,学习成绩不好……怎么办? 、 父母从小与孩子的沟通不够、孩子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与行为习惯、目前班主任的管理与教育方式不能让孩子认可、孩子没有清晰的学习目标和人生目标。 鉴于以上分析,提出以下建议: 1、父母在与孩子不能进行良好沟通的情况下,要借助他人的力量。在交谈中,了解到孩子现在的语文老师做过孩子的班主任,且孩子比较喜欢这个老
父母跟孩子的交流越来越少,很多家长平时都忙于工作,没时间跟孩子一起玩耍,孩子临睡前,家长坚持问这两句话,会让孩子越来越优秀! 现在的年轻人生活压力都大,有不少女性因此而选择成为职场妈妈,关关就是其中之一。她工作回家的时间基本上就是宝宝要入睡的时间了,因此母子之间很少有交流,等到关关好不容易凑出一个假期想要好好陪陪孩子,却发现孩子已经跟自己很疏远了,哪怕是有事情也不会第一时间想到找自己撒娇。这个认知真的让关关十分崩溃,觉得自己作为一个母亲特别失败。 在重大的生活压力下,像关关这样的母亲决不再少数,相信她们也想要好好陪伴、教育自己的孩子,看着他成为一个优秀的人。其实与孩子相处重要的不是陪伴时间,而是陪伴质量。如果你能够在孩子临睡前坚持问孩子这两句话,那你就可以给孩子高质量的陪伴,你的孩子也会越来越优秀。 1.今天过得开心
相信很多家长都会重视培养孩子的独立性,那么请告诉孩子,千万别小看独立,它会是你最大的底气。 上周四晚,跟朋友老周吃饭。席间,老周说了件让我深有感触的事。 去年5月份,老周因工作变动决定从合肥举家搬到南京。在决定之前,他已经跟家里都商量好,但唯独没有跟上初一的儿子沟通。 那天,他儿子很严肃地质问老周,为什么搬家不征询他的意见? 老周当时愣了楞,心想:“你一小屁孩,不好读书,瞎起什么哄。”但考虑到尊重儿子,就认真问他有什么想法。 他儿子说,很顾虑,不想搬家。理由是,担心到了新的城市、新的学校不适应,尤其是面对新的同学,心里比较犯怵。 老周心想,儿子顾虑不无道理。可搬家板上钉钉,无法改变。 于是,老周正式跟儿子沟通。他从城市规划、教育资源、工作前景、个人发展以及家庭规划等多个维度来分析,让儿子了解自己当初的
2013高考分数线陆陆续续的出来了,那么2013高考填报志愿要注意什么呢?想必考生和家长们都有很多的疑问。那么,填报一本未录对其余批次是否受影响? 问:填报一本未录对其余批次是否受影响? 答:考生填报了第一批本科的志愿,如果没有被录取或没有上线,是不影响第二批本科录取的。同理,二本未录,不影响三本;三本未录,不影响高职专科。 由于每一批次的录取都是要等上一批次的录取完成以后才开始,因而与考生是否填报了上一批次志愿无关,所以考生应珍惜自己填报每一批次志愿的权利。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常常对亲近的人乱发脾气,对疏远的朋友却彬彬有礼。是因为最亲近的人伤害了能轻易原谅,伤害成本很低吗? 亦或是觉得天然情感连接难以分离,所以肆意妄为吗? 不管如何,伤害实实在在的存在。 很多时候,家里总是上演一次又一次的伤害,一次又一次的后悔。 特别是在亲子关系中,常常发脾气的父母,对孩子的伤害最大。 假如你常常对孩子发脾气,孩子的性格、行为以及未来的亲密关系都将大受影响。 有一个妈妈说“每当打过孩子,尤其下手比较狠的时候,心情坏到极点,看到孩子蜷缩到角落,十分无助,默默哭泣的时候,看到这个平时那么漂亮可爱的孩子,而他无论在体力和智力都远远不能和我对抗,仅仅因为学习,就要承受心理和肉体的摧残,自己就觉得怜惜、悔恨、心疼,心情复杂。 明明爱得深切,可又不停地伤害着。
为人父母,最怕听到的莫过于“有父母生、没父母教” 、“上梁不正下梁歪”等,孩子后天塑造的性格与价值观,与父母的教育方式息息相关,于是有很多父母都如临大敌,不知道究竟该如何正确扮演孩子成长道路上的角色,这里10张图告诉你,别人家孩子独立又自信的秘密。 1 独立最重要 让孩子相信,“我能自己做任何事”,而不是盲目的认为“我能做任何事”。盲目的自信往往脆弱而不堪一击。 2 不要害怕尝试 不要因为难,就替孩子把事情都做了。不断尝试,最终战胜困难,才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宝贵的财富。 3 放开手,相信他 一旦选择让孩子去做,他想要的不是糖果,不是“你真棒”,而是你相信他能做好时的放手和信任 4 外在不重
晚上赵女士和婆婆正坐在客厅看电视,看到儿子从桌柜里拿出一瓶白酒,自己倒着喝。赵女士看到就惊呆了,儿子还不到3岁,什么时候学会的喝酒?赵女士赶紧制止儿子,并问道怎么学会喝酒的,儿子天真的说道,前一段时间爸爸喝酒的时候我在旁边,爸爸让我尝了一口,我觉得挺好喝的,我已经喝过好多次了。 听完儿子的话,赵女士和婆婆都很生气,等到老公回来的时候,赵女士把儿子的事说了一下,并生气的质问老公为什么让儿子喝酒?赵女士老公也很无奈的表示:我只是让儿子尝了一口,谁想到儿子喜欢上了。 赵女士的老公还真是心大,不知道孩子的好奇心和模仿能力是很强大的吗?周边很多宝爸自己喝酒的时候,如果孩子在旁边也会让孩子喝两口,美其名曰锻炼孩子的酒量。但小孩子喝酒对身体伤害真的很大。 1.伤肝坏胃:酒精有强烈的刺激性,对肝、胃伤害最大,孩子喝酒,会使肝功能受损,胃
说到教育孩子,我相信几乎所有的家长都表扬过自己的孩子,但不正确的表扬有可能会成为孩子的“毒药”,适得其反。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如何表扬孩子。 一、表扬孩子努力做事的过程而不是结果 举个例子:孩子用积木搭了一个非常美丽的作品,你对孩子说:“你真聪明!”,这么直接的表扬其实是表扬孩子完成事情的结果而并非完成事情的过程,长期这样下去很容易让孩子自满,对待事情就会因为觉得自己聪明而不去努力做。上面的例子中我们应该对孩子说:“妈妈看你刚才搭积木的过程很认真,你这样搭很新奇很漂亮很有想法”等等。也就是说对于孩子的表扬一定要具体,而不能只看重结果泛泛表扬,因为聪明是天生的而孩子的很多品质却是后天的。 二、物质奖励要少用 很多家长为了使孩子听话或者达到家长自己的目的往往用物质奖励的形式来表扬孩子,比如对孩子说:“如果你能好好吃
你和你家孩子的关系好吗?有没有什么特别的?在面对孩子的时候,你选择的是什么样的教育方式呢?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有三大原则! 亲子关系的重要性不用多说了。不管是孩子,还是成人,通常你愿意听谁的意见,愿意接受谁的意见?通常是你信任的人,关系好的人。同样一句话,不同的人说出来,你接受到的信息可能不一样,你由此产生的情绪也不一样。所以,一定要把亲子关系建立好。从小到大,这个是最最关键的。从我家的经验来说,我们家两个孩子,现在5年级和6年级,我觉得越来越轻松了,因为父母可以真的和他们交流沟通。 怎么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我以前讲过很多,这一次,我想借用人本主义的三个原则来讲一讲。道理都是相通的。 人本主义关注人性善的一面,好的一面,这是它的先进性 (人本主义也有很大的局限性。学术上的争论这里就不讲了)。 我有一年在讲课的时候,跟学生介绍学术流派,在
01 从妙乐很小的时候,我开始给她讲睡前故事。关灯后,她睡不着我就给她默讲简单的故事,比如三只小猪、白雪公主、小锡兵……慢慢长大了,她对于简单的故事不满足了。 有一天,她说:“妈妈,别讲故事了,我们来聊聊天吧。”我觉得惊讶又有趣,小小的人儿知道聊天了。 于是,睡前小聊,成了我和女儿亲密交流的珍贵时光。但有时,她的一句话也能让我一口喷出血来。 这天晚上爸爸带妙乐在楼下玩儿的时间有点儿长,回来得比平时晚,洗完澡又磨着我讲了两本绘本。我一看,已经九点半了,就催着她赶紧睡觉。 她突然说:“妈妈,老师说,明天要穿园服,有升旗仪式,我去衣柜把园服找出来。” 我马上驳回:“你赶紧睡,妈妈给你找,快点儿闭眼睛。” 妙乐撅着嘴说:“我想自己去找。” “可是现在已经很晚了啊,你快睡觉。” “我知道
你家孩子是怎么教育的呢?在平时的教育中你采取的是什么样的方式呢?按照这3种方法培养孩子,孩子自理能力很强哦! 人人都说:生儿容易,养儿难。其实,养儿重在养心。想要让自己早点结束那个操不完的心,就要早点培养孩子一颗独立的心。 不妨试试下面这三种方法: 01让孩子做小主人 孩子从上幼儿园起就开始有自己的玩伴,我非常欣赏美国人的生活方式,他们总是有各种各样的party,生日晚会,盛装晚会,毕业聚会等等。不管孩子多大都可以邀请自己的朋友到家中玩,虽然我国达不到这样的标准,但是,在小学时期完全可以鼓励孩子在生日、周末把朋友带到家中来。 并且让孩子自己列一下需要的东西的清单,陪孩子去买,当然要告诉孩子哪些是没必要买的,让孩子主动把吃的喝的分发给大家,支配整个过程中所需要的一切,家长只需在结束后夸奖孩
细心呵护宝宝的安全感 宝宝6个月了,会翻身甚至能独坐一会儿了,自己的手指头他能玩小半天。妈妈是不是可以做自己的事情了?你想得美! 养孩子就是升级打怪的过程,宝爸妈们一路过关斩将,将婴儿胀气、睡眠不稳、宝宝湿疹……通通打倒! 宝宝终于大一些了,有了自主意识,宝爸妈终于可以轻松啦? 想——得——美! 什么是分离焦虑期 半岁的孩子突然特别黏妈妈,见到陌生人会害怕,除了妈妈不让其他人抱,睡眠质量明显下降,多次惊醒大哭找妈妈…… 宝宝的种种分离焦虑和黏妈妈的现象,说明宝宝进入了分离焦虑期,这个时期也是依恋期。 因为宝宝在这个时期特别害怕分离,喜欢黏着妈妈,所以也有人把这个时期称为分离焦虑期。 分离焦虑期从宝宝8个月左右开始,持续到宝宝18月龄,甚至到24月龄。分离焦虑期持续长短,跟宝宝的
一碗水是端不平的,这姐弟两个总有一个是在爸妈跟前受宠的。 如何把一碗水给端平是有了二胎之后,大众普遍的一个问题,尤其是头胎是女儿,二胎是男孩的家庭,总是不免偏向男孩,这也是一个基本的社会情况,总归几千年的源远流长不是一朝一夕能够结束的。 就说今天说的这个家庭,女儿5岁了,小刘夫妇又生出了一个胖儿子,这个胖儿子也确实是非常的可爱引得小夫妻两个都把精力放在了小儿子的身上。 忙不过来,还要5岁的大女儿洗尿布,说是女儿大了就应该如此,整的女儿一天像个保姆,除了洗尿布还要哄弟弟睡觉,几乎只要放学写完作业就要开始做这些事情。 别人家里的女儿是放了学吃了饭写了作业就可以由爸妈陪着玩,这户人家的女儿就是要担负起对弟弟的照顾,但她只有5岁! 这让女儿心里怎么想? 由二胎引发的各种问题还在不断的发酵,一碗水确实是难以
一位妈妈求助说:我爸爸严厉而且暴躁,非要让我三岁的孩子学写字,孩子不会写,他就对孩子大吼大叫,也对我大吼大叫,觉得我不会带孩子,孩子经常被吓得躲到沙发后面哇哇大哭,我自己也被吓得全身发抖,感觉像是回到了自己小时候。我该怎么办? 不少中国家庭会或多或少地采用隔代育儿的方式——由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帮助带孩子,短的可能一年半载,长的可能十年八年。小编一直反对这种方式,除了认为老人没有帮子女带孩子的义务、两代人育儿理念上的差异会带来很多家庭矛盾、影响育儿品质,还有一个更重要的: 祖辈除了给孩子带来爱,还可能带来严重的心理伤害,让爸爸妈妈在自己的原生家庭中遭受的创伤,重新回到自己的孩子身上。 01 / 不断吵架的祖辈和暴躁易怒的祖辈 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的角色,通常为他们戴上“慈爱”的光环。自然,也有不少老人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压力的减轻,对孙辈会比自
这是一个震惊了全美国的美籍韩裔家庭。父亲高光林,前韩国驻美大使。母亲全惠星,在梨花女子大学英文系念二年级时,以全额奖学金作交换学生去美国留学,波士顿大学社会学博士,曾经在耶鲁大学担任教授。 这位被韩国媒体誉为“首席妈妈”的伟大母亲,用自己的方式将六个子女,全部送进美国顶级名校: 大女儿庆信,哈佛大学毕业后,又取得麻省理工学院理学博士,韩国中央大学化学系教授; 大儿子京柱,毕业于耶鲁大学医学院,曾任麻省卫生和公共服务部部长,现任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 二儿子东柱,哈佛大学医学博士和麻省理工学院哲学博士。 三儿子洪柱,哈佛大学学业后,留学英国牛津大学,后回到哈佛大学获得法学博士学位。之后受到耶鲁大学法学院的邀请,成为该学院首位韩裔客席教授。曾出任助理国务卿。 二女儿庆恩,哈佛大学法学博士学位后,曾任美国哥伦
国孩子常常给人一种很阳光、很自信的感觉,其实殊不知这种自信是来自于整个美国教育理念中从小就开始重视的领导力培养。 其实每个孩子在他/她的一生中都有在某一个方面成为领导者的潜力。当然,美国教育中对领导者的定义并不是像中国那样——领导者就是我们通常意义上职位高、有权利的人。美国教育中定义的领导者是很宽泛的,它来自不同的背景、领域和多样的性格,有一些领导者可能随和友善、而有一些相对冷静客观。 虽然每个孩子的个性不同、成长环境各异,但是毋庸置疑,领导力是可以培养的。父母是孩子人生的引路人,许多成功的领导者也都坦言,他们的领导能力最初都来自于自己父母的教导和影响。 美国教育从小就非常重视领导力的培养,而且他们的很多方法也是非常值得我们中国的学校和家长学习的。那今天,兰兰妈就来和大家聊一聊,美国是如何从小培养孩子们的领导力的。 一、学会与人沟通 沟通就是说话,虽然